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得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就是以免疫学得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得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就是在医学得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得作用,对疾病尤其就是肿瘤得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得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得手段、免疫组化技术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 在酶标法得基础上发明得,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与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得诊断与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得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得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得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与病种不同选择不同得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得诊断起到重要得辅助作用、对病人得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得意义。
一、目前常用得抗体分四大类1。
上皮性标记物:CKhigh(AE3), CK low,CK-pan,CK19,CK7, CK20,EMA,CEA,-CA 15-3,SCLC , E—Caldeherin,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ﻫ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癌2ﻫ.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就是恶性肿瘤,就就是肉瘤、3ﻫ、神经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CD43,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ﻫBcell标记物:CD—20 ,CD79a,CD23, CD10,Kappa ,Lambda CD21CD38 ,CyclinD1 ,Bcl—2。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莫祥兰;黄振录
【期刊名称】《四川肿瘤防治》
【年(卷),期】2000(013)003
【摘要】目的:研究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对68例皮肤恶黑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22列用免疫组化SP法作Keratin、Vimentin、S-100、HMB-45等染色。
结果:皮肤原发性恶黑16.18%有明确的外伤史,25%有色素痣史。
临床初诊恶黑32例,误诊为其它病变的36例。
上皮样细胞为主型32例,梭型细胞为主型25例,痣细胞样
【总页数】3页(P152-154)
【作者】莫祥兰;黄振录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02
【相关文献】
1.BRAFV600E免疫组化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周迪;刘霞;丁国楠;姜瑛;马丽
2.乳腺癌剪切波弹性模量参数与其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的关系研究 [J], 裴蓓; 隋秀芳; 张行; 许仁豪
3.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研究 [J], 吴国标;刘自光;陈
坚平;申可
4.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研究 [J], 张庆华
5.脑原发性非何杰金民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Ⅰ.免疫组化研究 [J], 刘开风;李甘地;步宏;杨秀英;徐元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类型。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深入研究皮肤癌的病理学特征,本实验对皮肤癌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与分析。
二、实验目的1. 通过病理学检测,观察皮肤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和分化程度。
2. 分析皮肤癌组织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皮肤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皮肤癌组织样本:取自我院病理科,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皮肤癌。
(2)正常皮肤组织样本:取自我院病理科,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正常皮肤组织。
(3)兔抗人Ki-67抗体、兔抗人p53抗体、兔抗人Bcl-2抗体等。
2. 实验方法(1)HE染色:将皮肤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皮肤组织样本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排列和分化程度。
(2)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皮肤癌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四、实验结果1. HE染色结果:皮肤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正常皮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较小、染色浅,异型性不明显。
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1)Ki-67:皮肤癌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2)p53:皮肤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3)Bcl-2:皮肤癌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五、实验结论1. 皮肤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2. 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提示这些标志物在皮肤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组化技术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在诊断性免疫组化中的质量控制是个重要问题。 美国生物染色委员会附属商品以及商品试剂信息标准化,美国食品及药品 管理局(FDA)通过美国病理学会批准出台一项政策, 列出了61种在一些严重疾病的诊断和/ 或监测中充分标 准的单克隆抗体,并要求制造商自政策发表之日起的 30个月内向FDA提交合适的产品使用申请,在此期间产 品虽被允许用于医学目的在市场销售,但制造商们必 须在产品上标明“未经法律批准,暂时供应以满足重 要的医学目的”。
7
免疫酶学技术还包括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 酶(APA-AP)系统[2] 及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 酶(GAG)系统等,这些技术与PAP技术相似,只 不过是将碱性磷酸酶或葡萄糖氧化酶代替辣根过 氧化物酶而已,据称这两种技术可以减少背景染 色的干扰,因为相应的内源性酶在组织中分布有 限,尤其是APA -AP技术更适用于血液标本染色。
28
抗体保存在不吸附蛋白质的材料中,如储存抗体中蛋白 浓度很低时(10-100mg/l),应另加隔离蛋白,以减少容器 对抗体蛋白的吸附,隔离蛋白常用0.1%-1.0%的牛血清白蛋 白。绝大多数已稀释的抗体应保存在4℃-8℃的条件下,以 免冻融对抗体蛋白产生有害的效应。抗体原液和已分离的 免疫球蛋白组分应保存于-20℃条件,避免反复冻融。冷冻 的抗体溶液应置于室温中缓慢地解冻,应绝对避免用高温 快速解冻。被细菌污染的抗体常会出现假阳性结果,为了 防止细菌污染,可在抗体溶液中加入0.01%叠氮钠。抗体经 真空冷冻干燥后置-20℃以下可以保存2-3年,保存稀释后的 单抗应加入0.1%叠氮钠。大多数稀释抗体不可进行冷冻保 存,多数抗体可能会丢失抗原活性,多数抗体只要蛋白浓 度适当,可在4℃下保存数月。
