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南京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宁政发[1992]203号
![南京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宁政发[1992]203号](https://img.taocdn.com/s3/m/c761a75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南京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南京市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8月31日宁政发〔1992〕2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城镇供水资源,满足人民生活、生产建设需要,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城镇供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市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及其他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以下统称城镇)的地表供水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公共设施和自建设施供水的用水管理。
第三条南京市水利局是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负责市区供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县域内城镇供水管理部门由县人民政府确定。
水利、环保、规划、卫生、矿管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城镇供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镇所有单位和个人有义务保护城镇供水资源,有权对污染供水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
第二章地表供水水源的保护第五条城镇地表供水水源应当设置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保护区周围应当设置明显的保护标志。
第六条保护区的范围:(一)一级保护区: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100米;(二)二级保护区:在江河取水的,取水口上、下游各1000米;(三)准保护区:水域保护范围,在江河取水的,取水口上、下游各2000米;陆域保护范围,以自然防洪堤为界,取水口上、下游各2000米,纵深至水厂一侧500米形成的区域。
以湖泊、水库为取水水源的,保护区范围由县人民政府根据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要求划定。
江苏省供水条例【范本模板】
![江苏省供水条例【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7e52bf5a300a6c30d229f73.png)
智能车辆调度与烟草运输管理探讨【摘要】智能车辆调度技术的发展为烟草运输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车辆调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然后对烟草运输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接着探讨了智能车辆调度在烟草运输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并分析了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结论部分指出智能车辆调度与烟草运输管理的结合将有望带来巨大效益,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一研究将为烟草行业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车辆调度、烟草运输管理、技术概述、现状分析、应用、优化方案、风险与挑战、效益、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烟草运输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烟草消费量的增加,烟草运输管理变得越来越关键。
传统的烟草运输管理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车辆调度效率低下、运输路线不合理、信息传递不及时等。
为了提升烟草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智能车辆调度技术应运而生。
智能车辆调度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算法对车辆进行智能调度和管理的方法。
通过实时监控车辆位置、运输状态和交通状况,系统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调度,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并保持最佳的运输状态。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车辆调度的效率,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输安全性。
在研究背景下,智能车辆调度技术与烟草运输管理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引入智能车辆调度技术,可以为烟草运输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推动烟草行业的发展。
对智能车辆调度与烟草运输管理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1.2 研究意义烟草运输是一个涉及广泛的行业,涉及到各种物流和调度问题。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车辆调度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智能车辆调度技术可以实现车辆的智能分配和调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在烟草运输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
![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46e716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8.png)
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10年修正)正文:---------------------------------------------------------------------------------------------------------------------------------------------------- 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2006年11月29日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制定2007年1月16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根据2010年10月28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水资源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资源保护,适用本条例。
城市地表水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机制,保障用水安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四条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辖区内水资源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水资源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保护优先、综合利用、节约用水、防治污染的原则,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六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保护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地表水资源保护第八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水资源保护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按照管辖权限对辖区内河道、湖泊等水域拟定水功能区划,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公用局《南京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公用局《南京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616e3c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72.png)
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公用局《南京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8.26•【字号】宁政发[1995]233号•【施行日期】1995.08.26•【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公用局《南京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5年8月26日宁政发〔1995〕23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根据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本办法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主要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第六条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从水管理工作。
县城建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环保、规划、卫生、水利、地矿等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供水主管部门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七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人民政府或者供水主管部门将给予奖励。
第二章城市供水水源第八条本市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规划、市政公用、水利和地质矿产等部门共同编制,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规划。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https://img.taocdn.com/s3/m/4224882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3.png)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第四章设施管理与维护第五章经营服务与节水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保障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乡供水活动和使用城乡供水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乡供水应当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城乡供水应当遵循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实施区域供水,加强水源保护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节约用水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行业供水、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乡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供水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023年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最新版
![2023年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b79b54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e2.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水管理第三章效率控制第四章非常规水源利用第五章激励和保障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节约用水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节约用水工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总量控制、集约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约用水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制定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政策,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五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拟定节约用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规划,制定有关标准,指导和推动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省发展和主管部门负责做好节约用水规划、指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的协调衔接,参与节水法规、规划、政策的制定,会同有关部门安排节约用水重大项目、发布节水设备(产品)以及导向目录。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城镇节水工作,根据节约用水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方面的节水制度、办法和具体标准,落实节水工作的要求。
