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指导意见(2017年)

合集下载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doc

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为深入推进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一、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重构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日常运行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

充分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学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资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删除有问题的段落。

小幅度改写: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基础环境建设(40分)1.信息基础设施(10分)评价细则:1)学校应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需达到10M以上。

2)网络服务需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并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

无线网络需支持移动研究、移动办公等应用。

3)需要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

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

2.多媒体教室(10分)评价细则: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需配备一套交互式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

2)需要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3.智慧教室(15分)评价细则: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教室(81/3)。

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研究、翻转研究、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研究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3)需要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

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

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4.特色功能教室(5分)评价细则: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研究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5.绿色能源(3分)评价细则: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

评价项:智能安保系统(4分)评价细则:1)学校需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

关于完整版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关于完整版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关于完整版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完整版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开展建设。

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8.05.15
•【字号】苏教电﹝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苏教电﹝2018﹞1号各设区市、县(市、区)教育局、经信委、财政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切实提升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省建设,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⒈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
⒉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docx
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2018年5月15日。

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办法【模板】

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办法【模板】

附件1:江苏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根据省教育厅、原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教电〔2018〕1号)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苏教信〔2019〕1号)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核认定依据审核认定依据《指导意见》所列江苏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

各市可以参照省级指标体系总体要求制定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的审核认定细则。

第三条审核认定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遴选过程公开透明;坚持应用驱动原则,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为核心;坚持融合创新原则,融合区域特色,以创新促发展;坚持示范引领原则,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第四条审核认定范围本次参加审核认定的学校包括全省各市中小学和高校。

第五条审核认定组织全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工作由省教育厅牵头,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会同三厅局有关职能处室组织实施。

各市、县(市、区)按照全省智慧校园审核认定程序及要求做好具体组织落实工作。

第六条审核认定方式高校智慧校园审核认定采取自评申报、省级审核、联合认定方式,中小学智慧校园审核认定采取自评申报、县、市、省三级审核、联合认定方式。

第七条审核认定程序(一)学校自评申报各有关学校根据省市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及审核认定细则进行自评,并将申报材料上传至省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申报材料主要包括:1.创建工作总结。

申报学校简要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情况及后续展望。

(以word文档上传)2.特色成果或典型案例。

申报学校重点介绍智慧校园创建的重要成果和典型案例,要求突出重点、体现特色。

(以word文档上传)3.学校自评得分表。

申报学校需客观评价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并进行自评打分。

1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1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附件1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的通知

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苏州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7.05.10•【字号】苏教〔2017〕5号•【施行日期】2017.05.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苏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教〔2017〕5号各市、区教育局(文化教育委员会),各有关直属中小学,有关代管学校:《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经报请苏州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苏州市教育局2017年5月10日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要求,结合《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现提出2017年苏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根据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7〕1号)、《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推进“学有优教”品牌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标本兼治,落实均衡举措,稳步推进改革,体现义务教育的普惠性、公益性,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公平度、适切度和满意度。

完善和优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入学服务措施,依法保障我市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按时入学,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义务教育分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县为主,属地管理”的规定,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办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并报我局备案。

教育局有关做好智慧校园

教育局有关做好智慧校园

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智慧校园”创建的通知各中小学校: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结合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推进全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学校的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我市教育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提升“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学校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7年全市创建4所“智慧校园”,到2020年60%的中小学校创建成“智慧校园”,全市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能够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创造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三、重点工作1.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

逐步推进1000M 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宽带网络能够满足广大师生个性化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需求。

2.搭建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学开展智慧教育提供性能良好、服务便捷的资源服务和信息服务基础平台及网络运行环境。

加强教育城域网网络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教育城域网的服务性能,推动市级教育城域网主干网络从IPv4到IPv6的升级平移,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实现高速互联。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您对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议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您对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议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您对线上教学平台资源的建议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将成为学校的新常态,学科教师应如何面对挑战、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的优势来提高教学质量?因工作需要,我在疫情期间进行了大量线上教学与培训的实践,获得了很多第一手数据、经验和教训,在此与大家提供几点经验和体会。

对课程目标的准确把握是第一位的。

教师在设计课程各个环节或活动中一定注意不要偏离课程目标。

线上课堂的学生个体活动要尽量简单、直接、简短,次数不宜过多,防止教学被过多环节打断。

尽量少用个体的屏幕画面或视频资源,防止分散学生的关注焦点,特别要防止为了使用平台的某种技术(功能)而加入不必要的教学环节。

教师和学生在线上课之前要熟悉教学平台,做好意外情况的备案。

在融合教学中,教师能熟练使用线上教学平台对于课程不被各种意外情况干扰非常关键。

如在网络中断时能利用课程微信群及时保持和学生们的沟通、发放临时学习文档等。

学科教师应学会使用线上协作文档工具来准备教案和课程文档。

教师在开展融合教学中需要频繁地在线上平台和线下环境之间切换,此时,教学文档的撰写较单一的线上或线下场景要更复杂,也需要某种程度的“版本控制二建议教师逐渐掌握一种主流的协作文档写作工具,如Markdown文档,这类文档不仅可以轻松将各种学科工具直接嵌入文档中,而且能动态地还原工具的所有功能。

