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
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
一、课程内容:奇妙的水
二、目标:
1.熟知水结构的知识;
2.了解水的特性;
3.体会水的神奇;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有关水结构及特性的课件;
2.准备实物模型,如水珠、芭蕾舞、桌面等;
3.准备实验仪器,如温度计、比重计等;
四、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神奇在哪里?
2.讲授水结构的知识:水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电子组成;
3.布置实验任务:用温度计测定不同温度的水的温度,用比重计测定水的比重;
4.进行物理特性实验,如水珠、芭蕾舞等,体会神奇的水;
5.发放以“奇妙的水”为主题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
水的现象,体会水的神奇;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水的结构和特性,很好地体
会到水的神奇。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以及实验任务,让学生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水的神奇,以及水的特性,让他们对水有一个更
加深入和准确的认知。
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比较积极地参与实验,尤其是以水为主题的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并感受到水的神奇。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神奇的水》说课陈敬凤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单元的第3课。
《神奇的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研究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浮力、压力等神奇现象,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毛细现象、水的表面张力,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这一课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发现——推测——证实,能较好地训练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学情分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已经对水、水的神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信息在学生的脑中是零碎的、模糊的,所以,在学习《观察水》和《神奇的水》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神奇的水,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神奇的水》是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他们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课充满兴趣,特别是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本课毛细现象实验较简单,实验现象也很明显;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所以本节课以实验、游戏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快乐学习。
本单元首次安排了猜测,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三年级的学生对实验感兴趣,更多是学生觉得实验好玩,而对实验的最终目的不能很好的认识,因此教师要着重对学生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培养。
三、设计思路《神奇的水》一课是学生通过观察、测量、体验、描述、实验、记录等方法对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等水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及奇妙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设计时,首先分析如何正确的解决和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的问题。
不把“表面张力”这一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着重学生们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起来。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通用优质课件.
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水》通用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神奇水》中,探索水特性、状态变化以及它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重要性。
详细内容将包括:水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吸附性、溶解性;水循环过程;以及保护水资源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认识水吸附性、溶解性,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吸附性、溶解性理解;水循环过程。
教学重点: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冰块、热水、杯子、色素、吸管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块、水、水蒸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联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三种状态水,讨论它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新课导入:讲解水三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过程。
过程细节:结合PPT课件,讲解水三态变化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冰融化成水、水加热成水蒸气过程。
3. 实践活动:进行水吸附性、溶解性实验。
过程细节: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吸附性和溶解性原理。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水吸附性、溶解性相关例题。
过程细节:结合实际生活,讲解溶解性在药物制作、饮料生产等方面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水吸附性、溶解性相关练习题。
过程细节:指导学生解题思路,强调注意事项。
6. 水循环过程:通过PPT课件,讲解水循环过程。
过程细节:让学生解地球上水是如何不断循环,以及水循环对生态环境重要性。
7.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宝贵,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
过程细节:讨论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分享节水小窍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水》2. 板书内容:水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水吸附性、溶解性水循环过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三态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2、会做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的实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3、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师准备:粉笔1支红水钢笔1支高锰酸钾1份盐1份糖1份沙子1份玻璃棒2根抹布1块托盘1个放大镜1个纯净的水1杯红水1杯学生准备:纯净的水24杯红水6杯高锰酸钾6份盐6份糖6份沙子6份玻璃棒12根面纸6张布条6块抹布6块托盘6个放大镜6个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又见到大家,你们喜欢水吗?我们都是响水人,对水有了哪些认识?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
看来,大家对水了解的很多。
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水有许多神奇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神奇的水。
(板书:神奇的水)二、研究水的溶解实验一学生实验感受水的溶解为什么说水神奇呢?让我们从实验中来寻找答案吧!想把实验做成功吗?那可要好好看看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自己轻声读读吧!看明白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实验吧!学生实验,师巡视。
生汇报。
