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铜鼓教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美丽的铜鼓 》桂美版(广西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美丽的铜鼓》桂美版(广西版)(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少数民族——壮族的铜鼓文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铜鼓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壮族铜鼓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铜鼓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可能对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铜鼓作品。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铜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铜鼓图片、剪贴、泥塑等材料。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剪刀、胶水、泥塑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铜鼓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铜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铜鼓的图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创作铜鼓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美丽的铜鼓》说课稿1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以我国民间的铜鼓为载体,让学生了解铜鼓的起源、发展以及制作工艺,通过欣赏和分析铜鼓的图案、纹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空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探究欲望,希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掌握铜鼓的制作工艺和审美特点。
但部分学生对铜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铜鼓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学会欣赏和分析铜鼓的图案、纹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铜鼓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欣赏和分析铜鼓的图案、纹饰,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铜鼓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分组讨论、示范引导、实践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手工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精彩的铜鼓表演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铜鼓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以及文化内涵。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铜鼓的图案、纹饰,分享学习心得。
4.示范引导:教师展示优秀铜鼓作品,讲解制作技巧,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铜鼓作品,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2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以铜鼓为主题,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铜鼓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以及铜鼓在民间艺术中的应用。
教材还提供了精美的铜鼓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铜鼓方面,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铜鼓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和创造,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铜鼓作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学会描绘和创作铜鼓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铜鼓艺术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铜鼓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能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铜鼓作品。
2.难点:学生如何将铜鼓的特点和自己的创意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铜鼓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铜鼓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视觉感受;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铜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基本知识。
3.示范:教师示范铜鼓创作过程,讲解创作技巧,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4.实践:学生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
5.展示: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美丽的铜鼓-广西版
教学设计美丽的铜鼓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铜鼓的基本画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学习铜鼓的基本画法,创作一幅美丽的铜鼓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掌握铜鼓的基本画法。
2. 难点:如何表现铜鼓的纹饰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铜鼓实物或模型、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同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铜鼓的起源、发展、用途、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认识铜鼓。
3. 示范:教师展示铜鼓的基本画法,讲解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铜鼓的绘制过程。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绘制一幅铜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2. 铜鼓的基本画法。
3. 绘画技巧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铜鼓作品,要求画面饱满、纹饰清晰、富有立体感。
2. 写一篇关于铜鼓的短文,内容涵盖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是否掌握了铜鼓的基本画法。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4. 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丽的铜鼓幼儿园教案
美丽的铜鼓幼儿园教案教育目标1.认识传统文化:通过学习铜鼓文化,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2.培养音乐兴趣:让幼儿感受铜鼓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3.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铜鼓表演,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4.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铜鼓表演和讲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1:铜鼓文化讲解时间40分钟教学内容1.介绍铜鼓的历史和地位;2.讲述铜鼓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式;3.展示铜鼓的样式和使用场合;4.播放铜鼓音乐,并让幼儿听辨。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铜鼓的相关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活动2:铜鼓体验时间60分钟教学内容1.老师向幼儿展示铜鼓的演奏方法;2.让幼儿体验打铜鼓的过程,并互相传递铜鼓。
教学目标让幼儿亲身体验打铜鼓的乐趣,引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3:铜鼓表演时间30分钟教学内容1.将幼儿分为两个组,每个组演奏不同的铜鼓乐曲;2.进行铜鼓表演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组。
教学目标通过铜鼓表演,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活动4:铜鼓剪纸时间60分钟教学内容1.老师向幼儿展示铜鼓剪纸的方法;2.指导幼儿进行铜鼓剪纸创作。
