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总说明(完整)
银杏湖入园道路施工图总说明

1 工程概况工程范围本次道路改造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对部份主车道路面进行加铺,同时加宽建设快、慢车道、人行道(4m)、入园口道路(R=48m)等。
设计标准银杏湖入园道路采用城市骨干道标准进行设计,其主要技术指标如下:⑴.道路品级:城市主干道⑵.设计速度:60千米/小时⑶.路面结构:沥青砼路面⑷.路基横断面:(4m)(人行道)+(机动车道)+6(花坛)+12(机动车道)+(4m)(人行道)。
机动车道、侧分带及非机动车道横坡(%):(坡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坡向内侧)⑸.荷载标准:公路-Ⅰ级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执行的标准、规范本次施工图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21]16号);(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份;(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5)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21);(8)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F10-2006);(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21);(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21);(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21);(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21);(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计划规范》(GB50289-98);(16)《混凝土路缘石》(JC 899-2021);(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21);(1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21);(20)《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J/T D81-2021);(21)《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21);(22)《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279-2021);(23)《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1);(2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21);(25)《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如有新的规范、规程公布实施,则应按新的规范、规程执行。
城市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一.概述本设计为盐边县某区段城市道路设计的全线,设计任务段为K0+000~K5+413.731,全长共为5413.731m,在整个设计中包括城市道路纵横设计、路基与路面的设计、、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等。
全线按城市道路主干路II级设计,设计车速为40公里/小时,本设计参照《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及其它各种设计规范的要求而做的。
二.路线1路线平面设计:本路段给定了2个点,其中1个是起点,1个终点,当圆曲线半径大于5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接着计算出平曲线要素。
2路线纵断面设计: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
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并应满足规范要求的纵坡、坡长、竖曲线指标。
三.路基设计1路基横断面布置:本设计的路基宽度19,具体断面形式为:(2+0.25+7+0.5+7+0.25+2)即为,人行道+路缘带+行车道+中间带+行车道+人行道。
人行道为3%,机动车道2%。
2路基施工时,开挖合回填均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
机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换填后的土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按重型击实标准,路面以下0-80厘米范围其压实度不小于94%,80-150厘米不小于93%,150厘米以下不小于90%,零填及路堑路床0-80范围的压实不小于94%。
3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良地质情况,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到现场处理。
四.路面及排水1.路面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本工程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以下结构:洒铺透层油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35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45 mm----------------------------------------水泥稳定碎石 180 mm----------------------------------------水泥砂砾土 180 mm----------------------------------------碎石土 180 mm城市道路类型主干路(中小城市)道路分类系数 1.1 面层类型系数 1 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路面设计弯沉值 : 35 (0.01mm)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2.排水工程路面排水城市主干道的排水设施由街沟,雨水管,连接管和检查井等组成。
四级公路总说明

说明书一、概述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交通运输局《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委托书》及温宿县2017年度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建养一体化”中标通知书,我院对恰格拉克乡三大队六小队-恰乌热克买里村(一大队)道路进行了勘察设计工作。
本项目包含18条路,测设总里程9.340km。
本项目的建设将对该自然村产生重大作用和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完善了区域公路网,提高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当地农、林、畜牧业等迅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2.1任务依据《项目中标通知书》;2.2测设经过我公司收到项目中标通知书后,于2017年2月19日,迅速安排平面地形测量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平面、纵断面、高程控制测量,并展开控制点布控、地形图测量等工作。
