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与五脏.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图
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图作者zjg99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可以做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
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一个圆运动,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圆运动,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等也都是一个圆运动,同样在人体也存在这么一个与自然相应的圆运动图,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心点,脾与胃,一个主升一个主降。
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行水火,阴阳。
以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行。
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一处失常,而使整个圆动发生障碍。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于肝,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饮食进入胃,其中营养精微物质通过肾阳的温醺,在脾的运化升清作用下,与肝的疏泄作用上归到肺,在肺中与清气结合化为赤血传到心,再通过肺的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功能传到肾,而糟魄入膀胱。
胃主受纳,主降,糟魄物质则走肠而排出。
这是机休整个对食物的新城代过程。
也就是圆运动过程。
糖尿病的异常与这个圆运动的那些方面有关呢?第一,糖尿病消瘦快。
肌肉,脂肪组织委缩。
脾主四肢肌肉,所以与脾关系大。
脾的功能是吸收运化升清精微物质,脾功能失常后,精微物质无法运化,无法给机体利用,所以消瘦。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胰腺的分泌腺分泌胰岛素不足,所以根本原因是胰腺的问题。
而在中医里面,《难经·四十二难》说:“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
《中医大辞典》谓:“散膏,脾脏周围的一种组织”,又说:“有人认为散膏可能是胰腺。
”清·叶霖在《难经正义·四十二难》中说“散膏”,“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3]叶氏明确提出“散膏”即“胰腺”。
山雷先生亦认可叶氏之说,其在《难经汇注笺正·卷中·四十二难》说:“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
10、脏腑关系
(一)心与肺
主要表现为气与血、心主行血与肺主呼 吸之间的关系:气血互根——诸血者皆 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 心主 贯心脉行气血 宗气 走息道司呼吸 肺司 行血 气行则血行 呼吸 血能载气 主气
【病理表现】
• 肺病及心:肺气虚弱,推动无力,则心血 瘀阻——心悸,胸闷痛或刺痛,唇舌青紫, 气短。 • 心病及肺:心血虚、血不载气或心阳虚、 血脉瘀阻,则肺失宣降——咳嗽,气喘。
2.病理
【精血同源方面】 • 肝血虚,不能养肾阴 肝肾精血不足—— • 肾精亏,不能生肝血 早衰(齿摇发落),性机能减退,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耳鸣,经少或闭经,阳痿,不育。
【阴液互养方面】 • 肝阴虚,不能滋肾阴,相火妄动 肝肾阴虚 • 肾阴虚,不能滋肝阴,肝阳上亢 火旺—— 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舌红,头 胀目赤,心烦易怒,性机能亢进,月经提前 或经量少,色暗红,或闭经。 【藏泄失调】 肾精气不固或肝疏泄失职:月经异常(闭经、 崩漏),阳强不泄,遗精,滑精等。
(二)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与运行方面的关系。 • 生成:脾化生血液以养心脾 心神化赤为血,心血下输以养脾 • 运行: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脾气固摄血液不溢出脉外
(三)心与肝
主要为血液运行及情志活动方面的关系。 • 血液运行:心有所主 肝有所藏 • 情志活动:心主神志 肝调畅情志
(四)肺与脾
2.病理:脾胃病变会相互影响,常见病症 如: 纳呆,呕吐,腹胀,乏力,消瘦,腹泻等。
(四)肝与胆
【生理】 • 肝主疏泄——胆汁分泌、排泄正常; •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共同协调精神情志 活动,相互为用,智勇兼备。 【病理】肝胆同病:肝的疏泄与胆汁的储藏、 分泌、排泄是互相影响的。 • 肝胆火旺——口苦,胁痛,急燥易怒; • 肝胆湿热——口苦,胁痛,胸胁胀满,食欲 不振,呕吐苦水; • 肝胆亏虚——消化不良,腹胀,纳呆,倦怠 乏力,胆小多疑。
五脏气血阴阳关联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及销售技巧
五脏气血阴阳关联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及销售技巧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经验。
其中,五脏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药销售中,合理运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产品建议。
五脏气血阴阳学说与中药销售五脏气血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体内五脏(心、肝、脾、肺、肾)的气血循环和阴阳升降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在中药销售中,运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心理需求和身体状况,从而提供更好的产品建议。
