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皮质层状坏死表现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81befa259e314332386893a6.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2-01-06T13:43:50.9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白降婵韩娜娜贾鹏[导读]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白降婵韩娜娜贾鹏(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忻州 034000)【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006-02【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3月2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的影像,研究分析其影像表现。
结果 200例患者行DWI扫描,均发现有新鲜梗死灶,检出率为100%。
结论DWI对急性期脑梗死非常敏感,是目前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并且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临床特点,因而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于早期治疗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规MRI及CT不能在早期确定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为预测脑梗死的转归和判断疗效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3月就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200例,男113例,女87例,年龄分布在35~86岁,平均年龄60岁。
患者全部经头部CT检查排除脑出血。
经MRI检查及临床证实为脑梗死。
超急性期(发病<6小时)47例,急性期(发病在6~24小时)65例,亚急性期(24~72小时)58例,72小时以上的30例。
1.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21例,偏瘫32例,一侧肢体感觉障碍78例,共济失调25例,言语不利44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375704083c4bb4cf6ecd14a.png)
龙源期刊网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刘才安龙小星龙渊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急性脑梗死(ACI)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进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体征与病症。
ACI主要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供应脑部血液的颈动脉、脑动脉等引起。
在ACI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中,对其发病早期做出准确的诊断,实现早期干预,能够切实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结合常规MRI检查的实践效果来看,其对各期病灶的显示情况以及面积测量的准确率等均不理想,严重制约着ACI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
与之相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人体活组织的微观几何结构、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移与跨莫运动、温度等变化,在脑血管诸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优越性。
鉴于此,本文对DWI扫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纳入标准:(1)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与DWI检查;(2)经磁共振检查与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3)临床治疗证明有效。
60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介于47~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5)岁。
临床分期(以起病至检查前的间隔时间为划分标准):超急性期(≤6h)5例,急性期(7~24h)13例,亚急性期(1-7d)42例。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60例患者均采用MAGNETOM_ESSENZA1.5T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设备,行常规头颅MR扫描与DWI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 WI(TR360ms,TE9ms),T2 WI(TR4200ms,TE114ms),Flair(TR9450ms,TEl20ms),矩阵 512×512,视野(FOV)240X240cm。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d28e9e631126edb6f1a10f1.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目的本文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方法就我院2015年1月1日~11月31日就医的6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将60例患者经由常规磁共振检查基础上,进行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对比不同成像序列发现新发病灶数量。
结果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经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对于新发病灶的检出率高,尤其对于新发腔隙性梗死灶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序列。
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的判断患者的梗死范围和血流情况,有助于早期判断。
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更敏感,更准确,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诊断分析急性脑梗死,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此疾病发病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速度较为突然,易在休息时突然病发,在发病几个小时就会达到高峰时期[1]。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半身不遂以及语言障碍,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经由常规的MRI检查的方式,但是此种检查方式对于病灶的检出率较低[2]。
本文探究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运用或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月1日~11月31日就医的60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相关检查的讨论和分析。
入选的6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头晕、构音不清、共济失调等,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0~75,平均年龄为(58.32±3.14)岁,发病时间6 h~3 d内,根据从发病到磁共振检查时间分为三组,发病6~12h 组15例,12~24 h组21例,发病24~72 h组24例。
1.2检查方法我院磁共振为1.5 T西门子MRI(型号Avanto-Dot)是全球第一套集成了全身成像矩阵(Total Image Matrix,Tim)技术的磁共振系统。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弥散加权成像结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1c1f20cfc789eb172dc822.png)
1 1 一 般 资料 :0 9年 1 . 20 O月 至 2 1 0 0年 3 在 山西 省 人 民 月 医 院 就诊 并 收 治 确 定 为 急 性 脑梗 死 的患 者 8 O例 , 中男 性 其 4 4例 , 性 3 女 6例 ; 龄 2 ~ 7 年 7 9岁 , 均 5 . 平 4 1岁 ; 高 血 压 有 病史 者 6 例 。 2
则 弥 散 像 异 常信 号 影 出 现 时 间较 晚 ; 血 栓 栓 塞 发 生 于 较 如 大 支供 血血 管 , 时侧 支 循 环 建 立 较 晚 或 不 完 善 , 散 像 异 同 弥
