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通过人为设计和建造,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废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服务的一种可持续性治理方式。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的有效运行和监测,对其进行生态系统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是确保其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人工湿地的水质、植被、生物群落、土壤等因素,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问题,保证湿地的处理效果和生态功能。
监测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评估湿地的运行状况,为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内容1. 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监测水体的溶解氧、氨氮、硝酸盐、磷酸盐等指标,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水质变化趋势。
同时,还需监测悬浮物、浮游植物和有机物等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2. 植被监测植被监测是了解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监测植被的种类、分布、覆盖度等指标,可以评估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还可以通过监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等参数,了解植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贡献。
3. 生物群落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是评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昆虫、鸟类、鱼类等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变化,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还需监测水生生物的生物量、生长速率等参数,了解湿地对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过程。
4. 土壤监测土壤监测是了解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的重要内容。
监测土壤的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可以评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支持。
还需监测土壤的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了解土壤的环境质量。
三、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1. 定点调查法定点调查法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选取代表性监测点位,定期进行水质、植被、生物群落等方面的调查和监测。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
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湿地,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蓄水防洪、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众多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湿地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性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往往是渐进的,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和干预,可能会导致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
监测预警机制就像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卫士”,能够实时掌握其动态变化,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发出警报,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争取宝贵的时间。
通过监测预警,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水质、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评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湿地生态的影响。
这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管理策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监测预警机制还能够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二、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一)监测内容1、水质监测包括水温、酸碱度(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等指标,以评估湿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况。
2、土壤监测监测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了解土壤的质量和生态功能。
3、植被监测对湿地植被的种类、覆盖度、生长状况进行监测,分析植被的演替趋势和生态适应性。
4、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湿地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栖息地状况,评估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5、气象和水文监测监测气温、降水、风速、风向、水位、流量等气象和水文要素,了解湿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和水文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监测方法1、实地调查通过定期的现场采样、观测和记录,获取第一手的监测数据。
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手段,对大面积的湿地进行宏观监测,获取湿地的空间分布、面积变化等信息。
3、自动监测站在湿地内设置自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气象等参数,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和连续性。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
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报告一、引言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下属的一个重要科研机构。
旨在通过长期观测和研究,揭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人在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
二、实践内容1. 地理环境调查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进行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环境调查。
通过实地勘察,了解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2. 数据采集与监测在实践过程中,参与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数据采集和监测工作。
通过设置观测站和采集样品,收集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的水质、水位、气象、植被等多种数据。
同时,还与其他科研人员合作,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监测,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
3. 数据分析与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和建模等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研究了湖泊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实践收获与启示通过实践,深刻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湖泊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湿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应加强湖泊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高人们对湖泊湿地的认识和意识。
三、结论通过中科院鄱阳湖湖泊湿地观测研究站的实践,我对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积累了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我认识到湖泊湿地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深刻意识到湖泊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好湖泊湿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
白洋淀纪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方法白洋淀湿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和安新县交界处,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主要水源之一。
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湿地,白洋淀的生态系统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及其重要性。
一、遥感监测遥感技术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湿地信息,如湿地植被覆盖度、湿地面积等。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湿地的水质、水温等参数,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二、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湿地内各类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生物多样性调查还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关键环节。
定期对白洋淀湿地的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可以了解水体中的营养盐、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浓度,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
水质监测还可以监测湿地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pH值等参数,为湿地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四、定点观测定点观测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常用方法之一。
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在同一位置连续观测湿地的气候、水文、生物等要素的变化。
通过长期的定点观测数据,可以揭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的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湿地内各种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
模型模拟可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响应和适应性,为湿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
六、结语白洋淀作为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其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状况,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未来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更加完善和深入的发展,为湿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盘锦芦苇湿地土壤微生物特征分析
该 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 , 年平均气温为 8 3 .~
8 4℃ , 平均 降水 量 为 60 4 L 。 由于 地 势 . 年 0 ~60Ir Tn 平坦 , 降水年 径流 系数 只有 0 1 , .0 故湿地 中水分 主要 来 源于河 水 的滞 留和潮 水 的补 给 。辽 河 三 角 洲 ( 盘
具 有非 常重要 的作 用 l 4 。 ∞
1 研究地点与方法
1 1 研究 地点概 况 .
