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合集下载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建议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建议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建议摘要石油工程概论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课,主要为非石油主干专业学生开设。

其目的是为了拓宽专业知识,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但课程专业性和基础性强,学生在学习时通常感到知识零散、头绪多。

为了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索性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的恰当举例、传统教学与现代计算机相结合及提高专职教师综合素质等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类教学方法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积极性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石油工程概论”主要针对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同时也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前提供系统的石油背景认知[1]。

该课程知识面较广,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主要涉及学科包括:地质学基础、渗流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及岩石力学等多学科。

课程教学内容覆盖了勘探开发、石油钻采、油气增产及集输等石油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等多环节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该课程的开设为石油院校加强和扩宽非石油工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主要对资源勘查、机械制造、化学工艺、国际贸易及外语等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由于非石油专业学生从未接触石油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教学难题为:基础理论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内容复杂及知识跳跃性强,以致学生难以完全接受课程所讲的内容。

为此,如何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激发各专业学生对这门功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授课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

一、“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探讨与对策(1)把握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石油工程概论包含了石油工业上中下游的专业知识,而学生又存在专业差异。

因此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自发的去了解和学习,才会产生求知欲望。

目前在石油勘探方面每年都有新发现、在石油钻采方面均有新方法、新工具及新理论的应用,如何将日新月异的新科技引入到课堂,需要授课老师认真更新书本上已有的知识[2]。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刍议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刍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2 0 1 3 年 第1 期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 r t i v e r s i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ci S e n c e s E d i i t o n ) N o . 1 2 0 1 3
作者 简介 : 张利亚 ( 1 9 7 6 一 ) , 女, 重庆人 , 硕 士, 重庆科 技 学院石 油与天 然气工 程学 院讲师 , 从 事油 气田 开采教 学和管理 工作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2 9
基 金项 目 : 重 庆科 技 学院 教 改 项 目“ 应 用型 本 科 人 才 培养 目标 下 的课 程教 学设 计 ” ( 2 0 1 1 4 1 ) 。
时的教 学量 达到预期 的教 学效果 . 是讲 授好本 课 程 的
基础 . 而 教学 内容是 按照 教 学大 纲 来选 取 的 . 合 理制
到 大 四都有 . 他 们 的专 业 出 入很 大 . 基 础知 识结 构
订 教学 大纲 是教学效 果 的重要保 障 。因此 . 我们 根据
学 校 的要 求 . 结合 课 程 的教 学 目的 , 针 对学 生 的特 点 来制订。 与石 油专业 的专 家 、 资 深老师 进行 多方 研讨 , 多次 修改教 学大 纲 . 力求 所选 教学 内容能覆 盖整 个石 油行 业 , 并做 到授课 内容合理 、 浅显 , 保证 学生在 所 学 内容 基础上 对整个 石油 工业 、 工艺原 理等 有最基 本 的

识 故 该课 程 涉及 学科 专 业 多 . 基本 理 论 多 . 信 息 量

_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

_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教学大纲(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编号:3x2060390学时:48学分:2.5主讲教师:唐振平一、课程性质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是地质构造研究(尤其是区域、深部构造调查)、矿产调查(特别是隐伏产状矿产)及工程地质调查中先进而且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勘探各种勘探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解决各种地质问题的前提,各种资料处理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思路,以及利用上述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质解释的原理和过程等内容。

同时,本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系统观和全局意识,加强学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锻炼。

二、课程设计(一)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地球物理勘探概论课程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等非地球物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授课44学时,共分为四个知识模块,详细学时分配情况如下:1.第一知识模块是通论部分—概念模块(6学时)主要讲述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

2.第二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力勘探模块(12学时)主要讲述重力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3.第三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磁法勘探模块(12学时)主要讲述磁法勘探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4.第四知识模块是地球物理勘探的电法勘探模块(14学时)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各种电法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的处理及解释。

