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8个(之其以于而 则者也焉因 且乃矣乎所 哉夫遂虽然 故苟会或诸 盖若为)

初中常用文言虚词28个(之其以于而  则者也焉因  且乃矣乎所  哉夫遂虽然  故苟会或诸 盖若为)
(八)也
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4.表示处所,时间,译为“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积于今六十岁矣。(到)《捕蛇者说》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A、苛政猛于虎。(比)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C.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二章》;舍鱼而取熊掌《鱼我所欲也》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然得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十四)乎
1.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

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第一篇:文言文虚词练习1教案文言文虚词练习(一)1、指出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 尽心力而为之,必有后灾(04 全国卷)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04全国卷)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04湖南卷)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04浙江卷)⑤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05重庆卷)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05广东卷)1、①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或修饰)②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③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④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⑥连词,表示转折关系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余知而无罪也③提刀而立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2、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②代词,你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假设3、分别找出“而”的正确用法A表并列 B表承接 C表转折 D表修饰 E表因果①吾恂恂而起()②城入赵而璧留秦()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④黑质而白章()⑤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3、DBCAE4、说出下列各句中“而”的词类、用法和意思。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③ 劳而无所,必有悖心④而翁长铨,迁我京都,则汝朝夕侍母⑤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⑥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⑦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⑧余知而无罪也⑨子产而死,谁其嗣之⑩林木茂而斧斤至焉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⑵人而无知,与木何异4、①⑤⑦连词,表修饰;┅┅地,┅┅着。

或不译③表转折;却,但⑧代词,同“尔”,作宾语;你,你们⑥连词,表并列;又,还⑩连词,表因果;因此⑨⑵连词,表假设;如果②⑴连词,表承接;就,便④代词,同“尔”,定语;你的。

5、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5、无(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6、加点的何与例句中加点的何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A 何可胜道也哉B 何其衰也C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D 何哉?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D7、下面句中“何”字与“吏呼一何怒”中的“何”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7、D8、说出下列各句中“何”的词类和意思。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

初中文言虚词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 “之”字在下列句子中作为代词的是:A.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 之乎者也,皆虚词也。

C.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3. “以”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用”的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D.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 “于”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在”的是:A.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 “则”字在下列句子中表示“就”的是: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C.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填空题6.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虚词填入适当的位置。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7. 根据句子的意思,填入适当的虚词。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吾与点也,无尔诈,无我虞。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翻译题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四、阅读理解题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落,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请解释“而”在这段话中的用法和意义。

(2)“不惑”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五、写作题10. 根据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常见的18个文言文虚词解释及例句分析|初中文言文虚词及例句

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 并且" 或" 而且" 。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 就"" 接着" ,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 但是"" 却" 。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 如果"" 假如" 。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8.表示目的关系,(二)通" 尔" ,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 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 你" 。

(三)通" 如" 好像,如同。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 罢了" 。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既而】不久,一会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 哉"" 也" ,可译为" 为什么"" 什么原因" 。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 哪里"" 什么" 。

译时," 何" 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 什么"" 哪" 。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 怎么" 。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 怎么"" 多么"" 怎么这样" 。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题

初中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及练习题

虚词:“之”(1)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例:肉食者谋之。

《曹刿论战》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2)助词①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③音节助词(在句中起到补充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久之,目似瞑。

