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word精品
动物营养学习题word版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区别(化合物)。
1.元素比较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相同:均以O最多、C、H、N次之。
不同: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相反。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元素含量的变异情况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化合物组成比较1)动、植物含水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3)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能量储备为脂肪,碳水化合物少(<1%,糖原和葡萄糖);4)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动物蛋白质含量高,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5)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2.饲料状态表示法及各状态的换算。
1)风干(半干)状态(基础)——60~70℃烘干,失去初水,剩余物为风干物质,其状态叫~2)全干(绝干)状态(基础)——100~105℃烘干,失去结合水,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其状态叫~各状态的换算:将某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例:某饲料风干基础含 CP 18%,水分10%,求饲料新鲜基础(含水75%)下含CP多少?设为χ,则χ∶25% =18%∶90% χ =(25%×18%)÷90%=5%3.概略养分分析方案纯养分分析。
不能再进一步剖分的养分。
纯养分分析的优缺点优点:更科学、准确、客观要求高缺点:方法复杂、设备要求高。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消化方式及各种动物对饲料消化方式的异同。
动物的消化方式方式部位工具作用物理性口腔牙齿磨碎、增加表面积消化道肌肉收缩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道酶大分子变为小分子微生物瘤胃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大肠酶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异同:1.非反刍动物:主要是酶的消化,以微生物消化较弱。
动物营养学复习参考
名解1.动物营养学:研究营养物质摄入利用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2.养分:食物中能够被有机体用以维持生命或生产产品的一切化学物质。
3.消化:食物(饲料)在消化道内被分解的过程。
分为a,机械性消化b,化学性消化(最重要的环节)c,微生物消化(生物学消化).4.吸收:消化道内的营养成分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的过程。
(以胞吞,胞吐,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为机制).5.概略养分:饲料常规分析方案中饲料养分概略的六大成分。
6.NDF:中性洗涤纤维,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部分物质,即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
7.ADF:酸性洗涤纤维.8.EAA: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9.NEAA:半必需氨基酸,对于猪和家禽Met, Phe、对于家禽Gly的部分需要量可分别由Cys、Lys、Ser代替,因此,Cys、Lys、Ser又被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A: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量相比不足的氨基酸,由于它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
11.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饲料含量/动物需要量)的值最小的必需氨基酸。
12.RDP:瘤胃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被微生物作用而降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饲料蛋白质。
13.UDP:瘤胃非降解蛋白质,进入瘤胃后不发生变化而直接进入真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的饲料蛋白质。
14.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除部分被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外,其余的经瘤胃壁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液流入肝脏而被合成尿素。
合成的尿素一部分经唾液或直接通过瘤胃壁返回瘤胃而被微生物再利用。
这种氨和尿素的循环称为瘤胃氮素循环。
15.理想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所需比例完全吻合的蛋白质。
16.氨基酸平衡:饲料中各种氨基酸的数量与比例与动物维持生长、繁殖、泌乳等需要相符合。
17.氨基酸不平衡:由于添加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而加重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缺乏程度的现象。
18.氨基酸互补:不同饲料原料在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上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两种或多种饲料原料搭配,取长补短弥补个别原料在氨基酸组成上的缺陷,改善饲粮氨基酸平衡,提高整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动物营养学》按章节复习资料.doc
绪论营养是一切牛命活动(牛存、牛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
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牛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笫一,揭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或生物学功能。
第二,研究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
第三,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动物牛产特性之间的关系。
第四,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屮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第五,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
