《由小变大的画》教学设计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5.由小变大的画》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说课稿《5. 由小变大的画》一. 教材分析《由小变大的画》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以简单的图形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换,从而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由小变大的画作。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和尝试新事物。
他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绘画技巧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帮助他们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到图形的变换规律,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总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并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由小变大的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观察分析: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变换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由小变大的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由小变大的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由小变大的现象,并进行创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由小变大的画》1.观察图形2.发现规律3.实践创作4.作品展示5.总结拓展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比大小》教案【模板】
《比大小》教案《比大小》教案1学习目标学习由大到小排列物品,体会大小的相对性,并用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提前把6-10个不同动物的图片,例如老虎、小鸟和鱼等,按比例印制成不同大小的图卡,放进神秘袋。
大自然的风景画。
活动过程学习领域:形式:小组1.出示神秘袋,请幼儿轮流抽出动物图卡,并说说每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告诉幼儿动物要排队回家,请幼儿把同种动物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队。
3.待幼儿正确排列图卡后,请他们分别指出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并引导幼儿比较发现,除了最大和最小的动物外,其他动物会比有的动物大,又比有的动物小,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4.请幼儿用“……比……大。
”和“……比……小。
”的句式比较动物的体形,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5.出示大自然的风景画,如森林、沙漠等,请幼儿观察画中环境的特点,并把动物图卡贴在适当的位置上。
6.请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动物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鼓励幼儿搜集有关的图片,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活动评价能由大到小排列动物图卡,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能运用句式“……比……大。
”和“……比……小。
”比较动物的体形。
活动建议: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帮教师取一个比乒乓球大、比苹果小的圆形的东西等,使幼儿进一步体会大小的相对性。
《比大小》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多—少”、“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种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提土旁”。
2、会写“小、少”,认识新笔画“竖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看图学词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美丽的农家小院去做客吧,大家请跟我来。
(出示农家小院情境图)你们瞧,院子里有哪些东西呀?(随机出示带拼音词卡)2、谁能当小导游带领大家认识院子里的东西名称?(相机正音)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读4、去掉拼音读写有名称的词卡。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精选12篇〕篇1: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知识和才能:由侧重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关注学生整体人格的开展,强调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鉴赏才能。
由孤立的单科教学转向美术学科内部的交融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开展学生的综合才能。
由单纯的学校美术教学转向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延伸美术课堂。
过程与方法:由以老师为主导的技能体系训练和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为主,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的理解和学习过程。
突出兴趣性、游戏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参与。
情感态度价值观:表达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进步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详细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的,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详细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理论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展讨论和研究。
例如:戏剧表演时,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或按照已经分成的小组,各自分角色进展排练和表演。
特别是本组所要表演的剧情,可以根据自己小组对内容的理解而改变,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充分的协作,才能共同完成。
学科理论活动(每学期2次):1、13课《演电视》在学习了《演电视》之后,让学生们在家里与家长合作或在学校里与同学配合,进展一次“我给大家演一演”的理论活动。
并将自己的作品能在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2、19课《过春节》学习之后,启发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自己的家乡过春节的介绍和图片,并且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成一幅精巧的展示牌,在小组中展览或课堂展示。
创造性的培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进展研究和探究。
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
篇2: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 . 掌握折和黏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根本形。
2 . 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根本要求。
最新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篇