3个层 次 的土壤 , 样方 ,0d左 右取 样 1次 , 出 3个 3 取 土样 后进 行分 析或 置于 4℃冰箱 内保存 。
1 2 2 环 境 因子 ..
研究地点位于中国气 象局沈 阳大气环境 研究所 盘
研究 表 明 , 壤 微 生物 种 类 及 其 在土 壤 中的 动态 可 土 反映 出土壤 发生 发育历 程 的变 化 和周年 气 候 等 因素 的变化 。在 土壤 生态 系统 中 , 土壤 微 生 物 通 过 不 同 的方式 改变 土壤 的物理 、 化学 和 生物 学 特性 , 而 达 从 到 调节 、 蓄 和 平 衡 土壤 养 分 、 强 系统 抗 灾 、 灾 保 增 减 的能 力[ ] 。植物 养 分 的增 加 、 机 质 的分 解 和矿 有
菌数量 最大, 其次是放 线茵, 少的是真菌。对细菌 、 最 放线 茵、 真菌以及微 生物总数与环境 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 菌、 线茵与 细 放
微 生物 总数 主 要 受 水 分 影 响 , 真 菌 则 受 水 分 与 气温 的 协 同作 用 影 响 。 而
关键词 : 芦苇; 湿地 ; 菌; 线茵; 细 放 真菌 ; 生物总数 ; 微 特征 分析
盘 锦 芦 湿 地 土壤 微 生物 特征 分 析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自然界的“洗涤器”,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湿地生态测量技术是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探讨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相关方法和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分类与原理湿地生态测量技术主要分为生物学测量技术和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两大类。
生物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植被调查、动物调查、鸟类迁徙监测等,通过对湿地内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调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
物理化学测量技术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通过对湿地内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测量,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
在湿地生态测量技术中,常用的原理包括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DNA条形码技术等。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湿地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快速获得湿地的空间分布信息,了解湿地面积、植被覆盖情况等。
GPS定位技术可以精准获取湿地内各类要素的坐标位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提供基础。
DNA条形码技术则可以通过对湿地生物样本中的DNA序列分析,快速识别物种,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物种保护提供支持。
二、湿地生态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1. 水质监测水质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物理化学测量技术,可以监测湿地内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评估水质的净化能力和富营养化程度。
例如,在某一湿地的水质监测中发现,湿地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不断下降,同时氨氮和总磷含量逐渐增加,表明湿地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需要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2. 植被调查植被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结构和组成对湿地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植被调查,可以了解湿地内不同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等。
例如,在某湖泊湿地的植被调查中,发现湿地植被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以杂草为主,且植被覆盖度较低,说明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较为脆弱,需要采取措施增强湿地的生态稳定性。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2. 掌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3. 提供科学依据,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供支持。
三、监测内容。
1. 湿地植被监测,包括湿地植被类型、覆盖度、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等;2. 湿地水质监测,包括水体PH值、溶解氧、氮磷含量等;3. 湿地土壤监测,包括土壤质地、水分含量、有机质含量等;4. 湿地动物监测,包括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多样性调查;5.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监测,包括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四、监测方法。
1. 野外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样地观测,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信息;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获取相关的生态数据;3.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4. 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五、监测周期。
1. 长期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以了解其长期变化趋势;2. 季节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季节性变化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季节性特征;3. 事件监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大事件(如干旱、洪涝、人为干扰等)进行监测,以了解其影响。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持;3. 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七、监测报告。
1. 撰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2. 报告发布,将监测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八、总结。
湿地生态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管理,能够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制(修)订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功能。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的规定,湿地水鸟是指在生态上依存于湿地的鸟。
对于湿地生态系统来说,水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监测湿地环境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通过水鸟同步调查,了解各类群水鸟的基本活动和迁徙规律,有利于保护甘肃省湿地珍稀濒危的水鸟和维护生态平衡,为候鸟的保护做出贡献。
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对甘肃省湿地鸟类的种群、优势种、居留情况、迁徙规律、多样性水平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湿地鸟类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科学数据与成功经验。
