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孙子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孙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2、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3、学习文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读题目

爷爷与孙子,两个人,也是两代人。中间似乎隔了一条鸿沟。两代人之间,故事很多。

小小说,大题目,怎样切入?

从人物介绍开始,一开始就表现了亲情的疏远,切入了主题。

三、课文朗读

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故事的基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课文分析

仔细阅读课文然后思考:

1、课文的基本结构怎样?

小说紧扣考字发展,按时间顺序展开

①、(发生)介绍人物、环境——考前

介绍了人物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下文故事的发展打下铺垫。

②、(发展)爷爷考孙子——考试

考试中,爷孙俩三问三答。(小说主体部分)

用描写展开故事,塑造人物。以对话描写为主,心理描写为辅。三次对话,同中有异,并插叙媳妇回乡的情节。

③、(高潮、结局)爷爷哀叹——考后

月亮像( )?

最后,爷爷给出了“标准答案”——镰刀。从其中我们能够悟出点什么?

该部分主要运用心理描写,故事情节发展至高潮,最后在哀叹声里戛然而止。

2、精彩片段分析

《爷爷〃孙子》像两尊石像似的坐在月亮下对话,而这场对话却引人深思。为什么孙子只知道月亮像女人的眉毛,像好吃的香蕉?为什么爷爷只知道月亮像劳动的镰刀?难道这仅仅是爷爷想不通的问题吗?

爷爷问孙子“月亮像什么”,孙子回答说“像妈妈的眉毛”。爷爷却觉得儿媳妇的眉毛总是皱着,根本不像月亮。为什么眉毛总是皱着?从文章中不难看出,孙子的妈妈来自城市,来到大山沟的那两天,因生活习俗、文化水平各不相同,难以适应这样的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的不顺心,眉头便会皱起,所以在爷爷看来只会像死蚕。而在城市里生活的条件各方面都比较好,眉头自然就不会皱起了,总会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城市与农村极大反差的生活条件生活现像,还反应了,随时代的发展,长辈与晚辈所产生的代沟。爷爷只是在儿子还没结婚时见过儿媳妇,可见亲情逐渐疏远。

孙子说“月亮像爷爷的驼背”,爷爷不以为然,“驼背哪一点像月亮?像老丝瓜还差不多。”孙子无法理解爷爷生活上的重负,只会用相似的食物说,或许这是小孩子的天性,可这却挖掘出了爷爷一声生活艰难的辛酸。而孙子所说的“月亮像香蕉”更是让爷爷难以理解,只得悲哀地长长地叹一口气:“嗨!这娃子,废了!”爷孙俩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自认为的有标准答案“月亮像镰刀”这样容易的题都答不对,爷爷以他的生活习俗和狭隘的主观意识的标准去强求孙子,没有从多角度考虑问题,由此怀疑孙子的智力出问题。

而爷爷想不通的原因,却是两代人认识事物的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就像爷爷想不明白香蕉是什么,而孙子恐怕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镰刀这种东西。人们只会往自己熟悉的事物方面回答问题。因此产生了代沟。

然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这仅仅是因为两代人的代沟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更是因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代沟。从爷爷和孙子之间的对话就可以得知,城市与乡村之间是差不多互相隔绝的,城里人无法想象乡下人的生活,而乡下人也无法得知城里人的生活。

如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是基本提高了,可是城乡间的差距开始越来越大,文化水平、生活习惯以及信息方面的传播也是大相径庭。试问,如何解决这令人头疼的问题?

五、人物分析

爷爷:老一代乡村农民,宽厚慈爱,饱受艰辛,但思想僵化、守旧。

孙子:新生代的城里人,聪明健康,思维活跃,但缺乏生活锻炼。

六、主题思想

通过叙述山村人家的“考试”小故事,反映了城乡差别造成的代沟,从而提醒管理者要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建设和谐社会。

扩展思考——怎样解决?

①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②重视青少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走出书斋,城乡交流。

七、艺术技巧

1、(题材与主题)大题小写,小中见大。于小窗口写小人物,反映社会大问题。

2、(情节)紧扣“考”字和爷爷心理展开故事情节。

3、(描写)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表达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八、拓展阅读

仔细阅读课本219页小小说《画家和他的孙女儿》,想想其主题思想是什么?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分析:

婷婷画了树枝比树干粗的树,画了红色的小兔子,画了长翅膀的马,但婷婷的画家爷爷认为婷婷画得不对,画得不像,于是两人一来一往有了内容大致相同的对话与争论,最后,婷婷的画却得了国际儿童画展的大奖--王奎山的这篇微型小说有很深刻的思想意义。

儿童看待生活中的万事万物有自己很特别的、一般成人较难理解的视角和感觉,儿童把这种独特的感觉及儿童的心灵、认识表达出来,就能成为展现儿童心理、充满了一种童趣与情趣的作品。婷婷爷爷用成人的思维,成人的视觉去要求婷婷的儿童画,他永远不可能理解婷婷的心灵世界。作为饱经风霜的成年人,他应该欣赏、赞扬、鼓励婷婷这种别具一格的、有独特儿童情趣的作品;如果他坚持用成年人看待生活的标准来要求婷婷的一切言行,那他就是僵化、教条、毫无创造性的典型了。推而广之,他很可能就有扼杀创造性、扼杀民族创新之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