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_脑电图特点及文献复习_吕玉丹

合集下载

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例

发作性肌张力障碍1例

抗 癫 痫 药治 疗 有 效 。 本 病 当与 癫 痫 相 鉴 别 , 类 癫 痫 有 人 两 个 特征 , 即脑 电 图上 的痫 样 放 电 和癫
痫 的临床发作( 以发作性 、 短暂性 、 重复 性 及通常 为刻板 性的 中枢神经 系统功
能失 常为 主 要 特 征 的综 合 征 ) 本 患 者 , 多次 脑 电 图 检 查 未 见 痫 样 放 电 ,5 日 1 发 作 持 续 约 1h 诊 断 不 考 虑为 癫 痫 。 , 小 剂 量抗 癫 痫 药 对 原 发 性 P D的 K 治 疗 效 果 良好 , 要 有 卡 马 西 平 、 吡 主 托 酯 、 妥英 钠 。 其 中 卡 马 西 平 的疗 效 最 苯 佳 , 次为托吡酯 、 其 苯妥英钠 , 近的文 最 献 中苯 妥英 钠 的使 用 明显 减 少 , 托 吡 而 酯的使 用增加 。氯硝西泮单用少 , 主要 合并用药。国外报道 苯妥英钠 5 % 有 0 效, 拉莫三嗪也有效 , 特别是儿童 ; 氯 但 硝 西泮 、 戊 酸 类 和 安 坦 类 等 药 物 无 丙 效 。 中 医 药 治 疗 , 例 患 者 证 侯 考 虑 本 “ 营卫不 和, 风 内动” 治法 “ 和营 肝 , 调 卫, 重镇熄风 ” 拟方 : , 桂枝 、 白芍 、 龙骨 、 牡蛎 、 稀莶草 、 茯苓 、 白术 、 党参 、 制旱半 夏、 石菖蒲 、 大枣 、 甘草 、 生姜 。同时予 珍 珠 末 加 强 镇 静安 神 之 功 。 原发性 P D的 预后 良好 , K 一般 经 过 治 疗 ,7 . % 的 患 者 可 完 全 控 制 , 27 1. % 的患者可明显好转 ,. % 的患 02 79 者可以 自愈 , 随着年 龄增 长 , 作逐渐 发 减 少 , 年 后 自行 停 止 。继 发 性 P D 成 K 的治疗除治疗 P D外 , K 原发 疾病 的治 疗 更 重要 。

发作性运动障碍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发作性运动障碍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异常运动:包括舞蹈动作,手足徐动,肌 张力障碍,颤搐,共济失调,以及任何以 上运动的组合 发作部位:可在四肢、躯干、面部和颈部 的肌肉 持续时间:长则数小时,短则数秒钟 诱发因素:突然运动,疲劳,咖啡,酒 精,冷、热,睡眠等,也可无诱发因素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病例2家系图
癫痫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家系3
癫痫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治疗情况
8例患者均对卡马西平治疗有
效,剂量 50mg~100mg/次,bid, 自行停药症状复发,再用药依然有 效
临床特点




明确的发作诱因(突然运动) 短暂发作(〈1min) 发作过程中无意识丧失和疼痛 对抗癫痫药物有效 随年龄增大而发作逐渐减少直至停止 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一般情况
从2004-2005年,我科神经遗传病专科 门诊共收集 PKC 8个家系,先证者男6例,女 2例,年龄12~22岁。发病年龄8 ~ 18岁。5 个家系为两代发病,3个家系只有同胞兄弟发 病
Paroxysmal movement disorders
病因和发病机制
发作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 可
有原发的、遗传的或继发的原因: 1、与离子通道有关: EA的致病基因与K+和Ca+通道有关 部分疾病 (如PKC、NPD)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
MR-1(肌原纤维源性调节因子1)通过调节钙 离子在肌原纤维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Roger, et al,2004)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锁定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王玉平(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卫华(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

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包括一大组疾病,有的是遗传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亨廷顿舞蹈病,神经节苷脂病等),有的是由外源性因素引起的(如围生期损伤、感染、神经安定药物)。

西医学名肌张力障碍英文名称dystonia 所属科室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病因遗传因素目录1 疾病分类2 病因及发病机制3 临床表现▪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手足徐动症▪书写痉挛4 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鉴别诊断5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6 疾病预后7 疾病预防疾病分类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

一般而言,发病年龄越早,症状可能越严重,波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

发病年龄越大,肌张力障碍越可能保持其局灶性。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指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到躯体的一部分,如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

