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查房【共30张PPT】
四史
❖ 个人史:生于原籍,否认疫区居住史, 否认特殊化学物品或放射性物品接触史。
❖ 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病史,家属及子女 身体健康。
病程介绍
患者于 年8月10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及 相关宣教,于11日行头颅置管外引流术。 14日CT显示血肿消失拔管。
五、护理诊断/问题
1.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脑水肿有关。
❖ 脑外科入院护理常规
❖ 各种检查前宣教
❖ 术前处置(皮试,备皮,备血,通知禁食水,卫生清洁等)
❖ 术前准备(准备术前药物,检查各项检查、检验结果是否齐全) ❖ 术前宣教,发放病院健教手册(手术介绍,术前、术后配合事项,睡眠、饮食等)
❖ 康复训练指导(床上排便,有效咳嗽等)
❖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 心理护理 ❖ 睡眠护理
康复训练指导(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严密监护: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颅高压、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病危时进行心电、血压、体温监测。 饮食、排泄护理(预防便秘及腹胀)
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出院日:
❖ 执行出院医嘱 ❖ 出院宣教
❖ 出院康复指导
❖ 终末消毒
病例导入
❖姓名:谢德林
❖年龄:51 岁
家族史:否认有遗传病史,家属及子女身体健康。
2.知识缺乏 3.有导管滑脱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术后不适用
有关 4.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肺部感染等
六、护理措施 ★
手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头抬高15°~30°,保持
功能位。
2.严密监护: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颅高压、 心律失常及并发症;病危时进行心电、血压、体 温监测。
脑疝前驱症状有哪些?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慢性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禁食水。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4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体位:术后24~48小时宜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向患侧,其目的是利于引流,促使脑组织膨胀,消除死腔,使受压组织回弹
3.引流管护理: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
4.补液原则:禁用脱水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补充低渗液体,但注意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影响心肺、肾脏的功能。
5.功能锻炼:术后即应指导患者肢体功能的锻炼,术后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于活动应给予指导并在旁陪伴,注意患者安全。
6.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调节其负面情绪,使其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7.饮食与营养:应给予易于吸收、富于营养的饮食,进食上采取少食多餐。
慢性硬膜下血肿个案护理
确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问答、演示等方式,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基本知识、家庭护理技能 和注意事项。
制定个性化的出院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康复锻炼、药物管理、饮食调整等方面的出院计划,确保 患者在家中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
处理方法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例如,对于轻度出血,可采取局部 压迫止血等措施;对于严重出血,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考虑输血等紧急处理措施。
用药时间安排和漏服补救措施
用药时间安排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药物治疗应遵循定时、定 量的原则。患者应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在 规定的时间内服用药物,以确保药物在体内 的有效浓度。
术前准备事项清单
术前检查
完成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常 规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
术前用药
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术前用药,如镇静剂、 抗生素等,以减轻患者痛苦和预防感染。
术前禁食禁饮
通知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禁饮,以防麻醉 过程中发生呕吐和误吸。
术前备皮
为患者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清洁皮肤, 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紧急情况下联系方式建立
1 2 3
提供紧急联系电话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医院或医生的紧急联系电话, 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联系到医护人员。
建立紧急联络机制
与患者及家属协商建立紧急联络机制,如遇到突 发情况或病情加重时,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并采 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
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就医的重要 性,避免因延误治疗而导致不良后果。
漏服补救措施
如果患者漏服了一次药物,应尽快补服;如 果距离下次服药时间较近,则无需补服,继 续按照原计划服药即可。切勿自行增加药物 剂量以弥补漏服。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查房 ppt课件
ppt课件
17
P6:再出血的可能
I6 1.头低位、卧向患侧 2.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智,瞳孔,及有无呕吐。 3.不用强力脱水剂,必要时适当补充低渗液
体。
O6:8月13日,复查CT,示颅脑术后改变, 无再次出血
ppt课件
18
P7:感染的可能与手术有关
I7:
1.定时测量患者体温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3.保持呼吸道通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叩背 4.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折叠,扭曲,和逆流。更换引流
师与责任护士,使其消除陌生感。 2.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消除
病人的疑虑。 3.经常与病人进行交流,了解病人恐惧的原因,鼓
励其表达心中感受,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疏导措施, 给予安慰与支持。 4.进行各项操作前,向病人解释清楚,做检查时, 由亲属陪。 O1:患者焦虑情绪减轻
ppt课件
13
P2: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脑组织有关
ppt课件
6
三、手术及术后简介:
术前准备:
1.禁食 2.查血常规、生化、血凝三项、输血前检查、血型 3.头颅CT检查 4.查心电图、胸部X线、肝胆脾双肾彩
