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

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第一篇: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2012微生物生理学复习题(仅供复习时参考,未列出者仍属考试范围,教材及上课ppt均需顾及)1.写出三个以上你所熟知的微生物生理学奠基人(中英文均可,英文可只写Familyname)及各自主要贡献(一句话)。

2.微生物细胞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按照在细胞中的部位与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各自包括哪些主要结构?3.比较G、G真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组成。

(G+:肽聚糖、磷壁酸、壁醛酸、表面蛋白;G-: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质)4.从嗜热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来阐释其耐热的机理。

5.不同真菌细胞壁中多糖组成的一般规律。

6.微生物细胞膜的生理功能?7.真细菌细胞膜的主要脂类有:8.酵母细胞中有关甾醇的情况。

9.细菌鞭毛和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组成、特点及运动方式。

10.哪些细菌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为什么?11.细胞型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可分为哪五类?12.依据微生物获取能源、碳源、氢或电子供体的方式,将微生物分为哪四种营养方式?13.化能无机营养菌的四大类群为:14.微生物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哪四种方式,各有何特点?15.基团转运的典型例子有哪两种,大概情况如何?16.到目前为止,大肠杆菌中发现了两种蛋白质转运系统,分别是:17.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有哪些?18.参与促进扩散的膜运输蛋白一般可分为哪两种?19.什么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20.ATP几乎是生物组织和细胞能够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

除了ATP外,一些特定的高能化合物如:PEP、1,3-2P-GA、酰基磷酸(Ac-P)、酰基硫代酯(ScCoA)等也可以作为能量载体。

2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有氧分解代谢可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何? +-22.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的关系23.简述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果胶酶等胞外酶的组成、产生菌的种类及在有机物质转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4.分解脂肪的微生物都具有脂肪酶。

2012届生物复习提纲(七-八年级全部内容)2011[1][1]316

2012届生物复习提纲(七-八年级全部内容)2011[1][1]316

启东市2012届初中生物课程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内部交流仅作参考】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

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

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共生、捕食、寄生等。

)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3、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

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应的有:鸟类迁徙、夏眠等。

科学探究的的基本方法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认识显微镜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3 )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性质:倒立、放大、虚像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岀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向后,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A.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012 复习资料

2012 复习资料
二、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生物氧化
7.同型乳酸发酵
8.异型乳酸发酵
二、食品微生物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定义: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生物学特性,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作用以及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与控制等基本内容的科学。
2.特点:范围广、学科多、应用性强
3.研究对象:
与食品生产、贮藏、流通、消费等环节相关的各类微生物。
第二节
(一)pH(二)含水量(三)氧化还原电位
(四)营养成分

1. pH
2.
基质中不适宜的



因此,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
来讲霉菌能适应的pH值范围最大,酵母菌次之,细菌最小。大多数霉菌与酵母菌比较适宜在酸性条件下生长。一般,细菌和病毒对氢离子浓度比霉菌、酵母菌敏感。
4.
(二)含水量
1.


Aw
毒素型食物中毒:细菌先在食物内生长繁殖,然后产生毒素,食用后引起中毒。
a.迅速排出毒物
1.排毒:催吐、洗胃、清肠、导泻
2.采样:血液、吐泻物、粪便.3..报告
b.对症治疗
c.特殊治疗:抗生素补液抗毒素血清
凝固酶阳性或阴性菌株都可能产生肠毒素
凝固酶阳性菌株产生耐热核酸酶
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革兰氏阳性产胞子细菌食物中毒
2
嗜高渗菌:能在高浓度糖液中生长的微生物称
耐高渗菌:在高浓度糖中可以生存,但不能生长的菌称
主要作用:
1
2
七、乙酸和乳酸
防腐剂Leabharlann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作用:抑制或杀死微生物
机理:抑制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膜、抑制蛋白质、核酸合成

