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合集下载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河南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河南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100)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系统专业知识和较高理论素养,具备必要实践技能的综合性理论研究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造性研究精神,熟悉本学科发展现状及动态,学有所长,能够胜任中国文学、语言学各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努力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不断拓宽学术视野。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听、读、译的能力。

能够直接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较好使用外文信息进行科研工作。

二、研究方向050101文艺学深入探究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其重要的发生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看法。

并能根据自己的文学理论观念,对不同的文学理论观点进行分析、评判、吸收和运用。

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过对汉语及其辅助性工具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它们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继承中国传统语言训诂学的基础上,吸收国外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汉语和汉字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的独立学科,目的是通过对汉语和汉字从微观到宏观、从共时到历时的不同角度的研究,了解它们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面貌,总结其中的发展演变规律。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内涵,民族的苦难与辉煌熔铸其里,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渗透其中。

本方向立足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和流派等的分析,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各时期发展规律及其创作成就。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休戚相关。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追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艰难历程,帮助人们反思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在特殊的审美感受中得到启迪和鼓舞。

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评塔塔尔凯维奇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评塔塔尔凯维奇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艺术论丛钟州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评塔塔尔凯维奇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桑媛中国艺术研究院亚里士多德《诗学》、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艾布拉姆斯《镜 与灯》等等都是西方艺术学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对艺术、美 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但每一部经典 的诞生都会伴随着新的观点、概念、逻辑与方法的新生,对于 这些新的观点、概念随着两千年历史的发展日积月累,已经成 为层层覆盖攀枝错节的状态。

长久以来,艺术、美、模仿、形 式、美感经验这些艺术学或美学中相关的概念各自壮大自己的 势力范围,就像中东的局势,同一块地盘各自都说是自己的。

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打破了这 样的僵局,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对艺术、美、形式、模仿、创造性、美感经验这六大美学观念进行梳理,解 决了很多美学史上的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本书也是作者的成名 作之一,《美学与艺评季刊》评价这部书为“不朽的美学通史”。

一-塔塔奇及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是波兰人,任教于波兰大学, 担任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学界的成名作即《美 学史》(三卷)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除此之外还著有《哲学史》(三卷)、《关于幸福》、《专心于冥想》、《17-18世纪 的波兰艺术》,还发表过将近200篇学术论文。

大师博闻强记、思考细密、见解高卓,究美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有司马迁 著《史记》之精神。

每书一出,便洛阳纸贵,传诵遐迩。

《西方 六大美学观念史》更是获得欧美学术界的一致佳评。

他以其丰 硕的成果膺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常年作为代表出席国际联盟 大会。

他还曾在世界范围内讲学,获得非常轰动的欢迎和认可。

由于这位大师在学术上辉煌成就和教育上的伟大贡献,波兰政 府和法国政府都先后将特殊荣誉勋,章颁赠给他。

2006年这本书被翻译到中国,在国内美学界和艺术界引起 巨大反响。

西方文论1古代-近代

西方文论1古代-近代

希腊三贤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对话”
• 苏格拉底走街穿巷,四处漫游,“盘问”不 同阶层的人士,和他们进行深刻的对话,启 发他们的心智,讽喻他们的无知,并进而引 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苏 格拉底的对话”。 •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 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的,而是在共同寻求真理 的人们之间诞生的,是在他们的对话交际过 程中诞生的。”
哲学与文学是统一的,没有谁高谁低的 地位差别,因为它们都通过语言文字符 号来传达,同属于符号系统。 都具有语言的虚构性、修辞性、隐喻性 特征 不同在于,文学承认自己是一种虚构, 而哲学总以为自己是在与一个真实的世 界打交道,是在传达关于世界的真理, 不承认自己的虚构性和隐喻性。
政治、历史、哲学、文学也都是统 一的 因为它们也都通过语言符号来传达 对新历史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 亚氏:卡塔西斯Katharsis——净化,“净 洗”、“宣泄”、“洗涤”。 • 亚里士多德:“像哀怜和恐惧或是狂热之类 情绪虽然只在一部分人心里是很强烈的,一 般人多少有一些。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 一听到宗教的乐调,就卷入迷狂状态,随后 就安静下来,仿佛受到了一种治疗和净化。 这种情形当然也适用于受哀怜恐惧以及其他 类似情绪影响的人。…受到净化,因而心里 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
第一讲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
一﹑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参考阅读书目: •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 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柏拉图简介
•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 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体育家、摔 跤家、作家、哲学家。 • 《星》 我的星你在望着群星。我愿意变作 天空,好得千万只眼睛来望着你。 从前你是晨星在人世间发光, 如今死后如晚星在逝者中显耀。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笔记

