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学

合集下载

精神动力学评估过程:关于患者的心理学头脑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精神动力学评估过程:关于患者的心理学头脑及其与治疗的关系
ap oa h s t e a ina ie p y ho o c lm ide e s:qu s i pr c e o op r to lz s c l gia n dn s e tonn ie ar s,a r ias ba e n ci ia ntr i pp as l s d o ln c li e vews I lo d s . ta s i — c s s t e a ins p wih t e t r y. us e he r l to hi t h he ap K e o ds p yc o c 1m i e e s, p y ho na i ope a i al e s e s e y W r : s holgia nd dn s s c dy m c, r ton i d a s s m nt z
能够 清楚 地认 识 到 患 者 的症 状 来 自于 患 者 自身 对 环 境 的 反 应 。 如 果 采 用 了 否 认 、 射 和 替 代 等 方 式 则 表 明 治 疗 师 在 感 知 觉 的 投 能 力 很 差 。二 是要 对体 验 和 行 为 的背 后 原 因 有 探 查 的 欲 望 。这 是 一 种 学 习 的 能 力 。 治 疗 师 只 拥 有 感 知 觉 能 力 是 不 够 的 , 必 还 须 能 够 理 解 是 什 么 原 因 导 致 的这 种 特 殊 的 思 维 情 感 和 行 为 。相 反 , 有 心 理 学 头 脑 的 人 们 是 不 关 心 原 因 的 或 者 , 实证 的 困 难 。提 供 了 两 种 方 法 对 心 理 学 头 脑 进 行 操 作 化 评 估 , 通 过 量 表 和操 作 化 访 谈 来 进 行 。 和 即
讨 论 了心理 学 头 脑 和 治 疗 的 关 系。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看饮食与心理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看饮食与心理

从精神动力学角度看饮食与心理饮食作为任何生物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本能,也是人类生命早期最突出的主题,它包括食物和进食两个部分。

因此它不仅具有基础性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心理学的意义。

来源:精神分析佛洛依德1、引言精神动力学是由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学派的基础和核心概念,主要用以解释人类各种精神功能和精神活动之间发展、变化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例如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我、自我及超我之问冲突的产生,本能欲望的增强或减弱、滞留或释放,冲突及应对冲突而形成的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等,因而精神动力学也被称为深层心理学。

而且它认为越是在个体生命早期发展中突出的主题,围绕其形成的心理需求特征和精神地貌形态对个体的影响越是深远,因此精神动力学的决定论使其具有某种达尔文主义的色彩。

饮食作为任何生物最基本的一种生存本能,也是人类生命早期最突出的主题,它包括食物和进食两个部分。

因此它不仅具有基础性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心理学的意义。

婴儿吸吮妈妈的乳房,是他与世界之间产生的最原始和最基本的一个联系,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婴儿不仅得到了食物的满足,而且获得了一种口腔快感。

这个看似简单实则重大的联系,与人类一些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功能密切相关,如安全感、控制感、依恋关系及自尊感等。

因此食物不仅是能量的来源,也是快乐的来源。

同时饮食还具有社会文化的意义和功能,如提供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等。

本文拟从精神动力学的视角来谈谈饮食习惯、饮食行为、饮食文化等与个体的心理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2、饮食、情绪和性格在精神动力学的视野和框架下,摄食行为不简单是一个物质能量流动的过程,它还具有丰富的心理学涵义。

在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中,有许多与“象征性摄食”相关的主题如:攫取、占有、控制、吞并、吸纳、依赖等等。

那么是否可以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的特征来预测一个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及特征呢?2.1、饮食口味从一个人饮食的口味偏好,可以推测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情绪特征。

