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第一篇: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仅供复习时参考,未列出者仍属考试范围,教材及上课ppt均需顾及)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4.从嗜热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来阐释其耐热的机理。
5.不同真菌细胞壁中多糖组成的一般规律。
6.微生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7.真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类有:8.酵母细胞中有关甾醇的情况。
9.细菌鞭毛和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10.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11.细胞型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可分为哪五类?12.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氢或电子供体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营养方式?13.化能无机营养菌的四大类群为:14.微生物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哪四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5.基团转运的典型例子有哪两种,大概情况如何?16.到目前为止,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两种蛋白质转运系统,分别是:1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有哪些?18.参与促进扩散的膜运输蛋白一般可分为哪两种?19.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0.ATP几乎是生物组织和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
除了ATP外,一些特定的高能化合物如:PEP、1,3-2P-GA、酰基磷酸(Ac-P)、酰基硫代酯(ScCoA)等也可以作为能量载体。
2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有氧分解代谢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何? +-22.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关系23.简述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果胶酶等胞外酶的组成、产生菌的种类及在有机物质转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4.分解脂肪的微生物都具有脂肪酶。
2012届生物复习提纲(七-八年级全部内容)2011[1][1]316
![2012届生物复习提纲(七-八年级全部内容)2011[1][1]316](https://img.taocdn.com/s3/m/e7caee4ffab069dc5122015c.png)
启东市2012届初中生物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内部交流仅作参考】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共生、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3、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科学探究的的基本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3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性质:倒立、放大、虚像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岀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012 复习资料

1.新陈代谢
2.生物氧化
7.同型乳酸发酵
8.异型乳酸发酵
二、食品微生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定义: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等基本内容的科学。
2.特点:范围广、学科多、应用性强
3.研究对象:
与食品生产、贮藏、流通、消费等环节相关的各类微生物。
第二节
(一)pH(二)含水量(三)氧化还原电位
(四)营养成分
(
1. pH
2.
基质中不适宜的
(
(
(
因此,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
来讲霉菌能适应的pH值范围最大,酵母菌次之,细菌最小。大多数霉菌与酵母菌比较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长。一般,细菌和病毒对氢离子浓度比霉菌、酵母菌敏感。
4.
(二)含水量
1.
(
(
Aw
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先在食物内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食用后引起中毒。
a.迅速排出毒物
1.排毒:催吐、洗胃、清肠、导泻
2.采样:血液、吐泻物、粪便.3..报告
b.对症治疗
c.特殊治疗:抗生素补液抗毒素血清
凝固酶阳性或阴性菌株都可能产生肠毒素
凝固酶阳性菌株产生耐热核酸酶
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革兰氏阳性产胞子细菌食物中毒
2
嗜高渗菌:能在高浓度糖液中生长的微生物称
耐高渗菌:在高浓度糖中可以生存,但不能生长的菌称
主要作用:
1
2
七、乙酸和乳酸
防腐剂Leabharlann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作用: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机理:抑制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抑制蛋白质、核酸合成
微生物学各章复习提纲.答案doc

微生物学各章复习提纲.答案doc第一章绪论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1)没有微生物,人不能生存。
a.肠道有益微生物帮助参加物质代谢,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所摄取的能量物质。
b.从环境方面来说,微生物分解有机体及垃圾,参与物质循环。
c. 提供了食物,使食品味美,比如一些食用菌,酿酒的酵母,卤菜用的乳酸菌等。
另外氨基酸类,维生素类、酶、疫苗都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体内产生的酶转化来的,一些药类如青霉素也是由微生物生产的,现在研究比较热的真菌多糖也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的。
d.太空飞船的制造材料有些也是利用微生物合成的超轻高强度聚合物制造的。
2)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比如鼠疫;天花;梅毒;小儿麻痹症;肺结核;麻疯病;感冒;脑毛炎;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非典;禽流感、猪流感。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 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易变异、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微生物的类群:①病毒②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生菌③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类群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一、绪论1、微生物学创立的年代〔19世纪50年代〕,主要奠基人〔巴斯德、科赫〕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
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无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构造的真细菌、古生菌和有真核细胞构造的真菌。
4、微生物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5、五界系统和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二、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内一般只有闭合环状的DNA。
2、三菌三体: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衣原体:能量寄生〔不含产能系统〕3、细菌的大小:μm,长度约0.5-10 μm。
4、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外外表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构造层。
构造与功能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特定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胞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响密切相关。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为20-80nm,主要成分肽聚糖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的40%-95%。
还含有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为10-15nm,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其化学组成和构造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复杂。
