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讲解
与朱元思书讲解
与朱元思书讲解
【最新版】
目录
1.朱元思其人及其书
2.《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
3.《与朱元思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正文
《与朱元思书》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杨慎所写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被收录于《古文观止》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朱元思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人,他是当时的文化名人,也是朝廷重臣,其著作涉及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影响深远。
而《与朱元思书》是杨慎写给他的一封书信,内容涉及文学、人生、政治等多个方面,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
《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朱元思的赞誉,杨慎在信中称赞朱元思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尤其是他的骈文,是当代最好的。
其次,杨慎谈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家道中落,曾经流落在外,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但是这些经历也让他更加坚强和成熟。
最后,杨慎谈到了政治问题,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示担忧,认为国家需要有真正的贤人来治理,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
《与朱元思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这篇书信体散文写得非常优美,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同时,这篇书信也是杨慎人生哲学和政治思想的体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化名人、朝廷重臣、政治家、军事家等多重身份的综合性思考,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书信体散文,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
独特的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与朱元思书》的注释
《与朱元思书》注释大白话讲解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篇古代文人之间的“书信聊天”——《与朱元思书》。
这可不是一封普通的信哦,它里面藏着好多山水美景的描绘,还有作者那份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心情。
咱们就一起,用大白话把这封信里的知识点给“扒拉”出来,看看古人是怎么玩转文字的!一、书信开头,先套近乎原文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大白话翻译:想象一下,那天的空气好得不得了,一点灰尘都没有,天和山远远看去,颜色都混在一起了,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山。
我就这么跟着江水漂啊漂,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自由自在的。
知识点:这里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了作者坐船的悠闲,还暗含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就像咱们有时候想抛开作业和考试,去外面疯玩一天一样。
二、山水之美,让人陶醉原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大白话翻译:从富阳到桐庐这一百多里的路啊,那山、那水,美得简直不像话,说是天底下独一份儿的都不为过。
知识点:这里的“独绝”二字,就是独一无二的意思。
咱们写作文时,如果想强调某个事物的特别,也可以用上这样的词,比如“这道菜的味道,真是独绝一方”。
三、山,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大白话翻译:那水啊,碧绿碧绿的,深得能看见水底千丈深的石头。
小鱼儿在石头间游来游去,看得清清楚楚的。
有时候水流急得跟射箭一样快,浪花打起来,就像是骏马在狂奔。
知识点:“直视无碍”这个词组,告诉我们水清得连水底的东西都能一眼看到。
下次你去游泳或者去河边玩,可以试试看能不能看到水底的石头或者小鱼,然后也用这样的语言描述出来。
四、山,更是奇妙无比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大白话翻译:两岸都是高高的山,山上长满了让人觉得凉飕飕的树。
这些山啊,好像都在比着谁长得更高,一个个都使劲儿往上窜,你争我抢的,结果就形成了好多好多的小山峰。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风烟:指烟雾。
共色:同样的颜色。
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缥:青白色。
千丈见底:—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急湍:急流的水。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的形势,争着向上。
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相向和鸣。
戾天:到天上;戾,至。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筹画、治理。
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见:同“现”,显现,显露。
翻译: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与朱元思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烟雾都散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的绝妙。
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有寒意的树木,山峦凭借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高笔直地向上插入云天。
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嘤嘤声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的啼叫不停。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险峻的山峰心就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美丽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重点注释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2.一百许.里,许:表示约数,左右。
3.天下独绝.。
绝:绝妙。
4.缥碧:浅青色。
5.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骏马。
6.皆生寒树,寒:寒意。
7.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凭借。
上:向上,轩:高。
邈:远,8.泉水激石,激:冲击,撞击。
9.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转:通“啭”,蝉鸣声。
穷:不停地、穷尽。
绝:消失。
10.鸢飞戾天者,戾:至。
1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反:通“返”,返回。
12.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5篇《与朱元思书》说课稿1一、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无不渗透着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情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奇特生活和抱负人格的追求。
作为本单元第一篇选文,可见其在本单元及本册的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它以鲜亮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动身,着重写了“奇山”和“异水”两个方面,抒发了寄情山水,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
文章骈散相间,清爽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育学生阅读古文的力气,品尝文章的秀丽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宠爱。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背诵确定数量的名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存、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尝和审美情趣”等要求,依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看解释后积存课下文言词语,重点把握以下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缥、湍、轩、邈、柯、泠、嘤、鸢、窥。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解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反复诵读,到达熟读成诵。
3、诵读课文后,谈谈文章的构造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养成宠爱大自然,宠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的情感,养成安康的审美情趣。
4、探究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的特点后,做口语复述练习。
教学重点是:积存文言词语,读懂读熟文言文。
教学难点是:把握课文的主旨。
谈谈文中流露出的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及追求自由的情怀。
二、说学情我任教的对象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厌学,缺少学习热忱,尤其是对语文科,而对于难读难理解的文言文更是提不起兴趣。
同时,班级人数多,且学生语文素养参差不齐,只有极少一局部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大局部学生则习惯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甚至思维“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10篇