教学目标通过铜鼓剪纸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对铜鼓文化的了解。
教育评价1.通过活动1,幼儿对铜鼓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活动2中,幼儿亲身体验了打铜鼓的乐趣,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3.活动3中,幼儿通过合作表演铜鼓,培养了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4.活动4中,幼儿通过铜鼓剪纸活动,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加深了对铜鼓文化的了解。
总之,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美丽的铜鼓 》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美丽的铜鼓》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以铜鼓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铜鼓的起源、发展、种类和装饰特点等内容。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铜鼓图片,便于学生欣赏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民族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铜鼓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制作铜鼓作品。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铜鼓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铜鼓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材料。
3.课堂所需的其他物品,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铜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美,激发学生对铜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铜鼓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铜鼓的图片,分析铜鼓的装饰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制作铜鼓作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美丽的铜鼓|广西版
美丽的铜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铜鼓的相关知识,欣赏各种类型的铜鼓,认识铜鼓的构造、装饰特点及制作工艺。
2. 培养学生运用剪、刻、画等方法制作铜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对铜鼓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铜鼓的相关知识,包括铜鼓的起源、发展、类型及特点。
2. 铜鼓的装饰手法,如雕刻、绘画、剪纸等。
3. 创作一幅铜鼓作品,展示学生对铜鼓的理解和创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铜鼓的知识,掌握铜鼓的装饰手法,创作出具有创意的铜鼓作品。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所学的铜鼓知识运用到作品中,形成具有个性的铜鼓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铜鼓图片、视频资料、教材、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彩笔、剪刀、胶水、画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铜鼓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铜鼓的外观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铜鼓的起源、发展、类型及特点。
二、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组织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铜鼓,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装饰手法。
三、创作指导(10分钟)1. 教师展示制作铜鼓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2. 学生动手制作铜鼓,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美丽的铜鼓1. 铜鼓的起源、发展、类型及特点2. 铜鼓的装饰手法:雕刻、绘画、剪纸等3. 创作步骤与方法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搜集更多关于铜鼓的资料,了解铜鼓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结合所学知识,修改和完善自己的铜鼓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讨论、创作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铜鼓的知识,掌握了铜鼓的装饰手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铜鼓的特点和制作工艺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教学设计3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学会欣赏铜鼓的美,并尝试自己设计制作铜鼓。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让学生对铜鼓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铜鼓这一传统乐器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美术创作有很高的热情,但可能在铜鼓设计方面缺乏灵感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欣赏铜鼓美的能力,激发对传统乐器的热爱。
3.学会铜鼓的设计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铜鼓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各种铜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讲解法: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铜鼓,提高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完成铜鼓设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铜鼓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铜鼓设计的相关素材,如纸张、画笔、颜料等。
3.准备展示用的实物铜鼓或其他传统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欣赏铜鼓的美,引发学生对铜鼓的兴趣。
同时,让学生谈谈对铜鼓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铜鼓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展示实物铜鼓或其他传统乐器,让学生直观感受铜鼓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分发铜鼓设计的素材,让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制作铜鼓。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形状、纹饰、色彩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铜鼓设计作品,让其他同学欣赏、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审美、创新、技巧等方面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美丽的铜鼓小学教案
美丽的铜鼓小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美丽的铜鼓小学教案目标:1. 了解铜鼓小学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特色。
2. 通过参观和访谈,了解学校的建筑、设施和教育资源。
3. 培养学生对美丽的铜鼓小学的认同感和骄傲感。
4.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铜鼓小学的背景和特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体活动:2.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和设施、教育资源。
3. 小组成员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4. 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归纳的信息,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所有方面的内容。
5. 小组成员合作撰写一份关于铜鼓小学的综合报告,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建筑和设施、教育资源等内容。
6.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报告,并回答同学们的问题。
总结活动:7.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美丽的铜鼓小学的感受和认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8. 学生展示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9.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参观和访谈的方式了解铜鼓小学,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展示报告时的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回答能力。
