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游戏数据

合集下载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总结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总结

总结
批发商拥有大量的货物,只进行批量出售货物,但不提供 零售业务,而且出售的物品的价格会比市场零售价格低。
批发商通过广泛地接触不同的生产商,可以高效率地采购、 配置多种产品;迅速把产品供应给零售商和生产企业,提 高顾客的采购效率。同时由于批发商备有充分的库存,可 以迅速发货,并提供相关的运输服务保证。批发商购进产 品后,承担了经济风险。如生产供求和价格变动带来的风 险,产品运输和保管中的风险,预购和赊帐中的呆帐风险。 夹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两者之间,能有效的提供有关竞争者 的产品、服务以及价格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批发商
汇总表(不包含利润)
批发商1汇总表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订货总量 发货总 初期库存 期末库存 订货量
数据分析
我们制定的新单轨迹与接收下游的新订单基本相符。 没有期初缺货现象,期末库存和期初库存从第五周开 始便大幅度下降,但能够及时向下游按订单发货。从 第十二周开始,库存无法满足下游的订货量,导致缺 货现象的产生。作为批发商,我们的决策第一个失误 在于第一天由于害怕过少的库存成本而急切制定新订 单,没有估计到顾客的需求量,大批量的订货造成库 存成本增加,也没有考虑到从订单的发出到接到货物 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而后半时期,为了降低库存成 本的持续增加,向上游发放的订单急剧减少,又造成 了一度的缺货现象的发生,没有从库存与下游需求量 两者供求关系中思考问题。
将零售商 批发商 制造商 各自相对应的时期的 期末库存放在一起对比
将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同时期各自的利润 进行对比
将市场需求与零售商订货 批发商 订货 制造商计划生产值进行对比

供应链管理实验报告——啤酒游戏(二)

供应链管理实验报告——啤酒游戏(二)

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入门2014年春季学期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第二次、第三次啤酒游戏张新70 陶君宇54 列娜沙哈79任镜泽81 周毅博282014/4/8第二次啤酒游戏一.实验要求:不能相互沟通,订单下限是8,顾客订单0—15随机得出。

二.实验目的:进一步了解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

结合第一次实验,增加订单下限以更为贴近实际。

在不能沟通的前提不变下,观察牛鞭效应在一定限定条件下的发生。

三.实验分析:(一)数据分析:【第一部分】:本组各部分单独分析A. 零售商:1. 三组一开始大致相同,先是一开始库存不足,至缺货20多,订单也增至二十。

2. 随后收到订单持续低于10,使得库存有开始积压。

3. 收到的订单开始不断波动,从二十周起,第一组开始出现较大不同,其库存持续下降。

4. 第一组订单开始不断增大,远大于其余两组,最终三十周期,缺货有所好转。

5. 不同之处大致始于第二十周。

首先是第一组库存下降,接着四五周以后开始突然加大订单,最高将近30,之后库存状况有所改善B. 批发商:收到订单数波动很大,故订单数目波动也很大,基本随着订单数而变化,也会出现8080的情况。

