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合集下载

渔舟唱晚乐曲简介

渔舟唱晚乐曲简介

渔舟唱晚乐曲简介《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著名乐曲,也是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乐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而广受欢迎,被视为中国音乐的瑰宝之一。

《渔舟唱晚》的创作时间和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它流传至今的版本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成为明代山东地区的民间音乐。

后来,这首乐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演奏,成为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

这首乐曲的乐曲形式为小调。

它的音乐旋律悠扬,节奏流畅,充满了深情和浪漫的意境。

乐曲的开头是一段柔和的琵琶独奏,音色幽雅,犹如一条小舟在宁静的湖面上行驶。

接着,其他乐器逐渐加入,如古筝、笛子、二胡等,形成了丰富的音乐层次。

《渔舟唱晚》的乐曲情感表达了渔民在湖上垂钓的宁静与平和。

它描绘了一个渔舟在夕阳下悠然漂浮的景象,给人以舒适、放松的感觉。

整首乐曲旋律流畅,节奏宽松,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远离尘嚣。

这首乐曲的演奏需要乐手具备较高的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乐曲中各种乐器的协奏和对话,要求乐手在演奏中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以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同时,乐手还需注重音乐的细节处理和表现力,以展现出乐曲的韵味和魅力。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也有重要的地位。

许多音乐学院和音乐培训机构都会将它作为学习和演奏的经典乐曲之一。

通过学习和演奏这首乐曲,学生们可以锻炼乐感、音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培养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总的来说,《渔舟唱晚》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情感打动了无数的听众,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

无论是欣赏还是演奏,这首乐曲都能给人带来宁静、放松的感受,让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它的经典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花朵,永远闪耀着光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渔舟唱晚》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渔舟唱晚》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渔舟唱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欣赏曲:渔舟唱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我国著名的山水画《渔舟唱晚》为创作灵感,描绘了夕阳余晖下江面上渔舟唱晚的美景。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但同时,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专注于音乐欣赏。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通过学习《渔舟唱晚》,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音乐奥秘,激发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渔舟唱晚》的音乐内涵,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音乐中的情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渔舟唱晚》音频、视频资料,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渔舟唱晚》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

2.欣赏:播放《渔舟唱晚》音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

3.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分析:教师详细讲解《渔舟唱晚》的音乐特点,如旋律线条、和声效果等。

5.实践: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渔舟唱晚》,体会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渔舟唱晚》1.创作背景2.音乐特点3.情感体验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的掌握程度。

《渔舟唱晚》赏析

《渔舟唱晚》赏析

《渔⾈唱晚》赏析《渔⾈唱晚》赏析 《渔⾈唱晚》是⼀⾸古曲,在古筝曲⽬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之⼀。

这⾸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部五声⾳阶作品。

这⾸乐曲的⼴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编收集整理了《渔⾈唱晚》赏析,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唱晚》赏析篇1 《渔⾈唱晚》是⼀⾸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这⾸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影响最⼤的⼀⾸筝独奏曲。

⽐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成。

另⼀种说法是,⼭东古琴家⾦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乐曲《三环套⽇》和《流⽔激⽯》改编⽽成,20世纪30年代,⾦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了筝的“花指”技巧,使⾳乐意境更为鲜明、⽣动,从⽽使这⾸筝曲得以⼴泛流传。

⼀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本世纪三⼗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成。

标题取⾃唐代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名句——“渔⾈唱晚,响穹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近来⼜有研究表明,此曲⾮娄树华⾸创,⽽是⾦灼南根据流传于⼭东聊城地区临清⼀带的民间筝曲《双板》及其演变乐曲《三环套⽇》、《流⽔激⽯》改编⽽成。

本世纪三⼗年代⾦灼南将此曲传授给娄树华,娄树华⼜以⾦谱为蓝本,作了较⼤发展并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此版本于是迅速流传全国。

《渔⾈唱晚》赏析篇2 《渔⾈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三段),则运⽤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度变化,表现了百⾈竞归的热烈情景。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渔舟唱晚古筝曲赏析
标题:《古筝曲赏析:渔舟唱晚》
正文: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曲调婉转悠扬,旋律优美动人,令人陶醉。

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渔村景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这首曲子以渔舟为主题,通过筝声的起伏和流转,将渔船在水中缓慢地划行的情景娓娓道来。