目前,甘肃省在湿地水鸟同步调查技术规范中,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资源环境研究院联合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甘肃省山丹县湿地保护站、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局等湿地保护和管理单位,共同研究制订起草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技术规范》,为甘肃省开展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以填补我省湿地水鸟同步调查工作地方标准的缺失。
本文件规定了湿地鸟类野外调查的原则、目的、范围、因子、器材及工具、时间频次、方式方法、区域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报告编制、技术档案等技术要求。
二、标准编制的背景及依托项目简况2013年8月,甘肃黑河流域中游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研究站在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并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综合实验站1处,在甘州、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6县(区)建立动物(鸟类)监测样线24个、样点18个,购置观测设施设备50多台(件),按照《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案》要求,开展了大量的湿地鸟类野外调查与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城市湿地规划中的因地制宜——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规划中的因地制宜——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励国明【摘要】Urban wetland is an important nature resource for city,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system, and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aspects. In resent years, urban wetlands were interferenced and threated by urbanization process speeding up, there appears sorts of ecological problems. So it's very important to recover urban wetland. Investigate and evaluate becomes so important. This paper takes the overal planning of Changzhi wetland as an example to show how to plan urban wetland.%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湿地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和胁迫,出现各种严重的生态问题,所以,对城市湿地的恢复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尤其重要的是对现状的调查以及对调查之后的评估。
以长治湿地的总体规划为例,阐述城市湿地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长治湿地;调查;评估;恢复措施;因地制宜【作者】励国明【作者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师【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长治湿地的恢复治理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在恢复和治理的过程中需结合长治湿地的区域背景、城市概况以及湿地的现状等众多影响因素,明确并且制定合理及长远的城市湿地恢复措施。
湿地监测的内容及程序
湿地监测的内容及程序
湿地监测是指对湿地的生物、生态、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观测和调查,以获得湿地资源的基本信息和动态变化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
湿地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湿地植被调查:对湿地中的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规律等进行调查,了解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变化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评估和恢复提供数据基础。
2. 湿地动物调查:对湿地中的动物种类、数量、繁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湿地动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变化情况,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
3. 湿地水文观测:监测湿地水位、水温、水质等各项指标,了解湿地水文环境的变化情况,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4. 湿地土壤分析:采集湿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的成分、结构、质地等参数,了解湿地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湿地保护和恢复提供土壤基础数据。
湿地监测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湿地的特点和监测目的,制定具体的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的内容、时间、频率等要求。
2. 选择监测站点:根据湿地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代表性地观测湿地的各个区域。
3. 数据采集:根据监测计划,定期对湿地的植被、动物、水文、土壤等进行采样和观测,获得所需数据。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得出相
关指标和变化趋势,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5.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湿地监测报告,详细描述湿地的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湿地监测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工作,不断监测和评估湿地的生态系统变化,以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与内容。
1.1实习目的1.1.1 通过到湿地公园参观采样, 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及其重要性1.1.2 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1.1.3 通过实地考察, 熟练运用课本知识,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实践技巧和创新能力1.1.4 提高对当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 并了解对滇池生态的恢复作用1.1.5 通过此次实习, 提高实地考察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1.2主要内容1.2.1开展对昆明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的植物生态特征, 如群落类型、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的调查1.2.2湿地公园规划总占地1392亩, 将有效调节当地径流、净化水质和空气, 进一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对滇池水体的净化作用, 及对当地生态的重要作用在老师的带领下对五甲塘湿地生态公园进行考察, 回归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进一步提高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二、实习地自然地理及生态系统概况2.1地理位置五甲塘湿地公园位于官渡镇六甲乡和小板桥境内, 南至宝象河, 北到五甲河,西接滇池2.2自然地理状况2.3五甲塘湿地公园是处于亚热带, 是人工改变的一个为了恢复滇池的人工湿地,主要由水面、滩涂、沼泽组成, 占地约1300亩2.4生态系统状况五甲塘湿地公园拥有茂盛的水生陆生植被, 岸边长有柳树、乐昌含笑、银杏、杜英、水杉、天竺桂、喜树、栾树、滇朴、红枫等, 成片的美人蕉、蔷薇、翠竹、薰衣草。