弥 散 方 向包 括 相 位 编 码 、 率 编 码 、 面选 择 3个 单 方 向 及 频 层
全方 向 。 三维 T OF法 MR 扫 描 序 列 为 F S D, R/ A, I P 3 T TE = 2 / . 9ms 扫 描 层 厚 0 7mr, 加 流 动 补偿 及 预 饱 和 带 , 0 3 5 , . n 附 扫描 范 围 下 起 颈 内 动脉 颅 内段 , 至胼 缘 动 脉 上 方 , 上 扫描 完
山 西 医药 杂 志 2 1 0 0年 9月 第 3 9卷 第 9期 上 半 月 S a x d J S p e e 0 0 Vo. 9 No 9t e Frt hni Me , e tmb r2 1 , 13 , . h i s
・8 5 ・ 1
・
研 究 生论 坛 ・
弥散 加权 成像 结 合磁 共振 血 管成 像诊 断急 性脑 梗死 的 临床 应用
D wI T w IT wI TI M 显 示 病 灶 范 围 基 本 一 致 。发 与 1 、2 、 R
病> 7 2h进 入 慢 性 期 后 , W I中 病 灶 信 号 下 降 , 且 在 不 D 并 同病 理 进 程 中表 现 为 不 同 信 号 , 如 混 杂 信 号 、假 性 正 常 例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8a69a9bb68a98270fefa1f.png)
醒,促使患者在成功施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尽快进行身体康复练习,所以两种麻醉方式的应用价值对比可知腰-硬联合麻醉的使用效果理想,需要县级医疗机构的骨科医生㊁麻醉医师对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与了解,以此在高龄患者接受手术期间,可以选用此种麻醉方式开展手术[2]㊂在本文的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联合麻醉法,获得了较好的麻醉结果,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综上所述,县级医院治疗患者的髋关节疾病时,不仅需要有效掌握髋关节置换术的操作要点及手术注意事项,而且还需要对不同麻醉方式加以了解,以此在患者手术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患者患病基本情况与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患者手术进行的麻醉方式,从而保证患者手术后有着非常理想的预后质量,针对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主张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㊂4 参考文献[1] 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腰丛-坐骨神经阻滞㊁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2):2460. [2] 郭 青.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 15(32):51.[收稿日期:2018-12-23 编校:王丽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孙 睿1,林晓燕2,高利红3 (1.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2.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3.广东省中山市三乡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 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㊂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对照组的诊断方法为常规MR,观察组的诊断方法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和不同序列的检出率㊂结果:观察组的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区ADC明显低于组织正常区,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准确率高,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㊂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提高㊂从临床治疗的角度上来看,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在于早诊断㊁早治疗㊂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CT㊁常规MR进行检查和诊断,但诊断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总体疗效较差[1-2]㊂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率,是诊断敏感性较高的技术㊂为进一步探究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7年4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㊂纳入标准[3]:①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入组前均确诊;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完整,检查依从性良好;③本着患者知情㊁自愿参与的原则,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㊂排除标准[4]:①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③患有恶性肿瘤;④对本研究存在异议者㊂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为(59.36±2.12)岁;急性脑梗死37例,超急性脑梗死3例㊂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为(59.54±2.03)岁;急性脑梗死36例,超急性脑梗死4例㊂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 研究方法:常规MR检查(对照组):行常规T1WI㊁T2WI 与DWI检查,扫描轴位和矢状位,扫描SE序列T1WI的参数如下:TR/TE=500/11ms,FSE序列T2WI的扫描层厚为6mm,间隔为2mm,TR/TE=3000/102ms,矩阵为256×192,FOV 20cm×20cm,激励次数为2NXT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观察组):检查使用GE3T磁共振检测仪,TR/TE=10000/100ms,b值为1000s/mm2,层厚为6mm,间隔为2mm,矩阵为128×18,FOV22cm×22cm,分别在X㊁Y㊁Z三个轴向的轴位采集成像㊂1.3 观察指标:①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上的检出情况,计算两组的检出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㊂②对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MR 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两组的检出率,并对两组的检出率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和处理㊂③对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ADC值进行测定,并对两区域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处理㊂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检出率比较:观察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38例,总检出率为95.0%;对照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检出32例,总检出率为80.0%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43<0.05)㊂2.2 两组患者的序列检出率比较:观察组在T1WI㊁T2WI㊁水抑制序列(FLAIR)上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表1 两组患者在T1WI㊁T2WI㊁FLAIR序列检出率比较[例(%)]组别例数T1WI T2WI FLAIR观察组4036(90.0)35(87.50)38(95.0)对照组4024(60.0)23(57.50)26(65.0)χ2值9.6009.02811.250P值0.0020.0030.000 2.3 病灶区与组织正常区的ADC值比较:病灶区的ADC值为(0.44±0.12)×10-3mm2/s,组织正常区的ADC值为(0.86±0.08)×10-3mm2/s,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8.418,P=0.000<0.05)㊂3 