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_孙宝德

合集下载

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矿床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矿床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主要 集 中在 燕 山期 ,且 多数 与 同期 岩 浆岩 密切 相关
( 南京 大学地 质系 , 1 9 8 1 ;任 纪舜等 , 1 9 9 0 ; Z h o u e t a 1 . , 岩化 。早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 地 质学 家对 区内代 表
( 马东升 ,2 0 0 8 ) 。粤 西 阳春盆地 位于 吴川 一 四会 深 断 裂 西南 端,是一 个 在 印支期 复 向斜基 础上 发育 而 成

第 4期
段 瑞春 等 :广 东阳春 盆地 石蕞铜 矿床 U— P b年 代 学及其 地质 意义
7 5 9
表 2 石 菜花 岗 闪长 岩 、黄铁( 铜) 矿矿 化花 岗 闪长岩锆 石 中的稀土 元素组 成( ×1 0 - 6 )
的局 部断 陷盆地 ,面积约 2 0 2 8 k m 。盆地 内及其 周
锡 山型 ” 酸性 花 岗岩 类 ( 马 大铨 等 ,1 9 8 5 ;涂 绍雄 ,
1 9 8 5 ;赵子杰等,1 9 8 5 ) 。近年来 的研究表 明,同属于
“ 岗尾 一 石 莱型 ”的马 山 、岗尾一 轮水 和石 菜岩体 具 有不 同的形成 时代 及元 素 同位 素地球 化 学特 征 ,指 示它 们是 不 同时代 、不 同构造背 景下 岩石 圈演化 的
中图分 类号: P 5 9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5 5 2 ( 2 0 1 3 ) 0 4 . 0 7 5 4 . 0 1 1
0 引 言
我 国东 部沿 海是 多 金属 矿 床 的重要 产地 ,前 人
对 其成 矿作 用 的特 点进 行 了长 期 和系统 的研 究 ,探
勘 查 局 地 质 勘 查 研 究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6 0 )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分布对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如电子、机械、建筑等行业都需要铜作为 原材料。
铜矿资源的分布不均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某些地区铜矿资源丰富,经济 发展较快,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因为缺乏铜矿资源而发展缓慢。
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如某些国家铜矿资源丰富,可能会成为铜 矿出口国,而其他国家则需要进口铜矿以满足国内需求。
湖北铜矿资源丰富,主 要分布在大冶、黄石、 十堰等地
铜矿资源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地质构造:地 壳运动、板块 碰撞等形成的 地质构造对铜 矿的形成和分 布有重要影响
岩浆活动:岩 浆活动可以形 成铜矿床,岩 浆的性质和活 动方式对铜矿 的分布有影响
地下水:地下 水可以溶解和 搬运铜元素, 形成铜矿床
气候条件:气 候条件可以影 响铜矿的氧化 和侵蚀,从而 影响铜矿的分 布
加强铜矿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非法开 采和盗采
推广绿色采矿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加强铜矿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加强铜矿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资源 浪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铜矿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挑战
铜矿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铜矿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铜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铜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铜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铜矿资源的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铜矿资源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铜矿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铜矿资源的类型:硫化物 型、氧化物型、碳酸盐型 等
氧化物型铜矿的特点:品 位低、难选、储量小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点与形成环境

铜矿资源的地质特点与形成环境
铜矿资源的保护措施与政策法规
建立铜矿资源保护区,限制开采范围
制定铜矿资源开采标准,确保可持续开采
加强铜矿资源回收利用,减少浪费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铜矿资源开采与利用行为
铜矿资源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的可行性及技术方法
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回收废铜、再生铜等方式,实现铜资源的循环利用。
可行性分析:铜矿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利用在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都具有可行性。
分类:铜矿资源可以根据其成因、形态和赋存状态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硫化铜矿、氧化铜矿、碳酸铜矿等类型。
特点:铜矿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子等领域。同时,铜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开采和利用方式。
添加标题
铜矿资源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有一定的铜矿资源
亚洲的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也是重要的铜矿生产国
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国也是重要的铜矿生产国
非洲的赞比亚和刚果(金)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是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铜矿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铜矿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电子等领域
沉积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古陆边缘地区,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陆相沉积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古陆地沉积区,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变质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古陆内部地区,如中国、俄罗斯等国家
热液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如智利、秘鲁等国家
铜矿资源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和成矿机制
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风化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矿床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形成的生物沉积矿床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广东阳春朝其塘地区岩体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阳春盆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是广东省内重点成矿区之一,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

朝其塘岩体为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具有两次或以上的岩浆活动,通过与大宝山、鸡笼山、锡坪以及国内已知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认为朝其塘石英斑岩体具有寻找斑岩型锡(钼)矿的潜力。

标签:岩体特征找矿前景斑岩型朝其塘阳春盆地钦杭结合带及其旁侧是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Cu-Au-Pb-Zn-Ag多金属成矿带[1],也是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评价新增加的三个具有重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带之一[2]。

阳春盆地位于钦杭成矿带的西南段,是一个在在印支期复向斜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北东向的局部断陷盆地[3],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

朝其塘位于阳春盆地南部,岗美岩体内,区内矿点众多,各种资料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岩体地质特征该岩体以复式岩体产出,主体是岗美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产出时代为燕山二期。

在花岗闪长岩中有石英斑岩侵入其中,时代晚于花岗闪长岩。

这两个岩体的具体地质特征以及蚀变分带分述如下:1.1花岗闪长岩特征位于岗美岩体的东南部,以岩株产出。

其岩石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40%)、微斜长石(30%)、更长石(15-20%)、角闪石(5%)、黑云母(5%)、绿帘石(5-10%)、绿泥石(微量)、纤闪石(少量)、磷灰石、磁铁矿、白钛石、榍石等。

