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组胚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组织胚胎学PPT课件

呼吸系统组织胚胎学PPT课件

02 呼吸系统的组织结构
鼻腔
01
02
03
04
鼻腔是呼吸系统的入口, 具有过滤、加湿和调温 空气的功能。
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 挡灰尘和细菌进入呼吸 道。
鼻腔黏膜富含血管,有 助于调节吸入空气的温 度和湿度。
鼻腔内的嗅觉细胞能够 识别气味分子,传递信 息到大脑。

01
02
03
04
喉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口 ,具有保护下呼吸道和食道的
支气管是气管分支进入肺部的管道, 具有调节空气流量和分泌黏液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痉 挛或肿胀,导致呼吸困难。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和氧气的摄入。 肺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
肺内有肺泡结构,能够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部的神经和肌肉能够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氧气 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进入肺部。
调节体温
呼吸系统通过蒸发散热等方式 调节体温。
发声功能
喉部结构和声带的振动产生声 音。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01
02
03
胚胎发育早期
在胚胎发育早期,呼吸系 统的各个器官开始形成。
胎儿期
随着胎儿的发育,呼吸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完善。
新生儿期
新生儿出生后,呼吸系统 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逐渐 成熟。

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免疫治 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05 呼吸系统的研究进展
பைடு நூலகம்
呼吸系统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 疗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精确地修改和调控基因表达。

【组胚】11.呼吸系统

【组胚】11.呼吸系统

C.外膜
外膜最厚,致密结缔组织和 “C”形透明软骨环组成,其缺 口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束连接。 咳嗽反射时平滑肌收缩,使气 管腔缩小,有助于清除痰液。
V.肺(Lung)
机体与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的器官; 属实质性器官,外 覆浆膜(胸膜脏层), 分实质和间质: 实质: 肺内支气管的 各级分支直至肺泡; 间质: 肺内结缔组织、 血管、神经和淋巴 管等。
a.散在于纤毛细胞之间; b.粘液屏障: 分泌的粘液覆盖在 上皮表面,与气管腺的分泌物 共同形成粘液屏障[可粘附吸入 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细菌、溶 解吸入有毒气体等]。
基底细胞
③基细胞(Basal cell) 未分化细胞[干细胞]; 远离上皮的游离面; 可增殖分化为上皮中的 其他各类细胞。
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基底细胞
④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属于DNES; 含有大量的分泌颗粒,内含 生物活性物质[脑啡肽等]; 可调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 和腺体的分泌。
杯状细胞
刷细胞
⑤刷细胞(Brush cell) 无纤毛的柱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基底面与神经末 梢形成上皮-树突突触(Epitheliodendritic synapse),是具有 感受能力的细胞;RER发达,无分泌颗粒。
呈非炎症表型,表现为气管上皮基底膜及肺泡壁透明膜样变, 间质纤维化,Ⅱ型肺泡细胞增生。
人禽流感: 肺组织多处发生化脓性感染,肺组织空洞化。
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会轻易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锁定的受体略微不同。人类流感病毒 较常选择鼻窦粘膜、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细胞为受体;禽流感 病毒则倾向以肺泡细胞为受体。这意味着很难通过咳嗽或者打喷 嚏的方式将该病毒“喷射”出人体之外,因此也就很难传染给他 人,而咳嗽和喷嚏正是流感病毒人传人的典型传播方式。 [Nature, 2006, 440(7083):435-436]

组织胚胎学ppt课件呼吸系统

组织胚胎学ppt课件呼吸系统

肺泡孔:
相邻肺泡间 气体流通的 小孔
肺泡隔: 肺泡间结缔组织
• 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 丰富的毛细血管 • 尘细胞(心衰细胞)、
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等
气-血屏障(呼吸膜)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其液体层 • I型肺泡上皮 • 上皮基膜 • 血管基膜 • 血管内皮细胞
(三)肺泡囊 1、管壁:无 2、结节性膨大:无 3、数个肺泡开口
(四)肺泡(气体交换的场所)
1、半球形小囊 2、主要为单层扁平上皮
肺泡上皮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

