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小儿内科病房是儿童接受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儿童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因此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儿童病房环境和设备、儿童自身因素以及医护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
儿童病房环境和设备方面存在安全隐患。
病房内的家具、玩具等物品应定期检查,确保其稳固可靠,避免儿童因摔倒或碰撞而受伤。
地面应保持干燥,避免滑倒事故的发生。
电线及插座等电器设备应符合安全规范,定期维护检查,防止电器故障引发火灾或电击事故。
病房内的窗户应安装安全网,防止儿童因窗户而跌落或钻出。
儿童自身因素也是安全隐患。
由于儿童年幼,他们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较差,容易做出冲动行为。
病房应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固定床栏、安全门等,防止儿童脱离监护而发生意外。
病房内的各类药品、化学品和锋利器具等应放置在儿童难以触及的位置,以免误伤。
医护人员应与家属沟通,告知他们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提醒他们密切关注儿童的行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医护人员的管理和重视也是确保病房安全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掌握儿童病房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护人员在执勤期间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确保人员配置合理,以应对病情的变化和突发情况。
医护人员还应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了解儿童的特殊需求,全力保障儿童的安全。
对于小儿内科病房,安全是第一位的原则。
通过对病房环境和设备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加强儿童自身因素的防范,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可有效减少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还要加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儿童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形成医护人员、家属和儿童三方合力,共同确保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儿科病房是孩子们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本文通过分析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隐患,包括护理操作中的安全隐患、病房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护理质量的安全隐患。
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护士教育与培训、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优化病房环境设施等措施来预防安全风险的发生。
结合重视护士教育与培训、加强病房管理的重要性,可以有效提高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水平,确保孩子们能够得到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护理操作、病房环境、护理质量、护士教育、培训、病房管理、儿童健康。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儿科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儿童提供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儿童身体柔嫩、生理特点复杂等原因,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较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护理安全隐患可能来自护士的操作失误、病房环境不清洁、设备故障等,这些隐患一旦引发事故,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针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需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患儿和家长的安全。
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和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端,旨在引导读者对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关注,凸显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 研究目的儿科病房作为儿童治疗和护理的重要场所,护理安全隐患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护理操作、病房环境和护理质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升儿科病房护理的安全水平和质量,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通过深入研究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的来源和特点,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减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意外事件。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
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儿科护理中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0引言儿科护理因面对的群体是少年儿童,他们生性活泼好动、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较其他患者更容易发生危险。
儿科护理人员面对这些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应该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对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因此,应总结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范。
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1.1护士自身原因产生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首先要从护士自身方面寻找原因,以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①许多年轻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不能够熟练地进行护理操作,或是没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无视规章制度,容易出现输错药、药物与患者不对应的事故。
②护士技术水平低:为患儿进行穿刺时多次出现穿刺失败等现象,患儿因为疼痛而哭闹不止,使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降[1]。
③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一些护士在工作中只注重业务素质的提高,却忽视了与患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这造成家长不理解、不信任护理人员,因而护理工作很难开展,甚至可能引发护患矛盾。
④护理记录缺乏规范性:在记录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入过多的主观成分,病情观察不细致,对数据没能够准确记录,或延误了记录,导致护理记录不完善,一旦发生护患纠纷,医院及医护人员易在其中处于不利地位。
⑤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医源性感染,然而因护士无菌操作观念淡薄,不注意手卫生,便可能引起患儿感染,造成不良后果[2]。
1.2患儿及社会因素每个孩子都是家庭中的掌上明珠,备受家长的宠爱,当患儿出现疾病需要就诊时,家长更是焦急万分,对护理工作有极高的要求,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便可能与其发生冲突。
尤其是在护士进行动静脉穿刺时,由于患儿血管细小,并且很难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容易出现穿刺失败的现象,会使家长的满意度下降。
由于社会问题的存在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很多人认为患儿一旦出现问题,所有责任均应由医院承担,而不能够对医护人员辛勤的劳动表示理解,使得医院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包括交叉感染、误用药物、身体安全等问题。
感染控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医护人员在护理儿童时必须严格遵守消毒和洗手等操作规程。
儿童用药时应特别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
在保障儿童身体安全的也要注意避免误用仪器设备带来的风险。
为了提高儿科病房护理安全水平,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感染控制、儿童用药、身体安全、仪器设备、培训、安全管理制度、医疗环境。
1. 引言1.1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是儿科医护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和处理的重要问题。
在儿科病房的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医疗器械的不当使用、药物的误用、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儿童的健康受到威胁,甚至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儿科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常见安全隐患的认识,提高安全意识,提升护理水平和技能,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规范化用药操作,确保儿童的身体安全和健康。
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只有通过全面加强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儿科病房护理工作才能更加安全可靠,为儿童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对儿童健康造成危害的各种潜在风险和问题。
常见的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包括:1. 感染传播:儿科病房是感染传播的高发区,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差,容易受到感染的侵害。
医务人员和家长在接触病童时需要注意洗手、佩戴口罩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2. 药物误用:儿科病房使用药物较多,易发生药物误用或药物过敏的情况。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医疗设备因素
设备老旧: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容易出现故障 设备维护不当:维修不及时,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操作不当: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医疗事故 设备消毒不彻底:设备消毒不到位,可能导致感染
