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

合集下载

进入21世纪后

进入21世纪后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经济性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的阶段,但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体制或是人民的生活层面,政治,文化,对外贸易等等方面来看仍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来看,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工业化的尚未完成,城乡或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等等,在多元化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未来发展的因素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除非有有力的政策干预,否则上述矛盾的持续和发展将会极大地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并最终导致发展本身的不可持续,所以单纯的增长型经济方式并不能使整体国民经济有显著提高,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便转变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

因此,只有在宏观上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调控,才能实现和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即高质量)又快(即高速度)地发展。

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具有第一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

就体育产业来说,在中国,体育产业是进入21世纪后才慢慢兴起的产业,其中所涉及的的商业利润,自然不言而喻,除了表面的票价之外,广告,产品,媒体等等的链接更使得该产业迅速成为当前国内产业中兴兴的“热饽饽”。

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走低成本、低价格的路线。

那么低成本模式就会把资源、环境、劳动力的成本压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这就是使得经济会呈现一种复杂化。

就以体育产业中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打假球,吹黑哨等弄虚作假的事件来看,并不只只是以比赛的输赢为目的,而是涉及到背后诱人的经济利益。

因为体育产业在中国尚处于发展阶段,这种新产业最独有的特点就是多元化,如果按增长型方式的话,那么背后经济成本自然会被压缩,而该产业本身就是风生水起的产业,经济的压缩自然会使得整体运转不畅,从人文的角度上来看,经济利益始终是各产业的终极目的,所以便会有操纵比赛的现象发生,那些幕后黑手便能从中谋取私利,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便会慢慢的扰乱市场,最后直接影响到产业整体的经济发展趋势,所以只有在适应全局的发展关系下,改变策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使得产业稳定化,正常化发展,这是新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以旧待新自然只会阻碍新事物的发展。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

专题一就当前中日关系发展、影响中日关系因素、如何看待中日关系而论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1世纪后,中日两国都进入重要的历史时期。

日本经过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济上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由于二战原因,日本的政治军事国际地位受到限制,现在正积极推动从经济强国向政治经济强国的转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在实现从传统的政治大国向经济政治大国的转变。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日双方已确立了在21世纪“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但两国间围绕着“历史认识”等方面的问题也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近期,又加上了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这必将影响新世纪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分析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对准确判断和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主义。

一、中日关系的发展现状中国和日本自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总地说来友好合作是主旋律。

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国关系发展的成果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问题与摩擦也在不断积累。

简而言之,中日关系的现状是“交流不停、摩擦不断”。

从政治上看,两国的高层往来与频繁接触,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1978年两国缔结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规定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指导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为两国在新世纪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确立了行动指南。

2006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葡萄牙语论文口译教学论文

葡萄牙语论文口译教学论文

葡萄牙语论文口译教学论文摘要:本文依据中国葡萄牙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适用于葡萄牙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重点推荐“双教师模式”,其在教学实践中优势明显,深受学生欢迎。

葡萄牙语口译教学肩负着促使学生从语言基础学习阶段到应用阶段过渡的任务,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如何提高葡萄牙语口译教学的质量仍需进一步探索。

中国口译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开始为联合国培养口译和笔译人才,开启了中国大陆地区的口译教学,此后,其他外语院校也开设了口译课程。

2000年以前,大陆各院校的口译教学及研究发展缓慢。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逐渐加深,对口译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口译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口译课程也成为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口译的自身特点,口译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葡萄牙语专业教学,存在缺少教材及教师队伍过于年轻(缺少教学经验)等问题,开展口译教学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

本文将从葡萄牙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入手,探讨葡萄牙语口译教学改革的方法及手段,提出改进授课模式的建议。

一、葡萄牙语本科口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口譯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应考虑学生已具备的语言条件,其次要考虑教学资源的配置问题。

例如,每周课时数、教室设备、班级人数等。

通常,相关院校(本文所指的相关院校为中国大陆地区开设葡萄牙语本科专业的院校)的葡萄牙语本科口译课程开设在第六至第八学期,一般授课时间为两个学期。

课程性质和定位上,各学校根据培养方案不同,有的将其设定为必修课,有的将其设定为选修课。

也就是说,授课对象为葡萄牙语专业本科大三或大四的学生。

那么他们具备怎样的语言水平呢?由于葡萄牙语专业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及语言能力等级考试,很难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