C. 分销商:由于本次试验的收到订单量在0-15随机,而发出订单量不得小于八,于是总体而言我们组的分销商发出订单量多为8和零,并一直处于波动,又由于接受订单的期望为8,故在某段集中的时间中订单大于八,但从未超过14。

正是因为大家都能比较好的控制下订单量,于是总成本较第一次试验有所下降。

下面是库存分析,这次试验我们大约经历了两个半波动周期,从有库存到缺货再到有库存再到缺货。

缺货最大量量是第7周的29,库存最大量是第18-23周的连续20,尽管缺货绝对值大,但持续时间短,而库存尽管时间长但缺货量小且成本低,所以影响不大。

第二组由于在前7周中连续下大订单,导致出现大库存(后一段时间库存未变)。

第一组的订单波动小,也表现好。

D. 生产商首先在实验前提下,0-15随机数,即期望值是,而实验初值状态12 4 4即3天有20个啤酒,所以在并不知道其他人信息的情况下,以平均为基础,在加之所公开的消费者需求进行微调。

啤酒游戏分析

啤酒游戏分析

3
游戏数据分析
二、定货(制造商) 零售商订单总量与订货量(制造商)关系分析
图2 零售商订单总量A与订货量(制造商)J的折线图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降。可见,市场预测尤为重要,在批发商环节,应该根据以往市场 分析,及时预测市场高峰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提前在高峰出现 之前增加订货量,保证满足高峰时期的订单量,尽量不出现欠货及 零库存的现象。
零售商订单总量A
期末库存量I
订货量(制造商)J
分析:零售商订单总量与订货量(制造商)呈相同变化趋 势。期末库存变化明显,在市场需求量突然增大的时段基 本没有库存。
3
游戏数据分析
三、利润分析
图3 利润分析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 -1000 本期利润K 销售额 欠货成本(零售商) 库存成本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8 29 30
3
游戏数据分析
一、发货(零售商) 零售商订单总量与发货量关系分析
图1 零售商订单总量A与发货量(零售商)B的折线图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0

啤酒游戏的数据分析

啤酒游戏的数据分析

啤酒游戏的数据分析啤酒游戏主要模拟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发现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问题,通过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信息流,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信息来安排生产或者订货,且信息不共享。

一、啤酒游戏的数据分析:图1订货量图2收货量图3库存量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得知:1.需求、库存和订货量沿供应链逐级放大;2.沿供应链上游节点波动延迟约2周;3.波动导致成本明显增加。

二、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的原因:1)需求预测修正:当供应链的成员采用其直接的下游订货数据作为市场需求信号时,即会产生需求变异加速放大现象。

2)产品定价策略导致订单规模的变动性:一是批量折扣,批量折扣极有可能扩大供应链内订单的批量规模,进而引起供应链上各阶段库存尤其是安全库存的增加;二是由于批发、预购、促进等因素引起的价格波动。

3)短期博弈:当需求大于供应量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用户的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的库存供应量,此时,用户就是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

当需求下降时,订货又突然消失。

这种由于个体参与的组织的完全理性经济决策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使需求变异加速放大。

4)订货批量决策订货批量决策指两种现象,一种是周期性订货决策,另一种是订单推动。

三、减少牛鞭效应的方法:1)信息共享:从信息共享的角度来讲,需求扭曲的原因来源于多级供应链需求信息的传递,每一个节点企业的预测需求均成为了上游企业订货决策的放大因子,并具有积累效应。

消除需求信息扭曲的方法是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企业只能根据最终产品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自身的需求预测,所以消费者市场的实际需求信息必须被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所共享。

2)减少运输时间:所谓减少运输时间也就是提高运营管理水品,缩短提前期。

一是要求需求方通过增加订货次数,以最低的订货成本快速地将需求传递给供应商;二是将小批量的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来完成,所以只有通过第三方物流的配送优化系统。

供应链啤酒游戏标准答案

供应链啤酒游戏标准答案

供应链啤酒游戏答案————————————————————————————————作者:————————————————————————————————日期:物流与供应链——啤酒游戏分析报告一:数据分析表1-1 零售商情况总表周次T 啤酒市场需求量A销量B期初库存量D批发商送货量E期末库存量H本期订货量(向批发商)J0 121 4 4 12 4 12 42 8 8 12 4 8 83 8 8 124 4 124 8 8 85 1 165 8 8 4 7 0 166 8 6 1 6 0 167 8 5 0 5 0 168 8 5 0 5 0 24表1—2:批发商情况总表周次T 零售商订货量A发货量B期初库存量E制造商送货量F期末库存量I本期订货量K1 4 4 8 4 12 42 8 4 12 4 12 43 124 12 4 12 84 165 12 4 11 125 167 11 3 1 166 16 6 1 5 0 207 16 5 0 5 0 208 24 5 0 6 1 309 20 9 1 8 0 4010 26 12 0 12 0 4011 28 16 0 20 4 6012 28 24 4 24 4 6013 28 20 4 30 14 6014 26 26 14 40 28 6015 0 28 28 50 50 6016 0 28 50 55 77 6017 0 28 77 60 109 6018 19表1—3:制造商情况总表周次T 批发商订货量A 本期发货量B期初库存量E制造产出量F期末库存量G1 4 4 12 4 122 4 4 12 4 123 84 12 4 124 12 4 12 4 125 16 3 12 4 136 20 5 13 4 127 20 5 12 4 128 30 6 12 4 109 40 8 10 6 810 40 12 8 10 611 60 20 6 20 612 60 24 6 40 2213 60 30 22 50 4214 60 40 42 60 6215 60 55 62 80 8716 60 60 87 80 10717 19 60 107 80 127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表2—1:从图中可以看出,市场的需求一直是8没变,但是零售商和批发商向上一级的订货量的变化很明显,变化幅度很大。

