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中的地位和权限

合集下载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

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及难点分析作者:陈阳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2期一、我国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一)宏观审慎监管是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我国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因为保持币值的稳定需要金融平稳运行,所以作为货币政策执行者的中央银行自身具有减少金融失衡、消除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强烈愿望和动机。

而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正是在于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维护金融稳定。

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可以更加充分地了解金融机构的运行状况,更加全面地了解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策能力。

(二)宏观审慎监管是充分履行中央银行法定监管职责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主要包括直接监督检查权、建议检查权、特定情况下的全面检查监督权。

这些监管权关注的是金融产品所实现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相应的监管机构和监管规则。

在承担国家宏观调控职责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在对整个金融业的宏观监控,对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管理,对征信业管理,对跨行业金融创新与金融工具运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宏观审慎监管不谋而合。

(三)宏观审慎监管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需要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在重视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指标的基础上,也高度重视货币信贷总量的增长情况,比较注重以窗口指导等方式来提示风险,同时运用信贷政策以及差别化手段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进一步引导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我国融资高度依赖银行机构,金融产品随着业务发展而日益复杂化,内部金融工具交叉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

因此,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需要有效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为前瞻性地应对未来系统性风险做好十足的准备。

央行宏观审慎监管(MPA)与上市银行达标情况分析论文

央行宏观审慎监管(MPA)与上市银行达标情况分析论文

央行宏观审慎监管(MPA)与上市银行达标情况分析论文央行宏观审慎监管(Macroprudential Assessment,MPA)作为中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具,旨在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市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达标情况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央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上市银行达标情况的数据分析,探讨央行宏观审慎监管对上市银行的影响和作用。

央行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央行通过宏观审慎政策来稳定金融系统的制度和结构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其中,资本充足率作为银行偿付能力的核心指标,是央行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

根据央行的要求,上市银行需要达到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以确保其在面临不利经济情况时有足够的资本来抵御风险。

数据显示,自央行推出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以来,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整体风险水平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央行宏观审慎监管对上市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负债管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流动性管理是指银行对自身资金流动性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在面临资金缺口时能够及时调控。

负债管理则是指银行通过控制负债结构来降低金融风险和提升偿付能力。

数据显示,央行宏观审慎监管对上市银行流动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要求明显提高,上市银行普遍加强了对流动性的管理,并增加了长期稳定的负债投入,从而提升了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和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

除了单一指标的达标情况,央行宏观审慎监管对上市银行的综合风险管理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综合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综合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

央行宏观审慎监管对上市银行的综合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上市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风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国开金融学1-15章节自测答案

国开金融学1-15章节自测答案

证券发行方式不包括()。

正确答案是:溢价发行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本市场特点的是()。

正确答案是:筹资的目的是满足周转性资金需要狭义的资本市场专指()。

正确答案是:有价证券市场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融通交易活动的场所,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正确答案是:1年证券发行市场的参与主体有()。

正确答案是: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者,证券中介机构有价证券市场包括()。

正确答案是:中长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层次包括()。

正确答案是: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股份转让报价系统与“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

正确答案是:“错”。

证券发行市场是投资者在证券交易所内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

正确答案是:“错”。

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响。

正确答案是:“错”。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场内交易在交易规模和品种上占有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是:“错”。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状态。

正确答案是:良性循环证券中介机构主要是指作为证券发行人与投资人交易媒介的证券承销人,它通常是负担承销义务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其他机构则不能作为证券中介机构。

正确的答案是“错”。

我国学者对金融功能表述多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展开,若考虑到金融各个要素及其组合后所提供的功能,金融功能可概括为()。

正确答案是:投融资功能,服务功能,风险管理金融创新主要通过()方面从总体上提高了金融作用力。

正确答案是:提高了金融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配置效率,社会投融资的满足度和便利度上升,金融业产值的迅速增长,增强了货币作用效率资本市场有利于促进并购与重组。

正确答案是:“对”。

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正确答案是:“错”。

国和英国都是实行多元化监管体制的代表,正确答案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金融监管理论体系中不包括()。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

【浅议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2022年,在全球的经济一片欣欣向荣时,一场来势迅猛的金融危机迅速的将经济由高峰拉下。