最新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优秀5篇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第1课时)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学生讨论交流。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
2、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第2课时)1、检查作业情况2、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优秀作业点评。
3、作业展示,学生自评,他评,教师。
用其他材料制作一挂件挂于自己卧室窗前,让它随风飘动。
本课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
通过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
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二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小学美术《由小变大的画》教案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放大与缩小技巧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观点较为片面,可能是因为我在引导讨论时,对开放性问题的设置不够全面。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注重问题的多样性和引导的深度。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由小变大的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一些小物品,它们如果变大会有怎样的效果?”这个问题与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起探索“由小变大”的绘画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色彩搭配与运用: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物品的颜色,在画中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使其既符合实际又具有艺术性。
-观察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小物品“由小变大”的过程赋予更多的创意。
-美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教授学生如何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举例:在绘画一个苹果时,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将苹果的实际大小按比例放大,如何表现苹果的立体感和质感,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颜色进行上色。
举例:在指导学生绘制一个放大后的铅笔时,难点在于如何表现铅笔的纹理、反光和投影,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背景来衬托主体,使其既有层次感又不失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个别指导、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儿歌、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儿歌的内涵,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画面感。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让学生了解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创作方法。
4. 创作指导: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并给出创作建议。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将其他艺术形式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教学内容: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教学目标:提高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儿歌内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
5.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具有艺术性。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欣赏儿歌、创作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5. 由小变大的画》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5. 由小变大的画》一. 教材分析《由小变大的画》是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引导学生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学生的绘画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还没有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逐步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由小变大的规律,创新画面。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逐步掌握绘画技巧。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画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绘画工具、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由小变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由小变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示范作品,讲解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尝试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要求学生尝试运用由小变大的技巧,创新画面。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评价、学习。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绘画心得。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尝试运用其他绘画技巧,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由小变大的原理;2.掌握画由小变大的方法;3.发扬创造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由小变大的原理,掌握画由小变大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作中的形体关系,掌握画作中的对比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动物的大小关系。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要画一只大象,应该怎么画?2. 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只大象?”3. 呈现画作(2分钟)教师呈现美术作品《菊花》和《变形的自然》,让学生观察画作中的小物体,如蚂蚁、花瓣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蚂蚁发现了大花朵,大花朵却没有发现小蚂蚁呢?4. 发现问题(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发现画作中的形体关系,如花瓣、蚂蚁的大小差异。
5. 学画由小变大(15分钟)教师示范画由小变大的方法:先画出小花瓣或小蚂蚁,然后逐渐增大,完成整幅画作。
全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画由小变大的练习。
6. 制作画布(15分钟)教师使用黑白大小不一的方块画布,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方块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生命。
