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室内居住环境健康舒适调研报告1
青年公寓设计调研报告模板

青年公寓设计调研报告模板XXX 青年公寓设计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城市年轻人群体的增加,青年公寓逐渐成为他们居住的首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现阶段青年公寓的设计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青年公寓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1. 了解青年公寓目前的设计趋势和特点;2. 分析青年公寓的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3. 探讨青年公寓存在的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现场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等方法,以全面了解青年公寓的设计状况。
四、调研结果1. 设计趋势和特点青年公寓的设计趋势主要体现在简约、时尚、多功能性等方面,采用了轻便的家具和装饰,注重色彩搭配,以及多元化的公共空间设计。
2. 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青年公寓的空间利用和功能布局相对紧凑,但注重灵活性和通透性,设计了集合式厨房、共享浴室等功能区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
3. 设计问题和解决方案青年公寓存在一些问题,如私密性不足、公共空间使用率低等,可通过精细化的隔断设计和增加丰富的公共活动来解决。
五、调研总结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对青年公寓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增加私密性、强化公共空间功能、完善设施设备等,以期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居住需求。
六、参考文献1. XXX. (2019). 青年公寓设计趋势分析[J]. 建筑设计, (3), 45-49.2. XXX. (2018). 青年公寓空间利用的探讨[J]. 室内设计, (2), 78-82.以上为本次青年公寓设计调研报告内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七、设计建议1. 增加私密性:通过合理的隔断设计、个性化的空间布置和私人化的生活方式,提高居住者的私密感和舒适度;2. 强化公共空间功能:加强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设计,增加社交、学习、娱乐等活动区域,让居民在公共空间可以有更多选择,增强社交活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3. 完善设施设备:提高公共设施的质量和便利性,如厨房设备、浴室设施、公共娱乐设施等,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住宅健康环境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改造技术与社区健康摘要: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人们对高品质健康住宅的需求更为迫切。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主要依据现行规范进行设计,针对住宅设计相关的室内环境因子及其对使用者健康造成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因素对居住者健康影响方面,缺少对住宅设计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整体性分析研究,而不同影响因子会对居住者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提炼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因子并确定其敏感性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章通过文献分析、焦点团体访谈,梳理归纳得到43个与住宅环境相关的健康影响因子,基于1401份网络问卷调查数据,运用SPSS 软件统计分析得到各环境影响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敏感性排序,并对不同影响因子得分均值及排序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装修材料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及室内水污染对室内健康环境影响的敏感性最高,与建筑设计直接相关的侵入式噪声、温度、湿度、日照时间等影响因子敏感性次之,而与人体工程学等相关设计因子对人体健康影响敏感性较低;同时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及年收入水平会对影响因子敏感性得分均值产生明显影响,但对敏感性排序影响不大。
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健康住宅设计及综合设计决策提供依据。
Abstract: In post-epidemic era,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and healthy housing is urgent. In the process of residential design, designers ofte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des, and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ated to residential design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health of users. Most of existing studies focus on the impact of certain factors on Residents' health, and lack of overall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impact factor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different factors will affect residents' health in different degre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xtract the impact factors of indoor environment on human health and determine their sensitivity.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s, this paper summarizes 43 health impact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Based on 1401 onlin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PSS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ensitivity ranking of each environmental impact factor on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nalyze the average score and ranking of different impact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oration material, indoor air and indoor water pollution ha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to the impact of indoor health environment, and the sensitivity of intrusive noise, temperature, humidity, daylight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directly related to architectural design took the second place, then, the sensitivity of design factors related to ergonomics to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as low. At the same time, it is found that gender, age,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annual income leve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verage sensitivity score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ut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sensitivity rank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ollow-uphealthy housing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design decision-making.关键词:健康住宅;室内环境;生理心理健康;影响因子;敏感性Keywords: healthy housing; indoor environ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fluence factors; sensitivity analysis1 引言人一生大约有90%的时间在建筑物内度过[1],室内环境会极大地影响人体健康,而2019年末爆发的新冠疫情进一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居家办公越来越普遍,住宅成为保护人体健康的最重要防线,探讨住宅室内环境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居家环境评定报告分析

