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珠光体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8 钢 快 冷 正 火 : 托 氏 体

分析:过冷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 的珠光体粗细? A晶粒大小对P的片层无明显的影响, 但影响P团大小,所以晶粒细化 随P片层间距减小、或者碳含量降低, 渗碳体片变薄。


粒状珠光体:
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粒 状渗碳体组织。 形成条件: 1、加热转变不充分,尚存

组织形态:针状先共析相+珠光体 形成条件:含碳量和过冷度适当 性能特点:粗晶魏氏组织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
20钢退火

45钢退火

6பைடு நூலகம்钢退火

T12钢退火
3.4 珠光体转变动力学
转变速度: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珠光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分析 分析

过冷度增大:
•相变驱动力增大,I,G增大
•P片间距减小,G增大 •T降低, I,G减小 I和G都随T的降低而先增大后减小,极大值在550C左右。
2、珠光体转变动力学图
动力学特点:


珠光体转变有孕育期
550°C 等 温 时 的 孕 育 期最短 转变开始和结束时转变 速度较小,中段时间转

变加快,转变量50%时
转变速度最大。
3、先共析相的长大动力学

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 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接近平衡状 态P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研究意义:获得或避免P转变

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 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和正火的产物:珠光体
3.1 珠光体的组织特征
4)各种不同取向的P不断长大,同时可有新晶核产生;
5)各个P群相遇,奥氏体向P转变结束。

结论:P横向长大是渗碳体片与F片交替增多,P纵向长大 是渗碳体片与F片同时连续的向A中延伸。
随着P形成温度降低,渗碳体片和F片逐渐变薄变短, 由片状P逐渐变为索氏体、屈氏体。

珠光体的纵向长大:
(a)珠光体刚形成、三相共存时,A中的碳浓度是不均匀 的,引起界面附近A中碳的扩散,破坏了界面碳浓度的平 衡;为了维持平衡,珠光体纵向长大;

渗碳体晶核不仅 纵向长大 ,也
横向长大
2. 珠光体的横向长大:

片状渗碳体晶核吸收两侧碳
原子,使A碳浓度降低到足
以形成F时,在渗碳体的两
侧形成F片;

新生成的F片伴随渗碳体片 纵向长大时,也横向长大; 循环下去,就形成了渗碳体 片和F片相间的片状P。
3)同时,在晶界其他部位、在长大着的P和A的相界上也可 产生新的渗碳体晶核;
2、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转变特点:转变温度较高,Fe、C原子能长距离扩散,晶 界、晶体缺陷处形核功小,在较小过冷度下就可转变。 形核位置:晶界、晶体缺陷比较密集的区域。 转变过程:铁、碳原子的扩散、点阵重构,即

相组成:
碳含量: 点阵结构:


0.77% 面心立方


0.02% 体心立方
+
Fe3C
(b) 奥氏体中的碳浓度差引起碳的远程扩散; (c)铁素体中的碳浓度差引起碳的扩散。
以上为片状P的形成机制:横向+纵向
2.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将片状P加热到略高于A1 温度保温,将使片状
珠光体球化,得到在A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渗
碳体的组织。这种使片状渗碳体球状化,获得
球状P的热处理过程称为球化退火。
6.69% 复杂斜方
结论: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1、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形成低碳铁素体和高碳渗碳体; 2、晶体点阵重构。
1.以共析钢为例,
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形核位置:A晶界上、晶体缺陷处、
A中未溶渗碳体处
以渗碳体为领先相 1)均匀A冷却到临界点以下,先在A 晶界上形成一小片与母相共格、 呈片状的渗碳体晶核;


避免方法:退火加热温度必须在Acm点以下。
形成条件:加热温度高、A晶粒粗大、成份均匀、冷却缓 慢,易形成网状。 消除办法:加热到Acm点以上,使渗碳体全部溶于奥氏体, 然后快速冷却使其发生伪共析转变,然后再进行球化退火。 魏氏组织:片(针)状铁素体或渗碳体加珠光体的组织。


3.3.2 魏氏组织
1.化学成分的影响
(1)碳含量的影响: 亚共析钢:随含C量增加,先共析F速度减慢,使P转变速 度减小。 原因:随含C量增加,F形核率减少,F长大时所需扩散离去 的C量增大。 过共析钢:随含C量的增高,渗碳体形核率越大,碳在A中 的扩散系数增大,P转变速度增大。 过共析钢不完全奥氏体化更易发生珠光体转变。 奥氏体成分的不均匀性和过剩相均加速珠光体转变。




业:
1、试述片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2、简述粒状珠光体的形成过程。
或:P60:3,4
思 考 题: 1、简述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2、简述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P60:6,7,10,11


珠光体团直径大小:取决于形成温度,奥氏体晶粒
结论:共析钢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奥氏体化的 温度和珠光体的形成温度。

随着珠光体的片层间距以及珠光体团直径的减小,珠光 体的强度、硬度、塑性均提高。

表3-3 不同组织的硬度

钢在连续冷却时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不等,性能不匀。 粒状珠光体的强度、硬度较低,塑性较高;切削性好,冷 挤压成型性好,加热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性小。 原因:粒状珠光体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较片状珠光 体的少,所以强度和硬度较低;渗碳体呈粒状分布在连续 的铁素体基体上,对位错的阻碍作用小,使塑性提高。 用途:中低碳钢的冷挤压成形、高碳钢的机械加工和热处 理前。 碳化物颗粒越细小,分布越均匀,则硬度和强度越高,韧 性越好。
(2)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了Co以外,其它所 有的合金元素都使“C”
曲 线 右 移 ; 除 了 Ni 、
Mn以外,其它常用合 金元素皆使珠光体转 变的“鼻尖”温度上 移。 原因:合金元素的自 扩散、对碳扩散的影 响,对相变临界点的
影响。
2、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影响 加热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将加速珠光体的转变。
未溶碳化物颗粒。
2、片状珠光体的低温球化 退火。
3、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在
A1稍下高温回火所得到。
第二节 珠光体转变机制
热力学条件