03
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护理 技能、安全意识、应
急处理等
考核机制:设立考核 标准,定期对护理人
鼓励患儿及家属参与健 康教育活动
THANK YOU
汇报人: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 患及防范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此处添Fra bibliotek标题Part Two
此处添加标题
Part Three
此处添加标题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
患儿自身因素
患儿年龄小, 抵抗力弱,容 易感染疾病
患儿自我防护 意识差,容易 发生意外伤害
提高医疗设备安全性
对医疗设备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 确保其正常运行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 保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操作
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 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加强患儿及家属健康教育
提高患儿及家属的健康 意识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宣 传册
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 和培训
患儿情绪不稳 定,容易产生 恐惧、焦虑等 负面情绪
患儿对药物反 应敏感,容易 发生过敏反应
0
0
0
0
1
2
3
4
护理人员因素
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压力大,容易疲劳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和冲突 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影响患者健康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小儿内科病房是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场所,因此,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它涉及到病房环境、医疗设备、药品管理以及儿童的基本安全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儿内科病房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对策。
小儿内科病房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地方,患者多为行动不便、易感染等特殊人群。
因此,病房的环境卫生需得到严格的把控。
具体的安全隐患如下:1. 清洁卫生不到位病房环境应该保证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包括地面的清扫、洗擦、消毒、换洗床单被褥等。
如果清洁卫生不到位,容易使病人感染疾病。
防范对策: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增加洗衣换被的次数和频率,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2. 安全出入口小儿内科病房对进出人员的管理要求严格,必须有明确的身份认证和登记手续,避免外人进入病房造成安全问题。
安装门禁系统,只有身份得到认可的医护人员和家属才能进入病房。
3. 防止跌倒儿童病人的行动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
病房内的水槽及洗手台、床铺等地方都需注意。
注重病房内的环境布置和家具摆放,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如地面不能滑,床铺固定牢靠等。
二、小儿医疗设备安全隐患及防范医疗设备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在小儿病房,参与人员以儿童患者为主,因此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具体的安全隐患如下:1. 医疗设备缺陷医疗设备缺陷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并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对医疗设备进行专业的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防止电气失效小儿病房中,如医疗仪器、电子设备也容易出现失效等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和破坏。
3. 防止医疗误诊、误治等问题医疗领域是一个高危行业,医疗误诊或误治问题也时有发生。
在小儿内科病房中,病情更加复杂,医护人员更要谨慎处理。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做好病人临床信息的记录和核对工作,遵循正确的诊疗流程和操作规范。
小儿内科病房中对于药品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任何一个小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安全问题,具体的安全隐患如下:1. 药品存储管理不当药品的存储应该注意它们的特性,易燃、易爆、易挥发等药品应安排在特定位置储存。
浅谈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
浅谈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及其重要性。
首先介绍了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然后分析了儿科病房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状,提出了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规范操作流程与标准化护理等对策。
最后强调了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和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安全隐患、团队协作、沟通、操作流程、标准化护理、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
1. 引言1.1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因为患者大多数是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在儿科病房中,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儿童患者的生理结构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药物剂量计算和给药途径等方面需要极为谨慎。
儿童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有限,护理人员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症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于儿童患者及其家属的关怀和支持上。
儿童患者通常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疾病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还应该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困难的时刻。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更重要的是在于综合考虑患者和家属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的康复和生长发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儿生命安全和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儿科病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探讨当前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通过加强团队协作与沟通,规范操作流程与标准化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最终实现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管理与运营。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安全隐患点在儿科病房,存在着多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1. 误服药物在儿科病房,药物特别是口服药物的使用率很高。
但是,儿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很容易混淆不同的药物。
加之有的药物的外观、味道、颜色十分相似,容易被误服。
2. 摔倒在儿科病房,由于孩子常常需长时间卧床,坐床,体力较差,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的情况,甚至发生摔倒。
还有就是有些放置在地上的物品,如水杯、药瓶等,很容易被孩子踢到或者绊倒。
3. 滑倒儿科病房地面上常常有各种不同材质的地面,如地毯、地砖等等,而在打扫卫生时,地面上常常有水渍、药液等液体残留,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滑倒的危险源。
4. 误用医疗器械儿科病房内有大量的医疗器械,如吸氧机、呼吸机、输液泵等。
这些器械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员进行,但是有时候不小心就会被家长误操作,或者孩子捣乱引起的误操作。
预防措施为了避免儿科病房中的安全隐患对孩子和家长的健康构成危害,下面是一些预防措施:1. 对药品的管理医务人员应对药品做好管理。
所有药品均应标识清晰明了、防潮、防紫外线,并且应该准确计算用药量,避免孩子误服药物。
同时,家长需要根据药品的说明,正确为孩子服药,并且对剩余的药品进行好保管。
2. 防止摔倒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摔倒事件,儿科病房需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辅助设施的安全可靠。
地面上应保持干燥,不要有任何水渍或者药物液体残留。
同时家长也需要引导孩子保持正确的姿势,规范坐卧起立。
3. 防止滑倒防止滑倒,防止孩子受伤,医务人员和家长都需要及时清洁地面上的水渍和液体残留。
检查地面是否会滑动或者出现松动现象。
同时家长也需要提醒孩子不要在地面上乱跑。
4. 防止误用医疗器械在医疗器械的使用上,家长需要清楚地了解其关键操作,如何急救等。
同时,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社会中类似设备的危险性,禁止孩子盲目操作这些医疗设备。
总结在儿科病房中,防范和消除安全隐患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浅谈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
浅谈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摘要】儿科病房是一个重要的医疗环节,需要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如护士素质不高、工作流程不完善等。
为了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可以通过提高护士个人素质和技能、优化工作流程等对策来解决问题。
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有效保障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探讨更多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提升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照顾。
【关键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安全隐患、对策、护士素质、工作流程、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病房是医院中专门为儿童提供治疗和护理的部门,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护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化。