曲子的开头,以柔和的琴音勾勒出一幅渔村夜晚的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随着曲子的进行,音符逐渐加快,仿佛渔船在水面上轻盈地划过。

曲子的中段,曲调高亢起伏,如同海浪翻涌。

这一段营造出了一个动态的场景,仿佛是渔民们在船上热情地歌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在这段音乐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海风的阵阵拂过,海鸥的鸣叫声回荡在耳边。

而曲子的尾声,则是渔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海的尽头。

它以悠扬的音符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让人心旷神怡。

整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磁性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境界。

《渔舟唱晚》这首古筝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动人的音色,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宁静、优美的享受。

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仿佛置身于渔村的夜晚,与大海相伴,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无论是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还是在忧愁的时刻,只需要闭上眼睛,倾听《渔舟唱晚》这首曲子,我们就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总之,古筝曲《渔舟唱晚》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音色,将人们带入一个宁静祥和的境界。

它不仅展现了古筝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通过欣赏这首曲子,我们能够暂时放下繁杂的纷扰,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渔舟唱晚》的音乐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案 (3)一. 教材分析《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古筝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民驾驶着小舟在湖面上捕鱼,并用动听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曲旋律优美,富有诗意,展示了我国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本册教材中,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民族音乐对他们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此外,学生可能对渔舟唱晚这一场景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这首歌曲的初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民族音乐《渔舟唱晚》,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理解《渔舟唱晚》的旋律特点及节奏韵律。

2.学会歌曲,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及图片等。

2.教学乐器:古筝或其他民族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播放《渔舟唱晚》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b.展示歌曲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歌曲描绘的场景。

2.呈现(5分钟)a.介绍歌曲的背景及作者。

b.展示乐谱,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所了解。

3.操练(10分钟)a.教师弹奏古筝,学生跟随演唱歌曲。

b.分组进行歌曲演唱,互相交流学习。

4.巩固(5分钟)a.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跟唱。

b.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演唱,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意境讲解
古筝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曲,它描绘了渔舟在夕阳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渔民在水乡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曲子以古
筝为主要乐器,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流畅的音符,展现了中国水乡的
宁静和美丽。

首先,从音乐角度来讲,古筝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
感受着渔舟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的画面。

曲子开头仿佛是远处渔船的
呼唤声,随后古筝音符跳跃起伏,仿佛是渔舟在波浪中摇曳。

整首
曲子在表现渔舟归来的同时,也展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祥和。

音乐中
的起伏、流畅和变化,通过古筝的表现手法,将渔舟唱晚的意境展
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从文学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的意境也可以引发人们
对水乡生活的遐想。

渔舟归来,夕阳西下,水面波光粼粼,渔民在
船上悠然自得,这样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水乡的宁
静和恬淡。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渔舟
归来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渔民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从文化角度来看,古筝渔舟唱晚也承载着中国水乡文化
的内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水乡的诗词歌赋,水乡文化深
厚而独特。

古筝渔舟唱晚正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将中国水乡的生活
场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中国水乡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总的来说,古筝渔舟唱晚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了渔舟在夕阳
下归来的场景,表现了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
音乐作品,更是对中国水乡文化的诠释和传承,让人们在聆听音乐
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渔舟唱晚》说课稿

《渔舟唱晚》说课稿

《渔舟唱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渔舟唱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渔舟唱晚》是一首经典的古筝曲,旋律优美,韵味独特。

这首曲子以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夕阳西下,渔人满载而归的喜悦情景,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之一。

所选教材将《渔舟唱晚》安排在中级阶段,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子,进一步提高演奏技巧,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古筝基础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指法和演奏技巧,但在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包括指法、节奏、音准等,能够流畅地演奏全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准确掌握《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尤其是滑音、颤音等装饰音的运用,以及节奏的把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并用演奏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使演奏具有感染力。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曲子的背景、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让学生对曲子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曲子的魅力和演奏技巧。

3、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渔舟唱晚》,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渔舟唱晚》

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渔舟唱晚》一、课程背景这节音乐课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旨在通过学习唱歌、听音乐等方式,让幼儿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们能够听辨出《渔舟唱晚》这首歌,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和着节奏唱出这首歌。