岩体局部有斑晶出现,斑晶为中长石(10%)、钾长石(5%)、角闪石黑云母(5%)、正条纹长石(10%)、石英(5%)。

结构为半自形粒状结构。

岩体中的构造以断裂为主,其次是裂隙。

断裂大致分成三组即NW、NE、NNW,其中以NW为主,成平行排列分布。

裂隙发育有多组纵横交叉成网状产出。

在断裂分布地段以硅化为主,而其余地区普遍出现有纤闪石化、绿帘石化、泥化、绿泥石化。

岩体中石英脉和褐铁矿分布较普遍,但大多数沿断裂破碎带和裂隙重填。

在岩体局部见到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的矿化成细脉穿插,浸染状分布于岩体中,其次还有少量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等产出。

东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浅析

东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浅析

东阳春盆地锡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浅析作者:王龙李波杨成会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阳春盆地是粤西乃至广东省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区之一,锡山钨锡矿床是盆地内典型的多金属矿床之一,阳春盆地存在两类与成矿紧密相关的花岗岩类,分别为与铜铁等矿床有关的中酸性花岗岩类和与钨锡等矿床有关的酸性-超酸性花岗岩类,前者的代表为石菉等矿床,而锡山、小南山等则为后者的典型代表。

最新的年代学数据表明,锡山岩体的锆石U-Pb 年龄为103±3 Ma,石英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为94±12Ma,同时期华南地区处于岩石圈拉张伸展的构造环境中,锡山矿床的成岩成矿作用与同阶段华南地区的大规模构造和岩浆活动有关。

关键词:锡山;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广东阳春盆地是在印支期复向斜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小型断陷盆地,盆地走向20°,长90Km,宽16-31Km,面积约2028Km²。

构造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段,NE向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主断裂的东南侧,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端,粤西-桂东南加里东隆起和海西期坳陷的接壤部位,华南褶皱系南西段。

目前盆地周边已发现矿床(点)50余处,矿化元素为铜铁铅锌钨锡等,矿床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构造蚀变岩型、热液脉型等。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盆地内及南侧广泛发育中基性侵入岩和花岗岩类侵入体,地表出露约30多个,除马山等少数岩体为印支期外,大部分为燕山期产物,根据岩石类型和含矿性,将盆地内花岗岩分为两类,即岗尾-石菉型的花岗岩类和小南山-锡山型花岗岩类,前者主要是中酸性花岗岩类,与铜铁等矿床有关;后者为酸性花岗岩类,与钨锡等矿床有关。

,为了进一步了解锡山钨锡矿床的成因,笔者对锡山岩体进行了总结和浅析。

1.矿床地质特征锡山矿床位于阳春复式向斜的西南端,矿区地处广东省阳春市马水镇辖区内,位于阳春市204°方向,直距14.75Km处,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15″,北纬22°07′50″,岩体周围地层为石炭系下统的变质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等,火成岩与围岩接触部分产生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部分角岩化。

广东省铜矿类型划分及成矿特征

广东省铜矿类型划分及成矿特征

广东省铜矿类型划分及成矿特征古志宏;廖小华;肖光铭【摘要】根据成因将广东省铜矿床划分为七大类型:斑岩型、沉积改造型、岩浆型、陆相火山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沉积砂岩型和表生风化型,其中以斑岩型储量最为丰富,而斑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最具找矿前景.【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1(027)002【总页数】6页(P141-146)【关键词】铜矿;矿床类型;成矿特征;广东【作者】古志宏;廖小华;肖光铭【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510080;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510080;广东省地质局706地质大队,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铜是广东省的短缺资源,其探明、保有储量少。

目前广东已勘查的矿床(点)数104处,多为矿(化)点①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矿处区划组,广东省铅锌铜银矿产成矿预测报告,1990.。

对铜矿的类型进行准确划分,对于寻找新的矿产地及新的找矿方向意义重大。

前人曾对广东省的铜矿类型进行过系统的划分(表1),但随着肇庆园珠顶大型铜钼矿的发现以及大宝山铜矿、石录铜矿等危机矿山研究的突破,原划分方案已显得不再合适,本文将在前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重新对铜矿类型进行划分。

根据项目课题组的研究,以矿床成因为基本原则,结合国内同类型矿床的划分情况[1~4],将广东省铜矿床划分为七大类型十个亚类型:斑岩型(大宝山式、园珠顶式、锡坪式、天堂式)、沉积改造型(玉水式)、陆相火山岩型(紫金山式)、矽卡岩型(铜录山式)、热液充填型、沉积砂岩型、表生风化型,其中以斑岩型铜矿床最为重要。

其类型划分及各类型的典型矿床见表2。

斑岩型铜矿探明资源储量占广东省铜矿储量的90%以上。

根据矿床的含矿岩体与主要矿物组合,可进一步划分为大宝山式斑岩型钼钨铜多金属矿、园珠顶式斑岩型铜钼矿、锡坪式斑岩型钼铜铁锡矿和天堂式斑岩型钼铜多金属矿。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

广东省阳春市庙山矿区的找矿进展与前景分析[摘要]阳春盆地位于全国16条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钦杭成矿带南西段,是广东省内重点成矿区之一。

该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近两年来,通过在该区开展国家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及老矿山外围找矿工作,相继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及成果。

其中庙山矿区位于石菉铜矿床的外围,是寻找与石菉类似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区段,近期新取得的成果表明该区具有寻找中型以上铜多金属矿床的前景。

[关键字]阳春盆地庙山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阳春盆地铜多金属成矿带,为广东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区内构造复杂,导致多期次、多阶段的岩浆侵位,并为含矿溶液提供良好通道和赋矿场所,在不同的围岩条件下形成不同类型的、丰富的内生金属矿床。

区内矿床(点)密集分布,类型复杂,已发现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0多处,主要以Cu、Pb、Zn、Ag、W、Sn、Mo 为主。

且大多数为多金属矿床,伴有多种元素。

区内的铜矿床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型、热液充填交代型和岩溶型次生铜矿床,其中石菉铜矿为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1]。

庙山矿区位于石菉铜矿床东面约3km,是寻找类似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最有利区段。