讨论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的病情危及,病情进展快,及时抢救和针对性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㊂而制定安全㊁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前提在于对病情进行准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开展针对性治疗,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预后[5]㊂影像学检查是用于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常用且有效方法,可对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参考㊂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MR进行检查和诊断,虽然常规MR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检出率,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检出率相对较低[6]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热点作为成像原理,通过表现弥散系统测量完成扫描,从而获得图像㊂水分子的弥散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此时DWI会出现高信号,形成血管源性水肿,因此,DWI上的高信号可用于表现早期的细胞毒性水肿,而T2WI上的高信号则表示后期出现了血管源性水肿㊂当弥散成像呈现出高信号,则代表细胞弥散功能下降,组织含水量不会增加[7]㊂本研究比较了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常规MR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经研究发现,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一方面,总检出率可达到95%,这与常规MR的80.0%比较是存在显著差异的,说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更高的检出率㊂另一方面,在T1WI㊁T2WI㊁FLAIR序列上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了90%㊁87.50%㊁95.0%,与常规MR的60.0%㊁57.50%和65.0%相比是存在显著优势的,这再次体现了此种诊断技术的准确性㊂此外,从病变区和组织正常区的ADC值比较上来看,病变区的ADC值相对较低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水分子弥散度相对较低,在发病初期患者体内会发生细胞毒性水肿,这会导致细胞的间隙变小,扩散程度也会降低,随之,ADC 值减小,弥散图像的信号会升高,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㊂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上,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㊂4 参考文献[1] 张向阳.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3):81. [2] 黄文飞,庄伟雄,朱志嫦,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6,40(1):66.[3] 樊会军,杜金明,律 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9):87.[4] 刘献知,李建超,刘丙川,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 (9):1633.[5] 陈淑宽,宋振强,时玉春,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18,38(5):50.[6] 宗惠花,余 银,吉 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22): 3471.[7] 曹兰芳,王建林,杨志秀,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36(5):627.[收稿日期:2018-09-23 编校:李晓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c4dc10db59eef8c75ebfb383.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比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常规核磁共振检查。
结果:2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能清晰显示,而在常规核磁共振成像上不能或显示不清;25例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两种检查上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脑梗死灶在弥散加权成像上无特异性显示,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能明确显示。
结论:对于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更清楚更精确的显示脑梗死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01-02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后遗症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脑梗死发病6h内为脑梗死的超急性期,如果能在此期得到及时的治疗,恢复供血能大大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临床常用磁共振或CT进行脑梗死诊断,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这些检查不能明确清晰地显示脑梗死灶的缺血情况及损伤程度,特别是在脑梗死超急性、急性期很难发现。
笔者通过此次研究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望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详细资料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78例患者都为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男46例,女32例,年龄54~74岁,平均(61.1+--2.3)岁。
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h)20例,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h-24h)2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33例。
均行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及常规核磁共振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对78例患者均采用东软公司生产的0.35T核磁共振检测扫描仪进行头部核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1b5d6addccda38376baf46.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维普资讯
实用诊断与治痘 查 ! 生笙 堂笙 ! 塑
・
・5 33 ・
诊疗技术 ・
磁 共振 弥散 加 权成 像 在 急性 脑 梗 死 中的应 用
李 向丽 , 炬 , 培祥 高 孙
[ 要 ] 目 的 : 讨 磁 共 振 弥 散加 权 成 像 在 急性 脑 梗 死 , 其 是 超 早 期 脑 梗 死诊 断 和 治 疗 中的 作 用 。方 法 : 用 磁 共 振 弥散 成 像 技 摘 探 尤 应 术对6 4例 急 性 脑 梗 死 的患 者 进 行 扫 描 , 并根 据 发 病 时 间进 行 分 组 比较 及 分 析 。 果 : 共 振 弥散 成 像 在 全部 急 性 期 患 者 中均 显 示 出梗 死 结 磁
发 现 的 早 期 脑 梗 死 灶 。研 究 表 明[ ] 常 规 的 T w1只能 反 映 组 3 , 。 织 总 含 水 量 , 在 脑 梗 死 的早 期 , 含 水 量 不 变 , 主 要 的病 理 而 总 其
变 化 是 细 胞 毒 性 水 肿 , 胞 外 水 分 子 进 入 细 胞 内 , 细 胞 内 外 细 使 水 分 子 配 比改 变 , 部 细 胞 内水 分 子 弥 散 减 弱 , 总 的 含 水 量 局 而
高信号反映梗死 区水分子弥散运 动受限 。目前在 早期缺血性卒
中 的 D I 建 立 起 正 常 值 , W I 缺 血 急 性 期 2 3 h已开 始 W 已 D 在 ~ 改 变 , 时 Tz 多 不 显 影 。 w I 此 WI D 主要 变 化 时 间 在 6 7 , 时 ~ 2h 此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8db5f75901020206409c21.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分析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择患有急性脑梗死的52例患者进行对照诊断研究,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方法诊断,对照组采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方法诊断,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检出率。
结果:在选择的52名病人中,诊断出超急性脑梗死患者17人,急性脑梗死19人,亚急性脑梗死16人,病人均为高信号显示磁共振弥散成像。
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超急性梗死灶的检出率达到100%,远高于T2WI。