3. 评估学生对美丽的铜鼓小学的认同感和骄傲感的程度。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铜鼓小学,亲身体验学校的美丽和特色。
2.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社区服务活动,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3.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其他美丽的学校,并进行比较和分享。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3
桂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2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
本课以铜鼓为载体,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创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铜鼓这一传统乐器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铜鼓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铜鼓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和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造型和纹饰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铜鼓的欣赏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分析和评价铜鼓作品,以及如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铜鼓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和创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铜鼓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铜鼓模型和纹饰样本,方便学生观察和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铜鼓音乐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铜鼓的特点和魅力。
2.欣赏环节: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铜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造型、纹饰和民族文化特点。
3.分析环节:学生讨论铜鼓作品的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4.创作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铜鼓的特点和纹饰,创作一幅铜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挥创意。
5.展示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美丽的铜鼓-桂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美丽的铜鼓-桂美2011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铜鼓的起源和制作工艺;2.能够感受铜鼓的美和韵律;3.能够用色彩表现铜鼓的形态和特点;4.能够运用色彩渐变、卡通等技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铜鼓的形态和特点;2.色彩表现技巧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铜鼓的韵律和节奏感的表现;2.调色和色彩渐变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铜鼓形态和特点的图片、色彩渐变、卡通技法教学PPT;2.学生:铜鼓形态和特点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铜鼓的起源和制作工艺(15分钟)让学生观看铜鼓的图片和介绍铜鼓的起源(汉朝)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感受铜鼓的美和韵律。
2. 铜鼓的形态和特点(20分钟)让学生观察铜鼓的图片和实物,介绍铜鼓的形态和特点,让学生感受铜鼓的韵律和节奏感,并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唱出鼓声的节奏、打出铜鼓的节奏等形式。
让学生表现出自己对铜鼓的感受和表达,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色彩表现技巧的应用(25分钟)针对铜鼓的形态和特点,讲解色彩表现的技巧及渐变和卡通的应用。
让学生理解色彩表现的技术和方法,并结合铜鼓的特点进行创作。
4. 创作实践(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表达,用卡纸、水彩等材料进行创作。
在创作中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色彩表现技巧及渐变和卡通的应用。
5. 作品展示及评价(10分钟)让学生在班级里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班级里进行评价和点评,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六、教学体会铜鼓是中国文化中的传统乐器,它有着独特的美和韵律,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创作,深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情况下,发挥出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小学美术《美丽的铜鼓》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铜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铜鼓的基本构造、图案特点及色彩搭配,培养其运用线描和色彩进行创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审美评价和创意表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情感。
(3)铜鼓作品的立体表现: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铜鼓的立体感,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举例:通过讲解和示范,指导学生运用线条粗细、色彩深浅等手法,表现铜鼓的立体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铜鼓的基本构造、图案特点、色彩搭配,并能运用线描和色彩进行创作。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示范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创作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铜鼓的基本构造、图案特点、色彩搭配以及它在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铜鼓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铜鼓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美丽的铜鼓》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反思。首先,我发现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学生们对铜鼓的兴趣被成功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的导入方式是有效的。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美丽的铜鼓-广西版
五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美丽的铜鼓-广西版课程背景美术课是学生在审美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的学科,也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与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美感也开始具有较高的开放度和独立性。
本教学设计中,我们选择了广西省民俗文化中著名的铜鼓,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铜鼓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美术绘画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铜鼓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掌握铜鼓的形态特征,学会用简单的画笔表现铜鼓的形状。
3.学习铜鼓的构造原理,掌握几何形状的组合方法,并能够运用到作品中。
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细致耐心的绘画习惯。
3.通过手工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与兴趣。
2.让学生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并了解铜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1.铜鼓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形态特征的讲解。
2.铜鼓的几何形状分析和构造原理的讲解。
3.铜鼓的绘画原型制作和手工制作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广西省著名的铜鼓文化历史。
2.展示不同形态的铜鼓,让学生观察并简要描述铜鼓的形状以及特点。