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动物科学专业三大主干学科:动物遗传冇种、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饲料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动物生产与植物生产饲料:动物的食物。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Feed Proximate Analysis),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c水分饲料V j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干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有机物丿彳〔乙隧浸出物(粗脂肪)I无氮化合物^ r粗纤维1碳水化合物{I无氮浸出物(一)水分各种饲料均含有水分,但含量差界很大,最高可达95%以上,最低可低于5%o水分状态: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称结合水或束缚水。
1.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
60-70C烘箱中烘3-4小时2.吸附水即结合水。
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经白然风干的饲料或谷物饲料,在100-105°C烘箱内烘干2- 3小时。
除去初水和吸附水的饲料为绝T•饲料(Dry Matter,缩写DM)。
动物营养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 干物质(dry matter,DM)除去初水分和吸附水的饲料成为绝干饲料,杨嫩中绝干饲料的含量称为干物质。
2 采食量(feed intake,FI)动物在一定时间内才是饲料的质量,一般以日采食量表示,即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质量。
3 自由采食量(voluntarry feed intake,VIF)是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或称随意采食量。
4 标准采食量(standard feed intake,SFI)是根据动物饲养标准推荐的采食量,又称为采食量定额。
5 消化(digestion)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6 总能(gross energy,GE)是饲料被完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7 净能(net energy,EG)净能等于代谢能减去热增耗、发酵产热或与绝食动物相比的其他产热。
饲料NE就是指动物用于维持和生产的那部分能量。
8 热增耗(HI)也称体增热、特殊动力学作用或食后增热。
来源于饲料营养物质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产热,是采食后体热差。
9 能量利用总效率(gross efficiency)是指产品能值和采食饲料的有效能值的比值,私聊的有效能包括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不同动物用不同的有效能形式计算能量利用总效率。
10能量利用净效率(net efficiency)是指产品能治与扣除维持需要之外采食的能值的百分比。
它受采食水平的影响较小,而更多的收动物遗传能力的影响。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对机体的生长和健康不可缺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11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s,CLA)是一组亚油酸的异构体,是一类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双烯酸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总成。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
绪论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4.名词:营养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率饲料抗营养因子第三章水的营养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第四章蛋白质营养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的用量?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肽利用的异同点?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第五章碳水化合物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复习内容试题类型一、名词解释(20分)二、填空或选择题(30分)三、简答题(30分)四、问答题(20分)第一章1、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试解释它们的概念。
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或营养素。
总水分:自由水与结合水之和。
初水:即自由水、游离水、原始水分。
新鲜饲料在60-70℃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室温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初水。
吸附水:即结合水、束缚水。
风干饲料在100-105℃烘箱中烘一定时间,干燥器冷却恒重,所失重量即为吸附水。
粗灰分: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有机物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蛋白CP:饲料样品中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采用乙醚来浸提样品的所得产品,也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评定饲草中纤维类物质的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无氮浸出物NFE: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NEF = 100%-(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2、比较动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组成的差异。
元素组成差异:所含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略有差异。
化合物组成差异:①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结构物质和储备物质,动物含量较低。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含量多,植物因种类不同所含不同。
③脂类:动物的储能物质,一般植物含量低。
④水分与灰分:植物体的水分含量变异范围很大,而成年动物体内水分含量相对稳定;动物体内灰分含量比植物体内高。
第二章1、简述动物主要的消化方式和吸收方式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食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
电大《动物学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doc
电大《动物学营养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1620)一、名解1、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合成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必需有饲料提供的氨基酸。
2、常量矿物质元素:动物体内含量在0.01%的矿物质元素。
3、动物的营养需要:每头(只)动物每天对能量、蛋口质、矿物质和维牛素等营养的需要量。
4、代谢能:可被动物利用的养分中所含有的能量成为代谢能。
极饲料总能减去粪能、尿能、消化道气体能后剩余的能量。
5、维持:健康动物体垂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各种养分处于收支平衡,化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6、过瘤胃蛋白质:未被瘤胃微生物将降解的饲料蛋口进入雏胃和小肠,这部分饲料蛋口质称为过瘤胃蛋口质。