啤酒游戏数据分析与心得

啤酒游戏数据分析与心得

啤酒游戏一分析:第一次的啤酒游戏,在在途货物有两周延后的情况下,零售商存货量的平均值为23箱,在第3、6、8、9、11、14周出现缺货情况,而累积缺货直到第15周都未补齐。

在第6周出现5箱的缺货后,累积缺货量逐渐增加,第10周和第13周各补给下游1箱拖欠的啤酒, 第15周补出5箱使得累积缺货从10箱的最大量下降到5箱。

若卖出一箱啤酒的收益是3元,库存成本是0.05元/箱/周,缺货成本0.1元/箱/周,累积缺货成本0.8元/箱/周,通过计算得出总收益为324元,存货成本17.25元,累积缺货成本64.8元,缺货成本14元,最终利润为227.95。

成本比例图中,累积缺货成本占总成本的67%,缺货成本占总成本的15%。

由此可知,缺货造成的成本是利润低的主要原因。

反之,若能找出降低缺货成本的方法则能为企业增加利润。

从表1图中能看出缺货后补货速度慢造成了累积缺货居高不下,延误两周的在途货物可能是其根本原因;而表2图中的零售商采购数量从始至终维持在8箱则又很大程度上恶化了累积缺货的情况。

所以,累积缺货的数量受内外两个方面的影响:(1)零售商对市场感知的能力。

当零售商第一次缺货以后,维持原本的采购数量一方面使上游批发商无法感知消费者已增加的需求而做出错误的短期博弈决策,另一方面自己也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更多的货以补足缺货。

所以,零售商的订货量要在充分反映市场需求变动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处于这条供应链上的其他上游企业根据正确的市场需求调整库存。

(2)在途货物周期。

由于运输延迟的存在,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下了采购订单后并不能即刻得到货物,此周期越长,整个供应链的灵敏度越低,越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两个原因中,零售商的决策需要根据多次市场经验来找出各种需求下最适合的采购数量,而缩短在途货物的运输周期则需要物流管理技术的提高。