微生物学各章复习提纲.答案doc

微生物学各章复习提纲.答案doc

微生物学各章复习提纲.答案doc第一章绪论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1)没有微生物,人不能生存。

a.肠道有益微生物帮助参加物质代谢,使我们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所摄取的能量物质。

b.从环境方面来说,微生物分解有机体及垃圾,参与物质循环。

c. 提供了食物,使食品味美,比如一些食用菌,酿酒的酵母,卤菜用的乳酸菌等。

另外氨基酸类,维生素类、酶、疫苗都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体内产生的酶转化来的,一些药类如青霉素也是由微生物生产的,现在研究比较热的真菌多糖也是从微生物体内提取的。

d.太空飞船的制造材料有些也是利用微生物合成的超轻高强度聚合物制造的。

2)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比如鼠疫;天花;梅毒;小儿麻痹症;肺结核;麻疯病;感冒;脑毛炎;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病毒;非典;禽流感、猪流感。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 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易变异、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微生物的类群:①病毒②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生菌③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类群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一、绪论1、微生物学创立的年代〔19世纪50年代〕,主要奠基人〔巴斯德、科赫〕2、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指需借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

3、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无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构造的真细菌、古生菌和有真核细胞构造的真菌。

4、微生物在生命世界中的位置?5、五界系统和三域学说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二、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核区内一般只有闭合环状的DNA。

2、三菌三体: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衣原体:能量寄生〔不含产能系统〕3、细菌的大小:μm,长度约0.5-10 μm。

4、细菌的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菌外外表的一种坚韧而具有弹性的构造层。

构造与功能功能是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特定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胞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响密切相关。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为20-80nm,主要成分肽聚糖有15-50层,占细胞壁干重的40%-95%。

还含有磷壁酸。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为10-15nm,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其化学组成和构造比革兰氏阳性菌更复杂。

5、肽聚糖的构造6、革兰氏染色:步骤及原理书上:革兰氏染色反响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或细胞质上染上了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交联度高、构造较严密,故用95%乙醇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明显收缩,加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根本上不含脂类,乙醇处理时不能在壁上溶出缝隙。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微生物学(考试)1.微生物的定义: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分类:1.无细胞: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2.有细胞:蓝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原生动物。

3. 微生物的特征:生长旺,繁殖快。

食谱杂,培养易。

分布广,种类多。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吸收多,转化快。

适应强,易变异。

4.微生物的命名:双名法(1)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希腊字或拉丁化的其它文字组成(2)第一个字是属名,用名词,字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用形容词,字首字母不大写(3)属名规定了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种名补充说明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等1形态特征、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

○2生理生化特征:5.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3生态特征○4血清学反应○5细胞壁成分营养要求和酶、代谢产物○6红外吸收光谱○7GC含量○8DNA杂合○9其它○6. 培养物: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和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

7. 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

8.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要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9.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10.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形成菌苔 11.天然培养基:含有化学成分尚不清楚或不恒定的天然有机物制成。

优点:营养丰富,制备方便,适于大规模生产。

缺点:每批成分不够稳定。

12.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份完全已知的物质配制成的培养基,完全由化学药品制成。

优点:其成分清楚,故用于营养代谢、分类鉴定、菌种选育、遗传分析等。

缺点:配制较复杂,不适于大生产使用。

13.半合成培养基:天然有机物(C、N、生长素)、化学药品(少量矿物质)制成。

微生物考试提纲

微生物考试提纲

微生物考试复习提纲(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1.微生物学定义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生物界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是“小,简,低”。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物种的多样性(2)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3)代谢产物的多样性(4)遗传基因的多样性(5)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微生物的重要类群: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学奠基人微生物学开始建立;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进入寻找人类和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Buechner 生物化学奠基人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Watson和crick 分子生物学奠基人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各领域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二)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的定义、主要类群及与真核微生物的差异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

微生物学 复习纲要

微生物学  复习纲要

1.不完整细胞壁的细胞(书P23)缺壁细胞:L型细胞(油煎蛋…)、原生质体、球状体、枝原体(甾醇);古生菌中的Thermoplasma也没有细胞壁。

2.抗原的递呈作用(书P305)巨噬细胞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但它是一个黏性细胞,可有效粘牢、吞噬和吞饮外来的抗原。