2012年,我院通过开展”老矿山外围找矿”项目,取得了重要找矿进展,在施工的钻孔ZK602中发现铜多金属矿体多层,包括一层厚5.42m的富铜多金属矿体,平均品位为Cu7.42%、Zn1.78%、Ag133g/t、Bi0.091%,显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本文主要对该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工作进展进行介绍并对其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1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阳春盆地南缘,阳春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端,其二级块体云开地块和粤中地块的交汇处(图1-1)。

以吴川~四会断褶带为界,西北部为云开古陆隆起区,南东部是一个主要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盆地-阳春盆地。

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

石菉铜矿床成因再分析

石菉铜矿床成因再分析

石菉铜矿床成因再分析由地质资料掲示的各种地质现象、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各种地质现象,综合分析石菉次生氧化铜矿、原生硫化铜的成矿原因,找出成矿规律,指导地质探矿。

标签:原生铜矿次生铜矿成矿原因找矿规律名词实语:原生铜矿——指含有硫化铜或自然铜的矿石次生铜矿——指被氧化和后生的铜矿石,有氧化铜、碳酸铜、结核铜(常见有铁结核铜、硅结核铜)等。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广东省内最大型铜矿,到1998年已核实的总资源超过六十万吨铜金属量,分东矿段、石菉山矿段、西矿段,其中次生氧化铜约40万吨,原生硫化铜约20万吨,同时已开采的东段次生矿出产的孔雀石是目前世界上最漂亮的孔雀石,其形状具有石灰岩溶洞的所有形态,有各种柱状、钟乳状、针状、葡萄状、笋形、瀑布形、褶皱形等。

很长时间以来,根据国外的铜矿成矿理论分析和原生与次生铜矿的规模大小比例判断,认为有如此大的次生矿,应有大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原生铜矿,所以先后有国内外的地质队进行勘探,要找出更大的原生铜矿,一直未有结果。

石菉铜矿床从1958年到1990年间先后由广东省704、939、933地质队经过了几十年的详细勘探,获得了较详实地质资料,同时次生氧化矿开采了约三十三年,原生硫化矿也开采了五年,在这里,根据已揭露的地质资料结合实际开采发现的地质现象综合分析认为次生铜矿床的成因为:原生矿原地风化加上后天氧化聚集而形成,属淋滤沉积、氧化富集型孔雀石矿床;原生硫化铜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下面分别论述。

1原生硫化铜矿成因分析。

下图为石菉矿床次生铜矿、原生铜矿在地表的出露和围岩分布示意图:1.1铜的物质来源根据地质资料,与成矿有关的燕山晚期石英闪长玢岩中,Cu元素平均含量为78/ppm。

地球的铜丰度值约35/ppm、出露的燕山晚期岩浆岩Cu含量为地球铜丰度值的两倍。

因此铜矿体的成矿物质来源应为出露的燕山晚期石菉岩体。

1.2成矿通道(构造)矿区沿北东——南西方向横贯一条大断裂带F3,岩浆岩沿F3断层上冲,形成矿区西北部的石菉岩体,東南部为石碳统石灰岩。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_孙宝德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_孙宝德
第四系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及岩溶穴、洼地堆 积物。覆盖于区内各种时代地层之上, 分布广泛。厚度 几米至几十米, 最厚达 165m。该层为区内次生铜矿的 含矿层位, 富而厚大的东段次生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层 的洪积、冲积及岩溶洼地堆积物中, 品位较低的西段次
生铜矿体则主要赋存于该层的残坡积、洪冲积和岩溶洼 地堆积物中。
1. 2 构造 矿区处于在多组构造重叠、复合、干扰的复杂部位,
各类构造形迹甚为发育。但由于第四系广泛覆盖, 所以 构造形迹的地表出露部位不完全。
褶皱: 矿区一级褶皱构造为石菉- 石根向斜, 其轴 部分布在矿区南东面。褶皱开阔, 其轴向以 NE- NEE 为主, 局部 NNE 向, 地层倾角一般为 30 ~ 50 , 其北西 翼陡, 南东翼稍缓的特征。轴部由 中石炭系黄龙群 组 成, 两翼往外依次是下石炭系梓门桥段、测水段、石磴子 段、孟公坳组。次一级褶皱有三塔岭、猫鼻岭、木龟山向 斜和平安寨背斜等, 以及更低一级的层间小挠曲。
石菉岩体是一个具有岩相分带的中酸性岩体。由
南向北可划出空间上呈渐变过渡的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 长玢岩) - 斜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3 个岩相带。岩体 的同生铜含量为 24~ 98ppm, 平均值 65ppm; 钼含量为 10~ 25ppm; 钨含量为 10~ 180ppm 。铜在宿主矿物黑 云母中的含量 很高, 达 0. 009% ~ 0. 047% 。且从石英 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铜的含量逐渐增高。 黑云母富 M g 贫 L i, 富 T i 贫 F e, 属 M g- F e 云母类, 且 其中 Cr、N i、Co 、V 含量较高。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性 决定了矿床的元素组特征, 岩体南部富 Ca、Mg 质, 所以 在石英闪长岩相带形成 F e- Cu, Cu- Mo 组合; 岩体北 部 Si、Al 质 高, 故在花 岗闪长岩相带 形成 W - M o 组 合; 而岩体中部的斜长花岗岩相带则形成过渡式的 Cu - W 组合。 1. 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浅述广东省阳春古山茶田岭地区的地质成矿背景、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湘桂褶陷、郴怀复向斜,阳春盆地复式向斜之西南段向北西突出部,吴川-四会断裂带中部,属华南华夏构造体系的之南西段,褶皱为由寒武系八村群(∈bc)组成的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紧密褶皱构成的单斜;断裂:矿区内小断裂构造比较发育。

断裂主要有北东的压扭性断裂及张扭性断裂。

断裂主要表现为硅化破碎带,走向北东,倾向南东,陡倾角60°~85°。

根据围岩出现的蚀变研究,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标签:成矿背景构造破碎带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1位置、交通、社会经济广东省阳春市古山茶田岭矿区铅锌矿,位于广东省阳春市,隶属广东省阳春市三甲镇管辖。

