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专家解读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作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举措新要求。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如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持续完善,综合国力迈上新的台阶。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必须坚定方向、聚焦主题,不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通过理论、实践、制度上的创新,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深远意义
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深远意义作者:常梦茹来源:《邓小平研究》2024年第01期〔关键词〕党的二十大;习近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②作为未来五年我国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对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战略部署。
深刻理解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生成逻辑、主要内涵及深远意义,有助于从全局和战略上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其历史方位、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对于推动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产生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更加深化,是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从理论来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体系完备、内涵丰富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根本指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围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展开,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①,标志着我们党对市场作用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②,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明确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
2023年南京市公需课考试题答案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解读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在“十四五”规划中,“大数据”出现过()次。
正确答案:C、432、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正确答案:B、0.253、截至()年年底,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为1958亿元。
正确答案:A、20204、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元。
正确答案:A、1万亿5、预计2023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就将达到()。
正确答案:A、1.5万亿6、我国已建设()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正确答案:D、87、截至2021年4月,我国已经有()个省级和地市级数据开放平台。
正确答案:B、1742、当前,我国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
正确答案:C、0.74、“大数据成为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从()视角看大数据的价值体现。
正确答案:D、社会6、2020年我国的数据量达到约8000EB,约占全球数据总量的()。
正确答案:A、0.185、路由器属于数据中心产业链结构的()。
正确答案:A、上游多选题(共6题,每题5分)1、“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目标有(ABCDE)。
A、产业保持高速增长B、价值体系初步形成C、产业基础持续夯实D、产业链稳定高效E、产业生态良性发展2、大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有(ABCDE)。
A、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B、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降低数据中心的PUEC、统筹布局,加强数据中心的绿色集约建设D、支持龙头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高国际化的竞争力E、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3、数据中心囊括四大主要业务范畴,具体包括(ABCD)。
A、电信业务B、云服务C、房地产出租D、互联网接入服务E、资产分配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重要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ACDE)。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举措
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举措作者:王微王青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0年第04期【提要】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实现聚集中高端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它可以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基”,为加快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创造基础和条件;它更是加快建设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必由之路。
这彰显了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本政策导向,为中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增长、培育长期发展新动力,提供了基础制度性保障。
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快速变化,需要加快把制度优势和体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关键词】经济增长;要素市场;要素市场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高度,对要素市场体系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框架构建,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改革举措,更是新时代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关键一步,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市场体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新时代加快要素市场改革的重大意义第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概括,赋予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新内涵。
特别是,首次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提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成就的总结升华,是对进一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深刻认识,它已成为新时代经济改革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纲领。
《意见》是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其核心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牢牢抓住要素市场体系这个“牛鼻子”,协同推进其他领域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其目标是要进一步明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教材PPT教育课件
以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以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经济需求,中国必须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首先,深化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必要前提。
深化改革可以打开市场的潜力,释放创新的活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在中国,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有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改革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责权不清,政府干预市场的现象仍然存在。
通过深化改革,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市场规则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协调和平衡发展。
高标准市场体系可以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来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只有建立起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才能更好地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的整体发展。
再次,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而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推动技术的引进和转化,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也可以提高中国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认可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出口市场。
最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提供公正的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竞争力。
社会各方应该加强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法规意识,促进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
总之,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行业聚焦 Industry Focus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现就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一)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1.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
推进实施刑法修正案(十一),落实打击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人员侵害企业财产权益等相关犯罪的规定,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出台实施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完善专利法、著作权法相关配套法规。
进一步细化完善国有产权交易各项制度。
全面清理对不同所有制经济产权区别对待的法规。
2.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
启动第二批涉产权纠纷案件再审工作。
完善涉企产权保护案件的申诉、复查、再审等机制。
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
总结涉政府产权纠纷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成功经验,研究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严格规范公检法机关涉案财物处置程序,建立健全有效衔接的涉案财物处置制度体系。
以高质量国内大循环,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
以高质量国内大循环,建设高标准市场经济逄锦华当前,我国正处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密切联动的新阶段。
超大规模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高水平国内大循环提供了良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以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核心,促进国内大循环。
这既是应对国际严峻复杂形势的关键之举,也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举措。
当前,尽管超大规模市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比较优势,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高水平国内大循环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国民经济和产业循环不畅,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畅通国内大循环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高水平市场治理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一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这种最适宜的产业结构决定最适宜的硬件基础设施和软性制度环境的结构,基础设施包括通讯设备、道路和港口等,制度环境包括金融、法律制度、创新制度等。
