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诗配画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de219c1ed9ad51f11df2e6.png)
《某某园林》文本解读某某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
叶圣陶先生的《某某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某某一家介绍某某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
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某某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
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某某园林》。
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既然是“谈某某园林”,那么就要涉及到园林鉴赏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赏析某某园林的艺术美,让他们懂得一点鉴赏园林方法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某某园林甲江南。
”按叶老的话说:“某某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某某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某某园林就不该错过。
”某某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能诗善画,所以造园之时多以画为本,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玩,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
那么,在叶老的《某某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1.和谐之美。
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
某某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2.自然之美:某某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
有别于“图案美”。
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
“某某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
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
诗配画(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诗配画(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eecb8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d.png)
诗配画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2.掌握一些绘画基本技巧和方法3.通过绘画表达和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表现自然、人物、器物、动物等的画作2.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词、美术的感悟和体会情感目标:1.抚慰学生情感,激发情感共鸣和认同2.能够感受到自然、人文、历史的魅力和美好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共8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目标课程导入谈话讲解了解课程安排和课程目标,导入主题古诗词名句的欣赏和朗读谈话讲解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提高美感和情感协调能力绘画表现自然风景讲解演示实践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自然风景的绘画作品绘画表现动物讲解演示实践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动物的绘画作品绘画表现人物讲解演示实践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人物的绘画作品绘画表现器物讲解演示实践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器物的绘画作品诗画结合谈话讲解实践通过诗画结合,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创作自己的诗画作品课程总结谈话讲解总结课程,回顾学习成果,展示学生作品主要内容:1.古诗词名句的欣赏和朗读: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协调能力。
2.绘画表现自然风景:通过观察自然风景,学习画出自然景物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绘画表现动物:通过观察动物,学习画出动物的形态、结构及特征。
4.绘画表现人物:通过观察人物,了解人体比例和结构,学习画出人物的面部表情、身体动态等。
5.绘画表现器物:通过观察器物,了解器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学习画出器物的细节和质感。
6.诗画结合:通过欣赏古诗词名句,理解和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以及通过画画表现诗词,提高审美意识和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2.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想象和创造,完成自然风景、动物、人物、器物等画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并能够通过绘画表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泰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泰宁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古诗两首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6cd704ba0d4a7303763a73.png)
20、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领悟本课咏物言志的表达方法.3.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能够知道古诗的意思。
2. 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感悟墨梅的冰清玉洁和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
难点:背诵古诗,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精美和意境的优美深远,体会诗人借物言志表达的情怀和志向。
三、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教师:1. 多媒体课件.2.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四、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遗产,从开学至今,我们背诵了不少诗词,谁来为大家诵读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者是一首词。
2. 生自由背诵.3. 教师评价:你把古诗的韵味有声有色的表达了出来。
从一首首古典诗词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或豪放或婉约的诗人,感受到他们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或者志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20《古诗两首》)认识两位诗人.请齐读课题。
(二)出示两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注意读的正确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同时,结合预习思考,从两首古诗中你读懂了什么?2。
指名两位学生来读,一生读《石灰吟》,一生读《墨梅》。
3. 说说从两首古诗中读懂了什么?4. 男生读第一首,女生读第二首.5. 师生合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人志向,了解咏物言志诗的特点。
过渡:现在我们分别学习两首古诗,看看两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两位诗人有什么共同之处,好吗?先学习第一首《石灰吟》。
A 学习《石灰吟》1. (课件出示《石灰吟》)(1)讲解: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表达形式。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2cf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5.png)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古诗和画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并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古诗:选择适合幼儿认读并能表达意境的古诗,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绘画: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可以选择水彩画、粘贴画等形式。
三、教学准备1.古诗的诵读录音或老师朗读古诗的录音。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5分钟)–利用诗词图片或诗词相关物品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或听录音欣赏古诗,培养幼儿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古诗(20分钟)–老师逐句读古诗,引导幼儿跟读。
–解释古诗中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想象表达(15分钟)–老师提问,引导幼儿想象古诗中的景物或情感表达,并让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
–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4.绘画表达(30分钟)–发放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行绘画。