片状P的晶体学
1、珠光体转变的领先相:
随相变温度和A成分不同而异
一般认为是渗碳体。 因为: (1) 珠光体中渗碳体与从奥氏体中析出
的先共析渗碳体的晶体学位向相同; (2)珠光体中渗碳体与共析转变前产生 的渗碳体在组织上是连续的; (3)奥氏体中未溶解的渗碳体有促进珠 光体形成的作用;
2、将片状珠光体加热到略低于A1 温 度,得到F加片状渗碳体(位错的存在 使其与基体相接触处形成凹坑)。 凹坑使渗碳体界面处的F中存在碳浓度 差,引起C原子 球化过程:渗碳体的尖角处溶解、平 面处析出


3.亚(过)共析钢的珠光体转变
1.伪共析转变: 条件:冷却速度较快 成分:非共析成分 产物:伪共析组织
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外力作用时反映出来的性能。
主要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弹性
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可分为: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屈服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硬度:材料抵抗更硬物体压入其内的能力,硬度高耐磨性高。
常用的硬度指标: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显微)硬度。
2. 亚共析钢先共析相的析出:




析出量决定于奥氏体碳含量、析出温度或冷却速度。 是形核、长大过程,受碳在A中的扩散控制。 等轴状、网状F由非共格界面推移长大 片状F由F晶核的共格界面推移长大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形态如图
3. 过共析钢先共析相的析出:

先共析渗碳体的形态:网状或针状,使钢的脆性增大。
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 弹性:伸长与载荷成正比,去除外力恢复原状的能力。
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有一定的联系,且与内部组织有关。
一、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 理后所获得的组织形态,如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珠光体 团大小、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等有关;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取决于形成温度



二、铁素体加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对于亚共析钢,随冷却速度增大、或随钢中碳含量增高,则
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的量增多。

铁素体+珠光体的性能取决于:铁素体及珠光体的相对量、 铁素体晶粒大小、珠光体片层间距及铁素体化学成分等。
•屈服强度: 主要取决于铁素体晶 粒尺寸、珠光体量
•塑 性: 随珠光体量的增多而 降低,随铁素体晶粒 的细化而升高

缓慢冷却到 A1点以下时,A转变为粒状P。

片状渗碳体球化过程:
1、将片状珠光体加热到略 高于A1温度,得A加未完全 溶解的渗碳体
A

第二相颗粒在其基体中的溶 解度和其曲率半径有关,使 渗碳体界面处的A中存在碳 浓度差
A A

C原子的扩散得到A基体上
分布着粒状渗碳体 缓冷后得到粒状珠光体
A


第三章 珠光体转变
主要内容: 珠光体组织特征,转变机制 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珠光体转变产物的机械性能等 了解珠光体转变热力学、形核、长大机理等 重点内容:珠光体转变过程、动力学特征





钢中的珠光体转变:austenite pearlite A P(F+Fe3C, ferrite+cementite) 最具代表性的共析转变 典型的平衡相变,产物符合状态图的平衡组织。

珠光体:共析碳钢奥氏体化后缓慢冷却,奥氏体将分解为 铁素体和渗碳体层片相间的混合物。 典型组织:珠光体呈片状或层状,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以 形成几个片层方向大致相同的区域——珠光体团。

珠光体片层间距:S0,取决于?
随转变温度降低,珠光体层 片间距将减小,依次分为: 片状珠光体S0=150~450nm; 索氏体S0=80 ~ 150nm; 托氏体S0=30 ~ 80nm。 珠光体的片层间距取决于形 成温度,过冷度越大,片层 间距就越小,为什么? S0=8.02103/∆T
S0减小,界面能升高;但相变驱动力增大

T8钢退火

索氏体(S):铁素体与片状渗碳体的混合物,其片层比珠 光体更细密,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出片层。
T 8 钢 正 火 : 索 氏 体

托氏体:也是铁素体与片状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 比索氏体更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只能看 到黑色组织。(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 )
• 韧 性: 随含碳量的增加 而降低
• 韧脆转折温度: 随P量的增加而 升高
三、形变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索氏体:塑性变形可提高强韧性
原因:S片间距小,渗碳体片较薄,可弹性弯曲和塑性 变形;F内位错密度增加、形成亚晶粒-细晶强化;渗 碳体细化、碎化溶解使F过饱和-固溶强化; 派敦处理:使高碳钢获得索氏体组织,然后经过深度 冷拔而获得高强度钢丝。 对珠光体组织进行塑性变形加工,可大幅度提高钢的 强度。 冷轧:提高抗拉强度

亚共析钢中,先共析铁素体的 转变动力学曲线也呈“C”曲线, 在珠光体转变曲线的左上方,
随碳含量增加而移向右下方。

过共析钢中,先共析渗碳体的 转变动力学曲线在珠光体转变
曲线的左上方,随碳含量增加
而逐渐向左上方移动。
4、影响珠光体转变动力学的因素

即: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因素 内因:化学成分、组织结构; 外因:加热温度、保温时间
原因:A成分不均匀、或有未溶渗碳体,有利于形核
3、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A的晶粒越细小,P的形核部位越多,越促进P转变。 细小的A晶粒也将促进先共析相的析出。 4、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 对奥氏体氏加拉应力,将加速珠光体的转变 对奥氏体氏加压应力,将减慢珠光体的转变
3.5 珠光体的力学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