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教学目标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这是我们理解为什么“秦亡汉兴”的重要内容。

汉初之所以形成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为后世所称道,就在于汉初的统治者直接来自于秦末农民起义,能够认真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历史教训。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内容比较多,和随后出现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紧密相连,成为本课的重点。

汉初封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通过比较汉初封国和西周封国的异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为巩固中央政权的手段,西周和汉初的封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封国大多是由统治者的亲属掌握,享有很大的自治权,甚至成为国中之国,最后都酿成了叛乱;不同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周王室统治末期处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国力衰落,无力控制封国,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与战乱的局面,而汉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强盛,采取有力措施,对王国的叛乱进行了坚决的镇压,解决了王国问题。

比较两者的异同,既要看到历史的表象,又要根据当时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去分析问题,难度较大,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把握。

地位分析:本课讲述的是西汉从建立到逐渐兴盛的历史,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速灭的教训,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政策,景帝时平定了“七国之乱”,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后,项羽拥兵自重,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 汉王。双方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汉王刘邦
谁赢了? 西楚霸王项羽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刘邦胜利原因
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 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 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 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 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以农为本,重视农—桑—《汉书·景帝纪第五》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汉景帝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但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
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 成为富商大贾。
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 局规整,街道上车马行人熙熙攘攘,热闹繁 华。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 往来更加频繁。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
汉景帝时陶仓
文景时期,为了存储粮食,各 地纷纷修建粮仓。这件陶仓为陪 葬用品,是西汉粮仓建筑的写照。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思考:刘邦最终取胜的原因?
➢ 项羽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 刘邦进驻咸阳,废秦法,“约法三章”, 得民心。

[初中历史]“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1 华东师大版(1)

[初中历史]“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1 华东师大版(1)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西汉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都城)(2)“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3)解释“文景之治”2、能力培养(1)会分析刘邦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项羽。

(2)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或背景。

(3)会分析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与出现“文景之治”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巩固了西汉的统治,缓和了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他们都是有作为的皇帝。

(2)文帝以“节俭”称誉史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二、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三、教材分析重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和“文景之治”。

难点:西汉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及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出现“文景之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哪个朝代?结果如何?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秦朝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这次起义的影响下,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了。

那么,又有什么朝代产生,这个朝代的统治者,初期是怎样巩固其统治的。

这是我们这一节要学习的内容。

2、提问“鸿门宴”、“四面楚歌”的典故,引出第一目,并设计如下问题:(1)楚汉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战争名称的由来。

(2)楚汉战争的结果,并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3)西汉的建立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4)西汉为什么会出现“布衣将相”的局面?学生自学,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教师释疑。

3、提问:秦始皇始称皇帝,梦想“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结果在二世时就失败了。

假如你是西汉统治者,你应从秦亡中接受什么教训,采纳什么统治政策?引出第二目:休养生息,并设计如下问题:(1)什么是“休养生息”?(2)汉初,西汉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

(4)思考讨论:陆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陆贾的思想对汉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学生先自学,然后讨论。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背景。

2. 解释“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含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休养生息”?2.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背景和含义。

3.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3. 小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实施过程的了解。

2. 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成就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成就。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文景之治的成就。

2. 分析文景之治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文景之治的成就。

2. 教师讲解文景之治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文景之治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文景之治成就的了解。

2. 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关系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相互作用。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关系。

2. 教师讲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相互作用。

3. 小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2. 展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情况。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 讲解概念:讲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定义。

3. 展示资料: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这两个历史时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作业: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实施过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2. 讲解背景:讲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背景。

3. 分析实施过程:分析休养生息政策是如何实施的。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休养生息政策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作业: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出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出现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使学生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等特点。

4. 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文景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2.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过程。

“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

3.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汉朝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背景:秦朝暴政、楚汉争霸带来的民力凋敝。

内容:减轻赋税、放宽刑法、鼓励农业生产等。

影响:恢复生产力、稳定社会、促进国家发展。

3. 讲解“文景之治”时期: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改善民生、减少犯罪。

文化繁荣:儒家思想兴起、史书编纂、文艺创作。

4. 讨论:分组讨论“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成就。

五、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文景之治”时期对后世的影响,举例说明。

3. 布置相关历史论文阅读,加深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研究。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休养生息”政策与秦始皇的暴政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政策的进步性。

2.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休养生息”政策对当代社会有何启示,如环保、经济发展等方面。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思考深度。

3. 知识掌握:通过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讲解了“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事实。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及文景之治时期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对文景之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秦朝的灭亡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在短时间内灭亡?(2)引出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一历史背景。

2.讲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1)介绍汉初的社会状况,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

(2)详细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包括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改革政治制度等。