巨噬细胞中的溶酶体在其中一些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酯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把细胞内吞噬外来抗原的吞噬体中的大颗粒抗原降解,再经过浓缩等加工步骤后,提高了该抗原的免疫原性,经进一步与细胞内的HMC抗原结合后,转移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

这时,巨噬细胞已成为被抗原激活的巨噬细胞,它可通过直接表面接触或通过释放淋巴因子的方式激活淋巴细胞。

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书P56,注意P55下面的图)无性繁殖:1.芽殖:酵母菌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

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几乎所有的细胞上都长出芽体,而且芽体上还形成新的芽体,于是就形成了呈簇状的细胞团。

当它们进行一连串的的芽殖后,如果长大了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相反,如果细胞相连,且其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则这种竹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真菌丝。

2.裂殖:少数酵母菌如裂殖酵母菌的种类具有与细菌相似的二分裂繁殖方式。

3.产生无性孢子:少数酵母菌可在卵圆形营养细胞上长出小梗,其上产生肾形的掷孢子,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

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生殖。

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集合在一起,这样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

4.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式(P233~235)冷冻干燥保藏法:是一种有效的菌种保藏的方法。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2、少数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三、微生物学及分支学科四、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1、史前时期(约800年前-1676年)2、微生物学初创时期(1676-1861)3、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861-1897年)4、微生物学发展时期(1897-1953年)5、微生物学成熟时期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巴斯德(Louis Pasteur)柯赫(Robert Koch)五、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重要的人物及其贡献我国微生物学的成就六、微生物学的重要性1、微生物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2、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作实验材料,其研究成果促进了许多生物学重大理论的突破与发现(2)微生物学对现代生物技术的贡献(3)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七、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基本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2、无菌操作二、用营养琼脂平板分离纯种1、微生物纯种分离的原理和方法2、纯种平板分离的不同方法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四、单细胞(孢子)分离五、选择培养分离1、利用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目的微生物2、富集培养六、二元培养物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一、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普通光学显微镜2、特殊功能的光学显微镜二、电子显微镜的种类及原理1、透射电镜2、扫描电镜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备基本概念纯培养、混合培养无菌操作菌落、菌苔选择培养和选择培养基富集培养二元培养第三章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真细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普通细菌一般形态与大小1、个体形态与空间排列(1)球状(2)杆状(3)螺旋状(4)其它形状(5)正常形态与异常形态2、个体大小最大的细菌和最小的细菌一般细菌的大小3、菌落的形态特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壁1、证实细胞壁存在的方法:2、细胞壁的功能3、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4、G+细菌的细胞壁5、G-细菌的细胞壁6、周质空间7、革兰氏染色的基本原理8、特殊细胞壁的细菌9、细胞壁缺陷细菌(二)细胞膜1、细胞膜的结构模型2、观察方法3、细胞膜的化学组成4、细胞膜的生理功能5、间体(三)细胞质和内含物1、颗粒状贮藏物2、内含物(四)核区(五)特殊的休眠构造——芽孢(六)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糖被(七)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鞭毛(八)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菌毛(九)细菌细胞壁以外的构造---性毛第二节放线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概念二、形态与结构1、营养菌丝2、气生菌丝3、孢子丝三、生长与繁殖四、菌落形态五、放线菌的主要类群六、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第三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一、支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支原体的形态结构4、支原体的基因组5、支原体的培养特性6、支原体的繁殖方式7、支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8、支原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9、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二、立克次氏体1、概念2、分类地位3、立克次氏体的发现4、立克次氏体的形态结构5、立克次氏体的基因组6、立克次氏体的生理特性7、立克次氏体的繁殖方式8、立克次氏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9、立克次氏体对理化因子的抗性10、立克次氏体与疾病三、衣原体1、概念2、分类地位3、衣原体的形态结构4、衣原体的生理特性5、衣原体的发育周期6、衣原体原体和始体的性状7、衣原体与人类疾病第四节粘细菌、鞘细菌和滑行细菌一、粘细菌(myxobacteria)二、鞘细菌(Sheathed Bacteria)三、滑行细菌第五节蛭弧菌第六节蓝细菌第七节古生菌的形态、细胞结构与功能一、细胞形态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三、古生菌研究的重大意义基本概念细胞壁、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周质空间原生质体、球形体、L型细菌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迂回体、藻青素、磁小体、羧酶体、气泡核质体芽孢、糖被、鞭毛、菌毛、性毛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原体、始体粘细菌、鞘细菌、滑行细菌、蛭弧菌、蓝细菌、古生菌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第一节霉菌一、概念二、霉菌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霉菌的形态结构1、菌丝2、菌丝的特化3、细胞结构四、霉菌的菌落形态五、霉菌的繁殖方式1、无性繁殖(1)横隔分裂(2)无性孢子A、厚垣孢子B、节孢子C、分生孢子D、孢囊孢子(1)有性孢子A、卵孢子B、接合孢子C、子囊孢子(2)有性孢子繁殖六、霉菌生活史七、霉菌的代表属第二节酵母菌一、概念二、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三、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四、酵母的繁殖方式五、酵母菌的生活史第三节黏菌第四节地衣基本概念霉菌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菌环、菌网、假根、附着枝、吸器、附着胞、菌核、子座节孢子、厚垣包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同宗配合、异宗配合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求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二、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碳源2、氮源3、能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6、水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无机自养型2、光能有机异养型3、化能无机自养型4、化能有机异养型5、营养缺陷型第二节微生物培养基一、制备培养基的原则二、培养基类型第三节微生物营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扩散二、促进扩散三、主动运输1、初级主动运输2、次级主动运输3、基团转位四、膜泡运输基本概念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光能无机自养型、光能有机异养型、化能无机自养型、化能有机异养型、营养缺陷型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膜泡运输初级主动运输、次级主动运输、基团转位第六章病毒第一节概述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三、病毒的宿主范围四、病毒的培养和纯化第二节病毒粒子(毒粒)的性质一、病毒的结构和形态1. 