(实物投影)实验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颗粒不见了,水却变紫了,像这样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溶解)同学们,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糖、盐、沙子,把这些物质分别放入三杯水中,会溶解吗?大家猜猜看!生猜测。
科学三年级《神奇的水》教案
学校:任课教师:任教年级:三学科:科学
课题
神奇的水
教
学
目
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有பைடு நூலகம்
精
讲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这样安排的:
1.情景导入,老师创设了一个魔术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魔术现象提出自己想知道或想研究的问题。
2.探究交流,首先是对毛细现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红墨水的水,让学生想办法让水往高爬,一来是发散学生的思维,二来是为毛细现象的特征出现,作铺垫,当学生一时想不到让水自已往上爬时,教师适时出示餐巾纸,有了抓手,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唤醒,办法有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陈列给学生,充分给了学生的思维的空间,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3.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再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水的问题,让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
有
训
练
1、列举水的特性
2、关于水,我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
学
反
思
1、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范文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范文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各种有趣现象——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现象,水的压力和浮力。
2、能指认生活中的上述现象。
3、会做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压力及浮力的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及做压力的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了解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
活动准备:杯子、回形针、高锰酸钾、每组一枚硬币、餐巾纸、滴管、水。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堂课我们用了哪些观察方法知道了水有什么性质?2、学生答3、今天我们还用其他方法来发现水的神奇之处呢。
(板书课题)二、认识水的毛细现象1、同学们桌上有一杯水,一张纸巾,请你把这张窄条纸巾垂直浸入水中,手不要动,看纸巾上有什么变化?2、学生活动并交流:水往纸巾上“爬”3、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但有没有想过水怎么在纸巾上会上升和扩散呢?4、学生猜测5、不急,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请你用同样的方法把你的塑料尺或钢尺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6、学生实验,交流:水没有在尺上扩散。
7、请你把两把尺合在一起,再做这个实验,又发现了什么?(水在两把尺的中间蔓延)8、小结:水在物体的孔隙或缝隙里“爬”或向四周扩散,这就是水的“毛细现象”(板书:毛细现象)9、老师这里提供一些材料“毛巾、粉笔、玻璃”请你选择一样可以做毛细现象的进行实验。
(小组讨论,选择并活动)10、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水的毛细现象吗?(举例)三、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瞧,老师这里有一杯满满的水(实物展示台展示)2、如果我再放东西进去会怎样?(学生猜测)3、师放回形针一枚,水没有溢出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此课程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水》的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和方法的能力,认识和欣赏科学成果的入门阶段。
本节课程是关于水的介绍,涉及到许多简单的化学知识,非常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进一步形成原始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水的三种存在形态:液体、固体和气体。
•掌握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球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并描述水的不同状态,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能够操作简单的物品,如试管、滴管等。
•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探究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2. 教学难点•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描绘水存在的状态的词语,如沸腾、凝固、蒸发、溶解。
•理解水的三种存在形态背后的原理。
3.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通过PPT等形式,展示内容并讲解涉及的科学知识。
•操作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讨论:借助学生的发言,深入探究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思维导图:将课堂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课堂内容,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首先,教师讲解液体、固体和气体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过程,并分别进行展示。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第一章:水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水的日常应用。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微观构成。
2. 水的净化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色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水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日常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水的微观构成,让学生了解水分子。
3. 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净化方法。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水的性质、特点和日常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水龙头,描述水的流动状态。
2. 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家长讨论水的净化过程。
第二章:水的溶解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二、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
2.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三、教学难点1. 溶解过程中的微观变化。
2.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2. 实验材料:水、食盐、糖、色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溶解过程中的微观变化,让学生了解溶解是一种物理变化。
3. 实验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物质的溶解实验,让学生掌握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溶解的概念和常见物质的溶解性。
六、课后作业1. 观察家里的食盐和糖放入水中,描述它们的溶解过程。
2. 了解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和家长讨论如何提高物质的溶解速度。
第三章:水的蒸发与凝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蒸发和凝结的概念,知道蒸发和凝结是水的相变过程。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3《神奇的水》一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水实验,引导学生认识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对于水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2.难点:实验操作方法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实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杯子、纸巾、色素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水的重要性等。