2.让幼儿们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民歌的美妙之处,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让幼儿们能够在欣赏和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和表现愉悦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首先向幼儿们介绍这节课的主题,告诉他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民歌《渔舟唱晚》。

然后问幼儿们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认识这首歌的各位唱手等。

在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老师播放这首歌的原版,让幼儿们先近距离感受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感情表达。

2. 歌曲学习在播放完原版所后,老师开始给幼儿们逐行解析歌词,将这首歌曲中一些生僻字及口众所不知的成语的意思讲解给幼儿们知晓。

之后,老师为大家示范如何唱这首歌,然后让幼儿们跟着她模仿,一边模仿一边学唱。

过程中,老师注意帮助幼儿们把握节奏、准确发音和切当表达情感。

3. 歌曲创作在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这首歌的歌词、情感意义和唱法后,老师组织幼儿们一起创作一段小调。

老师会让幼儿们想象自己是渔民,海上漂泊的画面,并和他们一起编写该段小调歌词。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还会适时指导幼儿们的歌曲演唱,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这个互动游戏,促进幼儿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合唱演唱最后,老师组织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渔舟唱晚》和新编的段落,老师会适当做一些指导,使整个演唱过程更准确、优美。

而在旁边观众的加持下,从而拉近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距离,同时也提高了全班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音乐演唱能力。

四、课程反思这节音乐课让幼儿们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创作,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之处。

整节课程以渔舟唱晚为载体,并辅以新的创作,让幼儿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入。

不仅注重了知识的灌输,也注重了情感、情绪、感受的表达,进一步培养了幼儿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渔舟唱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气息的钢琴曲,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该曲目以夕阳余晖下的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渔民在归航途中,悠然自得,渔船荡漾,晚霞映照的美景。

整首曲子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引子、主题和尾声。

教学这首曲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这首曲目,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古典钢琴曲的理解和欣赏,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奏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舟唱晚》的创作背景,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把握乐曲的演奏风格。

2.掌握乐曲中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等。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和谐统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绘的夕阳渔舟氛围。

2.情感教学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共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钢琴,确保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乐谱,方便学生学习、演奏。

4.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夕阳渔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所描绘的美好氛围。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渔舟唱晚》乐曲解析
1.乐曲音乐情境引导
(1)音乐情境感知
《渔舟唱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筝经典名曲,也是古筝学习者必学的一首乐曲。

这首乐曲的曲名是取自于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佳句。

教师完整示范乐曲,边示范边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夕阳西下,在美景如画的湖面上,渔民欢娱歌唱、满载而归的情境。

(2)音乐情境音色引导
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抒情,古朴典雅。

因此在弹奏时右手的音色要饱满、醇厚,左手的按滑音以及颤音的弹奏要注意按松琴弦速度的控制,体现乐曲古朴的韵味。

2.乐段划分
这首乐曲分为慢板(第1—39小节)、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三个部分。

3.教学顺序
快板(第40—106小节)→尾声(第107—112小节)→慢板(第1—39小节)
注:由于快板部分对演奏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初学的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从快板部分进行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慢速连贯弹奏快板部分的弹奏速度逐步提出要求,循序渐进地进
行练习,这样在慢板基本掌握的同时,快板也达到了一定的速度要求。

4.课时建议
10——12节课,如学生年龄偏小,可延长至13——14课时。

初中音乐_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渔舟唱晚》教学设计一、学生课前准备: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的曲目就是把《渔舟唱晚》改编而成,因此在课前布置让学生在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

课堂利用改编的天气预报曲导入,学生能够很快的与老师进行互动。

二、知识学习:了解古筝与古琴,掌握古筝的历史起源。

(课件展示古筝图片及发展起源)学生分别欣赏曲筝曲与古琴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听辨古筝与古琴的音色特点并谈谈古筝和古琴音色的不同效果。

三、作品欣赏《渔舟唱晚》1、听音乐,初步感受,充分想象。

(1)闭上眼睛欣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2)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2、反馈、讨论。

3、介绍作品:(1)分析、介绍题目来源、作者。

(2)了解电子合成版的《渔舟唱晚》被中央TV天气预报中的使用。

4、分部欣赏,细节分析。

(一)第一部分(1)欣赏,体会第一部分的演奏效果,从节奏、速度、情绪、意境四个要素来讨论。

(2)教师总结,出示投影片,体会第一部分音乐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用一幅画来表现此部分。