这场金融危机是在世界经济处于低通胀、低利率、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发生的,人们对此进行了剖析,由此得出:现行的微观审慎监管还不足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体系的安全需要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并驾护航。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宏观审慎监管,就是从宏观层面上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

它是相对于微观审慎监管而言的。

国外的很多学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是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两种监管形式的目的、关注范围和所注重的风险性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来得出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

国内很多学者的文献宏观审慎监管一个较明确的定义。

总体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与微观审慎监管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对微观审慎监管的升华。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些都是通过将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兼管做比较并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果。

这样使定义更精炼和明了。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一)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要求宏观审慎监管的存在经济发展有一个周期,在历经繁荣之后必定会经历衰退。

在经济回升阶段,利润增多,作为实际经济市场上有限理性的人们普遍对未来的预期向好。

这时,消费者会提高消费,企业会增加投资,银行则会降低信贷标准,这些会进一步的推动金融泡沫的增长。

银行降低信贷标准,也会形成很多的不良资产。

周小川认为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特征来源于信用评级问题和来自外包的羊群现象,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盯市原则和按模型定价以及新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

黄亭亭则认为个体行为有限理性和市场行为短期性是导致顺周期性的根源。

许多国外学者也对金融体系的内在顺周期特征进行了论述,其观点都大致相同。

(二)现有的对金融体系是否稳健运行的衡量指标存在缺陷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代表的微观审慎监管通过规定资本充足率、资本流动性来对单个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但是,从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出,这两个指标并不可靠。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思考

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思考
加 强 中 央 银 行 宏 观 审慎 管 理 职 能 的思 考
尹继 志
( 河北 金融 学 院 ,河 北 保定
0 15 ) 70 1
摘 要 :全球 金 融危 机后 ,欧 美英 等 国家和 地 区在金 融监 管改 革 中均赋 予 了 中央 银行 宏 观审慎 监 管职 能 。从 理论 上分 析 .加强 中央银 行 宏观 审慎 监 管职 能是 防 范 系统性 金 融风 险 、维 护金 融稳 定 和有 效 实 施货 币 政策 的需要 。构 建 我 国逆周 期 的金 融宏 观 审慎 管 理框 架 ,应 明确 中央银 行履 行宏 观 审慎 管理 职 能 的法 律地 位 ,赋 予 其 开发 宏 观审 慎政 策工 具和 监管 系统 重要 性金 融机 构 的权力 ,并 建立 宏观 审慎 与微 观 审慎 的协 调机制 。 关键 词 :宏 观 审慎 ;金融 监管 ;法 律地 位
Ab ta t Af rwo l wi e f a c a rs s Eu o e n a d Ame c n c u t e n r a a e e tu t d wi h e ta sr c : t rd d n n i l ii , e i c r p a n i r a o n r s a d a e s h v n r se t t e c n r l i h
家 在 金 融 监 管 中 出 现 了 “ 央 行 化 ” 的趋 势 。但 是 . 去 理 论 界 对 于 中央 银 行 在 金 融 监 管 中 的职 能 问题 一 直 存 在 着 不 同 的看 法 ;而 在 实 践 层 面 ,即使 是 实行 相 同 监 管 模 式 的 国家 .中 央银 行 介 入 金 融 监 管 的程 度 也 不 相 同 。危 机 之 后 ,国 际社 会 对 过 去 秉 持 的金 融 监 管 理 念 进 行 反 思 ,着 手 构 建 宏 观 审 慎 金 融 管 理 制 度 .而 增 加 中央 银 行 的管 理 权 限 ,明 确 中央 银 行 在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中央银行应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央银行应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来 。但 是 ,此 次 金 融 危 机 却 充 分 暴露 了缺 乏 中央 银 行 参 与 的 监 管 模 式 的缺 陷 。例 如 ,英 国 金 融 服 务 局 此 前 被 普 遍 认 为 是 优 秀 的监 管 架 构 ,但 在 本 次 危 机 中 因未 能 甄 别 f 房 地 产 市 场 出现 的 风 险及 其 对 金 融 体 系 的 冲 ¨
中央银行应在 金融宏观审慎 管理 中 发挥主导作 用术
王旭 祥
( 华 博 士 后 科 研 工 作 站 , 北 京 1 0 4 特 0 1 0)

