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电图

合集下载

神经肌电图(学习班1)

神经肌电图(学习班1)
神经肌电图在骨科 康复中的应用
中山医院
贾月霞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
肌电图检测是记录神经生物电 活动,藉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 状态,从而有利于神经肌肉疾病的 诊断及功能评估。
正常肌电图
肌肉放松时的肌电图


插入电位
终板噪声 电静息
插入电位
运动单位解剖
运动神经元 轴突 运动单位组成 神经肌肉接头 肌纤维
时限(Duration) 相位 (Phase) 波幅(Amplitude)

MUP
肌肉不同用力时的肌电图
肌肉收缩时用力不同,参加 收缩的运动单位数目和放电频率 不同即出现不同的波幅。 单纯相 混合相 干扰相
单纯相
混合相
干扰相
异常肌电图
针极插入及放松时的肌电图 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延长 插入电位减少或消失 强直电位 肌强直样电位

正中神经SEP(刺激腕—记录皮层)
尺神经SEP(刺激腕—记录皮层)

胫后神经SEP
SEP临床应用
1、脊髓病变的诊断及术中监护 2、臂丛神经节前与节后损害的鉴别诊断 3、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4、脑死亡等
周围神经损伤
病因:切割伤、牵拉伤、医源性损伤等 分类:神经失用、轴索断伤、神经断裂 定位:根据神经系统解剖 定性:完全性、部分性、传导功能障碍
多相电位数量增加,波形繁杂均提示异常
短时限、低幅、多相电位 (短棘波多相电位) 群多相电位


巨大电位
多相电位
短棘波多相电位:
重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
完全无运动单位: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运动单位数量减少:神经病变的典型
表现
单纯相

神经肌电图可行性报告

神经肌电图可行性报告

神经肌电图可行性报告神经肌电图(EMG)是一种用来检测肌肉电活动的诊断工具,通过记录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收缩情况,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神经和肌肉方面的问题。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疾病、肌肉疾病、运动障碍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肌电图的原理神经肌电图是通过将电极插入肌肉或神经中来记录电活动的变化。

当肌肉收缩或神经传导时,会产生电信号,这些信号可以通过电极捕获并转换成波形图。

根据波形图的形状和特征,医生可以分析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神经肌电图的临床应用神经肌电图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神经肌电图可以用来诊断神经疾病,比如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根压迫等。

通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电活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神经是否受损,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神经肌电图也可以用来诊断肌肉疾病,比如肌无力、肌萎缩等。

通过检测肌肉电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可以评估肌肉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此外,神经肌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运动障碍的病情,比如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

通过检测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指导治疗和康复计划。

神经肌电图的优势相比其他诊断工具,神经肌电图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神经肌电图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穿刺,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其次,神经肌电图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神经肌电图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可以在临床各个环节方便地进行检测。

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培训快速掌握神经肌电图的操作技巧,提高诊断效率和工作效率。

神经肌电图的局限性尽管神经肌电图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神经肌电图只能检测到肌肉和神经电活动的表面信号,无法深入了解组织内部的微观变化。

因此,在某些病情复杂的情况下,神经肌电图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

其次,神经肌电图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情绪状态、药物影响、操作技术等。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8页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发急性或迟缓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效 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能够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能够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
病因: 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9页
四、运动神经元病
第4页
周围神经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髓鞘-感觉、轴索-运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5页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一、神经根病变 二、神经丛病变 三、神经病变 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五、肌病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6页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一、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失用(节段脱髓鞘)、 轴索断裂、神经断伤。
桡神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沟处 经
后骨间神经 前臂处损害 病综合征 (纯运动)
垂腕 垂指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3页
跖管综合征 胫神经跖管 足心烧痛跖管处叩压痛 处
下 腓总神经病 腓骨小头处
足下垂
肢 股神经病 腹股沟韧带 大腿肌无力、萎缩,抬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能屈曲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1页
Guyon管综合征 腕部
尺神 经
肘管综合征
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 出口
同肘部损伤,但扣痛 在腕部,手背尺侧感
觉正常
爪形手,小鱼际肌无 力或萎缩,小指和手
背尺侧感觉障碍
同肘部损伤以及前臂 尺侧感觉障碍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2页