无核部分极薄

吞饮小泡

细胞间紧密连接
功 能
气体交换
II型肺泡细胞
立方 嗜锇性板层小体 内含表面活性物质 (棕榈酰卵磷脂)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增生修复I型细胞
粘膜上 皮
纤毛细胞 : 净化空气
杯状细胞: 分泌粘蛋白
刷细胞: 功能不定
基细胞: 干细胞
小颗粒细胞: 分泌5-羟色胺等
四、肺
表面被覆浆膜
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 大量肺泡(即支气管树)组成
间质:肺内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和 神经等
结构
叶支气管
小支气管
导气部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由一系列连续而不断分支的管道组成。 分两部分: 导气部:鼻 肺内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部:肺内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
三、 气管与主支气管
气管组织结构
粘膜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L.C.T.
粘膜下层 L.C.T.含血管、淋巴管、混合腺等
外膜
‘C’形透明软骨环和L.C.T.平滑肌等

(组胚)呼吸系统

(组胚)呼吸系统
实用文档
肺的呼吸部
终末细支气管
·管壁有少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管壁有大量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扁平 •平滑肌 结节状膨大
肺泡囊
无平滑肌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呼吸性细 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管壁
上皮
不完整 有肺泡开口 管壁四周均有 肺泡开口
单层柱状 单层立方 单层立方
几个肺泡共同 开口
多面形囊泡
实用文档
肺泡上皮 肺泡上皮
平滑肌 薄层
少量 结节状 膨大 无

4.肺泡:
薄壁半球形囊泡,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泡上皮 (2)肺泡隔 (3)肺泡孔 (4)气血屏障
实用文档
(1)肺泡上皮: 组成: ❖ Ⅰ型肺泡细胞 ❖ Ⅱ型肺泡细胞
实用文档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type I cells :
实用文档
(2)肺泡隔:
•肺泡之间薄层CT. •主要有连续毛细血管
丰富弹性纤维、 成纤维细胞、 浆细胞 肺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 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实用文档
• 肺巨噬细胞:
来源:单核细胞演化 分布:肺间质、
肺泡隔及肺泡腔内 功能:吞噬、
免疫 分泌功能 ➢尘细胞、心衰细胞
实用文档
(3)肺泡孔:
•肺泡间气体流通的小孔 •均衡各肺泡内气体含量 •侧支通气,防止肺泡萎缩 •感染时可通过肺泡孔蔓延
• 形成表面活性物质 可分化为Ⅰ型细胞
实用文档
肺泡上皮细胞
形状 胞质特点
功能
I型肺 扁平 泡C
II型 圆 肺泡 立方 C
吞饮小泡 覆盖肺泡95%的表面 积,利于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呼吸道(组织胚胎学课件)

呼吸系统—呼吸道(组织胚胎学课件)
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的黏液能黏附气
体中的尘埃颗粒、细菌和溶 解有害物质,参与形成黏膜 表面的黏液屏障。
光镜图
电镜图
02 气管黏膜
刷细胞
形态: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 功能:未定。细胞基部与感觉神
经末梢形成突触,故认为其可能 具有感受刺激的功能。
刷细胞
02 气管黏膜
基细胞
形态:锥体形,细胞矮小,位于
✓ 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A.嗅细胞(双极神经元)
B.支持细胞
C.基细胞
A
✓ 固有层--富含血管
C
D.嗅腺(浆液性)
E.嗅神经


B


D
E


嗅部黏膜模式图
03 嗅部
(1)嗅上皮--假复层柱状上皮
嗅毛
✓ 嗅细胞
嗅泡
• 形态:树突末端膨大成球状嗅泡,嗅泡发
出嗅毛,嗅毛是嗅觉感受器,可感受刺激。 树突
(2)固有层:细密的CT
含较多弹性纤维,常见淋巴组织、浆 细胞、肥大细胞等。 浆细胞能合成分泌IgA,与黏膜上皮 分泌片结合形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 在管腔内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03 气管黏膜下层
黏膜下层:疏松CT
•混合性腺→粘液,溶菌酶 •淋巴组织→SIgA
气管腺
04 气管外膜
•疏松CT + “C”
1 2
3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1. 黏膜层: (1)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 (2)固有层内有很多淋巴细胞、 和小血管,可见腺导管。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03 气管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2.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 组成,与固有层和外膜无明显 分界,内有较多的混合性腺。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组胚呼吸系统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提高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9日三、实训地点生物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五、实训过程1.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观察(1)观察肺泡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肺泡结构,观察肺泡壁的厚度、肺泡腔的形态以及肺泡间隔的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肺泡壁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肺泡腔内充满气体,肺泡间隔薄而均匀。