7. 交流展示(5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展示成果,并互相欣赏、指导。
四、教学反思本课采用了问题导入、画作呈现、自主发现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由小变大的原理,掌握画由小变大的方法。
通过制作黑白大小不一的方块画布,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小生命。
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热情高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7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精选7篇)《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图形的变换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准备:图案制作过程的课件、方格纸。
教学方案:一、欣赏图案教师谈话,并用课件出示书中的两幅图案,学生观察、交流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然后进行激励性对话。
通过启发性谈话,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图案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设计图案作铺垫。
师:同学们,我们分别认识了图形的对称、平移、旋转这三种图形变换方式。
其实,在许多图案中,经常同时有2种或3种图形变换方式。
请看两个图案。
课件呈现教材上的两个图案。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图案,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
第一幅都是用梯形组成的。
第一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第一幅图也可以通过旋转得到了。
第二幅图是三角形旋转得到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你喜欢这样的图案吗?生:喜欢。
师:想不想学会设计这样的图案?生:想学。
二、设计图案1.说明设计图案的奥秘,学生利用课件动态地展示第一个图案的制作过程。
先完成第①、②两步。
2.讨论:下面怎么办?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完成③、④两步。
通过动态展示一个梯形是怎样一步步变换成漂亮的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设计图案方法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你喜欢这样的图案吗?生:喜欢。
师:想不想学会设计这样的图案?生:想学。
师:老师告诉你们,用一个简单的图形,巧妙地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就可以设计出这些精美的图案。
让我们一起来设计第一个图案。
教师用课件呈现了方格图。
师:在方格纸上先画一个梯形。
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
师:然后画出这个梯形的对称图形。
课件展示画的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美术下册《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3.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大小变化的现象?”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小变化的绘画原理,如近大远小、透视等,让学生对绘画大小变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大小变化现象,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2.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手部协调性问题,教师应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
3.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大小变化融入绘画作品,使作品更具创意和趣味性。
4.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
4.布置课后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大小变化为主题的画,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大小变化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创作一幅以大小变化为主题的画,要求如下:
-主题自选,可以是生活中观察到的大小变化现象,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奇幻场景。
-作业中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绘画技巧,如近大远小、透视等,表现物体的大小变化。
-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绘画大小变化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创设互动环节,如“我是小小艺术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4.多元化评价,激发潜能:
2.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等绘画元素表现大小变化,讲解绘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案《5. 由小变大的画》
湘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学目标:1.认识一种有趣的绘画方式和多种表现形式;2.探究并掌握把画面由小变大的方法;3.在活动中体验绘画的愉悦和成就感,并养成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把小画面添加成大画面的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想象,能使已画形象与未画内容不断关联。
教学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纸盒或纸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讨画法1.出示小玲上学路上的第一幅小画面。
这是小玲画的妈妈骑摩托车送自己去上学。
画完以后,小玲又想把自己在上学路上遇到的人和事情都画下来,怎么办呢?2.指名回答:在小画面的周围进行添画。
二、直观演示,感受画法1.启发提问:小玲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表扬想法独特的同学。
2.直观演示小玲添画的过程,提问:从最开始的画面到现在的画面,这幅画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画面变大了,内容丰富了3.小结:这真是一幅由小变大的画呀!小玲很享受这次画画的过程,那就是:边画边想,边想边画。
三、同画异构,掌握画法1.快速演示小东添画的过程,引导学生说出不同之处。
2.比较分析两幅画的绘画形式。
(1)将废弃纸盒拆开,在纸盒反面的其中一块开始画,逐个添画旁边的块面。
(2)用多张小纸片,从第一块开始,不断地添加、拼摆组合成一幅由小变大的画。
3. 拆开纸盒,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四、拼图游戏,深化画法1.出示一幅打乱顺序的由小变大的画。
这里有一幅由小变大的画,不小心被弄乱了,小鸟飞到了地底下,老鼠洞到了天上,你们能帮忙把它们拼回来吗?2.学生逐步完成拼图,师不断提问:为什么这块要放这儿?3.教师相机课件演示连接部位。
小结:原来我们在添画时,上下左右的画面情景要能够连接起来,添画的内容要有关联。
五、游戏激趣,拓展想象1.玩想象接力游戏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玩玩想象接力的游戏,看到苹果,我想到了虫子;看到虫子,你想到了什么呢?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表扬想法独特的同学。
2.玩想象拓展游戏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老师出示一件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杯子。
一年级美术下册《由小变大的画》教学设计