省其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节约用水政策、规划和标准,结合行业管理工作落实节水工作的要求。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发展和、建设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的节约用水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开展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活动,将节约用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普及节约用水知识,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https://img.taocdn.com/s3/m/d47fcfd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8.png)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9.29•【字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0号•【施行日期】2021.09.29•【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21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等二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水源保护与水质管理第四章设施管理与维护第五章经营服务与节水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现城乡供水统筹发展,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用水以及其他用水需求,保障居民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城乡供水活动和使用城乡供水及相关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城乡供水应当推进农村与城市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城乡供水应当遵循开发水源与节约用水相结合、保障供水与确保水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城乡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实施区域供水,加强水源保护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
第五条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供水、节约用水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水利行业供水、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全省节约用水工作。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乡供水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乡供水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供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56e1dec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6.png)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宁政规字[2012]28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宁政规字[2012]2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境内拥有长江、秦淮河、石臼湖等河湖,过境水量丰沛,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污染加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区域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问题时有发生,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2〕27号),现就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为目标,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突出需水管理和用水过程监控,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用水总量管理,严格用水效率考核,严格入河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提供支撑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分区分类指导,强化价格调控和公众参与;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水资源统一管理。
(三)目标任务。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分别控制在45亿、48亿和50亿立方米以内。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的通知-宁公法字[2009]29号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的通知-宁公法字[2009]29号](https://img.taocdn.com/s3/m/1f5f7f3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ce.png)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的通知正文:---------------------------------------------------------------------------------------------------------------------------------------------------- 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关于印发《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的通知(宁公法字〔2009〕29号)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管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根据《城市供水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我局制定了《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已经2009年1月19日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2009年2月1日起施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一月十九日南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管细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管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根据《城市供水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市城镇供水企业(包括公共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供水企业)和二次供水单位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督管理及其相关活动。
第三条南京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政府监测,具体负责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栖霞区、雨花台区范围内和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政府所在地的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政府监测。
其所属的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以下简称市供节水处)负责本市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日常监督管理。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辖区内城镇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政府监测,业务上接受市城镇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南京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南京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acc933fc4ffe473368abf1.png)
南京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法规类别】市政公用与路桥【发文字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86号【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发布日期】2012.11.19【实施日期】2013.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修改依据】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86号)《南京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1月14日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2012年11月19日南京市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的管理,保障饮用水质量和安全,维护居民用户、供水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二次供水设施,是指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以下称二次供水)及其设施的建设、改造、运行维护以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二次供水的监督管理,其所属的供水节水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工作。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和高淳县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分工,负责辖区内二次供水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负责二次供水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新建居民住宅对水压要求超过城市供水管网正常服务压力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二次供水设施应当与建筑物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第六条供水单位接管新建二次供水设施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收费标准承担具体费用。
二次供水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收费标准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8691e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f.png)
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6.10.15•【字号】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施行日期】1996.10.15•【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已经1996年9月1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王宏民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五日南京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第三条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南京市水利局是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和监督工作,并按照《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履行职责。