儿科病房护理涉及到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深刻理解,需要护士具备与儿童沟通和照顾的技能,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由于儿科病房患者年龄小、身体娇弱,容易出现特殊情况和意外,护理安全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
当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难题,如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工作流程不规范、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等。
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势在必行,为保障儿童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深入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有效对策,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士个人素质和技能,才能保证儿科病房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和优质。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高护士个人素质和技能,优化儿科病房工作流程,以及对加强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的重要性进行深入讨论。
通过本研究,将为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为提升儿童患者的安全和保障其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2. 正文2.1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当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小儿内科病房是医院内重要的医疗区域,是为患有各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的儿童提供诊治和护理的地方。
在病人和医护人员共同存在的病房环境下,安全隐患是难以避免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一、安全隐患1. 输液瓶和袋使用不当输入液体不合理,一方面可能造成液体过度负荷、溢出等急性氧肿,从而可能延长疾病治愈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输液量不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事件的发生。
2. 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经常接触病人,而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若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无法杀灭细菌,就很容易传播感染病毒。
3. 电器设备使用不正确小儿内科病房使用的电器设备很多,例如呼吸机、监测仪、输液泵等。
如果医护人员使用不当或者设备故障,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比如呼吸机启动时,若不开启氧气,或者没有适当的负压呼吸模式,会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引发气道堵塞、氧肿等急性病症。
4. 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当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使用后,产生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妥善处理。
若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二、安全防范对策1.加强病房管理,规范医护操作小儿内科病房医护人员应加强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
建立规章制度,确保各种操作规范、操作规程的执行。
如规定每日必须消毒、清洁的区域和手部卫生、防护措施的要求。
同时,严格按照各种医疗操作的操作规程和质控标准执行。
2.定期设备维护及更新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各种医疗设备完好无损,确保安全使用。
新型数字化设备应适应病房的使用环境,保证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的安全。
3.应对突发状况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针对小儿患者的意外事件,制定适当的措施,减少和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采用正确的方法和设备处理医疗废弃物。
对于小儿病房的医疗废弃物,要专门配置特制垃圾箱和专门的处理人员,确保废弃物处理的安全环保。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护理安全是指在儿童接受护理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可能对儿童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备、人员操作和儿童自身情况等方面。
医院环境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医院可能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例如儿童病房的清洁程度不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传播。
儿童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噪音、温度等也会对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定期检查和清洁儿童病房,确保良好的环境质量。
医疗设备也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方面。
一些儿科设备的设计和使用存在隐患,例如儿童呼吸机的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气道阻塞等。
儿科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需要重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制度,对儿科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人员操作是儿科护理安全的关键环节。
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操作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安全和健康。
一些护理人员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疏忽、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例如婴儿喂养时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不正确的插管操作等。
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儿科护理的专业水平和操作安全性。
儿童的自身情况也是儿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
儿童的年龄、发育程度、疾病状态等都会影响护理的安全性和效果。
新生儿对刺激的敏感性较高,需要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患有某种疾病的儿童可能对某些治疗手段存在不良反应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保证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护士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和质量。
2. 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提高护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儿科护理的技术水平和便利性,减少因设备隐患导致的安全问题。
患儿夜间住院管理制度
患儿夜间住院管理制度一、引言患儿是医院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夜间作为患儿住院期间最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时段,因此对于患儿夜间住院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严密性要求更高。
本文将针对患儿夜间住院管理制度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保障患儿在夜间的安全和健康。
二、患儿夜间住院管理的特点1. 患儿的生理特点患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器官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尤其在夜间,患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疲劳、焦虑等情绪问题,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夜间对患儿进行精心的照顾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 患儿的心理特点患儿的心理特点也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对于疾病和治疗的认知可能不够清晰,更容易感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在夜间,患儿由于缺乏监护人的陪伴和安抚,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会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夜间我们要尤其重视对患儿的心理疏导和安抚。
3. 患儿的行为特点患儿的行为特点也是我们在夜间管理中需考虑的因素之一,患儿可能会因为疾病和治疗带来的不适而表现出不安静、哭闹、抵触等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对其他患儿和医护人员造成困扰,并且也会影响患儿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夜间我们需要在行为管理上加强干预和引导。
三、患儿夜间住院管理制度的建立1. 人员安排在夜间患儿住院管理中,首先要确定好人员安排,确保每个患儿都有专门的医护人员负责。
医护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特殊要求分配,确保每个患儿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
同时,在夜班医护人员也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患儿的特殊需求和处理技巧。
2. 安全防范夜间是患儿安全问题最容易发生的时段,因此在患儿夜间住院管理中要加强安全防范。
首先是对患儿的身体状况进行定时监测,确保患儿的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是对患儿的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同时,医院还要建立患儿夜间紧急处理机制,3. 心理疏导在夜间患儿住院管理中,我们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心理疏导。
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儿 科 病 房 护 理 安 全 隐 患及 防范 对 策
刘 娟 焦丹 丹 孙 国 华
( 吉林 省梅 河 口市 中心 医院 吉林
梅河口 1 3 5 0 0 0 )