《狼》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④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何陋之有?《论语》例:宋何罪之有?⑤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3)动词①谓语动词例: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课后习题:第一组:1.无丝竹之乱耳2.无案牍之劳形3.沿河求之4.春冬之时5.实是欲界之仙都6.往之女家7.忘路之远近8.渔人甚异之9.具答之第二组:1.闻之,欣然规往2.心乐之3.乃记之而去4.鹏之徙于南冥也5.马之千里者6.策之不以其道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属予作文以记之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0.览物之情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山之僧智仙也5.名之者谁6.醉翁之意不在酒7.山水之乐8.山间之朝暮也9.山间之四时也10.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第四组:1.得之则生2.呼尔而与之3.行道之人弗受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今为妻妾之奉为之7.此之谓失其本心8.弗之怠9.走送之10.益慕圣贤之道1.当余之从师也2.无限肥滋味之享3.戴朱樱宝饰之帽4.盖余志勤且坚若此5.肉食者谋之6.小大之狱7.公与之乘8.公将鼓之9.公将驰之10.故克之第六组:1.故逐之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吾妻之美我者5.朝廷之臣莫不畏臣6.数月之后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9.盖追先帝之殊遇10.欲报之于陛下也11.恢弘之势之气12.受任于败军之际13.以伤先帝之名。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专题训练 文言文知识训练(文言虚词1-40) (含答案解析)
D.目似瞑,意暇甚。暇:闲暇。(《狼》蒲松龄)
6.下列各句中“之”的差思与例句相同项是()
例句:闻之,欣然规往
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
C.处处志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
8.(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9.下列句子中“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至市,而忘操之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鞭数十,驱之别院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能以径寸之木
B.其岸势犬牙差互/则题名其上
27.对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以:按照B.食:同“饲”喂养C.之:代词、指千里马D.临:面对
28.下列四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公将驰之B.环而攻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汇总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常见的文言虚词有20个。

文言文中,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下面仅列出部编初中语文的18个文言虚词及课文中的例子。

供大家集中复习和参考。

一、之1、代词。

代人、代事、代物。

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操蛇之神闻之。

——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刿。

)(《刿论战》)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刿论战》)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论语.》)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桃花源记》)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醉翁亭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楼这件事)(《楼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刿轮战》)燕、、、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刿论战》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大道之行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

《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中考文言实词与虚词训练题

中考文言实词与虚词训练题

文言实词与虚词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

”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

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

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

②名称:名声,名望。

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⑤赈赡:救济,周济。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一向,平素(2)乃把.晖臂曰:握,持(3)举手未敢对.:答复,回答(4)子孙窃怪.之:感到奇怪【解析】“素”可以联系“吴广素爱人”,“怪”可联系“固以怪之矣”理解。

“把”“对”要结合语境理解,把理解得出的含义放入原句,符合句意即可。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A.属予作文以.记之B.晖以.堪先达C.以.残年余力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解析】A项顺承连词,可译为“来”。

B项译为“因为”。

C项介词,译为“凭”。

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海鸥与巷燕鸥于.海渚遇巷燕。

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

”燕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蔽,炽日得所护。

以是观之,子其病①矣。

”鸥曰:“吾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昧于病而未见也。

”燕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之.不憎且爱之也。

子之病我者,忮②其爱乎?”鸥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燕曰:“皆无之。

”鸥曰:“吾以傲野自适,人之憎爱非所论也。

即以人论,吾以.不见③爱,故不见憎。

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

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

因怒而逐之,燕于是始思鸥言。

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2020-2021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要实词(150个)和重要虚词(7个)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15:且

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15:且

Page
4
虚词“且”的用法练习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LOGO
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Leabharlann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 并且 B 况且 尚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将近 D姑且、暂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Page
5
虚词“且”的用法练习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 )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Page
8
LOGO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Page
7
中考真题演练
(2009 扬州中考) 选出加点文言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B ) 2分
LOGO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LOGO
由PowerBar模板组提供

学习目标
LOGO
虚词“且”的用法 中考真题演练
Page
2
虚词“且”的用法
LOGO
Page
3
虚词“且”的用法
A 并且 B 况且 尚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LOGO
C将近
D姑且、暂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LOGO
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A )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 )
A 并且 B 况且 尚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将近 D姑且、暂且 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Page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重点实词虚词练习(含答案)
1.越明年越:___
2.百废具兴具:___
3.政通人和通:___
4.增其旧制制:___
5.朝晖夕阴晖:___
6.迁客骚人迁:___
7.连月不开开:___
8.日星隐曜曜:___
9.樯倾楫摧摧:___
10.薄暮冥冥薄:___
11.春和景明景:___
12.去国怀乡国:___
13.沙鸥翔集集:___
14.锦鳞游泳鳞:___
15.宠辱偕忘偕:___
16.把酒临风把:___
17.微斯人微:___
18.南极潇湘极:___
19.不以物喜以:___
20.山岳潜形潜:___
21.居庙堂之高庙堂:___
22.而或长烟一空空:___
23.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
24.前人之述备矣备:___
2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___
答案:
1、到
2、同“俱”,全、皆。