3.实验指导: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实验目的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特性和水的重要性。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水的神奇之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溶解力、表面张力等。
2. 水的神奇现象:冰花、水中倒影、浮力等。
3. 水的环境保护: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探索水的神奇现象。
2. 难点:对水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汇报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出示一瓶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关注,提出本课课题《神奇的水》。
3. 探索水的神奇现象:教师展示冰花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水中倒影、浮力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水的环境保护: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提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实际行动。
6. 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开展一个关于节约用水的家庭活动,并将活动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水的性质和特点,理解水的神奇现象。
2. 学生能够提出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的方法,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3. 学生具备观察、实验、分析、交流等科学探究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一瓶水、实验器材(如冰块、镜子、浮力物等)。
2. 多媒体课件。
3. 学生实验记录表。
八、教学拓展1. 邀请水资源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污染的处理过程。
3. 开展水资源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掌握水的存在和变化形式;3.培养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1.水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的讲解;2.实物展示和观察水的存在和变化形式;3.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神奇的水》;2.相关实物:水杯、水壶、冰块、水蒸气等;3.PPT教学课件;4.图片和视频资源;5.水的变化实验材料:玻璃杯、冰块。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教师问学生有关水的简单问题,例如“你们知道水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是什么?”等,激发学生思考和回忆。
2.展示实物:教师展示一杯水,并要求学生用手触摸、嗅觉和观察水的外观,引导学生提出水的一些特点,例如“水是透明的”、“水是凉的”,等。
Step 2:学习水的基本性质(2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基本性质:液体、透明、味淡、无固定形状等,并用生动的语言解释每个性质的含义。
2.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实物展示,例如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水杯和放置不同颜色的液体,让学生观察水的透明度,引导学生理解水的透明性。
3.引导学生探索水的味道,通过品尝清水和其他果汁等,让学生发现水的味道比较淡,与其他饮料的味道有所不同。
Step 3:水的存在和变化形式(3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并解释每种形式的特点。
2.讲解: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水的固态展示,例如通过展示冰块的外观、触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水的固态形式。
3.呈现视频:教师播放有关水蒸气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掌握水的气态形式及其变化过程。
4.水的变化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水的变化实验,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个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水的存在形式的变化。
Step 4:总结和拓展(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基本性质和存在形式。
2.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能说出水的哪些特点?”“水有哪些存在形式?”等,让学生进行回答,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神奇的水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2. 学习水的不同存在形式和用途。
3. 探索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雨和河流。
教学准备:1. 图片、图片说明卡片、短视频等相关素材。
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 水的不同存在形式的样本,如冰块、水蒸气、水滴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准备一张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其中包含水的元素。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 你注意到图片中的哪些地方有水?- 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 引入水的基本属性与特征:- 展示有关水分子结构的图片,并解释水分子是由氢和氧原子组成的。
- 说明水是唯一一种同时存在于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物质。
探究:1. 水的存在形式与用途:- 准备图片说明卡片,每个卡片上都有一种水的存在形式(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图示,比如水滴、冰块和云朵。
-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图片说明卡片。
要求学生讨论并确定该种水的存在形式和用途,并展示他们的发现给全班。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存在形式如何影响水的用途。
比如冰块可以用来保持食物的新鲜,水蒸气可以变成云朵并带来降雨等。
2. 水的循环过程:- 展示蒸发、降雨和河流的短视频,并向学生解释水的循环过程。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描述水的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他们可以用图片和文字来说明。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互相给予反馈和补充。
总结:1. 回顾课堂内容,重申水的基本属性和特征、不同的存在形式及用途,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提醒学生要珍惜水资源,并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自行收集和制作有关水的图片、海报或文集,用于进一步扩展他们对水的了解。
2.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庭中水的使用情况,了解水的节约使用方法,并写一篇小短文分享自己的心得。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第一章:水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关注。
3. 引导学生探索水的奥秘。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水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奥秘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水、杯子、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作用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无味、流动性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蒸发水分、冰冻水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奥秘,如水从哪里来、水为什么会流动等。
第二章:水的净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净化过程。
2. 水资源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净化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浑浊的水、过滤纸、活性炭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过程。