西方文论史的笔记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笔记框架:
古代文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和诗学理论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观点和理论。

古罗马时期贺拉斯的《诗艺》以及他对诗歌的看法。

中世纪文论
基督教会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圣经文学批评的出现。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中世纪哲学家的文学和艺术观点。

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等人文主义作家的作品和理论。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和美学家对于文学和艺术的看法和理论。

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各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恩格斯等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文学的影响及他们的文学观点。

当代文论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及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罗兰·巴特、雅克·德里达、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等当代哲学家、批评家的文学观点和理论。

在整理笔记时,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时期的文论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和整理,例如在19世纪到20世纪文论中,可以进一步分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更具体的时期,并分别列出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和理论。

同时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对某些时期或流派的文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西方文论(现代)

西方文论(现代)
11
高教版《西方文论史》(马新国)框架:后现代文论
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罗兰·巴特、拉 康、福柯、巴赫金) 第二十章:解构主义(德里达、耶鲁学派) 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 第二十二章: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 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
第二十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历史主义
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
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
高教版《西方文论史》(马新国)框架:现代文论
第十一章:唯美主义(戈蒂叶、王尔德、桑克蒂斯) 第十二章:直觉主义(叔本华、尼采、克罗齐) 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爱伦·坡与波德莱尔、瓦莱里、 叶芝、庞德) 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弗洛伊德、原型批评) 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雅克布森、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亚 诺夫与艾亨鲍姆) 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英伽登、海德格尔、萨特) 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 第十八章:结构主义
29
1、创作家与白日梦 很可能是蒙娜· 丽莎的微笑迷 住了列奥纳多,因为这个微笑 唤醒了他心中长久以来休眠着 的东西——很可能是旧日的记 忆。……微笑的女人便是他母 亲卡特琳娜的摹本,……如果 吉奥孔多的微笑唤起他心中对 母亲的记忆,那么很容易理解 这微笑如何立即使他去进行创 造,以表示对母亲的赞美,使 他把他在贵妇人脸上的微笑放 回到母亲的脸上。——《弗洛 伊德论美文选》P81-82
8
★高教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框架 八、精神分析与原型批评(弗洛伊德、荣格、拉康、 弗莱) 九、现象学(英加登、布莱、梅洛-庞蒂) 十、存在主义与荒诞派(海德格尔、萨特、尤奈斯库、 埃斯林、昆德拉) 十一、新小说派(萨洛特、罗伯-格里耶、比托尔) 十二、西方马克思主义(葛兰西、卢卡契、布莱希特、 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本雅明、阿尔都塞、阿多诺、 威廉斯、伊格尔顿) 十三、结构主义、符号学与叙述学(列维-斯特劳斯、 卡西尔、朗格、巴赫金、热奈特、格雷马斯、巴尔 9 特、托多洛夫)

(完整)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完整)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Q:美的来源(本质)毕达哥拉斯:数。

数的和谐。

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只从形式结构方面探寻艺术的和谐美.↓赫拉克利特用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摹仿”不只是指再现自然,而且有摹仿自然的生成规律的意思。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不同于毕侧重于静止、平衡的统一,赫的统一是运动与斗争的,特别强调内在的和谐。

看不见的和谐,是对立面斗争形成的更高的和谐。

↓德谟克利特:文艺摹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伍蠡甫《西方文论史》)他所说的“从……学会了……”,显然不是重复再现自然,而是自然启发下进一步的创造。

“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文艺的对象:不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应该“仿效好人”“好事”。

↓苏格拉底:“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让人物像活的一样。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伦。

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隔着三层纸".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但是在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同时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在灵感说中,揭示了艺术创造应有的超越性。

↓亚里士多德: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仿的艺术”与柏拉图的不同.他把职业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扩大了“摹仿的艺术”的范围;改变了摹仿的对象。

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即:文艺摹仿人生。

45-西方文论

45-西方文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西方文论》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知识选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和《文学概论》等基础课程后开设。

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歌德、席勒、黑格尔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研究的对象。

