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德育教育是中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关键词,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系。
德育教育需要有一定的“严”。
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心智发育未成熟,思想观念还不够成熟稳定。
只有通过严格的要求和规范,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过程中成长和进步。
在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制定严格的纪律规定和学习计划,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任务,严禁抄袭和作弊等不良行为。
在行为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和同学,严禁欺凌和暴力行为。
这些“严”的要求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
德育教育也需要有足够的“爱”。
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在经历身心上的许多变化和挑战,情绪容易波动,需要得到身边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爱护。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础,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诉求,理解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健康,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学习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在行为方面,教师可以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些“爱”的关怀和关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支持,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心。
在德育教育中,“严”与“爱”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严格的教育要求下,学生才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只有在关怀和爱护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教育中。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既有“严”又有“爱”,在“严爱结合”的原则下,平衡教育的目标和手段,让学生在一个温暖而严谨的教育环境中全面成长。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和“爱”是两个核心词汇。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严”的措施和“爱”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谈到“严”。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格是必要的。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上的躁动期,情绪不稳定,对于规则和纪律的认知需要教育,教师需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纪律观。
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严格的制度和规则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目标和规划,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面的价值追求。
教师可以通过严厉的批评和纪律处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的不良结果。
这样,学生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谈到“爱”。
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爱是必不可少的。
中学生是一个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关爱和理解。
只有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爱和关怀,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德育教育感兴趣、投入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和情感互动,建立亲师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情关爱。
教师还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奖励制度,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学习动力。
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需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只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正面的价值观;只有爱的关怀与理解,也会导致学生放松自律,缺乏自我约束。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既要有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规范,又要有关怀和理解学生的心态和方法。
通过把“严”与“爱”结合起来,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
教师要坚持严格要求,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错误行为,要有耐心地纠正和教导,增强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和自律观念。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德育教育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在德育教育中,往往需要平衡“严”与“爱”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和素质。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需要有一定的“严”度。
严格要求和约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纪律意识。
学生在课堂上需严守纪律,不得随意交头接耳或者离开座位。
这样的约束可以帮助学生专心听讲,提高学习效果。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面临诸多诱惑,适当的严格要求可以帮助他们远离一些不良影响,确保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
单纯的“严”往往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要,更需要注重“爱”的方面。
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需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情绪状态。
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和各种选择,他们需要有一种能够给予他们正能量和鼓励的环境。
在德育教育中,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他们的困惑和挫折,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严”与“爱”的对立,而是需要平衡二者的关系。
德育教育中的“严”和“爱”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在适当的约束和要求下,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和支持,就会更加理解和接受这些约束和要求。
适度的约束和要求也有助于学生在挑战和竞争中培养坚韧的性格和自律的能力。
而与此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也要注重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的价值。
教学中的严与爱
教学中的严与爱严与爱是辨证统一。
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
教育教学中,严与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又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片面理解“严师出高徒”古训,用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问题,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那么必将导致学生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对学生溺爱有余而严格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因此而逐渐松散懈怠,也就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 怎样成为一个既严格又不失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呢 ? 我认为“因爱生严, 严中见爱”是言与爱的切合点。
必须“严而有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一盘散沙’,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一池死水”。
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
这个“格”就是国家教委对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都具有“法规性”,背离了这个“格”,就会出现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就会任意施严并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责难或过于苛刻的要求,就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妨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样做不能令其心悦诚服,还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和产生逆反心理。
严格要求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严格不能迁就,而热爱又不能放任。
必须“严而有度”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视不同对象把握严格的程度,力求恰到好处。
例如对于“差生”,不要在公开场合指桑骂槐,不搞“批评一贯制”,不能只抓住他们过去的某些缺点不放,更不要歧视、辱骂、体罚。