(二)认识实践课程基本内容(4学时)1.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1)本课程设计了三类实验教学内容:一是了解型实验,主要通过操作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所使用的现代仪器,使学生对各种仪器的功能有个感性认识;二是专题型实验,通过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和解释,使学生对地球物理方法的整个工作过程有个实习经历,从而可加深学生对地球物理各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的全面了解;三是综合型实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同时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问题能力。

石油勘探技术教案

石油勘探技术教案

石油勘探技术教案一、引言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勘探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石油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二、石油勘探技术概述石油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寻找地下储油构造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球上的各种信息来识别、定位和评价潜在的油气资源。

三、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技术是石油勘探的基石,它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储层分析和地震勘探等。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观察和采样分析,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和地层的分布状况。

储层分析则是通过岩石和含油气层的物性分析,评价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

地震勘探则利用地面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重建地下构造,并判断潜在油气储集体的类型和分布。

四、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重力测量、磁力测量和电磁测量等方法。

重力测量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识别和模拟地下潜在油气构造的重力异常。

磁力测量则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识别和模拟地下潜在油气构造的磁异常。

电磁测量则通过测量地球电磁场的变化,识别和模拟地下潜在油气构造的电磁异常。

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表化学勘探和岩心地球化学勘探。

地表化学勘探通过采集地表土壤、水和气体等样品,分析其中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判断地下潜在油气资源的分布和赋存形式。

岩心地球化学勘探则是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有机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和各种地球化学参数的分析,评价油气的来源、成熟度和运移特征等。

六、石油勘探技术的应用领域石油勘探技术广泛应用于下列领域:勘探地质学、油藏工程、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科学领域,同时也应用于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资源评价和油气管线建设等工程领域。

七、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1.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对石油勘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解。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石油勘探公司或实验室,深入了解实际勘探作业和仪器设备。

对于非地质专业“石油地质学”本科分级教学的思考

对于非地质专业“石油地质学”本科分级教学的思考

( 长 江大 学地 球科 学学 院
文 献标 识 码 : A
摘 要 “ 石油地质学” 是 石 油 类 院 校 的特 色及 核 心 基 础 课 程 。 当前 , 除 传 统 石 油 地 质 专 业外 , 石 油 类 高校 众 多非 地 质 专 业 学 生往 往 亦 选 修 或 开 设 “ 石油地质学” 课 程 。 虽然 , 针 对 不 同 专 业 学 生 的培 养 方 案 及 教 学 模 式存 在 差 异 ,但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对于非地质专业 的学生, “ 石 油 地 质 学” 课 程 设 计 及 教 学 安 排 仍 存 在 些 许 的 不 足 。 鉴 于 非地 质 专 业 的 学 生 可 以 分 为 两 类 .笔 者 分 别 探 讨 了各 类 人 群 的 专 业 背 景 及 学 习 目 的. 并 基 于 此提 出 了针 对 非 地 质 学 生 “ 石油地质 学” 课程 的 教学改革方案 , 认 为 合 理 有效 的课 时 分 配 ( 包括理论教 学与 实验) , 同时修 改 成 绩 评 价 体 系将 更 好 地 促 进 本 课 程 教 学工
f o r s t u d e n t s o f d i f e r e n t ma jo r s ,b u t i n t e a c h i n g p r a c t i c e ,t h e
c o u r s e d e s i g n a n d t e a c h i n g a r r a n g e me n t o f ” P e t r o l e u m G e o l o g y ”
f en g , Go n g We np i ng , Wa n g Zhe n qi , Li n Xi a o y u n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探讨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探讨

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效果探讨摘要: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石油高校中非石油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特色课程,以石油勘探、开发、采油、集输、加工等内容进行介绍,旨在培养与从事石油行业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内容专业性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薄弱,容易在教学中产生脱节,为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实践教学为主,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石油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1.1 优化教学内容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