水面上芦苇丛生, 睡莲、菖蒲、浮萍、茭草连成一片。
植物种类多种多样, 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三、工作方法3.1野外器材照相机、采样瓶3.2实习路线3.3首先参观五甲塘湿地公园展览厅, 随后沿着公园浮桥栈道进行考察, 最后沿着岸边返回展览厅3.4采样方法或观察内容用采样瓶分别采集上游和下游的水样用生态学基本原理分析比较, 观察上游和下游的水质情况, 以及在五甲塘湿地公园所有的植被种类和其生长状况,并用数码相机拍照, 留作材料。
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的职责
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的职责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森林、草原和湿地是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之所,还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究竟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呢?首先,调查监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
其主要目标是全面、准确地掌握森林、草原和湿地的资源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包括对森林的面积、树种组成、蓄积量、生长状况等进行调查;对草原的植被类型、覆盖度、产草量、土壤状况等进行监测;对湿地的类型、面积、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在森林调查监测方面,相关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
这包括对森林的地理分布、面积、蓄积量等进行精确测量和统计,以了解森林资源的总体规模和分布格局。
二是监测森林的生长状况。
通过定期设立样地,对树木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进行观测和记录,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三是评估森林的生态功能。
分析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固碳释氧等方面的作用,为生态补偿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草原调查监测的职责同样不容忽视。
其一,要准确划分草原的类型和等级。
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草原在生态功能和利用价值上存在差异,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其二,监测草原植被的动态变化。
包括植被的覆盖度、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草原退化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三,评估草原的载畜能力。
合理确定草原的适宜载畜量,避免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调查监测的职责则具有其独特性。
一方面,要全面清查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湿地等,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测量。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一、现场调查1、植物群落调查①采用几何格局(geometrical pattern)方式进行野外植物调查,按照具有一定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定量样方进行样地调查;②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对样地的植物群落组成、成因和动态变化通过定量的数据和指标进行多维评价;③采用随机样方(random sampling)进行样点或样地调查,采集植物群落的种类、范围、覆盖度和高度及其他相关物种数据;④采用道路调查:在一定时间内沿着一条确定道路,沿道路行进期间按指定节点(stations)进行植物调查,统计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面积和其他物种等相关数据;2、动物调查①采用纵向抽样法(vertical sampling),在湿地环境中抽取一定的样地植物,以定量的数据来衡量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密度等参数;②采用野外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对湿地中的动物物种及其分布状况进行定量描述调查;③采用重复观察(repeat observation),评估动物的数量、空间分布、繁殖状况等指标;④采用鱼类调查(fish survey),针对湿地的鱼类,利用捕鱼捞网、捕捞网实施调查,收集鱼类的数量、种类、大小、龄等数据;二、遥感调查1、利用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 image),可以进行基本地表覆盖调查,收集湿地地形、土壤和水文特征数据,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可视化;2、利用辐射遥感(radiative remote sensing),结合像元分析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来定义湿地的空间边界,并可以用来监测湿地的变化环境;3、利用机载测量(airborne mapping),可以进行地形分析,收集湿地的高程数据、植被覆盖数据、温度范围数据和水文特征数据等;三、化学性质调查1、环境土壤化学性质(environmental soil chemistry):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alkali-hydrolysed nitrogen)、全磷、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等来掌握湿地环境物质状况;2、湿地水化学性质(wetland hydrology chemistry):可以采集湿地水样,利用分析仪器测量所收集水样中酸碱度(pH)、游离气、水溶解氧、全氮、硝态氮(nitrite and nitrate )、总磷等物质及其含量;四、生态工程调查1、通过野外现场调查、重复观察和实验,以及结合GIS技术,可以评估湿地工程的生态效应及环境影响;2、利用模型预测,可以预测湿地工程建设后,其空间及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技术规程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技术规程深度研究报告1. 研究目标本报告旨在提供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的技术规程。
具体目标包括: - 确定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流程和步骤; - 探讨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关键技术要点; - 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对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方法为达到上述目标,本报告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的现有经验和技术规范。
2. 实地调查: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实地考察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并与相关专家进行讨论。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以得出结论。
3. 发现3.1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流程和步骤根据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流程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目标:明确研究站的科学目标、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制定相应的规划。
2. 选址评估:根据湿地类型、水文条件、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建设地点,并进行综合评估。
3. 设计规划:制定研究站的总体设计方案,包括基础设施、仪器设备、数据管理系统等。
4. 建设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建设,包括场地平整、建筑物修建、仪器设备安装等。