• 手术时间:2016年8月11日 • 术前诊断:右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 术中诊断:右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 • 手术方式:微创穿刺右额颞顶枕部硬膜下血肿引
ppt课件
15
P4:生活自理缺陷与左侧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有关
I4:
1. 将床旁桌及常用物品按方便病人使用的原则固定摆放,活 动空间不留障碍物,避免下床时发生危险或跌倒。
2.鼓励病人寻求帮助,教会其使用传呼系统,以便能及时得 到护士的帮助。
3.加强巡视,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帮助其解决问题。 4.帮助病人加深与同室病人的感情,以便相互关照。
硬膜下血肿手术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了解病人的生活及工作环境,是否有头部外伤史如高空坠下、失足跌倒、交通事故。
了解疾病的性质、发展程度,患者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患者自理能力及配合程度,全身营养状况、饮食、睡眠及二便情况,为手术前后护理提供依据。
观察患者头疼的的程度,是否呕吐及呕吐的颜色、性质、量。
(2)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有无头痛、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治疗及预后有无信心。
是否有不良情绪反应。
家庭经济承受能力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头颅CT、头颅MRI神经外科专科检查:包括瞳孔对光反射,GCS评分、神经反射等3)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因受凉引起咳嗽、打喷嚏,导致颅内压升高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清醒病人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三天未排便者,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大量液体灌肠。
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剃头,范围为全颅毛发,为手术做准备。
5)个人卫生:术前一日给予刷牙漱口、沐浴、剪指(趾)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
硬膜下、外、脑内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头部内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中医护理常规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是指头部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如钝击、穿透伤、爆炸或下坠的间接损害所造成的。
等。
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危、变化快。
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
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高。
属中医的“头部内伤”范畴。
【临床表现】1.较轻的病人可表现为神志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轻度头痛、头晕、呕吐。
2.稍重者可有较剧烈头痛、头晕、反复呕吐、精神淡漠、不愿说话甚至嗜睡。
3.重者昏迷或深昏迷,严重躁动或完全不动,频繁呕吐,频繁或持续癫痫发作或去大脑强直发作,表现出运动区及脑干的损害;如有偏瘫或截瘫,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提示脑疝形成;严重损伤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接近或已进入脑死亡。
4.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瘫痪、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病理征阳性。
【护理】一、临证护理(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昏迷,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无中间清醒期,以及口、鼻、乳突部有无出血瘀斑、脑脊液漏,并注意有无合并其他脏腑、躯体损伤症状,有无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等。
2.病人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术前准备。
(1)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等。
(2)意识进行性障碍:如昏迷逐渐加重,或原发性昏迷,清醒后不久又进入昏迷。
(3)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
(4)脉搏洪大而缓,微细欲绝,呼吸深慢或浅促,血压骤升或骤降。
(5)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尿量等变化。
(二)一般护理1.按神经外科疾病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室温宜22℃~25℃。
3.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
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和脑肿胀,降低颅内压。
颅前窝骨折病人神志清醒时,采用半坐位,昏迷者抬高床头15℃~30℃,患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
硬膜下脑内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硬膜下脑内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一、背景介绍硬膜下脑内外血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指的是出血或血肿在硬膜下空间内,同时涉及到脑内外两个区域。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病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护理常规1. 观察与评估-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 观察患者的瞳孔反应,特别是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的改变。
- 紧密监测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意识水平、肢体运动、言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 注意观察患者的头颅指征,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2. 保持平稳环境- 保持室内的舒适温度和适宜湿度,防止过度出汗或感冒。
- 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过多的噪音和光线刺激。
- 控制室内的空气质量,避免烟雾、异味和尘埃对患者的刺激。
3. 安全护理- 确保床椅的安全性,避免患者摔倒或受伤。
- 经常检查病人的皮肤,预防皮肤损伤和压疮的发生。
- 防止感染的传播,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包括手卫生、戴口罩等。
- 防止误吸,对于患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及时安排营养师提供适当的饮食方案。
4. 活动与体位-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理论上应是半卧位,以减轻颅内压力。
- 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剧烈的运动,以防止出血点再次破裂。
- 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定期翻身、更换体位,促进术后恢复。
三、护理注意事项- 提醒患者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