啤酒游戏二分析:在在途库存由两周延误改至一周延误后,缺货成本为0,存货量均值也由原来的23箱降至17箱。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情况,又加量生产, 样一层一层地增加预 量,引起了需求的扭曲,
导 了 牛鞭效
唯 唯 4.恐慌性购买
唯 唯 当产品供 求的情况 ,通常是供 商按 量的比例 配,
量大的客户相对多 配一些, 量小的客户少 配一点, 时
零 商或客户 了得到更大份额的配给量,一般 加大 量 如果
每个客户都 样做,供 商 客户 获得需求信息将 被夸大
游企业的制 和影响,任何企业的决策 影响和制 游和 游 企业 当供 链 的 物 供 商到制 商到批发商到零 商和消费 者流动的 时,需求以 的形式,向实物流动相反的方向传递着,
形 了信息流 唯 唯 通过 中实 需求信息, 供 链各 企业提供的顾客需求的全 部信息,实 信息共享,是减少整个供 链的 确定性, 是减少和 消除 牛鞭效 最常用的方法 销 商通过销 时点信息系统采 顾客的实 购买量,在通过 用的信息 传入供 链的数据中心,数 据中心 在很短时间内更新一次数据, 是没 任何 大和扭曲的最 终需求量,数据中心对 些需求量进行 类汇总,供 链 各 供 商都 权进行数据中心 享 些信息, 样他们就能更及时更准确地 掌握市场需求的真实 化,预先 排,降 牛鞭效 唯 唯 3.减少需求 动性 唯 唯 格折扣,商品促销等销 手段, 使顾客的需求发生很大的 化 通过减少顾客需求过程中的 化 以缩小 牛鞭效 销 商
附需要对批发商做出每一毛钱的赔偿唯附仓储存啤酒是本的个本包括资金占用本仓租赁费管理费员的工资等的一费用零商的仓储本按每天每啤酒均一毛算批发商因是批发商仓比较大规模效益以每天每啤酒制商的厂在面最大而资金的机本相对较每天每啤酒一在途的物就是那些经了但是没来得及到的物天的反时间作者的存算存储本当然数量一定就是量能因供商发生缺能全部满足只发了一部啤酒唯际游开始时每个角色3政啤酒的存而游结束时每个角色结余的存员要把结余的存作附政清算掉然情况员据来算每个角色各自的利润唯总之角色都是独立的企业目标是使自的利润最大化就是收入和本的差值最大化唯实验过程录和实验结果以表格七实验总结一牛鞭效析根据实验数据们制作了以表进行析客户需求曲线28轮次客户需求零商量曲线28轮次28轮次批发商购量制商生产量曲线制商生产量比较批发商购量制商生产量以表看出消费者到制商一过程中需求的异程度断大牛鞭效明显二牛鞭效产生的原因在实验中组员之间格按照游规则一层商家交流信息需求信息能实共享信息明度够是产生牛鞭效的最要原因理在实经济生活中产生牛鞭效是因供链的信息流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商端传递时候无法效地实信息的共享而使得信息扭曲而渐大导了需求信息出越来越大的波动但是经济生活中导牛鞭效的原因仅它更加多元化牛鞭效产生的原因要是需求扭曲而而需求扭曲要以几个方面的原因供反的时间是产生牛鞭效最要的原因之一供反时间需求的扭曲要反在全存供时间是企业向供商物达之前的时间如在段时间内企业接到意外客户的就能出缺快满足客户的需要就增加间内发生的需求化需求化越大要求的全存就越多供时间越长要求的全存越多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商业折扣和折促销是形需求信息扭曲的一个原因许多司都定期或定期举办促销活动每次促销活动因格惠许多顾客一次性大量购买商品或带来很多额外的常常供求的象就顾客需求量增大的假象人制了需求的扭曲另外商业折扣引起类似的作用许多司给一次量很大的客户比较惠的格在折扣的激励如果存本小格折扣客户获得的利益大许多零商一次购买比预定需求量多得多的商品时零商量没反实需求的化而夸大了需求量而产生了牛鞭效需求预测误差是指当供链的员利用直接的游数据作市场需求信息和依据时就产生需求大通过研究发零商往往根据历史销量及实销情况进行预测确定一个较客的量了保证个量能及时得并能够顾客需求的化通常将预测量进行一定数量大向批发商批发商由样的原因在汇总零商量的基础再进行一定数量的大向销中心因虽然顾客需求量并没大的波动但经零商和

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报告范例

情景模拟: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模拟一个啤酒生产、销售、消费供应链的运作,通过本模拟,了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假设我们的供应链由4个环节构成——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且每个环节只有单一的下游客户(当然,这只是为了方便),相邻环节之间存在物流(啤酒)和信息流(订单),上游环节根据下游相邻环节发来的订单安排生产或订货。

订单和啤酒在相邻两个环节之间需要经过两周时间才能到达,也即发出的订单最早也要4周后才可能到货(如果上游环节无货可发,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假设与目标
假设各环节上1瓶啤酒存货的成本都是1元,延期1瓶啤酒的成本是2元(这时意味着下游不能及时喝到啤酒),销售1瓶啤酒可获利5元。