例如,在了解客户的五脏状况后,可以推荐相应的中药补品,以补充相应的气血和强化脏腑功能,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整体健康水平。
中药销售推荐理念在中药销售过程中,除了使用五脏气血阴阳学说进行分析和提供合理建议外,还需要结合以下一些重要的销售理念:1. 个性化服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
在中药销售中,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病史、家族病史、体质等等,提供个性化的中药建议。
2. 产品质量中药的质量对于客户的信任和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需要了解所销售的中药产品的来源和信誉,这样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产品建议。
3. 效果评估客户的信心一定程度上建立在中药产品的效果上,因此,在销售中需要重视效果评估。
销售人员可以向客户主动了解产品的使用反馈,以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客户评估产品效果。
中药销售技巧除了以上的销售理念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销售技巧,以帮助提高销售额,增强客户满意度:1. 问候客户在进行中药销售时,问候客户并主动了解客户的关注点和需求可以帮助建立客户关系。
同时,因为中药可能需要持续使用,因此,在建立关系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掌握客户的购买需求。
2. 了解客户心理在中药销售中,有些客户可能对中药产生疑虑或抵触情绪。
这时,销售人员需要在了解客户的背景和担忧后,积极分享一些相关的中药知识和应用经验,以便让客户充分了解中药的效果和安全性,降低客户的疑虑。
脏腑学说与气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1
脏腑功能
概说
五脏功能 六腑功能
概说
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五脏六腑提要
一、藏象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隐藏,内脏 象:征象,形象。 藏象学说:以“象”观“藏(脏)”的学说。 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 以经络为纽带,以气血津液为媒介,以五行学说为 间架结构的一个整体。将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 及情感活动分归五脏而总统于心。
肾
(水-阴)
4、功能结构:
阳
消长平衡
脏
心 肺 脾 肝 肾
阴 脏气-----脏血-----脏阴-----脏阳 心气 肺气 脾气 肝气 肾气 心血 肺血 脾血 肝血 肾精 心阴 肺阴 脾阴 肝阴 肾阴 心阳 肺阳 脾阳 肝阳 肾阳
功能结构
功能系统
5、功能系统:
脏—腑—体—华—窍—液—志 释义: 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 腑: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体:五体即皮、肉、筋、骨、脉。 华:五华即毛、发、面、唇、爪甲。 窍:五官即眼、耳、鼻、舌、口。 液:五液即汗、泪、涕、唾、涎。 志:五志即喜、怒、悲、思、恐。(惊、忧)
1气血关系2呼吸与血行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血液生成血液运行血液神志脾为生气之源上输谷气肺为主气之枢吸入清气肝藏血调节全身血液肺主气调节全身之气在肺相合化生宗气全身气机升降的道路气机升降气血运行调节气血运行肝肝藏血贮存血液调节血量脾统血统摄血液血循脉内母子关系水能涵木相互滋生精血互生相互制约藏泄互用肾先天生后天先天后天相互滋生脾后天养先天肾肾为主水之脏肾阳气化开合有度一心与小肠心心主血心火下降于小肠小肠化物心小肠小肠小肠化物清者上奉心肺化而为血二肺与大肠呼吸正常肺大肠气机调畅大肠大肠传导传导排便正常脾主运化为胃纳提供能源胃主受纳为脾运奠定基础脾主升清转输精气上输心肺胃主降浊浊阴下降虚实更替脾性恶湿脾喜燥则阳健而能运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五肾与膀胱肾肾为水脏气化津液下输膀胱肾膀胱开合有度膀胱膀胱为水腑储存排泄尿液消化功能疏泄胆汁帮助消化精神情志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气血健康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一、讲座概述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气血健康的讲座,主讲人为我国知名中医专家。
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对气血健康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本次讲座的心得体会总结。
二、气血与健康的关系1. 气血是生命的根本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充足,人体才能保持健康;气血不足,则会导致各种疾病。
气血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2. 气血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中医认为,气血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心主血脉,肺主气,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液。
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气血的运行,保障人体健康。
3.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气血才能顺畅运行。
若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易导致疾病发生。
三、气血不足的表现及危害1. 气血不足的表现(1)面色苍白或萎黄;(2)头晕眼花,精神不振;(3)食欲不振,消化不良;(4)失眠多梦,容易疲劳;(5)月经不调,痛经;(6)免疫力下降,易感冒。
2. 气血不足的危害(1)影响身体健康,易患疾病;(2)影响生活质量,影响工作;(3)加速衰老,缩短寿命。