市政公用部门负责城镇供水、城市节约用水、市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地质矿产部门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进行地下水的普查、勘探、监测、统计、分析和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政机构的管理,完善水政监察制度。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事活动必须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发放取水许可证的市政公用部门的检查监督。
水政监察人员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证据。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五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水资源的考察和评价,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
水资源考察和评价成果,作为编制水资源规划的依据。
第六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分配、调度,应当符合兴利和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等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https://img.taocdn.com/s3/m/32c37a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9.png)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20年8月13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9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供水管理第四章节约用水管理第五章安全和维护第六章监督和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水和节约用水(以下称供节水)管理,保障供水用水安全和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节水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供节水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城乡统筹、确保安全、节水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供节水工作的领导,将供节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供水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紧急状态管制机制和供水应急管理机制;实行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及水质检测。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供水保障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全市供节水工作;负责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辖区内的供节水监督管理工作。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的供节水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供节水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有条件的区域、场所应当提高供水设施标准,逐步实现饮用水达到直饮水标准。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ad6250d471fe910ef12df864.png)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已于2020年6月下旬初次审议了《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草案)》,将于8月二次审议该条例草案。
为了更好地修改完善条例草案,现将条例草案文本全文公布,欢迎社会各界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请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于7月底前反馈给我们。
电子信箱:fzwbgs@邮寄地址:北京东路41号3号楼,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办公室,邮编210008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保障供水用水安全和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水、节约用水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城乡统筹、确保安全、节水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的领导,将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供水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紧急状态管制机制和供水应急管理机制;实行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改造及水质检测。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供水保障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市供水和节约用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称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全市供水和节约用水工作;负责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和栖霞区辖区内的供水和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的供水和节约用水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健康、城乡建设、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住房保障和房产、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供水和节约用水相关工作。
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
![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https://img.taocdn.com/s3/m/8c7bdc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6.png)
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修正)正文:----------------------------------------------------------------------------------------------------------------------------------------------------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28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制定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根据2017年6月27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1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第三章水污染治理第四章饮用水水源地与特殊水体保护第五章水生态保护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饮用水水源地等特殊水体保护、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水环境保护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控源截污、综合治理,分级保护、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并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推进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水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水环境保护工作。
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审议意见的报告
![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审议意见的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c77fe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2.png)
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审议意见的报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公布日期】2007.11.28
•【分类】审议意见的报告
正文
关于《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审议意见的报
告
——2007年11月28日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南京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已经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现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该条例通过前进行了初步审查,并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等有关部门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立法专家的意见。
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于11月13日召开全体会议对该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水是城市的命脉,城市供水是保障城市生存发展的基础,而节约用水对于促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南京市的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南京市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供水节水的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职责、城市供水企业的相应义务、城市供水水质的保障措施、城市节水管理的相应手段,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该条例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建议本次会议审议后予以批准。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发布部门 : 南京市人大(含常委会)发文字号 :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批准部门 : 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批准日期 : 2020.09.25发布日期 : 2020.10.13实施日期 : 2021.01.01时效性 : 尚未生效效力级别 :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法规类别 : 水资源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0号)《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已由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8月13日通过,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0年9月25日批准。
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0月13日南京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20年8月13日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20年9月25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三章供水管理第四章节约用水管理第五章安全和维护第六章监督和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供水和节约用水(以下称供节水)管理,保障供水用水安全和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城市供水条例》《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供节水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市供节水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城乡统筹、确保安全、节水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供节水工作的领导,将供节水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供水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紧急状态管制机制和供水应急管理机制;实行城乡供水政府责任制、节约用水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镇(街道)、村(社区)公共供水设施建设、改造及水质检测。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定职责做好辖区内供水保障和节约用水工作。