神经肌电图

神经肌电图
轴索性周围神经病 感觉运动均受累
对称长度依赖
不对称,神经丛样分布 单或多神经病 感觉性受累 对称或不对称性神经病 运动性神经病 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
糖尿病,药物,中毒,代谢,遗传
糖尿病性肌萎缩,原发性从性神经病,卟啉病 缺血性、外伤性神经病,感染,HNPP 药物性,干燥综合征,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 ALS LMNS
肌源性损害
时限缩短20% 波幅降低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干扰相 单纯相 病理干扰 相
正常:干扰相或混合相 神强直放电
肌肉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异常放电
特点:频率、波幅、声音
意义:萎缩性肌强直最常见,及其他肌强直
神经传导速度(NCV)
-轴突正常
节段性、斑点状病
变 电生理:
肌肉无自发电位
神经传导减慢
瓦勒变性
轴索病变;CMAP波幅降低,自发电位发放
定位诊断
神经损伤的部位:近端/远端 神经损害的类型:感觉或(和)运动 神经损害的程度:完全/部分, 急性/慢性 是否可治及评判疗效
周围神经病损害分布、病理分类和相关疾病
下降的百分比,计算机 自动分析 正常值: ↓ < 5 8 %或1 0%以内意义
异 常 : 波 幅 递 减 >
10%~15%
意义:诊断后膜病变 —
MG
高频RNS正常值和意义
刺激频率:>10c/s 计算:最后波比第1波上升的
百分比,计算机自动计算
正常值:<30%;
>100%为异常

病例分析2
患者男性,32岁,四肢无力10余年,10余年前开 始出现双下肢无力,蹲起困难,渐及双上肢。其 姐有类似症状。 查体:轻度肌萎缩,GOWER征(+) EMG:神经传导正常 部分肌静息时可见少量失神经电位 轻收缩MU时限宽大,高波幅,多相波增 多不明显。 募集减少,近端肌单纯相。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异常肌电图
二、随意收缩时的肌电图 1.MUAP数量减少 受检者配合;前角细胞和轴索功能减退 2.AMP改变 普遍减低:周围神经疾病早期、神经再生
早期与肌病 逐渐降低:肌肉疲劳,N-M接头阻滞(重
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 普遍增高:前角细胞疾病
异常肌电图
3. polyphasic增多 一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增多,前角
MUAP parameters
polar极性:基线以下 为正,以上为负。 phase相:波形偏离 基线再回到基线为一 相。1-3相,>5相为 polyphasic, 正 负 frequency频率:电 位每秒发生的次数。
MUAP parameters
duration时限:第一 个相偏离基线开始到 最后一个相回归基线 止(6-15ms)。 amplitude波幅 :最 大负峰和最大正峰之 间的电位差。(160460uv)
下 运 动 神 经 单 位
神经元
肌电图-EMG
Clinical significance 临床意义 较全面地了解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
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疾病,判断神经损 伤的部位、程度及恢复状况。
EMG
表面电极
基本方法步骤
needle 针电极插入肌肉 insert 观察插针时电活动 insertional activity 肌肉放松时电活动 activities in relaxed mus. 随意收缩时电活动 activities in contracting mus. 轻收缩 中度用力 重度用力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NCV
运动神经 MNCV 感觉神经 SNCV
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 鉴别肌源性myopathy或神经源性
neuropathy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与规范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流程:
1、插入电极:检查前,将电极插入肌肉,通过放大系统将肌肉在静息和收缩状态的生物电流放大,再由阴极射线示波器显示出来。

2、观察针极插入时电活动:观察放松时的情况,而后令受检者使肌肉轻度收缩和用力收缩,观察运动单位电位的改变,包括时限、波幅以及数目的多少。

在观察肌电图形改变的同时,监听伴随的声音的改变,一般每块肌肉测20个点,以取得运动单位电位波幅和时限的平均值。

3、运动传导速度测定:一般用电方波在神经干的远近两端进行超强刺激,在所支配的肌肉上分别记录这两次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测定两点上的潜伏期(从开始刺激到开始产生反应之间所需的时间)、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远端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计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用顺行法及逆行法记录,前者较为常用(在神经的远端刺激,近端记录)。