(2)观察支气管结构观察支气管的横切面,观察支气管壁的组成,包括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支气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构成,其中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神经。

(3)观察鼻腔结构观察鼻腔的横切面,观察鼻腔黏膜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鼻腔黏膜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层构成,黏膜层富含腺体和血管。

2. 呼吸系统功能实验(1)肺活量测定使用肺活量计测定受试者的肺活量,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受试者的肺活量情况,为后续的健康评估提供依据。

(2)气体交换实验通过观察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膜实现的。

3.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呼吸系统组织结构复杂,具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利于气体交换和呼吸调节。

-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通过。

- 呼吸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六、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主要有以下几点:1. 加深了对呼吸系统组织结构的理解,认识到呼吸系统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

2. 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肺活量计等实验仪器。

3. 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与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组胚——呼吸系统

组胚——呼吸系统

肺 泡 管
肺泡
(pulmonary alveolus pulmonary alveolus)
I型肺泡细胞
肺泡上皮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毛细血管
肺泡上皮
扁平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扁平细胞,覆盖肺泡表面积 95%,有利于气血交换。 ,有利于气血交换。
Ⅱ型肺泡细胞 较少,立方或圆形胞质着色 较少,
肺内小支气管
小 支
软骨
气 管
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不完整, 管壁不完整,有肺泡开口
肺泡管
相邻肺泡开口之间见结节 状膨大
肺泡
肺泡囊
几个肺泡共同开口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小叶
小支气管 呼吸性 细支气管 肺泡管
终末 细支气管
肺泡囊
呼吸性细支气管
浅,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 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巨噬细胞 I型肺泡细胞
气血屏障
肺泡隔: 肺泡隔:肺泡间结缔组织 (alveolar septum)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大量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维持肺泡形状,有利肺泡回缩 维持肺泡形状, 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 丰富的毛细血管: 尘细胞:吞噬, 尘细胞:吞噬,防御 (dust cell) 心衰细胞
上呼吸道
下呼吸道

透明软骨
软骨环
气管
气管的组织结构: 气管的组织结构: 粘 膜 粘膜下层 外 膜
气 管
一、气管壁的一般结构
粘膜
上皮: 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 固有层: CT(富含淋巴组织) (富含淋巴组织)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组胚学课件-呼吸系统-
3.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____, 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1.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管壁上环行平滑肌明显 2.Ⅰ型肺泡细胞覆盖95% 肺泡表面 3.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 4.结节性膨大是肺泡囊的结构特征 5.呼吸部是指支气管树末端的肺泡
I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II型肺泡细胞
嗜锇性板层小体
II型 I型
I型、II型 肺泡细胞
II型Leabharlann 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
II型肺泡细胞
形 胞体宽大扁平 态 无核部分极薄
立方/圆形,核圆 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
数 数量少,占25% 量 覆盖肺泡表面95%
数量多,占75% 覆盖肺泡表面5%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混合腺
2、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16-20个“C”型透明软骨环
小结
气管壁的层次
1. 粘膜层 = 上皮+固有层 假复层纤毛柱状… 纤毛C, 杯状C, 刷C, 基底C, 小颗粒C
2. 粘膜下层 = CT+混合腺 3. 外膜 = 16-20 ‘C’ 字形透明软骨环。
3、呼吸部-肺泡囊
▪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 单扁上皮 ▪无平滑肌,无结节状膨大。
1 终末细支气管
2 3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4
肺泡囊
4、呼吸部-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直径约 为200um,是肺进行气 体交换的部位,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 泡上皮组成。
成人肺约有3-4亿个肺 泡,吸气时总面积可达 140m²。
肺呼吸部的结构变化规律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精品)

组织胚胎学:呼吸系统(精品)