裸露病毒(naked virus)2. 有包膜病毒(enveloped virus)二、病毒的化学组成1、病毒的核酸2、病毒的蛋白质3、病毒脂类与少量糖类:包膜病毒的包膜内含有第三节病毒的复制一、一步生长曲线二、病毒复制周期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5、装配与释放第四节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一、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1、温和噬菌体的溶源性反应2、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1)免疫性(2)溶源转变第五节亚病毒因子一、拟病毒(卫星RNA)二、类病毒(viroid)三、朊病毒(virino)基本概念病毒毒粒、衣壳、囊膜、刺突病毒复制、自我装配一步生长曲线病毒吸附蛋白、病毒受体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卫星RNA、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第一节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一、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1、培养平板计数法2、膜过滤培养法3、液体稀释法(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4、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二、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1、比浊法2、重量法3、生理指标法第二节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一、生长曲线1、迟缓期(Lag phase)(1)迟缓期的特点(2)迟缓期出现的原因(3)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2、对数生长期(Log phase)3、稳定生长期(Stationary phase)4、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二、同步培养1、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2、获得同步培养的方法三、连续培养1、连续培养(Continous culture )的定义2、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1)恒化连续培养(2)恒浊连续培养第三节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一、控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1、抗微生物剂(Antimicrobial agent)2、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3、抗生素二、控制微生物的物理因素1、温度2、辐射作用3、过滤作用基本概念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菌落形成单位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速效碳源(或氮源)、迟效碳源(或氮源)同步培养、同步生长、同步培养物连续培养、恒化连续培养、恒浊连续培养防腐、灭菌、消毒、化疗抗微生物剂、防腐剂、消毒剂石炭酸系数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抗生素十倍致死时间第八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微生物产能代谢一、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发酵(1)EMP途径(Embden - Meyerhof pathway)(2)HMP途径(3)ED途径(4)磷酸解酮酶途径2、呼吸作用(1)有氧呼吸(2)无氧呼吸二、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1、氨的氧化2、硫的氧化3、铁的氧化4、氢的氧化三、能量转化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3、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1)环式光合磷酸化(2)非环式光合磷酸化(3)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微生物耗能反应一、自养型微生物CO2同化1、Calvin循环2、还原性TCA循环同化CO23、异养型微生物CO2同化4、专性自养菌和严格厌氧菌断裂的TCA循环二、微生物细胞物质合成第三节微生物特有的代谢一、微生物固氮1、固氮微生物2、固氮生化过程二、真细菌肽聚糖合成三、次级代谢物——青霉素生物合成基本概念产能代谢发酵、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无氧呼吸、IMViC试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氧化细菌、氢氧化细菌兼养型微生物第九章微生物遗传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DNA作为遗传物质1、Griffith的转化实验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实验证据3、T2噬菌体感染实验二、RNA作为遗传物质三、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第二节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一、基因组的概念1、基因组(genome)2、微生物的基因组二、微生物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三、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1、E.coli 的基因组结构2、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基因组结构3、古细菌詹氏甲烷球菌(Methancoaaus jannaschii)的基因组结构第三节质粒和转座因子一、质粒的分子结构1、结构2、质粒的检测二、质粒的主要类型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3、产细菌素的质粒4、毒性质粒(virulence plasmid)5、代谢质粒(Metabolic plasmid)6、隐秘质粒(cryptic plasmid)三、转座因子第四节基因突变及修复一、基因突变的特点1、特点(1)非对应性(2)稀有性(3)规律性(4)独立性(5)遗传和回复性(6)可诱变性2、实验证据(1)变量实验(2)涂布实验(3)影印实验二、常见的微生物突变类型1、营养缺陷型(auxotroph)2、抗药性突变型(resistant mutant)3、条件致死突变型(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4、形态突变型(morphological mutant)三、诱变剂与致癌物质——Ames试验第五节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一、细菌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1、实验证据2、F因子如何介导结合转移(1)F+×F-杂交(2)Hfr×F-杂交(3)F′×F-杂交3、基因接合转移的过程二、细菌的转导1、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2、局限性转导(specilized transduction)三、细菌的遗传转化1、感受态细胞(compentence cell)2、有活性的外源DNA分子(一)自然遗传转化(natur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二)人工转化第八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1、衰退(degeneration):(1)消极措施:从发生衰退的菌种中分离未退化个体。