可用感觉针极置于非常接近神经干的部位进行记录。

根据刺激点到记录点的距离和记录点神经电位潜伏期,可计算传导速度。

肌电图神经传导操作规范:
在进行肌电图检查前不宜空腹,做好全身皮肤清洁工作,穿宽松的衣服,并且排空膀胱,放松心情,切勿佩戴首饰。

同时,检查过程中,应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以免电波干扰。

协助患者采取适宜的体位,另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肌电图检查。

神经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用14-04

神经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用14-04

F反应临床意义

了解近段神经功能,对神经根、神经丛及GBS 等神经病损有诊断价值。
皮肤交感反应
呼吸-心率R-R间期测定
糖尿病患者呼吸心率R-R间期测定结果
诱发电位
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 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 激,或使对刺激(正性或负性)的信息 进行加工,在该系统或脑的相应部位产 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 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 活动。 命名:根据极性及平均潜伏期
术后(松解、吻合、移植)EMG观察
EMG:神经在新生、再生过程中,自发电位电位相 应减少,由于神经纤维的再生,生长速度不 一,兴奋时程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形状电位。 新生电位(新生轴突长入终板,支配少量肌纤维) 复合电位(支配肌纤维逐渐增多) 再生电位(神经肌纤维逐渐成熟,兴奋同步性增加) 重收缩(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NCV: MCV逐渐缩短到正常,部分病例SCV不能 恢复或部分恢复

纤颤波(Fibrillation Potential)
正尖波(Positive Sharp Waves)

束颤电位 群放电位

轻收缩时异常肌电图
运动单位时限和波幅的改变 时限长,波幅高:前角细胞病变、 (巨大电位) 陈旧性周围神经损伤 时限短,波幅低:肌源性疾病 时限长,波幅低:周围神经损伤后或 前角细胞病变后的 严重麻痹
体感诱发电位(SEP)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是指躯体感觉系统在受到外界刺激以后 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能反映躯体感觉通路 各级神经结构功能
胫后神经SEP
正中神经SEP
SEP临床应用
1、脊髓病变的诊断及术中监护 2、臂丛神经节前与节后损害的鉴别诊断 3、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4、脑死亡等

神经肌电图联合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早期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应用

神经肌电图联合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早期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应用

神经肌电图联合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早期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应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神经病变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之一。

神经肌电图(NCS)和血尿酸水平作为评估神经病变的指标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探讨神经肌电图联合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早期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应用。

一、神经肌电图(NCS)神经肌电图是一种可以评估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检查方法,是神经生理学的一项重要检查指标。

通过测量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信号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电活动情况,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中,神经肌电图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电活动幅度和神经兴奋性等指标,来帮助医生进行神经病变的评估。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往往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电活动幅度减弱以及神经兴奋性降低等特征,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神经肌电图来直观地反映出来。

二、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是人体内的一种代谢产物,主要由食物中的嘌呤代谢产生。

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高血尿酸水平不仅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还可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