【 摘要】 目的 探 讨儿科 病房护理安全 隐患及 防范措施 。方法 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 采取相应 防范措施。结果 提 高 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护理业务水 平。结论 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 做 好安全 管理 工作, 消除不安全 因素 , 提高 了护理质量 , 为患儿创造 了一个安全 、 舒适的、 修养环境 , 改善 了护患关系 , 减少 了护患纠纷。 【 关键词】 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护措施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7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 0 0 4— 4 9 4 9 ( 2 0 1 4 ) 1 0— 0 2 8 8 ~ 0 1
2 . 2 . 1 更新护理理念 , 提 高服务意识 , 加强护理人员思 想 , 培 养其“ 慎独” 精神 , 严格 履行岗位职责 , 根据护 士年资不 同制定相应 的培训 计划, 内容 包括 : 专科疾病 护理知 识 、 护理技术操作 、 儿科用药等 , 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 面 ; 专科 技术水 平提高 , 熟 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 , 与医生配合密切 。 2 , 2 . 2严格执行“ 交接班制 度 、 分级 护理 制度 、 医 嘱查对 制度 ” , 对病 人做 到“ 八掌 握” , 主动巡 视病房, 观察病情仔细 , 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参考文献 [ 1 ] 孙桂芳, 尿 毒症透析 病 人家属 的心理 状况及 护理 对策 。浙江 临床 医学, 2 0 0 3 , 7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平安管理护理管理人员应在儿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平安问题上给予重视,不断改良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就诊平安及满意度。
下面是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送大家阅读参考。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住院病房夜间护理平安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关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通过总结xx年1月~xx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夜间发生的各种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儿科病房发生的夜间护理缺陷表现形式多样,其发生原因和护理人员自身因素(自律性下降,执行制度职责不严格,业务技术水平缺陷,工作压力过大等)、管理因素(病区管理,护理人力资源调配不当)、患者因素(病情危急,不良情绪)等有关。
结论护理管理人员应在儿科病房的夜间护理平安问题上给予重视,不断改良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就诊平安及满意度。
儿科;夜间护理;护理平安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缺少主动告知病症的能力;儿科病房内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和职业压力较大;儿科夜间护理当班人员多为工作年限较短的护士,工作经验缺乏,执行医嘱和各种护理操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因而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儿科病房的医疗纠纷较多,夜间更是儿科病房各种过失事故易发时段。
为减少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就诊平安及住院满意度,我们通过总结xx年以来我科夜间发生的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分析了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对策。
现总结如下:我院是一所县级三级乙等中医医院,儿科开放床位45张,每月出院病人人数在300人次左右,儿科护理人员共14人,平均年龄32.5±6.4岁;职称分布: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护士10人;学历分布:本科2人,本科在读1人,大专5人,中专6人。
本研究共总结了xx年1月~xx年6月期间科室护理值班记录、总护士长夜查记录、科室月度护理质控记录、院护理部和监察科患者投诉记录,对我科发生的所有的夜间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资料进行总结,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汇总。
2023年度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
2023年度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2023年度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医院是一个生命流转的场所,夜晚是医院的“第二天”。
在夜晚,医院的各个科室的人员都会回家,唯有夜班医护人员留守在医院,为患者提供保障。
夜班医护人员承担着诸多责任,其中安全责任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是医院夜班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2023年度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以期提高医院夜班医护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夜间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管理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是其中有一些细节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首先,夜间护理是儿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病患群体对温度、声光等环境因素敏感,这就要求夜间护理人员要提供贴心的“幕后服务”,如控制室内的声音、照明、温度等。
其次,夜间护理是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夜晚孩子容易害怕孤独和孤寂,所以医护人员的声音和语气应当更加温暖和关切。
再次,夜间护理要落实细节管理,包括:睡觉前关灯、桌面收拾清洁、药品齐全、病床换洁净床单、病患做好褥疮预防等,这些因素在日间护理管理中也同样重要。
二、夜间护理管理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是保证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管理质量的关键手段,下面分别从人员、设备及制度三个方面介绍夜间护理管理的保障措施。
1. 人员保障措施。
夜班医护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夜间护理管理的质量。
首先,医院要配备足够的夜间医护人员,确保夜间护理可以有足够的人力保障。
同时,医院要加强夜班培训,夜班医护人员要具备熟悉病情、熟悉设备、快速反应等多种能力,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夜班医护人员还要加强工作纪律,遵守制度,保持警觉,防止疏漏和疲劳驾驶,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2. 设备保障措施。
现代医疗设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是儿科病房,在夜间护理管理中更是重要性不可估量。
首先,医院要统一规范设备,选用专业的设备和耗材,确保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小儿内科病房是专门针对0-18岁儿童患者的病房,因患者年龄小、体质娇弱,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容易因意外伤害、感染等原因导致危及生命的情况发生。
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防范这些风险已经成为小儿内科病房管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隐患出发,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设施与物品隐患1.床铺、陪护椅床铺和陪护椅是儿童和陪护人员在病房中长时间停留的必要设施,如果这些设施没有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则会给儿童和陪护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床铺和陪护椅可能会有锐利的边角、磨损的零件或不牢固的支架,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意外伤害。
因此,病房管理者应该选用标准化、安全的床铺和陪护椅,并保持日常维护保养,及时更换需要修理或报废的设施。
2.电器设备小儿内科病房中常常需要使用各类电器设备,如呼吸机、输液泵等,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操作不当,就很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
因此,病房管理者要求医护人员在使用这些设备前进行充分的培训,确保正确操作。
同时,对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也不能忽视,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因设备故障而造成意外。
3.药品和医疗器械儿童的免疫力较弱,因此小儿内科病房中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必须非常谨慎使用,以免导致二次感染、过敏等问题。
病房管理者应该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确保严格执行医疗标准,避免因药品和医疗器械问题而导致的医疗安全事故。
二、人员隐患1.感染传播小儿内科病房中患者居住时间长、免疫力低下,感染传播的风险极高。
病房管理者应该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基本健康习惯。
同时,强化病房消毒,定期对医疗器械、床铺、空气等进行消毒,保证环境整洁卫生,预防感染传播。
2.医疗纠纷小儿内科病房患者来自各个家庭,他们和家属对病情、治疗方案不同的认识和期望,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在医院的小儿内科病房,孩子们的健康是医护人员最关心的事情。
病房内部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会对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对于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本文将从浅谈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一、电气设施安全隐患:在小儿内科病房中,电气设施的安全隐患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检查病房内的电气设施是否存在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要定期对电气设施进行维护和维修,确保电气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护人员还需要对病房内的插座、电线等进行定期检查,防止因为老化或破损而引发火灾等事故。
通过加强对电气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二、感染控制安全隐患:在小儿内科病房中,感染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病房内的感染控制安全隐患也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病房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病房的环境干净整洁。
