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马克思空间正义视阈下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马克思空间正义视阈下的思考

张凤超,张明

【摘要】【摘要】乡村振兴将农民主体意识的塑造、农业商品价值的创新与农村生态群落的保护纳入一个战略框架。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空间正义逻辑下的城乡关系重塑。马克思主义空间正义主题是伴生于资本运动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的权力表达,而城乡矛盾的根源则是空间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权力的空间秩序失衡。城乡融合代表了空间正义的实现方式,它既非一种空想,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根植于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以城乡产业发展为物质基础、以城乡劳动分工演变为内在动力、以城乡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依托、以城乡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和谐统一为实现目标。城乡融合首先要在城乡产业联合发展领域实现突破,并历经分别以劳动过程融合、劳动决策融合、劳动价值融合为核心的城乡分配正义、城乡生产正义和城乡发展正义三个融合阶段。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00)002

【总页数】6

【关键词】【关键词】乡村振兴空间正义城乡融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囿于以集中化经营方式、化石能源机制和城市内循环机制为动力支撑的城市极化发展模式Z 城乡不平衡发展矛盾日渐突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并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