神经肌电图和血尿酸水平的联合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评估。

通过联合检测神经肌电图和血尿酸水平,医生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神经病变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意义重大。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神经肌电图生理检查ppt课件
• 在生物成熟的上升(发展)阶段,是生理的自然的过 程,而老化尽管完全无病理改变的可能性不能除外, 但主要是由病理决定的。随年龄的增加,脑萎缩,脑 室扩大。神经元数目选择性改变在不同脑区改变不同 (额颞明显)
多棘慢复合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和1个慢波组成。
多棘波 由2个或2个以上的棘波连续出现。
精神运动性变异型波 波幅50~70µV,4~7cps的带有切迹的
节律性电活动。此种带有切迹的慢波由二个负相波组成, 中间有1个正相偏转。呈短至长程出现,多见于中颞区。
14/sec及6/sec正性棘波 弓形,见于一侧或双侧后颞及临 近区域,出现在思睡期和轻睡期。
-周波/秒,C/S,CPS,Hertz (Hz)
常规走纸速度 3cm = 1秒
人类脑电活动的频率在0.5—30HZ之间。 • δ频带:0.5--3HZ • θ频带:4--7HZ • α频带: 8--13HZ • β频带: 18--30HZ • γ频带: >30HZ
脑波特征--波幅
代表一个波的高度 • 表示方法
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VEP最有价值之处是发现视神经的潜在病灶, 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视乳头炎和球后视神经 炎,PRVEP异常率可达89%;VEP对多发性 硬化的诊断也很有意义。
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 脑损伤后运动功能的评估及预后的判断; 协助诊断多发性硬化及运动神经元病;可 客观评价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功能和锥体 束损害程度。
-用µV 表示 -通过测定一个波的垂直距离与定标信号的高度比 较确定
如果定标信号高度是5㎜=50 µV ,那么1 ㎜ =10 µV 10 ㎜ =100 µV ㎶
• 按波幅大小分为
低波幅 <25 µV ㎶,中波幅25~75 µV ㎶,高波幅 >75 µV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__肌电图基础知识
传统的诱发电位研究刺激为声、光、电 近年来也有对其它刺激,如:气味、温度等的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了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临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项目
刺激 反应部位
1、SEP 2、BAEP 3、VEP
体感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

本体感觉皮层

脑干

视觉皮层
4、MEP
5、P300
产生机理、意义、特点
少、小
肌细胞膜 完整性破坏
针电极刺入
多、大
n
周围神经 轴索 中枢 下运动神经元
其它自发性放电 肌强直放电:
强直性肌病的特征电位
m
电位发生机理不明
声音特征: 飞机俯冲样 摩托车启动样
束颤电位: n
下运动神经元
肌细胞 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早期
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同时出现才视为有意义
眶上N 三叉N 刺激 眼 R1、 R2 三叉N主核 中间N元 面N核 面N 眼 轮 轮 匝 R2’ 三叉脊束核 中间 中间N N元 元 面N核 面N 匝 肌 肌 格林巴利综合症 三叉神经压迫性病变 多发性硬化 听神经瘤
应用: 三叉神经痛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Bell麻痹 Wallenberg综合征
神经轴突末梢
腰骶干 全部S ,CO
少突胶质细胞(中枢) 雪旺氏细胞(周围神经)
运动单位
运动神经元
神 经 元
轴索
肌细胞
郎飞氏结
轴突
髓鞘 突触前膜 乙酰胆硷囊泡 突触 终板皱褶 线粒体 末梢
轴突末 梢分支 雪旺氏细胞 终板 肌原纤维
突触后膜皱褶
肌细胞 突触间隙
运动单位

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 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称为运动 单位。运动单位的大小有很大差别。 小运动单位:利于做精细运动,如眼外肌运动神经 元,只支配6-12根肌纤维。

神经肌电图报告模板

神经肌电图报告模板

神经肌电图报告模板
一、患者信息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就诊日期:
- 主要症状:
二、检查目的
- 详细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或临床表现,包括但不限于疼痛、麻木、肌无力等。

三、检查方法
- 描述使用的神经肌电图检查方法,包括设备型号、电极安放位置等。

四、检查结果
- 描述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包括各项指标的数值或图形特征。

五、结果分析
- 分析患者的神经肌电图结果,指出异常之处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

六、诊断意见
- 根据神经肌电图结果和临床表现,给出患者的初步诊断意见。

七、治疗计划
- 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

八、随访计划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制定随访计划,包括随访频率和检查项目等。

九、注意事项
- 向患者交代做神经肌电图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十、医生签名
- 签名:
- 职称:
- 日期:
本神经肌电图报告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医生。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面神经肌电图报告1. 背景介绍面神经肌电图(Facial Electromyography,简称FEMG)是一种用于评估面部肌肉活动的无创性检测方法。

通过记录面部肌肉的电活动,可以获得有关面部神经功能和肌肉运动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面神经肌电图报告的步骤和解读方法。

2. 测量准备在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清洁被测者的面部皮肤,以确保电极能够良好地贴附在皮肤上。