要:本文通过对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分析 ,提 出宏观审慎管理本质上具有归属于 中央银行的特性 ,中央银
行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 中发挥主导作用具有现实基础 ,我国应 以中央银行体系为核心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风 险 管 理 的 责 任 ,使 其 在 制 定 宏 观 审慎 政 策 和 监 管 整 个金 融 体 系等 方 面扮 演 更 为 重 要 的 角 色 。
二 、 金 融 危 机 促 使 人 们 重 新 审 视 中央 银 行 在 金 融 管 理 中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析 出 来 。借 助 于 国际 合 作 ,本 国 中 央银 行 还 可 以 在 全
球 视 角 下 开 展 宏 观 审 慎 风 险 的早 期 预警 。 对 于货 币 政 策 与 金 融 监 管 职 责 分 离 的 国家 来 说 ,中 央银 行 履 行 金 融稳 定 一 直 缺 乏 有 力 的抓 手 。 由 巾 央银 行 负 责宏 观 审 慎 管 理 ,有 利 于 确 保 金 融 稳 定 职 责 履行 到 位 ,这 将 大 大 增 强货 币 政策 和金 融 稳 定 的权 威 性 。 从 性 质 上 看 ,货 币 政 策 和 宏 观 审 慎 政 策 同属 于 逆 周 期 工 具 ,可 以起 到 相 互 补 充 、互 相 强 化 的积 极 作 用 。

商业银行法与中央银行法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法与中央银行法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法与中央银行法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商业银行法与银行法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关于构建区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央银行的视角

关于构建区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探讨——基于中央银行的视角
r g o a c o p d n i l e lt r a wo k e in l ma r — r e ta g a o y f me r . u ru r Ke o d : r g o a c o p d n i l n g me t yW r s e in l ma r - r e a u t ma a e n ,c n r l a , d s u so e ta n bk ic s i n
想 和 方 式 融 入 区域 金 融 管 理 中 ,对 于 防 范 和 化 解 区域 金 融 危 机 、维 护 地 方 金 融 稳 定 具 有性 金 融 监 管 的缺 失 导致 系 统 性 金 融 风 险 失 控 是 引
发此 次 金 融 危 机 的 主要 原 因 。基 于 这 种 认 识 ,欧 美 发
tema r -r d n il n a e n y tm , n d t e su s st ec aln e n ep n e nt ep o eso o sr cig te h co p e a u t ma g me ts se a n d c se h h l g sa d rs o s si rc s fc n tu tn h h i e h
关手黼
墨■囊囊事慑髑
符瑞 武 ( 中国人 民银 行海 口中心支 行 ,海南
俸纛螺

基 于 中 央 银 行 的 视 角
海 口 500 ) 7 1 5
摘 要 :2 0 0 8年 金融 危 机之 后 ,以加 强宏 观审 慎 管理 为 核 心 的 国际金 融 改 革正 在 稳 步推 进 ,我 国 “ 二 五 ”规 十 划也 明 确提 出要构 建 宏 观审慎 管 理 制度 框架 。因此 ,在 区域金 融 管理 中 ,应 引入 宏 观 审慎 管 理理 念 ,加 强 对 区域 系 统性 金 融 风 险管理 。本文 从 中 央银 行 的视 角 出发 ,分 析 了区域 宏 观审 慎 管理 体 系的 主要 内容及 其 中央银 行 在 其 中 的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性管理中的作用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性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央银行; 宏观审慎性; 管理
中图分类号:8 文献标 识码 : F3 A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性管理的理论基础 的问题,防止经济波动过大对金融体系的威
1 、货币政策应是金融稳定整体框架的一 胁。 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通过缓解银行体
部分。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价格稳定, 系顺经济周期性风险累积而对实体经济融资
保值、 增值 提供一流 的金融服务。 银行转 型的机遇 , 加大科技 投入 , 依靠先 硕士学位论文 , 0 9 3 20.。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年 1 0 1 2月号下( 总第 4 1 3 期)
稳发展的最终目标。目前, 理论界和政府一致 ms,02 , ao20)如果央行仅仅针对短期物价走势 动性决定了金融系统面对冲击的弹性与稳定
赞成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 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可能诱发经济金融结构性 性。 na cwr 在定义金融危机时提到货币 A n h az S t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性管理中的作用
口文 / 储叶青
三定” 方案中规定了中央银行金 部分的思想共识。 提 要 中 -" 央 ̄4在宏观审慎管理中 内设机构的“ i 的重 在未来金 2宏观审慎性管理具 、 有宏观溢出 效应, 逆 要性已 被理论界和政府一致认同 本文阐 融稳定局评估系统性金融风险职责。 。 释中 完善中央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义务 周期监管与货币 调控具 政策 有一致 从某 性. 种 央 银行宏观审慎性管理的 理论基础, 对我国 融改革中, 并 确定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性 程度上看,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性管理政策的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进 与权利的对称性、 管理框架中的地位与作用已成迫切的议题。 目标具有一致性, 重点都是关注宏观经济领域 行探析。