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个以上相邻部位,如Meige综合征(眼、口和下颌),一侧上肢加颈部,双侧下肢等。

累及一侧身体时称偏侧肌张力障碍,一般由对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至少一个节段,加上一个以上其他部位。

病因及发病机制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X染色体连锁遗传,最多见于7~15岁儿童或少年。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原发性扭转痉挛绝大部分是由定位在9q32-34的DYTl基因突变所致,外显率为30%~50%。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也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基因突变所致。

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个案护理

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个案护理

健康教育:向患 者及其家属普及 运动诱发性肌张 力障碍的相关知 识,提高患者的 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支持:鼓励 患者参加社会活 动,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监测和评估护理效果
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指标:肌张 力、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等
评估方法:定期 检查、问卷调查、 家属反馈等
病情变化:肌张 力变化、运动功 能改善、日常生 活能力提高等
定期评估护理效果:定期评估护理计划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 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护理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诊断方法:通过临 床观察、神经电生 理检查、影像学检 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 帕金森病、特发性 震颤、肌张力障碍 等疾病进行鉴别诊 断
治疗方法:目前尚 无特效治疗方法, 主要通过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心理 治疗等方法进行综 合治疗
疾病进展和预后
疾病进展: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在运动后出现,症状逐渐加重,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预后: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改善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 预防措施:避免过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
症状:运动诱发 性肌张力障碍的 症状包括肌肉突 然收缩、身体失 去平衡、摔倒、
肌肉疼痛等。
病因:运动诱发 性肌张力障碍的 病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遗传、神 经损伤、药物等
因素有关。
治疗:运动诱发 性肌张力障碍的 治疗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 疗、康复训练等。

发作性疲劳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报道

发作性疲劳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报道

作性 疲 劳诱发 性 运 动 障 碍为 少 见 类 型 。现 将 我 们 门诊 收 治 的 1 例 以疲 劳 诱 发 的 运 动 障碍 患 者 报 道
如下。
偏 头 痛l _ 4 ] 、 偏瘫、 共 济 失 调 】 。曾 报 道 1例 伴 发
RE — W C( r o l a n d i c e p i l e s y a n d wr i t e r ’ s c r a mp)的
间歇 期运 动功 能 完 全 正 常 。每 次发 作 均 在 运 动 过
程 中 出现 , 以致不 敢 进 行跑 步 、 打球 、 跳绳、 骑 自行 车 等运 动 。既往 1岁时有 热惊 厥病 史 , 后 未再 有发
电位 、 视 觉诱 发 电位 、 运 动诱 发 电位 和 肌 电 图 等 神
经生 理 学 检查 均 提 示 肌 肉 及 脑 细 胞 的兴 奋 性 高 。 发作 间 期 皮 层 兴 奋 性 及 抑 制 性 神 经 元 机 制 均 正 常l _ 3 J 。S P E T 研究 发 现 在 发 作 时 额 叶 及 基 底 节 区
运动 障 碍 之 间 。P E D 的平均 发病 年 龄为 2 ~3 O 岁, 长 时 间或持 续 的运 动能 够诱发 发 作 。在一 些特 殊情 况下 , 如被 动 运 动 、 电神 经 刺 激 及寒 冷刺 激 也 可 以诱 发 发作 [ 3 ] 。P E D发作 时表现多样 , 最 常 见
动作 不能 于 2 0 1 1 年 8月 就诊 于我 院 门诊 。患者 自 诉于 1 7岁时 开 始 , 在运 动疲 劳 时 , 如跑 步 、 打 球 或
骑 自行 车等运 动过 程 中加 速 时 即出现 动作 障碍 , 表 现 为左侧 肢体 及颈 部不 自主扭 动 , 原来 的运 动被 迫

