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获奖论文第一部分:论文主题与背景分析一、主题确立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从而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背景分析1. 国际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为了提高国家竞争力,各国纷纷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在国际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小学数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2. 国内背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四、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有助于丰富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育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践意义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部分教材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 教学内容难度不均:部分教学内容过难,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学生难以消化吸收。
二、教学方法1. 传统讲授式教学: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

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范例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对国家科技人才的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和尝试。
在此基础上,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出一套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获奖论文范例。
二、问题提出1.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2. 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案例分析法:选取近年来在小学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教学策略。
3.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部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需求。
4. 实证研究法:结合教学实践,运用本文提出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五、研究内容1. 分析小学数学竞赛一等奖论文的特点,总结成功经验。
2.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参与度的策略。
3.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4.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5. 提出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因材施教策略,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小学数学获一等奖论文的撰写提供范例。
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十篇

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是考验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果,讲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以致用。
以下学术堂整理了十篇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供参考!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一:论文题目:数学知识的生活应用数学是一个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很多技巧和策略能解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关于植树的问题,这也是我在寒假中第一次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和妈妈怀着激动得心情坐上开往淮安的长途大巴,当车开出南京行驶在高速公路时,路两旁的行道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棵棵挺拔的大树站在路的两旁,像一个个士兵一样守卫着高速公路。
眼前迅速闪过的树影让我兴起了数树的兴趣,但是车开的太快所以无法数清每一棵树,我发现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足以让我看清,所以我决定数段来知道有多少棵树。
从高速公路到服务区一共有256段,而且两头都没有树,我想了想:头尾都没有树的话,只要减去头尾的两段就可以得到从高速公路到服务区一共有多少棵树了,所以这一段路有256-2=254(棵)大树。
我对这种类似的题目起了兴趣。
我看了看表又想了想:现在是9:50,那么我从10:00到10:30观察一下一共有多少棵树,这样的问题就变成了植树问题中的两端都有树。
首先,客车在10点准时从服务区出发,我选取了第一棵树,30分钟过去后,一共有178段,而且两头都有树,我默默的想到:哎,这题有点难呀!我突然想到利用手指伸出来判断段与棵的关系,一目了然,只要在段的数量上加1就可以得到棵树,原来30分钟的时间看到的树一共有178+1=179(棵)树。
太有意思了!让我再来试试一头有树一头没树的植树问题吧!现在是11:00,我又选取了一棵大树,开始数段一直到高速公路的出口收费站,数了366段,我又伸出手指来看一看,啊!这个很有意思,棵等段,有多少段就有多少棵树,按这样,这一段路一共有366棵树。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精选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一:小学数学启蒙教育摘要:回归生活的小学数学启蒙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一个极其有效的教育途径,当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疑问之时,便可以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概念来解除生活中的疑难,数学便随之而出现。
因此,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去感受、去运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启蒙教育;回归生活一、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我们这个生活大环境中,处处留有数学的身影,身边多彩的事物都可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数学信息。
例如,背书包回家途中会发现车、行人、植物、建筑的数量信息,在教室中学生会发现桌、椅、黑板、同学的数量信息。
这些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老师注意去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就会让学生得到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及记忆力都将得到非常有效的锻炼。
学生在锻炼的同时,也就切切实实地寻找到他们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数学,这就会使学生对身边的数学产生学习兴趣,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在。