对沿线采用GPS、全站仪配合水准仪等进行了高精度测量采集数据,并对跨路杆线净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并对沿线路面类型、路基干湿状况、居民房、杆线、桥涵、不良地质、筑路材料及水电进行了详细调查分析,于2017年3月18日完成本项目外业勘测。
三、技术标准3.1主要标准及规范(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4)交通部《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5)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交通部《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7)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9)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10)交通部《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1)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2)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3)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4)交通部《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15)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16)交通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17)交通部《公路桥涵养护技术规范》(JTG H11-2004);(18)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19)交通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20)交通部《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推荐性标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2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板技术条件》(JT/T 279-20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2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轮廓标技术条件》(JT/T 388-1999);(26)交通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7)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新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指导手册》;(29)交通部颁发的其它有关规范及标准。
公路设计总说明

公路设计总说明本册⽬录编制:复核:第⼀篇总体设计第⼆篇道路设计第三篇路基路⾯、排⽔⼯程第四篇护坡⼯程第五篇桥涵⼯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SI—3编制:复核:总设计说明SI—1⼀、概述G312线公路位于⽢肃省,从武威⾄⼭丹段微丘区⼆级公路的设计,路线总长为83km。
本设计设路段是第九段,从K0+000~K3+480,全长3480m。
该公路的建设,对于沿线居民的出⾏、⽣产以及⽣活起着⾮常重要的作⽤,是沿线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拉动县域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均有着⼗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任务依据依据青海⼤学⼟⽊⼯程学院道桥教研室2013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进⾏设计。
2、设计标准全线按⼆级公路设计,双向双车道,计算⾏车速度为80km/h,路基宽度12m,⾏车道宽2×3.75m;设计荷载:公路Ⅱ级;设计交通年限为15年。
3、测设经过在1:2000⼤⽐例图纸上进⾏纸上定线。
4、任务依据及技术标准(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2)《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6)《公路排⽔设计规范》(JTJ 018—97)(7)《公路桥涵洞设计⼿册》(8)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9.(9)邓学钧.路基路⾯⼯程[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8.(10)刘鹤年.流体⼒学[M].北京:⼈民交通出版社,2008.5、公路沿线⾃然地理概况(1)⼭丹地形⽓候⼭丹⽓候按海拔⾼度可分为⼲旱、半⼲旱、半湿润、湿润4个⽓候区。
总的特征是:⽓温低,⽓候寒冷,昼夜温差⼤,⽆霜期短,冬季漫长,春秋相连,⽆明显的夏季。
降⽔量少⽽集中,蒸发量⼤⽽强烈。
⽇照充⾜,辐射强度⼤,盛⾏西北风,冬春季节多有⼤风沙。
道路改建工程总说明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道路部分1 设计说明1.1 工程概况东湖宾馆小区道路是属于武汉东湖宾馆内部的风景区道路,除进门路宽7.0m 外,其余主要道路控制宽度6.0米。
从东湖路起,进宾馆大门,经过宾馆内部百花一号、百花二号、百花苑、南山新村、梅岭二号、梅岭礼堂、武警中队,最后回至宾馆大门,形成一个环形道路,并且中间有一条4.0米宽的小道(2号路)将环道中部连通,作为备用道。
本建设工程为东湖宾馆道路改建一期工程,既有新建道路,也有改扩建道路。
其中新建里程约1433米,改扩建里程约1789米,共计里程约3222米。
施工图设计路段为:东湖路进宾馆大门段(进门路)、进东湖宾馆后的1号路、2号路、3号路一段、4号路、5号路、6号路一段、7号路的一段(道路编号及各设计段起迄点见道路总平面布置图)。
沿线地貌:道路途径的地势较为平坦,整个地面高程20.0~29.0米。
其中1号路K0+385~K0+470段道路左侧有一水塘,右侧为东湖水域。
由于本工程属于风景园林区道路,沿途树木的移植不计入道路施工范畴。
1.2 设计依据(1)武汉东湖宾馆道路施工图设计委托书;(2)《武汉东湖宾馆主路及主要节点景观改造》(3)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6)《公路桥涵设计规范》(合订本);1.3 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整个小区内道路设计的起点与宾馆外的东湖路相接,坐标为X=533813.449 Y=3381817.498,并在宾馆内部形成一个环路,最终回到1号路和4号路的起点,坐标为X=533976.043 Y=3381815.375。
各道路起迄点的坐标位置见表1-1。
表1 本工程各道路施工图设计起迄点及各相应的改造措施各路段改建、新建的具体情况如下:1)1号路,K0+000~K0+536.034,新建;K0+536.034~K0+770.742,病害处理后在旧路基础上拓宽;K0+770.742~K0+1215,新建;K0+1215至终点,病害处理后直接加铺沥青层。
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s i
o d
f o r
s o
m e
t h i
n g
a
破碎板
”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
,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
t h i n g
a t
a
t i m e a
n d
A l l