医学微生物学 复习提纲(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  复习提纲(精简版)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提纲1、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的种类、概念、特点或功能及临床意义。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③菌毛:普通菌毛(与大多G-菌和少量G+菌的黏附性有关)和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

④芽孢:故应以杀灭芽胞作为可靠的灭菌指标。

2、细胞壁的结构与功能,G+ 及 G- 菌细胞壁结构有何区别?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特殊成分磷壁酸脂蛋白、外膜、脂多糖LPS对数期细菌鉴定选用此期为最佳稳定期产生外毒素、抗生素、形成芽孢3.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周期及其噬菌现象和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及溶菌性周期,溶原性转换。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溶原性周期/温和噬菌体:噬菌体该过程前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细菌:细菌7、★★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感染类型㈠传播方式:按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方式:直接方式、间接方式、媒介方式按病原微生物在机体间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垂直传播(水平传播途径为皮肤、呼吸、消化、泌尿生殖、血液、多途径)㈡感染类型:显性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隐性感染潜伏感染带菌状态8、抗胞外菌、胞内菌、外毒素感染免疫的特点。

胞外菌感染体液免疫为主胞内菌感染细胞免疫为主外毒素感染体液免疫为主2、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凝固酶: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分类:①游离凝固酶②结合凝固酶1、链球菌属重要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分类。

根据溶血性分类:甲型(草绿色溶血环、α溶血环、条件致病菌)乙型(全透明无色溶血环、β溶血环、致病菌A群多属此类)丙型(无溶血环、一般不致病)2、★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㈠致病物质:胞壁成分、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侵袭性酶胞壁成分——使细菌侵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居的首要条件㈡所致疾病:1、化脓性感染2、猩红热(致热外毒素)3、超敏反应性疾病(M蛋白等)1、肺炎链球菌重要的生物学性状。

微生物学复习指导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指导大纲

微生物学复习指导大纲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微生物学: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1.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共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生物,归纳为五大共性:(1)体积小,结构简单,表面积/体积比值大; (2)代谢活力强,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 (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 (5)适应性强,易变异。