本课程旨在全面追溯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轨迹,揭示其从零散阐发到成立体系,从单个文本研究到整体文化研究、从个人心得到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

本课程教学以历史为经,以批评家和流派为纬,系统阐述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历程。

本课程不仅对古希腊以来批评家的观点、理论和评论作认真梳理,而且还会对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的关系、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等问题作有益的探讨。

2.设计思路:本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主要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介- 1 -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学理论观点,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不同形态,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后现代文论;这四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

古代文论是西方文论的发展源头,从古希腊一直延伸至16世纪。

主要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文学理论、以及新古典主义文论等。

近代文论从17世纪开始至19世纪末,主要包括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阶段的文学理论。

现代文论在时间上是指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文论,主要包括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精神分析、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重要流派。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精选版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精选版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Q:美的来源(本质)毕达哥拉斯:数。

数的和谐。

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只从形式结构方面探寻艺术的和谐美。

↓赫拉克利特用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摹仿”不只是指再现自然,而且有摹仿自然的生成规律的意思。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不同于毕侧重于静止、平衡的统一,赫的统一是运动与斗争的,特别强调内在的和谐。

看不见的和谐,是对立面斗争形成的更高的和谐。

↓德谟克利特:文艺摹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他所说的“从……学会了……”,显然不是重复再现自然,而是自然启发下进一步的创造。

“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文艺的对象:不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应该“仿效好人”“好事”。

↓苏格拉底:“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让人物像活的一样。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伦。

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隔着三层纸”。

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但是在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同时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在灵感说中,揭示了艺术创造应有的超越性。

↓亚里士多德: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仿的艺术”与柏拉图的不同。

他把职业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扩大了“摹仿的艺术”的范围;改变了摹仿的对象。

《西方文论》课程

《西方文论》课程

《西方文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

选用教材为马新国主编的《西方文论史》第一章至第十章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水平检测性考试,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本课程大纲所要求的水平。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西方文论》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该专业普通本科的考生,也适用于专科起点升本科的学生。

二、考试目标本课程考试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在熟悉教材内容第一章至第十章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扎实地掌握西方文艺理论的发生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识记并理解西方理论家的主要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以便在更高的层面上认识理解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思潮,并具有一定运用理论解读文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1)生平与思想(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3)识记模仿说(4)识记灵感论(5)理解艺术功能观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1)生平与思想(2)了解文艺本质论(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1)生平与创作(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3)了解文艺功能论(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1)生平与著作(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1)美的来源在于理式的分享(2)美感的实现在于对善的理解(3)艺术创造高于自然(4)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2、了解薄伽丘《但丁传》的文艺思想3、了解达芬奇的“第二自然”理论4、了解卡斯忒尔维特罗的诗学理论5、了解西班牙的作家的文艺理论6、了解英国作家培根等的文艺思想(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2)思想背景2、了解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1)高乃依的戏剧理论(2)拉辛的戏剧理论(3)莫里哀的戏剧理论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1)美学观(2)艺术价值观(3)戏剧理论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七)德国古典美学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1)哲学思想(2)美的理论(3)崇高理论(4)康德美学思想的评述3、了解席勒的美学思想(1)《审美教育书简》的美学思想(2)《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文艺思想4、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哲学思想(2)美的本质与艺术美(3)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4)人物性格理论(5)黑格尔美学的历史贡献5、了解歌德的文艺思想(1)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宰(2)文艺与时代的关系(3)“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4)文学创作理论(八)浪漫主义1、了解浪漫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德国浪漫主义(1)耶拿派消极浪漫主义(2)海涅的文艺思想3、了解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学说(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学说(3)济慈的消极能力学说(4)雪莱的学说4、了解法国的浪漫主义学说(1)夏多布里昂的学说(2)史达尔夫人的南北文学观(3)雨果的美丑对照理论(九)现实主义1、了解法国现实主义(1)司汤达的现实主义学说(2)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原则(3)福楼拜的客观性原则2、了解俄国现实主义(1)别林斯基论艺术与现实(2)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观(3)杜波罗留波夫论人民性(4)托尔斯泰的艺术论3、了解英美现实主义(1)萧伯纳论戏剧(2)詹姆斯论小说艺术(十)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1、了解泰纳的文学三要素学说2、了解圣伯夫的实证主义批评3、了解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1)科学对文学的控制(2)文学的科学态度(3)采用科学方法写作四、试卷结构与题型(一)试题类型1、填空题。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参考教材:朱立元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马新国主编北师大出版社《西方文论史》【1(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1(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1。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西方文论(全)