呼吸部:
呼吸细支气管(17-19级) 肺泡管(20-22级) 肺泡囊(23级) 肺泡(24级)
肺(Lung)
导气部
按功能分
呼吸部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肺A,V
细支气管 肺 泡
肺小叶
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 分枝及肺泡;是肺的结 构单位;呈锥形,尖朝 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小叶之间有结缔组织 间隔,在肺表面可见肺 小叶底部轮廓;每叶肺 有50-80个肺小叶。
1、呼吸性细支气管
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
•管壁有肺泡开口 •单层立方上皮 •上皮下方有平滑肌
肺泡管
●管壁有许多肺泡
开口。 ●相邻肺泡开口之 间有结节状膨大.
3、呼吸部-肺泡囊
数个肺泡的共同开口, 单扁上皮。 无平滑肌,无结节状膨大。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4、呼吸部-肺泡
半球形的小囊,直径约 为200um,是肺进行气 体交换的部位。 肺泡壁很薄,由单层肺 泡上皮组成。 成人肺约有3-4亿个肺 泡
肺导气部
叶支气管-小支气管
管径变小、管壁变薄
上皮:假复纤毛柱状
杯状细胞:多 混合腺: 多 软骨片: 多 平滑肌: 少 少 少 少 多
叶支气管
GFR
小支气管
导气部-细支气管
管径<5mm ①上皮假纤柱-单纤柱.
②杯状细胞、腺体、软
骨片都逐渐减少或消失.
③环行平滑肌更为明显.
④黏膜常形成皱襞.
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 ①单层柱状上皮 ②无杯状细胞 ③无腺体 ④无软骨 ⑤完整环形平滑肌 ⑥皱襞明显
Clara细胞: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上皮内 有无纤毛的柱状分泌细胞,顶部含有分泌颗粒, 分泌糖蛋白,在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呼吸系统—肺(组织胚胎学课件)

呼吸系统—肺(组织胚胎学课件)
肺的一般结构
目录
CONTENT
01 肺的一般结构组成 02 肺的分部和分叶
01 肺的一般结构组成
被膜 为胸膜脏层(浆膜)。 肺间质 被膜、肺内结缔组 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肺实质 又称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模式图
支气管树腐蚀铸型
02 肺的分部和分叶
• 肺实质:支气管树及肺泡-24级. • 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 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 肺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上. • 肺呼吸部:从呼吸性细支气管到肺泡. • 肺小叶:细支气管极其分支.
平滑肌 黏膜上皮
混合性腺 透明软骨
02 肺的低倍镜形态
低倍镜: 1. 导气部: (2)细支气管:管腔减小,管壁 变薄,黏膜上皮渐变为单层纤毛 柱状,杯状细胞少,混合性腺及 软骨片很少或消失;环行平滑肌 纤维增多。
黏膜上皮 平滑肌
透明软骨
02 肺的高倍镜形态
高倍镜: 1. 导气部: (3)终末细支气管:管腔小,
02 各部结构特点
(2)肺泡管
•肺泡开口增多 •管壁少,呈结节状 •表面为单层立方或扁平
上皮;内有平滑肌
肺的呼吸部光镜图
T:终末细支气管;R:呼吸性细支气管;AD:肺泡管;AS:肺泡囊;A肺泡
02 各部结构特点
(3)肺泡囊
•几个肺泡共同开口处 •肺泡开口间无管壁
02 各部结构特点
(4)肺泡
一般特点
01 各部结构特点
(3)终末细支气管
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 (纤毛细胞+克拉拉细胞),无杯状 细胞;环形平滑肌增多成完整的平 滑肌层,黏膜皱襞更加明显。 黏膜下层:腺体完全消失。 外膜:软骨片完全消失。

呼吸系统 组胚章节习题

呼吸系统 组胚章节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气管的外膜分布有“C”形环的:A.纤维软骨 B.弹性软骨 C.网状纤维D.肌纤维 E.透明软骨2.肺小叶是哪种管道及其所属的结构构成:A.小支气管 B.呼吸细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D.细支气管 E.肺泡管3.关于Ⅱ肺泡细胞的描述下列哪项错误:A.细胞呈立方形 B.HE染色胞质呈泡沫状C.可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 D.参与构成气-血屏障E.分泌表面活性物质4.杯状细胞是下列哪种结构的上皮细胞:A.终末细支气管 B.肺泡囊 C.小支气管D.呼吸细支气管 E.肺泡管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和主要成分和作用是:A.磷脂, 防止肺泡塌陷 B.蛋白质,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C.磷脂,提高肺泡表面张力 D.糖胺多糖, 防止肺泡塌陷E.糖胺多糖, 提高肺泡表面张力6.下列哪项是呼吸性细支气管的结构特点:A.细支气管的分支 B.管壁上皮有杯状细胞C.可见少量腺体 D.残存管壁结构成结节状膨大E.管壁出现少量肺泡7.切片上观察肺内有一种管道,上皮单层柱状,无杯状细胞,管壁内无腺体和软骨片,环行平滑肌成层排列,这种结构最有可能是:A.肺泡管 B.终末细支气管 C.细支气管D.呼吸细支气管 E.小支气管8.泡隔内参与气体交换的结构是:A.毛细血管 B.弹性纤维 C.肺巨噬细胞D.成纤维细胞 E.淋巴管二、填空题1.肺内导气部由、和组成,呼吸部由、、和组成,能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是,其中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称。