然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则对于较小范围内的大脑表面、基底节附近的病理变化和大脑白质的变性诊断更为准确。
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效果明显,结果显示清晰准确,增强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磁共振弥散成像相比常规MR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要高;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因其检查的特点可结合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检查及T2WI,对急性脑梗死的检查具有辅助作用。
标签: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新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比较广泛,在脑梗塞的急性期诊断价值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是目前惟一能够无创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诊断方法。
弥散是指分子的随机侧向运动,即布朗运动[1]。
在脑梗塞急性期时,尤其是超急性期DWI较常规SE序列有明显优势。
DWI在临床上主要用在早期脑缺血的诊断中。
因为细胞毒性水肿是造成急性脑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所以病灶在DWI 检测中表现为高信号,比较常规的SE检查序列,可以较早地对梗塞区的异常信号做出准确判断[2]。
为进一步证明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的作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其中包括男20人,女32人,年龄43~86岁,平均年龄(60.32±21.58)岁,患者体力状态评分(KPS)为(50.65±9.32)分。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b2637a49cc22bcd127ff0c4a.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为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析检查结果。
结果: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为100%,明显高信号;弥散系数呈低信号。
其中有3例患者在FSET2WI像上显示无异常高信号,而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高信号;2例患者病灶在T2WI显示稍高信号,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显示异常高信号;其余患者在24~72h进行检查,患者在FSET2WI像上显示异常高信号,在DWI上仅显示单一异常高信号。
病灶弥散系数值和健侧对应脑组织对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范围为32%~86%,平均降低(60.7±5.1)%。
结论:DWI 对急性脑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提供不同于常规核磁共振图像的组织对比,对于急性、超急性脑梗死病变的显示率可达到100%,是临床上诊断脑梗死最敏感的成像方法[1]。
通过观察患者的生理、病理、血供等变化,及时发现和确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2例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临床资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头痛、言语不清、肢体障碍、偏瘫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排除脑出血患者。
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为56~77岁,平均年龄为(69.5±5.2)岁;患病至入院时间为3~72h,平均入院时间为(12.7±3.8)h;根据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超急性期发病时间6h以下,急性期发病时间为7~72h。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d04d62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8.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已经在脑部病变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测量水分子在脑组织中的弥散来获取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脑部病变。
下面将从结构解剖、损伤评估和病变分析三个方面,介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结构解剖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DWI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不同脑区的结构和形态,包括大脑皮质、脑室、白质束等。
这对于评估脑部正常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异常结构的存在与否至关重要。
通过对比患者与正常人群的结构差异,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部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其次,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损伤评估上具有独特优势。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准确地定量水分子在脑组织中的弥散情况,从而反映脑部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例如,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WI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梗死区域,帮助医生准确评估脑损伤的程度和变化。
而且,DWI技术还可以清晰地显示脑部其他类型的损伤,如慢性缺血性病变、脑肿瘤等。
这使得医生能够及早发现和诊断脑部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最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分析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定量地分析脑部病变的弥散指数,从而提供丰富的病变信息。
通过对病变区域的弥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可以了解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理学功能状态,并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
这对于确定治疗方案、预测预后以及指导手术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通过结构解剖、损伤评估和病变分析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脑部病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精确,为脑科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f3785ba9a26925c52dc5bf99.png)
探究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目的分析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有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断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异常阳性率,观察组阳性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阴性5例,对照组10例;两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观察组为83.33%,对照组为66.67%。
比较两组数据,差距显著(χ2=17.2896,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方法,能有效帮助医生确诊。
标签:急性脑梗塞;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1],而脑梗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并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只有进行早期诊断,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如若治疗延误,会对患者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本文分析了急性脑梗塞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共有60例。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7±3.8)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3.4±4.1)岁;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活动障碍、头晕、意识不清、共济失调、呕吐、行走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梗塞的范围以及部位。
