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关于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计划
小学阶段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其发展性更多地体现
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从思想品德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到底具有哪些特点呢?
稚嫩性是指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在人生全过程中处于萌芽状态。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由于受身心发展年龄特征的影响,思想表现单纯
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人们常说,儿童像一张
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语言,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反映出儿童思
想的纯洁无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这为儿童思想和道德行为的社会
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儿童的
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与此同时,儿童一方面体验
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
儿童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
化的过程。
个体社会化主要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
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
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个体社会化不仅为个体成长所必须,也
是社会发展所需要。正因为个体社会化重要,每个个体自降生之日
起就被预示了发展的方向和范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因
而人不能,也无法抗拒社会的力量。对于个体来讲,并不是被动地
受社会规范的影响,主体本身的状态常常会反作用于社会规范的吸
纳程度。由此看来,对于思想比较单纯幼稚的个体--小学生,社会
化的过程会很容易,老师的思想观念,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成学
生个体道德需要就不难成为事实。调查表明“小学低年级是良好行
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沿海开发地
区儿童少年品德与家庭德育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中小学生品德
得分随年级增长反而逐渐下降”。说明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特别是
小学低年级运用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道德事实、道德
价值思想,通过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与儿童道德
发展特点相匹配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由于小学生思想单纯,辨
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还很低,比较容易轻信他人。因此,在
教育工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多进行积极
正面的影响。
小学生思想简单,在道德认识上自然会表现出表面性、肤浅性
和从众性,也就是说,小学生还不善于从道德观点、道德动机和原则
上评价自己和别人的品德,往往以具体的行为表现为依据去认识别人
的品行如何;在道德评价方面,往往以教师、家长和成人的评价为转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依据美国道德社会心理学家鲍德温个体道
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属于客观的或非二元主义阶段,不能确定
和辨别一件坏事对谁来说是坏的。毫无根据的认为,对他人有价值
的事物对自己同样有价值;或自己对某事物所作的评价也应该是他
人对该事物的评价,一个行动的价值依赖于它产生的结果以及与评
价行为不相干的感觉的相似性。(戚万学:《冲突与整合》,第
364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研究发现我国小学生集体意识
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儿童7岁已经开始出现集体意识,小
学生只是初步具有把集体与个人的行为动机分化出来的能力。(2)
集体观念的形成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大约在9岁前后选择集体
行动动机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3)小学生在执行集体和维护集体
利益的行为方面,选择关于为集体行动动机均占绝对优势;但在关
心集体荣誉的行为方面,7岁儿童根据行为后果作出判断的人数比
例非常多,这种判断在其他年龄的小学生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林崇德、申继亮主编:《小学生心理与教育》,第222页,华艺
出版社,1999。)小学生之所以出现如此情况,归根结底是因为他
们经验贫乏,对客观现实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还属于不知或知之
甚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简单会变得复杂,表面性会变得愈加深刻。
小学生不仅思想认识肤浅,而且范围狭窄,并带有幻想;道德
行为缺乏坚持性。有人以小学生能否自觉遵守道德规则,把抑制自
己愿望作为是否形成道德信念的指标,研究道德信念形成要经历三
个发展阶段:(1)1~2年级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
德信念的某些因素。(2)3~4年级小学生出现初步的道德信念,
表现在小学生有了明显的完成作业和保持良好的纪律的道德愿望,
但是,这些道德愿望的自觉性还是很差。(3)5年级小学生开始表
现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坚定性的道德信念。为了取得优
良成绩和保持良好纪律,他们完成作业和遵守纪律,但他们的认识
还不是很深刻和有系统的。(林崇德、申继亮主编:《小学生心理
与教育》,第222页,华艺出版社,1999。)人的信念与人的道德
认识有关,更与人的意志品质相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
现有的儿童在道德知识上没有问题,可在行为上表现出幼稚,缺少
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小学管理中也会发现,学校的值周老师或学生
的监督作用非常大,有些儿童常常是老师在与不在不一样,并不是
本质上的两面性,是因为小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发展水平低,没有形成道德信念的缘故。
由于稚嫩性或不成熟性,使小学生易受外界伤害的可能性更大,易受伤害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稚嫩的本身,而在于人们对稚嫩性的
视而不见,对年龄特征的过于“忽略不计”。现实中,有的老师在
思想深处,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工作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更不顾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征,总是“跟着感觉走”。长此以往,
就会使不懂事的孩子变得“懂事”,会使孩子对老师有偏见,甚至
出现敌意,那么,这样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稚嫩性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现象,是年龄特征所决
定的。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不成熟性和可塑性强,说明他们有巨大的、可开发的潜能。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很有爱心,乐
于助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有集体荣誉感,有表现欲望。只要
教育者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就可以使学生向
着教育者所期望的目标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小
学生能够做到:
1.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成绩。他们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乐于与同学交往。他们能够在学习、生活上
关心和帮助他人,热爱班集体,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并受到同伴
的欢迎和喜爱。
3.热爱劳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他们应在生活中愿意尽量
多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一定的自理自控能力,尽力做到自
己的事情自己干,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在劳动中不怕累、能吃苦,愿意经受锻炼和考验。
4.快乐和充满好奇。他们感到生活新奇和美好,喜欢动脑筋,乐于
提问题,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和无忧无虑的。
5.懂得小学生必须遵循的社会道德规范。注意从他人角度评价自己
的行为,有不断自我完善的要求与计划。
于楼小学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