此外,可以利用插件来进行不同格式文档的转换,甚至直接产生类似PPT一样的教学呈现格式。

因此,掌握这类交互式在线协作文档的写作技巧,有利于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参与及互动,对于学科教师开设线上线下融合课程非常有帮助。

选择最简单的适配线上教学平台。

线上教学平台的种类很多,但其教学功能其实相差并不多,各种平台的差异主要在于教学管理功能方面。

最好选择那些对网络并发访问要求很低的平台。

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会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来选择平台,如针对普通教学班(30人左右)的线上课程中使用腾讯言果堂,在少于10人的小班(研究生课)中使用腾讯会议,而在直播课堂或者学员人数较多的场合,那么同时开通多个转播平台等等。

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征求意见稿)国家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教育、随时随地可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012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新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等兴起和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数字技术进入智能化时代,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一、智慧教育工作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尊重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需要,创建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智慧人才,适应智慧江苏建设的需求,服务智慧江苏。

二、智慧教育工作任务教育者通过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教学风格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利用“教育智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智慧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中高职开设相关课程,中小学开设相关专题教育。

在人才培训方面,开展社会人才专题培训。

建成符合江苏特色,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智慧教育体系。

三、智慧教育建设内容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一)智慧校园基于教育云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传统的校园网络系统进行整合与优化。

建立覆盖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招生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提供面向全体师生的基本网络服务和软件服务。

在校园内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构建工具化的学习环境和智能化工作环境,实现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务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的智能化。

1.智慧校园的建设体系智慧校园总体应用框架自上而下可分为统一门户服务、服务融合、数据融合和网络融合四个层面。

教育部智慧校园红头文件

教育部智慧校园红头文件

教育部智慧校园红头文件近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智慧校园,构建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开放平台。

《意见》中提出了20个小方向作为指导,涵盖校园信息网络建设、教育资源汇聚与共享服务、智慧校园建设等多个方面。

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并通过迭代升级、更新完善和持续建设,实现长期、全面的发展。

智慧校园成为教育新基建的着力点《意见》指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化为主导,面向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中健领航用实际行动和切实可行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关心下一代健康体育基金会、中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健领航一直响应国家号召,加快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及标准探索。

中健领航“智慧校园”致力于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教育”三大板块系统化解决方案及硬件设备,并提供专业人员校园实地考察、方案落实、设备安装、资料支持、系统维护等一系列完善服务。

加强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提高校园安全《意见》强调要建设加强智慧校园新型基础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升级教学设施、科研设施和公共设施,促进学校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一体化建设。

部署智慧公共设施《意见》提到要求升级校园公共安全视频网络,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发事件的智能预警,加强安防联动,支撑平安校园建设。

建设学校餐饮卫生监测系统,加强食材供应链管理和厨房环境管理,建立师生健康档案,支撑健康校园建设,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张家港市喜迎“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评估验收

张家港市喜迎“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评估验收

龙源期刊网 张家港市喜迎“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评估验收作者:来源:《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2019年第10期本报讯为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日前,张家港市“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评估验收活动在中兴小学举行。

苏州市电教馆副馆长张兰娟一行五人组成的评估组、张家港市电教馆相关负责人以及该市13所智慧校园创建学校核心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評估组成员观摩了中兴小学周迪老师的“优教”智慧课堂,整堂课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预习展评,趣味选人,答题检测……教师熟练使用信息化技术,让课堂更加智慧高效。

张家港市电教馆馆长孙贤从统筹规划、资源共建、强化保障三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该市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创建的整体情况。

副馆长季文俊对平台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现场演示,区域共性及个性的多样化平台系统,满足了不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需求,更好地促进了教育融入大数据时代。

中兴小学校长严卫星向评估组专家做了“‘互联网+教育’,构建智慧校园”的工作汇报,从校园网络、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智慧校园的具体实施推进情况。

听取汇报后,专家组成员参观了校园,通过查看现场、查阅相关资料,深入调研和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智慧校园创建活动,实地考察了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应用情况,并随机抽取师生做了问卷调查。

评估组专家肯定了中兴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创建工作,也希望学校能够以此次验收为契机,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探索和试验,把中兴小学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智慧型学校。

