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分类

合集下载

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1. 引言真菌是一类与植物和动物有所不同的生物,它们在生物分类学中独立成为一个界(真菌界)。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具有多样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本文旨在介绍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

2. 真菌的分类真菌按照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2.1 孢子真菌(子囊菌门)孢子真菌是一类以产生子囊为特征的真菌。

它们的子囊内含有大量的孢子,通过子囊的形成和破裂来繁殖。

典型的孢子真菌包括酵母菌、黑曲霉等。

2.2 担子菌门担子菌门是最大的真菌门,包括了我们熟悉的蘑菇、霉菌等。

它们的繁殖结构是担子,通过担子上的孢子来进行繁殖。

2.3 无性真菌无性真菌是指无法繁殖有性孢子的真菌。

它们主要通过分裂或产生无性孢子来进行繁殖。

典型的无性真菌有黄曲霉、绿藻霉等。

2.4 真菌的其他分类除了上述三类真菌,还有一些特殊的真菌分类,如接合菌门、原菌门等。

3. 真菌的生活方式真菌的生活方式多样,它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腐生真菌腐生真菌是指以分解有机物为生的真菌。

它们通过分泌酶类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腐生真菌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分解作用,帮助维持生态平衡。

3.2 共生真菌共生真菌是指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

典型的例子是菌根真菌,它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互相提供养分和保护。

共生真菌也能与昆虫、动物等形成共生关系。

3.3 寄生真菌寄生真菌是指以其他生物为寄主来获取养分的真菌。

它们通过寄生在植物、动物或昆虫体内,从寄主体内获取所需营养。

3.4 共生与寄生的转变一些真菌能够在共生和寄生之间进行转变。

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它们可以与某种寄主形成共生关系,但在特定情况下又转变为寄生关系。

4. 结论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十分丰富多样。

通过对真菌的分类和生活方式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这些神秘的生物。

真菌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作用,对于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的分类与特征

真菌的分类与特征

真菌的分类与特征真菌(Fungi)是一类生命形态多样、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角落的生物。

它们与植物、动物和细菌等生物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群体,独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菌物界(Kingdom Fungi)。

真菌的分类和特征是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详细探讨真菌的分类方式和其特征。

一、真菌的分类真菌按照形态和生态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细菌类真菌(Oomycota):细菌类真菌被认为是最原始的真菌,其细胞富含细胞质基质。

典型代表为致病性的藻类病原真菌。

2. 多核菌类真菌(Plasmodiophoromycota):多核菌类真菌含有多个细胞核,形态独特。

它们主要寄生在植物体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真菌类真菌(Zygomycota):真菌类真菌包括了一类以生产孢子囊(zygosporangia)为特征的真菌,常见的有毛霉等。

4. 乳菌类真菌(Basidiomycota):乳菌类真菌是一类分生孢子具有伞盖构造的真菌。

它们广泛生长于陆地上,形态多样,包括了一些经济和食用价值极高的真菌,如蘑菇、牛肝菌等。

5. 子囊菌类真菌(Ascomycota):子囊菌类真菌是一类分生孢子形成于内部的真菌。

它们具有大量的物种和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包括了霉菌、酵母菌等。

6. 真担子菌类真菌(Deuteromycota):真担子菌类真菌是真菌界中一类相对原始、分类位置不明确的真菌。

许多曾分属于该类的真菌后来被归入其他更具体的分类。

二、真菌的特征除了分类上的区分,真菌还有一些特征是它们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之处。

1. 细胞结构:真菌的细胞体积较大,通常具有真核、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壁。

细胞核含有多倍体的染色体。

2. 营养方式:真菌主要通过吸收方式获取营养,它们分泌酶来降解有机物质,然后通过菌丝吸收分解产物。

3. 子实体结构:绝大多数真菌都具有子实体(子囊或子梗)结构。

子实体是真菌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器官,也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表

