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
7诗配画(教学设计)

江苏省中小学美术学科优质课评比参评课《诗配画》教学设计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成剑■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内容,属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
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
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此本课在教学活动中,要在激发学生参与吟诵古诗、了解诗意的同时,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走进诗的意境,品位诗的精美;要使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抓住古诗意境和相应的手法进行表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的作品,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通过欣赏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其审美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学习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熟悉的古诗内容及意境。
■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构图的安排。
■教学准备CAI课件;学生古诗书法作品4幅;画配诗的图片4幅;中国画工具材料(笔墨、纸等)。
■教学过程一、情趣激学1、入情入境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生齐)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个谜底是——(随意指学生接答)生:画。
教师板书(画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种期待,带着一份清新,共同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景象,走进诗的意境。
(教师播放FLASH动画《江南》)2、感受分享师:(随意指学生回答)刚才,你看到了——;能说的更美一点吗?你还看到了——……师:这是多美的一幅景象啊,此时的你假如是一位诗人,你真想——(启发学生吟诵与江南有关的诗歌)你还想到了——生:吟诵《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诗配画

诗画一(8)
李宇飞大风歌刘邦
李宇翔江南汉乐府
姚博方长歌行汉乐府
罗允乾七步诗曹植
周弘哲敕勒歌北朝民歌
王先顺咏鹅骆宾王
马启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波候少宁风唐李峤
张峻豪咏柳贺知章
祁子轩回乡偶书贺知章
郑佳裕凉州词王之涣
崔浩然登鹳雀楼王之涣
吴宇腾春晓孟浩然
李宇浩宿建德江孟浩然
朱名洋凉州词王翰
田晓耕出塞王昌龄
李梓豪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张益承从军行王昌龄
苗峻瑞鹿柴王维
芦凯文竹里馆王维
胡云捷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石屹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王子腾静夜思李白
乔翰聪古朗月行李白
刘轩宏望庐山瀑布李白
李明喆赠汪伦李白
王禹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王雪驰早发白帝城李白
张艺凡望天门山李白
孟梁睿智峨眉山月歌李白
贾祺睿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史珂馨春夜喜雨杜甫
王歆雅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陈泓宇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王一涵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刘芊慧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门家钰别董大高适
张歆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孟书羽枫桥夜泊张继
韩雨轩滁州西涧韦应物
刘一林游子吟孟郊
孙婉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李秋岩渔歌子张志和
王琴琪塞下曲卢纶
苏婉婷忆江南白居易
周家宇望洞庭刘禹锡
马若辰浪淘沙刘禹锡
叶庭筠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古诗配画》教学课件

写景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 孤帆一片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9、如梦醒来,暮色已降,豁然开朗 ,欣然 归家。 痴幻也 好,感 悟也罢 ,在这 青春的 飞扬的 年华, 亦是一 份收获 。犹思 “花开 不是为 了花落 ,而是 为了更 加灿烂 。 50、人活着要呼吸。呼者,出一口气 ;吸者 ,争一 口气。 51、如果我不坚强,那就等着别人来 嘲笑。
52、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 有限制 你发挥 的藩篱 。 53、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54、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55、领导的速度决定团队的效率。
30、不屈不挠的奋斗是取得胜利的唯 一道路 。 31、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 没有阳 光一样 。
32、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 的积累 。 33、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 却办不 成任何 事情。 34、不大可能的事也许今天实现,根 本不可 能的事 也许明 天会实 现。 35、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 短的路 ,不迈 开双脚 也无法 到达。
36、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 功。 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 境绝望 的人。
38、天助自助者,你要你就能。 39、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 定能行 。 40、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 容易: 被习惯 所掩盖 ,被时 间所迷 离,被 惰性所 消磨。
41、从现在开始,不要未语泪先流。 42、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教学目标:
• .学习给古诗配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已学的或自 己喜爱的一首古诗,抓住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 配上适合诗情的图画,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了解)
20课诗配画 教案

20课诗配画教案诗配画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教授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践创作。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通过创作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式,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
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猜谜,并出示两幅画,让学生猜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
2.引出中国古诗的精彩之处,指出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3.宣布本课程的主题为《诗配画》。
二、新授1.介绍中国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并朗读出一首经典的古诗《小池》。
2.教授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即读诗时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感受其中的景象和情感。
3.分析古诗《小池》的意境,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静与动、深与浅、美与丑等对比。
4.引导学生描述荷花和蜻蜓的形象特征,以及荷叶的颜色和形态。
5.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为后续的实践创作做好准备。
7、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了一幅画,但好像少了点什么。
让我们在画面的空白处加上这首诗。
(在画面上方提出诗句)三、欣赏书上的作品1、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你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为它配画?三、欣赏刚才我们看到了多种多样的诗配画形式,不仅有国画,还有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请看这些诗配画作品。
(课件出示作品)小结:为了让你的画面能够洋溢诗情画意,首先要选材精准,把古诗中的关键词当作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美丽的诗配画,你们是否想自己动手创作一幅呢?老师希望在我们班搞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
《诗配画》PPT 图文