(二)第二部分(1)将此部分再详细的分成小部分来欣赏,交流,讨论,体会。

(2)教师总结,投影。

(三)第三部分(1)欣赏,让学生自己谈这段与前两段的区别:画面多还是心情多?(2)教师总结音乐意境。

(3)尾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

5、完整欣赏,加深理解,深化效应。

教师配以生动的语言辅助说明。

四、提高欣赏,开阔视野。

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五、情感升华。

流行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古典音乐的基础。

“流行音乐如流星一般璀璨夺目;古典音乐,历经了多少个世纪,依旧被人们缅怀与沉浸。

”希望同学们能在喜欢流行音乐的同时,也要重视古典音乐,多去了解世界上不同的音乐文化,汲取它们的精髓,去创造更多更美好的音乐,来美好我们的生活。

《渔舟唱晚》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所处的位置,和学生成长背景的不同,使得学生在接受信息来源相对比较闭塞,接触和学习乐器的学生也相对较少,学生普遍视唱能力,二声部的合唱能力都相对较弱,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有一定基础。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

小学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课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課赏析的音乐作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演奏的器乐曲,采用五声调式,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改编而成的。

乐曲题目取自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以柔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表达出作者对祖国美丽江山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全曲为并列单三部曲式,具体为A+B+C+尾声的布局。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听辨、讨论,介绍民族乐器——古筝,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引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感,有进一步了解民族音乐的愿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与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体验《渔舟唱晚》表现的音乐情景,并能在集体表演中表达出渔民满怀丰收喜悦的心情。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清楚准确的演唱《渔舟唱晚》的主题旋律,并能一边律动一边演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学到音乐的相关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识过程离不开具体事物,所以我认为感受《渔舟唱晚》的音乐画面,与乐曲的情感表达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四、根据六年级的学生特征设计了以下教法(一)讲授法:运用讲授法中的讲解,说明古筝演奏的技巧,及符点音符的作用。

(二)谈话法:运用问答式谈话,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

(三)创作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

(四)直观教学法: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旋律发展的走向。

五、学法(一)用听、想、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

(二)用律动及合作的方式表现《渔舟唱晚》情绪的变化。

板书设计:由于使用多媒体教学,黑板作为副板书使用,主要对重要乐谱进行标记。

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导入、展开、结束1、导入:(3分钟)在多媒体上写出王勃《滕王阁序》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从而引出本课。

此处采用的是跨科导入法,体现了音乐课程内容标准的音乐与相关文化中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的教案设计及反思

《渔舟唱晚》教案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渔舟唱晚》这首古曲的美妙之处。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学习《渔舟唱晚》,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乐曲背景介绍:《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后来演变成为一首著名的古琴曲,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渔舟唱晚的美丽景象。

2. 乐曲结构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第二部分节奏缓慢,旋律深情;第三部分节奏欢快,旋律活泼。

3. 乐曲演奏技巧:讲解并示范如何正确演奏《渔舟唱晚》,包括指法、弦法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夕阳下渔舟唱晚的美景,引发学生对这首乐曲的兴趣。

2. 乐曲欣赏:播放《渔舟唱晚》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3. 乐曲解析: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奏技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乐曲。

4. 演奏练习:引导学生跟随老师的示范,进行《渔舟唱晚》的演奏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渔舟唱晚》的理解程度,包括乐曲背景、结构和演奏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课堂讨论、演奏练习等。

3. 学生对乐曲的欣赏能力,通过课堂问答、作文等方式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渔舟唱晚》的演奏技巧掌握得较好,但在乐曲理解和欣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乐曲背景和结构的讲解,通过更多的实例和音频、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美妙的古曲。

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让他们在掌握乐曲的也能演奏得更加优美动听。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渔舟唱晚》的背景和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课堂参与度。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及教学反思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及教学反思大班音乐教案《渔舟唱晚》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肃静聆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渔舟唱晚》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幼儿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肃静聆听古筝曲,感受古筝曲宁静、悠扬的意境。

3.学习乐曲ABC结构的特点,初步了解“傍晚渔民捕鱼归来”的含义。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欢乐。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预备1.知识经验:幼儿已有的初浅的乐曲ABA等结构的知识;教师熟练弹奏古筝曲《渔舟唱晚》。