基于通胀和稳定的多目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兼论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于通胀和稳定的多目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兼论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 胜 会 , 国人 民 银 行研 究局 。 ( 京 1 0 0 ) 中 北 0 80
在 此次 危 机 之前 。中央 银行 货 币政 策操 作 标 准 的模 式 是 中 央银 行 独 立 制 定 货 币政 策 , 定 通 胀 预 稳
期 , 制 物价 水 平 , 护金 融 稳定 运行 。金 融稳 定 和 控 维 物 价 稳 定 的 目标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一 致 的 。 然 而 , 在
极 端 情 况 下 , 其 是 危 机 环 境 中 , 央 银 行 政 策 制 尤 中 定 会 面 临两 者 的权衡 和取 舍 问题 ,取 得 价 格稳 定 的 “
同时 并 不 能 保 证 金 融 稳 定 ” 。那 就 提 出 了 这 样 一 个
问题 , 中央 银 行 这 种 通 过 制 定 利 率 控 制 通 胀 的 做 法 是 不是 需 要 作 大 的改 变 ? 要 回答 上 述 问 题 ,还 需 认 真 研 究 货 币政 策 的 目标 集 合 以 及 各 目标 之 问 的 权 衡 问题 , 虑 传 统 货 币 政 策 体 系和 框 架 的 改 革 和 完 考
一 7
/ 金 与 济 2J / 融 经 .
o r a 1F n n ea d E o ont un l ia c n e n lis o
基于通胀和稳定的 多 目标 宏观审慎 政策框架 木
兼论 中央银行在 宏观 审慎 中的地位和作用
■刘 胜 会
物价 稳定 和 金 融 稳 定 从 “ 致 ” 向“ 一 致 ” 背 景 下 , 何 协 调 处 理 好 两者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中央 银 行 一 走 不 的 如
面 临 的 重 大 问题 。宏 观 审慎 管 理 的提 出 , 解 决 物 价 稳 定 与 金 融 稳定 之 间 的不 一 致 提 供 了一 个 新 的思 路 。 为 须 将 宏 观 审 慎政 策 纳 入 到 整 个 宏 观 经 济 调 控 的 框 架 中来 , 为建 立 新 的包 含 审慎 政 策 的宏 观 经 济 调 控 模 式 , 促 进 经 济金 融平 稳 发 展 。 [ 键 词 ] 货 膨 胀 ; 融 稳定 ; 观 审 慎 ; 策 框 架 关 通 金 宏 政 [ 图 分 类 号 ] 805 中 F2.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6 19 2 1 )8 0 1- 7 文 10 — 6 X(0 10 — 0 10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宏观审慎政策是指通过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来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全球范围内,各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各不相同,但在经验启示上存在一些共同点。

在治理结构上,宏观审慎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承担主要责任。

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时,需要与其他金融监管机构、财政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

这些机构之间的合作是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

在经验启示上,宏观审慎政策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工具。

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是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为此可以采取的工具包括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担等。

不同工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互配合,以确保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实施。

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的权衡。

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经济增长、稳定就业、金融市场稳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制定宏观审慎政策时,需要权衡不同因素的影响,并做出综合考虑。