5
PAP法是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复合物, 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抗体,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抗原 组成的可溶性复合物为五环状结构,3个分子辣根过 氧化物酶和二个抗体分子组成,极为稳定,比免疫 荧光法敏感100-1000倍,比酶桥法敏感20倍,其原理 是特异性初级抗体(一抗)的Fab段与组织抗原结合, 二抗(桥抗)在一抗与PAP复合物之间形成分子桥联, 此时一抗与PAP中的免疫球蛋必须是同一种属,以使 得衍生自其它种属的二抗,对一抗分子PAP中的FC段 及稳定成份都具有特异性。
免疫组化的临床意义
CD56 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主要分布于大多数神经外胚层来源细胞,常用于星型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也是NK细胞瘤的重要标志,也标记小细胞肺癌
Des,结蛋白,广泛分布于平滑肌、心肌、骨骼肌细胞和肌上皮细胞,高分化高表达、低分化低表达。
MSA 肌特异性肌动蛋白,广泛分布于几乎所有肌型细胞中
TTF-1在甲状腺及其肿瘤中的表达
TTF-1主要表达在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和甲状旁腺的主细胞中,
TTF-1为甲状腺分化和甲状腺球蛋白分泌调节的基础物质,可促进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碘/钠的转运,?TTF-1与血清TSH的活性有关,活性的TSH-R 可增强TTF-1的表达。
TTF-1在良恶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不同,正常甲状腺和良性腺瘤表达多,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表达少,未分化癌中不表达,TTF-1在恶性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而且病变存瘤期长,复发机率高。
CD68 存在于骨髓和各神经组织的巨噬细胞 用于粒细胞白血病、各种单核细胞来源肿瘤、包括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首选)。
CD34 表达于早期淋巴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内皮细胞、胚胎纤维母细胞和某些神经组织细胞,多用于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GIST 80-90%.CD31也标记血管内皮。
TTF-1 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于甲状腺腺上皮和肺的上皮细胞中。在肺肿瘤研究中发现,大多数肺的小细胞癌、原发性和转移性肺腺癌、少部分大细胞未分化肺癌、大多数非典型神经内分泌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TF-1阳性,而肺鳞癌及绝大多数典型类癌TTF-1阴性。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TTF-1亦阳性,而TTF在其它组织表达阴性。据此认为TTF-1可用来鉴别肺腺癌与鳞癌,并有助于与肺转移性腺癌的鉴别。
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
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指通过对皮肤组织中特定免疫标记物的染色,来诊断皮肤病变的一种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逐渐被广泛应用,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和诊断各种皮肤疾病。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
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皮肤组织中不同免疫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从而帮助确诊和治疗各种皮肤病。
在进行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时,医生通常会采集患者皮肤组织标本,然后对标本进行特定抗体的染色,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在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中,常用的标记物包括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内标记物和细胞外标记物。
通过对这些标记物的染色,医生可以判断细胞的类型和功能,从而帮助诊断皮肤病变。
对皮肤组织中CD4和CD8的染色可以帮助鉴别T细胞的亚群,对IgA和IgE的染色可以帮助诊断过敏性皮肤病。
对于皮肤内炎症反应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对组织中炎性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染色来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
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对皮肤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通过对不同免疫标记物的染色,可以更好地了解皮肤病变的病理机制,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还可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在进行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染色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染色试剂,否则可能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由于皮肤组织结构复杂,染色结果可能受到组织处理和切片技术的影响,因此需要标本处理和操作精准。
对于某些罕见的皮肤病变,可能需要多种抗体联合染色才能确诊。
第二篇示例: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在皮肤病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日益提高。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何黎顾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云南[摘要]目的:探索实验条件下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及细胞培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利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表皮干细胞的相对特异标识分子——CK19对其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表皮自真皮较完整分离,电镜及免疫组化证实培养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反应阳性,部分细胞CK19阳性,表明有表皮干细胞存在。
结论:体外分离、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成功,且分离得到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有表皮干细胞存在。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表皮干细胞细胞培养角蛋白——19对于烧伤、急性创伤、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烧伤一直以自体皮移植作为首选方案,而自体皮肤不足是临床遇到的主要问题。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出现,使许多脏器或组织体外重建成为可能。
人工皮肤的研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这一技术中,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培养,以及体外分离到的角质形成细胞中是否有在体外能大量增殖的表皮干细胞决定了能否成功构建人工皮肤。
为此本课题采用组织分离方法及细胞培养方法进行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分离及培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利用人广谱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CK19对体外培养细胞中是否有表皮干细胞进行检测。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取材选择6-26岁健康男性,行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包皮。