2.物质材料:电脑、电视、课件《渔舟唱晚》、古筝一架、蓝色地垫。

3.环境预备:创设蓝色海洋的氛围。

活动过程⒈整体感受幼儿完整观赏乐曲《渔舟唱晚》,思量:听着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猜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⒉分段理解①教师完整弹奏《渔舟唱晚》,幼儿进一步完整观赏,为乐曲分段。

幼儿思量:这首乐曲有什么变化?可以分成几段?②分段观赏,幼儿尾随乐曲自由摇摆身体,感受乐曲速度的变化。

幼儿思量:听到节奏不同的乐曲,你们想到了什么? (分辨乐曲三部分特点:先缓慢优美,然后逐渐加速,最后回到缓慢优美。

)③结合多媒体课件,再次完整观赏乐曲,充分感受乐曲的美。

幼儿思量:这首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样的意境?⒊艺术同构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听音乐,寻寻哪些图片给你的感觉快或慢,把图片贴到相对应的地方。

⒋这首乐曲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渔舟唱晚》。

配合课件出示“渔(渔民)、舟(船)、唱(歌唱)、晚(傍晚)”。

活动延伸1.让幼儿将心中对乐曲的感觉绘画出来。

2.寻寻哪些图画表现慢,哪些图画表现快。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渔舟唱晚音乐分析

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学号110022537 姓名刘博雍2012-12-26提纲绪论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二、《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一)第一部分(1到第15小节)(二)第二部分(16到第40小节)(三)第三部分(40到第70小节)三、总结内容摘要筝曲《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笔者通过文献和音响资料的梳理,针对乐曲的音乐形象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参考各文献对于乐曲曲式段落的不同划分,对乐曲的曲式段落重新划分;然后对乐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乐句作具体的形象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对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进行概述。

关键词:渔舟唱晚曲式段落音乐形象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绪论筝曲《渔舟唱晚》由娄树华编曲,曹正编订弹奏指法,其乐曲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由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二是说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三环套日》改编,娄树华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

①虽然乐曲的由来和作者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筝曲《渔舟唱晚》的艺术价值和流传程度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筝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本文以笔者所看到的几本著作和掌握的音响资料为基础。

选曲教材《音乐分析》中形象分析的参数,结合古筝所特有的演奏手法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谱例说明原因,有依据地阐述筝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中国民间渔人愉快地劳动的画面,以帮助欣赏者对它有深一层的了解。

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筝曲《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

②关于乐曲曲式段落的划分,各参考资料都不一样,笔者在这里将其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到第15小节,慢板,4/4拍,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到第40小节,节奏由4/4拍变为2/4拍,此段除了出现清角音,使乐曲短暂离调之外,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试递降”和“回式复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对旋律进行发展,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

三、演奏技巧
《渔舟唱晚》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音乐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需 要注意音色、节奏和强弱的控制。通过灵活运用指法、弹弦力度和指甲触弦位 置等技巧来表现乐曲的韵律和情感。此外,还需要与古筝特有的音色相结合, 使整首曲子听起来更加醇厚、优美。
四、艺术效果
《渔舟唱晚》以其优美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音乐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乐曲不仅能够展示中国古筝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主题。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使人们在欣赏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感受到傍 晚宁静、美丽的景象以及渔民们朴实的生活情感。
此外,《渔舟唱晚》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这首曲 子的节奏变化丰富,需要演奏者根据曲子的情感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 使音乐更加生动、形象。
综上所述,《渔舟唱晚》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古筝名曲。通过深入了解 其音乐结构和演奏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所表达的美和意 境。
3、培养音乐感知能力:表象训练是一种基于感知和想象的训练方式,可以培 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
三、以《渔舟唱晚》教学为例的 滑音技巧表象训练
《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的小提琴曲,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滑音技巧。以下是以 《渔舟唱晚》教学为例的滑音技巧表象训练方法:
1、曲目分析:在开始训练之前,需要对《渔舟唱晚》这首曲目进行深入的分 析,包括曲目的背景、情感表达、技巧要求等方面。
《渔舟唱晚》的结构特征及艺 术处理
01 一、创作背景
目录
02 二、曲式结构
03 三、演奏技巧
04 四、艺术效果
05 参考内容
《渔舟唱晚》是中国传统古筝名曲,其结构特征及艺术处理极具代表性。本次 演示将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和艺术效果等方面展开探讨。