5. 运营管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包括人员配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安全保障等。
3.2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关键技术要点在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关键技术要点: 1. 选址评估:综合考虑湿地类型、水文条件、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究站点。
2. 仪器设备:选择适用于湿地环境的仪器设备,包括遥感技术、水质监测设备、气象观测设备等。
3. 数据管理系统: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开放获取。
4. 生态监测方法:选择适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方法,包括样地调查、物种丰富度评估、生物量估算等。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是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观测和数据分析,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下面我将对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进行详细解读和回答。
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结构、水文环境指标、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功能等进行评估和预测。
首先,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需要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种变化、植被面积和覆盖度等指标的调查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稳定性,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
其次,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要对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物种多样性、数量和分布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动物种群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生物控制功能以及物种适应能力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对水文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包括湿地水位、水质、水动力学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水文环境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水环境质量以及水循环功能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能力。
最后,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还需要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观测和评估。
这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PH值等指标的测量和分析。
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的监测,可以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肥力、养分循环能力以及土壤水分保持能力等指标,进一步预测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护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监测评估报告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动物群落结构、水文环境指标、土壤物理化学指标等方面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9—2021)
目次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技术流程 (2)6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2)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2)8 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3)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4)附录A(规范性附录)野外观测表 (7)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全国生态状况定期遥感调查评估方案》(环办生态〔2019〕45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的总则、技术流程、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和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系列标准:《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HJ 1166—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森林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7—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68—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荒漠生态系统野外观测》(HJ 1170—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格局评估》(HJ 1171—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HJ 1172—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HJ 1173—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问题评估》(HJ 1174—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项目尺度生态影响评估》(HJ 1175—2021);《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数据质量控制与集成》(HJ 1176—2021)。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监测与保护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监测与保护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态和环境功能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生态系统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湿地面积和质量都在不断减少。
因此,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湿地生态监测与保护,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湿地信息。
传统的野外调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只能获取有限的样本数据。
而遥感技术可以从卫星、无人机等载体上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能够全面、有效地获取湿地的分布、面积、形态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可以揭示湿地的动态变化,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多尺度监测。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空间尺度,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海滩等多种类型。
采用传统的野外监测方法往往只能获取局部信息,难以全面把握湿地的整体状况。