- 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时纠正贫血情况。
- 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定期更换床单、衣物等。
- 定期随访患者,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调整护理方案。
以上就是硬膜下脑内外血肿护理常规的完整内容,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促进其康复。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与医疗团队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而努力。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1.密切观察病情: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
如果病人有任何病情恶化的迹象,应立即报告医生。
2.病人休息: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人需要充分
休息来提高恢复的机会。
护士应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并避
免病人过度劳累。
3.医嘱药物:根据医生的嘱咐,护士需要按时给病人服用药物。
常用
的药物包括解热药、抗炎药、抗血栓药等。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用药反应
并记录。
4.监测头部伤口: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开颅手术。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头部伤口,注意有无出血、肿胀或感染等情况。
护士还需要记录伤口的状态并及时处理。
5.预防并处理并发症: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脑积水、脑水肿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
措施预防或处理并发症。
6.定期康复评估: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神经功能
障碍,如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异常等。
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肌力、感觉、平衡能力等,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以上是对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的介绍,护士在护理过程
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护士还应多方面关心患
者的身心健康,并提供必要的康复与心理支持。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前言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和照护。
护理常规1. 临床评估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包括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意识状态、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
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
2. 低头位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常需要采取低头位,以减少颅内压力。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保持正确的低头位,避免过度低头导致褥疮等并发症。
3. 引流管理脑外血肿患者需要进行引流处理,以减少颅内血肿的增加。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及时清除引流管及其周围的积液,确保引流畅通。
4. 头部抬高除了低头位外,患者的头部应保持抬高,以促进脑外血肿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在床头垫高一定高度的枕头,使患者头部保持适当抬高的角度。
5. 体位转换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需定时进行体位转换,以避免长时间处于固定的体位造成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定期进行体位转换。
6.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告知医生。
7. 康复护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康复护理工作,包括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工作需要全面、细致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档介绍了脑内硬膜外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供护理人员参考和借鉴。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硬膜下血肿手术如何护理配合
硬膜下血肿手术如何护理配合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块,属于常见的颅内血肿块之一。
根据血肿的形成时间和不同情况,主要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血肿三种类型,患者多会表现出头痛、呕吐、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情况。
患者的患病年龄不同,也会相应表现出不同症状:如青年患者颅内由于受到血肿压迫,可能会出现脑静脉回流障碍,容易出现脑水肿,引发颅高压;老年患者则比较容易出现神经和精神症状等。
如果出现血肿,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血肿和摘除囊壁,帮助脑组织缓解受压实现复位,所以治疗宜早不宜晚,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风险比较大,故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内容非常重要。
一、硬膜下血肿概述?硬膜下血肿主要分为急性血肿、亚急性血肿和慢性血肿,发病类型不同,其病理原因和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急性硬膜下血肿指的是在3天内发生的硬膜下血肿,常见的病因为脑挫伤直接引起的皮层动脉分支或静脉断裂,属于严重的脑挫伤并发症。
此类血肿主要发生在大脑凸面,而且出血量通常较;亚急性血肿主要是指在受伤后3天--3周内发生的硬膜下血肿,其出血部位主要在皮质撕裂的小血管处,出血速度较缓慢;慢性硬膜下血肿则于受伤后的3周以上发生,其出血量较小,出血速度较为缓慢,但是会逐渐表现出扩散的情况。
二、硬膜下血肿手术护理配合1术前护理配合术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术前交接和术前手术物品准备,其中术前交接内容主要是手术护士要充分和患者做好术前沟通,最主要的是要告知患者目前的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必须要将患者的意识情况和急诊处理工作落实到位;术前物品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需要准备好常规的开颅手术器械,钻颅血肿引流器械,电动颅钻等。
麻醉医师则需要准备好麻醉剂、麻醉所需所有物品等。
2术中配合术中配合工作则主要包括巡回配合和器械护士的配合内容。
其中巡回配合内容主要包括呼吸道清洁工作,呼吸道阻塞可能会引起脑水肿加重,颅内压水平升高的情况,故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要及时清洁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有助于保持其呼吸道顺畅,或者也可以给予患者面罩吸氧。
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
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硬膜下血肿是指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并聚集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而形成的血肿现象,相关情况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而手术治疗是改善病情的主要方法。