居家环境评定报告分析根据对居家环境评定的观察和分析,以下是报告的内容:1. 环境卫生评定:在居家环境的卫生方面,房屋内部整洁度较高,地面、墙壁、家具等保持着良好的清洁状态。
然而,在某些角落或隐蔽的区域,如床底下、壁橱后面等,可能有一些积尘或杂物。
此外,厨房和卫生间的卫生状况也较好,但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维持卫生标准。
2. 空气质量评定:在居家环境的空气质量方面,通风状况良好,房间内新鲜空气可以通过开窗或通风系统有效循环。
然而,某些房间可能存在轻微的气味或异味,需注意排除可能的污染源。
此外,室内的空气湿度也需保持适宜的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安全评定:在居家环境的安全方面,房屋内设施基本完好,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
然而,需要注意电线、插座和电器的使用情况,确保符合安全标准并没有损坏或老化。
此外,楼梯、纵深较高的阳台等地方应该安装好扶手和防护措施,以避免意外发生。
4. 噪音评定:在居家环境的噪音方面,整体来说,房屋内外环境较为安静,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宁静的居住环境。
然而,可能受周边道路交通、邻居噪音或室内电器噪声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房间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采取隔音措施或使用噪音减轻设备来改善噪音问题。
5. 环境舒适度评定:在居家环境的舒适度方面,房屋内温度适宜,能够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然而,某些房间的照明可能较为昏暗,需增加光源以提高舒适度。
此外,家具布置和房间格局也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喜好进行适当调整。
6. 绿化评定:在居家环境的绿化方面,可能需要增加室内植物或其他绿化装饰,以提高空气质量和舒适感。
同时,定期对室外绿化进行维护,包括修剪、浇水和除草等工作,以保持绿化环境的健康和美观。
综上所述,居家环境的卫生、空气质量、安全、噪音、舒适度和绿化等因素对居住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评定的基础上,可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居家环境的品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健康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
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
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健康舒适章节】学习笔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健康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278-2019五大章节之一,”健康舒适” 通过”室内空气品质、水质、声环境与光环境、室内热湿环境”四个方面,对人体健康及舒适程度进行衡量,旨在创建一个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其中”水质”部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曾捷院长讲解,其余部分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教授讲解。
本章节共包含20条条款,其中控制项9条,评分项11条,评分项总分值100分,所有条文均适用预评价阶段和评价阶段。
新增条文6款;其余条文均从2014版沿用、发展而来。
“水质”部分共包含4条条文,其中控制项1条,评分项3条,均为新增条文。
5.1.3(控制项)给水排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制定相应消毒计划、永久性标识等措施。
该条文对水质、储水设施、水封装置、设置标识等方面进行了最基本的控制。
5.2.3(评分项)水质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要求了直饮水、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供水、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采暖空调循环水系统等的水质,还要求景观水体的水源不得来自市政自来水和地下井水,可采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或地表水。
5.2.4(评分项)生活饮用水水池、水箱等储水设施满足卫生要求。
考虑到目前各类民用建筑主要采用的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为二次供水,储水设施是建筑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水质安全保障的关键环节。
要求建筑二次供水设施的卫求和水质检测方法满足现行标准相关规定;使用满足相关要求的成品水箱,避免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采用储水设施分格、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防止生物进入等措施,避免储水变质。
5.2.5(评分项)所有给水排水管道、设备、设施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性标识。
现代化的建筑给水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
绿色建筑调研报告

绿色建筑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绿色建筑是指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提升室内外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科学的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过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市场概述绿色建筑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时期。
据行业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绿色建筑的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增加,以及消费者对环保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绿色建筑的优势1. 节能减排:绿色建筑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可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例如,在建筑隔热方面,采用高效断热材料和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空调供暖成本。
2. 环境友好: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生态平衡,提供优秀的室内外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3. 健康舒适:绿色建筑注重人的健康和舒适感,通过优化采光、通风等设计,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并带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体验。
四、绿色建筑的应用领域绿色建筑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住宅、商业办公楼、教育机构、医疗设施等。
在各个领域中,绿色建筑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为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绿色建筑的挑战与展望1. 技术创新:绿色建筑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确保绿色建筑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 教育与推广:加强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与理解,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建筑的普及和应用。