t h i n
g s
i 过村段路面采用单向1.5%,坡向排水边沟侧。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过村段与野外段宽度渐变时采用两侧对称加宽,渐变率不小于1/15。
、K0+004.4-K1+572.9为野外段,路基宽度为7.5m ,断面组成为:0.5m 土路肩+ 2×3.25m 行车道+0.5m 土路肩。
野外段路面横坡采用双向1.5%,土路肩横坡采用双向3%。
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心线标高。
路基设计
、K1+592.9-K2+501.8段过村段沿用既有道路宽度,现有路基碾压利用,K2+539.8-K2+603.015段过村段加宽至7.0m ,与K2+521.8-K2+539.8段中桥宽度一致。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之⼀,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库⾄屯⾥路相交⼝,总⾥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厚度为20cm,⽆路⾯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等,现状如下:露⾻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结构为:20cm⽔泥混凝⼟⾯层+16cm 5%⽔泥稳定碎⽯基层+16cm 5%⽔泥稳定⼟底基层,增加排⽔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宽6.5m,将旧⽔泥路⾯⾯层挖除,再新建路⾯结构,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可⾏性研究报告》;2、建设⽅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员进⾏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侧重于沿线填⼟调查;料场⽅⾯,积极与保定市徐⽔区交通局以及地⽅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调查范围,满⾜道路施⼯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政府进⾏协调,并与环保、⼟地、⽔务等部门先⾏进⾏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基层施⼯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程施⼯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总说明书

一、概述(一)、任务依据根据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设计方向)《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平面设计》与《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纵断面设计》。
(二)、设计标准1、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
设计车速为80km/h,双向4车道,路基宽24.5m。
2、设计执行的部颁标准、规范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三)、路线起讫点本路段起点A:K25+000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 532851.5770,Y = 3044868.6750,Z = 177.6 ),终点B:K28+282.364为所给地形图坐标(X = 535751.2414,Y = 3044543.1403,Z =170.2),全长2.80公里。
(四)、沿线自然地理概况该工程位于福建省境内武夷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具有气温低,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等气候特点。
整个地形、地貌特征地貌层次分明,呈梯状分布,地形起伏不大。
该路处在中国福建——台湾地震带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二、路线本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8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2.80公里,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下:平曲线个数(个) 3平均每公里交点个数(个) 1平曲线最小半径(米)300平曲线占路线长(%)28.35直线最大长(米)1458变坡点个数(个) 2平均每公里变坡次数(次)0.7最大纵坡(%) 1.849最短坡长(米)780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0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10000三、设计作业步骤和方法1、确定道路设计等级及宽度;2、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定出设计控制点;3、根据起终点和相应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通过比选,确定公路具体走向,选线时注意尽量少占农田和少拆房屋;4、根据选定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定出交点坐标,计算出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求出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各要素,公路总里程;5、按照10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中桩位置;6、按照10~20米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位置,读出地面高程,依此点汇出纵断面(如果地形变化较大,需要进行加密);7、进行纵断面设计;8、编制路基设计表;四、本次设计必须提交的设计成果(一)计算说明部分1、平面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纵断面计算(设计标高、竖曲线各要素等);3、总说明书。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露骨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总说明

中山市xxxxx路工程初步设计说明3 总体设计3.1 总体设计原则设计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以人为本,从路线、路基、路面、桥梁、不良地质、环保景观、少占耕地、水土保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根据《工可报告》确定的路线走向,考虑本项目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广泛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并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和要求,通过多方案比选论证,选择最优路线方案。
(2)充分体现“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环保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地形,少填少挖,保护沿线耕地、植被等,使公路与自然和谐相溶。