1硬膜下血肿的概念和治疗方法1 .1什么是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本质上是颅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血液聚集于人体的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由此形成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伤。
临床工作之中根据患者血肿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硬膜下血肿所指的是患者在受伤之后3天以内出现症状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患者的血肿范围一般较大,病情变化比较迅速,因此临床治疗和处理的难度都比较高,患者非常容易死亡或是因此致残。
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则是指在受伤之后的3天到3个星期之间出现该疾病的情况,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但仍然会存在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甚至可能导致偏瘫。
这种硬膜下血肿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患者的预后会比急性硬膜下血肿更为良好。
慢性患者的情况则更为轻微,其手术预后也会更好。
1.2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和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脑挫裂伤关系密切,血肿的发生位置与头部的着力点和具体的着力方式有关。
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主要为脑皮质破裂的静脉和动脉,由于血肿与脑挫裂伤、脑水肿伴发,较小的血肿就可以导致比较严重的症状。
相关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主要为意识障碍、瞳孔变化、颅内压升高等。
手术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通过手术措施可以实现快速降低患者颅压,从而控制病情的目的。
传统外科手术包括钻孔引流、骨窗或骨瓣开颅术等。
当前微创手术在相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这种方法能够更为迅速和更为有效地降低颅压。
微创手术的比较适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原发性脑损伤较轻和病情进展相对较为缓慢的患者,对于需要立刻进行减压的患者,这种方法也可以起到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头颅CT来明确血肿的范围,再次基础上选取穿刺点并进行治疗。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
硬膜外血肿的护理常规硬膜外血肿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是因为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内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
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
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所以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引起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所需的出血量,可因出血速度、代偿机能、原发性脑损伤的轻重等而异,一般成人幕上达20ml以上,幕下达10ml时,即可能引起,绝大多数周急性型。
出血来源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其主干或前支的出血速度快,可在6—12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少数由静脉窦或板障出血形成的血肿出现症状可较迟,可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型。
直肿最常发生于颞区,多数为单个血肿,少数可为多个,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或位于小脑幕上下。
硬膜外血肿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颅内压增高等。
(一)术前护理(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
观察如有昏迷—清醒—再昏迷,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
(2) 严密观察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征象。
(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
(4)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
(5)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
(6) 三天未排便者,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大量液体灌肠。
(二)术后护理(1)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注意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偏瘫、失语、癫痫等。
(3)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
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
(4)保持呼吸道通畅,准备好吸痰用具,随时准备做好气管切开的配合与护理。
(5)气管切开的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6)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
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护理常规一.定义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自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根据伤后血种发生的时间,分为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天以内)、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天至 3 周内发生)和慢性硬膜下血肿(伤后 3 周以上)。
二.症状、体征(一)急性硬膜下血肿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脑疝症状出现较快,局灶症状如偏痛、失语多见。
(二)慢性硬膜下血肿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于伤后 1-3 个月后出现如头痛、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局灶性症状表现为轻偏瘫、失语等。
三.护理问题(一)颅内调适能力降低与颅内血肿有关。
(二)急性疼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有关。
(四)自我照顾能力缺失与意识障碍及肢体活动能力障碍有关。
(五)皮肤切口与手术创伤有关。
(六)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七)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创伤有关。
(八)有受伤的危险(管道滑脱) 与留置引流管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休息/体位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人员探视,病房洁净温暖、通风良好。
2、手术后病人取平卧位。
3、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注意安全防护,如安置床档等。