四、改善气血健康的措施1. 饮食调养(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2)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3)适量摄入中药材,如红枣、枸杞、黄芪等。
2. 运动养生(1)坚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2)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3)学会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3. 中医调理(1)针灸、拔罐、按摩等;(2)中药调理,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五、讲座心得体会1. 提高对气血健康的认识通过本次讲座,我对气血健康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气血健康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2. 重视日常养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的调养,以保持气血健康。
3. 学习中医养生知识讲座中,专家传授了许多中医养生知识,我将认真学习,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传承中医文化作为中医文化的传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
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的记忆口诀五脏六腑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包括脏,腑,经,络,血管,神经等结构和功能在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口诀的形式表达,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些重要的生理概念。
五脏六腑的口诀如下:一、心脏:气血循环,心脏负责;心神交替,受外物扰乱。
二、肺脏:气息长宽,肺脏负责;肺阴与肺燥,肺外邪气侵入。
三、肝脏:色眦暗青,肝脏负责;阳明调和,推心衡血定脉络。
四、脾脏:水土兼顾,脾脏负责;营卫生积,把阴阳调和定性温。
五、胆脏:水汗经血,胆脏负责;胆汁郁聚,把黄精渗营于腑。
六、肾脏:气血基础,肾脏负责;元气由内,调休营阴阳汇血液。
七、膀胱:排尿活性,膀胱负责;尿阴尿阳,把毒滓排出毒浊。
五脏六腑口诀中,每一脏腑都有自己对应的功能,它们像一个完整的系统,协调起来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心脏是主要负责气血循环和心神交替的重要器官,它不仅负责循环,还负责把精神力量输入到整个身体,使身体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
肺脏负责吸收新鲜的空气,分离出氧气,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肝脏主要负责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保护身体摄取和代谢单位,并保持血液的血液平衡和气血和津液的平衡。
脾脏负责调节水土,促进人体的消化液流动,并维持人体机体的营养平衡。
胆脏可以调节血液,分泌胆汁,吸收营养物质,对消化系统的协调发挥着重要作用。
肾脏负责过滤血液,调节水盐平衡,促进新陈代谢,主要负责保护元气。
最后,膀胱负责排尿功能,保持毒素的排泄,保持膀胱和尿道的活性。
以上就是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口诀的介绍,它是一个复杂且密不可分的系统,要保持机体健康,就需要正确开展调养,才能达到阴阳调和,控制体温,保持机体健康的目的。
五脏六腑的调养,首先要督促自身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的熬夜和缺乏睡眠,其次就是要加强锻炼,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整体活力,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要适当的放大自己的心理活动,增加适当的劳动,如阅读绘画等。
补气血养五脏一本就够
49
祝
您
健
康
2019.04
补气血养五脏一本就够
【内容简介】
《丹溪心法·六郁》:“气血冲
为什么时常感到头晕?为什么头发越掉越厉害?为什么脸上痘痘怎
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 么治也治不好?……这是气血虚了!
焉。”《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
《黄帝内经》曰:“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百病不
2018.12.30 无昵称用户 本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书中的内容便于日常操作养生。
2018.12.16 小牛快快跑 买过好几本同类养气血的书,本书最通俗易懂,且实例详细,便于日常养生食疗。
值得购买!
2018.11.25 小 ** 楼 冬天我比一般人更怕冷,通过阅读学习书中的养气血食疗方,手脚冰冷的情况得到
还是十分值得推荐的,好好读此书,好好养生。
2019.02.24 t***6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也不错,整体能看懂,只是中医博大精深,个别部分还需反复阅读。
2019.01.23 a**325 内容超级详细,看书就看这一本。
作者 : 吴中朝 ISBN: 9787553790879 【购书渠道】 可去各地新华书店实体购买, 或登录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天 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购买。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气血与五脏的关 系,通过调补气血来养五脏。涉及 了中老年人、男性、女性与小孩儿 的 常 见 疾 病, 有 经 络 穴 位 按 摩 方 法、日常食疗法等,图文搭配,清 晰明了。
了改善。吴教授的书大多比较实用,值得购买。
2018.10.25 爱 ** 猫 药补不如食补,书中的食谱得到了吃货的大力好评,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身体也
得到了很好的调理。
如何补五脏之气血?