其次,需要把电极放置在特定的面部肌肉上,常见的位置包括眼角肌肉、嘴角肌肉和额肌肉等。

最后,需要确保被测者处于放松状态,并且避免做出任何面部表情。

3. 数据采集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可以开始采集面神经肌电图数据。

通常,采集过程会持续几分钟,期间需要被测者保持静止。

通过电极记录的电活动会被放大和滤波,然后传输到计算机或记录设备上进行进一步处理。

4. 数据分析与解读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

根据记录到的电活动,可以得到以下几个重要的指标:4.1 静息状况静息状况下,面部肌肉应该保持放松状态。

通过分析电活动的幅值和频率,可以评估面部肌肉的静息状况是否正常。

4.2 运动状况运动状况下,面部肌肉会产生电活动。

通过分析电活动的时程和幅值变化,可以评估面部肌肉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4.3 对称性面神经肌电图还可以用来评估面部肌肉的对称性。

通过比较左右两侧面部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发现任何不对称的情况,有助于发现面部神经功能障碍或者肌肉疾病。

5. 报告撰写根据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撰写面神经肌电图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5.1 个人信息报告应包括被测者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5.2 测量信息报告应详细描述面神经肌电图的测量条件,包括电极的位置、采集时间和测量设备等。

5.3 数据分析结果报告应详细描述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包括静息状况、运动状况和对称性等指标的评估结果。

5.4 结论和建议报告应针对面神经肌电图数据的分析结果给出结论和相应的建议。

肌电图-神经科

肌电图-神经科
于先天性肌强直、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多肌炎、包涵体肌 炎和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
32
33
MUAP的变异性
A:稳定的MUAP B-D:神经源性损害时MUAP不稳定 E-F:MG(重症肌无力)时的MUAP不稳定性
34
MUAP波幅
MUAP时限
MUAP相位和转折
35
36
正常MUP模式图
37
神经源性改变
③注意事项:肌电图检查6小时后血CPK可由升高,但在48小时后 恢复正常。因此,若检查血肌酶谱应在肌电图测定之前进行。
④EMG是一种有创检查且需要患者能够配合,会引起患者不适,要 求患者的配合。
⑤不要在同一部位进行肌肉活检。
26
同心圆针肌电信号的检查
➢ 非自主电活动
1. 插入电位 2. 自发电位
单个或几个肌纤维(纤颤、正锐波、CRD、肌强直) MUAP(束颤、震颤、肌颤搐)
18
➢ 一、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 ➢ 1.检测内容 包括SCV 和MCV,测定的参数包括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的波幅、面
积、和时限;MCV,末端潜伏期、CMAPs波幅、面积和时限。波形离散与否。 ➢ 2.结果判读和意义 通过测定的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病变的范
围,并协助判定轴索的损害和脱髓鞘病变。 ➢ (1)轴索损害表现为SNAPs的波幅明显下降(>50%)而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
S3
S2
d2
S1 d1
S1 L1
S2
L2
t1=L2-L1 t2=L3-L2 R CV1=d1/t1 CV2=d2/t2
CMAP 波幅
21
➢ 感觉神经传导(SNCV)
➢ 顺向法:在神经远端刺激,在近端记录神经的感觉电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感觉:脊神经节及其以下 (包括脊神经节、神经根、 神经丛、周围神经)病变的 诊断。
• 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 选择(痉挛性斜颈)

(四)临床意义
•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略的病变(ALS早期和 肥胖儿童);
• 诊断和鉴别诊断(N损害、M损害及NMJ病变); • 补充神经病变的定位诊断; • 了解病变的程度和病变的分布; • 神经再生的判断; • 了解病情发展、疗效观察等。

(二)临床地位及应用范畴
• 地位: 神经系统检查的延伸,组织化学、生物化学
及基因检测等技术不能取代的客观检测手段。
• 应用范畴: 神经科、康复科、骨科、内分泌科、职业病
、运动医学、精神科及儿科等

(三)适应症
• 运动:前角细胞及其以下 (包括前角细胞、神经根、 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 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
检查时机及注意事项: • 急性神经源性损伤一般在发病2-3周后进行; • EMG检查后24h内CK可升高,6h为1.5倍,48h后恢复正常(2d后)。 • 两次检查间隔最短1个月(国外3-6个月) • 检查后疼痛一般会持续1-2天 • 长期使用抗凝、抗血小板已经其他中草药等可导致出血