第五条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全市供节水工作;负责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辖区内的供节水监督管理工作。
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的供节水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公安、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和房产、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供节水相关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有条件的区域、场所应当提高供水设施标准,逐步实现饮用水达到直饮水标准。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及其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供节水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供节水公益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供水设施、节约用水的意识。
对在供节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鼓励和支持供水行业协会、节约用水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发挥服务、引导和监督作用,促进本市供节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九条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卫生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省供水规划编制要求,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按照下列规定编制供水专项规划:(一)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本市供水专项规划,经省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二)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辖区内供水专项规划,经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三)江北新区管理机构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辖区内供水专项规划,经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论证,报江北新区管理机构批准后组织实施。
供水专项规划应当包括水源保护、公共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和更新改造、水质管理、应急保障等内容。
供水专项规划中涉及用地需求和空间布局的,由规划和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供水专项规划进行评估。
确需修改的,按照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条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节约用水规划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江北新区节约用水规划由江北新区管理机构批准后组织实施。
编制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应当包含节约用水的内容。
第十一条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供水专项规划,按照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城镇供水主干管道和镇(街道)、村(社区)管网等输配水设施建设及其改造的年度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编制辖区内输配水设施建设及其改造年度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江北新区输配水设施建设及其改造年度计划由江北新区管理机构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要求,制定镇(街道)、村(社区)水厂处置计划并组织实施,实现公共供水直通农村用户。
鼓励通过收购、合并、合作等市场化方式优化供水资源配置,实现供水用水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
第十三条供水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对水压要求超过供水管网服务压力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套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按照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执行。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应当独立设置,不得与消防等设施混用。
第十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需要取用水的,应当制定节水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保证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具体办法由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和改革、规划和自然资源、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已建节水设施的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维护、更新、改造节水设施,保证设施正常运行,不得擅自停止使用。
第十五条新建居民住宅供水设施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规定设计和建设;尚未实行一户一表、水表出户的,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
农村自建住宅用户生活用水应当单独计量。
第三章供水管理第十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省水源建设的规定,根据饮用水水源条件建设两个以上相对独立控制取水的饮用水源地;不具备双水源条件的地区,应当依法建设应急备用水源,或者实行区域联网供水。
第十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和江北新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饮用水源地保护的规定,保障原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第十八条供水单位应当依法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和取水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并履行下列义务:(一)具备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的取水、制水、输配水设施;(二)具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水质检测能力,能够开展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原水和供水水质检测;(三)供水水质、水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安全正常供水;(四)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五)从事制水、水泵运行、水质检验等岗位的人员应当经健康体检和专业培训合格;(六)定期检查、维护公共供水设施、市政道路配建的消火栓以及受委托管养的住宅项目配建的户外供水设施;(七)安装符合国家计量规定的结算水表,并定期检定、维修和更换;(八)建立经营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开水质、水压、水价等相关信息;(九)履行服务承诺义务,建立投诉、查询专线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答复、处理用户反映的供水问题;(十)按照有关规定报送非居民用户用水量数据;(十一)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供水单位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
除紧急情形外,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一)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和雨花台区辖区内供水单位向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二)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和江北新区辖区内供水单位向所在地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停止供水或者降压供水的,供水单位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用户。
第二十条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市场监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供用水合同范本,并向社会公布。
供水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供用水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一条结算水表需要分设、移表、增容、变更或者终止用水的,用户应当依法到供水单位办理相关手续。
供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省和市优化供水服务的要求,简化业务流程,精简申请材料,提高供水服务效率。
第二十二条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价格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实行政府定价、分类管理。
供水价格依法实行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
第二十三条用户应当依法缴纳水费,对结算水表计量准确度有异议的,可以向所在地市场监管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仲裁检定;发现结算水表损坏的,应当及时通知供水单位,供水单位应当及时维修或者更换。
第二十四条任何用水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水性质和用水范围、不得拒绝或者阻挠供水单位依法更换结算水表。
第四章节约用水管理第二十五条单位和个人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省节约用水的规定。
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本市阶梯式水价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标准由市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制定;用水定额由市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编制。
供水单位应当通过提示单、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及时提醒用户用水异常情况,引导用户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第二十六条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省和市用水定额标准,综合用户过往实际用水情况和生活、生产等需要,确定本市非居民用户定额或者计划用水量。
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本市非居民用户定额或者计划用水量时,应当听取非居民用户意见并予以反馈。
第二十七条非居民用户用水量超出用水定额或者用水计划的,超出部分应当按照规定缴纳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
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由供节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依法收取。
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应当全额上缴财政,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十八条非居民用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增加定额或者计划用水量:(一)未按照有关规定开展水平衡测试或者接受用水审计的;(二)未及时对内部管网漏损采取有效措施的;(三)用水单耗、重复利用率等主要用水指标未达到行业标准的;(四)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设备和器具的;(五)拖欠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的;(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