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鱼置于水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鱼置于水中

陕西省宝鸡市宝石中学冯秋红

没有人会对枯燥乏味的符号数字感兴趣,正如孩子们不会对岸上干枯的死鱼感兴趣一样。如何有效地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本人认为,要授人以渔,就必须把鱼置身于水中,因为创新需要体验,探究离不开情景。

一、只有活化知识,把鱼放入水中,恢复鲜活的魅力,才能引发学生“渔”之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如《二氧化碳》一节,以往直接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让学生去记忆,去理解,学生反应平平,效果一般。而这次我先从一个叫《死狗洞》的故事开始:

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蛋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

巧妙创设“趣”“疑”的情境,诱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急不可待的想知道“爱犬死亡之谜”,强烈的求知欲,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探究的热情。这样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诱发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二、情景式水中捕鱼的“引导―探究”,更有助于科学方法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对“爱犬死亡之谜”,同学们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猜测和解释,而作为教师的我此时就需要对同学们的思维加以启发和引导,协助排除爱犬食物中毒、生病、外伤等可能因素,最后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洞内底部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探究上。然后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自己领悟二氧化碳的性质,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释爱犬死亡之谜。为什么洞内大侦探打火机打不着火(通常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什么人和狗都进入洞内狗死了而人安然无恙(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密度比空气大,集中在洞的底部等特性)?把预传授的知识点,巧妙地蕴涵在故事情景之中,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但使学生从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中通过探究获取了知识,同时让学生也体验了一次当大侦探的成功和喜悦,学生怎么能不喜欢。

三、只有把鱼融入生活的海洋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学以致用。

探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积累运用和验证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在同学们解开了“爱犬死亡之谜”后,再提出:“我们在进入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些什么?”等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种学以致用思路,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

让学生学会学习,借助已有知识和互联网等媒体,主动探究学习所需知识。同时再把对知识的考核评价生活化,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取材,构建生活化的考核题。如在考察二甲苯性质知识点时,广东省佛山市有这样的一道题: 2002年3月11日,一辆载有12吨二甲苯的油槽车经我市某镇,二甲苯大量泄漏。二甲苯是一种有毒、易燃、难挥发、难溶于水的油状物,为避免泄漏的二甲苯对该镇造成污染,必须立即清理并回收,下列措施恰当的是( )

A、就地烧毁泄漏的二甲苯,彻底清除污染物。

B、将二甲苯引入附近非饮用水河道,通过围拦油污的方法,抽取、过滤和回收。

C、将泄漏的二甲苯就地掩埋,防止该有毒蒸气向四处扩散。

D、令事故1km范围内居民搬迁。

类似二甲苯事故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命题者模仿事故处理过程提出的多种方案,建构了4个选项,让学生运用二甲苯性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每项措施的利和弊,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考察验证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它能引发学生积极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兴趣,学会如何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如何运用化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分析处理,让学生在答题中,不但验证了所学,而且学会了运用,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用心爱心专心118号编辑-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