(3)处理好城镇、厂矿企业建设规划、地方道路、广中江高速公路等的关系;充分考虑沿线居民出行方便,综合考虑研究设置平面交叉、港湾式停靠站的位置、拟建规模和设计型式。
(4)路基设计贯彻“低填、浅挖、缓边坡”的原则。
本合同段实行“低路堤”的设计原则,减少填方和占地,有利于软基处理,边坡防护以植物防护为主。
(5)重视工程安全性设计,运用运行速度和行车安全的理念,对线形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外业验收后通过调整曲线半径配置、平均纵坡、改善偏角和视距等措施,提高了路线平纵指标,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充分体现安全至上的设计理念,并采用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保障工程本体结构和用路者运营的安全。
(6)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和“强制性执行条文”,严格控制批准的建设规模。
(7)认真研究和执行历次审查会议纪要精神,设计方案充分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意见。
综合考虑和协调各方面因素,确保道路使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
3.2 路线起终点论证及与其他公路的衔接方案项目起点位于新丰北路北端平交口格兰仕研发中心附近,为原工可报告终点,该点顺接现状新丰北路平交口。
项目终点位于圾垃处理场大门交叉口,为原工可报告起点。
本项目为中山市北二环公路在黄圃镇境内的一段,起终点均以其后建成的北二环前后段落顺接,起终点位置唯一。
四级道路总说明

说明书1 概述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为复兴镇烈神路改建工程,包含1条主线,2条支线,总长3653.295m。
本项目沿现有老路改建,局部优化调整。
本项目设计标准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设计速度采用20Km/h(局部路段受地形限制降低标准),路基宽度4.5m,局部受限路段参照重庆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
1.2 任务依据1.我院与甲方签订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2.1/500地形图;3.其它相关资料。
4.有关规范、规定、标准、会议纪要。
1.3技术标准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372号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项目在区域公路网中的地位与作用、交通量预测结果及与相邻路段技术标准的衔接及远期发展的需要,本项目按单车道四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采用4.5m,设计速度20公里/小时(局部路段受地理条件及造价影响降低设计标准)。
其余各项技术指标参照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主要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指标表表1-11.5测设简述根据现状地形图,控制测量路线全长3.8km,本项目所采用坐标及高程系统均为假定独立系统。
1.6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走向及里程本项目位于北碚区复兴镇,路线总体为南—北走向,项目起点与小湾至白云水泥路平面交叉,向北可至小湾,向东南可至白云,本项目沿现有碎石老路向北至项目终点,终点为断头,设置回车场。
在K0+719.847处支一线与主线平面交叉,在K2+525.714处支二线与主线平面交叉。
路线主要控制点:本项目为原有道路加宽改建项目,主要控制点为沿线房屋、鱼塘,避免大量拆迁、占用。
路线里程:主线:2660.536m(K0+000~K2+660.536);支一线:282.759m(Z1K0+000~Z1K0+282.759);支二线:710m(Z2K0+000~Z2K0+710);本项目总里程3653.295m。
道路设计说明书

道路设计总说明书1. 工程概述:1.1工程概况及地理位置该工程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同济站道路与排水恢复工程的道路工程设计图。
地铁同济站的车站分为主体结构工程和与其连接的出入通道、风亭等附属工程。
地铁站主体、附属结构工程全部采用明挖法施工,工程施工共分为二期,分阶段实施。
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附属结构土建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前期配合地铁同济站主体施工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多次临时迁改,目前具备了道路恢复的设计条件。
本次道路恢复工程,需恢复和完善的道路项目主要有车道恢复砼路面并沥青罩面、新铺人行道,恢复中央分隔带缘石、恢复绿化带等项目。
1.2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道路分类:城市主干路道路级别:Ⅰ级计算行车速度:60 km / h车道数:双向四车道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坐标系统:佛山统一坐标系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本次设计起点位于佛山乐园西侧,终点止于同华横街路口以南43米,长482米;路口向东、西两侧接顺同济路现状路面。
在新铺的砼路面和现状砼路面上加铺沥青罩面。
对路线范围内的旧混凝土路面需要进行刨铣、修补灌缝、罩面;新铺人行道。
2.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和挡墙设计2.1 平面设计本工程是原状恢复,故平面位置、线形完全遵照原貌,保持不变,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绿化带等。
2.2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地面标高并保证沥青罩面厚度不小于6 cm为原则,并考虑接顺道路主干道路、沿线的小路;并根据实测标高确定沥青罩面后的路面设计标高。
道路设计纵坡坡度平缓,主线最小纵坡0.053%左右。
2.3 横断面设计汾江南路原来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标准横断面宽度为43 m, 采用三块板形式,43.0+7.0m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3.75米非机动车道+2.0米非隔离带+15.0米机动车道+2.0米机非隔离带+3.75米非机动车道+2.0米机非隔离带+7.0米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总阐明一、概述根据《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控制规划》(2023版),本项目是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片区旳一条主干路。
本项目重要是连接小蓝工业园区、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片区及象湖新城片区。
抚生路象湖新城段已修建至昌南大道,为打通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本项目旳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
抚生路新建道路工程采用都市主干路设计原则,设计速度为50km/h,按红线宽46m,车道规模六快二慢。
路线采用规划线位,北起汇仁大道(不含交叉口,起点桩号K0+000,向南与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等道路相交,终于小蓝大道(含交叉口,终点桩号K1+950),路线全长1950m。