2.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人物和其成就。

开创者:列文虎克、他是第一个观察、描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尊称为微生物的先驱者微生物学奠基人; 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了发酵是微生物引起(4)巴氏消毒法(在60~65温度下做短时间的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方法)细菌学奠基人:科赫3.微生物学发展前景的认识:1.微生物是由荷兰商人列文虎克首先发现的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广。

它一方面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命特征。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诞生于19世纪中期,其奠基人是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

20世纪获得全面发展,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

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微生物学促进了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跃居中心地位。

3.我国是最早利用微生物的少数国家之一但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发展始于20世纪初,我国学者曾在某些病原菌的研究和防治,以及微生物在工、农业上的应用和研究等方面,取得具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绩。

近年来,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已与国际发展前沿接轨,在微生物应用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

4.21世纪的微生物学和人体微生物组学将更加绚丽多彩。

多学科的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将使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

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教案资料微生物学实验复习提纲1.研究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有哪些(显微镜技术、无菌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和纯种培养技术)2.细菌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答:配制培养液→调节PH→分装→包扎→灭菌→搁置斜面3.制造接种环、接种针的金属常用铂或镍,原因是软硬适度,能经受火焰反复灼烧,又易冷却.4.灭菌吸管的包装的注意事项:(1)吸管必须干燥;(2)在距其粗头顶端约0.5cm处,塞一小段约1.5cm 长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

作用是避免外界及口中杂菌吸入管内,并防止菌液等吸入口中。

5.空的玻璃器皿一般用干热灭菌,若用湿热灭菌。

则要多用几层报纸包扎,外面最好加一层牛皮纸或铝箔。

6.接种环在用前必须烧灼灭菌,用后也应立即烧灼。

7.酵母的死细胞和活细胞可通过哪些方式鉴别?答:1.、用美蓝液对酵母菌染色后,活细胞为无色,死细胞为蓝色2、平板菌落计数法8.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各有何特点?答:细菌:湿润、光滑、透明、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菌落各部位的颜色一致等。

放线菌:质地致密、丝绒状或有皱折、干燥,不透明,上覆盖有不同颜色的干粉(孢子),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常不一致,基内菌丝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难以挑起。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的相仿,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菌落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其颜色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

同时会散发出悦人的酒香味。

霉菌: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培养基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等。

9.培养基按化学成分、物理状态、用途划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物理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用途: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10.实验常用的凝固剂是哪一种?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加凝固剂琼脂的量为多少?琼脂在什么温度下溶化?什么温度下凝固?答:常用凝固剂是琼脂,分别为1—2%,0.5% 96°C下融化,40°C凝固11.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锅或铁锅,原因是什么?调pH一般用什么试剂调?配制pH低的琼脂培养基时,应怎样配制?答: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方法:生态模拟、参阅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用磷酸缓冲液和碳酸钙做调节剂12.培养基分装时,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三角瓶的多少为宜?半固体分装高度以试管的多少为宜?答:液体:试管高度的1\4,三角瓶的试管高度的1\2,固体:试管高度的1\5,三角瓶的1\2,半固体:试管高度的1\313.培养基灭菌时外用牛皮纸包扎的目的是什么?答: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14.摆斜面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试管口搁在玻璃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微⽣物学复习提纲(含答案)微⽣物学复习提纲(只供参考,书还是要看滴!)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微⽣物有哪些特点?答:所有形体微⼩、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细胞结构的低等⽣物的总称。

原核微⽣物:四菌(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微⽣物三体(⽀原体、⾐原体、⽴克次⽒体)真核微⽣物:酵母菌、霉菌、藻类、原⽣动物⾮细胞⽣物:病毒、亚病毒(拟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体积⼩、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2.简述微⽣物学的发展史及各个时期的代表⼈物。