头痛的精神动力学

头痛的精神动力学
析理 论对 头痛 领域 研 究影 响深 远 , 他运 用精 神 动力 学理 论分 别 通过 神经 生理 模 式 、 症和 超 心理 学 癔
三个 层 面来揭 示 头痛 的发 生发展 过 程 。 同时 , 于头痛 的精 神 动力 学理 论还 包括 有人 格特 征 、 关 转换
机制、 自恋机 制 、 社会 心 理 因素 等 。这 些理论 相 辅相 成 , 同致 力 于复 杂 的头 痛疾 受 其 折磨 , 因此 他 坚
信 只有 去 除 了偏 头 痛 的 遗 传 因素 才 能 有 良好 的 预
后, 才会 忘 却对 死 亡 的担 心 和 恐 惧 而 充 满 对 生 活 的
些体 验完 全 不存 在 于 他 们 的记 忆 中 , 者仅 仅 以非 或
的症状 区别 于偏 头 痛 , 些 症 状 能通 过 其 特 有 的存 这 在模 式 和发 生过 程所 识别 。他还 根据 身 体不 同部 位
区分 了三种 偏头 痛 等位 发作 : 部偏 头 痛 、 部偏 头 腹 背
痛、 心脏 偏 头痛 。 在 考虑 了偏 头 痛 等 位 发 作 的基 础
联 系 。任 何 一种 引起 不愉 快 的情感 体 验如 : 恐惧 、 焦
分 布 。最 后他 认定 偏 头痛 的核 心是 供应 硬脑 膜纤 维 的 三叉神 经 。可 见弗 洛伊 德预 测 了偏头 痛 发病 的重
在 弗 洛伊 德 的精 神 动 力学 理 论 中 , 主要 将 疼 他
痛 理论 分 为神经 生 理 学 、 症 性 头 痛 和 超 心 理 学 三 癔
个 层面 进行 系统 阐述 。


头 痛 的精 神 动 力 学
屈 远 胡 华 周 冀英
( 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心 理 卫 生 中心 , 庆 4 0 1 ) 重 重 0 0 6

精神动力学-徐勇

精神动力学-徐勇

基本原则
4.婴儿期和童年的体验对成年后的人格有决 定性的影响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 William Wordsworth
基本原则
5.阻抗 保持现状,对抗治疗师的努力
基本理论: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作用: 回避或处理强烈的、具有威胁性的情感, 如焦虑,哀伤等 维护自尊 处理人际关系
访谈技术-反应
1. 2. 3. 4. 5.
重述和释义 避免评判 避免不必要的转换话题 讲话不要太早、太多、太长 反应之后,回到倾听
基本技术

自由联想 “说出出现在你脑子里的任何东西,不要 有任何加工和检查”。 自由联想本身并不能显示患者的潜意识 阻抗和防御
基本技术

梦的解析 “通向潜意识的忠实的大道”。 显义 隐义 梦的工作:将隐义转换为显义的工作 移置 凝缩 替代 不合逻辑的次序 贬低 戏剧化 继发修正
抵消 潜意识地抵消某些情感,如内疚或羞耻, 的努力 某些宗教仪式 某些强迫行为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转向自身 将消极的情感或态度由外在客体转向自身 健康的/病理性的 抑郁性人格 自虐性格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移置(displacement) 目的是让本我冲动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只不过是转到安全的对象身上
基本原则
2.精神决定论 心理现象和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没有任 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 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的事件决定的。
希拉里· 克林顿的口误
她对西弗吉尼亚州的选民说:“每个跟我 说的所有关系民生的问题都是下届总统确 实可以有所为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关心这 些的话。”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她又加了 一句:“更可能做到这些,如果她真的关 心这些的话。”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人格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述评【摘要】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和霍妮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

他们的理论观点对心理学、精神病学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主要评述了他们各自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霍妮在人格心理学领域,各种人格理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其中,精神动力学理论可谓一朵奇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精神治疗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的观念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精神动力学领域的三巨头:弗洛伊德、阿德勒和荣格,以及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霍妮的主要理论观点,并且对这些理论作一个总结和评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是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开山鼻祖,他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与精神治疗领域和人格发展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弗洛伊德是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心理学家。

以下将介绍他的主要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的起源精神动力学理论起源于19世纪晚期。

当时,人们对一种叫做歇斯底里症(hysteria)的心因性躯体疾病束手无策,歇斯底里症的患者会有生理症状,但是,却找不到明显的躯体方面的原因。

当法国医生Jean Charcot证明自己可以在病人处于催眠状态时使用暗示法消除歇斯底里症状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对这一发现非常好奇,于是,从维也纳专程赶往法国巴黎观摩Charcot的治疗演示。