二、引领学生于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引领学生去建立数学的概念,让学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去观察、描述身边的事物。
因为生活是万象的、多彩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并是具体而抽象的。
例如,数字1可以指新的一天,又可以指一间房、一朵花、一道题。
数学自身就没有较具体的实际意义,可是当他与其他事物相互结合,就会有较为全新的意义。
在学生的眼中,他们目睹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鲜花、汽车等等,当变为数学概念之时,就成了3间房子、4朵鲜花、5辆汽车,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事物就有了新的意义,学生观察周围世界的角度或方式都将发生改变,数学就会随之而进入学生的大脑之中,成了学生观察与动脑思考的主要方式,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充分感受数学的存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秀10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一、创设情境的具体意义1.亲近数学归根结底,小学数学绝大部分是对于现实问题的反馈。
通过情境的创设,换言之,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生便自然而然能够结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学运算,参与数学活动。
所以,教师创造什么样子的情境非常重要,能够承载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基础,还要尽可能辅以有趣活泼的生活元素,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2.明确学习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终极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而,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尤为重要。
由心理学可知,学生一旦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就能够更有目的地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动机得当,更加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创设具体情境,巧妙有趣地出示问题,学生带着热情投入寻求新知识的活动,不自觉中意识到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动脑动手,从而接收新知识。
3.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合理适当的合作竞争都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知识。
小学生之间合理的竞争能够刺激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比赛能够使其意识到队友的重要性。
创设合作竞争的情境,譬如抢红旗,送糖果的具体方式,使小学生力争上游的心态展现出来,竞争合作中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二、创设具体教学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具体的知识创设情境,能够使小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燃起学习热情,从而师生之间营造了一种积极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创设的具体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向上的、自主的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习题讲解课堂,老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或是通过数学模型设计一些简单的奖项,回答正确给予相应奖励等。
2.创设故事情境讲故事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一款模式,故事中构造的童话人物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老师绘声绘色讲解故事情节,营造出学生自身就是故事中人物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论文8篇第一篇: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摘要: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学问。
在全面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必须立足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农村小学;教学内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明显脱节;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未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忽略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妥善解决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以便为改进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1教学导入生活化良好的教学导入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通过教学导入,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成功激发了,进而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西师版“射线”、“直线”和“线段”的概念时,教师可事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一束光线、一段铁轨和一双筷子,注意让同学们观察这三种常见事物的特点,如此导入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事物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学生们就不会由于几何概念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学习内容了。
大家通过仔细观察,联想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手电筒发出的光线实际上是由一个发光点发射出去的,那么这个发光点就相当于几何图形中的“端点”,而这束光线并没有固定的长度,而是向另一方无限延长的,那么它就是一条射线;某段笔直的铁轨因其向两边无限延长,所以就是“直线”的形象;吃饭用的筷子有固定的两个端点,即它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筷子就是一条“线段”的形象。
不难发现,通过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联系、相结合,有利于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生活化,不但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更能激发学生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的乐趣,克服了农村小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理解困难、接受新知识较慢的缺陷。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要积极鼓励农村小学生走出课堂,彻底破除教材知识的框架和局限,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身生活之中。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有几何图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等,只要我们动脑筋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讨论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最近我们家邻居正好装修房子需要铺地砖,为铺多少块地砖而苦恼,我和爸爸还有邻居家的叔叔一起探讨了好一会但是没结果,于是第二天我把问题带到学校,找了几位同学一起讨论出了两种方案,放学一到家我就去找叔叔实践我的方案。