《渔舟唱晚》尾声详解

《渔舟唱晚》尾声详解

《渔舟唱晚》尾声详解
1.乐段音乐情境导入
(1)音乐情境感知
这一乐段描绘了一副宁静的画面:渔船左右摇wei摆着,向江心慢慢划去,在人们的视线中越来越小,慢慢地远去….曲虽终,意犹在,含蓄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感受尾声部分令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2)分析谱例
先用刮奏接快板的尾巴,然后右手采用了勾托的指法,左手是上滑和颤音的交替弹奏。

(3)音乐情境音色引导
乐曲在高潮过后突然停住,随后尾声缓缓流出,音调徐缓,下行音型的模进逐渐引向终止,曲调出人意料地结束在中音“1”上。

2.视唱练习
通过教师的视唱引导学生弹奏,建立学生对弹性节奏的乐感。

3.分乐节练习
(1)右手练习
这一部分节奏比较自由,在弹奏这一段时应从慢开始,有一个小小的渐快,然后再渐慢,速度由慢渐快再渐慢。

(2)加入左手练习
左手是上滑音和颤音的交替弹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落实上滑音准和韵律的把握。

其次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左手慢
慢按弦,慢速松开,感受滑音的韵味。

最后两小节的颤音需要重点练习,左手按弦要揉缓、均匀,不要太快。

(3)音乐情感融入
这一部分弹奏力度由弱渐强再渐弱。

4.慢速双手连贯弹奏
尾声是一个由慢到快再到慢、由弱及强再弱的递进,表现出渔船晚归、渐行渐远的情景,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速度快的时候,手要稳定,不能上下跳动,尽量靠弦近些,贴着弦走;手腕要松弛,一定要用手腕带动手指,利用惯性才能达到应有的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学号7 姓名刘博雍2012-12-26提纲绪论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二、《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一)第一部分(1到第15小节)(二)第二部分(16到第40小节)(三)第三部分(40到第70小节)三、总结内容摘要筝曲《渔舟唱晚》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古筝演奏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笔者通过文献和音响资料的梳理,针对乐曲的音乐形象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参考各文献对于乐曲曲式段落的不同划分,对乐曲的曲式段落重新划分;然后对乐曲的每个部分和每个乐句作具体的形象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对整首乐曲的音乐形象进行概述。

关键词:渔舟唱晚曲式段落音乐形象古筝曲《渔舟唱晚》音乐形象分析绪论筝曲《渔舟唱晚》由娄树华编曲,曹正编订弹奏指法,其乐曲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由山东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二是说由山东聊城地区金灼南根据古曲《双板》及其变体《流水激石》、《三环套日》改编,娄树华以金谱为蓝本,作了较大发展,增加了乐曲的后半部分。

①虽然乐曲的由来和作者任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筝曲《渔舟唱晚》的艺术价值和流传程度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古筝的代表性曲目之一。

本文以笔者所看到的几本著作和掌握的音响资料为基础。

选曲教材《音乐分析》中形象分析的参数,结合古筝所特有的演奏手法对古筝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谱例说明原因,有依据地阐述筝曲《渔舟唱晚》所描绘的中国民间渔人愉快地劳动的画面,以帮助欣赏者对它有深一层的了解。

一、《渔舟唱晚》曲式段落的划分筝曲《渔舟唱晚》,曲名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乐曲描写夜色中渔人载歌而归的情景。

②关于乐曲曲式段落的划分,各参考资料都不一样,笔者在这里将其划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到第15小节,慢板,4/4拍,旋律优美,节奏舒缓。

第二部分从第16小节到第40小节,节奏由4/4拍变为2/4拍,此段除了出现清角音,使乐曲短暂离调之外,还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复试递降”和“回式复降”两种旋律发展手法对旋律进行发展,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

第三部分从第40小节到第70小节,此段落递升和递降的旋律不断反复,速度的①李明雄著《民族器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第二版,P268②江明惇著《中国民族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P107不断加快将整首乐曲推向了高潮。

