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模板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配画模板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配画模板
对不起,我无法直接为你提供一个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配画的模板。
不过,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制作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和建议:
1. 选择一首诗:首先,选择一个适合二年级学生理解的中国古诗。
例如,《静夜思》、《春晓》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语言简单,意境优美。
2. 理解诗歌的含义:在开始绘画之前,你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让他们知道诗歌所描述的是什么样的场景,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3. 创造画面的布局:考虑如何将诗歌中的元素融入到画面中。
例如,如果诗歌描述的是夜晚的景色,那么月亮和星星可能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
4. 添加颜色和细节:使用丰富的颜色和细节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这可能包括颜色、线条、形状、纹理等。
例如,可以使用明亮的颜色来表现春天的生机,或者用柔和的颜色来表现夜晚的宁静。
5. 让学生参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出他们心中的古诗画面。
即使他们画得并不完美,也要鼓励他们,因为这是他们理解和表达诗歌的方式。
6. 分享和讨论:完成画作后,让学生们分享他们的作品,并讨论他们是如何理解和表达诗歌的。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记住,模板只是一个指导,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眼中的诗歌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所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三峡

古诗文系列:三峡
译文: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 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 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 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 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 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 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 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 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古诗文系列:三峡
简析: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 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 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 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 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 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 出船行之快。
古诗文系列:三峡
简析:
“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 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 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 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 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 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 “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 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 综合表现以上特点。
古诗文系列:三峡
简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 “(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 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 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 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 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 “连”。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枫桥夜泊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误读:
(《美丽的错误》)但也有的资料上说这 些山和桥正是因这首诗而得名的。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 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 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谢谢!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作者简介:
张继(zhānɡ jì)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
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 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 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 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 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 有影响。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赏析: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
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 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古诗文系列:枫桥夜泊
简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 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 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 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 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 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 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 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 世典范的艺术境写诗人整个夜晚 都处于失眠状态。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 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 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 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 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 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 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 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 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古诗文系列: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简析:
在笛声和月色中,边塞一片祥和,弥漫着 一种柔和明朗的氛围。下面两句写的是虚 景。在这里,诗人写到了”落梅“,即古 代笛子曲《梅花落》。在茫茫的宁静夜色 中,《梅花落》曲子借着风传满关山,构 成一种深远的意境。
古诗文系列: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简析: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 先却展现出月光下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 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 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 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 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 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 容力。
根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所载,此 诗是对王之涣《凉州词》的酬和之作。
古诗文系列: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简析: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 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 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 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 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 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 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 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 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 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
这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 虚写,写法独特,文字优美,意蕴无穷。 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 妙阔远的意境。
古诗文系列: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简析: 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 人咀嚼不尽。在诸多的唐代边塞诗歌中, 此诗独树一帜,堪称佳作。
古诗文系列:和王七玉门/塞上闻笛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宿甘露寺僧舍

古诗文系列:宿甘露寺僧舍
鉴赏:
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 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 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 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 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 《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 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 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
古诗文系列:宿甘露寺僧舍
鉴赏:
三、语言质朴、平中见奇。诗人很注 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 如“千壮伟奇观:气 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 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平淡中见 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 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古诗文系列:宿甘露寺僧舍
鉴赏:
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 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 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 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 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 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 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 “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 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 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 (《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
古诗文系列:宿甘露寺僧舍
鉴赏:
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 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 “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 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 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 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 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 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 自己身处云峰之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塞上听吹笛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鉴赏: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 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 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 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 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 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 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 包容力。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鉴赏: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这种思 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 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 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 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 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 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 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鉴赏:
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 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 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 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 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 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 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 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塞上听吹笛 唐代·高适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作者简介: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作者简介:
高适(ɡāo shì)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
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 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 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古诗文系列:塞上听吹笛
鉴赏: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 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 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 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 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 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 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 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 味。
古诗词手抄报简单漂亮 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格式样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古诗词手抄报简单漂亮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格式样板中国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做古诗手抄报让你更了解古代诗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格式样板,希望大家喜欢。
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的图片模板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1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2 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3 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4 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5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图片6漂亮的古诗词手抄报的资料一、经典古诗词名句1)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3)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唐·张旭《山中留客》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7)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王献之传》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10)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系辞上》二、描写山水的古诗词1、《绝句》宋·李清照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泛若耶溪》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1.好看的古诗词手抄报内容图片2.好看的古诗词手抄报样板素材3.精美的古诗配画手抄报格式模板4.简单又漂亮的古诗手抄报版面设计图5.简单漂亮的诗词手抄报图片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古诗文系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 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 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 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 “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吗?知道吗? 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古诗文系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 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 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 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 谓“传神之笔。
古诗文系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简析: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 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 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 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 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古诗文系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鉴赏:
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 “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 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 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 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 “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 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 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
古诗文系列: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鉴赏: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 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 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 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 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 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 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 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 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模板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模板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1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2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3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4
六年级古诗配画手抄报图片5
一、写景诗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五言诗
1、《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凉州词二首·其一

