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编历史七下19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朝棉纺织业突破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局限, 华北成为重要的棉织业地区。
◎清朝织布图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 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 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人。
手工工场 特点:分工合作、规模大、雇佣关系
三、人口的增长
(一)原因和表现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 乱,造成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 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以苏州、湖州 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湖广熟, 天下足”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湖南、湖北地区粮食产量迅速提 高,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基地,表明清朝前期我国高产农业区域不断 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唐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 南移,江南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 枢纽。经过数百年的人口迁移与持续 开发之后,人多地少、耕地紧张,成 了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的大问题。 江南地区也是一个重赋的地区。所以 农民就要通过减少耕地转种植经济作 物来寻找出路。
清朝建立之初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
田地荒芜,人口减少。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恢复的原因
(1)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 巩固和发展,政治和政权稳定。
(2)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 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 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 了基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共34张PPT)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2.请说出清朝疆域?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和库页岛
巴勒喀什池

太平洋

喜马拉雅山脉 南海诸岛
台湾、钓鱼岛、 赤尾屿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 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 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 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清朝 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 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
2、商业的发展:
(1)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 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 商业市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2)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出现专门经 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的“票号”
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 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记载已拥有“十 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芜的土地得到开垦 清朝前期国家统一、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 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广大劳动 人民辛勤劳作。
2.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 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 这些作物的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 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了 清朝人口的增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

随堂小练
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D)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人口 增长带来的问题。 2、关键词:人口增长、问 题 3、人口增长影响经济的持 续发展。故选D。
随堂小练
③山西大庄城氏市号的称数数量千增万两加。了;清朝的大城市有:北京、江宁、 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繁商大荣业以的网上城资市料,工摘自商《业简非明常中繁国荣经济史》 ④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徽商
区域性市场
盛泽镇
全国性市场
三、盛世危机——人口的增长
原因 1③、为清清朝朝时前期期,的手统兴工盛业治奠有定了者了很基大采础发。展取。 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
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二、盛世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①手工业各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织、棉织、印染、制瓷 等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②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康熙 御制粉红地珐
琅彩开光花卉碗
《清代纺织图》
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手工生产和传统的家庭手工生产有 何不同?
随堂小练
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
①政府奖励垦荒,耕地面积扩大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
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线索提示
1、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前期 农业的发展的相关知识。 2、关键词:清朝农业 3、以上都是清朝农业的发 展表现。故选D。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思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清代纺织图》和观看影像资料,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感受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通过问题探究,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初步了解自然、社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学习内容为三个子目,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三个部分联系紧密。

农业发展是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础;同时它们又共同成为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为清朝前期的兴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要把握清朝前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2.表现:(1)耕地面积扩大(2)兴修水利(3)粮食产量提高(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3.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手工业的发展:传统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工场手工业的发展2.商业的繁荣:各级商业市场的繁荣,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三、人口的增长1.原因: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表现:乾隆末年,人口达3亿,占世界人口1/33.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三单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4、经济作物种植方面 经济作物种植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 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5、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具体措施的作用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 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 《盛世滋生图》卷,亦名《姑苏繁华图》卷,原系清宫珍品,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徐扬,字云亭,苏州 人,家居穿珠巷,监生出身,曾为吴县候选主簿。清代乾隆十六年 (1751年)高宗乾隆第一次南巡,徐扬与吴县篁村人张宗苍各自进 献画册,由此二人取入画院供奉。乾隆十八年(1753年)钦赐徐扬 举人,官至内阁中书。清宫珍藏书画名著《石渠宝笈》,刊录徐扬 的作品35件,《盛世滋生图》是其中主要一卷,完成于乾隆二十四 年(1759年)。全图钤有鉴赏或收藏之章凡17方,从“乾隆御览之 宝,等钤印剖析可知,乾隆对此图卷十分赞赏,其中”太上皇帝之 宝“便可佐证乾隆禅位于其子仁宗嘉庆之后,仍依依留恋并浏览这 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汉族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时期, 粉彩瓷器技术已问世;雍正时期,粉彩瓷器制瓷技术达到登峰造极 的水平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一、商业网的形成 形成概况: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 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 城镇市场、区 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二、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 1、形成状况 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 县城的规模还大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商帮作用 这些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五、归纳总结 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 ①全国商业网的形成 ②较大规模的工商业市镇产生:汉口 ③商业都市的出现: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 ④商帮形成:晋商与徽商的形成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教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史实;掌握清朝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表现。

2.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通过设疑讨论、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相关知识点的能力;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培养学生从经济角度(生产力)入手分析新的社会现象(生产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清朝前期的手工工场;晋商和徽商等大型商帮的兴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朝农业生产的图片]教师: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有什么新的发展变化?人口增长的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课。

【新课讲授】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多媒体展示清朝开荒执照和1661—1766年耕地面积变化表]教师提问:结合下面材料思考,1661—1766 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6—97,提出问题: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学生回答: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提问: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荒地和边远地区也得到开发;对河流进行治理,修建众多水利工程;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

