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训练(教师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复习学案

一、复习“之”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余之力尚足以入

7、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0、顷之,烟炎张天。 11、蚓无爪牙之利。

1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5、夫晋,何厌之有。

1—2动词“到……去”;3—4第三人称代词“他”“它”“他们”“它们”;5指示代词“这”;6用在定语

和中心语中间“的”;7用在中心语和补语中间;8—9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用在时间副词后,

补足音节;11-13定语后置的标志;14—15宾语提前的标志。

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1、动词,到、往2、代词,他 3、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4、指示代词,这样

5、指示代词,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的 9、人称代词,我

二、复习“而”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图穷而匕见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5、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9、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0、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1、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14、既而儿醒,大啼

参考答案:1—2连词,表承接;3—4连词,表并列“和”“并且”;5—6连词,表转折“却”;7—8连词,表递进“而且”;9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0—11连词,表假设“如果”;12连词,表因果“因而”;13代词,通“尔”,“你”“你的”;14既而,不久。

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

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

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连词,递

进关系5、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

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三、复习“以”

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自以寿不得长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宫之奇以其族行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8、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9、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0、请其矢,盛以锦囊

11、余船以次进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3、以资政殿学士行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6、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17、木欣欣以向荣18、作《师说》以贻之

1—2动词“以为”“认为”;3动词“使用”;4动词“做”;5动词“率领”;6—7介词“因为”“由于”;

8介词“在……的时候”;9—10介词“拿,用,把,凭”;11—12介词“按照”;13介词“凭借……的身份”;

14连词,表并列;15—16连词,表因果;17连词,表修饰;18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答案:

1、名词,可译为原因

2、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凭借

4、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四、复习“何”

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4.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6.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ﻫ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0.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14. 12何以哉?(《曹刿论战》)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ﻫ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1-2疑问代词,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作“为什么”;3疑问代词用作前置的宾语,可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4疑问代词,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5-6副词,用作状语,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