只能根据学生使用的标有欧洲共同语言参考等级的教材及教师的经验,初步将葡萄牙语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平均语言能力确定为B1+级和B2级。

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分析摘要:为深入理解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港口行政管理水平,对我国港口自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回溯性研究。

研究结果说明: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依循港口行政管理机构改革进路、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路和港口行政体制改革进路等3条相互联系、递进式的进路展开的,3条进路最终会聚一体,将改革的最终成果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关键词: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溯性研究“政企合一,高度集中〞是建国以来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的突出特征。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下列简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港口行政管理体制虽进行过数次调整,但仅局限于权力的下放和上收,未能从基本上进行改革,政企职责不分、效率低下的现象长期存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快速开展,进出口货量不断攀升,早期的港口行政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经济社会的开展需求,在此背景下,亟需对原有的港口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8次交通主管部门机构改革(波及到港口行政管理主体的变化)、2次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以“政企分开〞为主要特征)、2次实质性的中央港口行政管理权力下放(实施港口属地化管理)和1次立法建设(通过法律形式将港口行政管理体制固定下来)。

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港口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回溯性研究,深入理解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港口行政管理水平。

1研究综述及研究表明熊伟明[2]对我国港口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分析,指出港口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行政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其认为港口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解决好政企分开和产权界定2个根本问题。

JAMES等[3]回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管理国际化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从港口优先开展政策、港口外资投资、港口国有企业改革、港口管理权力下放和港口管理法制化等5方面分析我国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试比较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领域的变化

试比较分析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领域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善治已经成为人类政治发展的理想目标。

简单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现代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职能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拓展与深化的积极方面。

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在政府权力不断扩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乃至政府机构及其官员中出现的寻租和腐败现象等等。

现代市场经济以及民主政治对于政府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政府治理的理念和价值取向必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政府治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治理而必须转向“善治”。

在政府善治过程中公共事务方面涉及多方利益,公共事务是介于国家政治事务与公民私人事务之间的一些社会性事务,从2003年的抗击“非典”到2006年的抵御台风和高温等自然灾害,都具有公共事务的属性。

媒介既要报道这些事关社区居民和城市市民的公共事务,还要通过传播各方面专家以及各阶层的意见,指导这些事务的正确决策和顺利推进,预防和纠正各种有背于公共利益的举措,以更好地协调和处理涉及各方权益的公共事务。

善治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媒体在其中发挥着代表公众、监督政府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的进步,媒体在公共事务报道中的作用将变得日益重要。

下面探讨一下政府善治过程中公共事务报道中的一些变化:一、报道内容广泛,更为及时准确,客观真实,注重人文关怀。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政府对媒体实行的是强有力的控制,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具体到发什么内容都是有硬性规定的,媒体实质上是政府的宣传工具,是政府的“传声筒”,失去了媒介作为一种专业的主体意识。

媒体在公共决策中需要发挥的传播知识,监督舆论,反映民情的作用基本上都被湮没了,反映在公共事务报道的观念上则是严格按照政府的指示报道,没有自身的特色。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222013308011004马鹏飞当代大学生如何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摘要:进入21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但这条道路上却面临诸多挑战。

这个主题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时代发展的滚滚潮流;二是体现时代主题的最基本标志是世界大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三是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在世界局势保持总体缓和的背景下,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创新一、二战之后的国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个在1949年之后成立的新国家,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但是国家历史并不是很悠久。

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卫生,国防军事都处于一个极其落后的阶段。

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出现了“美苏冷战”的局面。

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之下,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分子站在苏联的一方,这也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地国际环境。

在美苏两极世界的大环境下,中国奉行着“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和“一边倒”的外交策略,这些策略的推行使我国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着稳定。

国际环境的相对稳定不仅促进了国内环境的稳定,而且间接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

在新中国发展的最初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政权巩固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暴露出了很多的政治问题,而这些政治问题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运动中,我国的经济严重倒退,在后来的文化大跃进运动中,我国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大批的优秀的文化知识分子被打倒,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个时期也下降了很多。

在这个时期内,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国家处于风雨之中。

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了。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出席西点军校毕业典礼时发表演讲,他表示,美国打算成为“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