矿区有简易公路与三甲镇相通,可达阳春市、阳江市及茂名等地,交通方便。

(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漠阳江中游源区的低山区,具有沟谷侵蚀地貌。

区内地势切割强烈,呈起伏较大、密集的山丘地形,一般海拔高度大于350米,区内最高山峰(宿子顶)海拔584.1米,最低270米,相对高差314.1米。

地形起伏不大,自然坡度20~35°,总体地势北高南低。

矿区北东角部有鸡托坑、石头塘溪流自东往西通过。

2地质成矿背景矿区地处华南褶皱系湘桂褶陷、郴怀复向斜,阳春盆地复式向斜之西南段向北西突出部,吴川—四会断裂带中部,属华南华夏构造体系的之南西段。

区域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八村群浅海相砂质、砂泥质碎屑岩变质岩类,泥盆系陆相、滨海相碎屑岩—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类。

区域构造发育,地层强烈变形成为一系列北东向紧密褶皱构成的复向斜(即阳春复式向斜)同时伴随较为强烈的断裂活动。

断裂主要有北东及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及张扭性断裂。

并导致了岩浆的频繁入侵,形成了区域最为有利的内生成矿条件,侵入岩以酸性的花岗岩类岩石占绝对优势。

其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其次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少量花岗斑岩小岩体、岩屑晶屑流纹斑岩体,区域上已有矿种有钨锡、铅锌多金属、磁铁矿、黄铁矿点等。

广东阳春石碌淋积型铜矿矿床

广东阳春石碌淋积型铜矿矿床

2
控矿构造
3
矿体与围岩关系
为陡超覆接触,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比较复杂,过渡关系
4
矿体形态
东段次生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西段此生矿 床:呈囊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
5
矽卡岩化早期,金属矿化差。矽卡岩化晚期,金属矿化增强。 晚期生成的矽卡岩矿物以斑杂色,多种深灰色的钙铁榴石、结 矿石金属矿物组合 晶透辉石、蛇纹石为主与金属矿化关系密切。未见金属矿石 矿物。 结构:胶结状结构,多色带同心圆结构;构造:皮壳状、肾 状、钟乳状、结合状
广东阳春石碌淋积型铜矿床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日期
序号
地质特征


1
成矿岩石
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石碌岩体,产于石英闪长玢岩和石灰 岩的接触带 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粤桂加里东隆起何属中海西期凹陷的接壤 部位,纵贯全区的北东东—北东向构造是本区的基本构造骨 架,矿区一级褶皱为石碌—石根向斜,断裂主要有北东至北 北东向组,表现为压扭性。
6
矿石组构
7
主要成矿作用
风化淋积成矿作用
8
矿床成因类型风化淋积型矿床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

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及其找矿评价的主要地质标志施林道【摘要】文章对铜矿成因类型——斑岩型、层状(层控)型、沉积(岩)型、火山岩(海相与陆相)型、基性一超基性岩型、夕卡岩型、脉状型和风化残积型进行了简要描述.罗列了目前对各个类型铜矿产出的基本状貌及其成矿因素的主要认识,其中亦包括作者的工作经验和认识,如:斑岩铜矿的亚型特征;层状(层控)型与沉积(岩)型铜矿的成矿特点区分;中外层状(层控)型铜矿特征的异同对比;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各自的成因和成矿特征等,并以国外同类型大矿床为例,以供读者参考.【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3(004)005【总页数】10页(P465-474)【关键词】找矿评价;地质标志;成因类型;铜矿床【作者】施林道【作者单位】北京西蒙矿产勘查公司,北京 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面对一大片地区,什么样的地质背景适合寻找何种类型铜矿?矿业公司所掌控的面积有限的探矿权区,其区内及近区外围的地质特点,适宜存在何种类型铜矿?成矿前景评估如何?在探矿权区内的勘查工作如何有针对性地着手和布控(避免单纯追逐物、化探异常,忽略地质控矿条件打钻),这些都需要有铜矿类型的成矿地质标志给予指导。

1 斑岩型斑岩铜矿是铜矿中最重要的矿床类型。

铜矿体产于中酸性的浅成侵入岩体(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斑岩)中或岩体的边部;也有的铜矿体产在岩体边缘内外侧或矿体延伸到围岩中,甚至以在围岩中成矿为主。

围岩为砂质、硅酸盐质岩类,如砂岩、页岩、片岩等。

从岩体到围岩常产生容矿和近矿岩石的蚀变分带(由岩体内向围岩):石英核—钾化带(以钾长石为主)—硅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

硅化带和绢云母化带常局部或全部重叠呈绢英岩化带。

青磐岩化蚀变带由绿泥石、绿帘石、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矿物混杂组成。

铜矿化主要产于绢英岩化带中,局部也延及于钾化带中。

蚀变分带标志着形成蚀变的温度由高温向中低温的变化系列,铜矿化主要产生于中温阶段,矿石的主要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和少量辉钼矿,以细脉状和浸染状构成矿石。

阳春木埆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阳春木埆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阳春木埆地区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阳春木埆地区位于阳春地堑式复向斜盆地西南缘的加里东隆起区,于吴川-四会断裂带南西段,地质构造活动和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往深部探寻金、锌、锡、钨、钼等有色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

[关键字]阳春木埆多金属矿地质特征1地理概况阳春木埆地区地处广东省阳春市境内,分属八甲镇管辖。

区内地势较陡,地形切割较大,地形坡度一般30~40度,沟谷切割较深,多呈“V”型谷;水系发育,有清湖河自矿区南西角向北东角流过,进入八甲河,汇入漠阳江,是当地生活和农田用水的重要水源。

2阳春木埆地区区域矿产区域上已发现的矿床有阳江八甲尖山金矿、阳春八甲仙家洞钨铍矿,阳春八甲天秤顶钨矿,阳春八甲砂锡矿等,矿产丰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图1)3阳春木埆地区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阳春木埆地区地层主要出露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中统桂头群、下三叠系丹霞群和第四系;构造十分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断裂构造,伴生少量北西向次级断裂,其中北西向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旋回的中酸性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3.1地层(1)寒武系八村群(εbc)分布于勘查区大部分地段,时代最老。