2、主要培养基及试剂(1)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D-Hank’s液):(2)培养基:K-SFM(Gibco公司),编号:37010,内含2.5ug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和25mg小牛垂体(BPE):(3)分离酶:dispase(4)胰蛋白酶;(5)抗人广谱角蛋白单克隆抗体;(6)CK19单克隆抗体;(7)SP 超敏免疫组化试剂盒。
二、方法1、取材将包皮环切术切除的健康包皮组织放入50ml离心管中(内装10mlDMEM培养基,含青、链酶素及硫酸庆大酶素)。
免疫组化在皮肤基底细胞癌和毛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这一点尤 其值得基层 医 院注 意。
2 2 结节性 甲状腺肿 与 甲状腺腺 瘤 的鉴别 诊断 复检 中发 . 现单结节性 甲状腺肿 被诊断 为 甲状腺腺 瘤最 多 , 其是 结节 尤 性 甲状腺 肿发生囊 性变 时更 易 误诊 。我 们认 为 应 从 以下几
状 腺腺癌 的癌 前病 变。文 献报 道结 节 性 甲状 腺肿 癌变 率 为
诊断差异 明显 , 文献 报 道基 本 相符 。复 查结 果 提 示 , 甲 与 在 状 腺的病理诊 断 中对 甲状 腺腺 瘤 和结 节性 甲状腺 肿 的诊 断 标 准把握不 准确 , 从而将相 当一部分 结节性 甲状腺 肿病 例尤 其是结节性 甲状腺 肿伴 腺瘤结 构的病例 误诊 为 甲状 腺腺 瘤 ,
性 ; 染色 质 均匀 细腻 或 增 粗 , 核仁 ; 有较 多 空 泡状 ②核 有 ③ 核 、 或核 内包 涵体 ( 片 中大 约 < /0 ; 核沟 切 5 1 )④部 分 滤泡 结
构 消失 , 呈梁索状 或实性 片状 , 但无 纤 维性 间质反 应及 问质 浸 润。结节性 甲状腺 肿伴 腺瘤 结 构 的滤 泡结 构及 核 具有 非 典 型性 , 核浆 比例 增大 , 但无被膜 、 血管 或纤 维间质 浸润 亦应
肿结节 内甲状 腺滤 泡大 小 不一 , 常有 囊性 扩 张 , 旧 的较 大 复 或 囊性滤泡 与较小增 生滤泡混 合存在 , 甲状 腺腺 瘤滤 泡大 而 小 常较一致 , 无复 旧性 变 化 。③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及瘢 痕 样 结 节: 结节 性 甲状腺 肿常有纤 维组织 增生或瘢 痕样结 节形 成及
免疫组化染色分类
免疫组化染色分类
免疫组化染色分类,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在肿瘤学领域是一种
对肿瘤病理诊断带来积极意义的技术。
免疫组化染色利用特异性抗体
与肿瘤细胞的表面蛋白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标记出肿瘤细胞的特征,使得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制定诊疗方案。
免疫组化染色分类按照抗体种类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其中,常
见的免疫组化染色分类包括:
1. 细胞角蛋白分类:细胞角蛋白属于一类在细胞层和皮肤表面具有重
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
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其对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
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免疫组化染色分类中,医生通常会用抗细胞角蛋
白抗体对肿瘤细胞进行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癌细胞的类型。
2. 内皮细胞标记分类:内皮细胞标记分类,是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
术来检测肿瘤内皮细胞的表面标记,从而帮助医生鉴别肿瘤的恶性程
度及其类型。
3. 酪氨酸激酶分类:酪氨酸激酶分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免疫组化染色
分类方法,它通常用于判断癌细胞在生长及转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特征。
4. 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分类:ER和PR是乳腺癌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免疫组化染色分类中,医生通常会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来判断肿瘤细胞对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反应能力,从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总之,免疫组化染色分类技术在肿瘤学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组化染色分类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和恶化程度,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组化试题参考答案
免疫组化试题参考答案免疫组织化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AS反应:即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糖原,简称PAS反应。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过碘酸的氧化作用,使糖分子中的二醇基氧化为二醛基,释放出醛基,与碱性品红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2.Feulgen法:即福尔根反应显示DNA法。
其原理是组织用1NHCl 60℃水解,将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与嘌呤间的连链打开,使之释放出醛基与碱性品红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沉淀。
3.PAP法:即过氧化物酶一抗过氧化物酶法,该技术原理与其他免疫定位技术相同,即通过抗体使标记分子(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定位于抗原附件。
其不同点为三步法,且有放大作用,反应彻低依靠于免疫学结合,不需要标记任何抗体,反应敏捷度高,背景低。
注重一抗与复合物中的抗体必需来源于同一种动物,且二抗必需过剩。
4.核酸探针:指能与特定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标记的核酸片段,可检测待测样品中特定的基因序列。
无标记的探针称裸探针。
5.核酸分子杂交: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杂交的双方分离为待测的核酸序列和已知核酸序列,后者通常用核素或非核素示踪标记,称为探针(probe),杂交后形成的异源双链分子称为杂交分子。
6.质量控制:指组织化学反应各环节中获得最佳效果的技术掌握,是组织化学的关键环节,是取得惬意效果的须要条件,是提高结果可信度的根本保证。
7.诱发荧光: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可以改变成荧光分子。
此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胺的显示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甲醛和乙醛酸诱发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荧光,以及邻苯二醛诱发组织胺荧光的反应。
8.定量分析:定量推断是结果推断中最重要也是具故意义的推断,其推断结果有助于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组织细胞化学结果的定量分析又称定量组织细胞化学,指在组织细胞化学阳性结果的基础上,对阳性结果(终于阳性产物)举行测量,以数值反应被检测物质的含量。
免疫组织化学在诊断中的应用潘华雄
表达,但在 DCIS 通常阴性 ER 在良性病变中通常呈局灶性阳性表达,而在 低度DCIS 呈弥漫强阳性表达,提示为克隆(肿 瘤)性过程
四、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在腺管周围有基底或肌上皮细胞的器官,
此问题已能够解决,如乳腺、前列腺、涎 腺 在原位病变中,仍然有完整的基底或肌上 皮细胞围绕,虽然有时拉长或稀疏了,而 浸润性病变周围缺乏这些细胞
乳腺的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Actin、calponin 或 p63能清晰地显示乳 腺肌上皮细胞
硬化性腺病与小管癌的鉴别
小叶癌化的导管内癌/硬化性腺病还是真正的浸
润性癌?