而遥感技术可以覆盖广泛的空间范围,从大尺度到小尺度,全面监测湿地的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湿地进行分类、监测和评估,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细致的信息基础。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湿地生态系统受到气候、水位、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动态变化常常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传统的野外监测方法可能无法连续观测湿地的变化过程,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一系列时间序列的影像数据,揭示湿地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湿地的变化趋势,为湿地生态保护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析。
GIS可以对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发现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相互作用和变化趋势。
结合遥感技术获取的多尺度、多时相的影像数据,可以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开展湿地生态变化的空间分析。
通过GIS分析,可以识别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区域、敏感区域和潜在恢复区域,为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8.11.12•【文号】国科基函〔2018〕45号•【施行日期】2018.1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运行情况开展梳理总结工作的通知国科基函〔2018〕45号内蒙古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科技厅,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科技主管司局,国资委综合局:为推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增强国家野外站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的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能力,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的相关要求,科技部拟对现有105个国家野外站(见附件2)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梳理总结。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次梳理总结工作将委托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承担。
二、请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依托单位和国家野外站做好梳理总结准备工作。
三、请各国家野外站填写《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评估报告(提纲)》(见附件1),经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并加盖公章后,于2018年12月15日前(以寄出邮戳日期为准)将自评价报告纸质版一式两份及电子版光盘(内含PDF 和WORD两种格式)报送至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
联系人:张仪帆************金国胜************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7号邮政编码:100081附件:1.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运行管理总结报告(提纲)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目录科技部基础研究司2018年11月12日附件1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运行管理总结报告(提纲)一、基本信息国家野外站的名称、领域、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地理位置、国家野外站负责人和学术委员会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等。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指标
观测内容
观测指标
指标定义
观测时间
观测频度
基本情况
湿地类型
湿地类型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沼泽湿地
—
一年一次
湿地植被类型
指湿地中的主要植被类型,如森林或草地等
7—9月
一年一次
生物指标
植被覆盖度
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7—9月
一年一次
叶面积指数
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7—9月
一年一次
郁闭度
乔木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与此林地总面积之比
7—9月
一年一次
木本生物量
某一时刻木本植物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
7—9月
一年一次
草本生物量
某一时刻草本植物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
7—9月
一年一次
土壤有机碳密度
1—12月
连续/一年两次
土壤湿度
一定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程度的物理量
—
一年一次
水质
湿地生态系统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包括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共5类水质
1—12月
一月一次
单位面积中一定厚度的土层中有蒸散发
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监测站连续观测;或人工观测,一月一次)
1—12月
连续/一月一次
积水水深
积水区域的平均水深(监测站连续观测;或人工观测,一年两次,分别选择汛期前后)
1—12月
连续/一年两次
径流量
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监测站连续观测;或人工观测,一年两次,分别选择汛期前后)
湿地 监测 工作总结
湿地监测工作总结
湿地监测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湿地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总结如下:首先,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湿地监测网络。
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我们在全国范
围内建立了一系列湿地监测站点,覆盖了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监测数据,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我们开展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
通过长期的野外调查和监测,我
们对湿地内的植物、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我们发现,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在我们的监测区域内有了一定的增长,这表明我们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我们还对湿地水质进行了监测。
我们采集了湿地内水样进行了多项水质
指标的监测分析,发现了一些湿地水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我们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了监测结果,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最后,我们还开展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湿地内土壤、植被、水文等要素的监测,我们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估。
我们发现了一些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总的来说,我们的湿地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湿地监测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精度,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让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永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次