这说明(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美国力图构筑单极世界C.两极格局遭遇严重挑战D.霸权主义不复存在答案:B2.日本前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意图( )A.为维护世界和平承担国际责任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D.摆脱美国的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日本要求建立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国际秩序,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故B项正确。

3.进入21世纪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C.联合国地位日益提高D.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答案:B解析:进入21世纪后,世界政治格局中存在多个主要的力量中心,成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反映了( )A.反对霸权主义的时代主题B.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D.发展中国家力量崛起答案:C解析: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是某一区域内国际合作加强的表现,反映出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不断发展,故C项正确。

5.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很难结成经济集团。

突破这一传统经济理论的是( )A.欧共体的建立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C.联合国的成立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答案:B解析: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欧共体是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故B项正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实用3篇)下面是本店铺收集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报告(实用3篇)以供借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投资纷纷涌向中国,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声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特别是加入WTO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又席卷而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突破、打开瓶颈,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打造“世界工厂”的目标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与“世界工厂”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资本大规模进入、入世为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在外地主”将眼光投向炙手可热的中国,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成了主流的声音。

然而,伴随着出口产品数量和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付出的是巨大的环境代价。

讽刺的是,以此换来的只是国货价廉质次的质疑以及国外反倾销的控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有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工厂”较之“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工场”有了新的内涵。

按照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工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来料加工型“世界工厂”。

一般指被作为生产加工基地的发展中国家。

这类“世界工厂”在国际分工生产价值链中处于最低端;第二类是原材料的采购和零部件的制造实行本土化为主,跨国公司控制着研发和市场销售网络。

这种类型较第一种类型的层次提高一步,但仍然属于生产车间型的“世界工厂”;第三种是既具有研发能力和名牌,也控制着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既在本土进行加工制造,同时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这一类“世界工厂”能够获得生产链的最大经济利益。

只有成为第三类“世界工厂”,才能真正成为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体,才能成为与英、美、日相抗衡的世界经济强国。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

⾃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然辩证法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凌宇(重庆邮电⼤学重庆 400065)【摘要】:进⼊21世纪后,计算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逐渐融⼊了⼈们⽣活的⽅⽅⾯⾯,然⽽科技是⼀把双刃剑,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给⼈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了巨⼤的负⾯影响,只有通过⾃然辩证法的指导,计算机科学技术才能更好的造福⼈类。

【关键词】:⾃然辩证法;科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化⼀、⾃然辩证法1.1 什么是⾃然辩证法⾃然辩证法从⼈和⾃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然界,作为主体的⼈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法论三部分组成。

1.2 ⾃然辩证法的重要作⽤学习⾃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类社会已经进⼊信息技术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就必须将科学技术置于社会⼤系统中,因⽽对⾃然辩证法的研究具有特别突出的现实意义。

⼆、计算机科技⼯作的现状2.1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21世纪⼈类的智慧在科学与技术上得以长⾜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使⼈类的⽣活⽅式发⽣了根本改变。

⼯作、学习、⽣活各⽅⾯⽆不体现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作⽤。

⼯作中各企业事业单位因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引⼊,使⽣产效率、⽣产成本、⽣产效益等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学习过程中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进教学课堂,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泛使⽤,⽽计算机⽹络的应⽤使各种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与交流,从⽽提⾼了教学效果,促进了育⼈的培养,成就了国家急需的复合型现代化⼈才。

⽣活中,计算机科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休闲、娱乐,通过⽹络平台,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想知道的信息,同时提供了⼀个新的⼈际沟通⽅式。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今天的时代主题由过去的“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瓦解B.中国的崛起C.世界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D.联合国安理会的维和作用答案:C解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人类吸取这些教训,追求和平,反对战争。

2.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解析:两极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3.世界经济曾在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下急剧下滑,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8%降为1.3%。

这说明(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发展是和平的保障C.和平与发展相互对立,相互排斥D.和平与发展先后相继,因果相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在恐怖主义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发展变缓,说明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4.2011年,本·拉登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后,恐怖主义活动日益猖獗,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打击恐怖活动。