要严格执行感染控制相关的规定和操作流程,在对病情严重的孩子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部消毒和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护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孩子及家属的感染控制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意识。
通过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房内的感染风险,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安全。
三、突发事件安全隐患:在小儿内科病房中,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煤气泄漏等。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病房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宣传,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还要定期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还需要加强对孩子及家属的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救自护意识。
通过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可以有效降低病房内的突发事件安全隐患。
四、护理安全隐患:在小儿内科病房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儿科住院部低年资护士夜班护理问题及防范措施
儿科住院部低年资护士夜班护理问题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科住院部低年资护士夜班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相应预防措施及管理对策,以期降低低年资护士夜班工作风险,确保低年资护士安全顺利地承担夜班工作。
进而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低年资护士夜班护理问题防范措施儿科护理工作特点不同于成年人,由于儿科疾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同时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沟通工作量大、患儿配合能力差等问题,尤其是夜间新入院病人多、护理时间长(占整个全天护理的1/2)等,进一步增加了夜间护理工作难度及护理风险,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在实际护理工作,夜班护理往往由年轻护士来担任,由于其思想活跃、精力充沛,从而成为夜班护理工作的主要群体,该群体绝大部分为低年资护士。
但低年资护士大多存在临床经验不足、专科理论及技能欠缺等特点,在病情观察、日常护理、沟通告知、应急处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护理风险隐患。
如何减少儿科住院部低年资护士夜班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抗风险能力,保障护理安全,已是儿科住院部护理工作者日渐关注的重要问题。
1 一般资料我科正规床位52张,实际开放床位66张,护士19人,床护比为1:0.365。
工作年限5年以下11 人,占全科护士57.9%,3~5年4人,占年轻资护士36%,1~3年5人,占46%,1年以下2人,占18%;学历结构:本科3人,本科在读1人,大专7人。
从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质控小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由于低年资护士技术操作不规范、医嘱执行不完整、专科知识缺乏、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沟通不良等引起的护理风险约占总风险的85%。
2 夜班护理问题分析2.1缺乏自律性(1)风险意识不强,对于特殊患儿不能做出预见性判断;(2)值班期间长时间打电话、手机玩游戏、手机上聊天软件、打瞌睡等;(3)值班期间阅读与医学无关的书籍、报刊等读物;(4)个别护士服务意识差,对患儿家属的询问置之不理,缺乏应有的耐心等。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广东医学20O7年4月第28卷第4期生,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有力保证.要取得缓解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重要的是护士要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正确评估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理的镇痛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负性心理因素,才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673?参考文献[1]宋兰英.开胸术后疼痛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1,7(3):271.[2]谭自然,金良玉.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30.(收稿日期:2007一O1—05编辑:张素文)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潘巧红王晓波李崇瑞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528200)【摘要】目的:g-/Cjr,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夜间4P~-y-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组织与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各项护理制度得到落实,避免了工作中差错失误,有效控制护理缺陷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重视夜间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关键词】儿科病房夜间护理护理安全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夜间值班护士多为年资低的护士,且是独立操作,临时处置多,因而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力量相对薄弱,是差错事故易发时段….为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与完善,我们通过总结过去1年来夜间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护理缺陷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护理工作管理及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儿科住院部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夜查房检查记录及科室质控评分表,通过检查发现存在护理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急救物品管理,医嘱执行,护理文书书写,危重患者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护理工作服务情况等项目. 1.2方法根据统计资料,针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这一年来存在的夜间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对策,并在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组织实施,监测整改效果,对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分析.1,2.1'思想上未重视夜间护理安全问题病房夜班年轻护士多,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有限,缺乏慎独精神, 不能正确认识到夜间护理潜在的危险性.工作繁忙时,容易简化工作程序,造成漏,错;服务欠及时周到等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1.2.2违反规章制度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儿科病房夜间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处置多,夜间医嘱从处理到执行又由一人完成,护士容易简化查对程序.②对患儿家属呼叫应答欠及时.呼叫器铃声夜间适当调小音量,夜班护士忙于治疗未能及时接听呼叫铃,容易造成家属不满,或因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处理,造成护患纠纷或差错事故.③违反交接班制度.简化交班程序,不认真执行书面及床头交接班,交接工作不清,导致护理差错发生.1.2.3巡视患者欠及时,观察病情不仔细夜间值班护士巡视患者不及时,观察患者病情不够仔细,加之有的年轻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①静脉输液观察不全面,如对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液体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适宜,静脉输液泵有无故障等, 特别是血管活性药的输液速度.②输氧系统检查欠及时,仔细,患儿有时因烦躁造成输氧管脱落引起输氧中断.③呼吸机应用不当,湿化罐用水缺失导致患儿呼吸道干燥,痰痂形成;呼吸机管道脱落或扭曲使供氧障碍;或气道内吸痰后高氧流量未能及时调低氧流量, 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或氧中毒等.1.2.4夜间新入院时宣教不到住家属对医疗环境的陌生感,对患儿疾病缺乏了解的紧张情绪,希望尽快医治尽快痊愈的急切心理等,容易造成护患纠纷;家长缺乏安全意识,容易造成患儿坠床,擅自调整滴速,带患儿擅自离院等;家长护理常识缺乏,如喂奶姿势和方法不正确,造成婴儿呛奶,或堵塞口鼻造成窒息;枕头过高,睡眠姿势欠佳,造成患儿呼吸不顺等.1.2.5护理记录,输液卡书写不完整夜班护士由于忙于治疗,护理工作,书写护理记录时身体疲劳,精神不集中往往不能按质量控制要求,准确,完整完成护理文书.特别是危重患儿护理记录单,项目繁多,容易漏记或不确切陈述.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造成举证不利.?674?GuangdongMedicalJournalApr.2007,V o|.28,No.4 1.3安全管理对策1.3.1实行护士长晚查房制度实行护士长晚查房制度(护士长休息或外出学习由高年资的责任护师负责),护士长每天下午下班前30min巡视病房,重点了解新入院患儿的病情,医嘱,治疗护理落实情况,直接与家属沟通了解入院宣教情况,征求患儿及家属意见. 跟踪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各管道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情况,输液泵速度;引流物的色,量,质;查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检查抢救室及治疗室药品,物品及急救器械的性能,保证夜间抢救药品,器械的无短缺,性能良好.评估危重患儿夜间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督促接班护士进行认真仔细的床头交接班,加深值班护士对危重患儿重点监护.1.3.2改革护理排班方法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合理排班,做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使她们得到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资力等综合素质实行"新老护士搭配" 值班制,有高年资主管护师(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共同值班,新定科护士,轮科护士及进修护士必须由专人带教.在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超负荷时增加人力资源,保证了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落实.1.3.3强化思想教育,法律意识强化护士思想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用事例说明夜间护理潜在的危险性,指导夜班护士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在着法律问题,为适应法制社会,护士应学法,懂法,守法.