弗洛伊德深受鼓舞,回到维也纳之后,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创造了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精神分析法是指对于心理障碍的一系列治疗方法,而精神分析理论则是指弗洛伊德对于人格和心理障碍的理论解释。

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将这两个术语混淆使用。

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放在影响人格的至关重要的位置。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精神动力学rev》教材第五章“潜意识与意识冲突”的内容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潜意识的概念、特性及其在个体心理中的作用,意识冲突的类型与表现,以及精神动力学在意识冲突中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潜意识的概念和特性,掌握潜意识在个体心理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意识冲突的类型和表现,学会运用精神动力学方法分析意识冲突。

3. 提高学生运用精神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潜意识与意识冲突的精神动力学分析。

教学重点:潜意识的概念和特性,意识冲突的类型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潜意识与意识冲突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潜意识的概念、特性,以及意识冲突的类型和表现。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展示精神动力学在意识冲突分析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个简单的意识冲突问题。

5. 课堂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过程和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潜意识的概念、特性2. 意识冲突的类型、表现3. 精神动力学在意识冲突分析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个生活中的意识冲突案例,运用精神动力学方法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心理学书籍,深入了解精神动力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潜意识与意识冲突的精神动力学分析。

2.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案例,展示精神动力学在意识冲突分析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一个简单的意识冲突问题。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

《精神动力学rev》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基于《精神动力学rev》教材第四章“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详细内容包括潜意识的概念与功能、意识与潜意识的互动关系、梦的解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潜意识表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潜意识的基本概念,掌握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精神动力学原理分析梦境,提高自我认识。

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潜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梦境的解析。

教学重点:潜意识的基本概念、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精神动力学rev》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解一个实际梦境,引导学生思考梦境背后的心理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潜意识的基本概念、功能以及与意识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梦境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动力学原理进行解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梦境解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潜意识的概念与功能2.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3. 梦境解析实例4. 潜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解析自己最近的一个梦境,并写出分析报告。

2. 答案:学生根据梦境的实际情况,结合潜意识与意识的关系进行解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潜意识的概念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梦境解析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潜意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心理咨询、人际沟通等。

同时,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自我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梦境的解析。

2. 例题讲解:分析梦境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精神动力学原理进行解析。

一、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1. 潜意识影响意识:潜意识中的内容会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意识层面,如梦境、日常生活中的冲动行为等。

精神动力学revised课件

精神动力学revised课件

整现实。
03
神经症与人格障碍的精神动力 学解释
神经症的精神动力学解释
潜意识冲突通常与个体的童年经历有关,这些经历可 能包括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自我感知、自我价值感和 自尊心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神经症的症状。
神经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其特征在于焦虑、抑郁、强 迫、恐怖等情绪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动力 学理论认为,这些症状是潜意识冲突的表现,这些冲 突是由个体对环境的不适应、早期创伤或矛盾情感所 引起的。
治疗方法不同
精神分析采用长程、深度的自由联想和解释的方法,而行为治疗则多采用短程、基于技能 的方法。
精神分析与认知治疗的关系与比较
理论基础不同
精神分析重视童年经验和潜意识冲突,而认知治疗则强调 认知过程和信念系统在维持情绪和行为问题中的作用。
关注点不同
精神分析关注的是移情、反移情、阻抗等心理动力学因素 ,而认知治疗则更注重自动化思维、信念系统和认知歪曲
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产生自我意识。
02
能指与所指
拉康引入语言学的概念,认为人的意识和行为都受到语言的影响。能指
是指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所指是指语言符号所指代的对象。
03
三重现实
拉康认为人的现实世界分为三重,第一重是物理现实,第二重是象征现
实,第三重是想象现实。这三重现实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人的完
等。
治疗方法不同
精神分析主要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移情与反移情分析来 深入探索无意识过程,而认知治疗则更注重挑战和重构自
动思维、信念系统和认知歪曲。
精神分析与人本治疗的关系与比较
理论基础不同
精神分析强调无意识过程和早期经验对人的影响,人本治疗则重视人的自我概念、体验 和成长。

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和方法的比较

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和方法的比较

心理学对心理治疗的不同流派和方法的比较心理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应用领域,通过改变个体的思维和情绪,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在心理治疗的实践中,有许多流派和方法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对几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流派和方法进行比较。