7、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提供的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8、饲养标准:格局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动物世纪生产的总结,对各种待定动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额定做出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称为饲料标准。
9、消化能:动物采食饲料的总能减去动物排出粪便所含能量即为消化能。
10、内源尿氮:动物在维持状态牛存过程屮,必要的最低限度的体蛋口质净分解代谢经尿中排岀的氮称为内源尿氮。
1 1、代谢粪氮:动物采食无氮日粮是经粪排出的氮。
12、维生素;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所必需的低分了有机化合物。
13、净能:饲料中用于动物维持生命和生产的能最。
14、营养物质(营养素):饲料中能被动物利用,用于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有效成分。
15、基础代谢:体况良好的动物在理想条件下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能量代谢。
16、理想蛋口质:可消化蛋白质中所含可利用氨基酸的比例与动物生长、生产所需氨基酸比例相一致的蛋白质称为理想蛋白质。
17、粗纤维:并非一种纯净化合物,它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所组成的混合物。
18、饮料能量净效率:产品中所含能最与用于形成产品的饲料有效能的比值。
19、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某种氨基酸的含量低于动物的需要量,同时由于该种氨基酸的缺乏限制了动物对氨基酸的利用,这种缺乏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考试必备)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考试必备)第一章●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营养物质: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成为营养物质●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并利用食物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成分●饲料中营养物质分为哪几类?他们的基本功能?根据饲料成分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将其分为六大类,即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
基本功能:营养物质是动物体组织的成分营养物质是动物体所需能量的来源营养物质是体内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营养物质是形成肉、蛋、奶、毛等畜产品的原料●饲料与营养物质的差别?以及二者的关系?饲料是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害无毒的所有物质.而营养物质是饲料中能够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化学成分,称为营养物质由此可以看出饲料的范围比营养物质范围大,即饲料包括营养物质,是营养物质的载体。
营养物质是饲料的一部分,是饲料的重要成分.第二章1.采食量:动物在一定时间内采食饲料的重量,一般以日采食量表示,即动物在24h内采食饲料的重量2.随意采食量:指动物在充分接触饲料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时间内采食饲料的数量。
自由采食量决定动物的采食能力3.实际采食量: 是动物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对采食量的一种计量方式,在不同的饲养制度下,动物实际采食量是不同的4.消化: 是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5.吸收:指饲料经过消化道各种方式的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分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被运送到机体各部位,供机体利用。
6.消化率: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通常用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数表示7.利用率:动物处于维持代谢状态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占采食量的百分比8.表观消化率:饲料中可消化营养素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9..真消化率:在表现消化率基础上,扣除粪便中的内原部分,所得到的消化率为真消化率2、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3大消化方式?●物理消化:是指通过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和推动事物后移,最后将消化残渣排除体外的过程●化学消化:通过消化道所分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饲料中所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进行分解的过程●微生物消化: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3、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机制?●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俩种简单扩散:小分子物质、脂溶性物质和一些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转移(转运)的过程,其特点是不消耗能量。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
动物营养学知识点(全)动物营养学绪论1、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全称。
2、概略养分分析主要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等六种概略养分。
3、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第一节动植物体与饲料的化学组成一、动物与植物1、动植物的代谢特点·动物代谢特点:异养生物,不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而要依赖于自然界中的有机物。
·植物代谢特点:自养生物,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简单无机物合成所需有机物。
2、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二、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的比较1、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
动物的元素含量变异小,植物的变异大。
2、有机元素均以C 、H 、O 、N 的含量最多·植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5% ·动物:约占其干物质总重的91%以上主要以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其中均以碳为最多,氧和氢其次,氮最少。