2. 讲解:讲解水的净化过程,如沉淀、过滤、吸附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使用过滤纸和活性炭等器材进行水的净化。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等。
第三章:水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溶解性质。
2. 培养学生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溶解性质。
2. 溶解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水的溶解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器材:不同的溶质(如盐、糖等)、水、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溶解性质。
2. 讲解:讲解水的溶解性质,如溶剂的作用、溶解过程等。
3.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将不同的溶质加入水中观察溶解现象。
4. 探索: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过程中的变化,如溶质的变化、溶液的性质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细致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并能设计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2.作出科学预测并通过实验验证。
3.进一步训练科学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素养。
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表面存在着一股收缩的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可以改变。
2.了解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大胆预测、认真实验科学的习惯。
2. 体验大自然的奥秘,进一步热爱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玻璃杯若干个个、水、硬币、滴管若干、红墨水、蓝墨水。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我们上节课了解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神奇的水【板书:神奇的水】同学们都听说这样一句话么:“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做一个实验来看看水总往低处流吗?看老师演示试验:拿一个玻璃杯,准备好一杯有颜色的水杯。
和一张纸巾。
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使水从低处往高处流?教师用粉笔吸墨水,墨水沿着粉笔细孔向上爬,最终吸干了滴下的墨水.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出示课件毛细现象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者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潮湿的墙根土坯或者砖头里面的细孔将地面积水或者土壤里的水吸上来,导致墙根潮湿。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生活中见到过的类似的现象。
1、给植物浇水,2、砖块吸水,3、毛巾吸汗,4、粉笔吸墨水。
5、海绵吸水6.棉布吸汗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 教师出示一枚硬币,提问:这是一枚硬币,平时大家都用来买东西,今天我来装水,你们说能不能?【学生讨论各抒己见】2. 如果我在硬币上滴水,你们猜滴多少滴,水不会漫到桌上?3. 学生猜测并记录下来。
师(出示:记录表)待会实验前请各组现将预测记录在表格中。
师:大家想不想也做这个实验呢?好。
4.教师演示并讲解:首先介绍一下习滴管使用方法,并先练习滴管取水和吸水。
5.师介绍具体方法:滴管离硬币近一些,慢慢地滴,要滴在中间。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神奇的水》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节课要求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溶解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期达到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及追求探索延伸至课外。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水的溶解性。
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1、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了解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和溶解现象。
2、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按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六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教具准备:纸巾、硬币、水杯、变色花、滴管、红墨水、大的塑胶盘子、垃圾袋等五、教学过程:(一)、根据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引出问题老师简笔画小水滴,提出问题“你还记得前两课中对他的认识吗?”然后出示课题——神奇的水,问:看到这一课题使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二)、探究解疑。
1、教师示范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3)、水究竟还能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2、教师辅导学生实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神奇的水》三上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执教人:王琳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透明玻璃瓶、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搅拌棒、玻璃棒。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养方面: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育方面: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发展方面: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一般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殊性质。
由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也渗透一些浅显的水的物理性质,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一、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神奇的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新浪视频和土豆网等网站找到相关的实验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然后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的实验,让同学们对水的神奇之处有切身体验。
教学方法当前形势下在科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第一章:水的认识1.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掌握水的物理性质1.2 教学内容水的存在形式:河流、湖泊、海洋、冰川等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导电、冰冻等1.3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形式的水,如自来水、河水、海水等实验:水的导电性实验讨论:水的特点和作用第二章:水的净化2.