肌张力异常讲课PPT课件

肌张力异常讲课PPT课件
病例二:患者李某,女性,63岁,因“行走不稳伴双下肢僵硬1年”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肌 张力异常表现为双下肢铅管样强直。
病例三:患者王某,男性,28岁,因“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半年”就诊,诊断为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异常表现为左上肢屈肌群痉挛。
病例四:患者赵某,女性,52岁,因“颈部不自主扭动3个月”就诊,诊断为痉挛性斜颈,肌张 力异常表现为颈部肌肉持续收缩。
章节副标题
定义与分类
肌张力异常是一 种神经系统疾病, 表现为肌肉紧张 度异常,影响运 动功能。
肌张力异常分为 肌张力增高和肌 张力减低两种类 型,每种类型有 不同的表现和病 因。
肌张力异常可能 是遗传、脑损伤、 药物副作用等多 种因素引起的。
肌张力异常对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 健康状况产生负 面影响,需要及 时诊断和治疗。
肌张力异常的康复与护理
章节副标题
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康复训练计 划的目的和意义
康复训练计划的 制定原则和依据
康复训练计划的 实施步骤和方法
康复训练计划的 评估和调整
家庭护理与日常注意事项
家庭护理:对患者进行日常 生活照顾,协助完成日常活 动
日常注意事项:注意患者的 饮食、运动和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肌张力异常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章节副标题
诊断标准与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家族史、用药情况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关节、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进一步确诊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肌张力异常的诊断依据 肌张力异常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肌张力异常的鉴别诊断方法 肌张力异常的鉴别诊断标准
物理疗法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临床分析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临床分析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4例临床分析卞聪颖;余年;陆杰;张尧;钱敏;张书刚【摘要】目的探讨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与脑电图检查及治疗.结果本组4例,男3例,女1例,起病年龄13岁~47岁,病程2年~14年,均为突然运动所诱发,3例发作时间为数秒至10余秒,1例发作时间约1 h,最多1 d 发作10余次,3例头颅CT/MRI检查正常,1例头颅CT示非特异性改变.4例脑电图均正常,4例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结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容易误诊,抗癫痫治疗能很好地控制发作.【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7(015)013【总页数】2页(P1677-1678)【关键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癫痫;脑电图【作者】卞聪颖;余年;陆杰;张尧;钱敏;张书刚【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江苏宿迁 22369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R259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dyskinesias,PDs/PxD)表现为突然出现短暂且反复发作的运动障碍(可有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手足徐动症),而发作间期正常。

根据病因、诱发因素、临床症状等因素将其分成4类[1]: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kinesia,PKD);发作性过度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exertion-induced dyskinesia,PED);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non-kinesigenic dyskinesia,PNKD);睡眠诱发性发作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kinesia,PHD)。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1第一章 神经解剖学真题模拟及答案(1)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1第一章 神经解剖学真题模拟及答案(1)

神经电生理脑电图技术(师)考试:2021第一章神经解剖学真题模拟及答案(1)1、患儿,男,7岁。

出生难产史,精神运动发育迟滞,3岁起频繁出现发作性强直、不典型失神及猝倒,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差,发作间期脑电如图所示。

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选题)A. West综合征B. Lennox-Gastaut综合征C. 大田原综合征D. Doose综合征E. Landau-Kleffner综合征试题答案:B2、内囊膝()。

(单选题)A. 含有皮质核束B. 含有皮质脊髓束C. 含有视辐射D. 含有听辐射E. 丘脑中央辐射试题答案:A3、低电压指电压持续低于()。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B4、BAEP各波绝对潜伏期均延长,且Ⅰ~Ⅴ峰间潜伏期不长。

最可能的病变为()。

(单选题)A. 脑桥B. 中脑C. 耳蜗核D. 听神经E. 大脑皮质试题答案:D5、患儿,男,8月龄。

半岁时出现频繁发作性症状,智能体格发育迟滞。

家庭史正常,出生有窒息史。

脑电图特征为背景活动紊乱,不规则不同步高波幅慢波活动,以及多灶性尖慢波活动。

最可能的疾病是()。

(单选题)A. Dravet综合征B. LGSC. 大田原综合征D. West综合征E. LKS试题答案:D6、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的视野损害为()。

(单选题)A. 双眼同向性象限盲B. 双眼鼻侧偏盲C. 双眼颞侧偏盲D. 双眼同向性偏盲E. 双眼全盲试题答案:C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主要起始细胞群是()。

(单选题)A. 接替核B. 联络核C. 髓板内核群D. 接替核和联络核E. 髓板内核群、接替核和联络核试题答案:C8、EEG显示暴发-抑制的是()。

(单选题)A. 婴儿痉挛症B. Lennox-Gastaut综合征C. 大田原综合征D. Dravet综合征E. 吡哆醇依赖症试题答案:C9、常规脑电图检查即可有较高的阳性率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为()。