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

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

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绪论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绪论
该文档是极速PDF编辑器生成, 如果想去掉该提示,请访问并下载: /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绪论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地质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三、关于石油和天然气 四、课程的内容及主要任务
绪论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地区石油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0待发现资源量10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0待发现资源量10北美102561384969249222104中南美28515792164814314266欧洲1810119783462416577中亚俄罗斯167923543245585312774362中东10205615039348762406559261非洲169931343931487913764亚太56311045721628714166合计18171001447210018751002140100四石油地质勘探概论课程的内容及主要任务基础地质学部分石油地质学部分地球概述矿物质作用古生物与地层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与沉积相地质构造石油与天然气的理化性质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集层及盖层石油与天然油气藏与油气聚集油气田勘探非常规油气概述绪论1课程内容第二章矿物地球的物理性质形状大小密度压力磁性等
我国最早的石油记载见于1900多年前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 “高奴,有洧水,可蘸”。这是描述水面上有像油一样的东西可以 燃烧。
科学术语“石油”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首 次提出的。“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 也。”“石油……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他描述 了陕北富县、延安一带石油的性质和产状后,进一步推论了石油的 利用远景。“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穹, 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比较年 轻的科学,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至今,大约经历了200年时 间。

地质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演讲稿为您传授

地质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演讲稿为您传授

地质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演讲稿为您传授大家好,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些地质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涉及到丰富的知识和复杂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掌握地质学知识,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专注于基础知识。

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我们学习的起点,也是我们构建进一步知识体系的基石。

建议大家花时间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和原理。

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参加课堂讨论或者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来巩固基础知识。

其次,培养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地层、岩石、矿物等可以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

建议大家多参加地质实习或实践课程,亲自动手进行调查和采样,并记录下来。

同时,培养对地质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学会发现和分析地质过程中的细节。

第三,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地质学涵盖广泛的领域,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地质学视频、图册、软件等)来加深对地质现象和过程的认识。

通过这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地质概念,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第四,合理利用地质学工具和技术。

地质学的研究需要使用一系列工具和技术,如显微镜、化学分析仪器、遥感技术等。

了解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建议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练习和应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要保持对地质学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强、前沿性强的学科,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探索新知识、新理论,关注地质学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科研成果。

同时,与同学和老师们保持良好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地质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专注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和观察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合理利用地质学工具和技术,以及保持热情和探索精神来不断提高。

希望以上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2017年最新石油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2017年最新石油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2017年最新石油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石油作为一种能源物质在社会中是非常具有存在性的,它的重要性不可言喻,石油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石油工程与石油化工方向,下面是石油毕业论文题目190个,供大家做参考石油毕业论文题目一:1、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在石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2、石油勘探开发管理和石油地质实验的相互关系3、石油金融化和中国石油经济的安全对策浅谈4、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收益分配研究5、石油勘探开发管理和石油地质实验的相互关系6、石油地质分析测试在我国石油勘探实验中的应用7、俄东部地区石油污染问题及其对黑龙江省石油工业的启示8、石油地质类型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作用及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9、延长石油人力资源建设对石油企业的启示10、非洲石油开发新特点与拓展非洲石油市场的对策11、微库仑法则定石油及石油产品中的硫含量12、基于石油安全的石油工程风险管理分析13、从延长石油的培训发展看我国石油企业培训中的难点和对策14、石油院校《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体系研究15、石油及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的研究16、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17、石油行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我国石油行业为例18、深化石油行业改革,构建竞争型石油行业19、石油公司石油运输路线优化研究20、探讨石油长输石油化工管道安装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21、从延长石油经验分析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22、大力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23、向世界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方向迈进24、石油运输承压石油管线的TIG焊接技术25、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石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一期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探讨26、石油及石油化工装置中安全关联系统的工程设计27、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分析28、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29、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应对伊朗石油投资环境的新变化30、石油高校进行石油精神培养教育初探31、石油资源的全球战略地位与中国石油安全问题32、俄罗斯石油公司发展历程及其与中国石油合作33、从国际石油竞争方面看中国石油安全34、石油金融体系在石油市场风险规避中的运用35、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对石油天然气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36、浅谈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与石油销售管理37、石油地质类型研究对于石油勘探系统的必要性38、浅析石油化工行业国际石油贸易安全管理的筹划39、委内瑞拉石油经济与石油政策关系研究40、加强石油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完善石油企业管理制度41、浅谈石油地质与石油的形成与开采的关系42、中国石油该向世界石油学什么43、石油设备前期管理及石油设备一生管理研究44、浅谈我国石油工程技术与石油储备管理45、浅谈石油加工工艺学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实践反思46、在石油高职职业道德教育中弘扬石油精神47、石油钻井设备取得的成绩及石油钻井工程外部项目管理研究48、扎根石油沃土,融汇时代精神,努力开创石油文学工作新局面49、石油资源的全球战略地位与中国石油安全问题50、全球最大石油展开幕石油装备发展前景看好石油毕业论文题目二:51、石油运输承压石油管线的TIG焊接技术52、国际石油价格机制分析与我国应对石油价格波动的研究53、北极石油开发对全球石油供应链上游的影响54、石油科技史教育在石油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55、完善石油企业物流,保证石油供给56、中石油公司石油运输路线优化研究57、石油企业与石油高校互惠互利的产学研合作58、论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作用影响59、石油院校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培养石油精神的尝试60、基于石油税制分析看我国石油税制主要问题61、石油的诅咒:石油经济与内战爆发的原因62、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63、试论石油金融化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64、进口石油焦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及国内石油焦销售对策65、石油炼制企业如何应对石油贸易价格风险66、从石油工业发展趋势谈高校石油专业学生的培养67、中国公司在石油产量上超越美孚石油68、浅谈石油文化教育与石油特色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69、石油设备前期管理与石油设备一生管理70、美国石油开采技术现状和对我国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思考123下一页。