下列情况除外: (1) 腺样囊性癌有丰富的肌上皮/基底细胞围绕 (2) 微腺管腺病是一种良性病变,缺乏肌上皮细胞
前列腺原位癌还是浸润性癌?
在某些淋巴瘤中,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提供
预后信息
高Ki67表达与套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者预后好于ALK-
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ZAP-70是与不良预后 有关的非突变Ig 基因的替代标记物
原发性系统性 ALCL的总体生存率
(Falini et al, 1999)
浆膜腔积液或活检:异常细胞 是癌细胞还是反应性间皮细胞?
浆膜腔积液或活检中的一些异常细胞很难确定
是癌细胞还是反应性间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TTF-1:肺癌表达阳性
BerEP4 或 MOC-31:阳性倾向为癌 Calretinin:阳性倾向为间皮细胞
侵袭过程的证据
主要适用于滤泡性淋巴瘤和反应性滤泡增
达) MOC-31 TTF-1(肺源性腺癌)
六、肿瘤的预后判断:预后因子
免疫组化临床应用实例
免疫组化临床应用实例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病理检测手段,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几个实际的临床案例出发,介绍免疫组化技术在癌症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病例一:乳腺癌患者的ER、PR与HER2表达检测一位45岁女性患者因发现乳腺结节就诊于医院。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乳腺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
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ER、PR双阳性,HER2阴性,这意味着患者对内分泌治疗敏感,不需要接受靶向HER2治疗,从而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病例二:肺腺癌患者的ALK融合基因检测一位60岁男性患者因胸闷、咳嗽症状就诊于医院,CT检查提示可能患有肺癌。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肺腺癌组织中的ALK融合基因。
结果显示该患者ALK基因呈阳性表达,表明患者可获益于ALK 抑制剂的靶向治疗。
基于这一结果,医生为该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病例三:黑色素瘤患者的PD-L1表达检测一位5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皮肤上黑色素瘤病变而就诊于医院。
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黑色素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该患者黑色素瘤组织PD-L1高表达,提示患者可能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敏感。
医生根据检测结果为患者选择了PD-1抑制剂治疗方案,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综上所述,免疫组化技术在临床肿瘤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检测特定蛋白的表达情况,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福更多患者。
免疫组化技术实用篇
胃活检:是弥漫型癌?
• 胃活检可能有不易察觉的弥漫性癌;对印戒细胞癌和黏 液细胞癌的鉴别可能困难 • CK-pan染色:存在于固有膜中异常部位(正常没有 CK+的细胞)和以异常结构(单个或索状细胞)存在的 肿瘤细胞可被来辩认出来
浆膜腔积液或活检:异常细胞 是癌细胞还是反应性间皮细胞?
• 浆膜腔积液或活检中的一些异常细胞很难确定是癌细 胞还是反应性间皮细胞 • 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BerEP4 或 MOC-31:阳性倾向为癌 –TTF-1:肺癌表达阳性 –Calretinin:阳性倾向为间皮细胞
值。
常用的CK抗体
CK7和CK20:
分子量46KD,正常胃肠道,尿路上皮,Merkel细胞阳性表
达,肝细胞,乳腺,肺阴性表达
主要用于胃肠道腺癌,卵巢粘液性癌,Merkel细胞癌的诊断 鳞癌,甲状腺肿瘤,胸腺瘤阴性表达 胆道和胰管的腺癌,小肠类癌,前列腺和间皮阳性表达
与CK7和其他抗体合用对判断腺癌的来源具有重要价值。
甲状腺标记物:TG,CT,TTF-1
甲状旁腺:PTH 黑色素细胞标记物:MB45,S100,MelanA
肺腺癌的标记物:TTF-1,SP-A和B, Napsin A
肝细胞癌标记物:Hep-1 乳腺: Mammaglobio,GCDFP15
结肠: CDX2,B-catenin
卵巢腺癌:原发还是肠起源?