3. 投资回报:绿色建筑的初期投资相对较高,需要长期回报才能达到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研究,向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六、案例分析本调研报告还包括了对几个绿色建筑项目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际应用效果。
绿色住宅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住宅作为一种新兴的住宅类型,以其环保、节能、舒适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本报告通过对绿色住宅相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揭示绿色住宅市场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住宅统计数据;(2)各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发布的绿色住宅相关数据;(3)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绿色住宅研究报告;(4)网络公开数据。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数据转换: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以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绿色住宅市场发展现状1. 绿色住宅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绿色住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全国绿色住宅新开工面积达到5.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5.3%。
预计未来几年,绿色住宅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 绿色住宅区域分布从区域分布来看,绿色住宅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据统计,东部地区绿色住宅新开工面积占比达到48.3%,中部地区占比为27.6%,西部地区占比为24.1%。
3. 绿色住宅类型目前,我国绿色住宅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节能住宅:通过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耗;(2)环保住宅: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健康住宅:通过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4)智能住宅: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四、绿色住宅市场发展趋势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住宅发展。
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住宅性能评价标准》等,为绿色住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技术创新推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绿色住宅技术不断创新。
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研究

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研究随着环境问题和资源节约日益受到重视,住宅绿色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绿色室内设计旨在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空间,同时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研究背景、标准、应用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研究背景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和资源节约的,以及对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追求。
绿色室内设计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自然元素等手段,试图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标准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能源:在住宅绿色室内设计中,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太阳能、地源热泵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2、使用环保材料:选用低污染、低能耗、高循环利用率的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木材、节能灯具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保证健康舒适:绿色室内设计应注重室内环境的健康舒适,采用无害的装饰材料和家具,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应用住宅绿色室内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学校、医院等领域。
1、家庭:在家庭装修中,采用绿色室内设计理念,选用环保材料,充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
2、学校: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采用绿色室内设计可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通过选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手段,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学习环境。
3、医院: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需要提供一个更加洁净、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医院的装修中,采用绿色室内设计理念,选用环保、低污染的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为患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四、住宅绿色室内设计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绿色室内设计在未来将更加普及和深化。
宅文化调研报告

宅文化调研报告宅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宅文化在中国日渐流行起来。
宅文化指的是一种宅在家中,独自享受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的生活方式。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宅文化的兴起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问卷包括了对宅文化了解程度、宅文化喜好领域以及宅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交的影响等内容。
三、调研结果分析:1.宅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宅文化有所了解,其中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宅文化的支持者。
2.宅文化喜好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喜好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游戏(45%)、动漫(32%)和小说(18%)等方面。
3.宅文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对个人生活有正面的影响。
接近70%的受访者表示,宅文化让他们可以舒适地待在家中,追寻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时间和成本。
4.宅文化对社交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宅文化对社交有些负面影响。
近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倾向于宅在家中,减少了外出和与外界的交互,导致社交圈子变小。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宅文化在中国逐渐兴起,并且受到了一部分年轻人的追捧。
2.宅文化主要喜好领域集中在电子游戏、动漫和小说等方面。
3.宅文化对个人生活有正面的影响,可以提供一种舒适和自由的娱乐方式。
4.宅文化对社交有一定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个人社交圈子变小。