本次智慧校园创建评估活动是对张家港市智慧校园建设的一次有力推动。

张家港市将借力互联网,把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凸显校园智慧化的魅力。

(苏州市教育局)。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doc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doc
4.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全省的地方课程,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至少各102课时(包括基础模块68课时,拓展模块34课时),劳动技术从小学3年级开始,每周不少于1课时。
5.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8.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环境、国防、安全等专题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
9.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5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环境教育从小学1年级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4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6.小学1至6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7.晨(夕)会、班会、少先队活动、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统筹安排,整合实施。1-2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放到“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时间中安排。3-8年级少先队活动每周1课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安排。
附件: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
实验方案(2017年修订)的通知
苏教基〔2017〕9号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智慧校园是指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化、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教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环境。

第三条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按照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运营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并实施。

积极开展数字化学习工作,实现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

第二章校园环境网络化第四条组织机构和人员落实。

应成立由校领导任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设有中层管理机构,配足配齐信息技术教学专职教师,并有1-2名专职网络管理员。

第五条发展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健全。

学校有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发展计划,健全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激励评估机制。

第六条计算机网络教室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

生机比符合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I类标准,小学达到10:1,初中达到8:1,高中达到6:1,教师用机配比达到1:1。

所有教室和多功能场所装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配有一定数量交互式教学系统。

义务教育阶段按规模建有1-2个可容纳整班阅读的电子阅览室,定期开放。

要建有数字化实验室、数字化学习教室及有关智能实验室等功能教室,职业学校要建有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

第七条校园网络设施布局到位。

校园网络与教育城域网实现对接,校园场所网络信息节点全覆盖。

主干带宽1000M及以上,保证100M到桌面。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环境。

高校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融合创新,数字资源,网络安全,保障机制,特色发展等六个方面开展建设。

文内详细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共18大类71小项。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网络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XX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特制定《XX省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泛在化的智慧教育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提升科学决策和教育治理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服务导向,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从学校发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各项业务全方位全过程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和科研模式、管理服务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12.14•【字号】宁政办发〔2015〕142号•【施行日期】2015.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5〕14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智慧南京”推动“智慧教育”建设,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南京市推进智慧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推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更好地服务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南京智慧教育体系。

二、主要目标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为抓手,推广普及智慧教育,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

到2020年,基本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慧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

(一)智慧教育理念深入普及深化智慧教学、智慧管理的研究实践,推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

整体提升智慧教育环境,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学习者学习方式,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5]24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5.03.19【实施日期】2015.03.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2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智慧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4〕103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7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就推进智慧教育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改革创新。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方式和工作推进机制的创新。

创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生态环境,提升教师善用技术、善用资源、善于教学、善于评价的信息化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

2.统筹规划,分类推进。

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特点,统筹做好智慧教育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在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推进集约化建设、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和应用水平的同时,明确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智慧教育建设重点,实施分层指导、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鼓励形成各自特色。

3.应用驱动,深度融合。

根据教育管理和教学需求,整合优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应用系统,促进教育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汇聚、共建共享。

着力构建智能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深层应用,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服务。

(二)主要目标。

以提升“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管理、应用水平为抓手,以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为依托,加快建设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本地特点江苏特色的智慧校园。

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建设内容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从智慧环境、数字资源、应用能力、融合创新、支撑保障、特色发展六个方面着手。

(一)智慧环境1.校园网络。

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千兆进校、百兆进班。

无线网络覆盖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

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

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

⒉信息终端。

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

建有智能一卡通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

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

3.智慧教室。

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

能够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

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

4.信息安全。

学校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

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5.智能安防。

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

能够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

(二)数字资源1.资源建设。

通过自建、引进、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

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够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

2.资源应用。

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够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

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

3.资源共享。

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

(三)应用能力1.学生发展。

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2.教师发展。

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

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

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领导力。

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

(四)融合创新1.智慧教学。

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

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

能够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

2.智慧管理。

依托省、市、县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建设,并与省、市、县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

各网络空间有效应用,各类应用系统无缝集成,3.智慧服务。

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

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

(五)支撑保障1.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

2.机构人员。

学校单独设置中层管理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信息化教研员,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

3.经费保障。

财政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学校安排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信息化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

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

4.制度建设。

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

(六)特色发展(加分项目)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探索、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

四、组织实施(一)智慧校园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省、市、县、校四级联动,教育、经信、财政部门协同推进建设。

各地要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纳入本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

(二)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负责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顶层制度设计。

制定下发全省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召开建设推进会,组织开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评选省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

设立智慧校园建设奖补经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的市、县和学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奖励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

省教育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智慧校园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

(三)各市、县教育、经信和财政部门要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要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各地教育信息化电教机构要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当地教育、经信和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管理工作。

(五)学校是智慧校园建设主体,要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抓手,要制订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

(六)智慧校园评估认定工作由教育、经信、财政部门联合开展,按照学校申报、县(市、区)审核,市评估,省抽查的程序进行。

省教育厅、省经信委、省财政厅每年下半年抽查验收,评选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并给予奖励。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标分值分配表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21大类75小项,评价总分值100+10分,达标分值80分。

江苏省普通高中智慧校园建设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21大类78小项,评价总分值100+10分,达标分值8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