这表明( )A.恐怖主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根源C.战争的威胁已经不存在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5.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影响X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金融产业的特殊性质D.信息化发展的结果答案:B解析: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全球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生产、金融、贸易等高度关联,这造成了经济危机的快速传播,故B项正确。

6.1945—1948年,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相继建立。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

107202321世纪的到来赋予了中国电影发展新语境,伴随而来的是作为电影产业衍生文化产品的电影海报的嬗变。

电影海报是电影产业的一幅鲜明截面,它以胶卷之外的载体形式记录了二十载中国电影的多维变化。

总体来看,过往研究已从视觉元素、表现技法、艺术功能等不同角度探讨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的发展变化,但多着眼于分析海报内部的枝节搭建如字体、图像、配色、版式等元素,缺乏以更为整体的眼光考察电影海报动态变化的研究。

内容与风格是构成电影海报的两大维度,内容为“里”,是电影海报的核心信息;风格为“表”,是电影海报的美学呈现,由内容与风格共同构成的电影海报归属于不同海报种类,以满足电影海报不同的宣传目的。

从海报整体出发,以内容、风格、种类三重维度审视21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嬗变,能为中国电影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一个思考切口。

一、电影海报的内容:从创作者主导转向观看者介入电影海报的内容是设计者借助海报载体向观众传达的电影核心信息,通常包括电影名、演员名、电影角色形象、电影场景、电影广告语、电影上映日期等要素。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海报的内容表达较之过去整体呈现出从创作者主导向观看者介入的转变。

创作者主导即创作者主导海报内容、观看者接受海报信息,这样的过程具有创作的单一性与单向性。

创作者是海报作品的唯一主导者也是阐释人,创作者将自己对于电影主题的理解与思考展现在海报内容中,对于内容展现的艺术性追求高于吸引观众、提高票房的商业性需求。

而观看者只能在电影上映后被动完成海报作品的观看与海报信息的接受,其如何观看、看而何解、解而何思、思后是否观影等情况难以反馈给创作者。

影片《红高粱》(1987)是张艺谋代表作品之一,其电影海报(图1)以红、黄、黑三色占据主要内容份额,红色炽烈血性,黄色粗犷崇高,黑色神秘深沉,其中黄色部分又以一轮烈日形状交融红、黑两色,并映衬电影人物“我爷爷”和“我爹”的黑色剪影。

三种色彩的大面积铺染,搭建出一幅热烈鲜明的海报平面空间,既是电影中“红高粱”“黄沙尘”“黑土地”等多种意象的抽象呈现,亦是电影主题——中华儿女热情自由的生命精神的美学呈现。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也由于目前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接近50%,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城市化推进到以大城市为主的第二阶段。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也已开始了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即由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过渡到以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但是,以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道路怎么走,则需要认真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和吸取国际人口城市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尤其要研究和吸取人口城市化“拉美陷阱”的教训。

这是中国人口城市化发展到第二阶段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总体判断:中国人口城市化步入第二阶段人口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人口地理分布上的体现,当前世界人口城市化趋势仍在继续,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正驶人人口城市化快车道。

一般认为,人口城市化可粗略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村人口主要向中小城镇转移和集中,亦称之为乡村城市化;第二阶段,乡村和中小城镇人口主要向大城市转移和集中,形成以超大城市组带为主导的人口城市化;第三阶段,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向郊区和其他乡村迁居,称之为逆城市化。

从总体上观察,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已步人第二阶段,超大城市的发展主导着人口城市化的性质和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发达国家开创了后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采取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并行发展的方针,大大加快了人口城市化进程。

据联合国人口司估计,1950年世界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29.8%,1980年上升到占39.6%,2005年上升到占49.3%w,城乡人口差不多平分秋色。

中国人口城市化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较快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的徘徊不前、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比例已由1950年的11.2%上升到1980年的19.4%、1990年的26.4%、2005年的43%左右②,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高中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测试卷

高中人教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测试卷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多次向全球挥舞关税大棒。

2019年5月美国宣布,将进口自中国2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提高到25%。

特朗普的做法()A.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B.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C.阻碍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背离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2.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两极对峙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在这样的时代中()A.动荡不安的局势不再存在B.发达国家主宰当今世界一切事务C.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事务中无发言权3.下图是主题为《“民主”推销员》的漫画。