教师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发展“闪光点”,“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三.必须“严而有方”教师应在言行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望生成才”的爱生之情,使学生自然乐于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必须周密考虑和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采用寓教于言的,并且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心悦诚服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意。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的德育教育既要有严格的管理和纪律,又要有充满爱心的关怀和引导,以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本文将从“严”与“爱”两个方面,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一、“严”——建立规范和纪律严格的管理和纪律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里,管理和纪律规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纪律观念,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要建立严格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范和约束。
学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守纪守法,按时到校上课,不能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离校等等。
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
学校要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使学生认识到违纪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纪律教育,可以促使学生自律自爱,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纪律观念。
严格管理和纪律也需要教师身先士师,起到榜样作用。
教师们要树立正确认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严格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模范。
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管理和纪律教育。
二、“爱”——关心和引导学生除了严格管理和纪律之外,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关怀和引导学生。
在这个特殊的青春成长时期,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
学校应该细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关怀。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辅导室,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教师要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严”与“爱”是中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严与爱是德育教育的两大基本原则,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严”与“爱”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接下来,我们将从“严”与“爱”的角度探讨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进行讨论。
谈及“严”与“爱”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身心发展的诸多挑战,需要规范与引导。
这就要求德育教育在追求严肃的也要倾注爱心。
严的一面是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严格要求学生的品行和学习态度。
只有在严格的要求下,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爱的一面则是给学生以关怀,理解和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支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愿意接受学校的约束,更愿意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这就体现了“严”与“爱”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谈及如何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有效地结合“严”与“爱”。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的教育者应该把“严”与“爱”结合起来,做到既有严肃的规范又有积极的引导。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有效地结合“严”与“爱”。
建立起稳固的学校文化,树立正确的导向。
学校文化是对学生的一种重要引导,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如何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坚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对学生的行为要求严格,不偏私,不纵容,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责任。
在学生犯错时,也要坚持爱的原则,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汲取教训。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与榜样。
只有教育者本身具备严谨的作风和对学生的爱心,才能有效地影响到学生。
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能感受到“严”与“爱”的结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除了“严”与“爱”之外,在中学德育教育中,还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摘要】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教育中,适度的“严”和“爱”是不可或缺的。
严的表现方式包括规范、纪律和责任教育,而爱的表现方式则是关怀、支持和理解。
在教育中,“严”和“爱”需要合理结合,既要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又要让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支持。
“严”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而“爱”的重要性则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平衡“严”与“爱”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在道德和品德上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合理的“严”与“爱”教育,学生成长的道路才能更加顺利和健康。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严、爱、表现方式、结合、重要性、平衡、学生、行为习惯、全面发展1. 引言1.1 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规范行为,建立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习惯都在不断形成和发展。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小学生处于童年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表达和社会交往都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德育教育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都在不断变化。
德育教育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
通过了解小学阶段德育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健康、快乐、有品德的人格。
1.2 重视“严”与“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重视“严”与“爱”的作用至关重要。
怎样看待严与爱
严与爱是教育中的矛盾统一体。
这里说的严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
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
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但只要我们捧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我班有个别男生,他行为纪律差、学习差、思想落后。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虚心听取家长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发掘他身上的优点,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他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长持以往,他现在身上的坏毛病是越来越少了。
在这其中有一位刚转进的学生比较懒惰,不能完成作业,成绩差,忘性很大,书写不认真等。
对于他的种种劣迹、恶习我及时帮助他指正。
但过不多久,又重犯,甚至情况比以前还糟糕。
这时,我就与他共同找原因,研究改进对策,制订计划,并付诸行动。
没有想到,他真的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改变了许多,书写认真了,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勤快了。
虽然他的进步不太大,很慢,也可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只要教师给予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的引导,相信总会回归正道的。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学生的特权,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
我们只有对他们“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因为它不仅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具有深远影响,还为青少年的道德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而这个时期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成为极其重要的教育方法。
既要在教育中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在教育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
首先,我们要谈谈“严”。