教师提问: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1

量大幅度提高。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2)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①晋商 ②徽商 ③闽商 ④冀商 ⑤浙商
1661年(顺治十八年)
A、人口快速发展 B、开垦荒田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4道肩)摩”经的景济象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493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 6078430 年) 1724年(雍正二年) 6837914 17176661年年(到乾17隆76三年十,一耕地面积74发1生44了9什5么 年)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因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 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治理黄河、 淮河等,兴修水利工程。
2、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顺治、康熙、雍正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前例的发展高潮。它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 清 朝 前 期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
清初统治者发展农业的措施:
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诸民族的首位。” 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 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 ①国力强盛,社会稳定,耕地面 积扩大。
◆ ②高产作物广泛种植。 ◆ 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
2、作用及影◆响: 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但快速的大幅度增长也带来了 严重的社会问题。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共34张PPT)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 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 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 用。
清代开荒执照
清朝开荒执照的发放,可以从另一个方面 说明清朝是如何鼓励垦荒的。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代纺织图
清朝手工工场
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江苏南京) 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 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 50000人。
从清代纺织图可以看出,清代纺织 业比较发达,纺织的工序比较细。
清朝前期,丝织、棉织、印 染、制瓷等手工业,品种繁 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 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想一想: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具体表 现有哪些?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 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 2 500家,织工超过50 000 人。
材料二 (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 来,于今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 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 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
(2)材料二中康熙帝的言论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 增长,人地矛盾尖锐。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乾隆时期普遍出现了“人与水争地” 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大量人 口无地可耕,盲目开荒。
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思考: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产 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劳动力,扩大 了商品销售市场。 2.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 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 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影响了 经济的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18世纪世界人口9亿人,中国占世界人口1/3
盛世之思——
居安思危,不进则退
中英对比——两份礼单的差距
• 英国礼物: •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帕克透镜、气压计、蒸汽机、棉纺 机、梳理机、织布机、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 发手枪、巨型战舰模型、热气球…… • 中国礼物: • 百花蟒缎、袍缎、线缎、紫檀彩漆铜掐丝珐琅龙舟仙台、 玉器、玛瑙盂盘、瓷器、漆器、葫芦器、文竹挂格、棕竹漆 心炕格、花卉册页、画绢、洒金五色字绢笺纸、白露纸、高 丽纸、墨、扇......
手工工场
“机户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 值……至于工价,按件而计,视货物之高下,人工 之巧拙为增减”。当时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 李扁担、李东阳、焦洪兴等,“咸(都)各四五百 张”织机。
——《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李扁担等“机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最突出的 特点是什么?
商业繁荣
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至苏州,苏州人徐扬进献 绘有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画作长 1241厘米,是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以上,全画有人物1万 2千余人,各色房屋建筑2140余栋,各种桥梁50余座,各种客货船 只400余只,各种商号招牌200余块。
归纳总结:探究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盛世隐忧——
阳光阴影,相伴相生
美国 400万
英国1600万 法国 2800万
中国 3亿
乾隆晚年中国人均耕地的乐观估计是3.5亩,而同时期的英 国,人均占有耕地10亩,是中国的3倍。
此外,当时英国还有800万英亩荒地,也就是说,全英国每 人尚能拥有1英亩(合6亩左右)的土地储备。
有人说,明清时期已处 于近代前夜;也有人说, 清朝是一个停滞的帝国。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 你能为你的观点提供哪些证据呢?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 的前夜”。下列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 B.出现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雇工生产 • C.一些商人专门经营放贷和存款业务 • D.资本雄厚的商帮进行全国性的商业活动
查阅书目推荐
请你课后继续查找资料,丰富对18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认识。
——摘编自《饥饿的盛世》
中英互赠的礼品各有什么特点?这反映了中英经济上有何区别?
• 乾隆在给马戛尔尼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学习本课Lo后rd,M重ac读art这ne段y E话mb,as你sy又to得Ch出in了a 1什79么3 认威识廉呢·亚?历山大
课后延伸
想象一下乾隆看到此画时会有什么反应?
晋商万里丝茶路,称雄商界五百年
三晋源票号·号规号章 号规章程订得严, 有规才能成方圆。 庸才不能入字号, 择优录用需人荐。 股东用人不可疑, 掌柜经营握全权。 掌柜伙计有奔头, 奖励身股可分钱。
——资料来源《刘立本晋商板话》
读一读,谈一谈:你认为晋商事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0个,中国占了6个。 ——数据来源:戴逸《论康雍乾盛世》
盛世中“人”——
细节观察,见微知著
1、康乾时期人口有何 变化? 2、这一时期人口的变 化能说明什么问题?
思考:衡量古代农业发展的指标有哪些?
清朝前期经济分布图
手工 工场 分布
清朝前期农业恢复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康熙在位前40年一共减免

• 乾隆在给马戛尔尼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你从这段Lo话rd中M读aca出rt了ney中E国mb最as高sy统to 治Ch者ina乾1隆793怎样威的廉心·亚态历?山大
盛世中国——
历史现象,证据说话
康(雍)乾盛世
• 经济总量:世界第一(GDP占世界1/3) • 对外贸易出超量:世界第一 • 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 城市发展程度:18世纪全世界超过50万人口的大城市共有
9000万两赋税,相当于全国三年
朝 开 荒
的收入。乾隆在位60年,其中有 四年不受赋税,普免钱粮。

——《论康雍乾盛世》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 斤,胜种五谷几倍”
玉米“种一收千, 其利甚大”
《康熙治水图》·现代作品
自然经济
图片说明:清焦秉贞所绘《耕织图册》共46幅,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