(单选题)A. 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B. 肌阵挛癫痫C. 儿童失神癫痫D. 额叶癫痫E. 颞叶癫痫试题答案:C10、在10-20电极安放系统中,如果痫样放电出现在C3、C4,则通常提示放电最可能起源于大脑的部位是()。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量多 , 色黄质稠 , 加苍术 9 g , 黄柏 6 g , 生薏苡仁 1 5 g ; 解毒除湿 。 保妇康栓( 含基质) 主要功能为行气破瘀 、
乳胁胀 闷 , 腹痛腹胀加炒川楝 子 9 g , 醋延胡索 1 2 g ; 生肌 止 痛 , 用 于湿 热 瘀 滞 所 致 的 带 下 病 , 对衣原体 、 1 : 3 苦咽干 , 阴部 灼 热 溲黄 , 加 败 酱草 、 车 前草 各 1 5 g ; 支原体 ( 解 脲脲 原体 ) M I C范 围为 l 0 . 0 0 2 0 . 0 0 m g / 纳呆便溏 , 加 麸 白术 1 2 g , 茯苓 、 生薏苡仁各 1 5 g ; 阴 mL , 治疗 衣 原体感 染 疗效 满意 。
部瘙痒 , 加 白鲜皮 、 苦参各 1 2 g , 蛇床子 1 5 g ; 阴部湿
笔者在采用西药 口服及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该病
疮, 加赤小豆 1 5 g , 土茯苓 2 0 g 。 l 天1 剂, 水煎 2 次, 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 口服 旨在整体改善人体 内环
共 煎 取药 汁 3 0 0 mL , 早、 晚饭 后 l h温服 1 5 0 mL 。 治 疗 境 , 取得 良好的疗效 。
收稿 1 3 期: 2 0 1 4 — 0 2 — 2 7
9 4 . 8 7 %; 对照组 7 8例 中治 愈 5 3 例( 6 7 . 9 5 %) , 有效
1 1例 ( 1 4 . 1 0 %) , 无效 1 4例 ( 1 7 . 9 5 %) , 总 有 效 率 为 8 2 . 0 5 %; 两 组 疗 效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6 . 2 8 ,
版社 , 2 0 1 0 : 1 8 4 — 1 8 6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1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1例
2 0 1 2 , 21 ( 2 ) 1 0 8~1 1 0 .
患者男 , 1 7岁 , 高 中学生 。因“ 发作 性右上肢 抽搐 3月” 在 我院 门诊 就诊。患者 于 2 0 1 3年 1 月份开始 出现在坐位 突然下地 行走 时右上 肢不 自主向后 方痉挛 性抽搐 , 每 天 发作 2~ 3次 , 每次持续半分钟左右 自行缓解 , 后逐 渐加重 , 发作 次数增 多 , 每天 发作 l O 余次 , 无意识丧失及大小便 失禁, 无头 昏、 头痛及恶心 、 呕吐 , 无 语言 障碍 及吞咽 困难 , 无 畏寒 、 发热, 无 其他 不适。既 往史 : 患者无 类似 家族史 , 无 脑外伤 史 , 无缺氧 史 , 无感 染 史 。查体 : 神清 , 语利 , 智力正 常, 颅神经无异 常, 四肢肌力 、 肌张力 、 深浅反 射正 常, 双病 理征 阴性 。辅 助检查 : 血常规 、 生化检查 正常 , 血 清铜 、 铜蓝蛋 白及 甲状腺功 能正 常, 头 颅M R I +/ V l R A未见异 常 , E E G 检查无 异 常。诊 断 为: 发 作性运 动诱 发性 肌 张力 障 碍 ( P K D ) 。治疗 : 给予 卡马两平片每 次 0 . 1口服每 日两次 , 症状 逐渐 缓解 , 目前 已治 疗 1 月余 , 症状 已完全消失 。 讨论 :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 障碍 ( P K D ) 是发作性运动 障碍病 的一 种 , 是 少见 的 发作性神经 系统疾 病 , 是突然且反 复发作的异常运动。发作 间期正常 , 发作期 表现为肌 张力异常 、 舞蹈 、 手 足徐 动、 颤搐等 , 累及肢体 、 头 颈部 、 面部和躯 干。突然 的动作是 P K D 最重要 的诱发 因素 , 发作 中无 意识丧失 , 停止或减慢动作可能终 止发作 。发作性运动 障碍共分为 4种类 型: ( 1 ) 发作性运动诱 发性肌张力 障碍 ( P K D) , 为 主动随 意运动 所诱发 ; ( 2 ) 发作性 非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 P N K D ) , 在休息状 态 出现 , 可 以被 酒精和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2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2例
10余次 , 0 发作 间期无 异常表现 。症状 常多在动作启 动时发 生
( 动 诱 发 ) 紧 张 时 可 加 重 , 作 时 不 伴 意 识 障 碍 … , 可 跌 运 , 发 但 倒 , 静 状 态 常 不 发 作 , 卡 马 两 平 有 明 显 效 果 为 特 点 。多 数 安 对 为 常染 色体 显性 遗 传 , 发 者 可 能 因 外 显 不 全 所 致 , 因 定 位 散 基
E 药 21 医 00年 1 1月 第 3 2卷 第 2 期 1 道 , 弛 小 动 脉平 滑肌 , 松 降低 外 周 阻 力 而 降压 , 能 逆 转 高 血 压 亦 所致 左 心 室 肥 厚 。 在 老 年 收 缩 期 高 血 压 患 者 有 预 防 中 风 的 收
益 。销 售 金 额 从 2 0 0 8年 的 3 .3万 元 增 加 到 20 19 09年 的 7 . 7 2 6 万元 。 D D 也从 5 2 万 日增 加 到 1 .9 万 日 。这 与 周 内抗 而 Ds ./ 08 /
等, 为常在动作起动时 , 尤其起 身时症状 发生 , 发作 瞬间常能预
知 。紧 张时 尤 为 明 娃 :间 歇 期 完 全 正 常 。无 神 经 系 统 阳性 体
征 。曾 多次 求 诊 外 院 , 断 为 “ 痫 ” “ 症 ” , 3次 发 作 诊 癫 、癔 等 曾
多 的学 者认 为 P D 是 一 种 离 子 通 道 病 , 能 与 编 码 或 控 制 离 K 可 子 通 道 功 能 的基 因突 变 相 关 。 病 理 生 理 上 可 能 基 底 节 区 的 功 能 异 常 有 关 。 近 来 有研 究表 明 可 能 与 良性 家 族 性 婴 儿惊 厥 、 婴 儿 惊 厥 和 发 作 性 舞 蹈 手 足 徐 动 症 有 相 近 的基 因 定 位 。 推