西方文论(全)

第一讲 精神分析批评
一、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tic criticism)是20世 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
1.代表人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 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 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 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 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 《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 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 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新华社伦敦2月14日电(记者王艳红) 书馆培育出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 动物绵羊多利的苏格兰罗斯林研究 所14日晚间向记者证实,多利已经 死亡。
罗斯林研究所稍后发表的新闻 公报说,由于兽医检查发现多利患 有进行性肺病,研究人员对它实施 了“安乐死”。医学专家介绍,进 行性疾病指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状 况不断恶化的疾病。多利于1996年 7月5日出生,于1997年2月23日被 介绍给公众,它是罗斯林研究所与 英国PPL医疗公司共同培育的。罗 斯林研究所所长哈里·格里芬说, 绵羊通常能活11到12年。多利的尸 体将被制成标本,存放在苏格兰国 家博物馆。
• 世纪初的神话学研 究
• 新时期的文学批评
《在乡村与都市的对峙中构筑神 话:苏童小说米的故事析解》 《原型与变形—余华小说的苦难 变迁》
Fromm,Erich
德国精神病学家新
精神分析学家,是精
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著有
《逃避自由》、
《精神分析与宗
教》、《论健全 的社会》、《人
法兰克福学派:
类破坏性的分析》 等。
雅斯贝 马尔库塞
哈贝马斯
拉康·雅克

(最新)武汉大学文学类考研历年真题

(最新)武汉大学文学类考研历年真题

618 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建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於可训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836 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维之等主编:《外国文学简编》(第五版)(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梁立基等主编:《外国文学简编》(第三版)(亚非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我是二战武大现当代的考生。

虽然今年成绩也不是十分地好,但总算能顺利进入武大学习了。

偶尔上论坛上看看,仍能发现不少和曾经的我一样希望能在论坛上找到一些有用信息的同学。

就想着写写自己的复习经验,权作给备考的童鞋们一些参考。

关于政治因为我是文科生,政治的基础不错,所以这个部分我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

2010年备考期间,我只是做了几遍北京导航2100题,看了任汝芬的序列一。

2011年备考,我还是在做2100题。

在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做了一遍历年真题。

我没有报政治补习班,个人觉得如果是文科生,完全没有必要报政治补习班。

补习班的一大误区就是会让你跟着他们学,所有的知识点都会变成可能的考试重点,并且,会让你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总觉得跟着补习班来就会很有底气了。

当然,补习班也有不可忽略的好处,就是信息的快捷和丰富。

有条件的朋友们可以收集各个补习班的时政考点,以及冲刺班的最后几套模拟题。

最好不要偏信一个辅导班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会漏掉更重要的信息。

对于政治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还是要看你的领悟能力和识记能力。

哲学这个部分很大程度上靠理解,理解得好记忆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得多。

将一些主要的知识点背下,万变不离其宗。

近现代史和毛概是要重点识记的部分,其实也可以通过近现代史将毛概和邓论结合起来复习。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与《西方文论史》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比较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与《西方文论史》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比较

《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与《西方文论史》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比较作者:舒琴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0期摘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一支,它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

它要求以全新的女性视角来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对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进行声讨和批判,并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

本文将查理·哈兰德的代表作《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与马新国教授的《西方文论史》进行比较,以此来挖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意义及理论建构。

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女权主义运动;研究意义;理论建构作者简介:舒琴(1992.10-),女,湖北武汉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3一、引言《从柏拉图到巴特:西方文艺思想史》(又译《从柏拉图到巴特的文学理论》)是澳大利亚卧龙冈大学资深教授查理·哈兰德的代表作,该书从遥远的柏拉图时代直接贯穿到了当下最为时髦的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跨度数千年,主要评价了自柏拉图到罗兰·巴特的重要文艺思潮发展阶段以及这些阶段中的重要思想家,内容包括理论家的著述提要、理论流派的划分和各个时期理论的发展情况等。

文风洋洋洒洒,如神来之笔。

记叙时而气势磅礴,时而诙谐幽默,不失为大家撰史的特有风范。

在这洋洋洒洒几万字的书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甚至没有成为单独的章节,只是将其划分在“法国与德国的现象学”这一章中。