3、顺利
4、规模
5、日光
6、贬谪、降职
7、天气放晴
8、光芒
9、折断
10、迫近
11、日光
12、国都
13、停息
14、代指鱼
15、一起
16、持、执
17、如果没有
18、至、到达
19、因为
20、隐没
21、朝廷
22、消散
23、同“嘱”,嘱托
24、详尽
25、曾经。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虚词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30 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我酌油知之./徐以杓酌油沥之.B.睨之,久而.不去/结友而.别C.公亦以.此自矜/蒙辞以.军中多务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悟前狼假寐【答案】D【解析】2.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详解】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D项中的“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故选D。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C.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D.其一犬坐于.前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代词,代指元方/的B.表目的/用C.表转折,但是/表递进,而且D.在/在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C.至于负者歌于.途D.所欲有甚于.生者【答案】D【解析】【详解】ABC三项都是介词,在。

D项:比。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何陋之.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市:东市.买骏马(集市);愿为市.鞍马(买)C.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D.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对镜帖.花黄(同“贴”)【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A项“何陋之有”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B.何陋之有C.大道之行也D.宋何罪之有【答案】C【解析】【详解】C项“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其余三句中的“之”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

部编初中语文文言虚词(18个)用法与举例

中考语文常考18个文言虚词汇总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常见的文言虚词有20个。

文言文中,虚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

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下面仅列出部编初中语文的18个文言虚词及课文中的例子。

供大家集中复习和参考。

一、之1、代词。

代人、代事、代物。

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操蛇之神闻之。

——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代人。

他,指曹刿。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

(代这件事。

)(《曹刿论战》)默而识之。

(代学习所得。

)(《论语.》)渔人甚异之。

(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

(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桃花源记》)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

(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小石潭记》)执策而临之(代千里马)(《马说》)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代乐趣)(《醉翁亭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代齐军)(《曹刿轮战》)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2、助词(1)相当于“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大道之行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专诸之刺王僚也(3)宾语提前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4)定语后置的标志,可译为“的”。

马之千里者。

《马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

通假字、虚词、实词(180个)初中文言通假字汇总1、说yuè通,(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3)公输盘不说《公输》(4)秦王不说《唐睢不辱使命》2、女rǔ通,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3、知zhǐ通“智”,明智;智慧(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4、亡wú通,(1)日知其所亡《乐羊子妻》(2)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5、屏bǐng 通,屏弃而不用《为学》6、帖ti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尔ěr 通“耳”,罢了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8、见xiàn通,(1)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才美不外见(表现)《马说》9、竦sǒng通,10、阙quē通,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11、反fǎn通,始一反焉《愚公移山》12、强jiāng通,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13、曷hé通,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14、具jù通,(1)百废具兴《岳阳楼记》15、遽jù通,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16、要yāo通,便要还家《桃花源记》17、坐zuò通,满坐寂然《口技》18、扳pān通,日扳仲永谒于邑人《伤仲永》19、攀bān通,右手攀右趾《核舟记》20、惠huǐ通,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一厝朔东《愚公移山》22、陇lǒng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23、蕃fán通,可爱者甚蕃《爱莲说》24、那nǎ通,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25、距jù通,子墨子九距之《公输》26、诎qū通,公输盘诎《公输》27、诎qū通,诎右臂支船《核舟记》28、圉yù通,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29、有yòu通,(1)舟首尾长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30、衡héng通,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困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1、甫fù通,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33、错cuò通,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睢不辱使命》34、仓cāng通,仓鹰击于殿上《唐睢不辱使命》35、谕yù通,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唐睢不辱使命》36、裁cái 通“才”,仅仅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37、材cái通,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38、以yǐ通,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39、唱chàng通,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40、被pī通,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41、食sì通,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2、趣qū通,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43、畔pàn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拂bǐ通,入则无法家拂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6、属zhǔ通,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47、无wù通,苟富贵,无相忘《陈涉世家》48、直zhí通,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49、辟bǐ通,故患有所不辟《鱼我所欲也》50、邪yé通,(1)其真无马邪?《马说》51、辩biàn通,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52、得dé通,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3、信shēn通,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54、已yǐ通,自董卓已来《隆中对》55、不:fǒu通,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56、简jiǎn通,(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57、徧biàn通,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8、有yòu 通,“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9、支zhī通,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60、被pī通,同舍生皆被具绣《送东阳马生序》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进行解释宣王说之《滥竽充数》通,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通,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通,吾材之敏,倍人也《为学》通,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送董劭南游河北序》通,辙生十有九年矣《上枢密韩太尉书》通,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通,宁可共载不《陌上桑》通,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通,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通,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通,初中常用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卷一(以、而、之、其、于)以一、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的工具、物件、时间等可以译为“把”、“用”、“拿”、“在”、“从”等,或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译为“靠”、“凭借”、“根据”等。