5、肽聚糖的构造6、革兰氏染色:步骤及原理书上:革兰氏染色反响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上染上了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度高、构造较严密,故用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根本上不含脂类,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微生物学(考试)1.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分类:1.无细胞: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2.有细胞:蓝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原生动物。
3. 微生物的特征:生长旺,繁殖快。
食谱杂,培养易。
分布广,种类多。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适应强,易变异。
4.微生物的命名:双名法(1)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希腊字或拉丁化的其它文字组成(2)第一个字是属名,用名词,字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用形容词,字首字母不大写(3)属名规定了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种名补充说明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等1形态特征、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
○2生理生化特征:5.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3生态特征○4血清学反应○5细胞壁成分营养要求和酶、代谢产物○6红外吸收光谱○7GC含量○8DNA杂合○9其它○6. 培养物: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和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
7.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
8.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要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9.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10.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形成菌苔 11.天然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尚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制成。
优点:营养丰富,制备方便,适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每批成分不够稳定。
12.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份完全已知的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完全由化学药品制成。
优点:其成分清楚,故用于营养代谢、分类鉴定、菌种选育、遗传分析等。
缺点:配制较复杂,不适于大生产使用。
13.半合成培养基:天然有机物(C、N、生长素)、化学药品(少量矿物质)制成。
微生物考试提纲

微生物考试复习提纲(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生物界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是“小,简,低”。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物种的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Buechner 生物化学奠基人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Watson和crick 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二)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的定义、主要类群及与真核微生物的差异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
微生物学 复习纲要

1.不完整细胞壁的细胞(书P23)缺壁细胞:L型细胞(油煎蛋…)、原生质体、球状体、枝原体(甾醇);古生菌中的Thermoplasma也没有细胞壁。
2.抗原的递呈作用(书P305)巨噬细胞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但它是一个黏性细胞,可有效粘牢、吞噬和吞饮外来的抗原。
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在其中一些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酯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把细胞内吞噬外来抗原的吞噬体中的大颗粒抗原降解,再经过浓缩等加工步骤后,提高了该抗原的免疫原性,经进一步与细胞内的HMC抗原结合后,转移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这时,巨噬细胞已成为被抗原激活的巨噬细胞,它可通过直接表面接触或通过释放淋巴因子的方式激活淋巴细胞。
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书P56,注意P55下面的图)无性繁殖:1.芽殖:酵母菌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长出芽体,而且芽体上还形成新的芽体,于是就形成了呈簇状的细胞团。
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的芽殖后,如果长大了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相反,如果细胞相连,且其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则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真菌丝。
2.裂殖:少数酵母菌如裂殖酵母菌的种类具有与细菌相似的二分裂繁殖方式。
3.产生无性孢子:少数酵母菌可在卵圆形营养细胞上长出小梗,其上产生肾形的掷孢子,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
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
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集合在一起,这样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4.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式(P233~235)冷冻干燥保藏法:是一种有效的菌种保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 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5.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分支学科?
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菌落,菌苔,纯培养。
2.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需要哪些微生物技术和方法?简述其本操作特点。
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
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1.名词解释:芽孢,革兰染色法,鞭毛
2.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4.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
5.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主要步骤,哪一步是关键?为什么?
6.试图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7.列表说明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的主要异同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细胞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自的含量约为多少?
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哪些成分?各种成分有何生理功能?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约为多少?
3.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几种?各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4.简述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及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5.什么叫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培养基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6. 选择性培养基为什么要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常用抑制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作用原理是什么?