2.气管内表面衬以,包括、、、和,其中可增殖分化为其它细胞成分。

3.肺内存在着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细胞是,吞噬大量常称为,它来源于血液的。

三、名词解释1.肺泡膈2.Ⅰ型肺泡细胞3.肺泡孔4.呼吸性细支气管四、问答题1.根据功能叙述肺泡的结构?2.试述气管壁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组胚

呼吸系统组胚

呼吸系统组胚组胚呼吸系统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输送气体呼吸系统肺——气体交换场所(一)呼吸道黏膜层上皮: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1.一般结构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无明显界线,含许多腺体(混合腺)疏松结缔组织外膜内含软骨构成管壁支架软骨间由平滑肌,韧带连接2.鼻腔鼻黏膜:前庭部,呼吸部,嗅部。

前庭部:邻近鼻孔,鼻前庭内面上皮:假复层扁平上皮,近鼻孔处有角化,与皮肤移行功能:鼻毛有过滤空气的作用呼吸部:占大部分;(淡红色)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内有黏液性腺、浆液性腺和混合性腺,丰富的静脉丛与淋巴组织功能:调节温度,加温和加湿空气嗅部:位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及鼻腔顶部,(棕黄色)上皮:嗅上皮 - 假复层柱状上皮。

(3种细胞)固有层:有许多浆液性嗅腺,分泌的浆液可溶解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嗅毛,清洗上皮表面,保持嗅细胞感?受刺激敏感性。

(1)嗅细胞:梭形,为双极神经元(唯一存在于上皮内的感觉神经元)树突细长,末端膨大形成嗅泡并发出嗅毛(嗅觉感受器);轴突穿过固有层与嗅鞘细胞形成无髓神经纤维,组成嗅神经(2)支持细胞:高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

胞质内含黄色色素颗粒。

起支持、分隔嗅细胞,相当于神经胶质细胞。

(3)基细胞:锥形,位于上皮深部,增殖分化形成嗅上皮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层气管模式图外膜软骨混合性腺平滑肌混合性腺 ? ? 气管上皮细胞组成 ? 纤毛细胞(ciliated cell ):柱状,纤毛密集,可快速摆动排出痰液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黏液刷细胞(brush cell ):柱状,微绒毛密集整齐,部分基部有突触,可感受刺激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锥形,含致密核芯颗粒,为内分泌细胞,分泌5-羟色胺等,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基细胞:锥形,较小,于基部,为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上皮细胞气管分层黏膜: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固有层- 含淋巴组织、弹性纤维 ?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外膜:C 字形透明软骨环(气管)不规则软骨片(主支气管)平滑肌束、弹性纤维二肺浆膜:胸膜脏层肺实质:肺叶、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导气部肺终末细支气管小呼吸性细支气管叶肺泡管呼吸部肺泡囊 (换气部)肺泡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导气部气管上皮细胞模式图图8 肺小叶模式图叶支气管 - 小支气管:管壁结构同主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腺体渐减少;平滑肌纤维增多细支气管(bronchiole):直径小于5mm;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腺体少或无;环行平滑肌明显终末细支气管(terminal bronchiole):单层柱状上皮,以克拉拉细胞?为主;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消失;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克拉拉细胞(Clara cell):柱状,有分泌颗粒,分泌糖蛋白,于管壁形成保护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胚呼吸系统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输送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场所
(一)呼吸道黏膜层上皮:大部分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固有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1.一般结构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与固有层无明显界线,含许多
腺体(混合腺)
疏松结缔组织
外膜内含软骨构成管壁支架
软骨间由平滑肌,韧带连接
2.鼻腔
鼻黏膜:前庭部,呼吸部,嗅部。