虽然篇幅小,但查理·哈兰德教授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叙述方式却比较独树一帜。

他是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内部结构出发,着重以一种开放性与问题性的态度来内省作为文学理论的一种独特文化图景。

而之前在上“西方文论”这门课程时,笔者曾仔细研读过马新国教授的《西方文论史》,其中有一章就是关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

西方文论史一、西方文论史的性质与学科西方文论史是一门理论课程,属于文艺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属于历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包括五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册文学史文学理论史的分支:中国古代文论史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二、历史著作是史料与观念的统一一部历史,是某种观念统帅的史料。

对于一部历史来说,占有史料固然重要,但统帅史料的观念也很重要。

如果统帅的观念是错误的或是片面的,它就可能舍去与这种观念相对立的史料,或者即使选用也会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优秀的历史著作,是详实的史料和进步科学的观念的统一。

当然,要达到这两者的统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由于历史著作都是从某种观念出发对史料的选用、剪裁、解释、评价,因此任何一部历史都只能是一家之言,不能当做绝对真理。

三、西方文论的三种形式:西方文学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文学理论,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都包含的文学理论。

其中有些哲学家、美学家还专门撰写了文艺理论,如亚里斯多德写了《诗学》、尼采写了《悲剧的诞生》。

第二种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论他们的文学见解,比如贺拉斯写《诗艺》、雨果写《<克伦威尔>序言》。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像圣·伯夫、德·桑克蒂斯、韦勒克那样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文艺理论著作。

这三种文学理论各有特点:使人作家的文学理论著述是他们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对当时的创作影响比较直接;哲学美学家的文学理论是他们则的哲学美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比较抽象晦涩,但它依托一定的哲学思想,因而往往影响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的论著往往是对前两种文艺理论的归纳、挖掘,使文学理论更加系统、更有深度。

四、西方文论的分期:古代文论: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直觉主义、象征主义、现代西方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结构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及性别批评理论、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等。

武汉大学文学院考研指定书目

武汉大学文学院考研指定书目

指定书目:616文学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论》李建中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文论史》(修订版)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概论》(修订版)於可训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於老爷爷把此书出到第三版,武大出版社09年3月出版)833中国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五版,朱维之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第三版,梁立基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补充书目:现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王庆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册《中国现代文学(1919--2000)》朱栋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一册《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册樊星老师当前文学课程笔记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分类精选》王齐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册《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百花文艺出版社一册辅导书: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精品课程课程教程可以在网上下载《中国文学史辅导及练习题集》万献初崇文书局一册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两册《外国文学学习指南》葛桂录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册《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三版朱维之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一册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武汉大学出版社一册《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比较难,可选择性的看)辅导书:《文学理论教程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刘伟厚齐鲁书社一册作品集:《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导读》王光东上海大学出版社四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917-2000》朱栋霖北京大学出版社四册《新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刘川鄂武汉出版社四册。

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

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

《西方文论》学习提纲参考书:除了指定的教材外,《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北京大学。

作业:就你所熟悉或有自己创见的西方文论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要求:字数不能少于5000字;要有自己的观点,严禁抄袭或完全重复已有的观点材料。

绪论一、西方文论的总体概貌1、西方文论与哲学思潮、社会运动的关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3、西方文论与科学发展的关系4、西方文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埃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作者、宇宙、作品、读者。

二、学习西方文论注意的几个问题1、两种意识:纵向的史的意识和横向的中外文论的比较意识2、对一些重大概念的辨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心、唯物、形而上学;感性、理性;自然、自由等。

3、文学批评个案分析。

4、学习思辨能力一、古希腊文论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4、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理式论及模仿论(2)灵感论(3)艺术功能论5、亚里士多德:《诗学》(1)摹仿论:对人的行动的重视。

(2)悲剧论(3)卡塔西斯(Catharsis)6、思考:(1)理解模仿论及其发展演变史。

(2)理解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文艺观对整个西方文论的深刻影响。

二、古罗马文论1、贺拉斯:《诗艺》(1)理性与合式原则(2)寓教于乐2、郎加纳斯:《论崇高》。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美的来源(本质)毕达哥拉斯:数。

数的和谐。

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只从形式结构方面探寻艺术的和谐美。

↓赫拉克利特用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首先提出“艺术摹仿自然”的观点。

“摹仿”不只是指再现自然,而且有摹仿自然的生成规律的意思。

“差异的东西相会合,从不同的因素产生最美的和谐,一切都起于斗争。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不同于毕侧重于静止、平衡的统一,赫的统一是运动与斗争的,特别强调内在的和谐。