(五)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禁忌症(相对): • 出血倾向患者:应仔细评估肌电图检查的利弊。若血小板低于
50×109/L,或INR比值低于1.5~2.0,采用针电极检查时,出血的风 险增加。 • 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不应进行神经传导检查。植入了心律转复 设备或除颤器患者,应慎重; • 预防交叉感染:检查HIV、乙肝、CJD等患者时应注意自我防护。
正中神经感觉检测:刺激指I、III、IV,在腕部记录

尺神经感觉传导 观察的内容: • SNAP波幅 • 传导速度
刺激
记录
A平V均ERAGING
潜伏期 ms 2.6
小指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无名指
潜伏期 ms 3.1
距离 mm 175 速度 m/s 56


结果判断和意义: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值 的高限。
波幅下降,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意义:
–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降低、潜伏期延长 – 轴索损害:CMAP波幅降低

2.感觉N的测定(SCV):
• 顺向性检测:刺激远端神经,在近端神经干记录动作 电位(SNAP)
神经根病变时SCV测定通常正常,而神经丛病变时 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正常,但SNAPs可有明显的波幅降低。 4.前角细胞病变的诊断 5.肌病的鉴别诊断 6.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Part2 检测技术及意义

检测技术及意义
(一)临床常用的检测技术
检测技术:
具体内容:
(六)PNS解剖

(六)PNS解剖
分类
功能
A类
有髓躯体传入纤维(深感觉) 有髓躯体传出纤维(运动纤维)
B类 自主神经有髓节前纤维
C类
无髓纤维:自主神经节后传出 躯体传入纤维(浅感觉)
检测方法
常规NCV、EMG
SSR SSR 感觉阈值测定

(八)周围神经损害病理类型
正中N传导
记录. 刺激. 1
刺激2
腕-肘之间的距离:240mm
潜伏期

3.5 ms

8.2 ms
腕-肘之间的潜伏期差值: 4.7 ms
腕-肘之间的速度=240/4.7= 51 m/s

观察的内容:
• 末端潜伏期 • CMAPs波幅 • 面积和时限 • 电位波形,是否有波形离散
1.运动神经传导的测定(MCV)
• 刺激运动神经干,诱发所刺激神经支配的肌肉收缩 • 在该肌肉记录运动电位,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M波)
参考电极 记录电极
+神 经
S
运动动作电位

M
-+ - ++ -+ -+ -+ -+ -+ - + -+ -+ -
1
概述
2 检测方法及意义
3 报告书写与解读
4 临床应用
5 诱发电位

Part1 概述

概述
(一)EMG概念: • 肌电图是研究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 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
• 狭义: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或常规EMG。
• 广义:包括常规EMG和NCV、RNS、F波、H反射、瞬 目反射、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
神经传导(NCV)
肢体神经、颅神经、阴部神经
各种反射
F波、H反射、瞬目反射(BR)、皮肤交感 反应(SSR)
同心针EMG
远端、近端肌肉
诱发电位
SEP、VEP、BAEP
定量感觉测定(QST)

(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NCV)
检测技术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F波 H反射 SSR 瞬目反射 球-海绵体反射
华勒 变性
节段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髓鞘
轴突 变性
神经元 变性

(九)临床应用
常见症状及体征: 肌无力 肌萎缩 感觉异常 疼痛 肉跳 强直、痉挛 假性肌肥大 畸形 步态异常等

(九)临床应用
1.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2.嵌压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3.神经根和神经丛病变的诊断:
肌电图诊断基础与临床应用
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 王志丽
临床神经电生理 • Electrodiagnosis or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脑电图、肌电图、感觉刺激的脑诱发 电位(SEP、BAEP、VEP)、运动诱发 电位、事件相关电位等。

目录 CONTENTS
应用范围 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近端、前角 感觉、运动神经 小纤维:自主神经(交感) 三叉神经(感觉)、面神经(运动) 阴茎背神经(感觉)、阴部神经(运动)
1. 检测内容: SCV、MCV、CMAP、SNAP波幅、面积和时限;
2. 意义: (1)轴索损害 (2)脱髓鞘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