我们制定各自的订货策略,使得自己所在的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

三、实验模拟数据
表格说明:发货、库存、利润为负数的请用红色标出。

对上述表格进行简要分析。

画图,例子如下:
来源于课件。

将客户需求、零售商订货量、批发商订货量与制造商生产量画图。

进行简要分析,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
五、附录。

啤酒游戏实验100327

啤酒游戏实验100327

三、角色说明


1.模拟供应链系统的基本结构 2.座次说明 3.消费者角色 4.零售商角色 5.批发商角色 6.生产商角色
1.模拟供应链系统的基本结构
零售商111
零售商112 生 产 商 1 批 发 商 11 批 发 商 12 零售商113 零售商114 零售商121 零售商122 零售商123
利润统计


利润统计是学员根据各自存货、欠货、 销量情况,利用给出的利润公式来统计 自己的利润。 对不同的小组进行对比分析,也可以对 整个供应链的需求、库存、缺货、利润 等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探讨


可以分为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和教师点 评等几个环节来进行。 讨论的内容可以写成游戏体验(实验) 报告。
库存人员填写制造商 情况表中的:制造产 出量F、期末库存量I
总结





啤酒游戏各角色的流程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 卖(送)、收、买、转 卖(送):(零售商)将啤酒卖给消费者, (批发商或生产商)将啤酒按订单情况给客 户送货; 收:下游客户接收上游供应商的送货; 买:下游客户向上游供应商订货; 转:将本期期末库存结转为下期期初库存。
四、期初变量设定

消费者发布需求,零售商当期进行销售。 零售商向批发商订货或批发商向生产商 订货时,订货提前期为2周(回合)。如 第2周订的货在第4周收到。
四、期初变量设定
生产商的生产提前期为1周,如第3周做的生产 计划,第4周生产出产品。 生产商的生产能力: 在扩大规模前,最低生产水平为30箱,最高 生产生平为 60 箱, 在扩大规模后,最低生产水平为61箱,最高 生产生平为120 箱; (注意:扩大生产后,生产量不得低于相应的 最低生产能力)

啤酒游戏数据

啤酒游戏数据

牛鞭效应产生的分析
• •
LOGO
(三)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当市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和分销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 短缺情况,这引发他们扩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 又突然消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 (四)为了获得供货而虚增订单需求数量 例如,某零售商销售啤酒的历史最高记录为100瓶,为应付缺货,他会在此 基础上增加X件,订货量为(1+X%)100瓶;他的上一级批发商同样也会在其订 货基础上增加Y件,因此,向生产商订货的数量就变成了(1+X%+Y%)100瓶; 生产商为了保证供货,必须要按大于该订货的数量进行生产,这样一层层地 增加,就导致"牛鞭效应".
LOGO
啤酒游戏案例
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
由NordriDesign提供

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LOGO
• 主要角色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 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 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 直接面对消费者。 订货 订货 提前期 提前期 生 批 零 产 生 顾 提 发 售 产 客 前 商 商 厂 交货 交货 期 提前期 提前期 • 初始阶段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的库存均为12,每周约 向上游订货量为4,从下订单到收到货品的提前期为4周。

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LOGO
• 啤酒游戏的一些假设性条件: • 1、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他角色不 清楚市场具体的需求变动,而角色之间也没有交 换任何市场信息。 • 2、每个角色的存货都需要存货成本。 • 3、订单需求不能满足会出现缺货成本,并且缺货 需要累加补齐。 • 4、每个角色只为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或最少损失去 进行决策。