3、无机元素·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微量元素的含量: 相对较稳定 4、元素含量① 植物·元素含量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元素含量差异大② 动物·一般须从饲料中获得,含量相对稳定。
·动物间差异小(二)化合物组成的比较干物质动植物体水分无机物质(粗灰分或矿物质)有机物质含氮化合物(粗蛋白质)无氮化合物乙醚浸出物(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1、水分①一般情况下,动植物中都以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动物:变异小②动植物体组织、部位不同含水量不同。
③影响因素不同·植物:栽培条件、气候、收获期等·动物:年龄、营养水平、饲料组成、健康状况等④饲料分类·按水分多少>45%:青绿饲料≤45%:青贮饲料·按蛋白质多少≥18%:蛋白质饲料<18%:粗饲料2、碳水化合物①植物:干物质中的3/4结构物质贮备物质②动物:主要为糖元和葡萄糖,<1%3、蛋白质①植物:除真蛋白质外还有非蛋白质含氮物(氨化物)②动物:干物质中主要为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的结构物质主要是真蛋白质及游离AA、激素无其他氨化物动物体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的品质优于植物蛋白。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饲料: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养分:营养物质的分类:水、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质元素、维生素。
水的存在形式:游离水、化合水。
动植物体营养物质组成比较:①植物性饲料与动物性饲料都以水含量最高②植物性饲料干物质中主要为碳水化合物。
③植物性饲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
④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一般比动物低⑤植物性饲料的脂类主要包括机构脂类和贮存脂类。
影响动物采食的因素:a、动物生理因素(体重、动物的个体差别和生理状态、疾病因素、条件反射)b.饲料物理化学因素(味道、气味、物理性状、视觉)饲粮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因素(能量浓度,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c.饲养环境:包括畜舍的卫生和舒适度、通风换气、夏季降温、冬季保暖、饲喂方式、充分饮水、建立采食习惯等都对动物的采食有较大的影响。
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的作用,把机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瘤胃微生物的种类:A 细菌B原生动物(纤毛虫和鞭毛虫)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A 吸收机制a被动吸收(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b 主动吸收(逆电化学梯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包饮吸收后B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率: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程度称作消化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必需脂肪酸:是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由食粮供给,在体内具有明确的生理作用,是对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的营养及生理作用:①作为生物膜的构成物质②合成前列腺素③调节胆固醇代谢♨➹蛋白质:是通过肽键氢键等形成的复杂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大分子聚合物,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和少量硫,一些蛋白质还含有少量的磷、铁、铜和碘等元素。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①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基本成分:蛋白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肌肉、神经、骨骼、软骨、牙齿、毛发、角、喙、肌腱、韧带和血管中,参与各种细胞组织,维持皮肤和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动物营养学总复习资料有答案
动物营养学复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 饲养标准:根据动物种类,性别,年龄,生理状况,生产性能,根据科学理论及通过生产实践饲养确定的一套动物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作为生产标准。
2.RDP:英国的降解与非降解蛋白质体系中,瘤胃降解蛋白质,为微生物所降解的蛋白质,80%-100%可合成菌体蛋白。
3.妊娠合成代谢:妊娠母猪即使饲喂与空怀母猪相等的维持日粮,除能满足一窝仔猪和乳腺组织增长的需要外,母体本身仍可增重。
这种现象为“妊娠合成代谢”。
4.ME:代谢能指饲料消化能减去尿能及消化道可燃气体的能量后剩余的能量。
5.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6.生长实验:生长实验也常称饲养实验是通过饲喂动物已知营养物质含量的饲料或饲粮。
出现的程度,来确定动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或比较饲料或饲粮的优劣。
7.温热环境: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
8.绝食代谢:饥饿代谢或空腹代谢,动物绝食到一定时间,达到空腹条件时所测的能量代谢叫绝食代谢。
动物绝食代谢的水平一般比基础代谢略高。
9.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通过体内特定的先体物质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10.概略养分分析法:1864年,德国Hanneberg提出的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该分析方案概括性强,简单实用。
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尚待改进,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
11.理想蛋白: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必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12.热增耗:过去又称为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粮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它以热的形式散失。
动物营养学复习提纲
《动物营养学》复习提纲绪论目的要求掌握营养与营养学的概念、动物营养学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目的要求了解动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比较,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功能。
动植物的化学组成一、元素组成已知的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有90多种,其中以C、H、O、N含量最多,总占动植物体DM的90%以上,差异大。