第一种方案:首先把地砖的大小和房间的面积计算出来:每块地砖面积:80cmx80cm=6400cm2=0.64m2;房间面积:11mx8m=88m2;所需地砖:88m2÷0.64m2=137.5(块),这样需要138块地砖就能铺好。
第二种方案:房间宽为8m,铺设10块地砖刚好,但长度铺设13块地砖后,剩余长度为:11m-13x0.8m=0.6m,为了整体美观大方,剩余的0.6m长度需要用十块整个地砖统一切割成0.6mx0.8m大小的长方形地砖,这样就需要地砖总数为14x10=140块。
运用第一种方案,整块铺设完成后最后两块不完全地
砖需要好几块切割剩余地砖拼凑而成,显得特别杂乱无章,而第二种方案虽然仅多用两块地砖,但整个房间就显得整齐美观大方,最后叔叔采用了我的第二种方案。
数学图形的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房间吊顶、玻璃切割、运用木材制作书桌等等,在实际运用中,节省材料、美观、实用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只要学好数学图形就能兼顾前面几点,从而找到最佳方案。
所以说我们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篇)(优秀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自古以来都受“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这一教学思想也一直延续到当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当中。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仍然采用着“复习、学习”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尤其是在数学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死记一些公式定理,却不重视用一些较为通俗易懂的方法对结论进行必要的解释,导致了本来有趣生动的数学学习变为一个比较枯燥乏味的记忆背诵公式定理的过程,这样教育出来的结果则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薄弱,很难真正地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教学方式单一。
新课程理念倡导中,教学方法则是改革的重点。
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进行突破性的大变动,还是以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仍然扮演着“演说家”的角色,学生在下面紧张地听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样也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锻炼与思考的机会。
学习数学知识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忆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健康成长的。
二、应对措施(1)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过去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也逐渐不能适应当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了。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以及专业进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地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与实际需求。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3篇)[范文]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3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b2e5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5.png)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3篇)[范文]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小论文(有3篇)[范文]连乘的简便运算今天,我做完作业,打开妈妈让我做的一册练习本。
一翻开要做的那一页,就看见许多简便运算题。
看到一题是这么写的:25×125×32。
我看了看,回忆起老师讲过的方法:25和125无论哪一个乘32都不好算,而且把这两个数拆开来和32去乘也不是很好算,这样做肯定不对的,那只能把32拆开来,拆成什么呢?我想:老师教过,25×4=100,125×8=1000,这样算起来最好算,而且32也是由4乘8得过来的,所以只要把32拆开来,变成25×125×(4×8),然后再把小括号去掉,把数字换一下位置,就成了(25×4)×(125×8),这样就好算多了,25×4=100,125×8=1000,100×1000=100000,这应该就是这题的简便方法了。
看来学习数学必须深入思考啊。
巧用高斯定律在这个星期天,我过得很快乐,因为我学会了用高斯定律。
这天,妈妈看我整天在看电视,就出了一道题给我:0.1+0.4+0.7+……+3.7+4,还告诉我,不能用计算器,而且要用简便方法。
这不是刁难人吗,我发起了牢骚。
妈妈提醒到,你可以参考数学书32页的高斯定律。
我一看,从1加到100,真难呢,不过我发现了规律:1、头加尾的和,乘以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是正确答案,就是:(1+100)×(100÷2)。
2、头加倒数第二个数正好等于最后一个数时,可以把它们加起来乘所有个数的一半,最后加上中间的数,也是正确答案,就是:(1+99)×50+50。
依照这些结论,我把妈妈出的那道题的头和尾,即0.1和0.4加起来,再乘以个数的一半14÷2,最后答案是28.7。
那天,妈妈奖励我去看书。
装灯问题那天,徐老师叫我们做数学书的122页,我翻开来先看了看,目光停留在第四题上。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小学生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小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数学与生活小论文小学生,欢迎阅读。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小学生【一】记得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六年级老师在教“圆”这个概念时,一开始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觉得这个概念太简单,便争着回答:“圆形。
”老师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老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同学们开始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
”老师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
至此,老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编辑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不再锁定在课堂上,封闭在课本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生活数学,过数学生活”!数学与生活小论文小学生【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涉及到很多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发现总结,就可以解决身边的许多问题。