全线共与6条横向道路相交,均为平面交叉。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重要包括道路、桥涵、排水、交通、电力、照明、通信工程等。
本册为道路工程。
二、设计根据与设计规范2.1、设计根据及基础资料1)设计委托函(南昌县城镇规划建设局)2023.22)《昌南新城沿江南组团发展控制规划》(南昌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2023.043)南昌县抚生路(汇仁大道~南外环)新建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汇报(江西省物化探地址工程勘察院) 2023.06.114)抚生路道路地形纵、横断面测量成果(含电子文献)(江西地勘局赣西地质调查大队)2023.05.13 5)南昌县抚生路(汇仁大道~芳湖路)提高改造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企业)2023.106)南昌县小蓝大道(西延段)工程初步设计(中国瑞林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企业)2023.57)其他国家、部委、地方颁布旳法律、法规、规范等。
2.2、采用和参照旳设计规范及原则1)《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3)2)《都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23)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3)4)《都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23)5)《都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3)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23)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IG D50-2023)8)《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23)9)《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23)10)《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23)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3)12)江西省地方原则《公路填砂路基施工技术规范》(DB36T655-2023)13)《工程建设原则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2023年版)14)《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献编制深度规定(2023年版)》(住房城镇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三、设计原则1、道路等级:都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主行车道设计速度50km/h、辅道设计时速30 km/h。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一)概述xx公路工程的修建对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及沿线镇区发展规划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镇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本项目勘察设计的主要依据有:1、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相配套的有关规范、规程;2、项目委托书及相关技术要求;3、双方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
(三)测设经过受业主委托,由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按一阶段施工图进行勘察设计,作业中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进行实地放线和资料收集工作,其主要测设经过如下:1、控制测量为满足本项目设计、施工的要求,沿线布设控制导线3.146公里。
导线点采用RTK进行施测,导线点高程采用假设独立高程。
坐标系统采西安80坐标系,测量成果经外业验收后进行了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本测区的基本平面、高程控制。
2、中线测量中线全部采用全站仪实地放线,全线为20m一桩(特征点加桩),路线纵断面采用全站仪施测。
3、专业调查外业测设期间,各专业组人员对拟定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情况、路基构造物、桥涵的相关资料及其它构造物的拆迁、当地材料价格等均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设计标准根据xx政府的委托,本段路线以交通部颁发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为20Km/h的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路基、路面宽度: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两侧土路肩各0.5米(横断面布置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设计荷载:公路-II级;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25;4、路面类型:水泥砼路面;5、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30米;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15米;6、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5米;7、最大纵坡:9%,受限路段12%;8、最小坡长:60米。
三、沿线自然自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地形、地貌该段路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沿线主要地质特征为:山岭重丘区第四系全新冲积粘土、亚粘土、填积土和淤泥,局部洪积软亚粘土和下伏亚粘土。
道路设计说明 (2)

道路工程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省道S366线(珠海大道一期)改建工程(南湾立交至珠海大桥段)辅道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道路设计起点接南湾立交,设计终点接珠海大桥东侧桥头。
道路左侧辅道设计范围ZK10+750~ZK18+642.085,左侧辅道设计长度7892.085m;右侧辅道设计范围YK10+750~YK18+760.681,右侧辅道设计长度8010.681m。