答:微⽣物初创时期代表⼈物荷兰的业余科学家——微⽣物学先驱者列⽂虎克(Anthon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微⽣物奠基时期:代表⼈物:Louise Pasteur(1822-1895),Robert Koch(1843-1910)建⽴了⼀系列研究微⽣物所必须的独特⽅法和技术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物的黄⾦时期把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理学研究⽔平开始以“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法指导科学实验微⽣物学以独⽴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微⽣物发展时期进⼊微⽣物⽣物化学研究⽔平——提出了酶的概念应⽤微⽣物的分⽀学科进⼀步扩⼤——出现抗⽣素等新学科出现寻找有益微⽣物代谢产物的热潮普通微⽣物学形成——美国M.Doudoroff各相关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交叉促进,加速了微⽣物学的发展⑴青霉素:英国微⽣物学家弗来明发现青霉素,开创了⽤抗⽣素治疗病新纪元。

⑵摇瓶培养技术⑶深层发酵⼯艺⑷连续培养微⽣物成熟时期成为以应⽤为主的学科,前沿基础学科逐步进⼊分⼦⽣物学⽔平微⽣物已成为新兴的⽣物⼯程的主⾓3.⽤具体事例说明⼈类与微⽣物的关系。

答:微⽣物能为⼈类做发酵、酿酒、分解有机物等促进⼈类社会发展的好事,但也能带来疾病类如AIDS、霉变等不利的⽅⾯。

4.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并描绘其前景。

答:(1)促进许多重⼤理论问题的突破:⽣命科学由整体或细胞研究⽔平进⼊分⼦⽔平,取决于许多重⼤理论问题的突破,其中微⽣物学起了重要甚⾄关键的作⽤,特别是对分⼦遗传学和分⼦⽣物学的影响最⼤。

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2012级微生物学复习提纲doc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4. 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5.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分支学科?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名词解释:菌落,菌苔,纯培养。

2.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需要哪些微生物技术和方法?简述其本操作特点。

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名词解释:芽孢,革兰染色法,鞭毛2.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4.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

5.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主要步骤,哪一步是关键?为什么?6.试图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7.列表说明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的主要异同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细胞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自的含量约为多少?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哪些成分?各种成分有何生理功能?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约为多少?3.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几种?各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4.简述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及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5.什么叫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培养基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6. 选择性培养基为什么要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常用抑制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作用原理是什么?7. 琼脂与明胶各有何性质?作为固态培养基的凝固剂时各有何优缺点?8.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1.简述微生物代谢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葡萄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如何分解转化?产物是什么?3.葡萄糖发酵的主要产物有哪些?简述酵母菌、大肠杆菌及乳酸菌发酵葡萄糖的产物种类与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它包括哪些类群?
3.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4. 微生物学发展的各个时期有哪些主要成就?
5. 微生物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分支学科?
第二章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名词解释:菌落,菌苔,纯培养。

2.从混杂的群体中分离特定的某一种微生物,需要哪些微生物技术和方法?简述其本操作特点。

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
3.试利用表格形式对各类显微镜在原理、样品制备和观察方面的异、同进行概括、比较。

第三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1.名词解释:芽孢,革兰染色法,鞭毛
2.根据细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细菌、粘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方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4.试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

5.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及其主要步骤,哪一步是关键?为什么?
6.试图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7.列表说明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的主要异同点。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细胞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各自的含量约为多少?
2.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包括哪些成分?各种成分有何生理功能?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约为多少?
3.微生物营养类型有几种?各自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4.简述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及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5.什么叫培养基?培养基分为哪几种类型?各种培养基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6. 选择性培养基为什么要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常用抑制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作用原理是什么?
7. 琼脂与明胶各有何性质?作为固态培养基的凝固剂时各有何优缺点?
8.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
1.简述微生物代谢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2.葡萄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后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如何分解转化?产物是什么?
3.葡萄糖发酵的主要产物有哪些?简述酵母菌、大肠杆菌及乳酸菌发酵葡萄糖的产物种类与数量。

4.何谓呼吸?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有何异同?无氧呼吸有哪些类型?常见于哪些环境中?无氧呼吸对农业生产及环境有何影响?
5. 何谓初级代谢、次级代谢?简述二者的异同及关系,次级代谢产物可分为哪几大类,各有何作用?(黄雪)
6. 微生物细胞内的代谢调节通过哪几种途径进行?酶合成与酶活性调节各分为哪几种类型? 简述其调节机理。