膀胱活检腺癌: 原发,前列腺还是结直肠起源?
肺腺癌:原发还是结直肠起源?
肿瘤良恶性鉴别
• 在以下一些情况形态学诊断困难: –在活检组织中挤压变形的细胞是癌细胞还是正常 的淋巴细胞? –黏膜活检中藏有癌细胞吗? –增殖的细胞是良性增生还是恶性肿瘤?
病理科开展免疫组化抗体作用使用范围
病理科展开免疫组化抗体目录AACT CK低分子量CD99PSA Hepa-1CD21 EMA CK高分子量CD117P63TdT CD23MCAE1/AE3(CK广谱)CD138P504S CyclinD1CD30CEA CK5CDX2Galectin-3D-40CD312NF CK5/6CA125CgA ALK CD34 Desmin CK7Calcitonin E-Cadherin OLIG2CD38 AFP CK8Calponin P120Napsin-A CD43 GFAP CK18Villin P53P16CD45RO PLAP CK19Vim ER Pax-5CD45 NSE CK20CD19-9PR MyoD CD561Bcl-2CD1аKi-67Glypican-3CD68 Bcl-6CD3ToPo-ⅡMUM-1CD79aMelan-A CD5EGFR Tg Actin(广谱)HMB45CD10VEGF TTF-1SMA Insulin CD15Her-2Syn Kappa Inhibin CD20S-100CR Lambda病理科展开免疫组化抗体作用/使用范围序抗体中文作用/使用范围备注号简称名称1.AACT抗胰糜AACT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克制剂,存在于大部分的组织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蛋白酶多种胃肠道和肺部肿瘤中,主要用于标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是在好多癌、瘤子和淋巴瘤中叶能够阳性反响。
2.EMA上皮膜EMA是一种400kDa糖蛋白,宽泛散布于各样上皮细胞及其根源的肿瘤。
此抗抗原体能够用于标记上皮及上皮根源性的肿瘤,EMA阳性表达的肿瘤包含大部分的癌、间皮瘤、滑膜瘤子和上皮样瘤子等,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和软组织肿瘤阴性表达。
3.MC鼠抗-人该抗体是肥大细胞较好的标记物。
研究表示在皮肤、鼻与肺等变态反响性疾Mast肥大细病中,肥大细胞胰蛋白酶表达水均匀由增高。
该抗体可与肥大细胞中的胰蛋Cell胞胰蛋白酶ɑ和?亚基反响,有助于评估此类疾病的肥大细胞中胰蛋白酶的含量。
皮肤病实验室诊断方法
三、性病检查
(二)衣原体检查 2.衣原体抗原检测法
➢ 方法:用商品试剂盒检测,方便、简单、快速,但稳定性略差 ➢ 结果:质控窗和结果窗均显示一条蓝带为阳性结果,阴性为结果窗无变化 ➢ 意义:阳性结果结合临床可确定沙眼衣原体感染,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可用细胞培
➢ 卡片定性试验:取50μl待检血清加入卡片的圆圈内并涂匀,用专用滴管加入摇匀的抗原1 滴,将卡片旋转8分钟后立即观察结果,出现黑色凝聚颗粒和絮片为阳性
➢ 卡片定量试验:用等量盐水在小试管内作6个稀释度,即1∶1、1∶2、1∶4、1∶8、1∶16、 1∶32,每个稀释度取50μl血清加入卡片圆圈中,按定性法测定
➢ 类似方法: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
三、性病检查
(四)梅毒螺旋体检查
2.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临床意义:本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
➢ 结果为阳性时,临床表现符合梅毒,可初步诊断 ➢ 定量试验是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手段 ➢ 假阴性常见于一期梅毒硬下疳出现后的2~3周内、感染梅毒立即治疗、晚期梅毒或二
间接免疫荧光——主要用于检测血清中存在的循环自身抗体,并可做抗体 滴度测定。
免疫酶标法——主要标记细胞的某种特异性成分,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2.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利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成分。
• 浆细胞Λ抗体标染,SP法,DAB 显色
一、免疫组化技术
(三)标本处理 1.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需将皮肤标本用湿润的生理盐水纱布包裹,4℃下尽快 送检。 2.多数免疫酶标法可用普通病理方法制备的石蜡包埋组织块作为检验材料。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地应用及其意义
病理科免疫组化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意义免疫组化技术是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反应为其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方法学,在生物学领域尤其是在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免疫组化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Sterb Berger在酶标法的基础上发明的,80年代在外国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和诊断,90年代初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种类从研发开始的十几种发展到目前数百种抗体应用于临床科研的各个领域,我国在临床病理诊断上可用抗体293种。