该漫画揭示了“冷战”结束后的美国()A.继续与俄罗斯争夺世界霸权B.按照自身价值观塑造世界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4.现在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

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A.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B.地区冲突已成为世界新危机C.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5.《欧洲宪法条约草案》第181条规定:“欧洲联盟促进在尊重各成员国民族多元性、地区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展他们的文化,并强调继承共同文化。

”其主导思想是()A.文化的多元性是欧盟存在的基础B.欧洲联盟多元文化间应当相互融合C.地域的多样性是欧盟成立的前提D.建立基于多元文化之上的共同文化6.21世纪的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的原因是()①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教育了各国人民①资本主义经过调整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①科技革命推动全球化,形成相互依存局面①南北鸿沟不断加深A. ①①B. 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7.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至少于2008年起,向全球近10万台计算机植入专门软件,旨在时刻监控或攻击目标计算机。

21世纪的巨大变化及其影响

21世纪的巨大变化及其影响

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几点变化每当提到21世纪中国的新变化,从我脑海中首先跳出来的就是人的变化。

变化1:年轻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与父母辈的完全不同。

这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这代年轻人完全是“新新人类”,他们既没有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学会西方文化的真髓,基本上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萍。

我父母那辈的人很少有人离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竟然搞出“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么闹剧般的事情,简直让我这个80后都大跌眼镜啊。

我真的是想不通他们是在搞什么,婚姻在他们眼中难道就是过家家?变化2:中国的劳动力正由过剩走向短缺。

这个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不过已经有了苗头。

外媒估计中国到2025年后劳动力将出现短缺,我估计也差不多。

中国劳动力的短缺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短缺,而是市场供求的短缺。

大学生就业是最明显的例子,我国的经济水平明显容纳不了那么多大学生,因此大学生找工作难成了21世纪中国的新现象。

但是中国真的是各行各业的就业都饱和了吗?显然不是,许多企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呢,许多工作还没人愿意去做呢。

变化3:中国蓝领的工资将超越白领。

在我看来现在蓝领的工资大致是同白领齐平的。

随着未来白领的“候补大军”越来越多,而愿意做蓝领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蓝领的工资超越白领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就业市场上,想找一个有技术的蓝领比找一个普通的白领显然更加困难。

连送快递这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的月收入都可以超越普通白领,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许多白领自诩清高洋洋自得?作为一名普通白领有什么好自豪的?你比别人收入更高还是权力更大?或许白领的工作环境比蓝领好得多,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在的情况,现在好的大的企业的车间里都有空调的,一部分原因是遵守劳动法,另一部分原因是精密加工的需要。

变化4:中国农村的吸引力将逐渐逼近城市。

这点不太明显。

鉴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和中国老百姓的短视,大家普遍认为城里人比农村人的生活要好。

对于年轻人来讲城市的吸引力确实大于农村,但是年轻人终会成熟长大,理想终究会败于现实。

进入21世纪后是新军事革命的稳步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是新军事革命的稳步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是新军事革命的稳步发展阶段。

(√)
【解析】
世界新军事革命迄今为止已经过了三个阶段。

阶段一,酝酿阶段:1970年代初~1980年代末
受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美苏争霸和局部战争等因素的促动,美苏等国开始自发地探讨新的军事理论和进行军事改革∶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军吸取越南战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经验教训,在杜普伊和斯塔利等人的主持下,开始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重点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第一次训练革命”,并提出了“体系战争”、“第三次浪潮战争”、“空地一体战”、信息战等新的军事理论;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等人敏锐地看到军事领域悄然发生的变化,预见并提出了“军事技术革命”的概念,被称为“奥加尔科夫革命”。

阶段二,启动和探索阶段:1990年代。

1991年的海湾战争初步展示了美军1970/80年代军事改革的成果,既坚定了美国继续变革的信念和决心,同时又使其他国家受到强烈震撼从而纷纷启动军事变革或改革。

新军事革命不仅受到军事专家们的关注,而且成了政府行为,各国不断提升新军事革命在国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牵引作用,加快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并开始着手改革军队组织体制,在全球形成了军事革命的热潮。

阶段三,进入21世纪,新军事革命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21世纪开始,世界总体和平,大战没有,局部战争却不断。