初中 文言虚词(知识讲解)

初中 文言虚词(知识讲解)

48
“与”“乎”等 。
例 1:不 足 为 外 人 道 也 。(《桃 花 源 记》)(为 :向 ,对)
例 2:告 之 于 帝 。(《愚 公 移 山》)(于 :向)
4.表凭借的介词
介 词 后 引 入 的 是 所 凭 借 的 条 件 ,常 见 的 有“以”。
“焉”,哪 里 。“焉 置”即“安 放 在 哪 里”。
例 3:余 之 游 将 自 此 始 ,恶 能 无 纪 ? (《满 井 游 记》)
“恶”,怎 么 ,表 示 反 问 语 气 。
(二) 介词
文言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 名 词 性 词 组 介 绍 给 动 词、形 容 词,
以表示与之有关 的 处 所、时 间、方 式、原 因、对 象 等 的 词。 介 词 不
例 2:今 人 有 大 功 而 击 之 ,不 义 也 。(《鸿 门 宴》)
“人”字 旁 称“人 家”。
(
5)“尊 称”与“谦 称”代 词
尊称 ,即 对 人 的 礼 貌 称 呼 ,有“君”“公”“卿”“足 下”“阁 下”等 ,有
“您”“您 老 人 家”“他 老 人 家”之 意 。
例 1:以 君 之 力 ,曾 不 能 损 魁 父 之 丘 ,如 太 行 、王 屋 何 ? (《愚 公
“你 的”“你 们”“你 们 的”。
例 1:尔 安 敢 轻 吾 射 ! (《卖 油 翁》)
“尔”字 用 于 句 首 ,用 来 称 代 卖 油 老 人 ,译 为“你”,作 主 语 。
例 2:子 何 恃 而 往 ? (《为 学》)
“子”是 第 二 人 称 代 词 ,译 作“你”,指 代 穷 和 尚 ,作 主 语 。
“乃”是 代 词 ,译 为“你 的”。
44
例 6:而 翁 归 ,自 与 汝 复 算 耳 。《促 织》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虚词用法专项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常考文言虚词用法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六国论》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劝学》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愚公移山》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伶官传序》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2.何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岳阳楼记》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赤壁之战》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岳阳楼记》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伶官传序》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鸿门宴》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五人墓碑记》11.何以战________《曹刿论战》1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________《庄暴见孟子》13.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________《鸿门宴》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________《阿房宫赋》3.乎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即举例

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即举例

初中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即举例实词1.<形> 安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形> 安逸。

《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动> 养。

3.<《木兰诗》:“双兔傍地走4.<副> 表疑问或反问。

可译为“怎么”。

,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子《隆中对》:“君谓计将安出?《马说》:“安求其能千里也?《行路难》:“行路难5.<代> 表处所。