五、建议:鉴于宅文化的普及和对社交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鼓励宅文化与社交相结合,例如组织宅文化相关的线下活动,增进宅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社交。
2.加强宅文化的推广和传播,提供更多的宅文化相关资源和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3.关注宅文化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避免宅文化沉迷影响个人生活和健康。
六、参考文献:[1] 朱春华. 宅文化及其在现代人生活中的影响[J]. 现代传媒, 2017(11): 85-86.[2] 沈全. 宅文化在当今大学生媒介竞争中的地位[J]. 青年时代, 2018(12): 58-59.[3] 张苏丽, 王盛威. 宅文化的特点和挑战[J]. 文化创作设计,2019(05): 11-12.总之,宅文化在中国正逐渐兴起,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交圈子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绿色建筑调研报告

番禺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番禺区绿色建筑发展的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关于绿色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我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我局下属工程监督站成立调研组,通过与市住建局相关领导请教学习,组织区内相关代建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走访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等工程项目,深入了解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探讨绿色建筑发展的存在问题和推进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思路。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调研背景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近年来,为推动建筑业低碳、环保、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我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2019年住建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20年住建部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2021年1月广东省人大常务委员会颁布《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2022年8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广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穗建技[2022]733号),随着一系列国家、省、市绿色建筑文件陆续出台,绿色建筑规范体系、法律体系、规划设计不断完善,高标准绿色建筑规模进入高速增长期。
(一)绿色建筑现行标准体系。
1.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标准不断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在总结绿色建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8月起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对14版标准存在的落地难、“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不足、建筑行业新技术体现不足、“业主可感知性”体现不足等内容进行补充完善,19版标准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提高与创新等六方面组成;绿色建筑评价采用“预评价”和“评价”模式进行;评价等级增加了“基础级”,共设置基础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个等级。
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需满足全装修、围护结构和建筑供暖空调负荷、节水器具用水效率、住宅建筑隔声性能、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降低比例和外墙气密性能对应标准要求。
如何打造舒适的居住空间

如何打造舒适的居住空间在现代生活中,居住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住所,更是生活的核心场所。
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家居配置、色彩搭配、绿色植物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打造舒适的居住空间。
一、家居配置家居配置是打造舒适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家居配置不仅可以使家里的空间充分利用,还可以使空间更加整洁美观。
1.布局合理房屋的布局对于整个居住环境非常重要。
一个合理的布局可以让人们更加舒适地生活。
在设计房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家具的布局,以及通风、采光等因素。
2.家具摆放合理的摆放可以使家居空间更加舒适美观。
家具的位置、大小、颜色、搭配等都需要考虑到。
通常来说,家具应该更加轻便、灵活并且易于移动,而不是牢固地固定在墙上。
此外,合适的家具可以带来更多的储存空间,进而使家居整洁美观。
二、色彩搭配在家居装修中,色彩可能是最令人关注的方面之一。
不仅仅是墙壁和地板,每个小细节都需要搭配好色彩,才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更加舒适。
1.主题色在家居装修中,主题色可以使房间产生更加协调的感觉。
这是因为当主题色统一时,人们会感觉到更加安静和舒适。
在选择主题色的时候,可以考虑到这个房间的目的和用途。
2.搭配色搭配色与主题色搭配,可以让家居装饰出现更加丰富的感觉。
通常来说,搭配色应该重点侧重于轻微的颜色的变化,通过这样的配色,可以在不过于浓重的前提下打破整间房屋的单调。
三、植物的摆放植物是一种自然的调色板,可以使家居环境显得更加自然、充满生机。
植物的摆放不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可以为家居空间带来更多的益处。
1.氧气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这是家居环境所需要的。
据研究,室内植物可以减少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给我们带来健康的环境。
2.净化空气植物也可以吸收也各种室内有害气体,例如甲醛、苯、三氯乙烯等等。
这些气体都会伤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效用。
在摆放植物的时候,可以考虑到植物的种类、高度、密度以及摆放位置等。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环境宜居

建设科技 ∣ 65研究探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年10月下总第394期1 概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第8章“环境宜居”是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
本章“环境宜居”指的是室外环境,与第5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相呼应。
室外环境,既关系到人们在室外活动的感受及健康、生态保护,又会影响建筑室内环境品质及能源节约。
希望通过条文的设置,真正提高建筑的“内在品质”,提高体验感和获得感。
分为两部分:第8.1节为“控制项”,包括7条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环境宜居谢琳娜1 林常青2 徐海云3 陆元元4 杨孟秋1(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2.江苏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213163 3.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4.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 518031)[摘要]本文从条文设置目的、条文框架、评价方法和重点关注内容等方面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8章“环境宜居”的各类技术指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阐述了本章的特点。