前言 (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2)
6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2)
7 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2)
8 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3)
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野外观测表 (6)
i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野外观测指标体系、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及省级行政区域陆域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其他自然地理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24708 湿地分类
GB/T 27648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LY/T 1213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LY/T 2090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
SL 276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生态系统,本标准中包括沼泽、湖泊和河流湿地。
3.2
沼泽湿地swamp wetland
指具有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的区域;生长沼泽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浅育层等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
3.3
湖泊湿地lake wetland
指湖泊本身及岸边或浅湖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
3.4
1
河流湿地river wetland
指河流本身、河床、岸边及泛洪平原发生沼泽化过程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河流本身。
4总则
4.1原则
本标准规定的内容遵循规范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和经济与技术可行性的原则。
4.2内容
本标准以现场观测手段为主,辅以资料收集与访问调查等手段,对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基本情况、生态系统的生物指标和水文指标等内容开展野外观测,服务于全国和区域尺度生态状况综合评估。
5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本标准制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识别、样地样方设置、观测指标体系构建、明确野外观测技术方法等技术流程,具体如下。
图1 野外观测总体技术流程
6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遥感解译与野外核查》中生态系统分类体系,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
7野外观测样地选择与样方设置
7.1样地选择
7.1.1 样地选择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避免在权属不清、变更频繁的地区选择样地。
2
3
9
野外观测技术方法
9.1 湿地类型
根据调查范围大小,利用现场调查的方法,确定湿地类型。
标。
根据不同观测内容,设定不同野外观测指标(表1)。
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主要针对沼泽湿地开展,内容包括基本情况、生物指标和水文指
8野外观测指标体系
样,要求层内相对均一,并在层内进行局部均匀采样,表达各层的参数。
7.2.4对于非均一地面样地,应根据样地内空间异质程v 加shejiyuan8度进行分层抽
体分布。
7.2.3对于均一地面样地,样方布设应在区ZB 土建设计室域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代替整本湿地样方大小为1m×1m 。
7.2.2根据湿地不同植被类型设置不同样方大小。
森林湿地样方大小为30m×30m ;草须保证有不少于3个重复样方。
7.2.1样方应反映各类湿地生态系统随地形、土壤和人为环境等的变化特征,每个样地7.2样方布设盖相对均一,样地面积为10000m²。
7.1.3针对观测对象,在可能的情况下,至少选择2个能够代表观测对象的样地,地表覆可适当增加样地个数,在类型单一的区域可适当减少样地个数。
7.1.2外业采样率平均每10000km²设置1个固定样地,在农牧交错带等类型复杂的区域
9.2湿地植被类型
利用样方法,对不同样方植被类型进行分类和计数统计,对同一湿地类型区域多个样方分类和统计结果取主导类型,确定所在湿地的植被类型。
9.3植被覆盖度
湿地生态系统的植被覆盖度采用目测法和照相法相结合的方式观测。
利用相机获取植被覆盖的数码照片,重复拍摄2-3次,最后分别计算每张相片植被覆盖度,取其平均值作为样方植被覆盖度。
对于相机不易识别的区域,采用目测法观测植被覆盖度。
9.4叶面积指数
湿地植被的叶面积指数采用叶面积仪或冠层分析仪测定。
对于较高的草类和乔木采用叶面积指数仪器进行测量,然后计算样方平均叶面积指数。
采样点沿样地的两条斜对角线等间距分布,两点之间间隔不超过5 m,每条对角线上观测至少8次。
对于大量矮草、稀疏、低矮草地采用冠层分析仪测定,将冠层分析仪置于草地群落草本层以下,对整个群落进行扫描,可得出群落的总叶面积指数。
9.5郁闭度
湿地中的森林郁闭度调查时,在林内每隔3-5 m机械布点若干个,每个点上观测有无树冠覆盖的点数,据此计算郁闭度。
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9.6木本生物量
对湿地中的森林群落,生物量观测内容主要为地上生物量,包括立木和冠层下部观测,立木与冠层下部生物量之和即为样方生物量。
立木的地上生物量观测:是通过样方内所有林木进行测量,获取其树高、胸径等地面观测数据,依据相对生长方程计算,对所有立木生物量求取平均值并除以样方面积,获取1 m²面积的立木生物量。
冠层下部生物量观测:在样方内,随机选择不小于3个区域,分别收集其中全部地上植被,称量鲜重,并从中抽取不少于5%的样品,105℃下烘干称干重,获取植株含水量,进而获得实测的地上生物量,计算多个区域平均值并除以样方面积,作为冠层下部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根据根冠比来计算地下生物量。
9.7草本生物量
针对湿地草地群落,生物量野外观测应选择植物生长高峰期时进行,主要方法是将不少于3个样方内植物地面以上所有绿色部分用剪刀齐地面剪下,不分物种按样方分别装进信封袋,做好标记。
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称量鲜重后,65ºC烘干称量干重,将多个样方内干重值求平均,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根据根冠比来计算地下生物量。
9.8土壤有机碳密度
4
根据湿地植被类型设置样方,每个样方取不少于3个表层土样,每个群落设置2-3个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采用重铬酸钾-外热源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密度。
9.9蒸散发
通过对观测样方设置蒸发皿观测或者采用涡度相关法测定。
9.10积水水深
采用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测定。
水位测定仪器和方法具体依据GB/T 27648相关要求执行。
9.11径流量
通常进行河道径流观测,一般在流量大、河道宽的河道上选取径流观测点,安装径流观测设施,尽量采用自动观测仪器设备(流速仪)进行观测,水文基础设施建设依据SL 276相关要求执行。
9.12土壤湿度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来测定,将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在5 cm深度,也可分不同埋设深度,获取多层土壤湿度观测结果,具体依据LY/T 1213相关要求执行。
9.13水质
根据不同水域功能和保护目标的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进行测定,具体测定项目和分级标准依据GB 3838相关要求执行。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野外观测表
表A.1湿地生态系统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6
表A.2湿地生态系统样方调查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