如何补五脏之气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生活而不停地忙碌着,过多地费心费力,使得我们的脏腑承受巨大的压力。
此时,我们的身体中的各个脏腑功能都会提前衰退,气血津液出现明显缺乏、失眠健忘,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腹胀便秘等病症缠上我们。
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调养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对脏腑的调养。
《黄帝内经》提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
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
心脏为所以器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是血脉之总枢纽,担负着气血的总调配。
此外,心脏还为精神、意志、思维活动之总指挥,在身体中占据着绝对地位。
如今,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对心脏的呵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适当吃些莲子、桂圆、红枣、麦冬等食物调养心脏。
人之衰老,器官之衰竭一般都是在肝脏开始的。
因此,益气养血最好从养肝开始。
平时多吃些酸味、甜味食物,如枸杞、高粱、牛肉、枣等,可补肝养血。
脾胃可以在机体生长过程中不断地摄取营养,进而维持人体正常发育和生命活动。
人在进入中老年之后常常会觉得劳累,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就会随之变得衰弱,消化、吸收水谷精微之功就会受阻,很多疾病都跟着出现。
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平时多吃些粗茶淡饭,如薏苡仁粥、大枣等健脾养胃之品。
肺为人体脏腑之骄脏。
在五脏里,肺的位置最高,易被寒热邪气侵袭。
一旦肺气不调,呼吸系统就会跟着出问题。
此时,平时多吃些银耳、百合、雪梨等润肺食物,进而呵护我们的肺脏。
我们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过程都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人步入老年之后,肾气会逐渐衰微,精不足,气的化生就会没有源头,不能很好地温煦、激发、推动脏腑之气。
精不化血,阴血不足还会导致体内的气血阴阳亏损、危害扩及脏腑、四肢等,对人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伤害。
“气血为标,五脏为本”,详解人体气血由来
“⽓⾎为标,五脏为本”,详解⼈体⽓⾎由来⼈体⽓⾎从何⽽来?⽓⾎虽掌握⼈体⽣杀⼤权,但这权⼒却握在五脏的⼿中。
离开五脏的辅佐与⽀持,⽓⾎就成了⽆源之⽔,⽆本之⽊!⽓、⾎、津液是构成⼈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体⽣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是⼈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理活动的产物,也是组织器官进⾏⽣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是不断运动具有很强活⼒、极其细微的物质;⾎是循⾏脉内的红⾊液体;津液是⼈体⼀切正常⽔液的总称。
从⽓、⾎、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区分阴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属于阳;⾎和津液是液态物质,具有滋润、滋养作⽤,属于阴。
可是,⽓、⾎、津液不会凭空⽽来,它们是天地⼈共同造化的结果。
它们既来源于看不见的物质,⼜依赖于看得见的物质,所以,我们要想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就要弄清楚它们的来源和出处,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和捍卫它们。
季风是个好动的⼥孩,是⼀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美编。
她的⼯作就是每天对着电脑胡思乱想,然后⾯对电脑屏幕涂来画去。
慢慢地,她变成了⼀张“电脑脸”——发⾊枯黄、神情呆滞、⾯⽆笑容,并缺乏⽣活热情。
每天坐地铁来来回回,隔着玻璃窗,季风⾃⼰也意识到电脑脸的危害。
于是她决定改变⾃⼰,上班的时候,她⾯带微笑,并且隔⼀段时间就⾛到窗前,做⼀下眼保健操,⽤温热的双⼿按摩⾯部,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运动……慢慢地,“电脑脸”不见了,⼤家都说她越来越漂亮了,季风这时候突然意识到,原来⽓⾎不是平⽩⽆故就产⽣的,它们也需要⼈为培养和锻炼。
就像上⾯这位叫季风的⽩领⼀样,我们总是以为健康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我们拥有的⼀切都要靠努⼒才能获得,不劳当然⽆获,⽓⾎也是这样。
那么⽓⾎是怎样产⽣的呢?1.⽓的⽣成⼈是天地⾃然的产物,《黄帝内经》中将⼈⽣活的场所称之为“⽓交”,“⽓交”是下降的“天⽓”和上升的“地⽓”相互交汇的地⽅。
⼈既然⽣活在“⽓交”之中,就必然和天地万物⼀样,都是由⽓构成,并且是⽓体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了⼈体。
完整word版五脏六腑及气血状况的自我判断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1. “三浊”与脾胃《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
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
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肌肉状况――脾主肉脾主肉--《内经》。
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
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 观察婴儿看脾胃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
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
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
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