3.老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画笔表现铜鼓的形状,让学生初步了解铜鼓的几何形状。
第二课时1.继续讲解铜鼓的构造原理,教学使用几何形状的组合方法绘制更加准确细致的铜鼓。
2.演示如何绘制一个完整的铜鼓。
3.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模板继续画出自己的铜鼓。
老师在旁边辅导和提醒。
第三课时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纸板模型铜鼓。
2.学生分组进行铜鼓手工制作,其中包括铜鼓和鼓槌的制作。
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一些发挥,保证铜鼓做得更具个性和创意。
第四课时1.让每个小组进行铜鼓展示,让其他学生观察和点评。
2.每个小组会就自己铜鼓的特点和制作过程进行介绍。
3.最后总结出学生制作的铜鼓的共同点和特点,以及铜鼓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总结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铜鼓文化背景和历史,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铜鼓形状、绘制、和手工制作,加深对其美学特征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与创新。
12美丽的铜鼓教案小学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
12 美丽的铜鼓教案共2学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参与意识与实践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创作实践活动,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
合理利用身边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热爱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注意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对铜鼓文化艺术是否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纹样板。
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4.1 【教学目标】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参与意识与实践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纹样板。
【教学活动】【导入】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于铜鼓的照片、课件,一个印制好图案的圆形硬纸片鼓面、几个用其他材料制成的铜鼓模型、正方形白纸、涂好铜鼓色的圆形卡纸、剪刀、水粉颜料、调色碟、小刷笔等。
学生准备:正方形白纸、涂好铜鼓色的圆形卡纸、废弃物品、剪刀、黏性泥、铅笔、小碟子、水粉颜料、调色碟、小刷笔、洗笔桶等。
【导入】启发与引导启发与引导1、设疑导入。
教师出示铜鼓模型,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铜鼓?铜鼓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再提问:铜鼓美在哪里?铜鼓上面最有趣的立体雕像是什么?铜鼓上的精美花纹是采用什么形式排列的?教师归纳。
2、欣赏。
观看课件,教师解说: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不仅外形线条优美,更令人赞叹不已的是铜鼓面上那精美的图案,它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12美丽的铜鼓|广西版
美丽的铜鼓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造型特点和文化内涵,感受铜鼓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泥巴进行创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欣赏和分析铜鼓的造型、纹饰和音乐特点。
2. 学习泥塑的基本技巧,创作一个具有铜鼓特点的泥塑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铜鼓的特点,运用泥巴创作出具有铜鼓风格的泥塑作品。
难点:把握铜鼓的造型和纹饰,以及在泥塑中表现铜鼓的音乐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泥巴、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铜鼓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造型、纹饰和音乐特点。
2. 简要介绍铜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铜鼓的兴趣。
二、欣赏与分析(5分钟)1. 引导学生欣赏铜鼓的图片,分析铜鼓的造型特点,如圆形、鼓面、鼓身等。
2. 探讨铜鼓的纹饰特点,如云雷纹、锯齿纹等,以及它们的意义。
3. 让学生听铜鼓的音乐,感受铜鼓的音乐特点,如节奏、音色等。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讲解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压、切等。
2. 示范如何创作一个具有铜鼓特点的泥塑作品,重点讲解如何表现铜鼓的造型和纹饰。
3.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从造型、纹饰、音乐表现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美丽的铜鼓1. 造型特点:圆形、鼓面、鼓身等。
2. 纹饰特点:云雷纹、锯齿纹等。
3. 音乐特点:节奏、音色等。
作业设计:1. 完成一个具有铜鼓特点的泥塑作品。
2. 写一篇关于铜鼓的短文,包括铜鼓的历史、造型、纹饰和音乐特点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铜鼓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泥巴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了解了铜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2 美丽的铜鼓 |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2 美丽的铜鼓|广西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铜鼓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2.掌握用铜鼓的形式表现节日欢庆的技巧;3.通过创作铜鼓,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美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铜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掌握表现节日欢庆的技巧和方法;3.创意铜鼓创作。
三、教学过程(一)学习铜鼓的历史和文化1.讲解铜鼓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欣赏铜鼓的造型和图案,了解铜鼓的制作工艺;3.分组讨论,交流铜鼓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二)学习用铜鼓的形式表现节日欢庆1.讲解铜鼓在节日中的应用和表现方法;2.分析节日欢庆的氛围和元素,探讨如何用铜鼓表现;3.模仿传统节日欢庆场景,用铜鼓的形式表现,完成作品。
(三)铜鼓创作1.学生自由发挥,设计自己的铜鼓作品;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纸板、铁线、色彩笔等;3.分段指导学生完成铜鼓作品的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的处理。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1.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欣赏、交流、感性体验;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3.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进行交流讨论。
四、教学策略1.以上启发式教育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2.以上创造性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启发性学习;3.以上研究性教学为引领的教育教学。
五、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积极性;2.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作品的外观构成、作品的图案构成等进行全面评价;3.班级教学评估,进行全面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六、教学安排1.铜鼓的历史和文化介绍: 1个课时;2.铜鼓的应用和表现方法:1个课时;3.铜鼓创作:3个课时。
七、本课时教材、工具与资源1.课本: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广西版;2.工具:纸板、铁线、剪刀、色彩笔等;3.资源:铜鼓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启发思维教学,通过学习铜鼓历史和文化,了解铜鼓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再通过学习如何用铜鼓的形式表现节日欢庆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铜鼓作品。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