常量元素:Ca P K Na S Cl Mg微量元素:Fe Cu Mn Zn Se I Co F Mo二、化合物组成1、碳水化合2.脂肪3.蛋白质4.矿物质5.维生素6.水三、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比较1.元素比较2.化学物组第三节饲料养分一、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二、养分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叫养分。
(一)概略养分11.水分或干物质(DM)2.粗蛋白质(CP)3.粗脂肪(EE)4.粗纤维(CF)后来提出了多种纤维素含量测定的改进方法,最有影响的是Van Soest分析法,如下(图1-1)。
植物性饲料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2%十六烷三甲溴化铵)(半纤维素等)1(木质素、硅酸盐)灰化(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灰分,即硅酸盐)NDF-ADF=半纤维素ADF-残渣1=纤维素残渣1-残渣2=木质素5.粗灰分饲料完全燃烧后的残渣,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盐类,有时有少量泥砂。
(二)纯养分三、养分的基本功能1.作为结构物质;2.作为能源;3.作为生理及代谢调节物;4.形成产品。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消化特点及影响饲料养分消化率的诸因素。
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大分子)简单可吸收形式组织一、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非常重要,饲料内70-85%DM和50%的CF在瘤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消化取决于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包括下列因素。
动物营养学期末复习资料(河南科技学院)必考
动物营养学期末复习资料(河南科技学院)必考动物营养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利用营养物质全过程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相互关系的科学动物营养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生产水平3、改善产品质量4、降低生产成本5、保护生态环境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1、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饲料中养分分为哪几种,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不同水分基础下养分含量的换算需按什么原则进行?3、比较动植物体养分组成的异同。
营养物质(nutrient):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根据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养分分为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茂福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4、形成产品———附属功能粗蛋白质:指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分析上=N×6.25粗脂肪: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无氮浸出物: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不同干物质基础的换算:将某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换算成另一基础下的养分含量,须按养分占干物质的比例不变的原则来计算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差异:1)植物水分含量变异大于动物。
2)植物含粗纤维动物无。
3)植物体内的结构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动物体内是蛋白质。
4)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动物为脂肪。
5)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氨基酸。
6)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色素、蜡质等;动物主要是真脂肪;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第⼀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消化、利⽤,并对动物⽆毒⽆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以维持⽣命、⽣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恒重,失去的游离⽔和结合⽔质量总和。
烘⼲后的剩余物叫全⼲(绝⼲)物质。
初⽔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恒重,失去的初⽔。
烘⼲后的剩余物在空⽓中平衡⽔分可制得风⼲样品。
粗蛋⽩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质素及⾓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醇、⾼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氮浸出物NFE:NFE%=100%-(⽔分+灰分+粗蛋⽩质+粗脂肪+粗纤维⼀、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分:动植物⽔分含量最⾼,植物变异⼤于动物;2)碳⽔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质素;动物⽆;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动物体碳⽔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质:植物除含真蛋⽩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及少量游离AA,⽆其他氨化物;动物蛋⽩质含量⾼, 变异⼩,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分:饲料除去⽔分后的剩余物质称⼲物质。
⼲物质有风⼲物质和全⼲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恒重,其⼲物质称风⼲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恒重,其⼲物质称全⼲物质。
动科班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科班营养复习资料1、动物营养的概念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
它是动物一切生命活动(生存、生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
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动物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或含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饲料。
而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是植物及其产品,研究动物营养,首先应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化学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饲料是指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1、水分初水(游离水或自由水):含于动植物体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容易挥发的水;吸附水(结合水或束缚水):与细胞内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形成胶体水膜、难以挥发的水。