二、道路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5.《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1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2. 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13. 建设部颁《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3.)三、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1. 道路设计等级:主车道: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80km/h辅道: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2. 道路用地红线:140m(含主线)3. 辅道设计荷载:道路:BZZ-100kN双轮组单轴,设计基准期内累计标准轴载轴数:15x106(n)桥梁:公路-Ⅰ级汽车荷载4. 辅道设计基准期:新建水泥砼路面:30年桥涵结构:100年5. 辅道设计纵坡:道路左幅:0%~2.936%道路右幅:0%~2.898%6. 辅道设计横坡:1.5%四、道路现状综述道路拟建场地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起点接珠海大道南湾立交,沿线经过南屏工业园、南屏中学、南屏立交、广生村、洪湾涌、广昌村、均昌村,终点至珠海大桥东。
四级公路设计总说明

总 说 明一 、概述1、地理位置及建设意义S310至胜利通自然村水泥路位于察右中旗境内,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农牧区城镇地区差距,对于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提高运输效益和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是贯彻我国攻克深度扶贫堡垒,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次重要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任务依据受察右中旗交通局委托,呼和浩特市冉阳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S310至胜利通自然村水泥路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我公司接受任务后对路线走向进行了察看,对现有线位存在问题段落制定路线调整方案,进行了此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
与2018年8月完成此次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的编制。
3、总体设计全面体现“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发展要求,坚持“先进理念、系统管理、经济可靠、有效实施”的工作原则,并结合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在强调安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突出公路及其设施的在确定技术标准和指标中的主导作用。
在设计时将主体工程与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构成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配套各自进行总体设计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作用。
主体工程设计按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
依照项目途径行政属性,主要节点为乡、镇及村庄,该项目选取功能类别为次要集散公路,公路技术等级为四级。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按照“保障安全、提供服务、利于管理”的原则进行设计。
对其分项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服务设施、管理设施根据项目特点进行了设计。
4、技术标准全线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采用20公里/小时,同时根据公路技术等级、交通量、服务性类型等功能综合确定1线路基宽度6.0米,2线路基宽度4.0米;1线路面宽度4.0米,2线路面宽度3.0米;土路肩2×1.0(2×0.5)米,详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主要技术标准表5、新技术及计算机运用情况为提高测量精度、测设质量和工作效率,本次设计广泛应用了新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系统。
道路施工情况说明范文(汇总5篇)

道路施工情况说明范文(汇总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道路施工情况说明范文(汇总5篇)道路施工情况说明范文第1篇(一)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的规定,建筑材料、构件、料具要分门别类,堆放整齐,建筑垃圾也要堆放整齐,但很多的施工工地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建筑垃圾也乱堆,没有设置安全通道,一旦发生事故,建筑工人很难疏散。
道路施工总说明

道路施工总说明工程概况公路建设工程第合同段。
起点在处,属境内,起点桩号,终点桩号为,路线全长km。
本合同段为新建公路工程,行车速度km/h,路基宽度为m,路面宽度为m。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及特殊路基处理、路面、路缘石、标志、标线。
主要工程数量:施工技术准备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踏勘,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抓紧完成现场交接桩及复测工作、配合比设计等准备工作。
收集施工作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技术资料,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初步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路基工程①路基填前处理:②路基开挖及填筑:路面工程①路面底基层:②路面基层:③路面面层:其他收尾工程至完工时间:施工准备1、施工测量在开工前先进行施工测量,包括导线、中线及高程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查与增设。
技术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恢复和固定路线的主要控制点,对复杂地段的桩点要加密,并设标志予以保护,按图纸要求现场放样,进行路基放样,把路基设计横断面的主要特征点的具体位置安放在地面上.路基工程路基施工时间计划年月日至年月日。
1.路基开挖土方采用“纵向后台阶法”施工.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土。
机械难以开挖的个别死角以人工处理。
为保证填筑土方质量,路堑开挖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样,按照边坡不同高度标明不同的边坡比例,以利施工时控制.路堑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严格检查,保证开挖边坡比例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坡脚,造成边坡塌陷.2。
路基填筑与压实填筑一般遵循下列施工顺序:挖装料→自卸汽车运输→填筑→平地机整平→检查铺层厚度→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平地机精平→振动碾压.路面工程1。
路面基层施工顺序及要点本合同段路面基层结构为50cm天然级配砂砾底基层,18cm4%水泥稳定基层,6c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计划于年月日开工,计划于年月日完成。
底基层施工工艺要点路面结构为50cm天然砂砾底基层,分两层进行填筑施工,25cm 一层,施工时间计划年月日至年月日。
用平地机将砂砾料均匀的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力求平整,并做好规定的路拱。