中国的经济结构就面临产业升级调整和经济制度变革带来的经济个人的适应性困境。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大方面政策,其中,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提供可持续的体制机制保障。
扩大内需、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要通过深化改革畅通循环、打通堵点,主要涉及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系列内容。
要坚持系统思维,针对制约国内需求潜力释放的结构性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战略部署。
从制度建设层面推动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扫除阻碍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的制度、观念和利益羁绊,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者:张振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4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为什么要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要实施哪些具体行动?如何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见效?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问: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的重要意义。
答: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
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運转基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
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首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强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都要与之相匹配。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有利于形成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作者:刘翔峰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07期十九届五中全会对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建设国内统一市场,这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制度基础,作为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步骤,对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更安全、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和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发展新格局的基本要求高标准市场体系探索和掌握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我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指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只有单一消费品市场和单一所有制形式的十分简单的市场体系结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一系列市场经济改革,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如今,我国既有现货交易市场,也有各门类的期货交易市场,丰富的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建立,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发育并茁壮成长,专业化区域市场不断发展,逐步构筑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统一市场和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市场体系。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统一大市场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具体体现,也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
这是党中央顺应市场化、法治化、全球化的迫切要求,结合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发展实践,研究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和我国4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提出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建立什么样的市场体系,建设什么样的市场,一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理论上不断深化对市场体系的认识,实践上拓展和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意味着在市场经济中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竞争力和合作性,促进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规,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要加强执法和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规范,打击假冒伪劣、不合格产品和违法经营行为,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
要制定透明、公平、公正的准入规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对不符合准入条件或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处罚,提高市场的竞争秩序。
第三,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
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监管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高效的金融服务。
第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创新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和平台,促进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提高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市场主体的竞争力。
总之,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的稳定繁荣。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将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和活力。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加强市场监管。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监管的效能和效果。
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交流发言
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交流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我们都清楚市场体系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高标准的市场体系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石,也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动力,我们要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参与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
其次,我们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公平,只有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资源才能合理配置、企业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我们要坚决打击各种市场禁止合作行为,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保护市场竞争的公正和自由。
第三,我们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监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要加大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检查,严防市场风险的发生,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市场对接和规则制定。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制定国际市场规则,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结起来,认清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任务,我们需要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以及加强国际市场对接和规则制定。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高效、公正、稳定的市场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谢谢大家!。
以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以深化改革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作者:王青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07期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新发展阶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在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作出了重要部署。
中办、国办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
这些都为更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指明了方向。
(一)从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到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再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这一进程体现出我们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对市场认识的不断深化,也体现出推动深化改革与经济发展不断适配的进程。
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这就要求我们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尤其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更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以历史的维度、发展的眼光、全局的高度和全球化的视野加以理解和把握。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这些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就是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和现实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等。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作者: 马建堂[1]
作者机构: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1-10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五中全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产权保护制度;高标准;发展格局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围绕新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任务,对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出了全面部署,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有力支撑作者:徐长杰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22年第15期近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我国将从基础制度建设、市场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造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根据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是: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
主要目标是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
从立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