中学教育德育教育中的“严”主要指的是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并且要让学生遵守规矩。
教师的严格要求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有明确的纪律,从而严格执行纪律规定,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纪律性,让学生学会遵循纪律和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是,这种严格要求需要有度,不可过度,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反感心理,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而“爱”则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通过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习惯和家庭情况等,建立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爱。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心理不健康或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勇于关注和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教师的关心和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生活状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成长发展。
综上,中学教育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是不可或缺的。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要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
只有“严”与“爱”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定、越走越突出。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方面,必须有一定的“严”,即对学生的要求严格,严厉批评错误行为,严肃纪律,严密管理学生。
也必须有足够的“爱”,即正确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提供适当的帮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严”是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适度的限制和约束,对他们言行不一致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是必要的。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帮助他们区分是非,懂得责任。
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也能够维护学校的秩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仅有“严”还远远不够,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必须兼备“爱”的方面。
“爱”意味着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
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也面临学习和人际关系等种种压力。
老师们应该用亲近和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爱”还包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尊重。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人特点和能力也不尽相同。
教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能,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满足他们的需求。
“爱”还包括鼓励学生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性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也可以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在实践中,如何将“严”与“爱”融合起来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既要有严肃认真的一面,又要有宽容和关爱的一面。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正确指引。
而且,教师需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特点来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学生,才能向他们传递恰当的“严”与“爱”,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中学阶段,成为品德高尚的公民。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和“爱”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
在德育教育中,必须有一定的严格要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律性。
然而,过度的严格要求也容易导致学生的抗拒和厌学。
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更需要的是“严”与“爱”相结合。
只有既能给予学生必要的规定和要求,又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在德育教育中,要有一定的严格要求。
学校要对学生的行为、学习、纪律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定,明确要求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例如,在学校里,要求学生按时到校、认真听讲、合理安排时间、遵守课堂纪律、服从老师和班级干部的管理等。
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保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秩序,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和纪律,让他们具备体面的社会公民素养。
同时,学校也要对违规学生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以维护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然而,严格要求不应成为德育教育的全部。
在德育教育中,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怀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学生认真倾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指导学生等,让学生感到温暖和支持。
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时,可以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及时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在实际的德育教育教学中,“严”和“爱”能够得到有效的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学校应该明确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成长心理特点以及社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
同时,为了更好地结合“严”与“爱”,学校应该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词。
学校应该在教育实践中认真考虑如何结合“严”与“爱”,使德育教育能够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这是因为在德育教育中既要有严厉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要有关爱和支持的态度。
本文将从“严”与“爱”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
“严”的作用首先,严厉的管理方式对于中学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生的情感、心理发育阶段,思想容易偏激,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存在易被误导的情况。
这时严格管理能够起到规范及保护的作用,让学生们更好的适应学校的管理机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防止走偏或染上不良习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和使之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能力。
其次,严格的管理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学生是处于人格塑造发展阶段的人,他们正在开展自我的探索,这个时期就是对成长的关键阶段。
严格的教育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欠缺之处,了解不良行为的必然不良后果,从而形成自我约束、规范自我行为的红色意识。
同时,严格的教育内容能够帮助他们找到当前学习中的问题,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强化学习的目标感和自我责任感。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出自律习惯和遵循学习规则的品质。
在严格的教育管理下,中学生对于爱的需求更加强烈。
和谐但不放纵的环境对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爱的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的作用:首先,关爱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学校里,学生的情感表达很难得到满足,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学生急需学校里的关心和温暖,因此,老师们在慰问、照顾学生需要的时候,需充分发挥温馨、柔和等方面的品质,充分体现出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
其次,关爱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身处在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良好的带领关和引导,老师与家长们的关心和关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疑惑时的混乱和恐慌,打造起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中学阶段德育教育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其中的“严”与“爱”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德育教育中的“严”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在中学阶段,学生往往处于叛逆期以及个人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严格的要求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以及道德品质的养成。