–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让幼儿相互观察并解释自己的画作,或是通过画画游戏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5.样品展示及展示分析(10分钟)–让幼儿将完成的画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请几位幼儿自愿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绘画作品的意思。
–通过欣赏和分析展示的画作,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学习成果的共享。
五、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其他适合幼儿的古诗,拓宽幼儿的文化知识面。
2.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幼儿更多地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展示和分享的能力。
3.借助数字工具,如幼儿绘画软件或配乐制作软件,让幼儿创作数字化的古诗画作品,培养幼儿的多元表达方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对古诗和绘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通过听、说、画的形式,使幼儿能够全面感知古诗中的意境,并通过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20梦回繁华【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0
![八年级语文上册20梦回繁华【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0](https://img.taocdn.com/s3/m/8f9b240fa32d7375a41780f1.png)
20 梦回繁华导入一(故事导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国宝级文物,它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风俗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大家知道是哪一幅画吗?你想了解更多的画作内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
导入二(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清明上河图》,大家知道这幅画作吗?指名作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们跟随毛宁一起了解这幅国宝级画作。
1.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纵25.5厘米,横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2.积累字词(1)注音绢.本(juàn) 檀.木(tán) 驮.着(tuó)题跋.(bá) 擅.长(shàn) 翰.林(hàn)遒劲..(qiújìn g) 田畴.(chóu) 簇.拥(cù)摄.取(shè) 冗.长(rǒng)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摩肩接踵.(zhǒng)(2)解释词语①冗长:废话多、持续时间过长。
②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③考订:考核订正,考据订正。
④遒劲:雄健有力。
幼儿古诗画教案
![幼儿古诗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7fa9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5.png)
幼儿古诗画教案
教案:幼儿古诗画欣赏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欣赏和理解的能力。
2.引导幼儿发现古诗中的优美意象,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3.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通过绘画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准备:
儿童古诗资料、诗画欣赏卡片、彩笔、画纸、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教师给幼儿讲述古代的风景,引导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古人的心境,在幼儿心中构建一个古代的诗画世界。
2.诗歌欣赏与理解。
教师逐一给幼儿朗读几首儿童古诗,重点讲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引导幼儿聆听并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用心感受古诗的能力。
3.画画表达与创作。
教师给幼儿展示几幅与古诗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然后,教师给幼儿展示几个绘画示范,并讲解绘画技巧。
随后,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画画创作。
4.共享与交流。
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展示和欣赏。
幼儿可以自由发表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想,并解读自己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反思:
通过古诗画的欣赏与创作,幼儿在情感体验和审美培养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绘画技能和表达能力可能有所不足,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幼儿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六年级20课
![六年级20课](https://img.taocdn.com/s3/m/6e9a96ddad51f01dc381f104.png)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
学生说优美纯洁也行,说美丽贞洁也可以。
三、指导背诵课文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③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Leabharlann 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④朗读体会。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五、作业。
1、指导学生写字
“焚”字要结合偏傍进行指导。
“砚”字较为难写,注意左右的配合。
2、试着选一首诗有感情地背给同桌听。
3、完成字词练习。
内容20、古诗两首
复备栏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大意是:石头是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才从大山上采下来。烈火焚烧自己,却也只把它当作平常事。即使身体粉碎变成了石灰,也不畏惧,还是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4、看图想像意境,体会感情。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断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①理解字词。②说说诗意。③看图想像。④朗读体会。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可以以合作比较好的一组为模范,渗透地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
①理解字词:
②指名说说诗意。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93f4bdb9d528ea80c77914.png)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古诗词大班美术教案:以绘画为媒,诠释经典
![古诗词大班美术教案:以绘画为媒,诠释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ec0177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a.png)
古诗词大班美术教案:以绘画为媒,诠释经典。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背景、情感和文化内涵。
2.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和运用基本的绘画技能,表现古诗词中的景物和人物形象。
4.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材料:古诗词选辑、相关绘画图片、书法练习纸、画笔、颜料等。
2.学生准备材料:画布、颜料、水杯、画笔等。
三、教学过程1.古诗词的讲解教师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并针对每首诗词的背景、情感和文化内涵进行讲解。
学生也可以在课前自行阅读相关的古诗词,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讨论。
2.绘画的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的基本要素,如线条、色彩、明暗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他们了解不同风格、不同画家的画风和技法,以及如何运用基本要素来表现不同主题和情感。
3.练习线条和色彩运用教师布置一些线条和色彩的实践作业,让学生熟悉和运用基本的绘画技能。
例如,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描述阳春白雪,或者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雨后小荷的清新和生机。
4.绘画作品的创作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古诗词,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创作,尝试用绘画的形式来诠释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如何更好地表现画面的层次和细节,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意境等等。
5.绘画作品的分享在每次课堂结束时,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和教师,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会。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们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学习态度、创作能力、绘画技巧和表现力等。