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相应护理常规,操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建立临时医嘱的双查对制度和方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科室设有"护士交班本",具体规定了交接班内容,使护士对病情全面了解和掌握,明确具体交接对象.急救物品,仪器由专人负责.由于护士的工作有据可查,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了护理质量H.1.3.4加强专科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按护理部的培训计划制定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分组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强化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培养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创建科室护理理念:"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以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护士夜间工作的慎独精神,促使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减少护患矛盾和护理缺陷.1.3.5加大质控力度根据全院护长夜查房反馈信息和科内质控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近期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在护士信息本和晨会反馈,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环节质控病历, 及时督促护士,确保护理记录质量.1.3.6加强医护沟通,关爱护士护理工作是个高压力的工作,尤其是连续夜班的特殊性.让值班医生了解护士的工作,严格限制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协助护士查对输血及特殊用药剂量核对,协同向家属做好必要解释工作.关心护士的工作生活,遇到护士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协调班次,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心她们身体,满足工作学习需要.经济分配原则予以倾斜夜班护士,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可使她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 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也能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2结果通过1年来的实践,我们重视夜间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执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夜间各项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连续1年没有收到护理工作的投诉,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明显减少,2006年度被评为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整改后(20o5年7月至2006年7月)与整改前(20O4年6 月至2005年6月)夜间检查部分较常出现缺陷和问题的护理项目比较,提高了护理质量,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表1.表1夜间护理安全问题整改前后效果比较例3讨论通过对夜间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使夜间护理工作处于监控状态,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和定期总结,把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夜班得到落实.科学有效为值班护士提供工作信息指引,通过合理排班,新老护士搭配起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作用,激发了护士工作的自觉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增强了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为科室考评优秀护士,经济分配提供客观依据.完善了科室护理管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都得到提高.广东医学2007年4月第28卷第4期参考文献[1]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42.[2]夏芬嫒.儿科护理行为与法律意识[J].护理管理杂志,2002, 7(2):31.[3]鄢爱梅.改进儿科护理交接班的做法[J].护理管理杂志,肝性脑病的护理徐静张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消化科(福建南平3531300)我科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共29例,通过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为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54.6岁.病程3~16年,平均6.9岁.Child—Pugll肝功能:A级1例,B级9例,C级19例;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HEPI级7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4例.1.2诊断依据①严重肝病史(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迷或昏睡;③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1.3治疗本组病例均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f-j冬氨酸钾镁,利尿剂,谷氨酸钠(钾),支链氨基酸,并根据个体差异预防和治疗出血,感染,食醋灌肠等综合治疗.1.4结果肝性脑病纠正者20例,死亡9例.2护理2.1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患者有无轻度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情绪激动或语言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以及扑翼样震颤;②观察患者思维及认知的改变,采用定期唤醒,询问等方法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③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2.2情感护理在患者清醒时向其讲解病因,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其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的原因,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加嘲笑,尊重患者的人格.2.3安全护理①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水果刀,玻璃杯,热水瓶,以防伤人;②派专人守护,协助生活护理;③患者出现狂躁时,医护人员?675?2003,3(4):55—56.[4]李淑荣,郑玲.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04,2:69.[5]鲍鹤玫,李艳,赫丽燕.护士长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4—55.(收稿日期:2007—01—23编辑:王冰)应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耐心说服,劝导,禁止训斥患者,以免使患者更加狂躁;④对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兴奋,躁动不安的患者,要注意安全,撤去假牙,发夹,加床档或使用保护带,防止坠床.2.4消除诱因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感染,不适用药,紧张,劳累等.协助医生迅速去除本次发病的诱发因素,并注意避免其他诱发因素:如①卧床休息,稳定情绪;②上消化道出血者及时补充血容量,注意监测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与凝血酶原时间,做好止血和输血准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③a.感染者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b.输液,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c.注意口腔,皮肤的护理,去除感染因素;④配合医生掌握利尿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每天测体重,腹围1次,合理安排输液.2.5用药护理①应用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时,两者比例应根据血清钾,钠浓度和病情而定,患者尿少时少用钾剂,明显腹水和水肿时使用钠剂;②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出现流涎,呕吐,面色潮红等反应;③乳果糖因在肠内产气较多,可引起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及电解质紊乱等,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④服用新霉素不宜超过1个月,长期服用新霉素的患者中少数可出现听力或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应做好听力和肾功能的监测;⑤大量输注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2.6饮食护理肝性脑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禁食蛋白质,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患者以鼻饲25%葡萄精液供给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不宜用维生素B,因其影响多巴胺进入脑组织, 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2.7保持大便通畅每天记录大便性状,次数,保持每天1次,如有便秘时,应给予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物,可用生理盐水或食醋灌肠,使肠道保持偏酸环境.由于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的部分,灌肠时患者先采用取臀高位,然后右侧卧位,灌肠结束后右侧卧位保持1~2h[.2.8昏迷患者的护理①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患者应作气管切开以排痰,保证氧气的供给;③做好口腔,眼部的护理,对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部;保持床褥干燥,平整,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④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导尿, 并详细记录尿量,颜色,气味;⑤给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2.9健康教育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脏疾病和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制定合理的饮食原则,不宜进食过量蛋白质及避免粗糙食物,戒酒;③用药指导:忌服含氮药物,慎用镇静剂及排钾利尿剂;④出院指导:定期复查,告诉患者及家属肝性脑病发生时的早期征象,以便能及时就医.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肝性脑病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 同时抓好其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更好的做到为患者减轻痛苦,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参考文献[1]彭志红.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9o.[2]王俊平.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杂志,2OO4,4(17):93.(收稿日期12006—12—31编辑:王冰)。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小儿内科病房是医院内重要的一个科室,主要是负责接收和治疗孩子的内科疾病。