跨国合作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各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在逐渐增多。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各国可以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协调政策和统一监管标准等方式,共同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的成功实施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可以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

各国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宏观审慎政策的认知和理解。

全球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结构及经验启示包括:中央银行承担主要责任,并与其他机构合作;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权衡不同因素的影响;加强跨国合作;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这些经验启示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从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分析

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分析

目录序言 (4)一、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 (4)(一)市场经济本质特征的要求 (4)(二)市场经济货币政策的要求 (4)(三)对监控金融中介载体的要求 (4)(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 (5)二、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分析 (5)(一)运用货币政策实现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5)(二)金融稳定性评估 (5)(三)加强支付体系监督 (6)(四)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6)(五)推动金融改革 (6)(五)化解金融危机 (6)三、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分析 (7)(一)以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为主线,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7 (二)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发展为重点努力维护金融稳定 (8)(三)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帮扶作用 (9)(四)调控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机制 (10)四、完善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进行货币调控与稳定职能的对策和建议 (11)(一)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 (11)(二)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风险的预警体系 (11)(三)加强支付和清算体系建设 (11)(四)完善金融信息的报告和披露制度 (11)(五)加强与各监管主体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协调,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制度 (11)(六)积极引导风险自查活动并加强与国际合作 (12)总结 (12)论文题目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分析内容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充分认识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执行中央确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首先给出了本文的序言部分;接着分析了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最后给出了完善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进行货币调控与稳定职能的对策和建议。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

宏观审慎监管当局通常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抑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目标,从金融体系整体角度实施监管。

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在这个目标下,监管当局更加注重的是对通货膨胀率.、GDP增长率等指标的监控。

首先,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二者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二者在这个大的方向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其次,宏观审愤监管与货币政策都足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出发的,对经济宏观指标进行监测,达到其宏观经济监管目的;最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是我国金融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政策效果均对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的存在对于整个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影响。

宏观审慎监管目标与货市政策目标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们二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

一方面,货币政策能够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而对银行风险、系统性风险等产生影响;同样货币政策也会受到宏观审慎监管目标的影响,在系统性风险累积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会恶化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是一种良好的补充,此次的金融危机也在警示我们仅仅加强某一目标的达成是不全面的,并不能达到维护经济金融系统稳定的目的。

从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目标上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加强逆周期的金融政策管理,减少金融系统顺周期波动的影响,加强政策协调,将会实现一个更加良好的政策效果。

但是,我们仍然应该注意两个政策之间存在的潜在冲突性,需及时的权衡与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2014年我国货币政策应稳中求紧2014-02-13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马立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年。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从2011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执行了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3年12月11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M2/GDP 为208%;2013年前11个月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6.06万亿元,同比多1.92万亿元。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思考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思考

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思考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就构建宏观审慎政策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的监管主体尚无定论。

中央银行在经历了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和回归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赋予了审慎监管的重要职责。

文章从理论层面出发,重点分析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必要性以及作为宏观审慎监管主体的优势,为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央银行;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一、引言从漫长的中央银行职能演变历史来看,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是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动荡甚至出现金融危机后才建立起来的,中央银行凭借其最后贷款人身份被赋予金融监管和危机处理的重要职责。

在20世纪末中央银行去监管化的浪潮中,学者们针对是否应该分离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能更多的是指以银行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微观审慎监管。

但此次金融危机的经历表明仅仅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稳健性是不够的,当市场上大多数金融机构采取趋同的决策时,就会对价格、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显著影响(Borio,2009;2011)。

危机后,英国重新赋予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并进一步明确了英格兰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

英格兰银行监管职能的转变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也就此拉开了中央银行监管职能全面回归的序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央银行经历了监管职能从统一到分离再到回归的巨大转变,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后危机时代,宏观审慎政策正作为一项新的金融监管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宏观调控框架内,成为政策讨论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在中央银行金融监管职能回归的浪潮下,学界和各国政府针对中央银行是否应该被赋予宏观审慎监管职责展开了积极的探讨。

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重点探究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这将启发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各国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制度框架提供参考意见。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带给世界各国的一个最大的教训就是单个金融机构运转良好并不足以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转,传统的以单个金融机构为对象的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作用十分有限,甚至有时会增加系统性风险。