看不见的和谐,是对立面斗争形成的更高的和谐。

↓德谟克利特:文艺摹仿自然“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歌唱。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他所说的“从……学会了……”,显然不是重复再现自然,而是自然启发下进一步的创造。

“任何艺术……都不能不经研究而获得。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文艺的对象:不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应该“仿效好人”“好事”。

↓苏格拉底:“艺术摹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让人物像活的一样。

↓柏拉图:理式论摹仿伦。

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隔着三层纸”。

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但是在客观上揭示了文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事实;同时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要求艺术表现个别事物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共性。

在灵感说中,揭示了艺术创造应有的超越性。

↓亚里士多德: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摹仿。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摹仿的艺术”与柏拉图的不同。

他把职业技艺与今日称之为美的艺术加以区别;扩大了“摹仿的艺术”的范围;改变了摹仿的对象。

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即:文艺摹仿人生。

从“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反映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是文艺典型性的要义的第一次明确阐述。

↓贺拉斯:在亚里士多德强调文艺摹仿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文艺摹仿古典原则。

主张:①采用古希腊文艺的传统题材;②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表现手法;③学习古希腊艺术家根据不同的体裁选用不同的诗格。

等等。

但并非重复古希腊的文艺,而是要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

如:在题材上,一方面鼓吹要从荷马史诗中取材,一方面又要求描写罗马祖先的光辉业绩;在语言上,他一方面主张向古希腊的诗人学习,一方面又鼓励诗人敢于创新。

↓普罗提诺:“流溢说”。

↓圣·奥古斯丁:认为上帝是美的本体。

↓托马斯·阿奎那: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

Q:美对鉴赏者的内外要求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人的内在和谐可以收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相契合,才能进入艺术欣赏状态。

↓普罗提诺:承认对美的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感官,但要把握事物美的本质,把握精神领域更高级的美,尤其是把握神的美,就要凭心灵和理性。

↓圣·奥古斯丁:指出一个人能否从差异部分的统一中见出和谐,要看他的资禀和修养如何,要有合拍的心灵。

Q:灵感(感性)与理性,天才与技巧德谟克利特:“没有一种心灵的火焰,没有一种疯狂式的灵感,就不能成为诗人。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德谟克利特所说的“灵感”已不单单是古希腊流行的“神灵附体”观念;“天才”也不是“纯粹天赋”的才能,他已意识到艺术创造和社会实践有某种联系。

↓苏格拉底:从神学目的论出发,把艺术创造的“天才”“灵感”和“占卜”相提并论,把文学创造活动神秘化。

↓柏拉图的灵感说的三个方面:1.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或“神灵凭附”。

通过“磁石吸铁环”的比喻,说明了文艺的感染力。

企图以此解释文艺的创作和欣赏的特征问题。

2.灵感的表现:迷狂。

柏拉图说出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作家创作和读者欣赏中确实会有高度兴奋、气象万千的情景,甚至会有是去常态陷入迷狂的情形。

但他把迷狂与理智对立起来,并把迷狂归于神的凭附,否定了理智在艺术创作中应有的作用。

3.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贺拉斯:认为诗是天才的创造,这天才是天资加训练的结果。

天才创造的源泉,一是诗人对生活的熟悉,一是诗人自身的理性修养。

“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诗艺》)这里,判断力是指艺术家正确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艺术家正确判断应该写什么和怎样写的能力。

这种判断力,来自思想、道德感和知识。

进一步阐述了文艺创作活动时一种理性活动,它和作家主体的思想深度、道德倾向、知识和经验又十分重要的关系。

它也启发了后人认识艺术判断力的特点,这种艺术判断力不光是运动逻辑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包括认识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的判断力。

贺拉斯对判断力的强调,进一步揭示了创作主体的重要作用。

它实际上指出了艺术摹仿生活是通过作家主体判断的摹仿。

↓朗加纳斯:认为崇高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庄严而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这两个来源主要依靠天赋)③运用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辞;⑤结构的堂皇卓越。