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它的基本理念是,人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信念系统所决定的。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受者了解并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信念,从而减少痛苦和不健康的行为。

该方法通常结合使用一系列技术,如认知重构、行为实验和自我监控等。

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和强迫症等心理障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是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方法,注重个体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该方法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潜力和价值,通过创造性解决问题和接纳个体的真实性,他们可以实现个人成长。

人本主义心理治疗通常提供一个支持性和关怀的环境,鼓励个体自我探索和自我认识。

它在解决身份危机、提高自尊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是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的方法,旨在探索和解决个体的潜意识冲突和过去经验对现在行为的影响。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强调个体的无意识过程,并通过倾听和洞察力来帮助个体认识和解决内心冲突。

在治疗过程中,个体通常被鼓励自由关联,表达梦境和分析自由联想。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在解决人格障碍和复杂的心理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

解决性心理治疗是一种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帮助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应对方式。

该方法的重点是寻找并改变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不适应和非建设性的模式。

解决性心理治疗使用一系列技术,如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问题解决技巧等,帮助个体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用于应对应激和适应困难、改善冲突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和方法在理论观点和治疗技术上存在差异。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精神分析学称_精神动力学

精神分析学称_精神动力学
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 会有矛盾和冲突, 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 以某种方式, 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 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 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 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 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 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 运用得当, 可减轻痛苦, 帮助度过心理难关, 防止精神崩溃, 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通过幽默来表达 幽默
攻击性或性欲望, 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 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 死亡、 淘汰, 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 表现 反向形式 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 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 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有的人 否认 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如一 投射 个人性张力过大, 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 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
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 转化 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 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 识不能承认的。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引言: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理论和思想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心理结构,以及他对个人发展和心理问题的观点。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1.无意识与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无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组成的。

意识是我们能够感知和思考的部分,而无意识是我们意识之外的信息和冲动,潜意识则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但又存在于心智中的内容。

2.精神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到冲动和欲望的驱动。

他提出了生命本能(Eros)和死亡冲动(Thanatos)的概念,认为这两种内在驱动力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性心理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性心理发展特征。

他将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和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与个体对性的需求和冲动有关。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1.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结构的概念,将人的心智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

本我是最底层的部分,代表着个体的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中间层,代表着个体的现实感知和理性;超我是最高层,代表着个体内化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2.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个体应对焦虑和冲突的心理策略。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和退行等,这些机制帮助个体保持心理平衡。

三、弗洛伊德对个人发展的观点1.童年经验的影响: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经验对个人发展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他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冲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儿童期的不良经历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性格结构与个人发展: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性格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持续发展。

他提出了性格结构的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三个部分:爱力、实力和决策力。

四、弗洛伊德对心理问题的观点1.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通过对无意识和潜意识的探索,人们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

精神动力学诊断

精神动力学诊断

第×次治疗



病人:哎,我送你的绿色植物呢? 医生:我送别人了。 病人:是谁?(很生气表情) 医生:我们电脑室的同事。 病人:是女的吧? 医生:是。 病人:那你为什么要送别人呢?(非常生气,质问口气。) 医生:她来帮我修电脑,看到那植物喜欢,我就说你喜欢 就送你吧。 病人:那不是你的东西,为什么你随便送人。


– –




医生:小时候是谁带你? 病人:母亲,还有奶奶的。 医生:有没有与父母或奶奶分开过。 病人:没有。 医生:有没有送幼儿园?住校什么? 病人:没有去过幼儿园。初中时要住校,我住了1天 就跑回来了。 医生:为什么? 病人:我不习惯。
– – – – – – – –
医生:以后再没有住校? 病人:没有,一直到大学,在大学,我也一周至少 要回家2-3 次住。 医生:小时候就没有自己在亲戚家住过? 病人:没有。我妈去哪,我就跟着。 医生:要是不带你怎么办? 病人:我就哭,最后他们也没办法就带我了。 医生:你没有单独一个人呆过。 病人:是,至少也回有什么表哥表姐在一起。
– –