[关键词]场地生态;垃圾分类;场地标识;室外热环境;光污染;热岛强度Interpretation of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Environment LivabilityXie Lin-na 1,Lin Chang-qing 2,Xu Hai-yun 3,Lu Yuan-yuan 4,Yang Meng-qiu 1(1.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Beijing,100030; 2. Jiangsu Green Building Industry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Jiangshu,213163;3.China Urban Construction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Beijing,100120;4.Shenzhe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Co,.Ltd. Shengzheng,518031)Abstract : in this paper, various technical indicators of Environment Livability in chapter 8 of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are interpreted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provision setting purpose, provision framework, evaluation method and focus on cont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hapter are expounded.Keywords : Site ecology; Garbage classification; Site identification;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Light pollution;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制项条文;第8.2节为“评分项”,包括场地生态与景观和室外物理环境两方面内容,共9条评分项条文。
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整改报告

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整改报告人居环境整治问题整改报告一、引言人居环境整治是指通过各项措施和政策来改善和提升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创造更健康、舒适和宜居的社区和城市。
本文将对人居环境整治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报告。
二、问题分析1. 垃圾处理: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和垃圾处理设施的不完善是人居环境整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垃圾的乱堆乱放会影响到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形象。
2. 污染源治理:工业废水、尾气排放和河流污染等污染源的治理是另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这些污染源会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
3. 社区设施不完善:一些社区缺乏公园、绿地和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了社区的不和谐和不安全。
4. 交通拥堵:交通问题是城市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居民的时间和资源,还导致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三、整改方案1. 垃圾处理:- 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 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垃圾的及时清运和安全处理。
2. 污染源治理:- 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法规。
- 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和尾气排放。
- 对河流进行巡查和清理,恢复水质环境。
3. 社区设施建设:- 加大对社区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公园、绿地和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
- 引进社区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和居民活动场所。
4. 交通疏导:- 建设更多的快速道路和立交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量。
- 加强交通管理和执法,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行为。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人居环境整治是一个涉及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综合性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力度,提高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
企业应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排污和污染物的产生。
居民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活动。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地影响人类健康问题研究进展

25【居住环境】住宅与房地产2019年3月城市绿地影响人类健康问题研究进展黄巧玲(云南财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2)摘 要: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高压力,快节奏,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隐患。
许多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起到治疗与调节的作用,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建设城市绿地将自然引入城市,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促进人类身心健康。
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与城市绿地供给存在相对不足的矛盾。
关键词:城市绿地;健康;研究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9)03-0025-021 城市化对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研究1.1 城市化影响人类健康健康是人类永远追寻的目标之一。
WHO 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的完好状态[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带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城市化改变了地方生态系统,对人群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人口密度过高、社会压力的增大、城市居民远离自然环境等问题。
同时随着城市蔓延,由于过度依赖汽车,步行道较少,导致运动时间减少,久坐不动等城市居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出现[2]。
从而出现肥胖率上升、慢性病发病率上升、精神健康状态不佳等等情况。
1.2 城市化诱发人类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1)生态环境因素。
城市化发展不合理会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自然景观减少、割裂,出现了景观演变破碎化和分散化的现象,景观连接性下降,削弱了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和调节能力,造成很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而造成热量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高楼大厦阻碍空气流动,增加的硬面景观加快了城市路面等硬面吸收热量速度,加剧了热岛效应。
同时城市绿地的减少也造成CO 2的浓度上升,加剧温室效应。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不断向空气排放,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严重。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打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打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1. 引言1.1 概述室内空气质量是我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室内环境不仅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还会对工作效率、学习能力以及情绪状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打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论述。