发作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运动障碍
绝大多数PNKD家系的致病基因为PNKD(MR-1),与 一组钠通道基因邻近。
钠离子通道病?
对具有阳性家族史的PNKD患者,应首先进行 PNKD(MR-1)基因筛查,并优先筛查1号外显子。
治疗
缺乏特效治疗。 可尝试:卡马西平
苯二氮卓类 氯硝安定 发作时短暂睡眠 进食大蒜
PED
发病年龄2~30岁,多于儿童期起病,男女比例约 为2:3。
PED是否为PNKD的变异型??
治疗
无特效治疗,可尝试左旋多巴、乙酰唑胺; 缓解因素包括休息、生酮饮食等。
PHD
本病起病年龄0~20岁,男女比例约为7:3 。 包括阵发性觉醒、阵发性肌张力障碍和阵发性梦游样行
为等。可伴噩梦、哭喊、呼吸不规则及心动过速等,同 一患者往往表现刻板。
部分患者可有非特异性先兆,如肢体麻木、恐惧、坠落 感或牵拉感。
此外情绪紧张、声音或图像刺激、过度通气等亦可 诱发。
PKD
70%患者发作前可有先兆症状,多表现为受累肢体 无力感、受累部位肌肉紧张感、浅感觉不均一以及 头晕等。
部分患者在出现先兆症状后可通过减慢患肢动作以 阻止发作。
PKD发作形式
包括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投掷样动作或混合发作, 多为偏侧发作,亦可双侧或双侧交替发作。
(4)夜间阵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kinesia,PHD):在睡眠中发生。
PKD
最常见。 发病年龄为6个月~33岁,以7~15岁青少年高发,
男女比例为2:1~4:1。
诱因:由突然动作诱发(起立、起跑等),运动形 式、速度及幅度的改变以及意图动作或在持续动作 中加入其他动作时可诱发;
PxDs分类
Bhatia根据诱因等临床特点,分为4类:

首次公布:肌张力障碍分型以及表现症状

首次公布:肌张力障碍分型以及表现症状

首次公布:肌张力障碍分型以及表现症状肌张力障碍基因组学解析肌张力障碍是世界发病率排名第三的运动障碍。

统计发现,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14~21%。

国内各种类型肌张力障碍患病率高达39/10万。

概述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是一种运动障碍,其特征在于持续的或间歇的肌肉收缩,导致通常重复的动作和/或姿势异常。

肌张力障碍通常有肢体扭曲,有典型发作动作,并且伴随震颤。

肌张力障碍常常因自主运动引发或恶化,且伴有过度的肌肉活化。

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可以根据发病年龄、症状部位、发作周期和相关特征来分类(例如,孤立型肌张力障碍 -发病特征除了震颤就只有肌张力问题相关的运动异常;组合型张力障碍 -该病发作特征除了肌张力问题,还有其它运动障碍;复杂型肌张力障碍 – 该病有其他神经系统或全身性症状)。