一天,妈妈给我了9个硬币,说:“这儿有9枚硬币,其中有一枚是假的,能不能够将假硬币找出来?”我说:“这还不简单!”,我接受了任务。
我左瞧瞧,右看看,好像没什么不同嘛。
我又用东西敲一敲,声音好像也一样!怎么办呢?我想了想,哦!用天平,真硬币和假硬币的重量肯定不一样!妈妈笑了笑,给我了一个没有砝码的天平,说:“嗯,假硬币的质量轻一些,但我只有没有砝码的天平,你想办法把假硬币找出来吧。
”我先把硬币分成了3份,然后天平的两边各放一份。
天平没有反映,我想假硬币肯定不在这2份里面。
但我不放心,从天平上拿下了左边的一份,把剩下的第三份放了上去,一开始时没什么反映,但左边的这端慢慢的翘起来了,哦,假硬币果然在左边的这3枚硬币里。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6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二年级数学小论文(6篇)数学小论文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以下这6篇二年级数学小论文是来自于作者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篇一时间:2010年4月7号地点:多媒体教室活动主题:简约化数学课堂教学参加人员:校长及全体数学教师活动过程:一、以年级为单位学习江苏省特级教师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课堂的理性回归》,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讨论。
二、中心发言:(六年级组)周利荣: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总感觉40分钟的教学时间不够用,有时安排的一节课资料甚至需要两节课才能上完。
教师教得太辛苦了,学生学的也很累。
在这样的状况下,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建立出有效、高质的数学课堂?这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交流分析:环节——简化自然(一、二年级组)吴少华:我们组经过讨论认为,简约化的数学课堂就应是过程简洁、思路清晰的,扣紧“主线”展开,层层向前推进,清新,自然,有“娓娓道来”的感觉。
就以此次仙桃代表到武汉参加省第十届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的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来说。
我们认为以下的教学流程比较适宜。
1、复习铺垫(复习口算及说算法,引入加减法)2、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研究算法、算理)3、自学两位数加整十数(迁移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学习思路,自主探讨两位数加整十数)4、巩固练习(注重趣味,综合应用,适度开放、拔高)5、反思小结(关注体验,反思学法)设计这样五步的教学流程,使得整个的教学思路简洁明朗,每一环节的教学任务精当明晰。
目标——简洁明了(三年级组)李淑荣:以前我总是认为备课时写上教学目标仅仅是个形式,因而拟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空话连篇。
透过此次学习我明白了,教学目标既是教师规划课堂教学全程的起点,也是反思教学效果的基准。
教学目标的拟定就应“简洁明了、实实在在、易于达成、便于反馈”。
五年级获奖数学小论文集锦

编号:001之蔡仲巾千创作换句话说*****小学五(1)班指导老师:陈刚[题目1]4今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今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几多元?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今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今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今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今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今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4.4÷(6+5)=0.4(元)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失落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年夜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几多?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失落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年夜100倍,获得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失落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年夜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即是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53.46÷(100-1)=0.54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 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几多?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编号:002东郭先生再次遇到狼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徐优指导老师:李燕话说那次东郭先生躲过了狼的攻击后,狼便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复他.有一天,东郭先生正漫不经心地走在路上.突然,狼从草垛里跳了出来,张年夜了爪子,虎视眈眈地望着东郭先生,一步一步向他走去.东郭先生往往四周,心想:呀!这次的运气可没上次好.对了,这只笨狼脑子也好不到哪儿去,何不用一道题目考考它呢?于是,东郭先生清了清嗓子对狼说:“狼年夜哥,如果你能答对我说的两道题目,我就任你宰割.如果你答不上来,就得乖乖地放我走.”狼眼珠子一转,心想:不论我能否答出来,嘿嘿,你今天就一人,反正跑不了了,今天我可美餐一顿罗.想到这儿,狼笑眯眯地很爽快地承诺了.东郭先生提醒狼说:“请听第一题,2.2×3.3的结果是几位小数?”“是两位小数.”“恭喜你!答对了.请听第二题,2.8×3.25的结果是三位小数吗?如果不是,那结果是几位小数呢?”“那还用说,肯定是三位小数.”傻里傻气的狼满有掌控地答道.东郭先生善解人意地说道:“兄弟,再给你30秒的时间,好好在地上算一算吧.”狼听了,赶快找了一根树枝,急切地在地上算了起来……过了一会儿,狼高兴地叫了起来,“先生,我有谜底了.是、是一位小数.对分歧毛病?”狼为了确保这次正确,又重新检查了一遍.狼有些不耐烦了,“究竟对分歧毛病?”边问边抬起头,“奇怪,人哪里去了?”而此时的东郭先生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那只笨狼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叹着气说:“哎,又上了当.”聪慧的东郭先生又一次转危为安了,不外,这次他凭借的可是自己的力量.编号:003还是画线段图易理解如东县浒澪小学501班徐睿妮指导老师:李燕今天,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解试卷上的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小阳说:“我比红红重,比小明轻.”,把这四个人的姓名填在相应的体重前面的表格里.李老师说:“题目中有重又有轻的,我们干脆先把它都改成同一种说法——谁比谁重,这样理解起来就不觉得乱了.”于是,我们说,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小阳比红红重;小明比小阳重;红红比小君重.老师又说:“同学们,现在你们能把这三句话重新排一下吗?”语言基本功一向不错的杨晓敏同学答道:“小明比小阳重;小阳比红红重;红红比小君重.可见,小明最重,是43.6 kg;其次是小阳,体重是40.4 kg;再次是红红,体重是38.2 kg;最轻的是小君,体重是36.5 kg.”同学们边听着边看着老师的语言逻辑推理,似乎明白了,便在试卷上进行刚才的分析.