评估的方式可以是观察、检查、问卷调查等,但要尽可能多地包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五、结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而绘画则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种重要艺术形式。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表格详案)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表格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b1e2f4431b90d6d85c735.png)
20 古诗词三首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出示课件21)(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
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出示课件22)(2)是的。
请你看看古诗,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张继的愁思、愁绪和愁怀?是什么拨动了诗人的愁心与愁弦呢?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乌啼---凄凉霜满天-----寒冷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板书:对(出示课件24)“对”在这里的意思是“面对、对着、陪伴”的意思,那么请你们纵观全诗,想一想:是什么在陪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是以读写为主的课。
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不同的情感。
《山居秋暝》体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枫桥夜泊》体现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愁苦;《长相思》体现出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这三首诗在写法上有相同点,那就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汉族,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753年)的进士。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18f4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b.png)
教案:幼儿园古诗画详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通过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静夜思》。
2.绘画创作。
三、教学准备1.活动室或画室。
2.画纸、彩色铅笔或蜡笔。
3.音乐播放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创设情境:教师打开音乐,让幼儿放松身心,进入诗意的世界。
2.引出主题: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他们了解过的古诗,如《小白船》、《捉泥鳅》等。
3.提出问题:教师问幼儿:“你们喜欢听古诗吗?你们了解古诗的特点吗?”第二步:引入古诗《静夜思》(10分钟)1.教师齐读《静夜思》,并用平实、生动的语言解释诗意和意境。
2.分行朗读:教师分行朗读古诗,让幼儿跟读,并重复多次以帮助他们熟悉古诗的韵律和语调。
3.提问: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问题:“诗中的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可以通过望月思乡?”第三步:探讨古诗《静夜思》(15分钟)1.分组交流: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分享经验: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3.整理讨论:教师带领全班进行整理性讨论,总结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喜好。
第四步:绘画创作(30分钟)1.展示示范:教师以《静夜思》为题,展示一幅与诗歌内容有关的绘画作品,并解释自己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
2.学习要点:教师以幻灯片等方式展示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颜色和层次感等,并让幼儿观看相关绘画作品。
3.创作时间: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4.分享作品: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他们绘画时的想法和感受。
第五步:总结回顾(5分钟)1.导入回顾: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学习过程,重点强调古诗与绘画的结合。
2.思考问题:教师提出问题:“你们通过绘画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吗?你们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你们觉得自己的作品成功了吗?”3.点评总结: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肯定的评价,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提问。
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教案
![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370c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3.png)
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术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与美术相关的图片或作品,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美术的看法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
介绍二年级下册20课美术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这些内容,为后续的实践操作做好准备。
3.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展示与交流。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5. 总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与导入环节。
2. 美术工具,如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3. 学生作品展示区,用于学生作品的展示与交流。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品和交流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af10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教案《天上的街市》课文原文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那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4、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重点:品味诗歌语言。
三、难点:对诗歌主题的探讨。
四、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在你们每天晚自修回家的路上,那淡淡的月色,隐约闪着几颗星星的夜空,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我请大家一起来看图片,领略星空的美景。
Powerpoint(下面简称PP):星空图片。
这是画家和摄影师向我们展现的星空色彩图,那在诗人眼里星空又是怎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天上的街市》,走近郭沫若,走进他的星空世界。
(二) 简介作者:问:大家以前有无接触过郭沫若和他的文章?出示投影:郭沫若先生简介。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三) 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完成两件事:① 圈出不熟悉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解决。
②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得流利。
2、个别学生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纠正字音、节奏。
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从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星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结:跟着郭沫若,我们领略了别样的星空风光图,那美丽的天上的街市,珍奇的物品、骑着牛儿的牛郎织女、似流星的灯笼,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 读出自己。
PP:找出你最喜爱或感触最深的画面,大声读一读,并说说理由。
原创古诗画教案幼儿园教案
![原创古诗画教案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c618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d.png)
原创古诗画教案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美妙,培养对诗歌的情感和艺术的感受能力。
2.引导幼儿参与诗歌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4.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具准备1.古代诗词选集2.幼童绘画纸、颜料、画笔3.CD或播放录音设备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欢迎幼儿参与课堂活动。
2.引导幼儿回顾他们最喜欢的古诗歌,鼓励他们说出或读出这些诗句,并分享他们对诗意的理解。
第二步:欣赏古代诗词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古代诗词的作者和背景,例如李白、王维等。
2.播放录音或朗读一些古代诗词的经典作品,例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3.陈述古代诗词的美妙之处,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提问幼儿关于诗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你喜欢其中哪些词句?”等。
第三步:创作古诗歌1.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诗意,可以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主题,例如家庭、动物、自然等。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诗词的模板,引导幼儿填写相关内容。