– –
病人:我跟他一起去。 医生:有时你去不方便。 病人:那我就在办公室等他。 医生:你不回去在家等。 病人:不,要不我就逛大街。
– – – – – –


医生:要是他很晚回来呢?你不能一直在大街逛。 病人:我回家等。 医生:等到何时? 病人:一直等。 医生:在哪?你不睡? 病人:在客厅,不睡,一直等到他回来。 医生:要是他出差怎么办。 病人:他很少出差。算起来,我也拖累了他。那时 单位让他搞基建,经常出差。我守不了,非 要他不干。真耽误了他不少,也许他早升 了。

精神动力学治疗PPT课件

精神动力学治疗PPT课件

精神分析的价值观是什么?
对意义、活力(或生命力)和真实的探寻
基本原则
1.潜意识动机 梦 动作倒错:口误,意外的动作,忘记或搞 错姓名或单词 叙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非言语行为
基本原则
2.精神决定论 心理现象和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没有任 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 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的事件决定的。
开始象被投射的自体或客体表征那样感受 或行为; 3. 投射的内容经过治疗师的处理和修正,再 通过内射返回给病人。由此,病人的自体 或客体表征也得到修正。
基本理论:心理发展
佛洛依德的理论 口欲期(0 ~ 1岁) 肛欲期(1 ~ 3岁) 性器期(3 ~ 6岁) 潜伏期(6 ~ 12岁) 性征期(13 ~ 成年)
1.获得信息
2.探索新的领域(开放性问题) 3.希望推动病人(尽可能不要用“为什么”
访谈技术-反应
1. 重述和释义 2. 避免评判 3. 避免不必要的转换话题 4. 讲话不要太早、太多、太长 5. 反应之后,回到倾听
基本技术
自由联想 “说出出现在你脑子里的任何东西,不要 有任何加工和检查”。 自由联想本身并不能显示患者的潜意识 阻抗和防御
基本技术:移情-反移情分析
反移情的定义——一人心理学: 治疗师对来访者的移情的感受和反应,
是治疗师本人未解决的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因此,治疗师的反移情是治疗的障碍,治 疗师应该通过督导和个人体验分析和修通 他的反移情。
基本技术:移情-反移情分析
两人心理学: 反移情是治疗师对来访者的所有的反应。
移情不可能只是来访者的歪曲,反移情也 不可能只来源于治疗师本人的未解决的潜 意识冲突。
基本理论:心理发展
客体关系理论 0~2月:内向性 2~6月:共生 6~36月:分离-个体化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

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心理异常是指人的心理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异常或失调的状态。

在心理学中,关于心理异常的研究非常广泛,涉及诸多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几种主要的心理学观点来解释心理异常的形成和发展。

一、精神动力学观点精神动力学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学派,其观点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个体内部的冲突和压抑所导致的。

弗洛伊德提出的无意识和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动力学观点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心理异常源于个体无意识层面的冲突和积累,而心理防御机制则是个体为了维护心理稳定而采取的自卫措施。

例如,焦虑症和强迫症就可以解释为个体对无意识冲突的防御机制失效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二、行为主义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心理异常视为学习和环境因素的结果。

根据行为主义观点,心理异常是通过不适应性的学习或者受到不良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形成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行为的可观察性,认为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刺激和建立适应性的学习来解决心理异常问题。

例如,对于恐惧症的治疗,行为主义心理学通常采用系统脱敏和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恐惧刺激来减轻恐惧症状。

三、认知观点认知心理学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出现了错误或有偏差的结果。

认知观点强调个体的思维和感知过程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例如,焦虑症患者常常出现过度的担心和不合理的思维,他们对可能的危险情境做出了错误的评估,导致焦虑程度的增加。

因此,基于认知观点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认知疗法和认知重构,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来缓解心理异常。

四、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于个体内心的发展和实现受阻所引起的。

人本主义观点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认为心理异常是个体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和困惑的结果。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倡导通过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来解决心理异常问题。

例如,在治疗中,人本主义心理学通常通过提供支持、倾听和尊重个体的需求,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自我价值和实现个体目标。

心理咨询的四大流派

心理咨询的四大流派

心理咨询的四大流派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领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流派。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心理咨询的四大流派: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疗法。

