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快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

【摘要】分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比例的矛盾以及第一产业资源不足和人口过多的状况, 指出第一产业人口绝对过剩问题及其制约城市的发展、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率商品率低下、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等危害性,说明加快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的重要性,并从解决农业资源短缺、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缩小工农差别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阐述第一产业人口战略转移的意义。并根据中国国情的现状,提出大力发展经济以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城市化建设、激发农民创业激情、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实现第一产业人口转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第一产业人口,转移,对策

【正文】

国家统计局2011年9月7日发布初步核实后的2010年GDP数据,其中,按初步核实数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10.1%,第二产业占46.8%,第三产业占43.1%。而三大产业劳动力人数比例是,第一产业占38.1%,第二产业占27.8%,第三产业占34.1%。

很明显,三大产业所占GDP比重与三大产业劳动力人数比例明显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无疑将带来种种社会问题,例如,制约城市的发展、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率商品率低下、制约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等。因此,加快第一产业人口转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加快第一产业人口转移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矛盾的根本性措施。在我国现阶段,农业资源相对有限和农村人口绝对过剩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且随着农业的发展日益突出。由于耕地资源相对有限而且绝对减少的状况无法逆转, 要解决人口和资源失衡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是实现农村人口的战略转移, 通过农业人口数量的减少, 寻求农业资源与人口水平的平衡。考虑到中国的国情, 按照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我国农村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即实现中农村人口13 亿的目标, 应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将有6亿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第二,加快第一产业人口转移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条件。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城市发展迅速,我国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已完全具备装备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但相比之下, 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却严重滞后, 绝大多数农村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状态, 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多地少, 根本不需要运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手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同时也是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过程。所以, 大量转移第一产业人口,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第三,加快第一产业人口转移是缩小工农差别的迫切需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绝非易事,从长远看, 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 最终要依靠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 而基本前提是农村人口达到合适比例, 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和适度规模经营。

我国第一产业人口战略转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各种利益关系,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并采取积极的对策, 才能稳步推进。那么,如何加快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呢?

首先,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发展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第三产业,使第二第三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那么第一产业的人口就能自然而然的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

第二,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城市化建设是实现第一产业人口战略转移的有效途径。城市化建设含义很广, 从本质上说, 是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我国

幅员辽阔, 不同于中小国家, 不可能仅靠发展超级大城市就能解决大量农村人口转移问题, 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大力发展中小城填, 实现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 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之路。一是发展大中城市, 实现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的二三产业分流, 使农村人口真正进入城市, 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和永久性劳动者。二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加快县域济发展步伐, 这是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领域。三是发展农村小城镇, 建设工商贸易及服务功能齐全的集镇, 成为农村的集贸中心、加工中心和居住中心,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合理分流农业人口, 这是转移农村人口的主要途径。

第三,提高第一产业人口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开发人力资源,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促进农村人口战略转移的重要任务。要统筹规划农业教育, 增加投入, 调整结构, 巩固提高农业高等教育, 稳步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适用型人才的普及教育。国家应改革农业教育体制,加大力度尽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大力举办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 把培训和农民创业、重新择业等结合起来, 提高农民创业和到其他非农产业择业的技能。

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是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保证。一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 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 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 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待遇, 促进城乡人员的合理流动。二是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把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统一起来, 将土地转让和进城落户结合起来, 既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 实现规模经营, 又使转让土地的农民获得创业的启动资金和重新择业的生活保障金, 解除农民创业和重新择业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打破城乡壁垒, 废除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建立包括城乡居民在内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城乡居民合理流动提供制度保证。四是改革国家支农资金使用办法,加大对农民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 鼓励农民创业和重新择业。五是调整税收政策, 对农民创业者给予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支持, 对农户创办小型企业和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给予3 年免税优惠, 支持农民企业的发展。五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劳动保障、子女教育、收入、医疗及退休金等方面给予他们保障。其次,对自愿放弃土地的农民工,给予一定的补偿,用于在城市安家费用。再次,在城市的工业园区、工厂集中区等地修建经济适用房,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第五,大力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鼓励农民创业, 是吸引农民走出土地, 重新择业的重要途径。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从事各项加工业和贸易, 是农民创业的重要形式。鼓励农民创办自营经济、股份合作经济, 使他们通过比较效益逐步探索, 从经营农业为主, 到农业经营和非农产业经营结合, 最后完全脱离农业生产, 转为其他非农产业, 从而实现身份的转变。县乡等行政单位建立农民创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机构, 设立企业孵化器, 提供公益性的农民培训和创业咨询服务, 支持和帮助农民创业转型。

加快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大力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提高第一产业人口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四大对策对转移第一产业人口具有重要意义。加快第一产业人口转移,我国经济终将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