为浅海相砂泥质及少量碳酸盐沉积,属地槽型类复理石建造。

地层的绝大部分和结构构造发生明显变化。

(2)泥盆系桂头群(D1-2G)出露于勘查区北东部和中南部。

由砂砾岩、砂岩、泥质页岩等组成,属类磨拉石建造。

岩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5°~80°。

与下伏八村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受断层切割使之部分呈断层接触。

(3)第三系丹霞群(Edn)分布于矿区北西角,为一套红色粗碎屑物堆积,属内陆磨拉石建造。

由砾岩、砂砾岩、砂岩等组成。

与八村群呈断层接触。

(4)第四系( Q)分布于山谷及河流旁侧,前者为残坡积层,后者为洪积层,由砂、粘土和砾石组成。

3.2岩浆岩木埆地区出露的岩体主要为晚侏罗世中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J3aηγ),为燕山期侵入岩的主体岩石。

物探技术组合方法在广东阳春地区深部找矿的有效性浅析

物探技术组合方法在广东阳春地区深部找矿的有效性浅析

物探技术组合方法在广东阳春地区深部找矿的有效性浅析广东阳春地区是广东省最重要的铜多金属矿成矿地区之一,但该区工作程度较高,矿化类型复杂多样,如何有效的预测寻找深部隐伏矿产成了该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工作实践,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高精度磁测及瞬变电磁法(TEM)等物探组合方法在本区寻找隐伏岩体和铜多金属矿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推广的意义。

标签:广东阳春找矿方法物探广东阳春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端,其二级块体云开地块和粤中地块的交汇处(图1)。

以吴川~四会断褶带为界,西北部为云开古陆隆起区,南东部是一个主要由晚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盆地—阳春盆地。

阳春地区又位于全国20条重点成矿区带之一的钦杭成矿带南西段,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巨大[1]。

1阳春地区探索有效找矿方法的必要性1.1区内矿床类型丰富,找矿潜力大,区域成矿规律有待总结认识阳春盆地多金属成矿带矿床(点)密集分布,类型复杂,已发现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20处,矿点50多处。

已发现36种矿产,已探明的有28个矿种。

以Cu、Pb、Zn、Ag、W、Sn、Mo 为主,以Au、Fe、Bi 为次[2]。

有色及贵金属矿产品种有11 种,分布广泛,以马水、潭水和合水较为集中,大多数为多金属矿床,伴有多种元素。

如鹦鹉岭多金属矿有铜、钨、锡、钼、铅锌、砷七种,芒饿岭铅锌矿伴生有银、铜、铁、镉、铟,其中的银和镉分别构成大型和中型矿床,石菉铜矿为我国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具有品位富、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

阳春地区内矿床类型众多,但对主要矿床类型的矿床分布的时空规律问题,成矿岩体的主要类型与成矿专属性问题等均未得到解决。

区域上与成矿有关的关键性控矿因素未明确。

1.2深部找矿潜力大,有效的找矿技术方法组合急需探索阳春地区地表或浅隐伏矿已经勘查殆尽,找矿突破的重点是深部隐伏矿床。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在阳春盆地寻找隐伏矿床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功案例。

广东省铜矿类型划分及成矿特征_古志宏

广东省铜矿类型划分及成矿特征_古志宏

1.1 划分原则及方案
与围岩接触面发育有矽卡岩带。多金属矿体产于
根据项目课题组的研究,以矿床成因为基本原 棋梓桥组的层间滑脱 - 剥离破碎带和矽卡岩接触
则,结合国内同类型矿床的划分情况[1~4],将广东省 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囊状,平面上围绕岩
铜矿床划分为七大类型十个亚类型:斑岩型(大宝 体呈环状、半环状;矿体受地层及接触面构造控制,
状、网脉状、浸染状,平面上呈岩筒状、同心圆状; 比较特殊的、受地质构造、海底火山作用、热液蚀变
锡-锡钼矿体产于斑岩体与后期斑状花岗岩接触 作用、多金属矿化等综合地质作用形成的复杂岩石
带。矿床近矿围岩蚀变较简单且具分带性,主要有 矿石组合,并跨越壶天组、忠信组的接触面。矿体
云英岩化、黄玉化→钾化、硅化、云英岩化、青磐石 常赋存于忠信组和壶天组的接触界面上下,呈层
(1.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州 510080 ;2.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州 510080; 3.广东省地质局 706 地质大队,广东 韶关,512026)
摘要:根据成因将广东省铜矿床划分为七大类型:斑型、沉积改造型、岩浆型、陆相火山岩
型、矽卡岩型、热液充填型、沉积砂岩型和表生风化型,其中以斑岩型储量最为丰富,而斑岩
云母化、胶岭石化(绢云母化带)→绿泥石化、绿帘 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矿石具
他形粒状结构,多呈浸染状,块状矿石较少。矿石
①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 广东省封开县园珠顶铜钼矿核 查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2010. ②广东有色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 广东省信宜市锡坪钼铜铁锡矿 区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5. ③广东省地质局 704 地质大队, 广东省新兴县天堂多金属矿一矿 带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2009. ④广东省地质矿产局地矿处区划组,广东省铅锌铜银矿产成矿预 测报告,1990.