第五课由小变大的画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表现手段。
2.画一幅较有趣味的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情意的学习中受到一次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怎样从小画不断拓展成一幅大画。
难点:使已画的形象与未画的内容相关连。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看老师这有一幅画,都画了什么呢?2.老师想把这幅画变大,怎么变呢?老师有秘诀,出示教材中的儿歌:加一加,添一添,画完这边画那边。
看一看,连一连,小景变作大画面。
3.老师播放儿歌并展示小画变大的过程。
提问,小画变大了吗?4.板书课题:由小变大的画二、激发联想1.老师出示一张小画。
提问,这张小画往上、下、左、右方向发展可以添画些什么内容呢?2.老师示范在这张小画一旁添画,提问同学们还可以添画其他的内容吗?3.请几位同学上台添画,教师点评。
4.小结:大胆联想,扩大场景。
三、观察分析1.老师与同学一起完成找一找的游戏。
把已经画好的大画中的几块小画移出。
请学生将他们复原并说出理由。
2.找一找哪个是有小变大的画。
3.小结:合理联想,扩大场景。
四、总结方法1.介绍两种基本绘画形式。
在拆开的小纸盒上添画及在多张小纸片上添画。
2.总结绘画步骤:从其中一小块开始,逐渐添画变大。
五、自主表现1.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在自带的小纸片或纸盒的反面进行绘画。
2.也可以几个同学为一小组,共同完成。
3. 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述1.说一说你画的是什么?怎样添画的?你觉得自己画得怎么样?2.学生互评。
3. 课堂总结。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
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
《图形的变换》教案【精选6篇】《图形的变换》教案篇一《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教材分析】“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神奇的小画册》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教学设计《神奇的小画册》教材分析:本课以小画册为内容题材,融合制作、绘画、活动于一体。
所制作的小画册由几张白纸对折后,用剪刀裁剪为上下活页,再进行创意添画,可以随意翻动上页和下页,出现有趣的变化。
神奇的小画册制作比较简单,而绘画却留给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画册活页充满变化,好玩又有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巧妙构思画册,大胆添画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欣赏和实践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作、欣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画册有新意教学准备:课件、画册、剪刀、订书机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小画册神奇之处)1.欣赏小画册,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神奇的小画册二、尝试了解画册制作方法1.学生猜一猜小画册是如何制作的2.请学生上台尝试折一折3.教师小结并示范画册的折剪方法三、探究小画册最难表现的部分1.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画册最难表现的部分2.教师总结:添画3.展示制作时出现错误的画册,对比观察,请学生回答是哪里出现了问题?4.小结添画时的注意事项:①构图不饱满②上下页不衔接③内容缺乏变化四、欣赏画册作品,拓展思维1.欣赏画册作品,引导学生观察2.讨论:你的小画册的添画内容是什么?3.学生回答五、学生自主表现,教师辅导提出作业要求:运用折、画等方法制作一本神奇的小画册,添画内容有创意强调注意事项:请安全使用剪刀、每幅画中剪制合页处的巧妙衔接学生制作小画册,教师辅导六、展示交流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画册,师生进行作品自评、互评、师评七、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学设计教案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由小变大的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由小变大的画》三、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由小变大的画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绘画纸、美术工具和材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纸、彩色画笔和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如水杯、钢笔、橙子等),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大小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把一个小画扩大成一个大画的方法。
2. 学习内容(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由小变大的画的绘画技巧,包括使用不同大小的画笔、控制颜料的用量、绘画速度等方面的技巧,并以简单的示例图进行说明。
3. 实践练习(20分钟)•学生们按照教师的示范,使用小画笔绘制一个简单的图案或图形,然后再使用大画笔将这个图案或图形放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素材供学生选择,如花、树等。
•学生完成绘画后,可以交换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并互相提出改进建议。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由小变大的画的技巧和要点,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记住这些知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由小变大的画的魅力。
5.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画笔和颜料进行由小变大的画的练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六、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一幅由小变大的画,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制的对象和材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由小变大的画的绘画技巧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欣赏能力。
然而,在实践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使用大画笔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巩固和练习。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为识字单元,由《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和语文园地五组成。
通过学习古诗、儿童诗和儿歌,让学生在愉快地朗读中认识事物,学习反义词,了解升国旗的基本规矩,懂得要整齐地摆放文具,保持书包的整洁的道理,了解一些简单的会意字是怎样合成的。
继续学习掌握一些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认识13个汉字的偏旁。
识字6 画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1个偏旁,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写4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偏旁。
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春天你看到的大山、花儿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如果有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4)现在你还能看见青山、绿树、红花吗?为什么?小结:这幅画描绘了美丽的山水花鸟,把艳丽的春景记录了下来,让我时刻感觉到春天常在。