(3)分析休养生息政策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等。

3.讲解文景之治(1)介绍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分析文景之治时期的重要成就,如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3)讨论文景之治时期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分析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文景之治有何影响?(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政策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

6.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使学生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成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通过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学生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的了解程度较高,能够概括这一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

七年级历史《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模板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西汉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都城;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文景之治;七国之乱。

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西汉初年,统治者为什幺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实施与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比较秦朝征收泰半之税,即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 以上交给国家,而汉文帝薄赋劝农,田租仅为三十税一,评价文景之治,使学生理解治世的概念。

三、通过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认识到西汉社会经济之所以得到恢复发展,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推动下,由于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要从思想上明确一个道理: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先决条件。

教学建议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

“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概念。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崩溃和汉朝的建立。

2. 解释“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和原因。

3. 讲解“文景之治”的含义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崩溃和汉朝的建立。

2. 提问学生对于“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

3.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

4. 讲解“文景之治”的含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汉朝的治理成就。

第二章: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教学目标:1. 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掌握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

教学内容:1.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

2.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性。

2. 讲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具体操作。

3. 介绍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措施,让学生了解其具体内容。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第三章: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

2. 掌握文景之治的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包括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法治等。

2. 介绍文景之治的特点,包括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文景之治的含义。

2. 讲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让学生了解其政治方面的表现。

3. 介绍文景之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其治理特点。

4. 通过案例分析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景之治的政治成就和特点。

第四章: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教学目标:1. 了解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

2. 掌握文景之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教学内容:1. 讲解文景之治的经济成就,包括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优秀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优秀教案

2.教师讲解,由于秦朝的暴政以及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破坏,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那时牲畜奇缺,甚至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有的将相只能乘牛车。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二段的最后一句文字,并问:面对如此萧条的状况,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做?汉初的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呢?(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教师过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到底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二)休养生息政策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休养生息政策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第一,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哪些?第二,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2.教师待学生看完课本内容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讨论结束后回答。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有①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④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3.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52页汉代耧车(模型)图片并介绍:这是当时的先进农具,使用这种播种农具,省工省力,播种速度提高,行距统一,便于锄草、收割。

耧车是汉代农业恢复和进步的有力证明。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提到汉高祖之后,他的继任者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那么汉高祖时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如何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1.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了解文帝和景帝采取的具体的治国措施,请阅读课本“文景之治”的相关内容,并归纳出“文景之治”的措施。

2.找一个学生归纳总结:①文帝和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汉文帝亲尝汤药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

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

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

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

给太后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

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

汉文帝的仁义和孝心感动了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了解这段历史。

新课探究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1)【问题探究】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有何变化?答案提示:时期代表的阶层战争目的利益对象秦亡前被压迫的农民阶级推翻秦的统治国家和人民秦亡后新的统治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个人(2)【问题探究】四年的“楚汉之争”为什么最终获得胜利的是力量相对薄弱的刘邦?答案提示:①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得到了百姓的拥护;②善于用人,比如韩信、萧何等;③骄兵必败,项羽败在过分骄傲上。

(3)【问题探究】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①目的变化:秦亡前,他们的目的是推翻秦的残暴统治;秦亡后,他们的目的是争夺国家统治权。

②阶级立场变化:秦亡前,他们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自然要反秦;秦亡后,他们实际上已上升为统治阶级,这个立场自然主张重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秩序。

2.西汉建立(1)刘邦建国①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西汉初期的历史。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

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为西汉的逐步强盛和后来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教师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汉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等基本史实。

2.分析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3.体会汉初统治者政治宽厚、生活恭俭的作风。

重点难点重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汉书》(书目)。

2.影视资源:《中国通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在反秦浪潮中,由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斗争中逐渐壮大。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趁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展开争战。

最终,谁取得了胜利?新王朝的统治者又是如何治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的?二、预习检查1.说说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2.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从“汉服”“汉字”“汉语”“汉学”引出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王朝——汉朝,介绍汉朝的建立,并以记者采访的方式,引导学生模拟记者采访汉朝建立者刘邦的情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楚汉之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63页的内容,梳理楚汉之争的相关知识。

学生回答:(1)背景: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分封诸侯,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

2024年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汉初的历史背景,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和原因。

掌握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及其对汉朝发展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在汉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

教学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在汉初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举措对汉朝长远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回顾秦朝灭亡的原因和汉朝建立初期的情况,激发学生思考汉初社会面临的问题。

简要介绍汉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引出本课的主题——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

2. 讲授新课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背景分析:讲述秦末战争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以及汉初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说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必要性。

