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地质报告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层总体走向NW~SE向,倾向NE,倾角13~19°,地表形成侵蚀、剥蚀型中山地貌。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抵母河支流,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

(+1560m)。

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雨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河谷中。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中,部分赋存于峨嵋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多,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则发育呈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雨补给,其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一般就近以泉点形式排泄于当地冲沟或小溪中。

龙潭组煤矿床与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有隔水能力较好的

飞仙关组地层相隔,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导水断层或其他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龙潭煤组煤矿床下伏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与煤矿床之间有峨嵋山玄武岩组地层隔水,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充水影响小,故区域内煤矿床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

矿区地形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中部高,两端低,最高点在矿区中部老鹰坡上,坡顶高程2024.30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560m,最大相对高差464.30m。矿区内一般高程1600~2000m,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之间。

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汇入抵母河。

2、岩层的含水性特征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

自上而下将矿区内及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弱含水层

主要由冲积、残积、坡积的砂砾、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约0~10m。含孔隙水,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弱、透水性强,对其下伏基岩有一定的补给作用。

(2)永宁镇组第一段(T1yn1)——强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外北东面,岩性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厚度235m左右。呈串珠状峰林、峰丛地貌景观,该层段岩溶裂隙发育,地表溶沟、石芽、落水洞、洼地等发育,是吸收大气降水的主要通道。本层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透水性均强。该层为一强含水层

(3)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隔水层

岩性为紫红色砂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厚度80m左右,由于岩性易风化,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总体上透水性含水性均弱,该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表见2个泉点,流量分别为0.001l/s和0.002l/s。

(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中等含水层

岩性由灰岩、粉砂岩等组成,平均厚度42m,呈条带状分布。该层岩溶裂隙发育,含层间溶隙水。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5)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隔水层

岩性由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平均厚度126m。

地貌上多为反向坡,其间发育冲沟,冲沟深度一般小于50m,冲沟长度一般小于100m,由于砂、泥岩易遭受风化剥蚀,岩石表层多有0.5~2.0m的强风化带。该层岩石仅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越往深部含水性、导水性越弱,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6)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中等含水层

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平均厚度

44m。岩溶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中等。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7)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隔水层

岩性由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组成,平均厚度108m,地表呈宽条带状沿煤系出露。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可视为对隔水层。

(8)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弱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泥灰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46m,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强烈,基岩裂隙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弱。

(9)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

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30余层煤,平均厚度360m。地形上为沟谷和缓坡。由于岩石以碎屑岩为主,含泥质成分多,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

大气降雨,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构造裂隙水。地表调查泉点2个,流量分别为0.01l/s和0.125l/s;调查老窑5个,老窑内有不同程度的积水。本层为弱裂隙含水层。

(10)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相对隔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外围,岩性为凝灰岩、玄武岩:灰色、褐灰色、灰绿色块状构造,平均厚度220m。该组岩石致密,节理裂隙发育微弱,其含水性、导水性差,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10)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强岩溶含水层。

主要分布矿区南西部外围,岩性以厚层灰岩为主,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组厚度200m以上。岩溶作用极为发育,富水性强,属强岩溶含水层。

三、矿井水文地质特征

原中井煤矿为开拓,巷道长度约1000m,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稳定性较好。开采2煤层,2煤层平均厚度1.60m。井底有临时水仓,主要出水形式为地表水通过浅部裂隙及顶板渗入矿井,其次为老空区积水。目前,巷道内有4处出水点:距主井口约20m处顶板滴水,流量约0.001l/s;105工作面顶板滴水,流量0.01l/s;103工作面顶板淋水,流量0.112l/s;102、104采空区出水,流量0.014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