可我觉得这样还不够直观,于是我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对我说:“徐睿妮,你还有什么?”我爽快地说:“李老师,我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画线段图.”于是,我向同学们作了介绍:我从小阳说的话开始考虑,把“小阳的体重”先用线段暗示,接着,红红与小明的体重线段图就以小阳体重的线段图进行比力画出,小君的体重线段图再以红红的体重线段图比力画出.见下图:小阳:红红:小明:小君: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茅塞顿开,脸上露出了残酷的笑容,并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好像在对我说:“不愧为班上的数学高手,连解题方法都比他人巧妙.”老师也夸奖我说:“徐睿妮真会动脑筋,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解题方法.她的方法比老师的更简单更易理解.”同学们,你知道吗?那天我特别开心.编号:004妮妮家的德律风号码如东县栟茶镇浒零小学503班蔡丽丽指导老师:缪小兰双休日,奥运福娃贝贝、晶晶、欢欢和迎迎聚集在一起准备邀请伙伴妮妮一起去踢足球,可是几个人又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贝贝建议给她打个德律风,可问题是她们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记得妮妮家的德律风,他们只依稀记得她家德律风号码的一些特点.晶晶说:“我记得她家的德律风号码的从左往右的第3个到第6个数分别是:5282,因为这几个数字正好是我上网的密码.”欢欢接着说:“我听她说过,如果把德律风号码看作一个8位数,就能被2和5整除”、“还能被3和4整除呢!”迎迎又弥补道,我只记得她家的德律风号码的第2个数字是4.贝贝在一旁细心听着,突然她眼珠子骨碌一转,兴奋地说:“我猜着了.”贝贝拨通了84528240,果然是妮妮家的德律风号码.后来,年夜伙问起贝贝是怎么知道的,贝贝说:“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南通地域的德律风号码由原来的7位升级为8位,再前面统一加8,而第二个数字是4,第3个至第6个数字是”5282,这样8位号码就已知了前6位:845282.”“就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那么我们还可以根据年夜家刚才回忆的另一些特点再来进行判断、筛选,我们先来确定个位上是几.因为由8个数字组成的德律风号码是2和5的倍数,2和5的倍数只需看个位上的数就行了.”性急的晶晶连忙抢着说:“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个位上是0!因为如是2的倍数,个位应是0、2、4、6、8这几个数;是5的倍数,个位要么是0,要么是5,这两个条件一结合,毋庸置疑,个位上就是数字0.”“嗯嗯嗯……”其它的同伴都齐声附和着.贝贝接着说:“现在就剩十位上的数字了.”欢欢紧接着说:“只要根据我回忆的这个8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这个信息来思考.”在欢欢的点拨之下,其它伙伴也都知道了十位上是 4.他们都不约而合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凡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必需是3的倍数,现有的7个数的和:8+4+5+2+8+2+()+0=29,那么为符合3的倍数的特征,十位上的可以是1、4、7,再结合4的倍数的特征,末两位数是4的倍数,所以可肯定十位上的数字是4.”这样妮妮家的德律风号码不就出来了.奥运福娃们经过合情推理,外加我们掌握的能被2、3、4、5的倍数的特征准确地回忆出了妮妮家的德律风号码.同学们,你们也能根据她们提供的有关线索推知得出妮妮家的德律风号码吗?编号:005形式一变思路通江苏省如东县拼茶镇浒零小学501班沈鹏程指导老师:缪小兰“注意了!注意了!植物王国数学竞赛马上就开始了!请各位参赛选手做好准备.”年夜巴兔扯着嗓子喊着.小植物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随着角逐信号一声令下,小植物们个个投身于紧张的考试之中,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题,本次角逐的杀关题是一道简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1.8×43-860×0.09 ,小植物看了题目,个个冥思苦想,小皱起了眉头,小狗抓耳挠腮,小猴灵灵看看题目,联想到前面学过的知识,符合乘法分配律展开后的“两边乘,中间加或减”这一形式,可是两边的乘法傍边没有相同的因数,也就不成以将相同的因数提取出来,“860 与43有关系,是43的20倍,”能否将它转酿成两边有相同的因数的形式呢?小猴就这样想着、在草稿本上画着、算着……,渐渐的,题目在小猴的转换中有了眉目:11.8×43-860×0.09=11.8×43-(43×20)×0.09=11.8×43-43×(20×0.09)=11.8×43-43×1.8=(11.8-1.8)×43=10×43=430就在小猴把这道题目写完后,角逐结束的铃声也敲响了.小猴灵灵高兴地与同伴交流着自己的思路,小植物们在灵灵的讲解下个个拨开了云雾,犹如见到了晴天.慨叹道“这真是形式一变,思路通呀!”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做上面类似的题目吗?那就请检验考试用简便方法计算:3.6× 31.4+43.9× 6.4这道题目吧!编号:006巧用平均数如东县兵房镇兵房小学501 周袁缘指导老师:李玮一天晚上,我刚做完作业要整理书包时,妈妈喊了我一声:“快点过来!”我走过去后.妈妈笑着对我说:“我给你出一道题,快点做起来吧!”题目:有六块岩石标本,它们的重量分别是8.5千克,6千克,4千克,4千克,3千克,2千克,要把它们分别装在三个背包里,要求最重的一个背包尽可能轻一点,请写出最重背包里装的石头标本是几多千克?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我是这样认为的:六块岩石,每包两块,最重的和最轻的放在一起,次重与次轻的放一包,还有中间的两块放一包,这样就得出三个背包的重量分别是10.5千克、9千克和8千克,于是答:最重的背包里装10.5千克.妈妈看了我的谜底,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随后,妈妈这样解释给我听.她说:“这三个背包重量的平均数为:(8.5+6+4+4+3+2)÷3=9.17(千克).所以最重的背包的重量肯定要超越9.17千克.由于只有1块重量不是整数,其余的各块均为整数,所以最重的背包的重量只可能是9.5千克、10千克,或者更多.但用8.5千克与其余五块中任何一块都不能获得9.5千克的重量,所以最重的背包的重量不成能是9.5千克,那背包重量最小就得是10千克.在这六个重量中,正好有6+4=10(或4+4+2=10),也就是说可以取到10千克;剩下的石头可以一个背包重9千克4+3+2=9(或6+3=9);一个背包重8.5千克.所以这道题的正确谜底应该是10千克.”听了妈妈的一番解释,我有点儿懂了.编号:007分歧的题目分歧的解法苴镇德耀小学502班张璐超指导教师:金铁梅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练习题:一张长方形红纸,长100厘米,宽60厘米,要把它做成底是20厘米,高是1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小红旗,最多可以做几多面?我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很快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要求最多可以做几多面,就是想这张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剪几多个直角三角形,先分别求出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100×60=6000(平方厘米)20×15÷2=150(平方厘米),再想6000平方厘米里有几个150平方厘米,6000÷150=40(面),这样就求出了最多可以做40面.我正为自己的解法沾沾自喜呢,老师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张长方形纸,长21厘米,宽17厘米,做成两条直角边长都是4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旗,最多能做几多面?我很快地读完了题目,发现这一题和上一题差未几呀!我马上用刚才的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21×17=357(平方厘米)4×4÷2=8(平方厘米)357÷8=44(面)……5(平方厘米).怎么会除不尽呢?我把自己的疑问告诉了老师,老师说:“如果沿着长剪,能剪几多段4厘米呢?