四级道路设计说明

第一篇设计总说明一、概论1、项目名称:太平镇团碾村团鹅路B段延伸段改造工程2、测设依据及主要技术指标:测设依据:(1)《公路线形设计规范》JTJ001—200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6)《保山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7)《云南省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D/TB01-2009)主要技术指标:平曲线最小半径20米最大纵坡10。
967%;路基宽 4.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宽3。
5米水泥混凝土路肩2×0。
5米3、测设简况、设计方案拟定(1)测设简况:测设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详细了解道路所经地带的地形现状,用全站仪实地确定JD桩和平曲线半径以及曲线各要素.本次测设所采用的坐标及高程均为假定.⑵设计方案的拟定该项目为铜梁县太平镇农村公路2011年建设任务。
设计方案主要是极大限度的依托原土路面,局部地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有几处地方因弯道较急且调整路线会使工程量大增,根据太平镇人民政府指导意见,道路设计时使用最小极限半径。
1、路线起点、中间控制点、全长及工程概况.路线全长845。
536米,线名太平镇团碾村团鹅路B段延伸段,为太平镇2011年农村公路改造项目之一.2、主要工程数量该工程路基挖方4148立方米,填方6378立方米,路基土石方量已包括水沟开挖量;水泥混凝土路面2959。
376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肩1268.374平方米.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与道路建设的关系1、地形、地貌该路线地貌纵、横向起伏较大,展线较为困难,设计时基本上维持老路基为主要路基进行扩宽。
2、区域地质沿线工程地质为表层 1.0—2。
0米粘土,下为砂泥岩和叶岩互层,挖方边坡采用1:0.5,填方边坡1:1.5.3、地震铜梁地区地震烈度VI度,地震对道路建设无影响。
4、气候铜梁县处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最高气温40.6℃,年平均气温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本设计是山岭重丘地区一级公路方案设计,根据给定的交通量确定道路的等级。
第一,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主要控制点进行选线工作。
第二,初步拟订两种方案,然后进行方案比选,确定一个最佳方案进行定线工作,然后进行设计工作,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图,绘制一般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设计图,最后进行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路面设计(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最后根据路面结构设计情况进行路表排水设计和路面内部排水设计。
第三,进行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关键词]初步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路基及路面设计;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Abstract]The design is high mountains heavy area first-class highway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volume will determine the level road. First,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major control points in the alignment work. Second,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the two Of the programme and then proceed to plan selection, set a best solution to the alignment work. Third, the design work,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roadbed design (the standard cross-sections identified roadbed, rendering the general embankment, Cutting, half-filled half-dug roadbed design, a final calculation of the number of passers-by Rock and deployment), the roadbed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road design (rigid and flexible pavement surface),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oad conditions Road drainage design table internal drainage and road design. Second,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budget.[Keywords]preliminary design;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Roadbed and pavement Design;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budget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设计:杨厚波审核:陈果元第二篇总说明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设计:杨厚波审核:陈果元2.1、任务依据2.1.1、任务依据根据所给的参数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考虑到该路段处于山岭重丘地区,线性设计较为简单,由规范查得此路设计车速为100km/h,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5%,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5%。
路基的宽度为26m,路面宽度16.5m,双向行车道4条,停车视距110m,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
2.1.2、设计标准及参考文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D50-2006。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L 018-97。