地质技术员个人总结:“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总结与心得分享

地质技术员个人总结:“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总结与心得分享

地质技术员个人总结:“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总结与心得分享。

1.石油地质勘探的基本概念石油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勘探、综合研究各种地质资料,确定地质构造、沉积带及其受热、受压作用下形成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烃类动态储层的地质特征、规模和分布,制定勘探测井计划和勘探开发方案,从而找到新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烃类储藏。

石油地质勘探的过程,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测井评价和模拟预测等环节。

这些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必须协同工作,才能最终确定具有开发价值的石油地质储藏。

2.石油地质勘探技术(1) 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从而对地下构造及储层进行解释。

主要技术包括重力勘探、地磁勘探、电性勘探及声波勘探等。

(2)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通过对地质现象和地质资料的采集和分析,对地下构造和岩矿特征进行研究,并尝试找到石油等储藏的踪迹。

主要技术包括野外地质勘察、地质实验和地质资料分析等。

(3) 测井评价:测井评价是通过分析钻孔测井资料,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储集性能,以及石油储层的储量和产能等特征。

主要技术包括测井资料解释和储层分析等。

(4) 模拟预测:模拟预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构建地质模型、地球物理模型、储层模型及生产模型等,预测石油储层的产能和储量等特征。

主要技术包括地质模型构建和动态模拟等。

3.心得体会在石油地质勘探工作中,勘探实践和技术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石油地质技术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勘探实践。

同时,要建立诚信、勤奋、坚定的工作理念,始终保持快乐、爱岗敬业的心态。

石油地质勘探的技术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需要整合各种勘探技术和方法,才能有效解决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难题。

希望每个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员,不断长和进步,为国家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石油工业概论》教案(附件五)

《石油工业概论》教案(附件五)
四.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21世纪中国能源、环境与石油工业发展
一.中国能源发展基本原则
二.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三.我国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对策
四. 21世纪前半时中国油气供应展望
多媒体中重点部分用图、表、录像片加深学生印象。
本章思考
题和习题
教材第64页:思考题1-5
主要
参考资料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首页)
院(系):石油工程学院教研室(系):油气田开发工程
课程名称
石油工业概论
课程类别
必修课()限选课()公共任选课()
总学时
28
学分
讲授
学时
28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专业
班级
任课教师
职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门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工业全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针对的是石油工程专业新生及一些非石油专业学生。课程内容概括性地介绍了石油工业的上游——石油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工业的下游——石油的储运、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及石油工业的发展趋势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石油工程专业一年级新生和非石油专业学生对石油工业有一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见教案首页1~8
备注
西安石油大学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6
章节
第二章石油地质
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主要知识点:沉积岩、地质构造、石油的成因、油气藏、地质年龄等。
分析方法:以讲授石油的生成、运移、储集为主线,讲授相关的主要概念、方法和过程。