常用30岁作为早发性和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分类的年龄切点。

在大部分病例中,肌张力障碍并发运动异常、姿势异常。

一些肌张力障碍,如“睑痉挛”和“喉肌痉挛”,和姿势异常无关,它们的特征是在眼睑或喉部发生非自主收缩,分别影响了眼睑或喉的开关。

肌张力障碍的发病率孤立型肌张力障碍在2012年的患病率约为16.43,其它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暂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数据。

最常见的类型是成人发病型局部肌张力障碍。

它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运动障碍。

在英国,大约有70000个受累者,其中还包含有8000名儿童和青少年(2012年统计数据)。

根据另一项统计数据,遗传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其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21%;散发型病例,其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14%[2]。

该病在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有报告指明,国内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为3.4万~10万,发病率为0.2/10万,各种类型肌张力障碍患病率为39/10万[3]。

肌张力障碍的原因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可以通过遗传模式和基因或染色体位点进行分类。

迄今为止,根据潜在的遗传原因,已明确分出12种以“DYT”命名的肌张力障碍(孤立型和组合型肌张力障碍)和多种复杂型肌张力障碍。

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Nocturnal paroxysmal dystonia,NPD)夜间发作性肌张力障碍(NPD)是在NREM睡眠期反复出现的刻板的肌张力障碍或运动障碍(如投掷样或手足徐动、舞蹈动作)的发作。

1.1发展简史本病的首次报道来自1969年Horner和Jackson对两个PD家系的研究,此后,一些家族性和散发病例先后被报道[1]。

1981年,Lugaresi和Cirignotta[2]描述了一种在快动眼睡眠期反复出现肌张力异常、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及颤搐发作的疾病。

他们把此病命名为NPD并认为它可能是癫痫的一种类型。

2000年,Lombroso[3]报道了1例患NPD的5岁男孩,在手术切除了右侧额叶的发育不良病灶后终止了发作。

2001年Arroyo等[4]报道了1例NPD患者,经MRI检查发现存在额叶的发育不良病灶,其中1例SPECT结果显示该病灶在发作时和发作间期存在灌注的异常。

1.2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本病的性质和疾病归类仍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NPD是一种单纯的睡眠障碍疾病,属于异态睡眠,主要与NREM有关[5]。

也有人因其表现与PKC和PDC相似而把它作为PD的一种[6]。

多数学者认为NPD是一种起源于额叶的癫痫[2,7],因其具有发作时间的短暂性、动作的刻板性、反复发作、抗癫痫药物有效等特点,认为它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发性额叶癫痫为同一个病,不应属于PD 的范畴[8],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Phillips等[10]在对一个澳大利亚家系的研究中,把NPD的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0q13.2上,该基因(CHRNA4)实际上是编码神经原的N-乙酰胆碱受体的ɑ4亚基的基因。

Lombroso[3]报道了1例患NPD的5岁男孩,在手术切除了右侧额叶的发育不良病灶后终止了发作。

Arroyo等[4]报道了1例NPD患者,经MRI检查发现存在额叶的发育不良病灶,其中1例SPECT结果显示该病灶在发作时和发作间期存在灌注的异常。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1例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1例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1例刘虹;陈滟;佟建霞;黄杰【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8)009【摘要】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autonomic instability with dystonis after brain injury,PAID)是指任何原因造成严重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以发热、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过多、去皮层或去脑强直、躁动、瞳孔放大等为临床特征的综合征。