沿着宽剪呢?” 如果沿着长剪,能剪5段4厘米,还余1厘米,沿着宽剪,能剪4段4厘米,也还余1厘米,余下的部份不能再剪一个三角形了呀!我这才恍然年夜悟,原来第一题的方法根本不适用第二题.我重新画了一下示意图:这一道题的解法是这样的:先算沿着长剪,21÷4=5(段)……1(厘米),能剪5段,再算沿着宽剪,17÷4=4(段)……1(厘米),能剪4段,5×4=20(个),一共能剪20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能剪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20×2=40(面),这样最多能做40面小旗了.老师听了我的回答,高兴地表彰了我.通过解答这两道题,我明白了: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也不能用固定的一种解法,每道题都有分歧的解法,不能墨守陈规,解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在学会一种方法后举一反三地去解答分歧的题目,这样你会发现数学海洋中的更多乐趣!编号:008积究竟有几位如东县兵房镇丁店小学502班陈金花指导老师:曹德宣通过小数乘法的教学,我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动规律,即: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这时有一道判断题引起了我们不小的争议.这道题是判断“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对这道题,年夜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计算小数乘法,先依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原本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可以省去,便获得积为0.1,于是就呈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纷歧定是四位小数的情况!针对年夜家的分歧意见,我认为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置后的积不能与原来的原始积混为一谈.做 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傍边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积是四位数!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年夜小的情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份末尾的0省略失落.但省略不即是没有.我们在判断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判断,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我的想法获得了老师的肯定,我十分开心.通过对这道题目的思考,我觉得学习数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能多动脑筋,有些自己开始认为很难的题目也能自己找到正确的谜底,是何等有成绩感呀.编号:009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丰利镇丰西小学五年级陈慧慧指导老师:任银泉问题:在一家体育商品专卖店中,规定羽毛球论盒卖,要么5个一盒,要么8个一盒,不能拆开盒零卖.请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买到哪些数量的羽毛球?哪些数量的买不到?解题思路:凡是能够买到的羽毛球的数量,一定能用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暗示.如果能找到符合条件的5个连续自然数,那么从这些数向后所有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在这家专卖店买到,如果我们假设有5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为:a、b、c、d、e,那它们后面的每一个数都可以用(a+5)、(b+5)……获得,也就是说,从a向后的所有数量都可以由若干个5与若干个8的和来暗示.经过实验证明,不难找到符合条件的5个连续自然:28=(5×4+8×1),29=(5×1+8×3),30=(5×6),31=(5×3+8×2),32=(8×4).因此,从28向后的所有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在这家专卖店买到.在1-27这27个数中:5=5×1,8=8×1,13=5×1+8×1,15=5×3,16=8×2,18=5×2+8×1,2 0=5×4,23=5×3+8×1,24=8×3,25=5×5,26=8×2+5×2.所以这些数量的羽毛球也可以在这家专卖店买到.由此看来,在不允许拆开盒零卖的情况之下,1、2、3、4、6、7、9、11、12、14、17、19、27这几个数量的羽毛球在这家专卖店买不到,其余数量的羽毛球都可以买到.编号:010单价问题丰利镇丰西小学五年级肖祝钧指导老师:任银泉[问题]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要69.3元,买2个书包和3个文具盒要53.95元.书包和文具盒的单价各是几多元?[解法一]由题可知:5个书包和5个文具盒一共要69.3+53.95=123.25(元),所以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一共要123.25÷5=24.65(元),2 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一共要24.65×3=49.3(元),而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要69.3元,得出版包的单价为69.3-49.3=20(元),文具盒的单价为24365-20=4.65(元)[解法二]由题可知:1 个书包的价格比 1 个文具盒贵69.3-53.95=15.35(元),那么买3个书包比买3个文具盒多15.35×3=46.05(元),而买3个书包和2个文具盒要69.3元,则买5个文具盒要 69.3-46.05=23.25(元),文具盒的单价为23.25÷5=4.65(元),书包的单价为4.65+15.35=20(元)[解法三]由题可知:买6个书包和4个文具盒要69.3×2=138.6(元),买6个书包和9个文具盒要53.95×3=161.85(元),所以买5个文具盒要161.85-138.6=23.25(元),文具盒的单价为23.25÷5=4.65(元),书包单价为(69.3-4.65×2)÷3=20(元)编号:011趣题巧解如东县宾山小学502班李健指导老师姜华学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姜老师讲到了苏步青教授小时候做过的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次他出国访问,在电车上碰到了一位外国数学家,这位外国数学家出了一道题目让苏步青做: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动身,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行6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行10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动身,碰到乙的时候,它就失落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这只狗一共走了几多千米? 老师提示我们说:如果你们想分段算出狗跑的路程,再求出所分路段的和,将很难算出结果,因此要从整体考虑.要求狗跑的路程,狗跑的速度已知,需要求出狗跑的时间,而狗跑的时间就是甲、乙两人的相遇时间.这样用狗跑的速度乘以它所跑的时间就可以算出狗跑的路程.根据老师提示我们解答如下:先求甲、乙两人几多小时相遇(即为狗跑的时间)? 100÷(6+4)=10(小时)再求狗跑的总路程是几多千米?10×10=100(千米) 然而我却想出了另一种思路:不需要计算就可以知道狗一共跑了100千米.狗一小时跑10千米正好即是甲、乙两人同时跑一小时的路程和.甲、乙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肯定会相遇,这段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应该就即是甲、乙两人的路程和.由于两地距离是100千米,因此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就是100千米,所以狗也就跑了100千米. 如果依照我的解题思路,将原来题目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根据我上面的分析,甲、乙两人加起来的路程和就是100千米,而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2倍,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2倍,即100×2=200(千米).假设将原题中“狗每小时行10千米”改为“狗每小时行7千米”,那么狗的速度是两人速度和的7/10,在相同时间内,狗跑的路程就是两人路程和的7/10,即100×7/10=70(千米).最后,我想告诉年夜家只要我们平时敢于并善于从分歧的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够发生一些“奇思妙想”,就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