7. 何谓操纵子?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酶合成的调节过程。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控制
1.名词解释:细菌生长曲线,连续培养,同步培养。

2.测定细胞数量和细胞生物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方法的测定原理和特点是什么?
3.细菌的群体生长有何规律?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不同生长时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影响细菌代时的因素有哪些?
4.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有何规律?丝状真菌生长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5.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因素?温度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按照微生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可将
微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各自的分布及生理有何特点?
温度、氧气、pH
第七章病毒
1.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溶源性现象: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反应:朊病毒:卫星病毒:卫星RNA:
2.病毒区别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病毒粒子有哪几种主要的结构类型?
4.试以烟草花叶病毒(TWV)为例,图示并简述螺旋对称的杆状病毒的典型构造。

5.以大肠杆菌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病毒的一般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6.病毒的核酸可分哪几个类型?试各举一例。

7.简述病毒复制的过程。

8.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微生物遗传
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有几个?请举出其中之一,详细阐明实验者的工作情况。

2.为什么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3个著名实验者选用了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3.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的异同。

4.何谓质粒?它有哪些特点?
5.基因突变有哪几个共同特点?基因突变可分哪几类?
6.试以亚硝酸引起的碱基转换为例,说明突变的分子机制。

7.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基因重组形式?
8.试比较E.coli的F+、F-、Hfr和F′菌株的异同,并图示它们的相互关系。

9.什么是诱变育种,其有哪些环节?
10.什么是原生质体融合,其特点有哪些?
11.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步骤是什么?
12.什么叫菌种退化?菌种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13.菌种退化的防止和菌种复壮的措施有哪些?
14.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
15.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 - b - c + d + 和 a + b + c - d - )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16.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17.了解新的育种技术---DNA shuffling 技术
第10章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1.什么叫基因工程?它的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3.克隆载体对宿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有何不同,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5.举例说明基因工程操作需要哪些工具酶.
第11章微生物的生态
1.概念:种群:群落、根际微生物:菌根:根瘤: COD:生物膜:生物修复:
2. 什么叫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及水体生态生态系统中有何作用?。

3. 举例说明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分解者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各种同化作用)。

4.举出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关系。

5.微生物种群间、微生物与动、植物间互惠共生的典型例子以及共生关系中各方的主要作用。

6.举例说明微生物种群间的偏害(拮抗)作用关系和捕食关系。

7. 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土壤中的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在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上有何差异?各有何作用?
8. 水体中为何有微生物生存?水体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差异? 影响淡水微生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10.空气中为什么会有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在数量与种类上有何特点?
11.何谓极端环境?极端环境包括哪些类型?简述微生物的耐热及耐盐机理。

12.大肠菌群——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检测常用的方法和鉴别培养基?
13.Ames 实验的方法、原理以及在环境致突变物质检测中的应用
14.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哪几种关系?各举一例说明。

15.植物根系对根圈微生物有何作用?根圈微生物对植物有何影响?
第12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Sr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 从形态、生理生化、蛋白及核酸的组成及序列等方面介绍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

3.试述伯杰氏手册在细菌全面分类鉴定中的国际化权威地位
4.了解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以及各种亚等级的存在
5.(G+C mol%)的概念以及在分类鉴定应用中
6. 以种的命名和亚种的命名为例进行阐释国际细菌命名法规中关于命名的常用法规。

第13章感染与免疫
1.名词解释:感染(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外源性:免疫:毒力:疫苗:
2.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及其特点
3. 抗原、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完全抗原与半抗原、抗原决定簇
4. 什么是抗体?简述五类Ig的性质。

5.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

6.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 对细菌内毒素和细菌外毒素的免疫应答有何不同?
8. 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特点
9. 补体的概念及其作为体液杀菌因素作用于病原菌的主要方式。

10. 干扰素的概念及其抗病毒机理
11.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12.抗体、抗体结构中的重要功能区(抗原结合位点和补体结合位点)
13.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
14.比较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和B细胞及其在特异性免疫中的作用
15.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微生物感染的不同途径及预防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