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156西部探矿工程2019年第5期广东省阳春市新屋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何玉玺”(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广州510080)摘要:广东阳春地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为4广东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内生矿产有铁、鹄、锡、钿、钮、铜、铅、锌、金、银、綁、碑、石英等,外生矿产有煤、白云岩、石灰岩、泥岩、磷矿和泥炭土、砂锡矿、次生铜矿等:本区有名的矿床有石箓铜锢矿床、锡山鸽锡矿床和小南山鹄矿等.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在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矿产调查,发现了新屋金矿等新矿床对此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旨在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思路,为进一步的矿床研究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质;金矿;热液脉型;新屋中图分类号:P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5-0156-03广东阳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及相关科研单位在该地区进行了大量矿产资源找矿工作.评价了一批有色金属矿产、贵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能源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不少学者对该区的矿床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X。

广东阳春新屋金多金属矿区床是近年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开展“广东阳春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时新发现的矿床,其中矿石单样中的Au最高为29.1%,矿床总体规模有望达到中型。

本文对该矿床地质特质进行分析,研究其矿床成因,总结成矿特征,明确其找矿前景,希望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1区域地质概况新屋金矿区区域上位于粤西云开隆起的东南缘、吴川一四会北东向深断裂带的中段,广东阳春盆地东缘。

前人研究认为吴川一四会断裂带的金矿化大多数发生在主干断裂带及其两侧的震旦系一寒武系巨型透镜状残齋体中叫且区内已知金矿床(点)多分布于寒武系及震旦系地层即该区的金矿矿源层内.呈北东向展布,与构造蚀变带密切相关,成矿专属性突出%1.1地层区内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从元古界至第四纪各时代的地层发育不齐全,只出露有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粤西石菉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粤西石菉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

矿床地质粤西石菉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时代约束*赵海杰1,胡耀国2,郑伟3,刘东宏4(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2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080;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4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广东广州510080)石菉矿床位于广东省阳春盆地的北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8´37,北纬:22°10'22",是一处老矿山,具有几十年的开采历史,过去主要开采对象为氧化型铜矿体,原生矿体并不占主要部分。

随着氧化型矿体的资源枯竭,原生矿体就成为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

自广东有色地质局在该区深部及周边开展找矿工作以来,发现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很好的找矿远景,现在的找矿重点转移为矽卡岩型铜钼矿体。

尽管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矿区的地质研究工作程度较低,如缺乏精确的成岩成矿年龄。

因此,本次将针对石菉铜钼矿床开展年代学研究。

1 矿床地质石菉矿床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与第四系。

石炭系广泛出露于石菉岩体的东、南及西南面,为连续沉积的灰岩及砂页岩类,自下而上分别为下石炭系孟公坳组砂岩、页岩;石磴子段灰岩;测水段砂岩、页岩和角岩;梓门桥段和中石炭系黄龙群大理岩和灰岩等。

第四系为一套厚度几米到几十米的洪-残积沉积物,是矿床氧化型铜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矿区NE至NNE向压扭性断裂构造是基本构造骨架,规模较大,其次为NW- NWW组断裂,具张扭性质。

石菉-石根向斜是区内主要的褶皱构造,其轴向以NE- NEE为主,地层倾角一般为30-50°(孙宝德等,2008)。

与铜钼矿化密切相关的石菉花岗闪长岩呈小岩株出露在矿区的中部和北部,平面上呈北东延伸,向南东突出的不规则状椭圆形,面积为4.7 km2,侵入中-上石炭统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剖面上岩体为近直立的筒状,与围岩层理接触角度大,局部岩体多呈舌状、枝状侵入围岩。

粤西某锡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粤西某锡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粤西某锡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在粤西某锡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三处综合异常,其中AP1和AP3综合异常与已知矿脉关系紧密,同时异常范围有一定延伸和扩展,结合已知矿化信息,认为矿区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

关键词:粤西,阳春,锡矿,地球化学特征一、区域地质概况工作区位于阳春凹陷盆地西部边缘西侧,位于吴川—四会NNE向构造带的阳春复向斜中段北西翼,NNE向吴川—四会断裂与EW向高州—阳春—台山断裂复合部位。

(一)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四系。

岩性以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为主。

(二)构造工作区位于吴川—四会北东向深断裂带的南西沿、阳春盆地的西部。

区内经历了自加里东期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以北东向为主的构造带。

区内褶皱构造为由上古生界地层组成阳春复向斜,呈北东向展布,贯穿全区。

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以NE向为主,其次为NW向及近NS向。

区内矿床(点)往往沿褶皱两翼的断裂分布,形成了北东向矿带。

矿体多数赋存于深、大断裂旁侧派生的次级断裂,表明深、大断裂是导矿的通道,其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是贮矿空间。

(三)岩浆岩区内火成活动甚为强烈,全区主要出露为印支期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等粒斑状结构,由黑云母、石英、斜长石等组成。

(四)区域矿产区域上热液内生矿床、石英脉型矿床较常见。

前人研究表明与印支期花岗岩有关。

围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电气石化等,它们与矿化均具有一定的关系。

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本区元素的高背景场分布与区内的已知矿产地、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存在密切的关系:(1)元素的高背景场分布与已知矿产地的关系本区的W、Sn、Cu、Pb、Zn、Ag、Au等元素的高背景场主要分在石菉铜矿—锡山多金属矿田、阳春市东缘及龙仔地区,这些地区分布众多的铜、铅、锌、银、钨、锡等有色金属矿床,说明已知矿产地与元素的高背景场分布关系密切。

(2)元素的高背景场分布与地层关系本区CuPbZnAg的高背景场主要分布在石炭系、泥盆系,Au的高背景场除与CuPbZnAg分布在石炭系、泥盆系外,其主要分布在震旦系及寒武系中,其与本区的矿产赋矿围岩相一致,反映了地层的成矿专属性。

广东阳春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预测

广东阳春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预测

广东阳春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预测广东阳春地区位于中国南方广东省的东南部,是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探区,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对于找矿方向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广东阳春地区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用于找矿方向预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一、广东阳春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地质背景广东阳春地区隶属于华南地区岩浆岩大区,是一个形成于晚白垩世至古近纪的花岗岩质成矿带,主要由古生代地壳花岗岩和中-新生代地壳花岗岩构成。

该地区的地质构成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的矿床和矿集区。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广东阳春地区地球化学特征丰富多彩,具有典型的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岩浆活动所引发的地质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这一地质作用的存在,该地区矿物成分组成及其分布极为复杂,具有较强的多元性和非线性特征,也具有时空分布规律性。

