蛞蝓(悬哒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蛞蝓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俗称 鼻涕虫或黏黏虫。

寄主 草莓、甘蓝、花椰菜、白菜、瓢儿白、菠菜、莴苣、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瓣菜、青花菜、紫甘蓝、百合、豆类等农作物及杂草。

为害特点 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mm,体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 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一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另外,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参考资料:/html/bkjzx/wjzdwrtdwView/2006113090934.html

/view/43620.htm


注意防治蛞蝓
【发稿时间:2010-5-11 11:16:32】 【作 者:王磊】 【主 题 词:】
【责任编辑:】 【稿件来源:转河北科技报】 【审核发布:】




蛞蝓,农户又称黏线虫、鼻涕虫,自去年春天以来常有农户询问蔬菜上鼻涕虫防治方法,蛞蝓有逐渐加重为害的趋势。

蛞蝓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及瓜类、韭菜、花卉等多种作物的幼苗、幼嫩叶片和嫩茎,将其食成孔洞或缺刻,同时排泄粪便、分泌黏液污染蔬菜。

一、形态特征

成虫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宽4~6毫米。体形呈纺锤状(两头窄,中部宽),体色有黑褐色、灰褐色、黄白色、灰红色等多种类型。头部有两对棒状突起物(触角),体背前端有一个椭圆形的外套膜,能分泌黏液,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光亮的痕迹。

二、生活习性

以成体或幼体在植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月至6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保护地内发生为害时间更长。蛞蝓怕光,强光照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点达到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饿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时大发生。

三、综防措施

1.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耕翻晒地,恶化它的栖息场所,种植后及时铲除田间、地边杂草,清除蛞蝓的孽生场所。

2.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有利于蔬菜生产,可明显减轻蛞蝓为害。

3.在沟边、苗床或作物间于傍晚撒石灰带,每亩用生石灰7~7.5公斤,阻止蛞蝓到墒面为害叶片。

4.诱杀:在垄间于傍晚撒莴苣、甘蓝、白菜叶,堆成堆或再滴些啤酒作诱饵,翌晨揭开菜叶捕杀。

5.撒毒土。种子发芽时或苗期,在雨后或傍晚每亩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6公斤,拌细砂5公斤,均匀撒施。

6.喷药防治。若蛞蝓为害面积不大,可用1%食盐水或硫酸铜1000倍液,在下午4点以后或清晨蛞蝓未入土前,全株喷洒;为害严重的地块可用灭蛭灵900倍液喷雾。




蛞蝓介绍
--------------------------------------------------------------------------------


发表日期:2005年1月28日




蛞蝓又名蜒蚰,俗称鼻涕虫,其种类很多,分布很广。我国有数十种,多分布于长江流域,日常生活中最多见的为黄蛞蝓
黄蛞蝓形似蜗牛而无外壳,体色黄褐色,有零散的浅黄色斑点,体背前l/3处有一
椭圆形多皱褶的外套膜,外套 膜内壁布满血管,头上有二对 触角,眼长在大触角的顶端,口腔腹面有一角质齿舌,适于刮取和磨碎食物,它通过外套膜进行呼吸,它的肌肉组织中有非常丰富的腺体,分泌一种淡黄色胶状液体,可防止体表干燥、机械磨擦、

化学刺激及作为其他方面的防御工具。
黄蛞蝓畏光怕热,昼隐夜出,白昼多隐藏在阴暗、潮湿、多腐植质的住宅、地下室、厨房、庭院、菜园、石块和落叶下、土和石缝隙等处,黄昏后开始活动、觅食和繁殖,夏季午夜活动最盛。它食性杂,尤喜幼嫩多汁的植物及地衣菌类.危害蔬菜瓜果和花生、棉花的枝叶等。小小的蛞蝓,历史上也有数万倾农田被侵害的事例,它是一种农业害虫,也是家畜、家禽和某些野生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它进入人生活区,啃食饭菜、书报,污染器皿用具,所到之处,地面、墙壁、物品,到处留下一种淡黄色的粘液,粘液干燥后呈现丝丝发亮的痕迹,令人作呕。
黄蛞蝓的防制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首先从环境防制着手,使环境变干燥,经常检修住宅、水管、下水道、阴沟、排除积水,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物,清除碎砖乱石及杂草,以减少黄蛞蝓的孳生地。
黄蛞蝓的防治可用其喜食的瓜果施于其出没处集中诱捕,但必须傍晚后(最好近午夜时分)进行。防治药物过去用5%煤酚皂溶液、熟石灰、生石灰喷洒或布散于蜒蚰体及其出没场所,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煤酚皂溶液特效短,石灰也需3~4日换一次。民间采用食盐防制,效果也很好,但食盐用量大,蜒蚰死后化成一堆黄色粘稠的液体,既让人看了不舒
服又不易清除。国外采用蜗牛敌(Meba即多聚乙醛)和丁蜗锡(TBT0即氧化双三丁基锡)等药物拌米糠、玉米粉傍晚施于蛞蝓出没处,但该两药物毒性高又不经济。上述杀灭蜒蚰方法种种,都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它们不是不安全和不经济就是使用不方便,都不甚理想。现经研究发现,医用的磺胺结晶粉(氨基苯磺酰胺)和速灭威;灭蜒蚰有很好的效果,且方法简单,可将其拌入蜒蚰爱吃的食物(如米饭、瓜果等)傍晚置于其活动场所,次日,在投药区周围就能见到很多干缩死亡的蜒蚰,不影响清除。只要不是大雨冲淋,该药持效可达二周以上。市场上与曾有以其制成的蜒蚰药产品,这是个高效、安全、无毒、经济和使用方便的防治方法。此法也适用于蜒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