政策内容:介绍减轻赋税、减轻徭役、鼓励农耕等具体措施,并解释这些措施如何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作用与意义:分析休养生息政策对稳定汉初政治局势、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强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举措政治举措:介绍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推行法治等政治改革,强调这些举措对巩固汉朝统治的积极作用。

经济举措:讲述重视农业发展、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等经济措施,分析其对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经济繁荣的影响。

文化举措:介绍倡导儒学、设立学校、推广教育等文化政策,说明这些政策对提升汉朝文化水平和培养人才的贡献。

3. 深入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时期的主要举措对汉朝发展的贡献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汉初统治者如何根据社会形势调整政策,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内容标准〗没有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

②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③通过观察汉纺车图,描述纺车结构以及纺织动作。

④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做皇帝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战争。

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②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③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1.重点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通过对休养生息原因的分析和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有个完整的概念。

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2.难点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建议〗1.刘邦建国①“楚汉战争”一是要讲清刘邦与项羽已从起义领袖转变为皇权的争夺者;二是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的比较,思考项羽由强变弱最后兵败乌江,是否“引乃开亡我也”?分析刘邦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西汉的原因,从中获得教益。

②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都城地点和“汉高祖”的称谓、史称“西汉”等均应交代清楚。

讲解“布衣将相之局”,介绍刘邦统治阶级的特色,从而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埋下伏笔。

2.休养生息①启发学生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首先指出汉初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1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案1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1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配乐诗歌《大风歌》视频(见课件)。

教师:《大风歌》的作者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公元前 202 年,刘邦在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废墟上,建立了西汉王朝。

汉朝建立之初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 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探究新知目标导学(一): 西汉的建立1.观看刘邦图片和《西汉建立形势图》说出西汉是何时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

提示: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2.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初年的景象。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景象?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提示:汉初的社会现象: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残破荒凉,人口锐减,生活困苦。

现象出现的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朝末年的战乱,使得社会生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有些将相出门只能乘坐牛车,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经济的凋敝。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过渡语: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为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其继任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由恢复进入发展阶段。

目标导学(二): 休养生息政策1.休养生息的含义:国家在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实施的减轻人民负担,保养民力、增加人口,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的政策。

2.结合教材知识回答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目的、内容和作用。

提示:原因:吸取秦亡教训;西汉初年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残破不堪。

目的: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内容: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第10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的政策和“文景之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两朝政策的对比,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点: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三、教学难点:秦汉两朝政策对比,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由于秦朝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展开反秦斗争,项羽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刘邦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打败项羽,自立为帝,开始了西汉的历史。

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归纳找出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过渡:刘邦建立西汉,面临的社会现状,请看以下材料:《汉书·食货志》记载:西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设问: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生: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生: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生: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师总结:为恢复发展经济,刘邦实行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

学据教材55页归纳:生具体内容为“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桑、轻徭薄赋”过渡:刘邦之后,继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师:展示史料,分析文帝景帝时期实行的政策: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材料二: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

历史:第10课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历史:第10课 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第11课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两汉的建立与刘邦采取休养生息的统治政策。

2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措施及“文景之治”。

3.西汉初的王国与“七国之乱。

”(二)能力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概括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以此培养并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秦亡��汉兴”的比较,锻炼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对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家走向安定富庶这一历史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统治者采取宽舒的政策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原因,初步理解生产关系的调整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2.通过对“文景之治”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统治者发展生产的措施使国家富强这一史实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劳动人民(生产者)创造历史“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七国之乱”,使学生懂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一直持续不断的,并使其理解“封建政府平定叛乱有利于国家巩固和社会发展”这一道理。

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一)教学重点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2.“文景之治”的成因。

(二)教学难点1.汉初王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

2.秦亡��汉兴的比较分析。

(三)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复习秦亡于暴政的有关史实,并在“赋税”“徭役”“刑罚”等方面进行与西汉的比较,得出“秦亡汉兴”的结论。

对西汉初年的措施可以“安居”“乐业”这一主题下来理解分析。

2.对“文景之治”成因的分析,可围绕以下两方面来进行:第一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第二是给农民提供宽松和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3.对西汉王国与西周封国的比较,可分为分封目的、分封对象、受封者权利与义务、分封结果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完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它是因为什么被灭亡的?(生:暴政)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为争当皇帝又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生:楚汉之争)最终结果如何呢?(生:刘邦打败了项羽。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教材分析1.本课立意本课讲述楚汉之争后建立了西汉王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并取得成效,出现了治世局面,引导学生了解汉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采取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安定的政策,对西汉初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重要意义。

2.子目间逻辑关系本课共三目,分别是“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第一目讲述秦朝被推翻后,为争夺对全国的统治权,项羽与刘邦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西汉王朝。