――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五脏皆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99%的人都中招!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五脏皆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99%的人都中招!气血不足如何调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后天的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全在于气血,气血通过气道(经络)、血脉与五脏六腑以及其他器官相连,循行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推动,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反过来,五脏六腑通过功能活动又能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它们之间相互化生、相互影响。
一、一旦不足气血,将引发这些疾病慢性肝炎在中医上,“肝藏血”,如果出现血瘀、湿热等情况就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气道、血脉不畅,出现慢性肝炎;另一方面,由于肝肾同源,肝久病必伤肾,“肾主纳气”,进一步加重肾气紊乱。
故对本病应从调理气血这个源头入手进行治疗,同时滋肝补肾,佐以清热化湿,方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单纯对肝脏用药只会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治愈。
慢性支气管炎“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不足,不能助肺纳气,肺气上逆就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喘促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而一般这类疾病的发病原因都不是外因,而是气血不正所引发的肾气不足,久病之后,气滞血瘀越发严重,肝肾越发亏虚,症状就更加明显,咳嗽、上气不接下气,动则尤甚。
本病的治疗应以预防复发为主,其根本措施是在缓解期进行气血同治,兼顾调理肾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减少感冒次数,进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慢性肾病中医学上把慢性肾功不全和其他肾病归结为“水肿”、“虚劳”、“腰痛”、“血尿”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关键是肾。
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气滞血瘀导致三脏功能衰弱,不能很好的化生气血,久之必然导致肾脏生理功能失调和一些并发症状。
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服用一些既能补气调血,又能滋肝补肾的中药,如枸杞多糖 LBP 制剂,不但能直接作用于肾脏,保护肾脏组织,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程度,改善肾脏结构,增强肾功力,而且可以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与受损肾单位修复,消炎、利尿、减少尿蛋白量,抗凝、抗增生及纤维化。
《金匮要略》五脏元真通畅与气血津液的相关性初探
《金匮要略》五脏元真通畅与气血津液的相关性初探《金匮要略》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代表了东汉以前医学发展的最高水平。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该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加减进退丝丝入扣,处方配伍精当严谨,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原始雏形。
在认真研读《金匮要略》原文的基础上,发现在整本论著中无不体现着“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思想。
五脏元真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五脏的功能活动也靠气血津液的活动来完成。
因此,只有气血津液的充实、畅达,人才能安和。
标签:《金匮要略》;五脏元真通畅;气血津液1历代医家对“五脏元真通畅”含义的解释1.1五脏的含义“脏”原作“藏”,《说文解字》云“藏,匿也。
”或指“收藏财物的府库”。
五脏是内脏的总称。
在《内经》中它是生命活动的主体,被称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核心、中枢[1]。
后世将“五脏”概括为:从整体观念出发以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为中心,外应五方、四时、六气、五化、五味、五色,内系六腑、五体、九窍、五志、七情等相互联系,内外统一的人体功能系统。
1.2元真的含义“元真”一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大多将其概念解释为元气和真气。
“元”最早是指“人头”。
《尔雅·释诂》云:“元,首也。
”《公羊传注》谓:“变一为元,元者气也。
”《洪武正韵》说:“真,神也,淳也,精也,正也。
”可知,“元真”就是太乙始生之真元也。
在古代哲学概念中指天地万物的本原。
古代哲学家认为真元之气扬成天地万物,人亦如此,由先天真元之气所组成。
历代医家就是根据元真的不同功用,而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大致有几种观点,认为元真是:真气或元气;元阳;精血;正气;或是人体正常的机能。
对“元真”一词,虽然历代医家所释不一,但正如杨上善[2]注释《灵枢·决气篇》“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为一气耳”时说:“一气者,真气也。
真气在人,分一以为六别”。
认为元真的实质其实是精、气、血、津、液等物质。
五脏生血
在祖国古籍医学文献中,没有“血液”一词的记载,《内经》最早记载了“血”与“液”两种不同概念,《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阐述“营”即血,营气通过泌津液化血,说明血与液之间有着内在联系,用“血”概指“血液”。
中医认为,血液是在心气的推动下循行于脉道中的的红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有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它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肢百骸,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中医学认为精是生命的本原物质,血液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精所化生的。
人出生以后,其血液的生成则与五脏密切相关,是五脏协同作用的结果。
肝藏血,能调节循环血量,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上奉造血的水谷精微,并且脾主统血,与心脉协同共同完成血液正常运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能化生血液,肺朝百脉,主宗气,布血于周身[1] 。