由于该症临床上症状类似于癫痫等急症,常常导致误诊误治。

因此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现将本科室收治的1例脑出血后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患者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972-973)【作者】刘虹;陈滟;佟建霞;黄杰【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相关文献】1.1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不稳伴肌张力障碍病人的护理 [J], 张彦平;李睿明;靳剑峰;范燕华;金培英2.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2例报告 [J], 吴军发;吴毅;白玉龙;李放;路微波;胡永善3.高血压脑出血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不稳伴肌张力障碍 [J], 刘斌;王勇;骆健明;郭燕春;谢泽宇;张增良4.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伴肌张力增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石艳敏;王琳;程娜;邓方;颜秀丽5.重型颅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21例报告 [J], 陈汉民;管定国;廖圣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目的 观察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PKD) 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
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例 PKD 患者的临床资料、脑电及影像学改变,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
析。结果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手足扭转、肢体僵直、舞蹈手足徐动征等,有明确的运动诱发因素,
结合 PKD 的临床表现及发作特点,其诊断标准 可归纳为以下几点[4]: ( 1) 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 龄常在 1 ~ 20 岁; ( 2) 有明确运动触发的诱因,如突 然运动、惊跳等; ( 3) 发作表现为肌张力障碍、舞蹈 样手足徐动、躯体扭转和扮鬼脸等,就具体患者而言 发作具有刻板性; ( 4) 发作期无意识丧失、肌阵挛、 舌咬伤及 尿 便 失 禁,发 作 后 可 追 述 发 作 的 全 过 程; ( 5) 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神经系统体检正常; ( 6) 抗惊厥药物治疗多有效; ( 7)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 暂( 多在 1min 内) 。
1. 2 脑电图检查 12 例患者均行长程录像脑 电图检查,应用日本光电脑电图扫描仪,按国际 10 / 20 系统安放记录电极并同步记录心电、肌电,进行 24h 长程监测,通过运动诱发试验诱发其临床发作, 并同步记录发病时脑电图改变。
1. 3 其他辅助检查 12 例患者均行 MRI 检 查。
2结果 共收集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 12 例,患者中男性 7 例,女性 5 例,首次发病的年龄为 14 ~ 21 岁,就诊年龄 15 ~ 28 岁。 2. 1 临床表现 12 例患者均由运动诱发,发 作性运动诱发性手足扭转者 6 例,表现为发作性单
收稿日期:2011-08-27; 修订日期:2011-09-28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通讯作者:林卫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年 10 月 第 28 卷 第 10 期
·921·
侧肢体或双侧肢体交替性扭转,发作时上肢外展、腕 部和前臂屈曲内旋、缓慢扭曲、下肢外展或内收、伴 或不伴言语障碍; 发作时无意识丧失,每次数秒,有 时自己可以控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肢体僵直者 4 例,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僵直感伴或不伴口角歪 斜,每次数十秒;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手足徐动征 者 2 例,表现为发作性一侧肢体或两侧肢体手舞足 蹈; 其中有癫痫病史者 1 例,既往癫痫病史 31 年, 于出生后 9 个月大时即出现全身抽搐,表现为意识 不清、双眼上翻、四肢节律性抖动,曾不规律服用得 理多、德巴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控制在 1 次 / 半年。 于 2008 年 11 月开始频繁出现发作性双上肢异常运 动,类似舞蹈样动作,有时为单侧,有时对侧也有累 及,伴头后仰。发作时意识清楚,不能控制发作,每 次 1 ~ 5min,1d 内发作数十次。收集的 12 例患者中 5 例发病前有先兆,2 例有家族史。
·920·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October 2011,Vol 28,No. 10
文章编号:1003-2754( 2011) 10-0920-03
12 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的 临床、脑电图特点及文献复习
吕玉丹, 崔 俐, 孟红梅, 王 赞, 林卫红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 2009 年 3 月 ~ 2011 年 2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癫痫门诊就诊的、临床 诊断为 PKD 的患者共 12 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 的病史采集包括首次发病年龄、发作形式、既往史、 诱发因素、发作频率以及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检查 及影像学检查等,药物治疗情况,随访观察疗效。并 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及发病机制。
Clinical manifestation,electroencephal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f 12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LV Yu-dan,CUI Li,MENG Hong-mei,et al. ( 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China)