在阳春地区,SiO2相对丰度较高,标准偏差较大。

地区内铜矿、铅锌矿和黄铁矿的含量相对较高,而钨矿、钼矿、钒矿等其它矿物的含量则少。

同时,阳春地区的一些矿床还普遍富含稀土元素等一些高价格矿物元素。

3.地球化学勘查结果为了充分了解广东阳春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地勘人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测试工作。

经过对地质构造、岩性、矿床类型、矿化规模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得出了一系列较为完整的勘查结果。

这些结果将为后续的找矿活动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找矿方向预测为了实现对广东阳春地区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及时找到丰富的矿床及其矿物种类,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找矿技术来预测找矿方向。

当前,找矿方向预测主要涉及地球化学勘探、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遥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与方法。

1.地球化学勘探地球化学勘探是一种典型的矿床找矿技术,它利用矿物元素在地球空间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确立区域内的前矿化区域、找矿区域和矿化富集带区域等。

在实践应用中,地球化学勘探具有检测效率高、适应矿床级别宽、推定任务主要的特点,因此在找矿活动中广受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内有两种矿床类型: ( 1) 岩溶型离子吸附 孔雀石铜矿床: 分布在石 菉岩体东南缘接触带上部的风化矽卡岩及旁侧的第四
系沉积、堆积物中。主要分布在横山仔、石菉山、黄狗洞 3 个区段。分东西两段, 东段次生矿和西段次生矿。
( 2) 矽卡岩型铜钼矿床赋存于石菉岩体接触带内外 矽卡岩及邻近的矽卡岩化大理岩中。主要分布在石菉 岩体南东缘的黄狗洞- 选矿厂矽卡岩带内, 其它沙仔坑 - 石人顶等 4 个矽卡岩带, 目前只发现比较零星 的矿 化。中型规模, 按控矿因素、形态特征及产出位置可分 为接触带矿体、界面矿体、脉状矿体和网脉状矿体等 4 种。前两种具有工业价值, 后两者规模小, 工业意义不 大。上述 4 种矿体的空间展布具有分带性, 在岩体内侧 为网脉状矿体, 岩体接触带上为接触带矿体, 毗邻接触 带的带外为界面矿体, 接触带外的围岩中为脉状矿体。
图 2 石菉铜矿成矿模式图
4 成矿规律 通过上述分析, 对该区的铜矿总结出如下规律: ( 1) 混合源同熔型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侵入体, 呈
岩株状, 其中生铜量 在 30ppm 以上, 是寻 找矽卡岩 型 Cu( M o ) 矿床的 重要标志。岩石 具斑结 构、蚀变强 烈 ( 胶岭石化、硅化、绢云母化) 是判别成矿岩体的。
2008 年第 5 期
西部探矿工程
10 7
北部边缘, 是石菉岩体的同源同期分异产物。 石菉岩体形态复杂, 呈不规则状侵入寒武系、泥盆
系、石炭系中。岩体平面上作北东延伸, 向南东突出的 不规则椭圆形。北 东方向长约 3200m, 南东方向宽约 2200m, 出露面积约 4km2。剖面上岩体为近似直立与 围岩层理作大角度交切的筒状。总体上在南东前缘的
该区的原生矿体主 要产在 石菉 岩体与 碳酸 盐类 岩石接触交 代的 矽卡 岩带 中, 矽 卡岩 的 形态、产状、 规模及空间 展布 直接 控制 着原 生 矿体 的形 态、规 模 及空间分布, 二者具明显的正消长关系; 石菉岩体中 同生铜、钼、钨含 量高 , 宿主 矿物 黑 云母 中铜 含量 高 达 9~ 47ppm ; 矽 卡岩中硫 化物的 s34 值反 映了 深源 岩浆硫的特征等, 说明石菉岩体是本区成矿的母岩。 根据矽卡岩矿物包体测温结果为 285 ~ 385 , 主 要含铜矿物在矿石中明显 溶蚀交 代早期 生成的 矽卡 岩矿物, 且主要在中温热液阶段析出。由此认为, 该 矿床属于 岩 浆 期 后 中温 热 液 接 触 交代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其成矿模式如图 2 所示。
石菉岩体是一个具有岩相分带的中酸性岩体。由
南向北可划出空间上呈渐变过渡的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 长玢岩) - 斜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 3 个岩相带。岩体 的同生铜含量为 24~ 98ppm, 平均值 65ppm; 钼含量为 10~ 25ppm; 钨含量为 10~ 180ppm 。铜在宿主矿物黑 云母中的含量 很高, 达 0. 009% ~ 0. 047% 。且从石英 闪长岩- 斜长花岗岩- 花岗闪长岩铜的含量逐渐增高。 黑云母富 M g 贫 L i, 富 T i 贫 F e, 属 M g- F e 云母类, 且 其中 Cr、N i、Co 、V 含量较高。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性 决定了矿床的元素组特征, 岩体南部富 Ca、Mg 质, 所以 在石英闪长岩相带形成 F e- Cu, Cu- Mo 组合; 岩体北 部 Si、Al 质 高, 故在花 岗闪长岩相带 形成 W - M o 组 合; 而岩体中部的斜长花岗岩相带则形成过渡式的 Cu - W 组合。 1. 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第四系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及岩溶穴、洼地堆 积物。覆盖于区内各种时代地层之上, 分布广泛。厚度 几米至几十米, 最厚达 165m。该层为区内次生铜矿的 含矿层位, 富而厚大的东段次生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该层 的洪积、冲积及岩溶洼地堆积物中, 品位较低的西段次
生铜矿体则主要赋存于该层的残坡积、洪冲积和岩溶洼 地堆积物中。
10 6
西部探矿工程
2008 年第 5 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孙宝德1, 谌厚成1, 成 功2