以下就中医五脏生血理论作一探讨。
1 心主血祖国医学认为“心”在血液生成上起着主导作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曰:“心生血”。
心之所以生血,是于它能取中焦之精汁变化而赤为血,如《灵枢·决气》篇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心在生血方面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化赤功能,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辨》中云:“血乃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具体地明确了“心生血”是参与了“化赤”的过程;二是协调他脏生血,古人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乃“五脏六腑之大主”除本身具有生血功能以外,还能协调、激发其它脏腑的生血功能,故有“心主血”、“诸血者,皆属于心”之说。
张燕青等认为,归脾汤中“人参、白术、黄芪、茯苓、甘草大补脾胃之气”。
但“参、苓、芪、草又有补益心气之功,故能振奋‘心生血’之功……”,可见其中不乏“补心生血”之法,这正是运用了心能协调他脏生血的理论。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中医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一、中医五脏六腑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脏六腑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是中医对人体脏器的整体和系统观念的呈现。
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共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心心是人体的主宰之官,主司血脉,其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控制血压、调节情绪等。
在中医理论中,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心脏器官本身,还包括心与情绪的关系。
2. 肝肝主疏泄,调节气血,具有重要的解毒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肝的功能还包括调节情绪,保证气血畅通。
3. 脾脾主运化,是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脾也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4. 肺肺主呼吸,管理体内气的运行,对外界气息的吸收和排出起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肺与人体的抵抗力、皮肤的呼吸功能等有密切联系。
5. 肾肾主存精,调节水液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肾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包括对骨髓、脑髓的调节作用。
二、经络系统的重要性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沟通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通道,包括经络和络脉。
经络系统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1. 经络的流注按照中医理论,经络中气血“流注不止”,即气血在经络中不断运行循环。
正常情况下,气血畅通,经络不阻滞,人体健康状态良好;反之,如果气血阻滞,就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 经络与腧穴经络与腧穴是相辅相成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而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部位,对人体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针灸、推拿等手法可以通过作用在腧穴上对经络中的气血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气机和血液。
1. 气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濡养肌肤、温养脏腑、抵御外邪的作用。
中医五脏六腑人体健康的基石
中医五脏六腑人体健康的基石中医学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其中五脏六腑理论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理论之一。
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这些器官在中医学中不仅仅被视为生物学上的器官,更具有情志、气血、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脏六腑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在中医学中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首先,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被视为情志活动的器官。
中医学认为每个脏腑都与某种情绪状态联系紧密,当情绪失调时,对应的脏腑器官就会受到影响。
心脏主张喜悦,当一个人情绪开朗、欢乐时,对心脏的负荷会减轻,心脏功能也会更加健康。
而当人感到悲痛、悲伤时,心脏就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可能引发心脏病等疾病。
同样地,肝脏主张怒,脾脏主张思,肺脏主张忧,肾脏主张恐。
中医学通过调节情志状态,平衡五脏六腑功能,从而促进人体健康。
其次,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气血运行的场所和储存器官。
心脏主张血脉,肝脏主要存藏气血,脾脏主管运化水谷精微生成气血,肺脏主要宣发清气,肾脏则和骨髓密切相关。
气血的运行和储藏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如贫血、血栓等。
因此,中医学强调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维持气血的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五脏六腑也在中医学中与精神活动紧密相连。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是精神活动的基础,情志活动通过五脏六腑的调节而得以体现。
心脏为神明之主宰,肝脏为策划决断之官,脾脏为思考分析之官,肺脏为悲伤哀思之官,肾脏为精神活动之本源。