典型的事例是,在经济复苏、高涨时期,虽然金融机构的财务指标都很健全,各个金融机构此时选择扩大信贷规模也是理性的,但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扩大信贷规模的直接结果必然是造成资产价格的急剧膨胀,从而积聚大量的系统性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各国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组织在采取措施应对危机的同时,也在着手进行金融体系改革。

虽然各国对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争论,但对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则形成了共识。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的一种有益补充,它的监管对象为整个经济系统,可以定义为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方法。

从监管对象、监管目的、风险性质以及监管手段等方面来看,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有以下区别。

1、从监管对象来看,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个体,它关注的是金融机构个体的经营是否稳健;而宏观审慎监管则着眼于整个经济系统,其关注的是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除了一些影响系统稳定的大型金融机构外,宏观审慎监管并不关注单个金融机构。

具体而言,宏观审慎监管就是监管机构对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监管。

由于大型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导向作用以及其关联性,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很可能会引发金融系统的恐慌,严重时甚至会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大型金融机构就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对象;还有,由于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融资、风险的转移以及定价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宏观审慎监管也会重点关注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另外,近年来,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影子银行体系”的影响日益增大,也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它们也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对象。

中央银行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组织机构,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货币发行是一定时间内从央行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减掉回流到央行的货币的差额。

国家授权发行货币的银行将货币从发行基金保管库调拨给银行业务库,并通过它向流通界投放货币的活动。

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是指一种状态,即是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大的波动,金融作为资金媒介的功能得以有效发挥,金融业本身也能保持稳定、有序、协调发展,但并不是说任何金融机构都不会倒闭。

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相机抉择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它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债务凭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通货膨胀目标制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布该目标的货币政策制度。

(在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传统的货币政策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不再设立中间目标,货币政策的决策依据主要依靠定期对通货膨胀的预测。

)进口保证金制度是指为保证国际收支平衡,抑制进口过度增长,中央银行要求进口商按照进口商品总值的一定比例,预缴的进口商品保证金,并将其存入中央银行。

对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主导作用的思考

对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主导作用的思考
今 没 有 形 成 监 管 协 调 的 常 规 机 制 。 易 出现 监 管 真 空 、 管 容 监 重 叠 和 监 管 不 到 位 问 题 。 未 真 正 实 现 有 效 的 监 管 目标 。 并
近 期 主 要 世 界 国家 中央 银 行 金 融 管 理 职 能 变 化 情 况
国家 金融 危机 前 金融 危机 后 中 央银行 宏观 审慎 管 理职 能变 化情 况
慎 管 理 目标 的 实 现 要 通 过 金融 机 构 之 间 的 配合 及 微 观 审 慎
监 管手 段 辅 助 。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与 微 观 审慎 监 管 的 比较
宏 观审 慎管 理 防 范金融 系统 危机 的爆 发 避免 G P 的损 失 D R 整个金 融体 系 ( 一定 程度 上 ) : 内生 的 以整个 系统 为单 位实行 冉 上而下 的衡量 方法 微观 审慎监 管 防范 单个 金融 机构危 机 的爆发 保护 消 费者 ( 投资 者或存 款人 ) 单个 金融机 构 外 生的 以单 个金 融机构 为单 位 实行 自下 而 上的衡 量
际 金 融 监 管 理 念 转 变 的 冲击 下 , 国 在 “ 二 五 ” 划 纲 要 我 十 规 中 .正 式 提 出 了 “ 建 逆 周 期 的金 融 宏 观 审 慎 管 理 制 度 框 构
直 接 日的 最终 目标 对 象 风险模 型 审 慎控 制的 衡量 标准
二 、 从 国 际 实 践 看 中 央 银 行 在 维 护 金 融 稳 定 中 的 绝 对 优 势 过去 2 0多 年 中 ,一 些 经 济 发 达 国 家 的 金 融 运 行 从 分 业

信息共享责任约束制度 , 以法 规 形 式 明 确人 民银 行 与 金 融 监 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原则 、 准 、 标 内容 以及 应 负 的法 律 责 任 等 , 保 障宏 观 审 慎 信 息 共 享 的 质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国家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步伐。