石油院校公共必修课《石油工业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石油院校公共必修课《石油工业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石油院校公共必修课《石油工业概论》的教学现状及对策作者:刘顺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2年第02期摘要:《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是拓宽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知识,为石油工业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知识面宽、上课人数和专业学科多、学生重视不够等问题。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教学事例为例,通过加强教学环境建设、突出教学重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四种简单教学方法等手段,达到优化教学内容、因人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从而为学生能够学好该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石油院校;石油工业概论;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21-02《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是石油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初步了解石油行业基本内容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教学内容总共七章,分别为绪论、石油地质、石油勘探、钻井与完井、油气田开发与开采、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

所学内容涉及到除了石油销售以外的方方面面,如:石油地质、勘探、钻井、完井、油田开发方案、采油工艺技术、石油加工和炼制等。

该课程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覆盖地质工程、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和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我校石油、石化特色,使理工科类、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石油工业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石油行业的兴趣和投身石油行业的热情,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对加强和扩宽学生的石油行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反馈的意见来分析,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专业面广等原因,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现状1.课程信息量大,课时少。

我校《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初开课时是32个学时,现在增加到了36个学时,即便如此,平均下来,每章仅5个学时,而每章必须把该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剥离清楚,可想而知,难度很大。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摘要:对于石油高校目前给非石油专业开设的“石油地质勘探概论”课程,学生由于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知识重点、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懈努力,让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核心知识以及基本工作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选修课非石油专业地质学石油勘探实践教学“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代表的石油高等院校给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限选课,选课学生大多来自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基础理论专业,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等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等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石油高等院校备受同学们青睐。

但是,由于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而杂,加之学生其它基础课任务较重,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得再有条理,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授课效果。

因此讲授一门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仅在绪论部分或结尾部分应用,而应该贯穿整门课程。

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应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环节,调动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积极性。

例如在地质学课程部分,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拍摄后穿插到课件中,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曾带领学生重识校园,其目的并非介绍校园的文化历史,而是要求大家寻找身边的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从实践环节出发掌握课堂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在油气勘探方面,从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以及石油前辈们的奋斗历史入手,对石油勘探产生兴趣,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照本宣科。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3.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生物遗体可以直接堆积形成岩石或者矿床。生物死亡后, 生物遗体可以直接堆积形成岩石或者矿床。生物死亡后,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形成生物岩。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产生CO2,H2O,NH3等气 条件下可以形成生物岩。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产生 体,改变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 改变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
第二节 地质作用及岩石记录
地质作用概述
地球自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其结构、 地球自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其结构、构 物质成分和表面形态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造、物质成分和表面形态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地质 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 学将自然界引起地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 等不断发生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等不断发生改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而将引 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起地质作用的各种自然动力称为地质营力。 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1.外动力地质作用:有地 球以外的外动力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 球以外的外动力引起。如太阳能和宇宙空间能,其中太阳 的辐射能其主要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的辐射能其主要作用;2.内动力地质作用:有地球内部的 能源引起,热能、重力能、旋转能。 能源引起,热能、重力能、旋转能。 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 地震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 运作用、沉积作用、下坡作用。 运作用、沉积作用、下坡作用。
4.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作用的产物——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风化作用的产物 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