( 1.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三队, 广东 肇庆 526040; 2. 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通过对广东省阳春市石菉铜钼矿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结出阳春 市石菉铜钼矿的成矿规律, 为进一步在该区及外围开展找矿打下基础。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成矿规律; 找矿前景; 石菉铜矿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5716( 2008) 05 0106 04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与第 四系, 其中, 石炭系为矿区内的主要地层, 广泛出露于石 菉岩体的东、南及西南面, 为连续沉积的灰岩及砂页岩 类。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系孟公坳组、石磴子段、测水段、 梓门桥段和中石炭系黄龙群等五个群、组、段, 岩层总厚 度大于 1614m。在与石菉岩体接触处, 形成厚度不一, 形态各异的矽卡岩带。石炭系是内生矿床的主要赋矿 层位, 接触带矿体和界面矿体则赋存于接触带矽卡岩及 带外的黄龙群、梓门桥段、测水段、石磴子段和孟公坳组 的层间界面上下。
由于构造的多期、继承强烈活动, 在褶皱、断裂以及 岩浆侵入过程中的挤压拱曲作用下, 使围岩岩性差异部 位产生层间剥离、层间滑动和层间破碎构造, 为岩浆期 后残余溶液的侵入和矿液的沉淀提供了空间场所。区 内界面矿就产在这种层间构造中。 1. 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面积最大, 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石菉 岩体。石菉岩体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和北部, 呈小岩株产 出, 其同位素( K- Ar) 年龄为 1. 25 亿年, 属燕山四期侵 入体, 其它几个岩体的规模都很小, 分布在石菉岩体的
矿区内的变质作用, 主要是接触交代与接触变质( 热 液变质) 两种。前者形成矽卡岩, 后者是碳酸盐岩、砂页 岩与石菉岩体接触时发生重结晶作用, 改变了原岩的矿 物成份与结构构造。主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和角岩。
矿区内围岩蚀变的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蛇纹石化、 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胶岭石化、碳酸盐
断裂: 断裂构造发育, 断层纵横交错, 具多期继承活 动的特点。主要有北东至北北东向组, 表现为压扭性, 规模较大。走向北西- 北西西组是北东至北北东向组 的配套构造, 主要表现为张扭性质规模较小。
矿区内的断裂构造, 既是控岩构造又是控矿构造。 两组主要构造复合交汇的脆弱带为石菉岩体的侵位提 供了有利的空间。岩浆侵位产生的应力, 使接触带围岩 进一步受到挤压破碎, 又为成矿溶液的运移、充填、交代 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区内接触带矿体即赋存其中。
该区域内, 岩浆活动极为频繁, 岩浆岩分布广泛, 其 生成年代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均有, 以加里东期、燕山 期、喜山期岩浆岩, 其分布最广, 燕山期活动最为频繁, 燕山三期最为发育, 岩性从基性岩至酸性岩均有, 但以 酸性岩为主。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是国家危机矿山, 研究其地质特 征与成矿规律, 对于在该区进行外围找矿、延长矿山寿 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矿区地质 1. 1 地层
石菉山以东至黄狗洞地段- 400m 标高以上, 为陡超覆 接触, 其余地段除少数岩枝与围岩呈超覆接触外, 多为 下伏接触。局部形态由于岩体呈众多的舌状、枝状伸入
围岩更为复杂。在岩体转折、内弯部位, 接触带岩枝倒 灌超覆的下部, 岩体接触面的凹部, 接触面由陡变缓部 位, 以及缓倾斜接触面与围岩层理整合接触部位, 矽卡 岩较为发育, 矿化较强, 连续性较好, 形成矿体的数量较 多, 规模也较大。
34 14 95
1 号矿体分布在矿区西部金刚平地段的 8~ 4 线之 间, 赋存于风化矽卡岩及第四 系残坡积和岩溶堆积物 中。呈不规划的囊状产出。为 412 号、416 号原生矿体 及含矿矽卡岩经风化后淋滤富集而成。
矿体作北东东向延展, 向南南东倾斜, 倾角 10 ~ 45 。长度 350m, 宽度 250m , 平均厚度 25m, 平均品位 Cu1. 02% 。 3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触带矿体均产于其中。
矽卡岩带的宽度在 20~ 50m 之间, 随着火成岩枝伸 入围岩, 宽度加大, 最宽可达 235m。一般在接触面变缓 部位, 矽卡岩带的厚度较大, 接触面陡峻时, 厚度较小。
矿区内的矽卡岩属钙矽卡岩, 矿物组份较简单, 主 要有钙铁榴石、钙铝榴石、透辉石、蛇纹石, 其次为符山 石、硅灰石、绿帘石。少量的角闪石、透闪石、阳起石、绿
广东阳春石菉铜矿产于石英闪长玢岩与石灰岩接 触带[ 1] , 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粤桂加里东隆起和属中海 西期坳陷的接壤部位, 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端, 即位于吴川- 四会断褶带的东南侧, 阳春盆地的西南 段。区内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分布较广。
纵贯全区的北东东- 北东向构造是最醒目的构造 形迹, 为本区的基本构造骨架。
表 1 西段次生矿体产出特征
产状
矿体
形态
编号
走向 倾 向
倾角
()
长度 ( m)
1 囊状 N EE SSE 10~ 45 350
2 似层状 NN E SEE 5~ 25 460
3 似层状 N E SE 5~ 10 170
规模
宽度 ( m) 25 0
厚度( m) 最小 最大 平均
5 101 25
460 5 170 2
化、沸石化、重结晶石化、石膏化等。其中与矿化关系密 切的主要是蛇纹石化、硅化、绢云母化, 其次是绿泥石 化、绿帘石化和胶岭石化。
矿区内的矽卡岩多呈不规则带状环绕石菉岩体断 续分布, 明显受接触带控制。全区矽卡岩大体可分为黄 狗洞- 选矿厂带、沙仔坑- 石人顶带、屋背岭- 猫鼻岭、 大田头- 木龟山带和三塔岭带等 5 个岩带。以黄狗洞 - 选矿厂带的规模最 大, 连续性最 好, 全长达 4600m 。 该岩带中金属矿化强, 形成的原生矿体规模大, 全部接
矿体厚度大, 呈大片彼此相连, 往两端分枝成多枝 长条体。长条体厚 1~ 20m, 或平行产出( 间隔 5~ 30m) 外延尖灭, 或交汇形成 矿结 。 2. 1 东段次生矿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