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明显加强。

实际上,中央银行在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实施货币政策、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都扮演着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

因此,强化中央银行监管权限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在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应进一步明确其监管地位,赋予其应有的监管权限。

[关键词]中央银行;宏观审慎;金融稳定;监管权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不断加快的形势,欧美一些国家的金融运行模式逐渐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与此同时,中央银行在监管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国家对中央银行的监管权力进行了剥离;有的国家在金融监管中出现了“去央行化”趋势。

但是,一直以来,理论界对于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的地位和权限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在实践层面,即使是实行相同监管模式的国家,中央银行介入金融监管的程度和范围也不相同。

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表明,无论是实行“双线多头”监管模式的美国,还是由单一机构履行监管职能的英国,在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都不成功。

危机之后,欧美各国对过去秉持的监管理念进行了反思,并着手构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权限,明确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的地位,这一变革趋势值得研究和关注。

一、危机前欧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监管权限(一)英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演变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金融监管以金融机构自律管理为主,英格兰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主要采取“道义劝说”、“君子协定”等方式。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种放任式的金融监管不断暴露出问题,发生了大量小银行挤兑危机,并波及到核心银行。

危机迫使英国政府改变立场,最终促使《1979 年银行法》出台,并使英国的金融监管进入了法制化轨道。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混业经营盛行,金融竞争加剧,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府于1986年出台了《金融服务法》,英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20世纪90 年代,英国爆发了国际商业信贷银行破产、巴林银行倒闭、国民西敏寺银行危机等一系列金融事件。

对此,英国政府于1997 年5 月提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将英格兰银行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管理局(FSA),负责对各领域金融活动的监管。

2000年6 月,英国通过了《金融市场与服务法案》,从法律上确认了FSA的金融监管地位,赋予它监管金融业的所有权限。

自2001年12月起,英国原有的监管机构停止运作,FSA全面行使监管职能。

英国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英格兰银行作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此项改革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98年开始,澳大利亚、卢森堡、匈牙利等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也进行了相似的尝试。

[1 ]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6年到2003年的17年里,全球共有46个国家建立起独立于中央银行的、单一的综合性监管机构。

(二)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由各州政府行使监管职能。

1864年《国民银行法》颁布后,财政部设立了货币监理署(OCC),负责国民银行的注册、检查和监督,开始了联邦政府的金融监管。

1913年《联邦储备法》颁布,建立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联邦储备体系(FR S),美联储拥有了对会员银行的监管权。

大危机后,美国颁布了《银行法》,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赋予其对参保银行的监管权力;证券业由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监管,保险业由联邦保险同业协会和州保险厅监管。

由于美国实行双轨银行制,每个州又都设有银行监管部门——州银行厅(DFI),对在本州注册的非联储会员银行进行监管。

除了银行机构外,美国还有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储贷协会、信用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等。

为了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联邦政府又赋予储贷监理署(OTS)、联邦保险署(SIC)、国家信用社管理局(NCUA)等机构以相应的监管权力。

[2]1999年,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金融机构开展混业经营。

金融格局的变化引发了监管框架的调整,FRS作为联邦政府的综合监管机构,负责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必要时可对银行、证券和保险子公司进行有限制的监管;OCC、SEC和FDIC分别对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各监管机构如果认为美联储的监管不适当,可优先行使自己的裁决权,从而出现了金融监管“去央行化”的趋势。

虽然《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提出了功能监管的理念,并引入了功能监管的做法,但实际上在美国并没有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功能监管体制,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足鼎立”的机构监管模式。

这种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混合的监管体系,导致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既降低了金融监管效率,也为后来的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三)欧盟的金融监管框架20世纪80年代,为了配合欧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欧盟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建立了欧盟监管协调委员会,以推动欧盟层面的金融监管协调。

1985年,欧盟在《关于建立内部市场白皮书》中,提出了在金融监管领域应运用“相互承认”和“相互协调”两项原则。

为了配合欧元的启动,1999年欧盟委员会颁布了《欧盟委员会金融服务行动计划》,旨在消除跨国金融服务的限制和市场壁垒,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融合。