古诗文系列:凉州词二首·其一
鉴赏:
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 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 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 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 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 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 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 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 勾起戍卒的离愁。
古诗文系列:凉州词二首·其一
鉴赏: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 “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 《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 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 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 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 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 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古诗文系列:凉州词二首·其一
注释: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 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 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 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系列:凉州词二首·其一
鉴赏:
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 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 “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 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 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 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 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 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 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 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 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拜新月

古诗文系列:拜新月
简析:
后两句呕心吐血,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 却又轻如蝶翅。
此诗纯用白描勾勒人物,通过娴美的 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将人物 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而出,读之余音袅 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表面看,似即 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 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处仍归隐秘,细节 处只写细节。
古诗文系列:拜新月
鉴赏:
李端这首《拜新月》,纯用白描勾勒 人物,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 立的倩影,将人物一片虔诚纯真之情烘托 而出,读之余音袅袅,如见其人,如闻其 声。表面看,似即写作者之所见所闻,又 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隐秘 处仍归隐秘,细节处只写细节。通过娴美 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影,人物 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上,沁人 肌髓。
古诗文系列:拜新月
注释:
⑴拜新月:唐教坊曲名。拜新月起源于远 古对月亮的崇拜,但在唐代才正式形成风 俗。拜新月的时间是在七夕(农历七月初 七)或中秋节之夜。古代妇女拜新月是为 了祈求夫妻团圆、幸福长寿。拜,叩拜。 ⑵开帘:撩开门帘。 ⑶即:立即。 ⑷细语:指少女对月喃喃细语,悄悄倾诉 心里的话。古代有月下老人主管人间婚姻 的传说。
古诗文系列:拜新月
简析:
通过娴美的动作、轻柔的细语和亭立的倩 影,人物一片虔诚纯真的高尚情感跃然纸 上,沁人肌髓。这正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 术功力。
古诗文系列:拜新月
鉴赏:
古诗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 蓄不尽。诗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 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李端的《拜新月》 即其一例。
唐代拜月的风俗流行,不仅宫廷及贵 族间有,民间也有。这首描写拜月的小诗, 清新秀美,类乐府民歌。诗中既未明标人 物身份,就诗论诗,也无须非查明所指不 可。以诗中情感与细节论,宫廷可,民间 也无不可。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齐安郡后池绝句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赏析:
两诗妙处都在不道破注视鸳鸯的人此时所 想何事,所怀何情,而篇外之意却不言自 见。对照两诗,杜牧的这首诗可能更空灵 含蓄,更有若即若离之妙。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பைடு நூலகம்
谢谢!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赏析:
句中说“看微雨”,其实,丝雨纷纷,无 可寓目,可寓目的应是菱叶、浮萍、池水、 鸣莺、蔷薇。而其人最后心目所注却是池 面鸳鸯的相对戏水。这对鸳鸯更映衬出看 雨人的孤独必然使他见景生情,生发许多 联想、遐想。可与这首诗参读的有焦循 《秋江曲》:“早看鸳鸯飞,暮看鸳鸯宿。 鸳鸯有时飞,鸳鸯有时宿”。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赏析:
这是一首画面优美、引人入胜的小诗。 它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座幽静无人 的园林,在蒙蒙丝雨的笼罩下,有露出水 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有穿叶弄花 的鸣莺、花枝离披的蔷薇,还有双双相对 的浴水鸳鸯。诗人把这些生机盎然、杂呈 眼底的景物,加以剪裁,组合成诗,向读 者展示了一幅清幽而妍丽的画图。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译文:
翠菱掩露青萍绿透一池锦水,夏莺歌喉婉 转嬉弄蔷薇花枝。 整日无人来观赏这细雨景色,只有鸳鸯相 对洗浴红色羽衣。
古诗文系列:齐安郡后池绝句
注释:
⑴齐安郡:即黄州。唐代在天宝年间曾改 州为郡。 ⑵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 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浮 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叶扁 平,呈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 紫红色,叶下生须根,花白色。绿:此处 作动词用,使动用法。锦池:即题中的 “齐安郡后池”。 ⑶啭(zhuàn):指鸟婉转地鸣叫。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南山诗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南山诗:
或散若瓦解,或赴若辐凑。或翩若船游, 或决若马骤。 或背若相恶,或向若相佑。或乱若抽笋, 或嵲若注灸。 或错若绘画,或缭若篆籀。或罗若星离, 或蓊若云逗。 或浮若波涛,或碎若锄耨。或如贲育伦, 赌胜勇前购。 先强势已出,后钝嗔bz譳。或如帝王尊, 丛集朝贱幼。 虽亲不亵狎,虽远不悖谬。或如临食案,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鉴赏:
此后,即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十四个 叠句,形容千山万壑的诸种态势。对此, 历来赞扬者多,批评者少。批评集中在 “味短”“辞费”上。其实,韩愈作此诗 目的在于状南山胜景,在于“体物”。因 此,吸收了《子虚》、《上林》赋的手法 入诗,抓住山壑峰峦小异之处,尽力铺张 雕绘。这,决不是“味短”、“辞费”, 而是按照题材,选择诗体(方世举称《南 山》是赋体)的结果,是“以文为诗”的 范例。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南山诗: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岩峦虽嵂崒, 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神灵日歊歔, 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参差相叠重, 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新曦照危峨, 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西南雄太白, 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逍遥越坤位,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鉴赏:
他在岭阜之间奔走,寻觅登山之路,恨不 得将南山周围的峰峦全都搬走;甚至想请 神话中的夸蛾、巨灵移山,又怕违拗造化 本意,为雷电呵诟。诗以此数句,作一顿 挫,盘旋蓄势,逗出“攀缘脱手足”以下 七句,明写攀山之艰,暗示诗人游兴之浓。 自“因缘窥其湫”至“峙质能化贸”为第 三层,着重写游湫。其中“林柯有脱叶, 欲堕鸟惊救。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古诗文系列:南山诗
鉴赏:
其中“缕脉碎分绣”句工细,“蒸岚相澒 洞,表里忽通透”句雄奇,“天空浮脩眉, 浓绿画新就”句清新,’孤木掌有绝,海 浴褰鹏噣”句奇恣。此后,分写四季山景: 春山草木“吐深秀”,沁芬芳,即使“嵂 崒”的岩峦,也“软弱”似醉;夏山被 “荫郁”的丛林“埋覆”,能见的只是 “夏云多奇峰”;秋天,草木凋零,“癯 瘦”的峰锷直刺“宇宙”;冬季,冰雪 “琢镂”“危峨”,在“新曦”映照下, 山色分外妖娆。
古诗词书写纸模板打印