1017啤酒游戏实训报告总结

1017啤酒游戏实训报告总结
实验要求:
1、通过游戏规则完成游戏,填制表格。
2、根据游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供应链小组:
制造商:钟聃 林鹏 批发商:王登峰 郑双秋 零售商:廖晓阳 林伟冬 记录员:张宏
三个体系的关系 这三个个体之间,透过订单/送货来沟通。
也就是说,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 供货。
游戏的参与者都需要记录自己的销售和库存情 况,每个角色都是独立的个体,目标是使自己 利益最大化。
将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同时期各 自的利润进行对比
25
20
15 10
5 0 -5 1 4 7 10 13 16 19 22 25
零售商 批发商 制造商
-10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前九周利润趋势整体 相似,起伏波动很大。到后五周,批发商 出现负利润,整个供应链利润低
一、牛鞭效应
通过这次实验,使我对牛鞭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牛鞭效应,是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 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 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 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 的波动的现象。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 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 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其不可能完全消 除,只能尽可能的削弱其影响。此外作为一个合 格的销售商,除了要有积极性和热情以外,还要 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预测方法。这些都需要在 以后加强学习。
总结
批发商的目的,就是减少库存,提高营销 能力,而且量多,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就越 大。库存会占用大量的企业成本,库存一 多,仓储成本就提高,管理费用不断增加。 批发商的盈利手段不在于企业库存量,不 是仓储企业,而是一个营销,销售的型的 企业,所以必须在销售量增加,提高销售 额,才可以使得企业盈利。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第12组)【实验目的与要求】1、 能够模拟供应链上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不同节点企业的订货需求变化。

2、 认识供应链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

3、 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4、 找出减少“牛鞭效应”的方法【实验原理】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

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传递时候, 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 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 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

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 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

【实验内容与步骤】1、 游戏中有三个角色: 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

每组三个人, 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

2、 游戏周期为30周, 每一轮就代表一周。

3、 零售商先向下游客户发货, 再向上游厂商订货。

4、 批发商的责任是卖货物给零售商, 同时每轮有一次向制造商订货的机会。

不过, 所订的货也要过两轮才会到达批发商的仓库。

5、 制造商发货给批发商, 同时每轮又一次机会下订单生产货物。

每轮下的生产订单也要等两轮才进入仓库。

6、 游戏结束后, 每个角色都会生成统计明细情况表和统计总情况表, 每个角色进行数据分析并画出相应折线图。

7、 分析“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

所有角色都是独立的企业, 目标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也就是收入和成本的差值最大化。

实验数据与记录:1反映市场客户的各期需求量, 零售商、批发商及制造商各期的订购量在一张折线图上。

啤酒 啤酒订单2.反映零售商、批发商及制造商各期的期末库存量一张折线图上, 以观察供应链库存的波动。

3、将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各自各期的利润反映在一张折线图上, 以观察供应链成员利益的波动幅度。

【实验分析】1.分析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通过对数据分析可知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就是因为实验中组员之间不与上一层商家交流信息, 需求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信息透明度不够, 节点与节点之间(即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信息发生扭曲, 从而导致各环节出现问题, 最后各环节综合作用, 对供应链造成了消极影响。

啤酒游戏实验数据

啤酒游戏实验数据

缺货费 0 0 0 0 9 0 0 0 24 0 0 33 0 0 缺货费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0 0
期末库存 计划生产量 缺货量 缺货费 34 20 0 0 33 25 0 0 28 32 0 0 32 30 0 0 47 0 0 0 42 0 0 0 42 0 0 0 32 10 0 0 10 35 3 9 38 25 0 0 43 25 0 0 33 40 0 0
13 14 15
33 40 65
35 15 15
33 15 15
40 65 55
40 5 5
2 0 0
6 0 0
各节点期初库存变化曲线图
90 80 70
60
90 80 70
零售商 批发商
60 库存量 50 40 30 20 10
库存量
50 40 30
20 10
制造商
0
1 2 3 4 5 6 7 8 次数 9 10 11 12 13 14 15
补偿费 0 0 0 1 0 0 0 0 8 0 0 0 11 0 0 补偿费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2 0 0 补偿费 0 0 0 0 0 0 0 0 3 0 0 0
销售收入 库存成本 购入成本 总成本 总收益 450 60 450 510 -60 720 58 600 658 62 1080 50 840 890 190 990 62 300 362 629 765 80 450 541 224 450 90 150 240 210 360 84 90 174 186 1035 44 750 794 241 990 50 960 1050 -52 630 86 210 296 334 855 62 750 812 43 1305 42 960 1002 303 945 64 960 1079 -123 810 92 450 542 268 1125 72 750 822 303 销售收入 库存成本 购入成本 总成本 总收益 450 130 320 450 0 600 90 420 510 90 840 66 600 666 174 780 56 560 616 164 450 86 300 386 64 150 132 100 232 -82 90 156 0 156 -66 750 116 200 316 434 960 52 700 752 208 210 58 140 198 12 570 90 400 490 80 960 40 700 740 220 600 40 700 800 -188 450 80 300 380 70 750 100 300 400 350 销售收入 库存成本 购入成本 总成本 总收益 320 68 300 368 -48 420 66 375 441 -21 600 56 480 536 64 560 64 450 514 46 300 94 0 94 206 100 84 0 84 16 0 84 0 84 -84 200 64 150 214 -14 640 20 525 560 83 140 76 375 451 -311 400 86 375 461 -61 700 66 600 666 34