由于抗体较昂贵,所以各院根据活检量和病种不同选择不同的抗体,这些抗体对大部分疑难病例的诊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病人的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常用的抗体分四大类1.上皮性标记物:CK high(AE3),CK low ,CK-pan,CK19,CK7,CK20,EMA,CEA,-CA15-3,SCLC , E-Caldeherin, CA125, Tg(甲状腺球蛋白) ,TTF-1AFP。
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上皮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癌2.间叶组织标记物:SMA ,Desmin,Vimentin,Lysozyme,AACT , CD68 MyoD1,CD117,这些抗体阳性,表明肿瘤组织起源于间叶组织,如果是恶性肿瘤,就是肉瘤。
3.神经及神经分泌标记物:CgA ,Synaptophysin,NSE,S-100:NF (神经纤维丝蛋白),GFAP,CD99,CD56。
4淋巴细胞标志物:T cell标记物:CD3, CD45RO , CD43, CD5, CD8,CD4,ALK,GranmB , CD56 。
B cell标记物:CD-20 ,CD79a ,CD23,CD10 ,Kappa ,Lambda CD21 CD38 ,CyclinD1 ,Bcl-2。
系统应用IL—10治疗银屑病的效果:组织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证据
例患 者 T2型 细胞 因子 I一 因 表 达 水 平 显 著 增 h L4基
高 , 持 续 至 治 疗 后 3周 。相 反 , h 并 T l型 细 胞 因子
IN 基 本 没 有变 化 。治 疗 前 后 IN7 I一 比率 F一 F 一/L4的
由高到 低 , 变化 显 著 , 结果 导 致 T l 细胞 因子 模式 h型
度 及 瘙痒 减轻 时 , 者 生活 质量 改 善 ; 患 反之 当疾 病 的 面积 、 严重 程 度 及 瘙 痒 加 重 时 , 者 生 活 质 量 恶 化 。 患 生活 质量 的改 变 和 P S 的改 变及 积 分之 间 有 统 计 AI 学 意义但 二 者无 明显相 关性 。单 独分 析疾 病 的面积 和严 重程 度 的积 分 时 , 病 严 重 程 度 与 生 活 质 量 受 疾 影 响 的程度 之 间有 一定 的相关 性 , 第一 阶段 , 在 生活 质 量 改 变与 四肢 受 累 面积 的改 变较 与躯 干受 累 面积 的改 变之 间更 具 相 关 性 , 活 质 量 改 变 与 疾 病 严 重 生 程度 之 间 的关 系亦 然 生 活 质量 改 变与 头部 疾 病严
维普资讯
2 58
国外 医学 皮肤 性 病 学 分 册 2 0 0 2年 第 2 8卷 第 4期
25例患 者 中 ,6 患者 需 要 2个 或 更 多疗 程 的环 5 16例
孢 素 治疗 ,5例 患 者 中 断 治 疗 。各 疗 程 中 , 皮 肤 2 总 病 学 生活 质量 指 数 及 各 项 指 标 的积 分 均 明显 下 降 , 表 明生 活质量 改 善 ( P<0 0 1 。治 疗 结 束 时 , 均 .0 ) 各 项 积 分均 为 0 表 明生活 质量 提 高 , A I , P S 及瘙 痒 积 分 均 明显 下 降 ( P<0. 1 。 皮 肤 病 学 生 活 质 量 指 数 0 ) 0 在 立 即停 药 的患 者 及 逐 渐 减 量 的患 者之 间无 差 异 , 故 而后 面 的分析 只 在总 体 中进 行 。在 治疗 过 程及 两 个 疗 程之 间 P S 和 瘙 痒 积 分 的下 降伴 随 着 皮 肤 病 AI
皮肤恶性肿瘤Ⅳ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皮肤恶性肿瘤Ⅳ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丁政云;林元珠;梁祖琪;陈秀鉴
【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卷),期】1994(23)2
【摘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基底细胞癌(BCC)、31例鳞状细胞癌(SCC)和36例恶性黑色素瘤(MM)Ⅳ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显示:①BCC和SCC对Ⅳ型胶原的表达优于MM。
②BCC和SCC表达Ⅳ型胶原与其生长方式相关。
③SCC表达Ⅳ型胶原与其分化程度有关。
提示皮肤恶性肿瘤Ⅳ型胶原的表达有助于识别其生物学行为和推测预后。
【总页数】3页(P59-61)
【关键词】Ⅳ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黑色素瘤
【作者】丁政云;林元珠;梁祖琪;陈秀鉴
【作者单位】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皮肤科,河北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03
【相关文献】