美丽的铜鼓说课稿一、说教材《美丽的铜鼓》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作者对家乡铜鼓的热爱为情感主线,通过对铜鼓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的描绘,展现了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魅力。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铜鼓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本文采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结构严谨,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本。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较为重要,既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又是写作技巧的借鉴。
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铜鼓自然风光的描绘;二是对铜鼓历史文化的介绍;三是对铜鼓民间传说的讲述。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铜鼓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阅读法、练习法等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大自然、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在教学《美丽的铜鼓》这篇课文时,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1. 启发法:2. 问答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问答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初中铜鼓美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标题:初中铜鼓美术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绘、剪贴等手法创作铜鼓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铜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铜鼓的绘画和制作技巧3. 铜鼓作品的欣赏和评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铜鼓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外观特征。
2. 学生分享对铜鼓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铜鼓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2. 教师示范铜鼓的绘画和制作技巧,如彩绘、剪贴等手法。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体验铜鼓制作的乐趣。
三、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技巧创作铜鼓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创作过程和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铜鼓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彩绘、剪贴等手法创作铜鼓作品的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提高。
教学资源:1. 铜鼓实物或图片。
2. 彩绘、剪贴等材料和工具。
3. 相关铜鼓文化的资料和视频。
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新表现手法,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美丽的铜鼓教案
第十二课《美丽的铜鼓》教案课题:《美丽的铜鼓》课型:手工制作课课时:1课时教法:观察法、讲授法、示范法教学目的:1、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
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
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具准备:铜鼓模型、鼓面、通花样板、剪刀、卡纸、固体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5分钟)1、出示铜鼓模型,引情激趣我们广西呢,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山歌,诱人的美食,还有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铜鼓。
大家觉得它漂不漂亮啊?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制作这个课程。
(板书:美丽的铜鼓)教师出示铜鼓模型,问:同学们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铜鼓?它的作用是什么?归纳。
观看铜鼓课件,再问:铜鼓的美在哪里?铜鼓身上的花纹都有什么特点?归纳。
(铜鼓主要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新春、庆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外形线条很美,鼓面上的精美图案更令人赞叹不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智。
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的花纹图案有水纹、圆圈纹、锯齿纹、云雷纹和动物立体雕像等。
)教师:看了这么多铜鼓,也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铜鼓啊?三、指导与创作(8分钟)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制作这个铜鼓的方法。
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当一回小设计师,好好想下等会自己做的时候铜鼓上应该设计什么纹样呢?1、教师拿出铜鼓模型和采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铜鼓鼓面图案让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考设计2、教师示范,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折叠成三角形,用剪纸的方法剪出铜鼓通花纸印版,并在黑板上画出简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课《美丽的铜鼓》教案
课题:《美丽的铜鼓》课型:手工制作课课时:1课时
教法:观察法、讲授法、示范法
教学目的:
1、理解铜鼓图案美的内涵,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
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2、通过创作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培养观察、思考、动手、创造和审美的能力。
3、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铜鼓纹饰的规律剪刻通花样板。
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具准备:铜鼓模型、鼓面、通花样板、剪刀、卡纸、固体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5分钟)
1、出示铜鼓模型,引情激趣
我们广西呢,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山歌,诱人的美食,还有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铜鼓。
大家觉得它漂不漂亮啊?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来学习制作这个课程。
(板书:美丽的铜鼓)
教师出示铜鼓模型,问:同学们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铜鼓?它的作用是什么?归纳。
观看铜鼓课件,再问:铜鼓的美在哪里?铜鼓身上的花纹都有什么特点?归纳。
(铜鼓主要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在欢度新春、庆丰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它外形线条很美,鼓面上的精美图案更令人赞叹不已,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智慧和才智。
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的花纹图案有水纹、圆圈纹、锯齿纹、云雷纹和动物立体雕像等。
)
教师:看了这么多铜鼓,也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铜鼓啊?
三、指导与创作(8分钟)
今天,老师就教同学们制作这个铜鼓的方法。
同学们要大胆思考,当一回小设计师,好好想下等会自己做的时候铜鼓上应该设计什么纹样呢?
1、教师拿出铜鼓模型和采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铜鼓鼓面图案让学生观赏,引导学生大胆进行思考设计
2、教师示范,用一张正方形白纸折叠成三角形,用剪纸的方法剪出铜鼓通花纸印版,并在黑板上画出简略过程。
然后介绍用民间手工漏印铜鼓图案的方法并示范。
3、教师讲明要求,提醒学生用剪刀时小心,注意安全,保持教室清洁。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及时评价与鼓励(15分钟)
五、教师讲评学生作品做总结,并择优展示。
(7分钟)
刚才我们用身边的纸做出了铜鼓的鼓面,同学们制作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认真。
你们知道么?在同学们制作的过程中,老师要把一句话送给了你们。
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
这句话就是:巧巧手,多动手;大眼睛,细心观察,多动脑。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句话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化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