啤酒游戏-零售商数据分析

啤酒游戏-零售商数据分析
《供应链管理》
啤酒游戏案例
-零售商数据分析
2011级物流管理 顾明玉 1049721102710
一、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主要角色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 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 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 直接面对消费者。 订货 提前期 生 产 提 前 期 订货 提前期
生 商
顾 客
• 初始阶段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有一定量的库存,其中零 售商的为20,每周向上游订货一定的量,从下订单到收到 货品的提前期为4周。
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啤酒游戏的一些假设性条件: 1、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他角色不 清楚市场具体的需求变动,而角色之间也没有交 换任何市场信息。 2、每个角色的存货都需要存货成本。 3、订单需求不能满足会出现缺货成本,并且缺货 需要累加补齐。 4、每个角色只为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或最少损失去 进行决策。
三、预测决策
1、进货的理性思考 处于零售商角色,对于这个角色的认识在于能不能很理性的控制 数量的概念,整条供应链的顺畅取决于我们对上游传达的信息。
2、客户需求的预测 最开始是没办法进行需求预测的,我们不了解市场,不清楚客 户的习性,对数量的概念模糊,只能通过安全的库存方法来回应客 户的需求。几周后,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预测数据,我们可以进行 预测分析。我们以一个较平稳的客户需求进行预测,使得库存基本 维持平稳,而进货量也处在平稳相对保守的数值上。尽管我们有安 全库存量,可以保持数周的安全库存来满足需求,但是当客户需求 量突然增大时,由于库存量的有限,使得交货出现滞后。
4、库存管理
订货权完全交给零售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零售商因货源 脱销造成的销售损失,但随之而来就会产生涨库和市场控制力下降的 不利局面,有限的货源没有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供应商和零售商都没 有获得最佳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相应1~24周各个角色由于需求变化而产生的情况
其中红色 框是给出的 部分数据, 部分数据, 蓝色框为联 系上下文而 得到的大概 数据。 数据。

LOGO

LOGO

制造商的订货数量
20 15 10 5
15 10 5 0 Time
0
Time

牛鞭效应产生的分析
• •
LOG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信息的不共享 首先,由于订货要四周才能收到,并由于主观臆断,缺乏需求分析, 认为市场会在短时间内回落,因此订货水平不平稳。同时,批发商及制造 商也没有很好的预测到下游客户的需求量。各角色的库存量或缺货量以及 本期下游需求给的订单量来预测本期的需求量,进而来决定各角色的库存 量与进货量,而不能直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量来准确预测需求,导致库 存总量和缺货总量的增多,从而导致了需求信息变异不断增大。 (二)订货提前期过长 需求的变动随提前期的增长而增大,且提前期越长,需求变动引起的订货 量就越大,企业由于对交货的准确时间心中无数,往往希望对交货日期留有 一定的余地,因而持有较长的提前期,因此逐级的提前期拉长也造成了牛鞭 效应 。
牛鞭效应产生的分析
• •
LOGO
(三)限量供应和短缺博弈 当市场上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使零售商和分销商会怀疑这些商品将 短缺情况,这引发他们扩大订货量.但当需求降温或短缺结束后,大的订货量 又突然消失,造成了需求预测和判断的失误。 (四)为了获得供货而虚增订单需求数量 例如,某零售商销售啤酒的历史最高记录为100瓶,为应付缺货,他会在此 基础上增加X件,订货量为(1+X%)100瓶;他的上一级批发商同样也会在其订 货基础上增加Y件,因此,向生产商订货的数量就变成了(1+X%+Y%)100瓶; 生产商为了保证供货,必须要按大于该订货的数量进行生产,这样一层层地 增加,就导致"牛鞭效应".
LOGO
啤酒游戏案例
单击添加署名或公司信息
由NordriDesign提供