五脏六腑的协调与平衡,能够维持人体精神的健康和稳定,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总的来说,中医五脏六腑是人体健康的基石,它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器官,更具有情志、气血、精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中医学能够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
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
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
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感化,互相限制,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
在生理状况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订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订交”。
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缺乏,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二者平衡,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招致肝血缺乏,呈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呈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干系到人体气机的起落运行。
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
怒气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皿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
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
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
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
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
五脏六腑及血气
3. 其 他
体力严重透支时常会出现抽筋的现象:肝藏血,体力 透支就是在不断调用肝脏所藏的血气能量,当透支达 到极限时,肝血供应接近枯竭,肝的机能急剧下降, 人便开始抽筋(肝主筋,肝气已无法有效调控一身之 筋)。如果您并没有剧烈运动,却时常出现抽搐、抽 筋,震颤、手足蠕动及肌肉抽动等症状,那多是肝胆 功能不好的体现。
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 多,说明脾胃不好。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 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 堆在身体各处。
脾主运化:脾胃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 的基本运行,造成血气严重不足,身体就会透支肌 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 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松弛,肌肉透支 殆尽。
肾与心跳过速
心悸,心动过速也很可能与肾虚有关。这是肾气不足则心 火虚旺的原因。 蹲的时间稍微长些,直立后会感到两眼发黑,头晕耳鸣也 与肾气不足有关。
固肾强肾法
• 肾为先天之本。就像种子里蕴含的生命力,如果它饱满,就容易 长得笔直高大;如果它干瘪,就可能长得矮小弯曲。
• 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如果年少之时只图一时之 快,放纵不加节制,及至壮年,未老先衰,百病丛生可知矣。
痤疮与脾胃关系
• 两颊长痘:脸颊是胃经经过的地方,胃经气血上 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涂抹药膏来消除 痘痘,可解一时之急。要想根除,必须除三浊, 敲打胃经,健脾胃。
健脾胃方法--经络
• 1.推腹法:按摩腹部的脾经和胃经,促进 肠胃蠕动,除三浊,通肠道。 • 2.推脾经:增加脾的气血供应,加强脾的 运化能力。 •3. 推胃经:增加肠胃气血供应,加快吸收。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肝胆篇)
中医的五脏与气血
中医的五脏与气血我们平时把眼耳口鼻等器官成为“五官”,实际上,这些并非真正的五官,而只是五官与外界沟通的“窍”,也就是官窍。
那么真正的五官又是那些呢?这五官的工作职能又是怎样的呢?1、肝中医学把肝脏比喻成将军之官,肝藏血,喜调达,肝主疏泄,2、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血脉,主神明,3、脾脾主运化,脾主统血。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与气相对,血有形属阴阴主静;气无形属阳,阳主动。
血自己是不能运动的,需要经过气的推动,才能在经络中运行,血通过气的运行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组织,气对血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固摄”,让血象沱江的野马到处乱窜,气要保证血的脉管内运行有序,而不是四处横行,一旦气的功能不足,这种固涩血液的能力下降,就可能导致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
我们知道脾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脾的功能下降,就很容易导致气血的生成不足,从而使血失固摄。
4、肺同于鼻窍,主气司呼吸,肺通过呼吸运动使人气与天气想通,人与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肺如宰相;通调水道。
5肾主水,藏精六腑1、胃、小肠、大肠三者共同形成了消化传输饮食物的“谷道”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有米,泌别浊清的作用,三者的正常功能的实现还离不开脾气的推动,脾气的虚弱,在胃则表现为不思饮食,在小肠则表现为腹胀,腹泻;在大肠则表现为便秘。
2、膀胱为水道,膀胱的气化离不开肾,中医对谁也代谢的过程是这样认识的:首先水液进入胃,通过脾气的运化,将水向上不散到肺,再通过肺脏来通调水道,把水液向下传递到膀胱。
通过这样的一上一下的传递,水液得以遍布周身,滋养各个脏腑。
当然水液在体内的运动,都离不开肾脏的主持。
3、胆为奇恒之腑胆为中正之官,4、三焦三焦像个大袋子,五脏六腑都在其中,上下贯通,有气的运行,也有水的运行,三焦功能异常,很容易发生气的郁结,水的不行。
气血人体只有五脏六腑,躯干四肢这些形体还不够,还需要一些专门的物质来营养、激发这些脏腑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阴虚证