10、邓学钧《路基路面工程》(第三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1、桂岚《道路勘测设计》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12、张维权《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3、徐吉签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4、黄晓明《沥青与沥青混合料》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5、刘正武《土木工程材料》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1.3主要技术指标2.2、设计主要过程2.2.1、工程的性质和作用1、性质:该工程是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公路路线、路面及桥梁初步设计,属于山岭重丘地区,地质条件良好,为一级公路。
2、作用:该工程缓解两地区间目前紧张的交通状况,加快成都与重庆的经济发展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兼顾防洪和景观功能设计,使线形设计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2.2、总体设计的原则该工程的设计中对公路的平纵横进行综合考虑,做到合理利用地形,遵循路线设计标准,达到路线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结合本工程沿线的地形、地物、地质、水文、筑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设计:杨厚波审核:陈果元材料等自然条件,合理使用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尽量减少拆迁,以降低工程造价。
同时本设计着重公路景观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线形设计时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减少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造价。
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地使用了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做好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和路基、路面排水等综合设计。
桥梁和涵洞设计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的原则选择涵洞,以满足安全排水,满足农田灌溉,综合利用的要求确定尺寸。
2.2.3、工程概况2.2.3.1、路线的基本走向路线起点设在A点,终点设在B点,路线布置分为两个方案,其中方案一为本人的推荐方案,起点A点的桩号为K0+000,终点B点的桩号为K2+292.898,全长2292.898m。
2.2.3.2、占用土地情况本拟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的为坡顶)以外3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2.2.3.3、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的配合本项目在测设过程中,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标准,妥善处理了整体与局部、远期与近期的关系,并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条件,从自然与社会组成的大环境着眼,综合考虑了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遵循既保障运输,又尽可能保护环境的原则,通过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方案研究,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2.2.4、方案比较:公路在交通运输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路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标准、建设规模、造价、工期、运营效果等,并直接影响到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在选线是综合考虑了多个可行的方案,在满足长远规划的前提下,综合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权衡,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
在做方案比选时,要不断深入认识、调查研究,在任何时候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加深方案比较深度和广度,努力提高路线设计方案比选论证水平。
从行车舒适上讲,纵坡坡度太大,变坡点太多,对行车不利;从技术经济上讲,大填大挖,过多的拆迁工程不仅增加投资费用,还会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方案一在线形上比较平缓、顺适、平直,工程量不大,方案二线形不如方案一顺适平直,建设费用大,高差大,综上所述从方案一比方案二优越,故本设计选用方案一为推荐方案。
2.2.5、设计标准本初步设计以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有关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地质、交通工程勘察设计规范为依据,按标准设计文件编制方法及相关图表示例进行编制。
2.2.6、平面图设计在平面线形设计中,考虑了路线平、纵、横的组合与协调,力争使平面线形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畅。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量避免拆迁,少占耕地,从而减少工程的造价。
全路段共设了平曲线2个,JD1偏角为右12º58’8”半径R1=1603m,JD2偏角为左24º11’7.2”半径R2=800;路线总长度为2292.898m。
2.2.7、纵断面设计本路线纵断面设计考虑了百年一遇的历史水位,纵断面设计受地形、设计水位及周围城镇等条件的控制。
按照纵断面设计方法和步骤,充分考虑填挖方尽量达到平衡,注意平、纵组合,进行放坡和定坡,然后设置竖曲线,计算竖曲线各要素。
本路段共设置竖向变坡点有2个,路线最大纵向坡度为0.792%,最小坡长为512.699m,均满足山岭重丘地区一级公路设计要求。
2.2.8、横断面设计本路段路基为整体式路基,路基的总宽度为26m,其横断面布置为0.75m(土路肩)+3m(硬路肩)+2x 3.75m(行车道)+0. 75m(路缘带)+2 m(中央分隔带)+0.7 5m(路缘带)+2x3.75m (行车道)+3m(硬路肩)+0.75(土路肩)。
该路段在曲线上设置了超高,不设置加宽,超高方式为绕道中分带边缘旋转。
2.2.9、路基防护、排水设计1、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设计:杨厚波审核:陈果元边坡防护:由于本路段的填挖高度比较大,挖方边坡防护采用人字形骨架并植草防护,挖方一级边坡比为1:0.75,二级边坡的第一级1:0.5,第二级1:0.75;填方边坡防护采用三维网及植草防护,填方一级边坡比为1:1.5,二级边坡比为1:1.75。
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2.1 路基排水:本路段没有设置平坡,纵坡均大于0.5%,路基纵向排水畅通。
填方路段两侧在防护道外均设置了底宽60cm的梯形排水沟,排水沟采用厚度为15cm的M7.5浆砌片石铺砌。
挖方路段设置同样设置了上述尺寸的梯形边沟,并采用厚度为15cm的M7.5浆砌片石铺砌。
2.2 路面排水:本路段的路面均采用双向排水,路面路拱横向坡度分别为行车道为2.0%;在设置超高路段均采用单向排水,其超高值为3%,排水畅通。
2.2.10、筑路材料本路段所处地区为山岭重丘地区沿线,筑路材料种类比较多,储量较丰富。
1、石料:沿线山岭,石质较好的石料丰富,就地取材,取用的石料均达到石质、矿石较好,石质坚硬,这样就可以满足路面,排水等工程石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