第二目介绍了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措施及作用。

第三目讲述了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三目之间是递进关系,楚汉之争的结果是西汉的建立,西汉建立之初的残破局面是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稳定了新建立的王朝,而“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

二、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三、学习目标1.知道楚汉之争的史事,理解西汉的建立对结束战乱、重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2.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汉初实行该政策的原因;归纳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从秦末、汉初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作用。

3.了解“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结合汉文帝、汉景帝的施政措施探讨该局面形成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理解统治政策顺应时代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贯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文景之治”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史料研读法、教师讲解法、情景演绎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提问:第一组图片告诉我们哪些信息,第二组图片人物不同的表情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第一组反映了西汉统一全国以及长治久安的寓意。

第二组左图庄严肃穆,体现了秦朝的赫赫军威;右图恬淡的笑容是西汉百姓幸福生活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教案
〖内容标准〗
没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
①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能力培养
①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

②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③通过观察汉纺车图,描述纺车结构以及纺织动作。

④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①明确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做皇帝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战争。

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②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③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
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
.重点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通过对休养生息原因的分析和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有个完整的概念。

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难点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学建议〗
.刘邦建国
①“楚汉战争”一是要讲清刘邦与项羽已从起义领袖转变为皇权的争夺者;二是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的比较,思考项羽由强变弱最后兵败乌江,是否“引乃开亡我也”?分析刘邦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西汉的原因,从中获得教益。

②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都城地点和“汉高祖”的称谓、史称“西汉”等均应交代清楚。

讲解“布衣将相之局”,介绍刘邦统治阶级的特色,从而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埋下伏笔。

.休养生息
①启发学生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首先指出汉初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引导学生归纳汉初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

其次指出汉高祖的布衣将相们出身低微,双亲身参加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因此注意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注重研究如何避免重蹈的覆辙,大臣陆贾为此向刘邦提出忠告。

同样出身低微的刘邦能接受陆贾的建议,根据刘邦的要求,陆贾一连写了12篇奏章,提出了行仁义、重教化的宽舒政策。

引导学生归纳:秦王朝的重役苛刑导致覆灭,应吸取秦亡教训,接受陆贾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宽舒政策
②将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根据课本内容归纳为四点:即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和十五税一。

并与秦的暴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归纳: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统治秩序。

.文景之治
①文帝、景帝实行的措施,教材概括为:轻徭薄赋和减轻刑罚两点,从内容中可看出比汉高祖时的“休养生息”更为明显。

小字突出了文帝的“节俭”
②汉文帝和汉汉景帝是汉高祖之后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的两代皇帝,因此得到“文景之治”的赞誉。

联系司马迁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对比汉初残破的情景,弓I导学
生归纳:当初“休养生息”政策,前后执行了六七十年,不仅巩固了西汉的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录〗
〔复习旧课〕
师:我们在第9课学习了中国历史次农民大起义,知道了强大的秦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作为中国历史上次农民起义的倡导者,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永远闪耀着历史光辉。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中国历史,将同学们将书翻到: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阅读教材〕
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看完书之后,我会要求大家合上书本,回顾你记忆中的本课内容。

补充:
灞樊沛
〔合书布点〕
△采点布点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先指定二三名同学讲
述教材内容,然后由其他学生补充。

强调当有同学讲述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不得随便插话,如有不同意见,必须在他人陈述完之后,举手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的内容采点、布点。

楚汉战争
项羽
刘邦
性质
天/'人
休养生息布衣将相汉初社会陆贾
内容解甲归田、劝民还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
文景之治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影响△布点小结
〔分层推进〕
△再读教材
△快速提问
①楚汉战争的性质?结果?
②刘邦建国。

③何为“布衣将相”?
⑵他向谁说的?
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⑷据此言论写的书叫什么?
⑸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⑹它给汉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⑤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
⑥文帝、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的方针是什么?
⑦文帝、景帝实行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哪两点?
⑧请辨别下列问题:
⑴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的是谁?
⑵减轻田租,把田租改成三十税一的是谁?
⑶慎用民力,把服役由一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的是谁?
⑷废除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的是谁?
⑸减了轻刑的是谁?
⑨文帝、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效果如何?
△处理问题
①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
②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秦的暴政相比有哪些进步?
③“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项羽说的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来。

项羽的说法明显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刘邦善于收买人心,注意择善而从,又以进能攻,退可
守的关中为根据地,逐渐由弱而强
项羽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最后在垓下陷入汉军重围。

在汉军“四面楚歌”声中,项羽只得突围,至乌江自刎。

〔贯通评价〕
西汉统治霎时间长达220多年,这与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是分不开的。

本课通过刘邦建国、汉初
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等内容,反映了汉初统治调整统治政策的概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