一、精神动力学流派精神动力学流派是心理咨询领域最早的流派之一,由佛洛伊德和其追随者们创立。

精神动力学关注个体的内心冲突和无意识心理过程对行为和情绪的影响。

在精神动力学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个体一起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阻碍,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精神动力学咨询通常包括自由联想和梦境解析等技术,以帮助个体思考和超越内心的困扰。

二、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以及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咨询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帮助个体摆脱不健康和不适应的行为。

在行为主义咨询中,咨询师通常使用正反馈、负反馈和条件反射等方法来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

此外,行为主义咨询还鼓励个体参与行为实验和反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三、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成长、自我实现和意义寻求。

人本主义咨询致力于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并鼓励个体积极地面对困境和问题。

在人本主义咨询中,咨询师经常使用非指导性探索和积极回应等技术,以建立咨询师和个体之间的良好关系。

人本主义咨询还注重个体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鼓励个体在咨询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做出选择。

四、认知行为疗法流派认知行为疗法流派是现代心理咨询的主流流派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将个体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视为心理问题的核心。

认知行为疗法致力于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并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实验等技术来改变这些模式。

在认知行为咨询中,咨询师与个体一起建立具体的治疗目标,并通过定期反馈和评估来监测进展情况。

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适用于不同的个体和问题。

精神动力学流派强调个体的潜意识和内心冲突,适用于那些对内心冲突感到困扰的个体。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是指一个人内在的特质、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是一个人的核心和个体表征。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于自身特质和行为方式的逐步塑造和完善。

在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其中最著名并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是以下五大理论:1. 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的精神动力学理论对于人格发展影响深远。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自我意识在探索与冲突中逐渐形成。

他提出了个人性格结构中的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了原始欲望与冲动的驱动力,自我则是对社会规则和现实情况的认知与适应,超我则代表了个体内化了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通过这三个部分之间的不断斗争与平衡来实现人格发展。

2.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需要按照一定的层次逐渐满足自己的需求。

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在满足了低级需求后,个体才会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通过满足需求来获得自我实现和个体增长的过程。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对于人格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行为目标,并且会根据这些目标进行依赖性与独立性的行为选择。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需要被接纳和重视的内在驱动力,并且通过真诚与同理心来帮助他们实现这种自我价值感。

他提出了积极回应(positive regard)和无条件接纳(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等概念来解释这一观点。

4. 卡尔·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荣格是心理学领域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格发展的观点。

荣格关注个体内部阴暗面(阴影),并强调个体需要探索并整合这些被压抑或被忽略的失衡元素。

他还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即认为人类共享一些基础性的思维模式和原型,并将其反映在我们对世界和自己的看法上。

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

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又称“精神动力学”,译自英文“psychoanalysis”或“psychodynamics”。

主创人是弗洛伊德。

之后其杰出的弟子荣格衍生出分析心理学,荣格的心理学受到东方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个人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

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psychoanalysis)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创立。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精神分析是整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正式开端,也是心理学的正式开端。

弗洛伊德长期的临床经验,通过对大量精神病患者、神经症患者的观察与治疗,以及对他自己内心世界的艰苦分析,提出精神分析理论。

该理论有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泛性论及精神病理学理化,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精神分析疗法实施,精神分析的技巧,主要由自由联想、解释、释梦和移情四部分组成。

弗氏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著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奥秘》,本书主旨在于阐述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梦的解析》,最广为人知的著作,主要阐述了抗拒和压抑的作用;《性学三论》,阐述了“性”的内驱力——对个体行为产生的重要性。

这三部重要著作是精神分析学的三项奠基石,标志着精神分析学的诞生。

1、泛性论在弗洛依德的理论中,性欲有着广义的含意, 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 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 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对于这种观点我们本着扬弃的态度,既不必迷恋信仰, 也不应做简单的否定。

我们可以运用弗洛伊德的这个理论来解释种种典型的设计现象:运用性表达来唤起受众的某种心理情绪。

心理学十大疗法

心理学十大疗法

心理学十大疗法介绍心理学十大疗法是在心理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这些疗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还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每种疗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疗法之一。

它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改变消极和有害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CBT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问题识别:帮助个体识别和理解自己的问题。

2. 目标设定:确定治疗的具体目标和期望结果。

3. 认知重构:帮助个体发现和改变负性和扭曲的思维模式。

4. 行为实验: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新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5. 结果评估:评估个体在治疗过程中的进展和效果。