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

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作者:文华李铭刘义坤张承丽张继红王立军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9期文华李铭刘义坤张承丽张继红王立军(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 163318)摘要:对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为了加强和扩宽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旨在培养与从事石油行业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但是课程内容专业性强,学生知识储备差异,很容易在实际教学中产生脱节,教学并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采用“模块推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和手段,将该课程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60-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油藏渗流物理基础、钻井工程基础、油田开发设计基础与分析方法、采油工艺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等,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1],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但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有些概念抽象,加之学生知识储备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难度大,甚至在教学中产生了脱节情况。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2~3]。

1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

近几年来,我校加快了各专业教学进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集中精力学习基础课程,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较多接触到了跟石油工程领域相关的知识,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表现出较大差异。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绪论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绪论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⑴ 野外调查 ⑵ 仪器观测 ⑶ 大地测量 ⑷ 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⑸ 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⑹ 历史比较法 ⑺ 综合分析 ⑻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Geologists use a research strategy called the scientific method. The scientific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Observe and measure. 2 Form a hypothesis (a plausible, but unproved, explanation for the way something happens). 3 Test the hypothesis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ions against the new observations). 4 Formulate a theory (a generalization about natural phenomena). 5 Formulate a law or principle (statements that some natural phenomenon is invariably observed to happen in the same way, and no devia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ons have ever been observed). 6 Continually reexamine the law or principle in the light of new evidence.
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 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5.试分析不同构造背景下,水动力与浮力的相互配合对油气二次运移方向的影响。
6.试分析构造运动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7.什么是流体势?试用流体势概念分析静水与动水环境中油气的运移方向。
8、如何利用折算压力判断水流方向?
上交作业
[思考与练习]中的第3、4、6
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1、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及度量
10.什么是低熟油?低熟油气的成因机理有哪些?
11.煤中有利于石油生成的显微组分主要有哪些?煤成烃的演化阶段有什么特点?
12.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条件有何异同?
13.什么是烃源岩、烃源岩系?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评价烃源岩?反映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14.什么是生物气、油型气、煤型气?简述他们的地化特征。
【了解】油气成因两大学派的主要分歧和代表性学说;沉积有机质概念及沉积保存条件;沥青的组成和演化特征;无机成因甲烷气与非烃气成因;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的识别;干酪根的分布、结构、组成;烃源岩生烃量计算
【重点掌握】1、重要名词术语:干酪根、氯仿沥青“A”、烃源岩、生油门限、生油窗、时间温度指数、低熟油、煤成油、生物化学气、油型气、煤型气、油源对比;2、生物有机质主要类型、来源及其成烃潜能;3、干酪根的定义、演化特点、主要分类;4、影响有机质演化生烃的地质条件和理化因素;5、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阶段及一般模式;6、生物化学气、油型气、煤型气的地球化学特征;7、烃源岩基本地质特征;8、评价烃源岩的主要地化特征指标;9、油源对比主要依据、原理及指标
二、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1、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特点;2、石油的地球化学分类;3、石油的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特点;4、石油的颜色、比重、粘度等的主要影响因素;5、海陆相石油化学成分的不同;6、天然气的化学组分和产出类型;7、油田水的化学组成;8、水型的划分及油田水的类型;9、油气中的碳、氢同位素分布特点;10、正烷烃分布曲线及其特征;11、名词术语:生物标志化合物、石油的荧光性、石油的旋光性、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油田水

最新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教程 教案

最新3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教程  教案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教程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石油和天然气就埋藏于地壳的岩石中,埋藏可深达数千米,眼看不到,手摸不着,所以,要找到油气首先需要搞清地下岩石情况。

怎样才能搞清地下岩石的情况呢?这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谈起。

岩石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的导电性、磁性、密度、地震波传播等特性,地下岩石情况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随之而变化。

各种物理性质都表现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如导电性不同的岩石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具有不同的电流分布;磁性不同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不同;密度不同的岩石,可以引起重力的差异;振动波在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等。

运用现代技术,完全可以记录到上述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达到寻找地下油气的目的。

我们把这种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技术,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

古代兵器有刀、枪、剑、戟……,当今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又有哪些呢?通过观测不同岩石引起的重力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的岩性和起伏状态的方法,称为重力勘探。