关于与朱元思书教案10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与朱元思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朱元思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与朱元思书》课文解析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
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
(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
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相关资料: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
后又被任为奉朝请。
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知识讲解
《与朱元思书》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
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本文选自《艺文类聚》卷七。
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被梁武帝免职后,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本文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客套的问候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文章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共色: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3.缥.(piǎo)碧:青白色。
4.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6.奔:文中指飞奔的马。
7.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8.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9.轩邈..(xuān miǎo):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1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2.泠泠..(líng)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3.相鸣:互相和鸣。
14.嘤嘤..(yīng)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5.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16.无绝:不绝。
绝,停止、断绝。
17.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
文中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部编版八上《与朱元思书》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与朱元思书》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他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明辞官后要到山中隐居的志向。
他的写景散文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寄情于山水,向往美好大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讽刺。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吴均(469一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他曾任奉朝请(一种安置闲散官员的官职),长于史学,也擅诗文,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写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有人称之为“吴均体”。
本文需熟读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主题概述本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了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秀丽的景色,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二)古今异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示约数;今义:允许,许可。
2.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
(三)一词多义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数词)猿则百叫无绝(众多)2.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断)3.直视无碍(直接)争高直指(笔直)4.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四)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散尽)2.任意东西(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3.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4.负势竞上(方位名词作动词,向上)5.互相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6.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平息)7.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边)(五)特殊句式倒装句鸢飞戾天者。
《与朱元思书》 讲义
《与朱元思书》讲义一、作者与作品背景《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
吴均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不少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是其中之一,他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
二、文章内容解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段开篇总写富春江景色的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为下文具体描绘山水之美定下了基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描绘了一幅风停烟散、天空与远山呈现出同样清澄颜色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澄澈、宁静的氛围。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则表现出作者乘船顺流而下,自由自在的心境。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这里写水,先从静态的角度描写水的清澈,“缥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碧绿,“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则极言水的清澈程度,连游鱼细石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接着从动态的角度描写水的湍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湍急的水流比作飞箭,将汹涌的浪涛比作飞奔的骏马,生动地展现了水流的迅猛之势。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一部分写山,首先描绘了山的形态,“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通过“负”“竞”“轩”“邈”“争”“指”等动词,赋予山以动态美,展现出山峰的挺拔险峻和争先恐后向上伸展的姿态。
然后描写了山中的声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以动衬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接着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对山水的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的向往。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注释1500字《与朱元思书》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书信,文中韩愈向好友朱元思表达了对其失意和困惑的关切,并试图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予朱元思一些安慰和启示。
下面是《与朱元思书》的原文及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朱元思君,亲家之道,吾尝疏著书以陈闺闱之议,亲事也;尝为君疏著书以告处世之务,君与我言义也。
至于为时政勉君之属,形为书传,今一于此,亦可也。
于我观新作《宴登岳阳楼》诗,以为君辈之作,宜先观者,自用亦勉之也。
朱元思者,王聘之族子也,家贫无以色事,诚卒业于乡、吏、士之路,岂不憎爱勉强饰辞者乎?已教以顺理为体,文辞可终始也。
世无有奸佞之臣不属焉者,必坐猜忌之难,而任进取之报;世无有师傅塞塞之人不属焉者,必优任暴虐之主,而待闲居之安。
《宴登岳阳楼》诗视岳阳楼下湖南,楼上看江西,风景宜人,文人墨客尤喜来此较艺。
《岳阳楼记》是东晋的世人周恩瓘写的,人称岳阳楼记是文章。
山川滋味,大有可表者,己奉(改以)长恨歌词,昨日与兄肆几,临风解襟,谓其辞美。
诗其所叙与肆几中龙阳相近。
曾参灵仙灵山之上者,俯仰这岳阳楼,随便境界,饮泉水,吃野果,登高远游——这是人生比较可贵的多么幸福啊!韩愈所写的《长恨歌》,应该也和我们这几首诗互相接近。
乘船楼观,即以胜景之词来激发自豪。
悲去国而何以忘世事,卑庸以结交,过辱以往名!生不逢时,从侈与俱败;遇时称季,况愿留名!人生就像盘中菜啊,香的、脆的、鲜嫩的只是很少,而且美的是谁都要吃,长恨歌词总也难表达完全的。
愈先生敢问,蔡琰、颙舒二人,皆豪杰罗教、陶俎陶器也,皆生长恨之中,何无牵遣也?今以诗遣充之,中于名(听说名声)。
请问,夷陵之游,也许是什么问题或者地方呢?韩故号长恨船,自号曰长恨舟子、长恨隻竿、长恨敢居 - 这些“长恨”号是什么类型呢?私心不可表也。
凡自道也者,非有至理,所以怨人而对人也。
我怀篇颂是夜舟,贼风暴雨,幸全吾首歌一曲,终于表发忍悲深藏。
长恨隻竿是庇护船人的长跳杆。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吴均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3.再现写景画面,感受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
文题解读“与”,给予;“朱元思”是吴均的好友,点明人物;“书”,书信,点明体裁。
标题点明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
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
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