各国在总结前一阶段军事变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全新理念设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更加全面、理性、稳健地推进新军事革命,使新军事革命逐步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从边缘到核心进行演变,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笔记本电脑也进入了一个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笔记本电脑也进入了一个

在进入21世纪之后,笔记本电脑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里,笔记本电脑由王谢堂前燕飞进了寻常百姓家,身型越来越轻便,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也越来越低。

笔记本为王的年代已经来临。

技术趋势从笔记本诞生开始,便携性便是笔记本扣人心弦地特色;而英特尔一直一以来的平台化策略也成功压制了AMD,使其不得寸进。

无线局域网什么是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 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便利使用的效果。

笔记本电脑诞生的最大使命便在于移动性,因此无线局域网功能成了现在笔记本电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准要求。

在2003年1月,Intel发布了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架构Centrino(迅驰平台),其中就拥有一个支持802.11b/a的WLAN(无线局域网)。

迅驰平台的发布与推广也带动了无线网络的迅速普及。

在随后的时间里,无线局域网的普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速度,相信这个趋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移动平台化从英特尔公司推出迅驰之后,平台化策略就一直为英特尔牢牢地把持住了笔记本市场的份额。

什么是迅驰平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由三部分组成: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和Wi-Fi无线网卡(Intel PRO/Wireless 2100 Network Connection)。

它不仅仅是一枚处理器,同时还具备集成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卓越的移动计算性能,并在便于携带的轻、薄笔记本电脑外形中提供了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

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是全新针对移动运算的特性而设计开发的,寻求真正移动性的用户将会根据笔记本电脑的无线连接能力、电池使用时间长短、轻薄外形和运算性能做出购买决定,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正是为了满足所有这些标准而开发出来的最佳解决方案。

柴胡的种植前景

柴胡的种植前景

柴胡的种植前景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大宗药材,多以野生品供应市场,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河北、河南、安徽、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内蒙等地。

进入21世纪后,由于野生品连年大规模地采挖,产量呈逐年下滑之势,而家种品产量很少,市场缺口逐年加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柴胡的种植前景和种植效益吧!柴胡的种植前景全国野生柴胡产量已趋枯竭之势,而人工种植规膜很小,产量很低,市场供应每况愈下,进入21世纪后,我国许多大型制药集团(厂)用柴胡开发了近千种新药、特药和中成药,所需柴胡逐年增加,我国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柴胡总量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港、澳、台市场也连年向内地求货,且数量可观。

我国星罗棋布的药材市场、药材公司、药店、饮片公司、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所等对柴胡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柴胡市场蕴藏商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后市产量与价格均有较大的上行空间,柴胡已引起药厂、药企、药商和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

因此,发展柴胡生产已迫在眉睫,种植柴胡是农村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品种,各地应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柴胡种植,“物以稀为贵”,由于柴胡供应缺口连年加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拉升柴胡价格连年上涨。

柴胡的种植效益柴胡苗株长到第二年每亩可采籽50公斤,到第三年增加到100公斤,每公斤市场售价为60元,可收入9000元,在第三年亩刨根系(干货)100公斤,每公斤市场售价为85元,可收入8500元,以上籽、根两项每亩总收入为17500元。

3年中每亩地的各项成本费用为土地流转300元,柴胡籽种(每亩2.5公斤,每公斤60元)150元,除草剂100元,人工与其他1950元,总费用为2500元,亩均纯收入15000元,年均纯利润为5000元。

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每亩年增收4500元。

柴胡的种植要求1、柴胡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应性强,具有耐旱、怕涝的特性,因此,种植时应选择向阳、平缓的农田栽培,土质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及土层深厚的腐殖土为佳,土壤pH以6~7为宜,前作以禾本科植物为好,忌连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21世纪后,以网络通信技术3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以全时空、超媒体的特性实现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整合,并提供上网、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突飞猛进的现代技术对传媒产业发展是个巨大的推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传媒是科技创新的产物。

卫星传播技术、声像传播技术、视频传播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产业更新换代的步伐。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神经网络原理外延至产业领域,形成网络经济,在通信产业和传媒产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全数字化媒体创造了可能,也引领媒体进入数字时代。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也指出:在数字化时代,行业的前途取决于能否转化成数字形式。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数字时代。