二、《渔舟唱晚》的音乐形象分析(一)第一部分(1到第15小节)乐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a(1到5小节) a1(6到10小节) b(10到13小节) c(13到15小节)a乐句是是一个歌唱性的主题,其旋律优美且流动频繁,节奏型也是不断变化的;从旋律的外形上看,它的线条如波浪般起伏。

旋律以角音开始向下递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前两个小节节奏舒缓,配合左手的揉、吟、按、颤的手法技巧,意图描绘一幅夕阳西下时,宁静、安逸的湖滨画面。

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频繁地出现十六分音符,最后一小节旋律又回归到角音上。

如果说前两小节描写的是晚间整个湖滨的画面,那么后三个小节描写的就是落日余晖下轻轻荡漾的湖水,较多的十六分音符使旋律变得活泼,而较低的音域又让这份活泼变得并不是特别明显,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渐变原则;最后一小节的两个四分音符和结尾处的二分音符又让乐曲的气氛从稍稍的活泼又变回之前的舒展、平和,左手颤音的装饰处理似在模仿水中的涟漪,由强渐弱,由近及远,渐渐平息,这种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给听者带来的是更加强烈的安逸、恬静之感以及无限的回味。

短暂的平息之后进入了第二个乐句a1,a1是a的变化重复,它们所使用的音乐材料是相同的,但是a1把原本a乐句开头的两个小节的内容紧缩在一个小节里了,而且结尾音也落在了徴音上,使乐句结束的同时为接下来要引进的新的音乐材料做好准备;加之中间的两个小节在弹奏手法上较a乐句做了略微的改动,这使得它在对主题进行重复、强化的同时又不乏新鲜感。

b乐句的开始一小节使用了主题第四小节的音乐材料,音域提高了一个八度;接下来是新音乐材料的一个向下纯四度的模进;乐句结尾的材料也与a乐句主题的结尾材料一样,除了音域移高了八度之外,节奏也变得比较活泼,而且加入了古筝的“花指”技巧。

b乐句对a和a1乐句所陈述的乐思进行了展开,其旋律流动的音域移高了,节奏也变得比之前活泼、跳动,结尾落在羽音上;与之前的写景相比,这一乐句更像是在描写人:夕阳西下,渔人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迎着晚霞画着渔船,唱着渔歌;形象地表现出了渔人们愉悦的心情和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

第一部分最后的c乐句是过度乐句,两个相同的音乐材料做了节奏上和弹奏手法上的变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第二部分(16到第40小节)乐曲的第二部分由第16小节开始到第40小节结束,分为四个乐句,d(16到20小节) e(21到27小节) f(27到34小节) f1(34到40小节)整个乐曲从d乐句开始由之前的4/4拍变成了2/4拍,标志着乐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乐句开始的两个四分音符让乐曲的气氛到这里变得宽弛下来,紧接着的后两个小节旋律和节奏完全一样,旋律为8度和4度的跳跃,节奏型也是较活泼的前八后十六和八分音符,这种“对仗”写法一强一弱,一问一答给人以轻松、诙谐之感,描写的画面也从抽象的湖滨美景到了具体的人或物的细节描写;这两小节的音乐形象像极了人与人之间的嬉闹对话亦或者是渔船的船桨交替划水的声音,这种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的结构创作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写意,写意中写实的特点。

乐句的最后两小节是对之前的变尾重复,结束音落在徴音上,标志着下个乐句的开始。

e乐句开始的一小节用音乐材料的是对d乐句开始的音乐材料的缩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接下来进入新的材料,出现了长音清角。

清角的出现使得乐曲的调性发生了改变,出现了短暂的离调,转入下属调性,与之前形成了对比和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之后的三个小节的旋律不断地对下属调性进行重复,加上节奏的由宽松到紧凑和“花指”技巧的运用更是在强调和加剧暂时的下属调性。

e乐句的最后一小节调性回归,而且节奏也一下松弛下来,并开始为下一个乐句的进入做准备,这样的处理让人紧张的心情也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此乐句因转到了下属调上,所以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然后又不断地重复和加剧这种阻力,到最后突然间放松,给人带来愉悦之感;从音乐形象上来看,仿佛是在描绘渔夫们荡漾渔舟,乘风破浪,最终克服困难的这么一个情绪。