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掌握简单的净水技巧2.2 教学内容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煮沸等净水原理:去除悬浮物、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盐等2.3 教学活动实验:简单的净水实验,如使用活性炭过滤水讨论:水的净化过程和重要性第三章:水的循环3.1 学习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掌握水的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3.2 教学内容水的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水的循环对地球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等3.3 教学活动观察天空中的云和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实验:模拟水的循环过程,如使用热水和冰块第四章:水资源的保护4.1 学习目标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4.2 教学内容水资源的重要性:人类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等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水源地等4.3 教学活动调查:了解周围水资源的状况,如河流、湖泊等活动:制定节水计划,如减少洗澡时间、关闭水龙头等第五章:水的应用5.1 学习目标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节约用水的方法5.2 教学内容水在生活中的应用:饮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节约用水的方法:修复漏水、使用节水设备、改变生活习惯等5.3 教学活动观察周围使用水的情景,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实践:尝试修复漏水设备,如水龙头、管道等第六章:水的浮力6.1 学习目标理解浮力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6.2 教学内容浮力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实验:使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和物体进行浮力实验6.3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小组活动:利用浮力原理制作简易的浮力秤第七章:水的表面张力7.1 学习目标认识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表面张力: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得水表面呈球状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滴的形成、昆虫在水面上行走等7.3 教学活动观察和讨论水滴的形成和表面张力现象实验:尝试用细线悬挂小球,观察水滴包裹小球的情况第八章:水的溶解力8.1 学习目标理解溶解力的概念学会使用溶解曲线8.2 教学内容溶解力:溶剂将固体或气体分子分散成微小颗粒的能力溶解曲线: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8.3 教学活动实验:测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绘制溶解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第九章:水的蒸发与凝结9.1 学习目标掌握蒸发和凝结的过程理解蒸发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9.2 教学内容蒸发: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凝结: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蒸发和凝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蒸饭、蒸衣服等9.3 教学活动实验:观察水的蒸发过程,如将水放在阳光下讨论:日常生活中蒸发和凝结现象的应用第十章:水的环境保护10.1 学习目标增强环保意识学会保护水资源的方法10.2 教学内容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等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节约用水、污水处理、植树造林等10.3 教学活动调查:了解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行动计划:制定个人和社区的节水及环保计划重点解析本文为您提供了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科学教案,共十个章节。
神奇的水公开课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能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1、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
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纸巾、烧杯、水、滴管、布条、细玻璃棒、粉笔、塑料尺、曲别针、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水往哪里流?二、探究过程(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1、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1)学生猜测(2)学生实验(3)汇报交流。
2、扩展思维:除了纸巾外,我们桌上的物体还有哪些也能使水向上“爬”呢?(1)学生猜测。
(2)学生用其它物品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
(3)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
(4)教师演示:把一滴红色的水滴入粉笔上,让学生观察。
3、师生小结:科学家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板书:水的毛细现象)4、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毛细现象呢?(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
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往硬币上滴水。
神奇的水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单位:铜仁市第五小学教师执教人:张红英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水有毛细现象,水的表面有张力。
2、了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进行探究。
2、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水的毛细现象教学难点:水的表面张力课前准备:1、滴管、烧杯、纸巾、抹布、硬币、回形针若干、粉笔、红墨水、玻璃片、玻璃台等。
2、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大自然吗?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吗?请看大屏幕!1、以乐曲《海浪的声音》为背景播放与水有关的图片,一边欣赏图片教师一边旁白:师:因为有了它,大自然变得更美丽了;因为有了它,鱼儿游得更欢了;因为有了它,植物变得更茂盛了;因为有了它,花儿开得更艳了;因为有了它,果子变得更香甜了;因为有了它,树叶变得更绿了;猜猜它是什么?生:水师:同学们真聪明!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想不想研究它?(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神奇的水(板书:神奇的水)师:为什么说水神奇呢?让我们从实验中寻找答案吧!二、实验探究、毛细现象师:咱们先观察大屏幕上的水是怎么流的?边说边展示课件(水往低处流的图片)师:下面我们来做实验,看水还是往低处流吗?明确实验要求:师:实验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会听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
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老师在杯子里面的水中加了些红墨水。
接下来我们将要做三个实验,用到的材料分别是纸巾、粉笔、玻璃片。
1、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一〉老师口述用手做示范,学生自己做。
把一张纸巾的底端接触水杯中的水面,手尽量不要晃动,让学生观察纸巾的变化(水慢慢往纸巾上“爬”)2、学生动手实验〈二〉用一枝粉笔让底端接触水面,手不要动,观察粉笔有什么变化?3、学生活动并交流(水往粉笔上“爬”或向周围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授课人:郭金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
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
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三、教学准备:
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
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
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
大家看到了什么?
(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
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
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
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记录。
为什么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还能再装下几枚曲别针,装入曲别针后,杯面上的水为什么会鼓出来但是又不会流下来?
师小结:水具有使其表面尽量缩小的力,这就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你见过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吗?请你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水的神奇,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水可以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此外水还有表面张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