例如:“我家的猫咪,毛色如同软绵绵的云彩,眼睛时而明亮如星光,时而温柔如明月。
”3.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意象,可以借助幼童绘画纸进行手绘,给诗词增加图像呈现。
第四步:绘画活动1.教师展示一些古代诗词插图,例如《梅花三弄·其一》的图像、《春晓》的画作等。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这些插图,询问他们对画作的理解。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创作,进行绘画活动。
例如,可以提供一些画纸和颜料,让幼儿根据诗歌的描写,绘制自己想象中的景象。
4.鼓励幼儿在绘画中表达情感和想象力,同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让幼儿展示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邀请其他幼儿评论和分享他们的观感。
2.教师鼓励幼儿用诗意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欣赏和创作古诗歌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https://img.taocdn.com/s3/m/daa57d4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0.png)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20.梦回繁华。
主课件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研究《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2.了解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研究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清明上河图》图片,播放《清明上河图》歌曲,带领学生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了解大家眼中的宋朝东京汴梁人是如何生活的。
二、研究目标1.研究《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2.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背景资料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XXX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
这幅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是独一无二的。
它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四、检查预1.读一读字音:拓(tuò)展、跋(bá)、灭、绢(juān)、本、田、畴(chóu)、春、寒、料、峭(qiào)、擅(shàn)、长、无、暇(xiá)、宏(hóng)、敞、酒、肆(sì)。
2.写一写字形:拓tuò(开拓)、tà(拓片)、盛shâng(盛开)、chãng(盛满)。
初中古诗配画教案
![初中古诗配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28ca7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3.png)
初中古诗配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对古诗配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文选材:选取初中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如《春晓》、《静夜思》等。
2. 绘画技巧:教授学生基础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与古诗文相关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文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 讲解:教师对选定的古诗文进行讲解,分析古诗文的意境、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
3. 示范:教师现场绘制一幅与古诗文相关的绘画作品,边绘制边讲解绘画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文与绘画的结合。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古诗配画创作,每组选取一首古诗文,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从意境、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讲解、示范等环节,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互动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2. 同伴评价: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从意境、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古诗文素材:选取初中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古诗文。
2.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3. 参考资料:与古诗文相关的绘画作品、教学视频等。
七、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古诗配画教学中得到提高。
2. 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古诗配画》 说课稿
![《古诗配画》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2fdfa2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5.png)
《古诗配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配画》。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古诗配画》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课程,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与美术创作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古诗意境的同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理解古诗,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古诗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和创作指导,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
然而,他们在将古诗的意境转化为画面表现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掌握古诗配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古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和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掌握古诗配画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将古诗中的抽象意境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形象,使画面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播放古诗朗诵音频、展示古诗配画作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问题导向法: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e61b8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2.png)
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案教案标题:诗配画语文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和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诗歌和绘画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诗歌与绘画的介绍和讨论。
2.欣赏名家的诗歌作品和相关的绘画作品。
3.学生自主创作诗歌,并配合绘画表达诗意。
4.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创作成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与绘画的介绍(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简要介绍诗歌与绘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初步的感知和理解。
第三步:名家作品欣赏(15分钟)选择一些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和品味其中的诗意与画意,并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第四步:创作诗歌与配画(2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先引导学生写出一首简短的诗歌,然后再用绘画表达诗意。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启发,同时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创作进行展示和分享,可以通过课堂展示、小组交流或展览形式进行。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合作。
第六步:总结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回答问题如:你对诗歌和绘画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在创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收获?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名家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学生的绘画材料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评价学生的诗歌和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文化艺术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诗歌和绘画作品,并尝试进行创作和表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d2051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7.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歌在中华文明史册上永远是最灿烂的明珠。