气郁化火、热病后期,或 头晕、目涩,胁痛等虚热症状,舌红、少苔、 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虚 乏津,脉弦细数 热内扰 素体阳盛,或气郁化火, 或房劳、年老、水不涵木, 眩晕耳鸣,头晕胀痛,面红,烦躁,腰膝酸 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 软,舌红少津,脉弦有力或脉细数 阳偏亢
肝阳上亢证
结 束
中医辩证五脏——心
主血脉、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与小肠 心为表里。心藏神。
生理 功能 病理变化 心血虚 临床表现 心悸、健忘、眩晕,面色淡白或萎 黄,唇、舌淡 心悸、胸闷、心绞痛等; 头疼、头晕;
心主血脉
心脉痹阻 瘀阻脑络
神气不足
心主神志 邪扰心神 心与小肠 表里 心火下移
中医辩证五脏——肺 病理变化
生理功能 肺气虚证
临床表现
久咳伤肺,或脾虚湿运, 咳喘无力、气短而咳,自汗、气虚,舌淡、 肺失充养,呼吸无力 苔白,脉弱 久咳、汗出、烟酒、辛 干咳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等虚热症状, 辣、痨虫等,耗损肺阴, 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虚热内扰
肺阴虚证
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生理功能: ①主气,司呼吸; ②主宣发肃降;(肺气不宣、肺失肃降) ③通调水道(肺行水); ④朝百脉主治节;(调节呼吸、治理和调节全身的气机运动、辅心调节气血运行、 治理调节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精神不振、思维迟钝、面色少华等
意识模糊、精神抑郁、神志痴呆、 喃喃自语、躁扰发狂等 心烦口渴、小便赤涩灼痛等。
肾——藏精,滤毒,先天之本。
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不断地培育与充养
常见病症 1. 精液亏虚----精化髓,脑为髓海,髓海亏虚,细胞受损, 易造成记忆力,免疫力等功能下降
水谷饮食经脾胃运化而生成津液,津液与营气结合,可生成血,血藏于肝,精藏于肾, 精血本为同源。肾中之精又可化生为髓,以养脑充骨。
脾脏生理功能: ①主运化; ②主升清,升举; 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营养肌肉),主四肢(水谷精微 的充养)。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清洁口腔、保护口腔 黏膜、促消化); 脾与胃相表里。
中医辩证五脏——脾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脾主统血 脾主升清 病理变化 脾气虚弱 脾不统血 脾虚气陷 临床表现 腹胀、便溏、泄泻、水肿 尿血、便血、崩漏 头目眩晕、内脏下垂
2. 滤毒功能失调----易造成体内垃圾毒素沉积
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 生理功能: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②主水(蒸腾气化); ③主纳气(其主在肺,其根在肾);在体为骨(生长),主骨生髓 (骨、脑、脊),其华在发(发为血之余)、开窍于耳及二阴,在 志为恐,在液为唾; 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主骨藏精,主生 发、生育及生殖
生长发育机能衰退; 生殖机能衰退; 生殖机能虚性亢进;
肾主水 肾主纳气 肾开窍于耳 肾生髓主骨,齿为 骨之余 腰为肾之府 肾之华在发 肾与膀胱通表里
蒸腾、气化失司 摄纳无权 开窍失养 髓海不充
骨失充养 精血不足 气化不利
肺——过滤血液(生成与运行)、娇脏 常见病症 1. 肺功能衰弱----易鼻塞、打喷嚏、流鼻涕 2. 不能及时供应氧气----肺功能变弱,血液质量变差
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 生理功能: ①生疏泄; 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升、动、散) ,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 肝与胆相表里
中医辩证五脏——肝
生理功能 肝血虚证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久病、嗜血,或脾胃气虚 眩晕、视力减退、经量少、肢麻手颤等血虚 生化不足,营血亏虚,肝 症状,舌淡,脉细 血不足,组织器官失养
气 血 与 五 脏
五行与五脏
在中医里,常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的功能和关 系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窍 形体 情志 五液 五季 五味 五气
木
火 土
肝
心 脾
胆
小肠 胃
目
舌 口
筋
脉 肉
怒
喜 思
泪
汗
春
夏 长夏
酸
苦 甘
风
暑 湿
涎 xian 涕
唾
金
水
肺
肾
大肠
膀胱
鼻
耳
皮毛
骨
悲
恐
秋
冬
辛
咸
燥
寒
《黄帝内经》记载:
皮毛依赖肺的精气以滋养和温煦,皮毛的散气与汗孔的开合也与肺之宣发功能密 切相关。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肝——藏血,排毒,主疏泄、刚脏 常见病症 1. 疏(疏通畅达)泄(发泄、生发)功能失调----易造成气滞或气郁,从
而导致血行不畅,同时肝郁脾虚,还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影响气血 的生成。
2. 排毒功能失调----易造成血液垃圾毒素无法正常代谢,血 液杂质,粘稠度增加 3. 藏血功能失调----易造成出血,漏血或血虚等问题
中医辩证五脏人早衰,健忘恍惚,精神呆钝; 男子阳痿早泄,精冷,精少不育; 女子闭经宫寒不孕,性欲减退,崩漏。 浮肿,腰以下肿甚 气喘,呼多吸少,得以一吸为快 耳聋耳鸣 眩晕、健忘 腰膝酸痛,小儿骨软无力,出牙 迟 ; 成人易于骨折,牙齿松动,脱落 头发早白、稀疏、易脱; 尿频、尿急、尿热、尿痛
胃气虚弱 脾与胃相 表里
胃气虚衰
胃脘痞满、隐痛喜按
胃脘冷痛、喜温喜按
心脏——推动血液流动 1、心主血脉(心与脉相连)能推动 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 2、心主神智,即心主神明,指人体生命的活动外在表现或 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力。 常见病症 1、心气不足,血脉空虚,血流不畅,则面色无华,脉象 细而无力,甚至血液运行无力,血液淤滞,面色青紫,心 绞痛、心梗等; 2、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
肝主筋 只要是筋的问题,治肝没错。
肾主骨
脾主肉 心主脉 肺主皮毛
只要是骨的问题,治肾没错。
只要是肌肉的问题,治脾胃没错。 只要是血脉的问题,治心没错。 只要是皮肤病毛发的问题,治肺没错。
脾——统血,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气血生 化之源。 常见病症 1. 统血功能失调----易造成出血等病症 2. 运化功能失调----易造成消化系统失调,身体所需营养无 法正常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