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 CT检测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CT检测法,检测中所用仪器为西门子CT扫描仪,其电压为125kV、时间2~3s、矩阵512×512[2]、窗宽85~110HU、窗位30~50、管电流为125kV,对患者采取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设置层厚10mm,设置层距10mm,对重点部位采用薄层扫描,薄层的层厚为5mm,层距也设置为5mm。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b594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d.png)
11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3期肿胀、变软,呈苍白色。
如脑梗死区内有斑块样出血,则称为出血性脑梗死,多因动脉栓塞、静脉阻塞及使用抗凝剂治疗脑梗死所致[3]。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为脑梗死区域的神经功能丧失所致的神经局灶症状,如脑梗死的范围大伴有脑组织水肿者,则引起颅高压的症状,甚至引起脑疝的形成,脑脊液压力可正常或增高,脑脊液的成分一般正常。
如为出血性脑梗死,则脑脊液含较多红细胞。
脑梗死急性期是指发病时间在6小时~14d,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会导致患者脑部受到严重损伤。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严重可能会伴有轻度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现象。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生命安全会严重受到疾病威胁,所以临床需要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开展有效诊断与治疗。
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在临床中合理运用MRI新技术,可以让脑梗死的诊断内容得到有效丰富。
磁共振血管造影与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将患者脑梗死缺血区的早期病理信息有效反馈给医生,使得医生能够结合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来合理制定治疗方案[4]。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属于新型MRI技术,该技术存在有磁敏感性的特征,也具有高分辨三维采集功能,其在临床中还会运用射频脉冲扰相、完全流动补偿等技术,从而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5]。
脑梗死患者处于亚急性期与急性期的时候,患者病变区会转变低灌注状态,患者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均会发生明显减少,使得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短时间内发生降低,进一步改进患者病变区磁敏感物质的磁敏感效应,磁敏感加权成像中可以呈现出包含有大量去氧血红蛋白的新鲜血栓。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主要是借助BOLD效应与组织之间的磁敏感差异来实现成像,内源性对比剂主要是患者血管中存在的脱氧血红蛋白,该内源性对比剂具有无创、安全的优势,能够将低流速的静脉得到良好显示,同时对患者微出血、铁沉积、静脉与血液代谢产物均存在有敏感效应[6]。
脑梗死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皮质层状坏死表现.
![脑梗死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皮质层状坏死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7a14c658a8956bec0875e30d.png)
低血糖脑病:病初MR(距发病<3d)
பைடு நூலகம்
入院第22d MR
J Korean Med Sci 2010; 25: 961-5
散发型CJD
AJNR.2008,29:1519 –24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AJNR.2000,21:479–484
心肺复苏后20h
AJNR.1999,20:999–1007
心肺复苏后22d
脑梗死急性期弥散加权成像皮质层状坏死表现
主要内容
一、皮质层状坏死概述及典型MRI示例
二、脑梗死急性期DWI的皮质层状坏死表现示例
一、皮质层状坏死概述及典型MRI示例
各部位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大脑皮质、海马耐受 性最差,延髓各中枢耐受性最强。大脑皮质各层耐受性亦有所不同,其 中以第3、4层最易受缺血、缺氧的损害。
AJNR. 1999,20:999–1007
二、脑梗死急性期DWI的皮质层状坏死表现示例
发病7d内的脑梗死病灶可在DWI清楚显示,典型者为符合血管分
布的高信号病灶(DWI),ADC图呈低信号改变。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部分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DWI有皮质层状坏 死的信号改变,而同期的T1WI未见高信号改变。 总体可分为2大类: 1、单纯表现为皮质层状坏死 2、除皮质层状坏死的DWI改变外,具有同一供血动脉其他部位的 梗死灶
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是病理学上 的概念,表现为沿皮质分布的带状病灶,低倍镜即可观察到。在活体 MRI上亦可清楚显示,特征表现为SE序列T1加权、Flair序列沿皮质分 布的带状高信号,多见于病程的亚急性期。
CLN可见于脑梗死、低血糖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线粒体脑病等 多种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性脑病。关于脑梗死出现CLN的报道多为 梗死2周后T1皮质高信号,易误诊为梗死后渗血。在脑梗死急性期DWI 出现CLN信号改变方面,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a631084ba0116c175e0e48b4.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患者均于6h内发病,行DWI检查,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漏诊患者。
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诊断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表现为急性发作,且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为临床早期诊断过程增加了难度,越早确诊,越可以尽早治疗,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诊断技术[3],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44~78岁,平均65.5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感觉性失语重则昏迷。
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
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脑出血患者、其他脑部疾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严重意识障碍患者。
1.2 检查方法MRI检查选用1.5T超导MR扫描仪,利用标准头颅线圈予以检查。
主要包括矢状面、轴位的扫描,运用FSE序列予以检查,行T2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相关参数设置为:层厚6 mm,层距1 mm,矩阵64×64,FOV=24 cm,快速自旋回波T2WI矩阵为193-255,TR设置为3600 ms,TE设置为84 ms,在FLAIR序列中将TR设置为8000 ms,将TE设置为80 ms。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5ba9c3f81c758f5f71f6740.png)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討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到医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并编号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试验组患者使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技术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