教师可以设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规则和纪律,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教育者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严格要求,通过适当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责任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德育教育中的“爱”是指对学生的关心、照顾和帮助,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各种身心发展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者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教育者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教育者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和社区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德育教育中的“严爱结合”使得教育更具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过于严厉的教育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
过度的关爱又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性和任性的行为习惯,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者要善于在“严”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给学生适当的压力和要求,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帮助。
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爱结合”不仅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都要共同参与德育教育工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德育培养。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品德和正确价值观的中学生。
教学工作中爱与严
浅谈教学工作中的爱与严随着生活条件的转好,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心理变得脆弱,这种情况初中阶段比较普遍。
面对这种新情况,我认为应当注意把握爱与严的分寸,讲究工作艺术,才能事半功倍。
在教学工作中就应爱字当头,严在其中,严要合理,爱要真诚。
一、爱字当头爱是一种本能,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爱,爱是人类最伟大的语言。
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爱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他人的教育活动。
它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最为重要的尺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所谓“爱”字当头,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作为教育者,做为教育人的人,首先要热爱教师工作,对教师工作满怀激情,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动力。
只有这样,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会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提高教育水平。
第二,作为教育者,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教育者以冷淡的特别是轻蔑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就会使他跟学生疏远,因而破坏他自己的威信,而没有威信就不可能做一个教育者。
”教师工作是以心对心的工作。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教师关爱学生,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有助于将一定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有助于创造性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重,从而增强教育的效能。
反之,教师如果不关爱学生,那么,他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
二、严在其中教师的“爱”不能泛然为之,在爱中应有一定的要求,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保证。
严,首先表现在教师要严于律已。
在学校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量,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潜潜默经的,身为教师,切不可不拘小节。
教师必须要做到严谨治学——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
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教育管理中的“爱”与“严”多教育严管理教育管理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体现在保证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同时,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而在教育管理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必须同时运用“爱”和“严”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管理中的多教育、严管理。
一、爱的教育方式爱的教育方式即是温情教育,其基础是尊重和关心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发展潜力,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通过该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潜力。
首先,爱是学生生命的源泉。
在学校中,像父母那样给予学生关心和怜悯,向学生释放爱的氛围,不仅能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建立双向信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教育的兴趣,从而对教育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放声高歌。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与课外多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评估其个人能力和学习效果等,给予学生精心的关心和指导,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其次,爱是学生成长的肥料。
爱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必要前提。
对学生的批评和牢骚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责备,而是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班会等渠道主动投入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调整教育方式,既能够及时弥补学生生活中的空白,同时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之得到全面发展。
二、严的管理方式严的管理方式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制定规范以及全面执行规范等方式实现。
通过该方式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行为符合国家法律和规定,发挥管理效果的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首先,严是道德和文明行为的核心。
学生处规定是学宫嗣之端,要求每个学生保持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文明行为,比如核心技能,素质教育构成了学生成长的核心。
如果学生不能符合学校的规定,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严格的公共卫生管理规定,要求学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既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严格要求学生,又需要在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在严谨与爱心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个教师和学校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一下“严”的意义。
在德育教育中,“严”意味着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格管理。
中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学校的严格要求下,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严格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严”的教育也包括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只有通过严格的要求和管理,学生才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绩,在生活中有所规范。
严格要求并不等于冷酷无情。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更需要的是“严”中有“爱”。
爱就是关心、照顾、包容和理解。
德育教育中的“爱”,是指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是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尊重和照顾,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真挚关怀。
在爱的浸润下,学生的成长将更加健康、积极。
正是有了爱的陪伴和关怀,学生才能更加坚强自信,更有勇气面对困难,更愿意追求真理和美好。
那么,如何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找到“严”与“爱”的平衡呢?校园管理者和教师要建立科学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基石,而科学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关心学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选择;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纵容学生的过错和懒惰。