首先,我们将探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包括室内污染源和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包括通风换气、净化室内空气和控制污染源等方面内容。
最后,在设计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方面,我们将从自然光线与照明设计、温度与湿度控制以及噪音控制与声学设计等角度进行探讨。
通过这些内容的论述,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方法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醒人们意识到室内空气质量对我们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消除室内污染源、合理通风换气、采取净化手段以及关注生活环境设计方面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所需关注的重点。
在环保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创造出一个更加宜居、舒适且健康的居住环境。
2.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2.1 室内空气污染源室内空气污染源指在封闭的室内环境中释放出有害物质的各种来源。
这些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烟草烟雾、家庭清洁剂、香薰产品、油漆和涂料挥发出的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醛等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家具和地毯散发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
2.2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低质量的室内空气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9]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6具体排名
![[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9]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6具体排名](https://img.taocdn.com/s3/m/44d815e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8.png)
[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9]中国宜居城市排名2016具体排名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在被调查的40个城市中,青岛宜居指数最高,名列第一。
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而北京和广州宜居指数分别为56.24分和56.78分,分别位居倒数第一名和倒数第二名。
本次《报告》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报告首次通过大量居民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反映了公众真实的城市宜居性感受。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是:不同年龄、学历、户籍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属性的居民对城市宜居性评价结果明显不同。
其中,20-29岁、40-49岁、本地户口、高学历、家庭月收入5000以下和2万元以上等社会群体的城市宜居性评价较低。
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满意度要高于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
在6大维度评价中,青岛至少有3大维度排名前列。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评价整体领先。
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主要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等一线城市,以及南京、青岛、成都、济南和昆明等著名的旅游城市,得分均超过65分。
东部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宜人性更强。
自然环境宜人性评价最高的五个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和南京,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城市。
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
40个调查城市的环境健康性评价相对较低,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58.24、59.17分,是制约我国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瓶颈。
在40个案例城市中,环境健康性评价较高的不仅包括厦门、青岛和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还包括西宁和银川等西部地区高原城市。
《报告》指出,北京城市宜居指数得分位于倒数第一,主要受制于主要受制于环境健康性、交通便捷性和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可度三大维度瓶颈制约。
其中,环境健康性维度成为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最大短板。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其团队在过去十年,曾经先后于2005年、2009年、2013年和2015年对北京的宜居城市指数进行四次调查。
住宅的健康与舒适性

爱。 无论住宅本身有多好, 太高的容积率使 ^ 感觉 ^ 车多、 多、 垃圾多, 很自然 康舒适的 居住环境就一定是建立在高消耗上。这完全是—个误会, 健康舒适
的产生拥挤的感觉。 但由于土地有限, 我们不能指责高密度, 也不能全盘否认 不等于奢侈 、 豪华, 更不等于铺张浪费。 相反 高密度的编 舌 性和健康性。实际上, 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使 人们会感觉缺氧、 头疼。 人们的感觉, 当你感觉到空气流动时、 视野开阔时、 心神安定时, 就有健康的 目 , 前 针对建筑节能的技术和材料有很多选择。 设计时可以针对项目的 感觉, 就有舒适的感觉, 而这些是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 来解决的。 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个建立在合理设计上的节能住宅 , 其前期投入可能会 3 住宅的个体品质 适当增加 , 为提高墙体、 因 屋面及门窗的保温能力和隔音水平, 总是要多付出 怎样才能傲到住宅的健康、 ? 舒适 全球可持续发展联盟中国高舒适度低 些的, 但使用后的取暖费、 空调费等将会大幅度降低, 而且舒适度提高。 能耗项 目 负责人田原博士表示:要真正建成‘ “ 健康住宅’ 必须考虑并满足人 3 舒适的居住空间。除了 . 5 前面所述内容外, 健康舒适住宅还要有方便合理 体对个方面的健康要求 , 温度、 即 湿度、 采光、 噪声控制、 空气质量。根据世界 的户型。 ” 首先是动静、 公私要分区, 并考虑各空间的联系要便捷。 如人 E l 与厨 联系、 厨房与餐厅的联系、 ! 臣 与卫生间的联系等等。 其次是合理的空间 卫生 组织的 建议, ‘ 馏壕住宅”的标准是: &尽可能不使用有毒的建筑装饰材 房的 料。 装修房 , 屋 如含高挥发性有机物、 甲醛、 放射性的材料。 室内二氧化碳浓 尺度。有些住宅, h 为了营建一种豪华气派, 刻意加大起居厅的进深 , 不仅造成 度低于 I0 P M 粉尘浓度低于 O 5  ̄ ' O0 P , . m m .室内气温保持在 1 ̄ 7 , 1 c 72  ̄ 湿度 浪费 , 且 C 而 起居厅尽头的光线很差 , 尽管其采光 口 与地面 比 例不小于 1 , , 有 7 全年保持在 4 % 7 %;. 0 -0 d 噪音级小于 5 d ; ̄天的日照要确保在 3小时以 的甚至将整个外墙都做成窗户 , 便如此也 0 Be . 即 仍然不能保证起居 厅 舒适的 自 然 上; £ 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有足够 的抗自 异 然灾害的能力; 采光 。 } L 而超大起居 的另—个问题就是, 各空间面 室内 积的分配不合 理。 住宅要便于护理老 ^和残疾人。 如卧室空问偏小、 储藏空间不足等。 3 建设用地的健康性。选择建设用 . 1 地啦 对其工程地质、 水文地质和环境 卧室空间。 从很多楼书我们可以看到, 很多卧室的设计不够科学。 如主卧 状况作出量化评估。 应避免将住宅建设在有水污染 、 大气污染、 噪声污染、 室的设计大不大、 电 小不小, 图纸上画着可步人式衣橱 , 而实际的尺寸却不够, 磁辐射、 土壤氡浓度超标等问题的地方 。 若放置普通的大衣柜, 地方又太大 , 造成浪费。因此设计师设计时 , 一定要考 3 建筑材料的选择。关于建筑材料对健康舒适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装 虑室内家具的设置。要考虑到浪费 1l 2 2 n 的面积 , 业主—个月的工资就打水漂 饰材料的选择上。 现在很多住宅打出了 精装修的牌, 也正好满足了乐于少操 了。我们没有理 由 这样做。 心的业主的需要。 精装略 住宅确实方便了消费者, 但由于缺少 终端用户—— 另外 , 起居厅与客厅是两个功能不同的空间 , 起居厅是家庭成员 日常活 业主的监督, 料的选用 E 在材 存在彳多问题, 此引发投诉和纠纷也不断。 动、 良 而由 休息娱乐的空问, 而客厅则是用以接待客人的空��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报告:2019年2019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空气质量问题仍然是作为一个长期的问题。