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从破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快速解读何为统一大市场?统一大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高水平统一,同时,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表示,要全面巩固国内经济体系循环畅通的成果,这其中的关键一招就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它有利于进一步的激发和培育国内市场的潜力,为我们以自身的最大的确定性来抵御外部不确定性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两大亮点专家表示,此次提出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两大亮点,第一个亮点就是坚持破立并举,一手抓“立”,明确立规建制的目标任务;另一手抓“破”,打破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等违反统一市场的做法。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专家解读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专家解读
王昌林;郭丽岩
【期刊名称】《物流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22(27)5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为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全国凝心聚力建设统一大市场,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将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从而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王昌林;郭丽岩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酒业生态再迈新台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3.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强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大市场的意见》发布
4.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主旨发言摘编
5.《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通过对当前市场体系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全面了解政府就市场体系建设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以及利用政府资金的有效开发,从而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同时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行性及其协调性。
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实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对策和措施,以促进市场体系能够得到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场体系;高标准;政策;资金开发正文:当前,为了提高市场体系整体水平,加快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对市场体系的投资建设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体系建设条例》,政府结合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布局,扩大市场体系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改善国家市场经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有效实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要知道当前市场体系的状况,了解政府支持市场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加强对市场结构的把握和优化,以及充分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把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任务,并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行性及其协调性纳入制定政策的考量范畴中。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合理安排投资比例及优化投资支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稳妥发展金融市场,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引导市场主体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资,完善产业链条,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市场机制的完善,实行政策性定价及补贴政策,优化市场结构,加强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此外,还需要在法律、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对市场主体行为制定明确的规则,增设市场行政执法等职务,以不断改善市场体系环境和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建设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资金开发、监管规范等多种方式来加快。
首先,政府应落实有关法律和政策,激发全社会各方积极性,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任务,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可行性及其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战略部署—专家解读
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既是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紧迫要求。
日前公布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政策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是下一步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
落实好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将会有力促进新发展格局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框架
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等,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构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做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市场体系是政府和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相互依存和合作的产物。
正如不存在没有企业和个人参与的市场一样,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政府参与的市场。
关键是政府角色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具体地说,是替代市场、直接指挥企业和个人配置资源,还是通过提供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等公共产品,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和个人等市场参与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优化资源配置。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不要政府作用的问题,而是政府作用由前者向后者转变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存有短板和不足,比如,在依法保护产权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市场准入仍存有某些行政性垄断,不同类型企业仍有不公平竞争的感受,市场监管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等。
针对这种状况,《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包括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
其中的一项举措是启动第二批涉产权纠纷案件再审工作,推动涉产权冤错案件依法甄别纠正常态化机制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第一批涉产权纠纷案件再审工作就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对保护不同所有制财产权利、稳定企业家和投资者社会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市场准入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发布具有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这对建立全国范围高效统一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企业注册容易注销难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的具体措施。
为促进公平市场竞争,《行动方案》强调要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推动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鼓励各地区构建跨区域的统一市场准入服务系统。
关于市场监管,《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不得简单化予以禁止或者不予监管;加强重点商品市场价格、要素市场交易的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市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以补齐市场体系短板
市场体系建设要经历一个由初步形成、发展演化到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
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个突出现象
是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于产品市场。
不论是传统的土地、劳动力、资本市场,还是近年来兴起的知识、技术和数据等市场,在产权界定与保护、市场准入、公平交易、科学监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有矛盾、缺陷或不足。
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利于创新,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必然拖产品市场发展的后腿。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把要素市场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尽快补上这一短板,并使之成为市场体系上台阶、高标准的显著标志。
《行动方案》对要素市场改革和建设做出了系列部署。
对土地市场,提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改进完善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省域内跨区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对劳动力市场,提出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
对资本市场,提出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上升。
《行动方案》提出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新模式,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以创新和开放助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市场体系建设,既有赖于制度规则等“软件”的改革和完善,也依托于市场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发展。
除了通常所说的“铁公机”等老基建外,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也正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已经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市场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面对逆全球化潮流,我们坚定地维护和推进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动摇、不后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近一个时期相继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以此带动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同时也对全球市场体系建设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在这一背景下,创新和开放就成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引擎。
《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
在对外开放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公正市场环境;积极推进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竞争政策等议题谈判,加强竞争领域多双边合作交流,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
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基层实验的关系,形成方向明确、激励充分的协同推进机制。
顶层设计主要是明确目标、划出底线,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与此同时,注重调动地方、基层、企业和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出探索、试错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示范试点,争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全局性实质性进展。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