数字时代(Digitalization Era)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高度数字化、网络化为核心特征的时代,具有空前的时空观、信息观,也称为“数字化时代”。

数字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数字时代的基础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数字时代传统报业面临诸多问题,从技术层面看,由于传统报业数字化程度低,造成生产成本高,能够为报纸受众提供的个性化内容缺乏;由于传统报业以纸张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造成即时互动困难,形成传播的单向性;同样由于传统报业数字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数据信息以非标准的格式进行存储和运用,信息内容再利用程序低,衍生应用程度低,造成传统报业内容表现形式单一。

针对传统报业存在的问题,本文仅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对传统报业的困境及发展思路进行探讨,主要从数字媒体传播平台的构建、拓展立体传播、对报业所独具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等方面展开。

一、数字时代传统报业的技术困境现阶段,报业生态环境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技术的进步,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诞生。

面对数字技术的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传统报业的技术软肋明显暴露出来。

从技术角度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传统报业的信息流程看,传统报纸存在材料分散、知识不系统、信息分布较零乱等缺点,这些缺点和传统报业的技术应用是有必然关联的,由于数据信息存储格式不统一,存储不系统,造成数据信息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性下降,如果要再次利用则势必增加流程成本。

目前传统报业涉及到三种技术,即介质技术、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

传统报业以纸张作为介质,以印刷技术作为它的显示技术,以发行网络,包括邮政发行网络和报社自身、自办发行的网络作为传播技术。

传统报业的介质技术、显示技术及传播技术之间虽然存在流程关联,但从技术角度看没有必然的技术关联性,这就使传统报业在整个生产流程中成本不断攀高,另外由于传统报业流程数字化程度低造成了报业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的能力差。

如何解决传统报业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拓展个性化服务,从技术角度看,势必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数字媒体传播平台,在数字信息高度共享的前提下,实现数字内容的个性化传播。

传统报业数字化程度低的现状造成传统报业传播的单向性和单一性。

这种传播的缺陷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交互周期长。

由于印刷和发行周期所限,报纸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间隔最少也在24小时。

其二,交互形式的局限性。

传统纸媒体和受众的主要交互方式主要是邮件、电话、传真等,实施交互时会产生较高的费用,交互的程度也会因为交互手段的影响而存在困难。

传统报业的这种传播特征正受到数字技术背景下双向传播和互动模式的威胁,数字新媒体的受众既是信息的选择者又是意义的生产者。

数字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交互手段的多样性和便捷性,使传统报纸媒体和受众的交互更加深入和多元,将有助于促进报业的发展。

目前传统报业依然是以纸媒报纸为主,以报纸网络版为辅,虽然实现了多媒体化,但这种多媒体还是层次比较低的简单叠加,内容利用率不高。

传统报业提供的信息服务方式是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媒介,以人工查询、信息咨询为主要手段。

数字化后的传统报业面对海量数据信息及信息过度膨胀时还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大量数据被收集存放在大型和大量的数据仓库中,缺乏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工具。

另一方面,还存在大量的瞬时数据需要瞬时处理转化为可用的信息。

因此,在传统报业中深入实施数据挖掘,对于拓展传统报业的经营思路是有帮助的。

在相应的服务方式上,数字化后的传统报业将以数字型文献为主要媒介,通过建立的数字报纸信息资源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大范围,高效率的整体优势和保障能力的特点,实现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服务质量。

二、数字时代传统报业的技术发展路径在论述报业改革中经常提到报业改革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1987年,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在《经济日报》印刷厂诞生,中国报业开始告别“铅与火”,到1993年,全国99%以上的报社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延续近百年的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中国报业眨眼间跨入世界报业信息化的先进行列。

随后,传统报业的整个采编系统逐步数字化,编辑记者也开始“告别纸和笔”。

中国报业的这种跨越得益于传统报业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针对传统报业在数字时代遇到的技术困境,笔者认为传统报业应该在数字媒体传播平台构建、拓展立体传播及不断深挖信息潜力,深化内容产业等方面找到发展思路。

数字技术并不是新媒体的专利,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谁掌握和应用了数字技术,就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1、数字媒体传播平台造就个性化、多元化传播数字媒体传播平台是一个综合平台,其核心思想都是借助信息技术、编码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视像技术等数字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采编管理、内容管理、决策管理等的科学执行和决策,使报业成为数字化、网络化、时空化的全媒体报业。