构成动植物体的这两种水分之和,称为总水分。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饲料中总水分分为初水和吸附水。
2、粗灰分(ash)(1)概念: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或盐类等无机物质,有时还含有少量泥沙,故称粗灰分。
3、粗蛋白质(crude protein,缩写CP) (1)概念:粗蛋白质是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它包括了真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物两部分。
NPN是蛋白质合成或分解时的产物,结构简单,包括游离氨基酸、硝酸盐、氨等。
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CP含量=含N量*6.25,CP含氮是16%,个别15~18%。
4、粗脂肪(ether extract,缩写EE)(1)概念:粗脂肪是指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脂肪和类脂。
TE由甘油+脂肪酸形成,类脂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脂溶性维生素、蜡、固醇、复脂(卵磷脂)以及游离的有机酸。
5、粗纤维(crude fiber,缩写CF)(1)概念: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角质等部分。
(完整版)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
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饲料: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皆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2.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3.常规养分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分析方法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分析成本低。
缺点:(1)粗蛋白不能区别真蛋白质和非蛋白含氮物。
(2)粗纤维中各成分的营养价值差别大,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较易消化,木质素不能被消化,测定偏低。
(3)粗脂肪是真脂肪、色素及脂溶性物质的混合物。
(4)无氮浸出物是计算值,偏高。
(5)不能分析特定养分。
4.动植物体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1)元素种类基本相同,数量差异较大。
(2)元素含量规律异同:同:均以氧最多,碳氢次之,钙磷少。
异:植物含钾高,含钠低;动物含钠高,含钾低;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3)变异:动物小,植物大。
第二章1.影响消化率的主要因素:(1)水温,水温越高,肠道排空速度越快。
(2)不同生长阶段:粗蛋白随动物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
(3)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相互间的相互作用。
(4)加工工艺:粉碎粒度。
(5)饲料调制。
(6)投饲频率:投饲频率越高,消化率下降。
2.水的营养作用:(1)水是动物机体主要组成成分。
(2)水是一种理想的溶剂。
(3)水是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
(4)调节体温。
(5)润滑作用。
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食入饲料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4.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特点:(1)对能量的需求低:鱼虾为变温动物,不需耗能维持其体温。
(2)对蛋白质需求高。
(3)对糖的需求量较低,利用能力也较差,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所致。
(4)鱼虾对脂肪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
(5)对维生素的需求:Vc、VB6、Ve及烟酰胺等大,Vd低。
(6)一般对饲料中的矿物质需求低,可从水中直接吸收利用某些矿物质。
5.水产配合饲料的特点:(1)原料粉碎粒度:40目、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10%(2)水稳定性: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蚀率。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doc资料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AA平衡:体内合成蛋白质时,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存在,并根据动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若饲粮的必需氨基酸比例与动物的需要最接近,则表明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2.EFA:即必需脂肪酸。
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功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3.热增耗(HI):又称特殊动力作用或食后增热,是指绝食动物在采食饲料后短时间内,体内产热高于绝食代谢产热的那部分热能。
以热的形式散失。
4.营养需要:也称营养需要量,指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时,对各种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简称“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
5.饲料添加剂:指添加到饲粮中能保护其中的营养物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机体代谢、增进动物健康,从而改善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改进动物产品品质的物质的总称。
6.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7.√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在禽饲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饲粮的净能增加。
8.营养物质:存在于食物或、饲料中或动物体内有生理生化作用的化学实体物质。
9.消化:指动物采食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消化,让其中的大分子变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10.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A:即限制性氨基酸。
指饲料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比值最低的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以此类推。
12.氨基酸的拮抗作用:由于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的需要量提高的现象。