1.发育性髋脱位髋关节囊中Ⅰ、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J], 王恩波;赵群
2.寻常型银屑病皮肤中皮肤归巢T细胞免疫组化研究 [J], 陈珊宇;杨森;高昱;向全桂;张学军
3.肌性斜颈中Ⅳ型胶原与MMP-2、MMP-9关系的免疫组化研究 [J], 薛克修;马
达;蔡新华
4.利用Masson染色联合Ⅱ型胶原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对严重骨关节炎骨赘的组织学研究 [J], 李鹏;王跃
5.慢性乙肝肝组织病理、肝内Ⅳ型胶原免疫组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相关研究 [J], 肖和杰;李从荣;李平;陈行军;张佳光;石次国;杨积春;姚亮;王永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合细胞化学引入免疫细胞化学后使其敏感性 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更有利于微量抗原(或 抗体)在细胞或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从而出尽 了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和亲和免疫组化的创立。
亲和素与生物素系统
1、亲和素 是一种碱性糖蛋白,分子量为68000,具 有4个同维生素H亲合力极高的结合点。一般从蛋白清 中提取,故又称卵白素。
反应原理
链霉
SP或SAP法
该法是ABC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良,使卵白素与链霉 (而非生物素)结合,而后再结合过氧化物酶 。它有 4个亚基可与生物素结合,灵敏特异,背景低,成本低。
优点:更简便,放大倍数↑,等电点中性更适合组织, 分子量小,穿透力↑。
(三)染色步骤(SP法为例)
每份组织均切3μm的薄片,于60℃烤箱烤片6h 以上备用。具体步骤如下: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浆细胞
CD138+; CD45-/+; CD20-; CD79a+/-; Ig+; EMA+/-
NK 细胞
CD45+; 表面CD3-; 胞浆 CD3+; CD43+; CD45RO+; CD56+; CD57+/-; Granzyme B+; TIA1+; Perforin+
免疫组化在皮肤病理中的应用
凡是组织细胞内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如肽 类、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受体、 表面抗原、病原体等均可用免疫组织化学 方法显示。
免疫组化在皮肤病理中的作用主要是鉴别 组织类型或细胞来源,在淋巴细胞增生疾 病中,免疫组化可在其克隆方面提供信息, 有助于判断细胞的良恶性来源。
CAM5.2-;CEA-;S-100-,HMB-45-。
鉴别诊断:浅表性基癌、光化性角化病、
Bowen病样丘疹病、Paget病等。
鳞状细胞癌
IHC:CK10、EMA、CAM5.2等
多种亚型:透明细胞SCC、梭形细胞SCC、促 结缔组织增生性SCC、棘突松解型SCC、假血 管性SCC、腺性SCC、疣状癌、化生性皮肤癌 (癌肉瘤)等。
Spitz痣
又称Spitz瘤、幼年黑素瘤和梭形上皮痣。 IHC鉴别诊断:与恶性黑素瘤鉴别如下
肿瘤标记:上皮来源肿瘤、间叶来源肿瘤、造 血干细胞来源肿瘤
色素性疾病标记 其他标记:银屑病、扁平苔藓、副银屑病等
常见皮肤肿瘤
表皮肿瘤 黑素细胞痣 恶性黑素瘤 皮肤淋巴增生性疾病及相关肿瘤 皮肤附属器肿瘤 结缔组织肿瘤
表皮肿瘤 ——基底细胞癌
重要病理改变 a 瘤体由基底样细胞组成,核大,浆少,染色
2、维生素H(以下统称生物素) 是一种小分子的维生 素,与卵白素之间有极强的亲合力,较之抗体对抗原 亲合力要高出100万倍,能彼此牢固结合而不影响彼此 的生物学活性。
注:生物素与卵白素都具有与它示踪物质如荧光素、 铁蛋白和过氧化物酶等相结合的能力。利用上述特性, 建立了卵白素—生物素免疫染色系统,即亲和素—生 物素免疫染色法。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肥大细胞
CD117+
组织细胞
CD45+; S100-; CD68+; CD1a-; lysozyme+; HLA-DR+; CD43+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皮肤、粘膜、软组织器官
1、上皮 CK+ (腺上皮倾向表达低分子量CK,有些上皮 可表达特殊CK亚型); vimentin-/+; BerEP4+/-; EMA+/-; E-cadherin+/-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间皮细胞
CK+; CK5/6+; Vimentin+; Calretinin+; HBME1+; N-cadherin+; E-cadherin-; CEA-; BerEP4-; LeuM1-; Desmin -/+ (occasional)
常见皮肤病和性病的IHC标记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淋巴细胞
B 细胞:CD45+;CD20+;CD45RA+ ; CD79a+
T 细胞: CD45+; CD3+; CD45RO+; CD43+; 多数TCRαβ, 有时TCR-γδ; CD4+ /CD8+; T细胞亚群可表达细 胞溶解因子(granzyme B, TIA1, perforin)
BAB法