数学与生活(小论文)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是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一。
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数学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数学课堂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与生活关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广泛应用于生活。
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生活实践经验,让他们接受比较系统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无疑会有一些困难,这就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是数学成为中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和发展。
1、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表象。
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抓住知识传授与知识应用之间的联系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时间调查家里洗衣粉、味精、大包小包零食的重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全文共计9046字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篇
【篇一】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新课标明确描述了“空间观念”的实质和内容。
小学低年级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都基本属于具象到抽象的初级阶段,在小学阶段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抽象几何变成直观几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事物,让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的感知,培养空间意识,逐渐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
一、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剥离出空间感知原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因为“玩”,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就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体,如他们最喜欢的积木和各种球,以及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形状的物具,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这些直观感知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
因此,学生对于图形
1。
小学生数学论文 (4)

小学生数学论文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及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数学学习的起点,良好的数学基础对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还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灵活性。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应用广泛,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每天都坚持做数学练习,提醒他们按时完成作业。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练习和游戏等。
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实际应用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知识掌握,还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以下是数学学习的一些实际应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涉及到数学。
例如,购物时计算物品的价格和找零,制定时间表来合理安排活动,测量和计算食材的分量等等。
通过将数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生活质量。
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化学、物理、生物等科学领域,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解释现象。
四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4年级的:《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关于“0”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来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六边形,它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内角和是72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2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3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七边形,它可以分成5个三角形,内角和是90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0/7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我们不但可以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我们还可以用两种、三种等更多的图形组合起来铺满地面.例如:正三角形和正方形、正三角形和六方形、正方形和正八边形、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实际上,有许多图案往往是用不规则的基本图形拼成的.。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日常的购物和理财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中,数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觉得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与自己的生活无关,但其实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在,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数学的美妙之处。