13.氨基酸的互补作用:两种或多种饲料混合使用时,由于各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含量、限制的程度不同,彼此可取长补短,使混合后的饲粮蛋白质氨基酸平衡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利用效率的效应。
动物营养学重点章节复习
绪论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包括生产)之间关系的科学。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动物生产的特点:1.从生产人类食物的角度看,动物生产的重要特点是物质利用效率低。
2.动物可以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资源(如牧草、各类副产物等)转化为人类食品,从而提高食物生产体系中的养分利用率。
一、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4)研究提高动物对饲料利用率的原理与方法;(5)制定动物的适宜养分需要量;(6)探索或改进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新方法或新手段(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1) 保障动物健康。
(2)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3) 改善产品质量。
(4) 降低生产成本。
(5) 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营养物质及其来源饲料: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叫饲料。
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重量即为初水。
粗蛋白CP:饲料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测出样品含氮量后,再乘以6.25即为粗蛋白含量。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无氮浸出物 NEF:即不含氮的一类浸出物,也称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菊糖、双糖、单糖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C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 C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衡水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 %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 C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 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 )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 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 C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 C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均集中于干物质中,所以干物质是动物营养的主要来源。
(二)粗灰分: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 C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三)粗蛋白质:是饲料有机物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分析上=N X 6 25,凯氏定氮法(四)粗脂肪: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五)粗纤维: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 %酸、1.25% 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缩聚糖等,它是影响饲料利用率的重要限制因素。
(六)无氮浸出物:无氮浸出物(%)=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第二章碳水化合物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组织中出淀粉外所有多聚糖的总称,非淀粉多糖可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卩-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
其中大部分NSP是可溶性的,阿拉伯木聚糖与卩-葡聚糖就是主要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
化学益生素:化学益生素是一类具有益生素功效的化学合成物质,本质上为低聚糖。
非淀粉多糖:植物组织中除淀粉以外的所有多聚糖的总称,也作结构性多糖。
一、碳水化合物有什么营养功能?碳水化合物总营养性多糖的生理作用有: 1.动物体内的能量源物质 2. 动物体内的能源储备物质 3.动物产品合成原料4. 营养性多糖的其他作用还有减少动物体内蛋白质的的分解功能,同时ATP的大量合成有利于氨基酸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结构性多糖的作用对于反刍动物来说有提供能量,一种必须的营养素、促进消化道的正常发育,影响产奶等生产性能。
单胃动物来说,提供能量,促进消化道发育,有时也会降低有机化合物的消化率。
二、寡糖的功能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促进机体肠道内微生态平衡;2)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3)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4)寡聚糖的能量效应。
三、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何不同?单胃动物前段消化道对于饲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淀粉多糖没有消化利用的能力,未被消化的结构多糖进入消化道后段。
在单胃动物肠道的后端基本不分泌消化酶,但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对这些未被吸收的多糖起到发酵的作用,产生部分挥发性脂肪酸。
草食动物如马、驴、兔等的盲肠特别发达,结肠的容量也很大,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因此饲料中的纤维物质对这类动物也有较重要的营养作用。
猪、禽盲肠不如马、兔发达,结肠的容量也比较小,其中的细菌对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的消化能力有限,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饲料中的纤维物质含量不宜过高。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因此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利用与单胃动物有很大差异。
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主要消化部位为瘤胃,被吸收利用的主要物质为挥发性脂肪酸,而以单糖形式被吸收利用的数量则较少。
成年反刍动物口腔和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动物相类似,幼龄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发育还不完善,瘤胃内微生物活动还很弱,对糖类的消化吸收参考单胃动物。
瘤胃每日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量占总采食量的50%-55%。