古诗词书写纸模板打印
哎呀,你知道吗?古诗词书写纸模板打印这事儿可太重要啦!想象
一下,当你手握一张精美的古诗词书写纸,那感觉就像是古代的文人
墨客正准备挥毫泼墨,是不是超级有范儿?
比如说,就像李白在月下饮酒作诗,他面前的那张纸,仿佛承载着
他的豪情壮志。
咱们现在打印出来的古诗词书写纸模板,不也能给咱
们这种仪式感吗?
而且呀,打印出来的模板各种各样。
有那种带着古朴花纹的,就好
像是从古代宫廷里流传出来的宝贝;还有的模板配上了淡淡的水墨画,仿佛让你置身于江南的水乡之中。
我上次打印了一份,拿在手里,那纸张的质感,啧啧,简直太棒了!就跟摸到了丝绸一样顺滑。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用来写一首王维的山
水诗,那得多应景啊!
你想想,当你用这样的书写纸写下一首古诗词,是不是感觉自己都
穿越回古代,成了大诗人啦?
我的观点是:古诗词书写纸模板打印为我们亲近古诗词提供了一种
特别美妙的方式,真的值得大家都去试试!。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古诗文系列: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赏析:
在这首小词之中,词人丝毫没有描写 自己的心境,但透过词人所见、所闻、所 想的一切,读者自可体会词人无比兴奋之 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苏轼(sū shì)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 山市郏县)。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 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 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 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 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 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 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
古诗文系列: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赏析:
古诗文系列: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赏析: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古诗文系列: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 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归家 说与采桑姑。
谢谢!
古诗文系列: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
赏析: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 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 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 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 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薄幸·青楼春晚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 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 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 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 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泪满参差 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谢谢!
古诗文系列:薄幸·青楼春晚
鉴:
这五句所叙述的内容层次是:先写初恋的 时间:“年时”,即那年。“偷掷”两句, 则是写与恋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态。作者在 “相见”前连用“花间”、“隔雾”、 “遥”三个修饰语,把这次相见写得温馨 浪漫、极富情致。且写出见面时相距较远, 而且在花丛中由花枝掩面。尤其是还隔着 那轻纱般的雾。这就活画出这位少女在恋 情(“春心”)萌动、勇跃欲试时的羞涩 与紧张,与“偷掷”的“偷”字配的搭极 当。
薄幸·青楼春晚 宋代·吕渭老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薄幸·青楼春晚
作者简介:
吕渭老(lǚ wèi lǎo) 吕渭老(生卒年不详),一作吕滨老,
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宣和、靖 康年间在朝做过小官,有诗名。南渡后情 况不详。赵师岌序其词云:“宣和末,有 吕圣求者,以诗名,讽咏中率寓爱君忧国 意”。“圣求居嘉兴,名滨老,尝位周行, 归老于家”。今存《圣求词》一卷。
古诗文系列:薄幸·青楼春晚
鉴赏:
最后一个层次,是词的歇拍:“尽无言、 品秦筝,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 花共远”。这是全词抒情达意的脉穴,写 尽少女愁极而悲、悲极转忧恨的复杂情态。 筝,《隋书·乐志》说始于秦,故称秦筝; 筝声哀,故称哀筝。
李峤咏筝诗有“莫听西秦奏,筝筝有 剩哀”,岑参《秦筝歌》有“汝不闻秦筝 声最苦”、“闻之酒醒泪如雨”等句。
古诗文系列:薄幸·青楼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