7. 琼脂与明胶各有何性质?作为固态培养基的凝固剂时各有何优缺点?
8.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1.简述微生物代谢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葡萄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如何分解转化?产物是什么?
3.葡萄糖发酵的主要产物有哪些?简述酵母菌、大肠杆菌及乳酸菌发酵葡萄糖的产物种类与数量。
4.何谓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何异同?无氧呼吸有哪些类型?常见于哪些环境中?无氧呼吸对农业生产及环境有何影响?
5. 何谓初级代谢、次级代谢?简述二者的异同及关系,次级代谢产物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作用?(黄雪)
6. 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调节通过哪几种途径进行?酶合成与酶活性调节各分为哪几种类型? 简述其调节机理。
7. 何谓操纵子?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酶合成的调节过程。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名词解释:细菌生长曲线,连续培养,同步培养。
2.测定细胞数量和细胞生物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测定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3.细菌的群体生长有何规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不同生长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细菌代时的因素有哪些?
4.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有何规律?丝状真菌生长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5.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因素?温度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按照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
微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分布及生理有何特点?
温度、氧气、pH
第七章病毒
1.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溶源性现象: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反应:朊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
2.病毒区别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病毒粒子有哪几种主要的结构类型?
4.试以烟草花叶病毒(TWV)为例,图示并简述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
5.以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病毒的一般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6.病毒的核酸可分哪几个类型?试各举一例。
7.简述病毒复制的过程。
8.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几个?请举出其中之一,详细阐明实验者的工作情况。
2.为什么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3个著名实验者选用了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3.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的异同。
4.何谓质粒?它有哪些特点?
5.基因突变有哪几个共同特点?基因突变可分哪几类?
6.试以亚硝酸引起的碱基转换为例,说明突变的分子机制。
7.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基因重组形式?
8.试比较E.coli的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它们的相互关系。
9.什么是诱变育种,其有哪些环节?
10.什么是原生质体融合,其特点有哪些?
11.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步骤是什么?
12.什么叫菌种退化?菌种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3.菌种退化的防止和菌种复壮的措施有哪些?
14.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
15.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 - b - c + d + 和 a + b + c - d -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16.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17.了解新的育种技术---DNA shuffling 技术
第10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什么叫基因工程?它的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3.克隆载体对宿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有何不同,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5.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操作需要哪些工具酶.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1.概念:种群:群落、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COD:生物膜:生物修复:
2. 什么叫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及水体生态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
3. 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分解者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各种同化作用)。
4.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关系。
5.微生物种群间、微生物与动、植物间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以及共生关系中各方的主要作用。
6.举例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偏害(拮抗)作用关系和捕食关系。
7.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在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上有何差异?各有何作用?
8. 水体中为何有微生物生存?水体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差异? 影响淡水微生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10.空气中为什么会有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特点?
11.何谓极端环境?极端环境包括哪些类型?简述微生物的耐热及耐盐机理。
12.大肠菌群——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检测常用的方法和鉴别培养基?
13.Ames 实验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环境致突变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14.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哪几种关系?各举一例说明。
15.植物根系对根圈微生物有何作用?根圈微生物对植物有何影响?
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Sr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 从形态、生理生化、蛋白及核酸的组成及序列等方面介绍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
3.试述伯杰氏手册在细菌全面分类鉴定中的国际化权威地位
4.了解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以及各种亚等级的存在
5.(G+C mol%)的概念以及在分类鉴定应用中
6. 以种的命名和亚种的命名为例进行阐释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关于命名的常用法规。
第13章感染与免疫
1.名词解释:感染(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免疫:毒力:疫苗:
2.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3. 抗原、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抗原决定簇
4. 什么是抗体?简述五类Ig的性质。
5.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6.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对细菌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8. 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
9. 补体的概念及其作为体液杀菌因素作用于病原菌的主要方式。
10. 干扰素的概念及其抗病毒机理
11.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12.抗体、抗体结构中的重要功能区(抗原结合位点和补体结合位点)
13.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
14.比较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和B细胞及其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15.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不同途径及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