使用CT 及使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的准确率,调查患者对诊断结果满意度的评价。
结果:在患者病发6 h内分别进行CT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试验组患者出现异常高信号22例,对照组为18例,试验组检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两组患者进行CT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其中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生活质量为优患者16例,生活质量为良患者8例,生活质量差患者仅1例,对照分别为10、7、8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对诊断准确性满意度为92.00%,对照组患者仅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推荐使用低磁场共振技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具有更好的诊断效果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ow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A total of 5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July in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25 cases in each group,and they were numbered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examined with CT,and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examined with a low 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technique.The accuracy of CT and the use of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technique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diagnosis.Result:Ct and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ere performed within 6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There were 22 cases of abnormal hyperintensity in the trial group and 18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amin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16 cases of excellent quality of life,8 cases of good quality of life,1 case of poor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rial group,and there were 10,7,8 cases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The satisfactory rate of diagnosis accuracy was 92.00 in the trial group and 7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ith low field resonance technology,which has better diagnostic effect and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 Low magnetic magnetic resonance (NMR);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其中急性脑梗死在病发时,发病时间较短,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7ea49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8.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研究刘辉;张文娟【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24(30)7【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对疾病检出率提升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纳入对照组;选取同时段在本院行MR-DWI检查的疑似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患侧与健侧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水平。
结果:最终金标准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共确诊阳性31例,阴性11例;观察组患者共确诊阳性31例,阴性11例。
观察组诊断效能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MR-DWI检查方式下,不同b值时,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脑组织表观弥散系数值均较健侧脑组织低(P<0.05)。
结论:采用联影uMR5881.5TMRI中的DWI模式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总页数】3页(P60-62)【作者】刘辉;张文娟【作者单位】高安市骨伤医院;江西省高安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3.0T高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2.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观察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价值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2f088d0dce2f0066f53322da.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患者采取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均表现为高信号。
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均为100%,且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总检出率与T1WI、T2WI、FLAIR序列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患侧表观弥散系数、健侧表观弥散系数、相对弥散系数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急性脑梗死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的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标签: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价值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表现为急性发作,且患者病情进展较快,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加强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但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不显著,为临床早期诊断过程增加了难度[1]。
临床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常采取CT平扫及磁共振成像,但上述两种方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不佳。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诊断技术。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3年开始在院内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且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以下对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监测的效果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纳入标准: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中制定的相关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均为急性患者;发病时间≤24 h;患者家属自愿配合此次研究过程。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8550deea0912a2161579290d.png)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例发病低于6h,11例发病在6~24h 之间,7例发病在1~7d之间)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常规的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与DWI检查。