(二)饮食加强营养,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瘦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为宜。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
(三)病情观察颅内血肿病人多数可因血肿逐渐形成、增大而导致颅内压进行性增高。
在护理中,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变化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一旦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立即采取降颅内压措施,同时做好术前准备。
对于术后病人,重点观察血肿清除效果。
(四)用药护理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五)引流管护理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
2、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3、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引流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打折,外出检查时先夹闭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目标:1、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开展护理工作2、了解硬膜下血肿疾病的相关知识3、讨论掌握压疮的预防、昏迷病人的分级与护理病史介绍原2床患者杜高成因遇外伤,不慎由约2米高处摔下,臀部着地,撞伤头部,伤后即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无恶心,无呕吐胃内容物,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呼吸困难,无腹泻,伤后送我院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摄氏度,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8/97mmHg,深度昏迷,呼之不应,叹气样呼吸,右上肢有摸索样动作,左侧肢体刺痛未见明,显活动,右颞顶部头皮肿胀明显,右瞳约6mm,左瞳约3mm,对光反射均消失,心率72次/分,行头胸CT检查提示:右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叶脑挫裂伤,脑肿胀,中线明显左偏,环池受压消失,顶骨骨折;左侧血胸,多肋骨折,创伤性湿肺,左锁骨骨折。
一、概述硬膜下血肿指出血积聚在硬膜下隙,多属急性或亚急性型,主要由脑挫裂伤的皮层血管破裂所致,少数是由于大脑表面回流到静脉窦的桥静脉或静脉窦本身撕裂所致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
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
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头部外伤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50%~84%的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但由于头部外伤轻微,外伤距发病时间较长时,一般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部分患者只是在追问时才被问出。
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硬脑膜与皮质之间空隙增大,当头部受到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可引起桥静脉的撕裂或造成皮质与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的损伤渗血。
也可因静脉窦、蛛网膜颗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引起。
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
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护理常规完整引言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是一种严重的颅内疾病,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
护理是治疗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的护理常规。
1.病情评估对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患者进行全面准确的病情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系统状况、生命体征等。
特别需要关注患者的头痛程度、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指标。
2.安全护理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患者需要严密监测,确保其安全是护理的重要任务。
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同时,要保持患者环境的安静,避免刺激,注意防止意外跌倒等事故。
3.疼痛管理患者常常伴有严重头痛,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疼痛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缓解。
可以尝试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良好的休息、冰敷等。
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使用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4.神经功能监测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指标。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5.定期翻身和床位护理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易发生压疮。
护理人员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保持皮肤的整洁干燥。
另外,还要注意患者的被褥整理,避免过紧或不透气的床单,保证床位的整洁和舒适。
6.营养支持患者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的细节,如饭前漱口、饮食刺激等,尽量避免引起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7.心理支持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耐心倾听其情感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同时,也要与家属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相应的支持。
结论颅内硬膜下脑外血肿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下血肿病人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脑膜下腔,在颅内血肿中发生率最高。
【观察要点】
1、急性、亚急性者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脑疝。
2、慢性者注意颅内压增高症状,视力减退、精神异常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1)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有无进行性加重。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37.50)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
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
1.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健康教育
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