把两者连接起来先用生物素标记的抗体与细胞/组织内 的抗原反应,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加入抗生物素孵育 后,洗去未结合的抗生物素,再加入已标记酶的生物 素孵育,洗片以细胞化学方法呈色反应(见图)。
ABC法
(1)ABC复合物的制备:
(2)ABC法反应原理
SP或SAP法
即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或过氧化物酶 标记的碱性磷酸酶染色。
基本原理
近年来,亲和免疫组化技术不断创新,目前为 止拥有标记亲和素-生物素技术(LAB)、桥 亲和素-生物素技术(BAB)、亲和素—生物 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ABC)以及链霉亲 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SP)等。
1.LAB法
以生物素标记抗体作第一抗体,过氧化物酶标 记亲和素作为第二抗体(见图):
左:浅层细胞表达HMB-45,深层痣细胞不表达; 中:只有一种或两种痣细胞表达Ki-67; 右:只有少量真皮浅层痣细胞表达CyclinD1 ,注意只有胞核着
色的细胞才是阳性细胞。
左图:晕痣,多数为复合痣,可见色素失禁。
右图:随着痣细胞的调亡,痣细胞越来越难鉴别,而被含色素的 巨噬细胞所取代,残余的痣细胞S-100染色阳性可识别。
7、基底膜:IV型胶原 8、皮脂腺:EMA+;CEA-;低分子量CK
(CAM5.2)-;S100-。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间质细胞
1、纤维母细胞 Vimentin+; Actin-; Desmin-; CK-
2、肌纤维母细胞 Vimentin+; Actin+; Desmin-/+; CK-/+
IHC标记:CK8、Bcl-2等
鉴别诊断:鳞癌(低分化)、毛发上皮瘤、毛源性 肿瘤、毛囊漏斗肿瘤、汗管样小汗腺癌、日光 角化病等
左图:BCC
右图:BCC表达CK8阳性, CK10阴性
BCC伴有导管分化: CEA表达阳性
化生性BCC:梭形细胞 表达结合蛋白,示其向 平滑肌分化
Bowen病(原位鳞状细胞癌) 肿瘤细胞标记如下:泛角蛋白+;EMA+;
石蜡切片常规脱蜡和水化
PBS冲洗3次×3min
热修复
封片,镜下观察,保存 水冲洗,苏木素复染,PBS返蓝
3% H2O2,室温10’
镜下观察控制DAB显色
PBS冲洗3次×3min 除去PBS液
PBS冲洗3次×3min 除去PBS液
滴加非免疫性动物血清,室温10’
加链霉-过氧化物酶溶液室温10-30’
鉴别诊断:日光性角化病以及与各亚型相似的 各种疾病等。
高分化CK10阳性
低分化CK10阴性
低分化CK8阴性
黑素细胞痣
分型:皮内痣、交界痣和复合痣。 IHC标记:S-100等。 鉴别诊断:恶性黑素瘤HMB-45、Ki-67和
Cyclin D1肿瘤细胞全层阳性表达,而黑素细 胞痣只有表浅的痣细胞表达阳性;恶黑表达 P53蛋白,而痣阴性。
常用标记物
① 荧光素:最常用的是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 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荧光;四 乙基罗达明(RB200)——荧光显微镜下发橙 红色荧光;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上述荧光标记 物(荧光抗体法)。
② 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生物素等:运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标记物。
③ 铁蛋白金等:主要应用于免疫电镜。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2、特殊类型上皮细胞 * 表皮:34E12+, CAM5.2-, CK5/6+ 基底层上方:CK1、CK10 基底层:CK5、CK14 * 腺上皮:CEA 可能+ (管腔面); EMA 通
常+ , CK8+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3、肌上皮 CK+; CK14+; 高分子量 CK+; Actin+; calponin+; S100-/+; GFAP-/+; Vimentin+
3、链霉亲和素 是一种从链霉菌培养物中提取的蛋白质, 相对分子量60000,且不含糖链。同亲和素一样,具有 4个生物素结合位点,亲和力高达10-15mol/L,是一种 更完美的生物素结合蛋白。
优点:很少有低聚糖残余成分,可保持中性等电点,避 免了组织中的非特异性染色。
借助此特点建立了亲和素—链霉免疫染色法。
其共同特点是以一种物质对某种组织成分具有高 度亲合力为基础,其本质上又非抗原抗体反应。 因此,Bayer(1976)首次称之为亲合组织化学。 事实上,抗原抗体反应从本质上也属于亲合组织 化学这一范畴。
目前,亲合组织化学包括抗原与抗体、植物凝集 素和糖类、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阳离子与阴离子、激素、维生素、糖及类脂 质作用部位和受体等。
3、平滑肌 Vimentin+; Actin+; Desmin+; CK-/+
4、树枝状细胞 Vimentin+; CD34+; Actin-/+; Desmin-
人体常见细胞的免疫组化特性
5、内皮细胞:第VIII 因子相关抗原+; CD31+; CD34+; Vimentin+
6、血管周细胞:第VIII 因子相关抗原-; CD31-; CD34-; vimentin+; Actin+; Des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