结果2例发病低于6h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无异常;DWI 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
11例发病在6h~7d之间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T2W1为稍低/低信号,T2 FLAIR为稍高/高信号;DWI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
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 检查,可以在超早期显示病灶,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选用与广泛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为此,越早确诊,越可以尽早治疗,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在急性脑梗死检查中,常规MRI、CT无法明确早期病灶,而DWI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3例发病低于6h,10例发病在6~24h之间,7例发病在1~7d之间)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为41~86岁,平均年龄为(60.4±9.2)岁;病程在2h~7d之间,平均病程为(2.3±1.0)d。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在MRI检查中,选用1.5T超导MR扫描仪,利用标准头颅线圈予以检查。
在常规MRI检查中,主要包括矢状面、轴位的扫描,运用F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予以检查,相关参数如下:T2W1:重复时间为3400ms,回波时间为102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T1 FLAIRA:重复时间为1920ms,回波时间为115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T2 FLAIR:重复时间为7990ms,回波时间为115ms,层厚为5.5mm,间距为1mm,矩阵为256×256。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db0f1c95e53a580216fcfe22.png)
参 考 文献
【 1 】王秀 河 ,黄 力 ,刘斯润 ,人脑 不 同弥散梯 度方 向 弥散加 权 的研 究[ J 】 . 中国医学 影像 技术 。2 0 0 2 . 1 8 ( 1 ) ; 8 2
方 法 : 回顾 性 分析 7 9 例 急 性脑 梗 塞 患者 。均 先行 c T 平 扫 ,后 行 常规 M R I 及D W l 检 查 。结 果 :超 急性 期 脑 梗 塞8 例 ,c T 呈 阴性 ,常规 M R I 序 列 未 见 明显 异 常 ,而D W 1 5 例G T 显 示 新 病 灶 ,而D WI 明显 优 于 常规 序 列 。
诊 断 的 应用 及 病 理 生 理基 础 [ J ] . 中 国病 理 生理 杂 志 ,2 0 0 2 ,1 8
MRI 检查 采 用GE S i n g n a 1 . 5 T超 导MR扫 描仪 。常规 轴
位 序 列 T1 WI , T2 WI ,F LAI R及 DW I 。 2 结 果 7 9 例 急 性 脑 梗 塞 患 者 中 , DW I 均 显 示 为 不 同 程 度 高 信 号 。超 急 性 期 ( 2 —6 h) 脑 梗 塞 8 例 ,M RI 在 常规 序 列 未 见 异 常 , 而 DW I 均 显 示 不 同程 度 高 信号 。急 性脑 梗
号 ,在 慢 性 期 、恢 复 期 呈 低 信 号 。根 据 这 点 可 鉴 别新 旧 病灶 ,为 临床 治疗 提供 更直 观 、准 确 的影 像信 息 。 急性
脑 梗 塞 治 疗 成 功 与 否 ,取 决 与 能 否 在 超 急 性 期 及 时 建 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皮质层状坏死;
弥散加权成像
on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t acute stage of
cere-
bral infarction
FENG Xun—g删增,ZHANG Jun—hu,YANG Jun,CHENG Yah.Graduate School,Tianfin Medical U-
or
more
severe
of feeding artery.The CLN positive group had
or severe
high incidence of
ipsilateral intracranial ICA and(or)MCA moderate
stenosis
or
occlusion(55.6%VS 21.9%,x2=3.85,
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连续积累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人选病例 均在发病后48h内行DWI、MRA及颈部动脉彩超检查,除外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其中5例行主动脉弓上 及全脑DSA检查。分为CI.N阳性组和CLN阴性组,比较2组的病灶同侧MCA、ICA颅内段和颅外段(责任 供血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结果9例患者DWI出现CLN表现,其中7例存在责任供吼动脉中度 及以上狭窄,单纯表现为CLN信号改变的5例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32例患者DWI未显示CLN信号改 变,其中12例存在责任供血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病灶同侧ICA颅内段和(或)MCA中度及以上狭窄或 闭塞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与21.9%,x2=3.85,P<0.05)。CLN信号改变与ICA颅内段和 (或)MCA中度及以上狭窄呈正相关(OR值为4.5,95%CI:1.0~20.2)。无狭窄方面相比CLN阴性组显 著高于阳性组,但2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与31.3%,校正x2=0.32,尸>0.05)。结论急性期脑梗死 患者磁共振DWI序列如出现CLN表现,提示极有可能存在责任供血大动脉的中度及以上狭窄或闭塞,应 进一步评估血管状况。 【关键词】
::C!鲥.燮∑围
54岁男性,入院前有3次TIA发作。a:DWI显示右侧顶叶 急性脑梗死灶.伴有CLN信号改变(箭头所示);b:上述病 变在ADC图为低信号;c、d:MRA、DSA均提示RMCA局限 性重度狭窄 图2 合并CLN表现患者的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
析,采用四格表x2检验,双尾P<0.05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severe
P<0.05).The 5 patients who only had CLN signal had ipsilateral feeding artery
tion was
stenosis.A positive COlTela—
found between CLN and moderate
or
结 果
性组显著高于CLN阴性组,OR值为4.5(95%CI:1.0
~20.2),与CLN呈正相关;无狭窄方面相比CLN阴
4l例患者中,CLN阳性9例,CLN阴性32例;其
中5例行主动脉弓上及全脑DSA检查。CLN阳性组
性组显著高于阳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从脑血流量(cerebral 论
blood
号,且由2名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判定,结果一致时 人选。MRA动脉狭窄分级标准:正常0~29%狭窄;轻 度狭窄30%一49%;中度狭窄50%一79%;重度狭窄 80%~99%;闭塞。
4.变量:CLN阳性组和CLN阴性组的病灶同侧 MCA、ICA颅内段和颅外段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
5.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
patients were
(DSA).The
classified into CLN positive group
or
negative
group.The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ipso— 9 patients 7DWI
lateral MCA,intracranial and extracranial IC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had CLN,among whom 7 patients present moderate only had CLN signal presented
大脑皮质、海马耐受性最差,延髓各中枢耐受性最强。
万方数据
哇!垡盘麴医堂皇堕型堂苤圭!!!!生!旦筮!!鲞筮!塑堡丛!』旦!!!!丛鲴量旦趔!墅i,丛!!些!!!;:!!!!!:盟!:!