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写作背景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课文主题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读读写写读准字音缥碧(piǎo)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línɡ)嘤嘤(yīnɡ)鸢飞(yuān)戾天(lì)经纶(lún)窥谷(kuī)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者,可能)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人的规劝。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一起来看一下吧!与朱元思书南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风停,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的晴空和山峰是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淡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急流的水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泉水拍打在山石上,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千百遍的啼叫不绝。
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顺,随。
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与朱元思书》讲解
《与朱元思书》讲解《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本文是用骈体写成的一篇山水小品。
一共140多个字。
骈文常用四字六字组织,故亦称“四六文”。
但文章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
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
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
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
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
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
“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
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
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
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
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
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
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
“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
“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
《与朱元思书》注释译文及要点字词-与朱元思书字词翻译
《与朱元思书》注释译文及要点字词-与朱元思书字
词翻译
《与朱元思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名篇,这篇文章是韩愈以自己的亲切情感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
下面是这篇文中一些关键的字词以及它们的翻译:
1. 朱元思 (Zhu Yuan Si) - 朱元思是韩愈的好友,被认为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
2. 颐气和 (Yi Qi He) - 颐气和意味着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
3. 不羁之才 (Bu Ji Zhi Cai) - 不羁之才指有独立精神和才华横溢的人。
4. 温通 (Wen Tong) - 温通指心灵温暖、交流顺畅。
5. 颠覆 (Dian Fu) - 颠覆指推翻、改变原有的观念或体制。
6. 炯然 (Jiong Ran) - 炯然意味着明亮、锐利。
7. 困厄 (Kun E) - 困厄意味着困难、苦恼。
8. 顺化 (Shun Hua) - 顺化指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外部环境。
9. 淳风雅望 (Chun Feng Ya Wang) - 淳风雅望意味着高尚的品德和风度。
10. 宣泄 (Xuan Xie) - 宣泄指发泄、释放情感。
11. 肆合 (Si He) - 肆合指四合一,衍生自五行学说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这些字词以及其他一些词语在《与朱元思书》中被用来展示韩愈对朋友情谊的关爱,以及韩愈对社会现象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辩论。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与作品1.吴均: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与朱元思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与朱元思书(吴均)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
与朱元思书讲解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信。
这封信涵盖了苏轼对友情、人生、哲学等多个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信的开头,苏轼表达了对朱元思的思念之情。
他以春日繁花盛开,心中愈发思念朋友,感叹时光匆匆的思想作为开篇,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接着苏轼引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他用这一句哲学格言来探讨生命的真谛。
他说,人们对于人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名义之中,而不能深入探求其中的真实原理。
这也是他在朱元思身上看到的共同特点——不安于现状,追求真正的道义。
随后苏轼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哲学思想。
他认为,追求名利的欲望常常使人迷失自我,让人们无法真实地看待他人和世界。
他鼓励人们要正确看待自我,摆脱对功名利禄的过度追求,真正关注道德和人性的追求,以实现对自己和他人的真实理解与关爱。
此外苏轼还谈到了自己对官场的看法。
他反思并批评了一些官员贪污腐败、得失心重的现象,强调了廉洁和品行的重要性,并让朱元思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
在信的后半部分,苏轼与朱元思就诗词创作进行了交流。
他们共同探讨了诗词创作的技巧、题材以及审美追求等方面的问题。
苏轼提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认为诗歌应该以真实、自然为基础,追求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能够触动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最后苏轼提醒朱元思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勇于面对人生的变化和挑战。
他说,无论经历何种困难和变化,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不放弃对真理和价值的追求。
通过《与朱元思书》这封信,苏轼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和道义的思考,对艺术追求的探索,以及对社会风气和个人品质的批判和期望。
这封信实质上是苏轼对朋友的真心呈现和交流,也是他对人生和艺术的深入思考的体现。
这些思想和见解,既是苏轼个人的思想发展和成长的产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氛围和文化价值观念的一面。
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化名人,苏轼的思想和创作触动了无数后人,并对中国文学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
《与朱元思书》文本解读1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因而不少仕途失意的知识分子便遁隐山林,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吴均也因为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
《与朱元思书》就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
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
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
本文是作者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中应当另有所述,但已散轶,亦无其他资料可考,只留下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
虽然只是片断,但这段文字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看,都有相对的完整性,是一篇优秀的山水小品。
2文题诠释书,就是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但与一般的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
该文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是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
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也许并非是吴均与朱元思书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是南北朝时的山水名作之一。
3主旨作者妙笔生花,为友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并且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藐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隐居避世的高洁志趣。
意在劝谕友人放下名利竞争之心,忘情天地大美之中。
4内容解读《与朱元思书》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中的一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一段景致。
课文中,作者总叙述了富春江奇秀丽的景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下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行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