2. 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FBT)解决方案导向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一种注重解决问题和建立解决方案的疗法。

相比于关注问题的根源,SFBT更注重未来,并通过帮助个体发现已经成功解决问题的资源和策略来促进变革。

以下是SFBT的基本步骤:1. 目标设定:明确个体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的结果。

2. 寻找例外:探索个体过去是如何成功解决问题的,并找出其中的模式和策略。

3. 缩小差距:帮助个体发现当前与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并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4. 存在感和承认:承认个体已经做过的行动和改变,并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5. 反馈和评估:通过评估和反馈来确定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 系统家庭治疗(SFT)系统家庭治疗(Systemic Family Therapy,SFT)是针对家庭系统中的问题和冲突进行治疗的疗法。

它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是问题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家庭系统中的结构和互动方式来改善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SFT的基本步骤: 1. 家庭评估: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沟通方式和动态平衡。

精神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分析治疗的重点
重点: 既往经历对目前行为的作用(认知、情感、 幻想、活动)
目的:理解防御机制以及病人的移情反应,特别是 它们在医患关系上的表现
技术: 建立治疗联盟 自由联想 解释防御和移情 经常会晤
疗程:数月至数年
精神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对质:当事人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澄清:找出矛盾和重点 解释:让潜意识的现象进入意识 修通:指在达到内省之后发生的一组复杂的
……而到了“后现代”时期,内省属于则指病人与治疗师主 观上一起合作,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创造描绘出符合 患者背景和将来的蓝图——是对当前事实的描述而非对 历史的追忆。 Nancy精神M动c力W学诊il断li评a估ms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诊断 Diagnosis
诊断:依据事物的表现,对其性质进行识别、判断并作出归类。 Diagnose: find out the nature of (esp an illness) by observing its symptoms.
精神动力学
表现+体验 精神分析理论要点 更侧重描述 动态 涉及 涉及
精神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动力学诊断
如:
心理发展:口欲、肛欲、俄底浦斯期 冲突类型:俄底浦斯期、认同障碍 病理心理:固着、停滞,退行,防御机制,妥协,反向
人格:边缘型、自恋型、回避型 人际关系:母婴关系,依恋类型
存在问题:1、没有独立的诊断参照体系 2、与现象学诊断体系重叠、交叉
时间内容形式感受4个人成长史重大生活事件5人格特点结构6现状人格与成长史的关系7防御机制8治疗帮助策略9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拟定解决方法案例报告的撰写格式贾晓明一接诊的基本情况1治疗的设臵2来访者病人的基本情况3家族史4成长经历5与重要人物的关系6其他二动力学诊断1内在冲突2防御机制3人格结构4其它三治疗目标四治疗过程移情与反移情五治疗后的反思六治疗的结束病人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病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原则
2.精神决定论 心理现象和我们的躯体现象一样,没有任 何事情是偶然的或碰巧发生的。每一心理 事件的产生,都是一些先前的事件决定的。
希拉里·克林顿的口误
她对西弗吉尼亚州的选民说:“每个跟我 说的所有关系民生的问题都是下届总统确 实可以有所为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关心这 些的话。”意识到自己的失言,她又加了 一句:“更可能做到这些,如果她真的关 心这些的话。”
开始象被投射的自体或客体表征那样感受 或行为; 3. 投射的内容经过治疗师的处理和修正,再 通过内射返回给病人。由此,病人的自体 或客体表征也得到修正。
基本理论:心理发展
佛洛依德的理论 口欲期(0 ~ 1岁) 肛欲期(1 ~ 3岁) 性器期(3 ~ 6岁) 潜伏期(6 ~ 12岁) 性征期(13 ~ 成年)
基本原则
4.婴儿期和童年的体验对成年后的人格有决 定性的影响 “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 - William Wordsworth
基本原则
5.阻抗 保持现状,对抗治疗师的努力
基本理论: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作用: 回避或处理强烈的、具有威胁性的情感,
如焦虑,哀伤等 维护自尊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压抑(repression) 自我将无法接受的想法、情感及冲动等排 除出意识而推到潜意识中去。
无法回忆的创伤 成长过程中婴儿性的愿望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理学”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退行 行退回到成熟前的水平
治疗中的反复 躯体化 疑病 婴儿性人格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反相形成(reaction formation) 在思考和行动上采取了和潜意识冲动截然 相反的方式
举例
本我和自我 选择一个小的即刻奖励还是大的但要等一段时间的奖励
本我和超我 决定是否归还多找给你的钱
自我和超我 选择撒一“无关紧要的谎”还是如实相告
本我、自我和 超我
本我、超我和 自我
自我、超我和 本我
决定是否还击一个软弱的对手的攻击还是甘受委屈
决定是否采取一种现实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与你的欲望 和道德信念都有冲突 决定是否受冲动驱使去偷你想要但又付不起的东西
基本理论:心理发展
客体关系理论 0~2月:内向性 2~6月:共生 6~36月:分离-个体化
6~10月:区分 10~16月:练习 16~24月:恢复亲密关系 24~36月:个体化加强,客体恒定
依恋理论 Attachment Theory
KonrKonrad Lorenz
基本原则
3.冲突理论 人类行为是满足先天的性及攻击本能的愿 望与考虑外部世界的规则与现实的需要之 间长期斗争的结果。
基本原则
心理结构 本我:快乐原则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做决定;整 合感知信息
意识