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关爱关怀中茁壮成长。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学校可以通过班会教育、心理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适能力。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严”与“爱”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关键要素。
学校通过严格的管理、监督和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关爱,用爱心和关怀引导他们成长。
“严”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严格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律自立的良好习惯。
中学是学生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有一定的规矩和秩序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学校通过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和约束,使他们始终保持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培养起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严格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中学学生正处于思想、行为及发展素质方面发生较大变化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参与各种团体活动和集体荣誉的竞争,培养起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以及对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的责任感。
学校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参加课堂和校园活动,举办各种约束与激励措施,保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纪律意识。
严格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渐独立自主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通过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举止,使他们养成自律、守纪、尊重师长和他人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只有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学生才能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角色的要求。
与“严”相对应的是“爱”,关爱是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关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和动力波动较大的时期,而关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推动力。
学校通过关心和教育关怀,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关爱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学校通过关心和关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排解困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中的严与爱
教学中的严与爱严与爱是辨证统一。
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
教育教学中,严与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不成问题的问题,却又是一个难以解决好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片面理解“严师出高徒”古训,用过激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问题,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学生面前总是不苟言笑,那么必将导致学生提心吊胆,战战兢兢.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对学生溺爱有余而严格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因此而逐渐松散懈怠,也就难以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那么, 怎样成为一个既严格又不失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呢 ? 我认为“因爱生严, 严中见爱”是言与爱的切合点。
必须“严而有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一盘散沙’,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一池死水”。
因此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
这个“格”就是国家教委对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都具有“法规性”,背离了这个“格”,就会出现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就会任意施严并对学生提出过多的责难或过于苛刻的要求,就会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妨碍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这样做不能令其心悦诚服,还会使学生产生误解和产生逆反心理。
严格要求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严格不能迁就,而热爱又不能放任。
必须“严而有度”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视不同对象把握严格的程度,力求恰到好处。
例如对于“差生”,不要在公开场合指桑骂槐,不搞“批评一贯制”,不能只抓住他们过去的某些缺点不放,更不要歧视、辱骂、体罚。
教师应当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寻找“闪光点”、发展“闪光点”,“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三.必须“严而有方”教师应在言行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望生成才”的爱生之情,使学生自然乐于接受教师的合理要求。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必须周密考虑和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采用寓教于言的,并且能够使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心悦诚服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意。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德育教育一直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严”与“爱”则是德育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元素。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和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德育教育中,既需要适度的严格,又需要充分的关爱,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本文将就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进行探讨,旨在引起社会对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视与关注。
谈谈“严”这个关键词。
在中学德育教育中,“严”是必不可少的。
严格的学习要求、严肃的纪律要求、严谨的言行规范,都是培养学生健康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基础。
严格的学习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严肃的纪律要求可以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好习惯,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而严谨的言行规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自律、自爱的品格,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念。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不能缺少“严”这个元素,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严”并不等同于严苛和苛刻。
适度的严格才能够产生理想的效果。
如果德育教育过分强调严格、苛刻,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逃避、叛逆的行为。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给予学生一定的宽容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情,增强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归属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除了“严”,“爱”也是中学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爱是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之一。
在德育教育中,爱需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支持、对学生的帮助、对学生的理解等。
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的关爱,他们才会更加乐于接受教育,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而且,爱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让他们具备同理心、善良的品质,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也不等于纵容和放任。
在给予学生关爱的教育者也需要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和矫正。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