Key words: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Electroencephalogram; Treatment; Misdiagnosis analysis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 是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发 作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作性肢体僵直、手足 舞蹈样动作、扭转样动作为特征。由于本病少见,发 作期短暂,临床容易误诊、漏诊,下面将我院神经内 科癫痫门诊 2009 年 3 月 ~ 2011 年 2 月期间收集的 12 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表 现、脑电图特征、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结合文献加 以复习。
有 时 出 现 发 作 前 先 兆 但 无 临 床 发 作 情 况,服 药 600mg / d 时,即可控制无发作。1 例患者既往癫痫 病史,就诊时已经规律服用德巴金 1. 0g / d 控制无癫 痫发作,但仍有 PKD 发作,故加用利必通,缓慢加量 至 75mg 时,PKD 症状减轻,加至 100mg / d 时,偶有 发作,与月经相关。7 例患者随访 1 ~ 1. 5 年,规律 服药情况下均无发作,无再次加量的情况出现。
2. 6 治疗 11 例患者均选择奥卡西平,其作 用机制与卡马西平相近,对 K + 通道有一定作用,但 副作 用 轻,对 肝 功、肾 功、血 常 规 及 认 知 影 响 较 少。 11 例患者体重在 50 ~ 65kg 之间,奥卡西平缓慢加 量,初始量为 300mg / d,以后每周加 150mg。其中 7 例患者效果明显,服药 450mg / d 时,已控制无发作; 4 例患者服药 450mg / d 时,发作减少但无完全控制,
由此可见 PKD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抗 癫痫药物尤其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对 PKD 的疗效 较好,小剂 量 即 可 有 效 控 制 其 发 作,远 期 治 疗 效 果 好、患者依从性好。
3讨论 发作 性 运 动 障 碍 病 ( Paroxysmal dyskinesias, PD) 包括发作性异常运动和发作性共济失调[1],发 作性异常运动是一组由以下临床表现所组成的间歇 性运动的疾患: 如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扭转样 动作等。包括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KD) 、 发作性非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PNKD) 、发作性过 度运动导致的运动障碍( PED) 、睡眠诱发性发作性 运动障碍( PHD) [2]。发作性共济失调( EA) 又称为 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临床罕见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主 要表现为发作性共济失调和平衡障碍,对乙酰唑胺 异常敏感,预后良好。本文将我院神经内科癫痫门 诊收集到的 12 例 PKD 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特 征、误诊原因加以总结,并结合文献加以复习。 至 2002 年开始,Ohmori 等提出 PKD 与癫痫的 鉴别特点; 2004 年,Bruno 等提出 PKD 新的临床诊 断标准。随后,国内王向波、周列民、周东、张青山等 人也于 2003 年开始,先后对 PKD 的肌张力障碍类 型、临床特征、电生理表现、治疗转归以及发病机制 等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提高对 PKD 临床特征的 认识,引起临床重视,减少误诊。依据文献报道,现 将 PKD 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发病机制总结如 下。 PKD 发病年龄为 4 个月 ~ 57 岁,以儿童、青少 年为主,临床以以发作性姿势性肌张力障碍、舞蹈样 动作及扭转样动作为特征,通常单侧或不对称,或者 双侧呈交替性,可累及肢体、面部、颈部、躯干肌肉。 发作时意识清楚。诱因: 多由突然变化的运动所诱 发,常见随意运动,也可咀嚼、惊吓、热和冷。持续时 间数秒钟、数十秒钟,很少超过 5min。抗癫痫药物 治疗有效尤其是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类药物,乙酰唑 胺亦有效 。许多患者主诉发作前有不同的异常感
·922·
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October 2011,Vol 28,No. 10
觉,称之为“先兆”。发作经常持续几秒到 1 ~ 2min, 一般不超过 5min。也有学者将 PKD 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种,原发性 PKD 多有明确的家族史,呈常 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 PKD 可见于多发性硬化、 脑外伤、脑梗死、代谢异常及颅内感染等[3]。
同步脑电记录无异常,正确选择抗癫痫药物可有效控制其发作。结论 PKD 是一种少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应与癫
痫、假性发作、TIA、部分性发作等相鉴别。对抗癫痫药物敏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表现; 脑电图特点; 治疗; 误诊
中图分类号:R742. 1
文献标识码:A
2. 5 误诊原因分析 由于 PKD 发作时间短 暂、临床少见,故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其中 5 例曾 被诊断为抽动症,3 例诊为部分性发作,2 例被诊为 TIA,2 例一直无明确诊断。自发病起到诊断为 的平均时间为 3 年,其中有 1 例患者 14 岁发作,24 岁才得到确切诊断及治疗,就诊病史 10 年。
2. 2 发作诱因 12 例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运 动诱发因素,如突然开始跑步、突然站起回答问题, 接电话、等红绿灯、睡眠欠佳、感冒发热、静点青霉素 后也容易发作。
2. 3 发作频率 7 例患者每周约 3 ~ 4 次发 作,5 例患者就诊时每天数次发作。
2. 4 辅助检查 12 例患者均行长程录像脑电 图检查,并通过运动诱发试验诱发其临床发作。支 持 PKD 诊断的脑电图依据是背景脑电正常,监测到 临床发作时,相应同步脑电未见明显异常,可见动作 伪差。其中 11 例均符合上述标准,有 1 例既往癫痫 病史 31 年,发作间期脑电图见局灶性放电,而临床 发作时同 步 脑 电 仍 未 见 异 常 改 变,仅 见 动 作 伪 差。 12 例患者行 MRI 检查未见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