为了实施该项计划,2000 年欧盟启动莱姆法路西框架(Lamfalussy Framework),这一框架成为欧盟进行监管协调的主要依据。

此框架初期仅对证券业有效,从2003年开始,该框架的适用范围扩展到银行业和保险业。

2003年11月,欧盟按照莱姆法路西框架建立了欧盟监管体系,履行相应的监管职责。

[3]但从实际上看,欧洲中央银行并不具有实质性的金融监管权限,金融监管由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负责。

在欧盟金融监管框架下,欧盟各成员国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与机构设置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例如,德国于2002 年4月通过了《统一金融服务监管法》。

同年5 月,在合并原来银行、保险、证券三家监管局的基础上成立了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授权其对德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统一监管。

卢森堡于1999年1月成立了金融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SSF),合并了证券监管部门,并接管了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由CSSF对金融业进行统一监管。

爱尔兰于2003年5月将中央银行的银行和证券监管权分离出来,成立了爱尔兰金融服务监管局(IFSRA),对银行、信贷协会、保险公司、投资中介等机构进行监管。

总体来看,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全球金融危机前在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中,中央银行的角色和权限不尽相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成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或成立专业监管部门,相当一部分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都涉及到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的分离。

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虽然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却不拥有相应的金融监管权力。

二、后危机时代中央银行在监管体系中的权限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系统所面临的风险都纳入到监管范畴,即把所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制定全面的金融稳定政策,避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积累、爆发和蔓延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负面影响,以维护金融稳定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为了健全金融监管体系,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公布了《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2009年6月,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金融监管改革方案》;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签署了由两院通过的《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法案明确了美联储在金融稳定中的职责及其核心地位,赋予美联储“系统风险监管者”的正式职责,同时也赋予其维护金融稳定的广泛权力。

扩权后的美联储将全面负责系统性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限也从商业银行延伸至所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包括规模较大、关联较深的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银行)控股公司、大型保险公司等一切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的金融企业。

此外,美联储还有权对支付清算体系进行监管,有权直接从被监管机构获取信息,有权在紧急情况下将最后贷款人职能运用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

通过这次改革,美联储将实现由中央银行到“金融监管超级警察”的跨越,成为美国维护金融稳定的最主要防线。

与美国相比,欧洲的金融创新速度较慢,资产证券化规模也远小于美国。

但由于欧洲的金融机构大量涉足于美国次贷类产品,因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蒙受了巨大损失。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开始反思并着手构建新的金融监管框架。

2009年6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欧盟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方案,提出建立新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在欧盟层面上加强金融监管。

与此同时,将原欧盟层面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监管委员会升级为欧盟监管局(ESA),使其具有法人地位。

[4]2010年9月,欧盟理事会宣布了新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决定在20 11年成立欧洲系统风险委员会(ESRB)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监管,同时成立银行业监管局、保险业监管局和金融市场交易监管局,分别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管(见下表)。

ESRB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担任主席,以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个监管局有权直接对相关金融机构下达监管决定,在涉及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时,如果各国监管机构之间发生争议,欧洲监管局有权进行调停,调停结果具有法律约束力。

不难看出,此次欧盟新的金融监管框架提高了欧洲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赋予了其更大的监管权限。

泛欧监管体系建立之后,将进一步加强欧洲中央银行与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协调作用,而各国中央银行在本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中也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7年9月英国爆发了150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信贷危机。

危机之后,英国随即着手改革金融监管体系。

2009 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2009银行法案》,明确了英格兰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法定职责和核心地位,强化了其相关的金融监管权限。

《法案》提出,在英格兰银行理事会下面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SC),该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行长(担任主席)、两位副行长及四位英格兰银行非执行理事组成。

《法案》赋予英格兰银行维护金融稳定新的政策工具,如授权英格兰银行对银行支付系统进行监控,对问题银行给予流动性支持等权力。

[5]2010年6月,英国财政部宣布了金融监管改革新方案。

方案指出,英国现在的金融监管结构已经失灵,必须改革由三方(FSA、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共治的金融监管体系。

FSA现行的机制必须停止运作,其金融监管职能将转交给英格兰银行从而成为英格兰银行的下属机构,FSA今后的职能主要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打击金融犯罪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