因此,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器官。
第三章动物食量标准采食量(VFI ): 指动物饲养标准或动物营养需要中所规定的采食量的定额。
分绝对采食量与相对采食量。
自由采食量: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量是动物在自然条件下采食行为的反映,是动物的本能。
消化: 是机体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物的酶解作用,使大块的、分子结构复杂的食物,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分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学物质的过程。
吸收: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物理性消化: 通过动物采食、咀嚼和胃肠运动,将饲料磨碎、混合和推动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道分泌的各种消化酶或饲料中含有的消化酶对饲料养分进行分解的过程。
微生物消化: 指动物消化道内共生的微生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进行分解的过程。
消化率: 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表观消化率 : 表观消化率 食入饲料养分减去粪中排出的总养分 (未扣除内源性养分) 再 与食入饲料养分之比( %)。
公式为: =(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 粪中某养分 )/ 食入饲料中 某营养素 *100%。
真消化率 : 如果在测定粪便中待测营养物质的同时,测定来自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肠 道脱落细胞、肠道微生物等来源 (称之为内源性物质)中相应营养物质,在计算消化率 时扣除粪便中的内源部分, 所得出的消化率为饲料中某种营养物质的真消化率, 计算公 式如下:饲料中某营养素真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 - 粪中某营养素 +消化道内源 某营养素) / 食入饲料中某营养素 *100%。
一、动物采食量的影响因素?一)动物因素: 1、动物种类 2、动物体重 3、健康状况 4、动物生理状态 5、感觉系统 6 、 条件反射二)饲粮因素: 1、物理性状 2、适口性 3、能量浓度 4 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5、脂肪 含量 6 、粗纤维 7、矿物元素和维生素 8、饲料添加剂三)饲喂技术: 1、饮水 2、饲料形态 3、饲喂方式和时间四)环境因素: 1、温度、湿度、通风及有毒有害气体2、应激状态二、鸡、 猪、牛的消化各有什么特点,有何不同? 1、鸡的肠道较短,化学消化为主酶和微生物消化都弱。
2、猪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比较弱。
3、牛前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皱胃和小肠以酶消化为主。
三、影响消化率的因素有那些?1、动物因素 : 动物种类,年龄及个体差异2、饲料因素 : 种类,成分,饲料中的抗营养物质,饲料加工调制3、饲养管理技术:营养水平,饲养条件,饲料添加剂 第四章 脂类的营养瘤胃氢化作用 :饱和脂肪酸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变成饱和脂肪的现象。
脂肪的酸败 :脂肪在适当的条件下(如氧气、适宜温度、水分 、微生物、金属离子等到) 发生氧化,生成醛、酮、酸并有异味的现象称之。
一、脂类的组成、主要性质?二、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额外能量效应;脂肪是动物体内主 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2、脂类可作为机体结构物质。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协助脂溶性物质的吸收。
5、维持体温、防护作用。
6、调节内分泌功能。
7、油脂在饲料加工中的作用。
三、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脂类的消化、吸收、代谢方面有何异同?何为胆汁肠肝循环?单胃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 :脂类进入十二指肠与大量胰液和胆汁混合,在胰脂酶作肠绒毛膜接触时破裂,所释放的脂类水解产物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被吸收。
脂类水解 用下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甘油一酯和游离脂肪酸, 酯由胆固醇酯水解酶水解成胆固醇和脂肪酸, 乳糜微粒, 可携带大量非极性化合物如固醇、 磷脂由磷脂酶水解成溶血性卵磷脂, 胆固醇 三者聚积在一起形成水溶性的适于吸收的混合 脂溶性维生素、 类胡萝卜素等。
当乳糜微粒与产物通过易化过程吸收。
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吸收的长链脂肪酸与甘油一酯重新合成甘油三酯,新合成的甘油三酯外被一层蛋白膜,它与少量磷脂、胆固醇酯和蛋白质构成乳糜微粒,通过胞饮作用的逆作用逸出黏膜细胞,经胸导管将乳糜微粒输送入血。
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机理:脂类进入瘤胃后,实质是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微生物将甘油三酯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后者被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主要通过瘤胃壁吸收。
大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经微生物作用变成饱和脂肪酸,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
脂类经过重瓣胃和网胃时,基本不发生变化,在皱胃,脂类逐渐被消化,微生物细胞也被分解。
进入十二指肠的脂类由溶血性卵磷脂、脂肪酸及胆酸构成。
链长小于1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可直接被吸收,空肠前段主要吸收混合微粒中的长链脂肪酸,中后段主要吸收其它脂肪酸,其余脂类消化产物,进入回肠后都能被吸收。
胆汁肠肝循环:胆汁酸是脂类食物消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是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最终产物。
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流入肠道,在促进脂类消化吸收的同时,受到肠道(小肠下端及大肠)内细菌作用而变为次级胆汁酸,肠内的胆汁酸约有95%被肠壁重吸收(包括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回肝脏,经肝细胞处理后,与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道再经胆道排入肠道,此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四、反刍动物脂类瘤胃微生物消化的特点?(一)、不饱和脂肪酸氢化,必需脂肪酸减少(二)、部分氢化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异构变化(三)、脂类中的甘油被大量转化为挥发性脂肪酸(四)、微生物酶解的产物是甘油而非甘油一酯(五)、支链脂肪酸和奇数碳原子脂肪酸增加五、EFA的概念与作用?必需脂肪酸:凡是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饲粮供给或能通过体内特定先体物形成,对机体正常机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的脂肪酸作用:1、是细胞膜、线粒体膜和质膜等生物膜脂质的主要成分,在绝大多数膜的特性中起关键作用,也参与磷脂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