油气生成于沉积盆地,应用重力勘探可以确定沉积盆地范围。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磁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磁力勘探。

在沉积盆地中,往往会分布着各种磁性地质体,磁力勘探可以圈定其范围,确定其性质。

通过观测不同岩石的导电性差异来了解地下地层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电法勘探,与油气有关的沉积岩往往导电性良好(电阻率低),应用电法勘探可以寻找和确定这类地层。

1-1.gif通过观测用人工方法(如爆炸)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速度变化及其他特征来了解地下岩石情况的方法,称为地震勘探。

在以上这四种方法中,重力、磁力、电法三种方法联合起来应用往往可以找出可能有油气的盆地在哪里?盆地中哪里是隆起,哪里是坳陷,哪里是可能最有利的构造等等。

这种工作是在找油的开始阶段做的,一般叫做普查。

1-2.gif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最主要的一种勘探方法,具有勘探精度高,能更清晰地确定油气构造形态、埋藏深度、岩石性质等优点,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

油气地质与勘探 学习指南 (1)

油气地质与勘探 学习指南 (1)

本课程内容体系完整,涉及学科多,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以下几点:(1)要有扎实的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等地质理论基础和技能,在本课程学习中注重与专业基础知识的联系。

(2)课前适当预习,注重课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要学会抓重点要点,注重理解,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会前后内容的关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做好课堂笔记,听课与记笔记矛盾时以听课为主;课后研读教材及参考书,并重视课程及相关课程网站的学习。

(4)重视课后文献查阅和总结。

结合课程进度及时查阅相关文献,努力扩展学习内容。

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结合,加深课堂知识理解,达到融会贯通。

(5)重视习题、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掌握综合运用油气地质理论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摒弃死记硬背。

第一章石油、天然气及油田水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石油的化学组成、分类、物理性质;重质油、沥青砂和固体沥青概述;天然气的化学组分、产出状态、物理性质;油田水的产状、来源、矿化度、化学组成、类型;油气中的碳、氢等同位素分布特点等。

重点:石油的化学组成;石油的地球化学分类;石油的主要物理性质;天然气各产状类型的含义、油田水的分类及油气中的碳同位素;难点: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石油的地球化学分类。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主要内容:油气成因假说概述;两种油气成因说的主要证据;有机成因论中关于生成油气的原始物质问题、油气生成的地质环境与理化条件、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以及低熟油与煤成油形成理论;天然气成因类型及特征;非烃气成因简介;不同成因天然气的识别;烃源岩概念及基本地质特征;利用地化特征评价烃源岩;油源对比的含义、理论依据、原则及方法。

重点:成烃生物有机质类型及生烃潜力;干酪根定义、分类及演化;促使油气生成的主要地质条件与理化条件;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生物气、油型气、煤型气的含义及主要特征;低熟油、煤成烃的含义;不同成因天然气基本识别标志;烃源岩基本概念、地质特征及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概念及常用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给非石油专业教好《石油地质勘探概论》
摘要:对于石油高校目前给非石油专业开设的“石油地质勘探概论”课程,学生由于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认为授课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知识重点、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以及重视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懈努力,让学生掌握石油地质勘探的核心知识以及基本工作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选修课非石油专业地质学石油勘探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6(c)-0152-01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以中国石油大学为代表的石油高等院校给非勘探类、非石油工程类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或限选课,选课学生大多来自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基础理论专业,从未涉及地质专业、石油专业等课程。

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地质学基础知识,掌握有关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等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石油高等院校备受同学们青睐。

但是,由于课程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而杂,加之学生其它基础课任务较重,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表现出一定困难。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笔者认为有必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毫
无兴趣,那么即便教师讲得再有条理,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授课效果。

因此讲授一门课程,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不是仅在绪论部分或结尾部分应用,而应该贯穿整门课程。

教师在准备每一堂课时,应该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的环节,调动学生对每一堂课的积极性。