诵读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研读教材发现,《游山西村》记载诗人被罢官闲居在家时,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本诗寥寥56个字,围绕“游”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切入,生动形象的描绘农村丰收欢欣热闹的场景,刻画了农家妙事,独特风光,民俗民风,虽短小却匠心独运。
首联写山西村中人倾其所有的热情好客,一个“足”字,也表达出村中人的淳朴。
好酒好菜,让每一个来访人都被村中人的笑声打动。
颔联是本诗的神来之笔,描绘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无路可走之处,突然柳绿桃红,眼前豁然开朗,可以在描绘山水或面临困境突然出现新的转机。
用于绝处重生给人新的希望。
颈联村中人欢欣庆祝春社,祈谷丰收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尾联是诗人意犹未尽,想再次回来拜访,与乡民同乐,表达了对山西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七下21课共5首诗歌,《游山西村》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较之前的绝句,字数多,字难写,有哲理意味,因此综合考虑,我改变传统的由老师教授学生领悟课堂授课模式,由学生的错别字入手讲解易错字的意思,然后通过联系成语,古汉字来理解诗歌的意思,抓住律诗的韵脚感悟情感。
跳出田园诗的解读,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歌的哲理韵味和运用。
让爱国不只是口号,转化为行动,内化成行为的意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诵读感悟意境。
2、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
3、爱国思想的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绝句、律诗,句数和字数的考察。
二、教学活动(一)1、听读默写,了解内容腊酒(蜡)(腊八粥)(味同嚼蜡),丰年留客足鸡豚(豕:猪;突:猛冲。
画的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
![画的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https://img.taocdn.com/s3/m/1bf9f1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2.png)
画的古诗教案(幼儿园大班)引言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引入古诗元素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与古诗相配的绘画活动,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古人的情感、感受自然之美,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结合古诗教学,引导幼儿进行画作创作。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幼儿能够: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2.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3.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古诗文本(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画纸、彩笔、颜料、画刷等绘画工具;•座椅和桌子。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导探究1.给幼儿们展示一幅与古诗相关的绘画作品。
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描述画中的情景与古诗的关系。
2.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对古诗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
步骤二:朗读古诗1.教师朗读选定的一首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让幼儿边听边观察,尝试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
步骤三:绘画创作1.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笔和颜料进行创作,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提醒幼儿关注细节,传达细腻的情感,或尝试捕捉自然景象的美。
3.鼓励幼儿自由发挥,不拘泥于具体的形状和色彩,注重表达情感和构图的整体效果。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让每位幼儿逐个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让其他幼儿观看、欣赏作品,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或给予积极的评价。
3.在观赏和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幼儿对古诗和绘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小结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幼儿们有机会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分享与交流,他们也能学会欣赏和理解他人的作品。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丰富幼儿的艺术素养,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们不仅能够从古诗中感受到美,而且能够通过绘画将这种美表达出来,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并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苏教版美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案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第二十课时:诗配画
教学内容:
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创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2、用单幅水墨画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绘画工具。
学生准备各种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
(出示咏鹅和游园不值)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中国的古诗短小精悍,简洁抒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胸怀志向及他们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它犹如一杯醇香的老酒,只有耐心品读、背诵,才能品出其中的甘醇。
老师这里有一首特别喜欢的诗。
(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尼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3、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逐句分析:
泉眼无声惜细流——泉水悄无声息,像是珍惜细细的水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阳光透过树荫在水面上留下斑驳的光芒,闪闪烁烁。
小荷才露尖尖角——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
早有蜻蜓立上头——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两句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这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小荷,蜻蜓)有静有动
4、找得很好,说说你看到的荷花与蜻蜓是什么样子的?
荷花——半开的欲说还羞,全开的雍容典雅,花骨朵含苞欲放,粉的似霞,白的如雪。
蜻蜓——轻盈的身姿,嫩绿的颜色
好花还需绿叶配呢,说说荷叶的样子——近处的,远处的,颜色怎样。
6、师示范并回顾学过的基本工具及笔墨技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事先准备好的画面材料,在黑板上进行绘画,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
7、同学们看,在大家的帮助下,老师根据《小池》的后两句创作出了一幅画,似乎少了点什么,看看课题。
(在画面的空白处提上诗)。
三、欣赏书上的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
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准备用怎样的水墨技巧给它配画?
三、欣赏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都是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出的作品,其实诗配画除了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还有其它的表现方法,请看:
(课件出示诗配画作品,有国画,儿童画,卡通画,手工制作等)
小结:从这里我们看出诗配画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想让你的画面洋溢诗情画意,首先选材要精准,把古诗当中的关键词当做主景,其次构图要恰当,色彩要符合古诗的意境。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做一幅。
老师想在我们班搞
一个画展叫做《诗情画意作品展》,下面请同学们找一首你喜欢的诗赶快动手吧!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讲。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
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
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
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