(后三个来源可以从技巧的训练中获得)朗加纳斯把崇高看做天才与训练结合的结果。

↓阿伯拉:认为艺术的两个决定因素是:一是艺术家生活、行动中的环境;二是艺术家的情感。

情感不但是创作的动力,而且情感还支配着诗人对自然的描绘。

“因为我们观照自然现象时心情不同,我们有时把秋夜的星星称作明珠,有时称作眼泪;有时欢呼晚霞的美,有时悲悼落日的斜晖;有时觉得月亮分外光明,有时埋怨它撩起怀人的愁绪。

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美,事物的美总染上我们自己的感情。

”(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这是西方移情理论的最早说法。

Q:美的标准(包括功用的讨论)毕达哥拉斯:美是绝对的。

↓赫拉克利特:美是相对的。

↓(以上尚不属于明确提出美的标准,只是指出美的特质)德谟克利特:美的文艺作品能够给人以快感。

这种说法是文艺审美作用理论的萌芽。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伍蠡甫《西方文论史》)德谟克利特从实用观点出发,把“快乐”“不适”与利害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苏格拉底: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

一个事物的善恶美丑不在于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在于它和人的关系,即是否符合人的功利目的。

↓柏拉图:提出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1.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2.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3.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

柏拉图认为人性可分为“理性部分”和“无理性部分”,支持“理性部分”。

从而提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

只保留部分的颂歌与音乐。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的整一性原则。

提出了悲剧的作用——卡塔西斯说。

认为文艺能促进人的情感、欲望、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

卡塔西斯,据朱光潜解释,为“净化”“宣泄”;据罗念生解释,为“陶冶”。

总之,都是使观众的心理,经过悲剧的作用达到一种平静健康的状态。

↓贺拉斯:“合式”。

所谓“合式”,就是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具体要求如下:①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②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③结构要虚实参差、毫无破绽,并要着眼于整体效果;④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

针对古希腊诗歌作用的认识,贺拉斯提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既要给人快感,又要给人教益。

文学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而审美本身不能不与一定的认识和道德观念相联系。

但是“寓教于乐”的理论也隐含着使文学创作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可能。

↓朗加纳斯:把崇高看做是真正优秀作品必有的风格。

他认为崇高的艺术的特点是:①冲击性;②普遍性(感染性);③永久性。

认为崇高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庄严而伟大的思想;②强烈而激动的情感;(这两个来源主要依靠天赋)③运用藻饰的技术;④高雅的措辞;⑤结构的堂皇卓越。

(后三个来源可以从技巧的训练中获得)↓圣·奥古斯丁:给一般美所下的定义是“整一”或“和谐”,给物体美所下的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无论在自然中还是在艺术中,使人感到愉快的那种整一或和谐并非对象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面所打下的烙印。

上帝本身就是整一,他把自己的性质印到他所创造的事物上去,使它尽量反映出他自己的整一。

有限事物是可分裂的,杂多的,在努力反映上帝的整一时,就只能在杂多中见出整一,这就是和谐。

和谐之所以美,就因为它代表有限事物所能达到的最近于上帝的那种整一……但是究竟还是不纯粹不完善的。

还把数加以绝对化和神秘化。

现实世界仿佛是由上帝按照数学原则创造出来的,所以才显出整一。

认为相等、整一、相似、秩序、和谐都合而为一,美的形式原则就是寓多于一。

认为文学艺术是神学信仰的敌人。

列出三条罪状:①亵渎神灵;②宣扬七情六欲,腐蚀人的灵魂;③虚假。

认为艺术家把世俗的东西当做真实是错误的。

Q:典型苏格拉底:“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却又很难找到一个人身体各部分都很完美,你是否从许多中选择,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呢?”(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从“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

即反映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是文艺典型性的要义的第一次明确阐述。

Q:(戏剧)悲喜剧理论亚里士多德:什么是悲剧?“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一,悲剧和其他艺术所使用的媒介不同。

悲喜剧用演员、歌曲和韵文交替使用来摹仿;二,悲剧和其他艺术摹仿的对象不同,它摹仿的是好人的严肃行动;三,悲剧和其他种类艺术摹仿的方式不同。

悲剧用的是“动作摹仿”;四,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对悲剧情节的重视。

与他的伦理观相联系。

认为人的性格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从习惯中养成的,多行善则性善,多行恶则性恶。

性格是过去行动的产物。

性格必须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悲剧的布局:提出了整一性原则。

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里带来了有机整体的观念。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悲剧冲突的本质——过失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