本报告将对2019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其改善和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一、整体情况分析2019年11月1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9.3%。
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全年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51、54和75微克/立方米,均低于2018年水平。
此外,2019年中国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也比2018年有所提高。
二、城市区域分析1. 北京2019年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3%。
其中,冬季PM2.5浓度一般较高。
但在2019年,北京市政府实施了多项措施,如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限制燃煤、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
2. 上海2019年上海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9%。
在上海,新能源交通出行不断推广,城市道路停车收费也得到了提高等多种措施的推出。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大的减少了车辆的排放和工业劳动生产的污染。
3. 广州2019年广州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0%。
广东地处南方,是一个繁荣发达的地区。
2019年,广州环保部门对申报的约15家散乱污企业开展了全面整治,并对市中心区域进行了重点治理和监管。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改善广州的空气质量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三、空气质量改善和不足点2019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 群众生活受到了改善,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2. 减少了空气污染对于经济的损失,促进经济的发展,并且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地方政府应该建立细化空气质量管理机制,并且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9年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

2019年国家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一、安全耐久1. 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结构应采用高效、耐久、环保的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 设备系统安全:设备系统应采用高效、可靠、节能、环保的设备,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确保设备系统的安全性。
3. 建筑材料安全:建筑材料应采用无毒、无害、环保的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选择、使用和处置,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性。
4. 绿色建筑安全:绿色建筑应采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绿色建筑的安全性。
二、健康舒适1. 室内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材料和涂料,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良好。
2. 室内环境质量:室内环境质量应符合人体健康和舒适的要求,包括温度、湿度、照明、噪声等方面,以提高居住者的生活品质。
3. 绿色建筑环境:绿色建筑周围的环境应优美、宜人,包括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生活便利1. 建筑布局合理:建筑布局应合理、紧凑,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和功能要求。
2. 设施设备齐全:设施设备应齐全、完善,包括燃气、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家具、家电、灯具等生活用品,以满足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3. 公共交通便捷:公共交通应便捷、发达,包括公交、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和公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以提高居住者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四、资源节约1. 节能设计:建筑设计应采用节能设计,包括保温隔热、遮阳通风、节能灯具等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
2.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应合理利用,包括雨水收集、中水回用、节水器具等措施,以减少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
2019-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宜居城市报告【解读】6月14日,中科院对外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负责人、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张文忠介绍,他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少数公认宜居城市等40个案例城市,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重点分析了中国宜居城市指数综合评价结果和分维度评价结果。
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宜居指数整体不高。
40个代表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准的城市,城市宜居指数平均值仅为59.92分,中位数为59.83分,均低于60分的居民基本认可值,反映出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道路还很漫长。
《报告》指出,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短板为城市安全性、环境健康性和交通便捷性。
从宜居城市评价要素来看,城市安全性评价得分最低,为55.76分,其中交通安全短板制约最为明显;环境健康性评价得分次低,为58.23分,并以雾霾污染要素评价最低,仅为56.4分;交通便捷性评价也相对较低,为58.59分,停车便利性和交通运行通畅性是居民不满意的症结所在。
青岛得分最高、北京最低《报告》提出了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共包括城市安全性、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自然环境宜人性、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交通便捷性和环境健康性等6大维度和29个具体评价指标。
“在29个具体评价指标上,尽管房价与宜居城市有直接关系,但我们特意回避了房价这一评价指标,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价结果被房地产商用来炒作。
”张文忠解释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分析,房价对宜居城市的评价影响很大,房价对有房者和无房者、对不同年龄和收入群体影响都不一样。
根据评价结果,中国城市宜居指数评价最高的五座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
其中,青岛市城市的综合宜居性评价最高,位居全国第一位;昆明具备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和特色的社会文化环境,位居第二位;三亚市以空气环境健康取胜,位居第三位;大连市在城市安全性和自然环境宜人性上表现突出,位居第四;威海市自然环境舒适性和宜人性优势明显,位居全国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