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与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找出生字并画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出示不带拼音的字卡,开火车读,指名读。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3.认识1个偏旁“辶”。
4.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
(指名读)5.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由小变大的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面构成中大小关系的表现方式。
2.能够将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进行合理变化。
3.理解和积累“明暗对照”的表现方式。
4.能够将物体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大小的变化,理解造型的关系。
5.通过本课学习,发现身边事物的大小和明暗对比,增强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画面构成中大小关系的表现方式。
2.能够将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进行合理变化。
3.理解和积累“明暗对照”的表现方式。
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物体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大小的变化,理解造型的关系。
2.通过本课学习,发现身边事物的大小和明暗对比,增强观察能力。
四、教学前准备1.教具:铅笔、橡皮、纸张。
2.图片:拆分教材提供的《由小变大的画》的图片内容。
3.活跃气氛:在教师布置任务前可以进入课堂,为孩子们分享一些关于本课学习的符号。
4.教师职责:制定长方形的比例标准,引导孩子学习绘制。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盘问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小和明暗对比的事例,以便发掘他们观察能力和对画面对比规律。
•通过对题目的鼓励,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愿望去发现画面比例与明暗对照关系。
2.新课部分(30分钟)•教师引导孩子,学习绘制几何图形,并让孩子通过轮廓线之间线条比例与明暗对比的形式,认识图形的大小和角度。
•将《由小变大的画》的图片内容拆分后,让孩子们通过比例,形成物体透视变化的情境体验。
•学生会根据教材给出的课上任务,将事例重现在学习绘画的过程,然后形成“大小比”的美术词语。
3.整体课堂(30分钟)•以新课部分的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大小比和明暗对照的敏锐度。
•最后身边事物的大小比和明暗区别进行再次比对,让孩子们理解制作故事画的重要性4.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总结本节课上学习到的理解画面大小比的知识点。
•学生在听完总结后,通过肢体运动表达对本节课程的总结感受。
六、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导孩子们的思考,引出课程的知识点和情境。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5由小变大的画 》教学设计
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5由小变大的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美术一年级下册《5由小变大的画》是一节绘画课。
教材通过简单的图示和步骤,引导学生学习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绘画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物体或场景由小变大地表现出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绘画心得,提高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绘画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实物模型。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课本、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由小变大的绘画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绘画主题,如“家庭”、“动物”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主题内容由小变大地表现出来。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边示范边讲解。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将所学的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应用于实际作品中。
教师学生相互评价、交流,提高绘画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还可以将这种绘画技巧应用到哪些场景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绘画技巧应用于更多的生活场景。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由小变大的绘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小变大的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教育部审定2012义务教育教科书
内容来源: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4课
主题:由小变大的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要求,本课教学定位于通过观察、想象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大与小。
用纸和画笔作为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出丰富的画中画,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体会大胆想象,尽情表现,相互欣赏的乐趣。
本课注重的是情节的发展,孩子们喜欢在小纸片上画画写写,也源于好玩有趣,可以宣泄抑郁的情绪。
画由小变大的画,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是美术训练的一种途径。
2.教材分析
画由小变大的画,是指由不同的可以拼合转折的小画面来共同构成一个较大画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两种绘画样式:1.从拆开的小纸盒的反面的某一块儿开始画而变大。
2.几张小纸片的拼合变大。
教材左页的主图在纸盒的其中一块上画上了,妈妈骑着摩托车送我上学的情景,再利用其他块面延伸出道路的道路及周边的环境内容。
此内容非常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教师可调动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协助完成此刻绘画表现。
教材中的儿歌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入情境而编写的,也包含了学习方法,在其中可以融合在教学当中。
3.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并不集中,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画面不断变大的过程,形象直观。
每一个过程之前,让学生尽可能的猜想多种可能性与学生进行互动,但要适可而止。
联想的好的老师可以给予表扬和肯定,促使其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丰富其表现手段。
2.画一幅有趣味的,由小变大的画获得一次记忆与想象的训练。
3.在充满意境的学习中体验艺术,创造表现的乐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多媒体演示、交流、互动,以及对物象的联想掌握一种有趣的图画方式,能丰富其表现的手段。
(完成目标1)
2.通过优秀作品及记忆和想象的训练,画一幅由小变大的画。
(完成目标2)
3.通过创作和作品评价,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学习中体验艺术,创造表现的乐趣。
(完成目标1、2、3)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