数字报业离不开信息平台,报业信息化推进速度与信息资源共建、集成能力直接相关。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缪国琴认为“科学意义上的报网互动,不是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两个新老平台的互动,而是在同一个信息化平台上两种传播方式的互动。

互动的基础和关键就是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①]统一信息化平台建设要上升到战略高度。

在平台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推进。

首先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建设,建立具有全方位互相交换、全天候支持功能的统一技术平台。

作为框架的数字技术平台是一个统一的满足报业集团各种媒体需要的数字内容平台,融内容生产能力和全媒体传播平台为一体,成为新闻内容产品的生产基地。

传统报业发展到数字时代这个阶段,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生产流程中,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由传统报业转型为数字报业,直至全媒体报业。

融合现有技术和新技术是数字媒体传播平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技术框架问题。

国外关于数字技术平台建设的研究可以作为国内统一平台建设的借鉴。

在欧盟委员会的推动下的欧洲网络化电子媒体技术平台(Networked and Electronic Media,简称NEM)以集成各种形式的媒体进行创新、将现有的技术和新技术(包括宽带、移动信息和通讯技术、数字媒体各个领域)进行融合、创造令人振奋的先进的人性化服务、以改善网络电子媒体的服务质量为目标。

其次是选择确定统一而开放的平台标准。

“统一”是为了确保平台内的数据库标识组织系统、数字化工作管理流程系统、数字加工处理系统等在数字内容的生产、整合与开发上没有障碍,也便于顺畅、有序、规范、科学地管理,并降低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

“开放”是按照中文新闻信息技术两项国家标准即《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对内容进行规范,便于内容的整合和多次开发。

统一而开放的平台标准事实上为报业提供个性化内容和服务创造了条件,为数据信息的再利用和深度挖掘提供了条件。

国内一些报业集团也在尝试构建符合自身媒体发展需要的数字媒体传播平台。

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以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

传统报业数字技术的运用为多元化出版创造了条件。

多元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将成为传统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传统报业在向数字报业演进中必须依靠技术创新。

在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背景下的“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方案将实现报业多元化数字复合出版要求,实现内容资源的整合,实现内容的“一次生产、多次出版”,更好地支撑报业多元化的媒体业务,实现内容的增值服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会推动报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②]多元化出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个性化。

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和内容融合,借助现代印刷技术、出版技术,实现按需出版印刷。

如针对数字报业的某企业客户,报业集团将该客户在集团所属的报纸全年刊登过与该公司相关的新闻、广告整理成数字杂志、数字光盘或印成书籍,完整提供给他们,不仅便于企业客户保存和查询,还可以让客户了解数字报业的个性化服务,为未来的合作创造商机。

传统报业的多元化出版依赖于数字媒体传播平台的创建,除了跨媒体出版(Cross Media)外,还有跨介质出版,如光盘介质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

2、数字化平台拓展立体传播传统报业具有信息的条理性和选择性、内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信息的原创性及品牌优势,在数字时代面对数字媒体的夹击,关键是要解决如何放大内容资源优势。

通过传播资源将内容资源的传播范围、到达率、影响力发挥到极致,使内容传播的势能达到极致。

因此,数字报业必须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寻求内容的立体传播。

目的在于提升内容势能,培育媒介品牌,提升影响力。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播手段形成差异化,占领内容传播的制高点,形成优势。

传统报业由于技术限制,模拟数据居多,数字内容相对较少,传播特点具有单向性特征,媒体和受众的关系还处于你传我受的阶段。

数字时代下,内容高度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信息充分共享,加上数字传播技术的革新,使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再是单向传播关系,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特点。

数字时代,传统报业要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寻求内容的立体传播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内容多元化;二是传播要素多元化;三是受众互动多元化;四是服务多元化。

内容多元化要求数字报业提供多元化、多角度的内容,多元化并不是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容融合。

充分利用数字报业的资源优势,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传播要素多元化,根据各种媒介自身的传播优势和技术特点,数字报业可为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传播,提高内容的到达率。

受众互动多元化,数字媒体和受众之间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媒体成为交互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