潜意识
防御机制
超 我 本 我
释放紧张
道德良心; 自我理想
意识
潜意识
基本原则
冲突
健康的/病理性的 抑郁性人格 自虐性格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移置(displacement) 目的是让本我冲动得到一定程度的表达, 只不过是转到安全的对象身上
迁怒于人 欲望的移置 焦虑的移置
成熟的防御机制
升华(sublimation) 将被禁止的冲动转化为更具建设性及创造 性的活动,社会适应性最好
原始防御机制
自我和外在世界的界限 无法保持现实原则 无法理解或判断自我以外的事物的独立和
恒定
原始防御机制
原始性退缩 退回到内心世界
原始防御机制
否认 “没有发生” 让生活不那么痛苦 躁狂
原始防御机制
投射(projection) 将自己的潜意识冲动、情感归于他人
良性、成熟的形式:共情的基础 恶性的形式:危险的误解,破坏人际关系。偏执
伊索寓言:酸葡萄心理(sour grapes rationalization)
甜柠檬心理(sweet lemon rationalization) 道德化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抵消 潜意识地抵消某些情感,如内疚或羞耻, 的努力
某些宗教仪式 某些强迫行为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转向自身 将消极的情感或态度由外在客体转向自身
(1903-1989)
Harry F. Harlow
(1906-1981)
Harry F. Harlow
(1906-1981)
John Bowlby
(1907-1990)
Marry Ainsworth
(1913-1999)
Marry Ainsworth
精神动力学治疗 Psychodynamic Therapy
徐勇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
简史
1856,5,6 Sigmund Freud 出生
1873 ~ 1880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82 ~ 1884 维也纳总医院临床训

简史
1886 他的私人诊所开业 与Martha Bernays 结婚 Jean Charcot:催眠术 Joseph Breuer:疏泄方法
Anna O.
简史
1892 ~ 施压技术(pressure technique) 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 诱惑理论(seduction theory) 梦 婴儿性欲,俄底浦斯冲突,人类行为的本
能基础
基本原则
1.潜意识 梦 动作倒错:口误,意外的动作,忘记或搞 错姓名或单词 非言语行为
新的弟弟或妹妹出生时,3、4岁的儿童的反应 目的是否认矛盾情感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情感隔离(isolation of affect) 通过隔离情感来处理焦虑及其他痛苦体验
外科医生 不带感情地谈论创伤 强迫性人格
神经症性的防御机制
理智化 高级的情感隔离:处理日常情绪负担
合理化 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加以“合理性”解释,借以掩 饰潜意识动机
性人格
原始防御机制
分裂(splitting) 主动地将相互对立的情感、自体表征或客 体表征分裂开来的潜意识过程。
好-坏 表扬治疗师-攻击别的治疗师
原始防御机制
投射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 1. 病人将自体表征或客体表征投射入治疗师; 2. 治疗师潜意识地与被投射的内容认同,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