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LOGO
• 主要角色是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 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 终端消费者,则由游戏自动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 直接面对消费者。 订货 订货 提前期 提前期 生 批 零 产 生 顾 提 发 售 产 客 前 商 商 厂 交货 交货 期 提前期 提前期 • 初始阶段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的库存均为12,每周约 向上游订货量为4,从下订单到收到货品的提前期为4周。
• •

如何降低牛鞭效应
• • • •
LOGO
• •
• •
1、加强信息共享 以Internet来快速传递信息,将各角色的库存信息和市场需求即使共享。减 少和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准确把握下游的实际需求 。 2、缩短提前期 一般来说,订货提前期越短,订量越准确.根据沃尔玛的调查,如果提前26周进 货,需求预测误差为40%;提前16周进货,需求预测的误差为20%,而在销售时 节开始时进货,则需求预测的误差为10%.因此,缩短提前期能够显著地减小 牛鞭效应 。 3、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信任。 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建立相互信任,实现信息共享,使供应链上的每 个阶段供应与需求都能很好地匹配,降低交易成本。例如,供应商如果信 任零售商的定单和预测信息,他就可以省去预测环节,类似地,如果零售 商信任供应商的质量和配送,他就可以减少收货物时的计数和检查环节。 一般来说,供应链上各阶段的信任和良好关系可以减少重复努力,降低交 易成本,导致减少牛鞭效应。Wal-Mart和P&G的战略伙伴关系使双方都获 得良好的效益并减少了牛鞭效应。 4、实行联合库存管理(JMI),加强责任制。 联合库存管理策略是合理分担库存责任、防止需求变异放大的先进方法。 使供应商与销售商权利责任平衡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在供 应商与销售商之间建立起了合理的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与竞争性库存损失 的分担机制,将供应商的全责转化为各销售商的部分责任,从而使双方成 本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于形成成本、风险与效益平衡。

啤酒游戏的简单介绍
LOGO
• 啤酒游戏的一些假设性条件: • 1、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其他角色不 清楚市场具体的需求变动,而角色之间也没有交 换任何市场信息。 • 2、每个角色的存货都需要存货成本。 • 3、订单需求不能满足会出现缺货成本,并且缺货 需要累加补齐。 • 4、每个角色只为获取自身最大利益或最少损失去 进行决策。

LOGO
“牛鞭效应”是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为当供应链上的 各级供应商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销售商的需求信息进行供应 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 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供应商(如总销售商,或者该产品的 生产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 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 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变异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 往往维持比其下游需求更高的库存水平,以应付销售商订货的不 确定性,从而人为地增大了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 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风险,甚至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
本作品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组织的公共许可( 简称“CCPL” 或 “许可”) 条款为前提的。本作品受著作权 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的条款。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 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权利。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 •

谢谢

NordriDesign中国专业PowerPoint媒体设计与开发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知识共享署名
各角色的啤酒订单数量折线图
LOGO
市场上顾客到每个零售商的需求仅仅提高4箱,却导 致批发商和制造商的订单量急剧增大后迅速回落。

各角色库存数量折线图
LOGO
各角色均先后出现大量缺货和大量库存的情况。

造成啤酒游戏结果的原因——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引起的供应链上订货数量变动的放大LOGO
20
Order Quantity
用户的购买数量
Order Quantity
20 15 10 5
零售商的订货数量
15 10 5 0 Time
0
Time
批发商订货数量
20
Order Quantity
Order Quant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