例如在地质学课程部分,将自然界的地质现象拍摄后穿插到课件中,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曾带领学生重识校园,其目的并非介绍校园的文化历史,而是要求大家寻找身边的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从实践环节出发掌握课堂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在油气勘探方面,从石油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以及石油前辈们的奋斗历史入手,对石油勘探产生兴趣,其教学效果远远超过照本宣科。

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一起观看《李四光》、《王进喜》等石油前辈传记电影,激发学生对石油行业的热爱之情。

2 突出知识重点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要使非石油专业学生在一学期全部掌握,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必须突出每章的知识重点。

在地质学部分,要求学生把握“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这一条主线,而对于其中每一种类型的地质作用,学会分析其成因、作用特点、作用结果,即抓住了“牛鼻子”;石油勘探部分是课程的重点,应要求学生把握“油气生成—储集—运移—聚集—寻找”这一条主线进行学习。

其中,生油部分应把握油气生成的环境和成油母质、油气生成的深度与温度、每个生油阶段的主导作
用力以及产物;油气储集部分应把握存储油气的孔隙空间以及油气渗滤的通道;油气运移部分应把握油气初次运移以及二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通道四大要素;油气聚集部分应把握油气藏的类型以及每种类型油气藏的度量方法,学会编制油气藏平面及剖面相关图件;石油勘探部分应把握区域勘探、圈闭预探、油气田评价勘探和滚动勘探开发四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工作方法。

总之,对于每一项要素,要求学生会分析其形成条件(环境)、主导因素、形成过程、研究手段,即可掌握油气勘探的精髓[1-2]。

3 大量穿插油田实践经验
通过近几年授课经验总结,授课过程中大量穿插各大油田实践经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1)石油高校的学生许多都来自油田,从小耳濡目染了长辈们对石油工作的奉献精神,因此对油田的实际工作十分感兴趣;(2)许多石油高校学生毕业后仍想回油田工作,而油田实际工作与课本上所学知识相比更为具体,因此需要对油田实际工作有所了解;(3)油田实践工作生动、形象,目前已发展到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例如高精度成像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四维动态地质建模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图像知识与枯燥的书本文字相比,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穿插油田实践的授课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搜集整理不同类型油田与课程有关的地质、油气资料,例如岩心、薄片、图件、数据表等,在课程中安排习题让大家实际动手做工作。

将实际油田的含油砂岩岩心以及铸体薄
片图像引入到油气储层部分的课程中,让每位同学亲自摸一摸岩心实物、看一看砂岩薄片中的微观孔隙结构世界,让同学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真实的油气储集空间,学生表示相关知识记忆很牢。

(2)石油地质专业的学生学期末都有去油田实习的机会,能够亲自观摩油田实际工作,并动手操作个别环节。

但是非石油专业的学生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油田实习课程全程录像,在涉及到课程章节的时候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建立感性认识。

(3)邀请油田专家或工作人员穿插讲课,重点针对某一知识点深入剖析,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新颖的授课方式十分感兴趣,对所学知识能牢固掌握。

4 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挖科学创新潜力。

“石油地质勘探概论”在地质部分和油气成藏部分各包括2次实践课程,地质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以及对基本的构造图件进行分析,油气成藏部分要求编制油藏平面图及剖面图,明确油气藏的类型以及度量方法。

由于实验准备工作较复杂,实验课在一些课堂不被重视,仅授课教师随堂演示,学生并不能亲自动手操作,甚至还存在故意跳过实验课的现象,这些都对学生掌握知识十分不利。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同学们“敢想、敢做、求真、务实”的精神,通过个人摸索总结规律,这样获得的认识记忆尤其牢固。

对于石油高等院校而言,无论任何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必要掌握
几门石油主干专业课。

石油地质勘探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石油、掌握石油的第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应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让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一堂堂生动精彩的讲座,使学生学好基本的油气地质知识,培养地学素养,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为将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管理等工作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学基础,从而为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 石玉章,杨文杰,钱峥.地质学基础[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卫海,王纪祥.石油地质勘探概论[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