由于病房内主要是儿童患者,他们的生命质量和安全是医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此,安全隐患是小儿内科病房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对策。
一、病房内的控制性传染病小儿内科病房常见的疾病如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疾病都是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的。
因此,防止病毒扩散和感染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是很重要的。
预防和控制病毒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病人入住前要进行体检,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定期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观察是否存在疾病的症状和变化。
2. 在病房内设置洗手池和消毒水等设施,鼓励家属和病人多次洗手。
3. 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更换病房内的空气。
二、急救设备是否完备小儿内科病房存在一些病人疾病急性发作情况,如支气管哮喘、癫痫等,因此需要有完备的急救设备。
在维护这些设备时,应该确保它们的工作状态良好、质量合格、牢固可靠、且能够及时使用。
切勿为了节省成本而购买质量差、效果不佳、功能不完备的设备,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
同时,需要确保这些设备在需要时是随手可取的,方便进行急救。
三、病房内存在的危险物品小儿内科病房内存在一些可能对孩子带来危害的物品,如药品、暖气等。
在病房内设置标志,警示病人和家属不得乱用医疗设备,同时设置防护措施,确保危险物品不能被小孩所触及。
禁止病人和家属擅自给孩子吃其他药物,避免药物配成错误,导致副作用或交叉感染等情况。
四、监控与巡视为了确保小儿内科病房的安全,设置监控和巡视是很重要的。
监控摄像头能够对病房内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患者的安全隐患。
另外,在病房内定期巡视,确保病房内设施安全、救护设备配备完备、病人情况稳定等,也是保证病人安全的一项举措。
五、员工安全小儿内科病房不仅要考虑病人的安全,同时也要考虑员工的安全。
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定和卫生标准,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广东医学20O7年4月第28卷第4期生,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有力保证.要取得缓解术后疼痛的良好效果,重要的是护士要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正确评估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并给予合理的镇痛处理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负性心理因素,才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673?参考文献[1]宋兰英.开胸术后疼痛的护理[J].河北医学,2001,7(3):271.[2]谭自然,金良玉.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230.(收稿日期:2007一O1—05编辑:张素文)儿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潘巧红王晓波李崇瑞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528200)【摘要】目的:g-/Cjr,科病房夜间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夜间4P~-y-作存在的安全问题.加强组织与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各项护理制度得到落实,避免了工作中差错失误,有效控制护理缺陷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结论重视夜间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关键词】儿科病房夜间护理护理安全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意外事件多;护士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责任风险大;夜间值班护士多为年资低的护士,且是独立操作,临时处置多,因而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力量相对薄弱,是差错事故易发时段….为了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与完善,我们通过总结过去1年来夜间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护理缺陷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护理工作管理及护理质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实施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儿科住院部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夜查房检查记录及科室质控评分表,通过检查发现存在护理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急救物品管理,医嘱执行,护理文书书写,危重患者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护理工作服务情况等项目. 1.2方法根据统计资料,针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这一年来存在的夜间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对策,并在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组织实施,监测整改效果,对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统计分析.1,2.1'思想上未重视夜间护理安全问题病房夜班年轻护士多,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有限,缺乏慎独精神, 不能正确认识到夜间护理潜在的危险性.工作繁忙时,容易简化工作程序,造成漏,错;服务欠及时周到等容易引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1.2.2违反规章制度①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儿科病房夜间患儿病情变化快,临时医嘱处置多,夜间医嘱从处理到执行又由一人完成,护士容易简化查对程序.②对患儿家属呼叫应答欠及时.呼叫器铃声夜间适当调小音量,夜班护士忙于治疗未能及时接听呼叫铃,容易造成家属不满,或因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处理,造成护患纠纷或差错事故.③违反交接班制度.简化交班程序,不认真执行书面及床头交接班,交接工作不清,导致护理差错发生.1.2.3巡视患者欠及时,观察病情不仔细夜间值班护士巡视患者不及时,观察患者病情不够仔细,加之有的年轻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①静脉输液观察不全面,如对注射部位有无肿胀,液体是否通畅,输液速度是否适宜,静脉输液泵有无故障等, 特别是血管活性药的输液速度.②输氧系统检查欠及时,仔细,患儿有时因烦躁造成输氧管脱落引起输氧中断.③呼吸机应用不当,湿化罐用水缺失导致患儿呼吸道干燥,痰痂形成;呼吸机管道脱落或扭曲使供氧障碍;或气道内吸痰后高氧流量未能及时调低氧流量, 容易造成二氧化碳潴留或氧中毒等.1.2.4夜间新入院时宣教不到住家属对医疗环境的陌生感,对患儿疾病缺乏了解的紧张情绪,希望尽快医治尽快痊愈的急切心理等,容易造成护患纠纷;家长缺乏安全意识,容易造成患儿坠床,擅自调整滴速,带患儿擅自离院等;家长护理常识缺乏,如喂奶姿势和方法不正确,造成婴儿呛奶,或堵塞口鼻造成窒息;枕头过高,睡眠姿势欠佳,造成患儿呼吸不顺等.1.2.5护理记录,输液卡书写不完整夜班护士由于忙于治疗,护理工作,书写护理记录时身体疲劳,精神不集中往往不能按质量控制要求,准确,完整完成护理文书.特别是危重患儿护理记录单,项目繁多,容易漏记或不确切陈述.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容易造成举证不利.?674?GuangdongMedicalJournalApr.2007,V o|.28,No.4 1.3安全管理对策1.3.1实行护士长晚查房制度实行护士长晚查房制度(护士长休息或外出学习由高年资的责任护师负责),护士长每天下午下班前30min巡视病房,重点了解新入院患儿的病情,医嘱,治疗护理落实情况,直接与家属沟通了解入院宣教情况,征求患儿及家属意见. 跟踪危重患儿的病情变化,各管道是否通畅,注射部位情况,输液泵速度;引流物的色,量,质;查看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检查抢救室及治疗室药品,物品及急救器械的性能,保证夜间抢救药品,器械的无短缺,性能良好.评估危重患儿夜间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督促接班护士进行认真仔细的床头交接班,加深值班护士对危重患儿重点监护.1.3.2改革护理排班方法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她们的要求,合理排班,做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使她们得到充分休息,保持精力充沛,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护士长根据护士的能力,资力等综合素质实行"新老护士搭配" 值班制,有高年资主管护师(护士)带领低年资护士共同值班,新定科护士,轮科护士及进修护士必须由专人带教.在危重患者多,工作量大超负荷时增加人力资源,保证了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落实.1.3.3强化思想教育,法律意识强化护士思想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用事例说明夜间护理潜在的危险性,指导夜班护士应注意的问题及处理办法.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士管理办法》,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护理工作中无处不潜在着法律问题,为适应法制社会,护士应学法,懂法,守法.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相应护理常规,操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建立临时医嘱的双查对制度和方法.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科室设有"护士交班本",具体规定了交接班内容,使护士对病情全面了解和掌握,明确具体交接对象.急救物品,仪器由专人负责.