前庭部:邻近鼻孔,鼻前庭内面
上皮:假复层扁平上皮,近鼻孔处有角化,与皮肤移行
功能:鼻毛有过滤空气的作用
呼吸部:占大部分;
(淡红色)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固有层
内有黏液性腺、浆液性腺和混合性腺,丰富的
静脉丛与淋巴组织
功能:调节温度,加温和加湿空气
•嗅部:位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及鼻腔顶部,
(棕黄色)上皮:嗅上皮 - 假复层柱状上皮。

(3种细胞)
•固有层:有许多浆液性嗅腺,分泌的浆液可溶解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嗅毛,清洗上皮表面,保持嗅细胞感•受刺激敏感性。

(1)嗅细胞:梭形,为双极神经元(唯一存在于上皮内的感觉神经元)树突细长,末端膨大形成嗅泡并发出嗅毛(嗅
觉感受器);轴突穿过固有层与嗅鞘细胞形成无髓
神经纤维,组成嗅神经
(2)支持细胞:高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

胞质内含黄色色素颗粒。

起支持、分隔嗅细胞,相当于神经胶质细
胞。

(3)基细胞:锥形,位于上皮深部,增殖分化形成嗅上皮细胞。

黏膜上皮细胞层
气管模式图 外



混合性腺 平滑
肌 混合
性腺 • • 气管上皮细胞组成 • 纤毛细胞(ciliated cell ):
• 柱状,纤毛密集,可快速摆动排出痰液
• 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黏液 刷细胞(brush cell ): 柱状,微绒毛密集整齐,部分基部有 • 突触,可感受刺激小颗粒细胞(small granule cell ) • 锥形,含致密核芯颗粒,为内分泌细胞,分泌5-羟色胺 • 等,调节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
基细胞:锥形,较小,于基部,为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上皮细胞
气管分层

黏膜: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 固有层- 含淋巴组织、弹性纤维 •
黏膜下层:含混合性腺
• 外膜:C 字形透明软骨环(气管)
不规则软骨片(主支气管)
平滑肌束、弹性纤维
二肺
• 浆膜:胸膜脏层
• 肺实质:
• 肺叶、肺段支气管
• 小支气管
• 细支气管 导气部
• 肺 终末细支气管
• 小 呼吸性细支气管
• 叶 肺泡管 呼吸部
• 肺泡囊 (换气部)
• 肺泡
• 肺间质: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
• 神经等
气管上皮细胞模式图
图8 肺小叶模式图
•叶支气管 - 小支气管:
•管壁结构同主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腺体渐减少;平滑肌纤维增多
•细支气管(bronchiole):
•直径小于5mm;假复层或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软•骨片、腺体少或无;环行平滑肌明显
•终末细支气管
•(terminal bronchiole):单层柱状上皮,以克拉拉细胞•为主;杯状细胞、软骨片和腺体消失;有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 *克拉拉细胞(Clara cell):
•柱状,有分泌颗粒,分泌糖蛋白,于管壁形成保护膜。

•肺导气部结构变化
•结构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上皮假复纤复纤→单纤单纤
•固有层厚而明显薄极薄或消失
•杯状细胞较多少消失
•Clara cell 少增多多
•混合腺有少消失
•软骨片大而多小而少消失
•平滑肌少增多完整的环行平滑肌


•呼吸性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
•单层立方上皮,肌层薄;管壁出现肺泡
•肺泡管(alveolar duct):
•肺泡隔末端膨大,由单层立方上皮和平滑肌束组成
•肺泡囊(alveolar sac):
•若干肺泡的共同开口肺泡(pulmonary alveoli):
•半球形小囊,由单层肺泡上皮组成
•(1)肺泡上皮
•Ⅰ型肺泡细胞
•覆盖95% 肺泡表面;扁平宽大,不含核处薄;参与气体交换•Ⅱ型肺泡细胞
•覆盖5% 肺泡表面;圆或立方形,含板层小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磷脂),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可增殖分化为Ⅰ型肺泡细胞
•(2)肺泡隔(alveolar septum)相邻肺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连续毛细血管、弹性纤维、肺巨噬细胞等
肺巨噬细胞(pulmonary macrophage)
•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位于肺泡隔、肺泡腔,吞噬大量尘埃颗粒后改称尘细胞(dust cell)
(3)肺泡孔(alveolar pore)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侧支通气→均衡肺泡内压(三)气-血屏障(blood-air barrier )
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
肺泡表面液体层
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在小部分区域内有)
连续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气-血屏障很薄,有利于气体
迅速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