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

!行路难“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请:《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名> 根源,起初。

本躬耕,: “臣本布衣《出师表》 2.<副> 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此之谓失其《鱼我所欲也》:,:比1.<动> 靠近。

“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动> 比较。

:“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2.<“每自比于管仲、> 3.<动比拟,认为和……一样。

《隆中对》:车六,《陈涉世家》:“比至陈 ,> 4.<介及等到。

未,:“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形鄙1.<> 鄙陋, 《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走“录毕,《送东阳马生序》: > 1.<毕动完毕。

《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 副2.< 尽;都;全。

众妙毕, 《口技》:“一时齐发兵兵1.< 兵器,武器。

名> ,《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失道寡助》:“兵《得道多助,《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军队名2.< > 兵士。

,可, 《木兰诗》:“昨夜见军贴《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 兵员兵“行收兵。

”(:1 / 35病1.<动> 生病。

《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名> 病。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及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及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文言文修辞手法——互文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

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有两类)。

一、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

例如:(1)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

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

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

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二、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

例如现行教材里的:(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归来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常见文言文虚词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及其含义:
1、忽啼求之()
2、仲永之通悟()
3、或以钱币乞之()
4、学而时习之()
5、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6、心之所向()
7、卒之为众人()
二、对下列句中加点“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昂首观之(代词,相当于“它们”)
B、余闻之也久(代词,相当于“这件事”)
C、项为之强(助词,相当于“的”)
D、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及其含义: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3、如此其贤也()
4、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对下面句中加点的“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代词,他)
B、其真无马耶。

(连词,表选择疑问,相当于“是----还是”)
C、安陵君其许寡人。

(助词,用来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亦可不译)
D、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副词,表反问,难道)

一、在下面括号中写明“以”的用法及其含义:
1、徐喷以烟()
2、盖以诱敌()
3、以虫草为林()
4、以观沧海()
二、下列句中“以”的作用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或以钱币乞之
C、屠惧,投以骨
D、生以乡人子谒余

一、请指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在句中所表示的关系,并说出相当于现代汉语哪个词语。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并列关系,和。

1、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2、而疑邻人之父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3、妇拍而鸣之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4、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5、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6、后狼止而前狼又至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


一、指出下列“为”的用法、含义并注上其拼音:
1、并自为其名()
2、项为之强()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知之为知之()
5、弃其杖,化为邓林()
6、为人谋而不忠乎()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及其含义: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欲有求于我也()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一、解释下列句中“则”的含义:
1、学而不思则罔()
2、三不在高,有仙则名()
3、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一、指出下面句中“者”的含义或作用:
1、马之千里者()
2、二者不可得兼()
3、齐国之美丽者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拓展练习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判断文中加点的“之”“以”“而”的用法和意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阅读《秋水》,完成8~11题。

(10分)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河:
(2)野语:
(3)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1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四时之景不同
B.吾非至于子之门子又生孙
C.闻道百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莫己若
11.河伯虽然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但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可贵一面。

你认为这一面
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题。

(5分)
上①掌从容②与信③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者。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释]①上:即指汉高祖刘邦②信:指汉朝名将韩信③从容:随意
(1)翻译下列划线句子。

(2分)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答:
(2)刘邦和韩信谈话的话题是:(用原文回答)(2分)
(3)出自上文的一个成语是(1分)
阅读(吕蒙的故事》一文,回答23--25题。

(6分)
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后宁赍礼(赠送礼物)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

宁许蒙不杀。

斯须(一会儿)还船,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

毕,解衣卧船中。

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

宁闻之,故卧不起。

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甘宁的字),老母待卿食,急(赶快)上!”宁涕泣嘘欷(哽咽,抽噎)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宁厨下儿曾有过过:过失B.宁许蒙不杀许:答应
C.蒙母徒跣山谏蒙曰谏:进谏D.属汝以大事属:通“嘱”,嘱托24.请将“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译文:
25.文中吕蒙形象鲜明,试概括这一人物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