F乐句以一个短小的音型作为材料,根据一连串的“骨架音”,运用加花变奏的旋律发展手法进行下行模进,这种下行模进在中国传统旋律发展手法中叫做“复试递降”,从第27小节开始到34小节的徴音上结束,旋律的“骨架音”为。

紧接着的f1乐句采用了五声音阶回旋环绕的方法对f乐句的旋律进行变奏,在李民雄的《民族器乐概率论》中把这种回旋环绕的下行模进叫做“回式复降”,书中说道“这句‘回式复降’的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并且十分优美动听,使得‘唱晚’的乐意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表现。

”这两个乐句的旋律线条规律且富有律动性,节奏速度也非常稳定,准确地描绘了渔夫们在克服困难之后的愉悦心情,他们为自己捕鱼和驾驶渔船的技术而感到自豪,他们此时胸有成竹,心情大好,将船只不紧不慢地行驶在湖面上,原本到f乐句结束的第34小节就可以结束,但作者又以f乐句的变奏,f1作为补充,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渔者们愉快的心情和每天悠闲但并不无聊的渔民生活。

最后的渐慢处理标志着乐曲第二部分的结束和第三部分高潮的到来。

(三)第三部分(40到第70小节)乐曲第三部分也是整个乐曲的高潮部分,它由一个长乐句g,和最后的尾声组成,共30个小节(41小节到70小节)。

g乐段也是以一个短小的音型作为材料,对其进行“复式递升”和“复试递降”的旋律发展。

从第41小节开始递增到第52小节为旋律最高点,往后开始递降,到了尾声之前的第63小节,再从第四十二小节反复一次,旋律的递增递降通过反复形成了一个循环圈。

其旋律“骨架音”为···速度也由一开始的缓慢逐渐加快,然而随着速度的加快,音乐的整体情绪也随之高涨,最后达到了整首乐曲的最高潮。

g乐句除了旋律的递增递降和速度的变化之外,在演奏手法上还大量地运用了“花指”的手法,极为形象地模仿了水流浪花的音响效果;“花指”的使用和旋律的跌宕起伏这使得整个这一段旋律都充满着动力和冲击力。

这个乐句的音乐形象不用多说,百舟竞归、浪花飞溅。

听着这段音乐,我们可以生切地感受到渔者们争先恐后、乘风破浪的姿态,我们可以联想到晚归的渔船上渔歌四起、互相唱闹的喧嚣场面;随着乐曲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似乎片片白帆越来越近,歌声、橹声、水声、晚唱声、叫闹声都交织在一起,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嘈杂,越来越浓烈,一直到渔舟靠岸,歌声四起的欢腾场面。

乐曲的尾声g1是由g乐句的后半段下行时的旋律的“骨架音”变化发展而来的。

尾声首先由一长串渐慢的琶音来结束之前快速、激烈的乐曲高潮,然后用截然不同的节奏和演奏手法将高潮部分的旋律主干音演奏出来,除了对主干音的强调之外更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在乐曲高潮时突然切住,并用慢速演奏,生动地描绘了,喧嚣场面结束之后,入夜的场景,画面开始放大,渐行渐远,又回到了一开始的夜晚中,整个湖滨的画面;而人们的心情也回到刚开始的那种安逸、宁静之中。

最后结束音落在宫音上,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调式主音,给人以曲虽终,然意韵无穷之感。

三、总结筝曲《渔舟唱晚》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渔人载歌而归的画面。

时间上是由傍晚到入夜,经历了开始的安静到短暂的喧嚣再到安静,画面也是先由远远看去的一个宁静的湖滨傍晚慢慢拉近,从一问一答的嬉闹到后来的百舟竞技,最后随着乐曲的结束又将画面拉远,将远和近融为一体,和乐曲一开始相呼应,对全曲进行总结,整首乐曲深刻地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朴实而又富于情趣的生活。

所以不论对于演奏者还是欣赏者来说,了解和把握乐曲的音乐形象都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能使演奏者更好地表达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能帮助欣赏者们更好地了解乐曲,聆听时也能获得更多的画面感。

参考文献1.彭志敏著《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2.李民雄著《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4月第二版3.江明惇著《中国民族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4.周青青著《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5.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8月第11次印刷6.谱例引自江明惇著《中国民族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三版;张景霞.“浅谈筝曲《渔舟唱晚》”[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