表1
‘257・
2组性别、吸烟情况等指标的比较(例数)
缺血缺氧损害的脑皮质出现层状选择性的坏死。灌注 不足持续的时间越长,坏死的脑组织范围越广,动脉急 性闭塞时则出现典型的符合血管分布的梗死灶。1 2。”o。
CLN阳性组的9例患者均存在责任供血动脉的狭 窄,其中7例为中度及以上狭窄,单纯表现为CLN信 号改变的5例均为重度狭窄或闭塞。CLN阴性组中 12例伴有责任供血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20例无明显
狭窄或轻度狭窄。2组患者在MCA和(或)ICA颅内 段的中度及以上狭窄方面相比有统计学意义,CLN阳
flow,CBF)的角度,可 将急性脑梗死分为3期:首先是由于脑灌注压下降引 起的脑局部血液动力学异常改变;其次是脑循环储备 力失代偿性低灌注所造成的神经元功能改变;最后,由 于CBF下降超过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转的神经 元形态学改变,即脑梗死。国内高培毅¨1将前2个时 期称为脑梗死前期。但由于脑部各区域对缺血缺氧的 耐受性不同,同样的低灌注条件下,当敏感区已经处于 脑梗死期,而耐受性强的区域可以仍处于梗死前期。
severe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ipsilateral intracranial ICA and(or) with
acute
MCA(OR:4.5,95%CI:1.0—20.2).Conclusion
were more
Patients
o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spection
imaging(DWI),magnetic
in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and colored ultrasonic
of cervical arteries with—
48 hours after onset,with exclusion of cardioembolism,and 5 patients also ha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史堡堑塑匡堂皇堕型堂盘查!!!!至!旦筮!!鲞笠!塑垦!i!』里!!型丛旦鱼堕趔!坠!:丛!堡!!!!!:!!!:!!:堕!:!
・255・
・临床研究・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皮质层状 坏死表现的临床意义
冯勋刚
张俊湖
杨君程焱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出现皮质层状坏死(CLN)表现的临床意
病理学上的概念,表现为沿皮质分布的带状病灶,低倍 镜即可观察到…,在活体通过MRI亦可清楚显示。
CLN的表现并无特异性,可见于脑梗死、癫痫持续状
列沿皮质分布的带状高信号,近些年的研究提示弥散 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在发病
急性期显示CLN的信号改变,而此时T1、Flair序列尚r 未出现异常表现心圳。关于脑梗死出现CLN的报道多 为梗死2周后T1皮质高信号¨’3I。部分急性期脑梗 死患者磁共振DWI序列存在CLN的表现,至今尚未
通信作者:冯勋刚,Email:jyfyfxg@163.con
临床意义。
万方数据
・256・
!塑堡纽左医堂皇堕型堂盘查!Q!!生!旦筮!!鲞筮!翅坠i!』旦!!型丛型鱼堡翌i!.量生丛些堕垫!!.:y堂.:!L.丛旦:!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 7月住院治疗的4l例急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
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 19—68岁,平均56.1岁。有脑梗死病史lO例,TIA发
作史5例。 二、方法
1.检查仪器: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
的1.5
T
Avanto。
2.病例入选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中国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制定的标准¨1;(2)病后
3.判定标准:脑梗死责任供血动脉的判断由2名
76岁男性,因“言语不清4h'’人院。a:DWI显示沿皮质分布 的带状高信号;b:卜述病变在ADC图为低信号;c:MRA提示 LICA、MCA重度狭窄;d:^院第7d DSA提示LICA闭塞
圈l
单纯表现为CLN患者的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
神经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判定,结果一致时人选。CLN 的DWI判定标准:DWI上显示沿皮质分布的带状高信
Cerebral infarction;
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皮质层状坏死(cortical
laminar
necrosis,CLN)是
谢障碍性脑病¨圳,近年亦有低渗性脑病出现CLN表
现的个例报道。5 J。早期的研究表明CLN的特征性 MRI表现为病程的亚急性期sE序列T1加权、Flair序
tients present
severe or
more
severe
ste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