浅谈中学阶段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在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在“严”与“爱”之间取得平衡,以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本文将对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中的“严”与“爱”进行浅谈。
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必须有一定的“严”。
这是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上的快速变化阶段,他们有时会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等特点。
在这个阶段,适度的“严”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纪律和学习习惯。
在学校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遵守校纪校规,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也需要有一定的“严”,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全力以赴。
只有在“严”的教育约束下,学生才能够形成自觉遵守纪律、积极参与学习的习惯。
单纯的“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量的“爱”。
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教育中,教师要善于用言传身教来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不偏袒不喜欢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赞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对学习和自我提高的兴趣。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发挥积极作用,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困难,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关怀。
当“严”与“爱”达到平衡,中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适度的“严”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还能够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形象。
通过“严”,学生也能够体验到师长的责任和严肃,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
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师长和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卓越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中的严与爱
发表时间:2017-09-14T11:36:56.53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6月下作者:魏亚军[导读]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但又要坦诚爱护,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
摘要:班主任工作中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学生的认真管理和教育。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但又要坦诚爱护,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严与爱
伯林斯基说:“爱,应该是教育的工作,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正确处理好教育中严与爱的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一招。
一、严出于爱,爱寓于严
俗语云:“严师出高徒“,孟子也主张教师要严,他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该方的就方,该圆的就圆,但是,对学生的严,必须以爱为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同情心,对人由衷的关怀,这就是教师才能的血和肉,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
可见,教育成功的奥秘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无比深厚的爱。
所以,只有把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师生双方心里的协调,从而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
如对待屡犯错误的学生,如果教师不是以爱学生的态度出发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而是不问青红皂白之痛骂一顿的方法,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冷漠绝望,甚至以失望的态度对待教师。
倘若能将严厉寓于爱中,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厉,而且是对他们充满人情的关切。
15届九年级(3)班有位姓张东兴,平时学习不刻苦,生活上吊儿郎当,作业也常常不交,于老师顶牛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他的智力较好,反应敏捷,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由于“不好”的表现造成了他成绩的不好,真令人惋惜。
为此,我首先从多方面接近他,与他谈心,而谈话内容并不是与纪律,学习很相关的话题,好像是漫离。
我开始了稍有目的的对话,帮助他分析形势,要求他用自身的优势去追赶前排的同学。
并多次写信给他父母,信的内容让她看后再带回给家长,以求取得家长的配合,他也经常带来家长的回信。
慢慢的,小张感到老师不是背后告他的状,而是实实在在地指出他的不足,是真心实意的爱护他。
他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
产生爱的效应后,我开始对他提出较严较高的要求,要他切实加强纪律性,争取时间查缺补漏,有时在上完第七节课后还要她独自留在教室加“小灶”,每天的作业完成后离校,这些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他非常理解,好的现象出现了,纪律性大大加强了,对老师文明礼貌了,成绩稳步上升了……对此,我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我还发现他喜欢绘画,而且基础较好,就委任他为办宣传委员,叫他负责协助班墙报的出版工作。
面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与爱护,信任,小张激动了,心中理想的风帆,再度被老师爱的春风扬起……
二、严而有方,严不出格
学生的情感世界同样极为丰富,特别是当今社会,学生对新事物富有好奇心,甚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理想的教师形象。
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单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
笔者曾以《假如我是班主任》为题,要学生作文。
对此,学生很感兴趣,都尽情滴描述自己心中的班主任形象。
有的写道:“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一定不粗暴的对待学生,如果他们有错误,笔者就讲故事给他们听,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还有的说:“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一定要做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台教书的机器”。
这是多么纯洁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感情啊!从中,我好像听到了同学们满怀期望的心声。
他们需要老师的严格要求,但更需要老师的爱。
所以,班主任工作中一定要严而有方,不能出格。
2014年下学期,笔者担任七年级新生的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个女同学,性格内向,脾气倔强。
考入初中时她语文,数学的总分166分,属于优秀生之列。
进入中学后,我并没有再作深入的调查了解,由于这个学生学习不太努力,又较喜欢看课外书。
开学不久,成绩明显下降。
为此,笔者多次批评教育他,但都无济于事。
最后笔者急了,兴师动众地请来家长,并当着他和家长的面数落起来。
家长一气之下,狠狠地打了孩子几个耳光。
顿时,这孩子像发了怒的狮子,冲着家长和我吼叫起来:“我就是不学,永远也不读书了,你们打死我吧”!说完就往附近的江边跑去……孩子的吼声,深深地刺痛了我。
突然意识到,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失败了。
我的教育方法不对头,过于急躁,严得有些出格。
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我使我认识到,对学生要严而有方,不能出格,过分的严厉,学生接受不了,这样的“严”,并不是爱,因此,班主任必须很好掌握严与爱的尺度。
记得《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笔者认为应该再加上一句:“严不当,也是错“。
三、严与爱的紧密结合
一提到学生,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认为要关心爱护学生不可以对学生放松要求,有错不批评,迁就,放任。
这就错了。
在教育学生上,严与爱是统一的。
严实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一种教育方法,如果真心爱护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批评是应该的,但教师的批评要有情有理,学生才易接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任何教育离开了感情的润滑作用,只能是硬邦邦的说教。
呆板,没有血肉的说教越多,引起的逆反心理就越重,教育效果也越差。
所以,严与爱是紧密结合的。
2016年上学期的一天晚上,政教处正在批评我班的小王同学因病服药而没有按时就寝,师生互不相让,差不多成了僵局,另一位老师讲我喊去。
我一了解,情况是这样的:下自习后,这位学生因为感冒去一位老师家煎药,由于耽误了一段时间,回到宿舍就寝时,便迟到了。
弄清情况后,我既要维护教师的威信,又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便说:”你没有按时作息就是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要你按时作息是出于对你的关心。
但是,你今天就寝迟不是你无视学校纪律,而是你身体不舒服造成的“。
说完我又问她病情怎样了,并说明天为他煎药,还叮嘱他要注意保重身体等等。
我这不动声色的几句话,既是对他严格要求,又是对他充满爱意,说的这位学生低头不语,制动向老师承认刚才态度不好……可见,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严格要求与对学生的真诚爱护的紧密结合。
总之,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有严格的纪律,必要的权威,更需要崇高的师爱。
有了师爱,严格的纪律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班主任的权威就会淡化为毫无教育痕迹的服从。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陈集中心校 23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