无论什么,我仍心怀感激,或许你我只 是在人 生的烟 雨小巷 里,水 榭楼亭 旁一场 花的邂 逅,一 场流水 的情缘 。谢谢 你,曾 经来过 我的世 界,不 惊,不 扰!
如若有缘,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即便跋 山涉水 ,历经 千辛万 苦,也 会向你 奔赴而 来;如若 有缘, 总会有 那么一 个人, 即便拨 开万千 人群, 拨开姹 紫嫣红 ,也会 站在光 阴的廊 桥上, 没有早 一步, 没有晚 一步, 只为在 最美的 季节里 ,与你 相遇相 知,与 你在时 光的铜 镜里勾 勒成一 个完 美的圆 。
多么卑微,往往当一个人遇到一份情缘 ,再怎 么高傲 ,冷漠 。也会 变得很 低很低 ,变得 温柔而 多情。 虽然两 年后, 终究两 人还是 劳雁纷 飞,各 奔东西 。像天 空璀璨 的烟花 ,绽放 之后只 剩薄凉 。也许 ,他们 彼此相 遇,只 是为了 来世间 为我们 讲述一 段故事 ,写下 一段文 字,弹 奏一曲 琴瑟之 音!世 间,不 是所有 的缘份 与感情 都能修 得正果 ,厮守 一生。 但它们 如同投 在你心 湖的一 颗石子 ,荡起 层层微 光,即 便短暂 ,仍也 波光粼 粼,晶 莹闪烁 !
旧的东西其实极好。学生时代喜欢写信 ,只是 今天书 信似乎 早已被 人遗忘 ,那些 旧的记 忆,被 尘埃轻 轻覆盖 ,曾经 的笔端 洇湿了 笔锋, 告慰着 那时的 心绪。 现在读 来,仿 佛嗅到 时光深 处的香 气,一 朵墨色 小花晕 染了眼 角,眉 梢,是 飞扬的 青春, 无知年 少的轻 狂,这 份带不 走的青 涩,美 丽而忧 伤。
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张继】
10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 册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古诗配画》PPT课件(自制)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写景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 江开,碧水 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 对出,孤帆 一片日边来。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画写景的诗:
•要找准近景、中景、远景。 •近景要画得细致些。
叙事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家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 诗配画》教学设计4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诗配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诗配画》是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能够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配画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风格和题材的诗配画作品,旨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可能对诗配画这一概念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欣赏和分析来提高认识。
同时,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诗配画的基本创作方法,能够结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创作。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诗配画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诗配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诗配画作品中的绘画技巧和诗歌表达,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诗配画,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评价法:鼓励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诗配画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不同题材的作品。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蜡笔等。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分析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组诗配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诗配画这一特殊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不同题材和风格的诗配画作品,如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等,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诗配画的基本概念和创作方法。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

《古诗配画》教学设计尚义县大营盘中心小学李有科【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
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范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 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 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设计思路】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本课教学的设计重点是以学生为主,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以活动为主线、问题为辅助手段,以任务驱动法,结合操作游戏,让学生在乐学、好学中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操作,加上老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及鼓励性评价,让三维目标在本课得到一个完美呈现。
【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
(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名称 诗配画
课 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 感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的内容,表现诗意。2. 复习用笔用墨基础知识,巧用笔墨技巧,理解诗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创作画面。
3. 激发学生热爱优秀的祖国传统文化,体会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笔墨技巧,利用传统水墨技法表现风景诗句。
教学难点
巧用笔墨,理解诗意,两者结合。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一些中国画技法和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古诗的学习对其意境的描写也有所了解,这节课正好可以把这两者有机结合
在一起。
教学准备
课件,水墨画工具材料,熟读小学生语文课中学习的古诗。水墨画工具材料。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
一、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猜谜引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古诗吗?
生:喜欢!
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看看谁能根据图片的内容猜出古诗名并背诵出古诗内容?
师出示课件图片(《咏鹅》《锄禾》)
生:„„
引导提问:你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古诗名及内容呢?
生:因为画面很形象的表现出了古诗的内容。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对范画的自我欣赏和自我评价,并且形成初步
的审美观。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给熟悉的古诗来画一画漂亮的画面好吗?
板书课题——古诗配画
三、新课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当你读到一首好诗时,眼前往往浮现出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诗的意境。
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熟悉的古诗。(课件出示“咏柳”两个字。)
那一个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古诗的作者及内容呢?
生:【唐】 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如果把《咏柳》这首古诗给画出来的话,你首先要知道什么内容?
生:首先要知道这首古诗的大意是什么!
2、学习古诗大意:
师领学生分析翻译古诗《咏柳》,并出示古诗大意。
⑴ 柳: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
现在我们知道了《咏柳》这首古诗的诗意,(师出示前两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如果现在让你给古诗这两句配上一幅画的话,你认为哪几个词
最关键,最重要?
生:柳树、柳条、柳叶。
课件提示。
3、精美图片欣赏:
师:大家找的既快有准,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组精美的
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图片前老师要提两个要求。(师出示欣赏图片要求)
要求:(1)、注意观察垂柳的样子,思考怎样用毛笔表现。
(2)、注意观察风中的垂柳,思考远近柳条的深浅变化。
播放图片,师生一起欣赏图片。
4、传授柳叶的绘画方法:注意表现出在微风中飘动的柳条!
5、教师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画柳叶:用中锋运笔,快速下笔,一气合成。注意墨块的轻重、浓淡。
学生欣赏教师古诗《咏柳》配画范作。
四、活动内容:
我们知道了古诗的大意,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
的无限热爱。我们不仅要表现出柳树之美,还要表现出春天之美!
师出示课件“活动内容”指名学生读。
1、活动内容:为古诗《咏柳》配一幅漂亮的画。
2、活动要求:
(1)、表现柳叶、柳条。
(2)、注意柳条、柳叶的近大远小、前后遮挡关系;
(3)、添加背景,表现春色。
启发:诗境是基础,塑造绘画视觉形象是关键,善于运用笔墨表现。
4、学生作业 ,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你能将所学过的描写风景或古
诗,用笔墨再现吗?
五、佳作讲评:
今天你们表现的都很棒!作业也很漂亮!
六、总结:
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画中有诗,画中有情”它
闪耀着美的色彩,希望同学们能用心学习,品读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把祖国的古诗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