由于护士的工作有据可查,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使护士的工作有章可循,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了护理质量H.1.3.4加强专科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科室按护理部的培训计划制定各级人员培训计划,分组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强化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服务内涵,培养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创建科室护理理念:"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以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护士夜间工作的慎独精神,促使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减少护患矛盾和护理缺陷.1.3.5加大质控力度根据全院护长夜查房反馈信息和科内质控小组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近期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在护士信息本和晨会反馈,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环节质控病历, 及时督促护士,确保护理记录质量.1.3.6加强医护沟通,关爱护士护理工作是个高压力的工作,尤其是连续夜班的特殊性.让值班医生了解护士的工作,严格限制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协助护士查对输血及特殊用药剂量核对,协同向家属做好必要解释工作.关心护士的工作生活,遇到护士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协调班次,为她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心她们身体,满足工作学习需要.经济分配原则予以倾斜夜班护士,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可使她们在情感上得到满足,精神上得到安慰,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 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也能有效预防差错的发生.2结果通过1年来的实践,我们重视夜间护理工作的安全问题,执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控制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夜间各项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得到患儿家属的肯定.连续1年没有收到护理工作的投诉,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护士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明显减少,2006年度被评为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整改后(20o5年7月至2006年7月)与整改前(20O4年6 月至2005年6月)夜间检查部分较常出现缺陷和问题的护理项目比较,提高了护理质量,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见表1.表1夜间护理安全问题整改前后效果比较例3讨论通过对夜间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对策,使夜间护理工作处于监控状态,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通过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和定期总结,把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在夜班得到落实.科学有效为值班护士提供工作信息指引,通过合理排班,新老护士搭配起到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作用,激发了护士工作的自觉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增强了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为科室考评优秀护士,经济分配提供客观依据.完善了科室护理管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都得到提高.广东医学2007年4月第28卷第4期参考文献[1]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42.[2]夏芬嫒.儿科护理行为与法律意识[J].护理管理杂志,2002, 7(2):31.[3]鄢爱梅.改进儿科护理交接班的做法[J].护理管理杂志,肝性脑病的护理徐静张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消化科(福建南平3531300)我科2003年2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肝性脑病患者共29例,通过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9例均为肝硬化伴肝性脑病患者,男17例,女12例;年龄35~74岁,平均54.6岁.病程3~16年,平均6.9岁.Child—Pugll肝功能:A级1例,B级9例,C级19例;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HEPI级7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4例.1.2诊断依据①严重肝病史(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②精神紊乱,昏迷或昏睡;③肝性脑病的诱因;④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1.3治疗本组病例均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维生素C,f-j冬氨酸钾镁,利尿剂,谷氨酸钠(钾),支链氨基酸,并根据个体差异预防和治疗出血,感染,食醋灌肠等综合治疗.1.4结果肝性脑病纠正者20例,死亡9例.2护理2.1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患者有无轻度性格改变,或行为异常(情绪激动或语言欣快),理解力和近期记忆力减退,以及扑翼样震颤;②观察患者思维及认知的改变,采用定期唤醒,询问等方法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③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瞳孔变化.2.2情感护理在患者清醒时向其讲解病因,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其意识模糊行为异常的原因,安慰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异常行为不加嘲笑,尊重患者的人格.2.3安全护理①去除病房内一切不安全因素,如水果刀,玻璃杯,热水瓶,以防伤人;②派专人守护,协助生活护理;③患者出现狂躁时,医护人员?675?2003,3(4):55—56.[4]李淑荣,郑玲.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04,2:69.[5]鲍鹤玫,李艳,赫丽燕.护士长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4—55.(收稿日期:2007—01—23编辑:王冰)应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耐心说服,劝导,禁止训斥患者,以免使患者更加狂躁;④对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兴奋,躁动不安的患者,要注意安全,撤去假牙,发夹,加床档或使用保护带,防止坠床.2.4消除诱因大多数肝性脑病有明确的诱因,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感染,不适用药,紧张,劳累等.协助医生迅速去除本次发病的诱发因素,并注意避免其他诱发因素:如①卧床休息,稳定情绪;②上消化道出血者及时补充血容量,注意监测呕吐物及大便潜血试验与凝血酶原时间,做好止血和输血准备,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③a.感染者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b.输液,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c.注意口腔,皮肤的护理,去除感染因素;④配合医生掌握利尿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准确记录24h液体出入量,每天测体重,腹围1次,合理安排输液.2.5用药护理①应用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时,两者比例应根据血清钾,钠浓度和病情而定,患者尿少时少用钾剂,明显腹水和水肿时使用钠剂;②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可出现流涎,呕吐,面色潮红等反应;③乳果糖因在肠内产气较多,可引起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及电解质紊乱等,应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④服用新霉素不宜超过1个月,长期服用新霉素的患者中少数可出现听力或肾功能损害,用药期间应做好听力和肾功能的监测;⑤大量输注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低钾血症,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2.6饮食护理肝性脑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禁食蛋白质,每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可口服蜂蜜,葡萄糖,果汁,面条,稀饭等.昏迷患者以鼻饲25%葡萄精液供给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不宜用维生素B,因其影响多巴胺进入脑组织, 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2.7保持大便通畅每天记录大便性状,次数,保持每天1次,如有便秘时,应给予灌肠或导泻清除肠内毒物,可用生理盐水或食醋灌肠,使肠道保持偏酸环境.由于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的部分,灌肠时患者先采用取臀高位,然后右侧卧位,灌肠结束后右侧卧位保持1~2h[.2.8昏迷患者的护理①患者取仰卧位,头略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阻塞呼吸道;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深昏迷患者应作气管切开以排痰,保证氧气的供给;③做好口腔,眼部的护理,对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的患者可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眼部;保持床褥干燥,平整,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④尿潴留患者给予留置导尿, 并详细记录尿量,颜色,气味;⑤给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2.9健康教育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肝脏疾病和肝性脑病的有关知识和导致肝性脑病的各种诱因,解释避免各种诱因的基本做法;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及家属制定合理的饮食原则,不宜进食过量蛋白质及避免粗糙食物,戒酒;③用药指导:忌服含氮药物,慎用镇静剂及排钾利尿剂;④出院指导:定期复查,告诉患者及家属肝性脑病发生时的早期征象,以便能及时就医.通过对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肝性脑病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过硬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 同时抓好其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更好的做到为患者减轻痛苦, 挽救生命,恢复健康.参考文献[1]彭志红.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9o.[2]王俊平.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杂志,2OO4,4(17):93.(收稿日期12006—12—31编辑: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