让我们来看看在日常购物中,数学是如何应用的。
每当我们去超市购物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优惠活动,比如买一送一、满减等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数学来计算,确定最划算的购买方式。
如果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在满减优惠满200减50,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计算出最终的价格是多少。
我们还需要计算每种商品的单价,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包装的商品哪个更划算。
通过这些日常的购物计算,我们不仅能够省钱,还能够锻炼我们的数学能力。
而在理财方面,数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计算每个月的开销和收入,还是进行投资和理财规划,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
我们要计算每月的生活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就需要用到百分数、比例、和平均数等数学知识。
再我们要计算投资的回报率,就需要用到复利公式和利息的计算等数学知识。
只有懂得用数学来管理我们的财务,才能够更好地规划我们的未来。
在工作和学习中,数学更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工程设计中,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来进行计算和推导。
比如在物理学中,运用数学来描述自然界的规律和定律;在工程设计中,利用数学来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
而在学习中,数学也是连接各种学科的桥梁,比如物理、化学、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数学来建立模型和解决问题。
掌握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数学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着一些美妙的现象和规律。
花瓣的排列数目往往是以斐波那契数列来组成的;壳牌的螺线形状是以黄金分割比例来构成的;彩虹的光谱是以频率和波长的数学规律来解释的。
这些都是数学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展现出了数学的美妙和神秘之处。
通过观察和认识这些现象,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启发我们对数学的探索。
小学5年级数学小论文400字5篇

篇一:数学论文400字货比三家选耳机(ěr jī)今天,我陪着哥哥一起(yīqǐ)去买耳机。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家电器城,只见里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原来是电器城正在举行“暑假大降价〞的活动(huó dòng)呢,这真是个好消息。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家店内,销售员立即走来介绍这款产品。
这时,我看了看四周的耳机,真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它们有的分质量,有的分颜色,有的分品牌,有的分价格,货源供不应求。
此时,哥哥也挑到了一款自己心仪的耳机,便看了看价格:原价1299元,如今打五折。
我也算了算:打五折也就是1299元除以2等于…649.5元,这个价格的话还真的很实惠呢!不过货比三家,说不定还有更廉价(biànyí)的呢,于是我们带着期望分开了这家店。
我们来到第二家店,因为这家店是专门销售耳机的,所以货源比起上一家更充足,货品更专业。
哥哥看上了另一部耳机,试听时音质也非常好,不过他没有优惠,价格也要3999元,哥哥无可奈何,犹豫后还是放弃它了。
不过哥哥又找到了一款和上一家一样的那款耳机,便又看了看价格:1299元,满十减五。
销售员也说:“满十减五就等于打对折,这个价钱很廉价呢!〞满十减五就等于打对折吗?我算了算1290元除以2加19等于…664元,比上一家还贵了14.5元呢,这清楚就不是打对折。
于是,我和哥哥二话不说,分开了这家店。
然后,我们又来到第三家店,这家店相比拟而言,货源少了很多,不过还算专业。
哥哥随即对店里瞟了一眼,发现了同样的耳机。
这部耳机虽然价格只有1229元,但是只打六折,这个可不太好算。
不过哥哥却用起手机上的计算器:1099元乘0.6等于659.4元,比第一家店贵了9.9元。
于是哥哥回到第一家店,心满意足地买下他挚爱的耳机。
看来,购置任何东西(dōngxī)都要货比三家,不能轻易地相信商家的花言巧语,要用数学来证明事实。
篇二: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以生活为支撑点,构建和谐数学大方县第二小学田亚江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实在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小论文《怎么求平均数才合理》

怎么求平均数才合理在学习了求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我们都知道,在比赛中通过求平均数能够合理地比较出选手的成绩。
可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影响着平均数的大小,究竟怎样才能准确合理地求出平均数呢?通过下面两道题,我们会有所发现。
问题1:三名篮球运动员在6场比赛中的得分情况如下表:(“——”表示没有上场比赛)谁平均每场的得分最高?问题2:在射击训练中,甲乙两位选手的射击成绩如下:(“——表示脱靶,没有成绩。
)如果你是教练,你觉得谁的成绩更稳定?请你通过计算说明。
分析:两个问题中,都存在选手没有成绩的情况。
可是在计算平均数时却存在着区别。
两题都以甲为例,问题1中甲有一场没有上场,他只参加了4场比赛,他的成绩是算7、13、12、12、11这五个数的平均数。
列式就是:(7+13+12+12+11)÷5=11(分)。
而再看问题2中甲在第二局中,是参加了比赛的,是因为脱靶而没有成绩。
他参加了6局比赛,不是求6、10、8、8、10这五个数的平均数,而是求6、0、10、8、8、10的平均数,列式为:(6+0+10+8+8+10)÷6=7(环)。
同理,问题1中乙的成绩是求9、11、13、7、10这五个数的平均数,列式为:(9+11+13+7+10)÷5=10(分),丙的成绩是求11、12、13、16这四个数的平均数,列式为:(11+12+13+16)÷4=13(分)。
问题2中的乙的得分是求8、7、6、9、9、9这六个数的平均数,列式为:(8+7+6+9+9+9)÷6=8(环)。
可见,在生活中计算平均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这样计算出来的平均数才更合理、更公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中心小学:于文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结合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生都比较喜欢,所有的小学数学知识都可以生活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难以忘怀。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
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的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
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并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五、寻找生活情境,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
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学生先是一愣,然后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我顺势引导,整节课学得轻松而有效。
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
(跳绳数数)
的人,
”所以,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