(完整word版)真菌分类表

目录隐藏• 1 子囊菌门Phylum (Ascomycota)o 1.1 外囊菌亚门subphylum(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Schizosaccharomycetes)▪ 1.1.4 外囊菌纲(Taphrinomycetes)o 1.2 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Arthoniomycetes)▪ 1.2.2 刺盾炱纲(Chaetothyriomycetes)▪ 1.2.3 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 1.2.4 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1.2.5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Ostropomycetidae)▪ 1.2.7 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Hypocreomycetidae)▪ 1.2.11.2 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 1.2.11.3 炭角菌亚纲(Xylariomycetidae) o 1.3 酵母菌亚门(Saccharomycotina)▪ 1.3.1 酵母纲(Saccharomycetes)•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o 2.1 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Tremellomycetidae)o 2.2 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o 2.3 锈菌纲(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微球黑粉菌亚纲(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锈菌亚纲(Urediniomycetidae)o 2.4 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 2.4.1 亚纲(Entorrhizomycetidae)▪ 2.4.2 外担子菌亚纲(Exobasidiomycetidae)▪ 2.4.3 黑粉菌亚纲(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o 4.1 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 5 接合菌门(Zygomycota)o 5.1 毛菌纲(Trichomycetes)o 5.2 接合菌纲(Zygomycetes)• 6 参考文献子囊菌门(Ascomycota)外囊菌亚门(Taphrinomycotina)粒毛盘菌纲(Neolectomycetes)肺孢子菌纲(Pneumocystidomycetes)裂殖酵母纲(Schizosaccharomycetes)刺盾炱纲(Chaetothy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茶渍纲(Lecanoromycetes)微孢衣亚纲(Acarosporomycetidae)炭角菌亚纲(Xylariomycetidae)酵母菌亚门(Saccharomycotina)酵母纲(Saccharomycetes)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异担子菌亚纲(Heterobasidiomycetidae)同担子菌纲(Homobasidiomycetes)锈菌纲(Urediniomycetes)亚纲(Agaricostilbomycetidae)微球黑粉菌亚纲(Microbotryomycetidae)锈菌亚纲(Urediniomycetidae)黑粉菌纲(Ustilaginomycetes)亚纲(Entorrhizomycetidae)外担子菌亚纲(Exobasidiomycetidae)黑粉菌亚纲(Ustilaginomycetidae)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 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接合菌门(Zygomycota)毛菌纲(Trichomycetes)接合菌纲(Zygomycetes)参考文献List of fungal ordersContents• 1 Phylum Ascomycotao 1.1 Class Neolectomyceteso 1.2 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o 1.3 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o 1.4 Class Taphrinomyceteso 1.5 Subphylum Pezizomycotina▪ 1.5.1 Class Arthoniomycetes▪ 1.5.2 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 1.5.3 Class Dothideomycetes▪ 1.5.4 Class Eurotiomycetes▪ 1.5.5 Class Laboulbeniomycetes▪ 1.5.6 Class Lecanoromycetes▪ 1.5.6.1 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 1.5.6.2 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 1.5.6.3 Subclass Ostropomycetidae▪ 1.5.7 Class Leotiomycetes▪ 1.5.8 Class Lichinomycetes▪ 1.5.9 Class Orbiliomycetes▪ 1.5.10 Class Pezizomycetes▪ 1.5.11 Class Sordariomycetes▪ 1.5.11.1 Subclass Hypocreomycetidae▪ 1.5.11.2 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 1.5.11.3 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 o 1.6 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 1.6.1 Class Saccharomycetes• 2 Phylum Basidiomycotao 2.1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 2.1.1 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o 2.2 Class Homobasidiomyceteso 2.3 Class Urediniomycetes▪ 2.3.1 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 2.3.2 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 2.3.3 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o 2.4 Class Ustilaginomycetes▪ 2.4.1 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 2.4.2 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 2.4.3 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 • 3 Phylum Chytridiomycota• 4 Phylum Glomeromycotao 4.1 Class Glomeromycetes• 5 Phylum Zygomycotao 5.1 Class Trichomyceteso 5.2 Class ZygomycetesPhylum Asc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Ascomycota.Class Neolect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Neolectomycetes.•Order Neolectales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Pneumocystidomycetes.•Order Pneumocystidales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chizosaccharomycetes.•Order SchizosaccharomycetalesClass Taphr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Taphrinomycetes.•Order Protomycetales•Order Taphrinales•Order Coryneliales•Order Medeolariales•Order Mycocaliciales•Order Pyrenulales•Order SirodesmiumSubphylum Pezizomycotin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phylum Pezizomycotina.Class Artho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Arthoniomycetes.•Order Arthoniales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Chaetothyriomycetes.•Order Chaetothyriales•Order VerrucarialesClass Dothide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Dothideomycetes.•Order Capnodiales•Order Dothideales•Order Hysteriales•Order Jahnulales•Order Myriangiales•Order Patellariales•Order PleosporalesClass Eurot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Eurotiomycetes.•Order Arachnomycetales•Order Eurotiales•Order OnygenalesClass Laboulbe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aboulbeniomycetes.•Order LaboulbenialesClass Lecano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ecanoromycetes.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Acarosporomycetidae.•Order Acarosporales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Lecanoromycetidae.•Order Lecanorales•Order Peltigeral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Ostropomycetidae.•Order Agyriales•Order Gyalectales•Order Ostropales•Order Pertusariales•Order TrichothelialesClass Leot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eotiomycetes.•Order HelotialesClass Lich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Lichinomycetes.•Order LichinalesClass Orbil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Orbiliomycetes.•Order OrbilialesClass Peziz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Pezizomycetes.•Order PezizalesClass Sordar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ordariomycetes.•Order Calosphaeriales•Order Lulworthiales•Order Meliolales•Order Phyllachorales•Order Trichosphaerial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Hypocreomycetidae.•Order Coronophorales•Order Halosphaeriales•Order Hypocreales•Order Microascales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Sordariomycetidae.•Order Boliniales•Order Chaetosphaeriales•Order Coniochaetales•Order Diaporthales•Order Ophiostomatales•Order Sordariales•Order Spathulosporales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Xylariomycetidae.•Order Xylariales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phylum Saccharomycotina.Class Saccha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Saccharomycetes.•Order SaccharomycetalesPhylum Basidi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Basidiomycota.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Heterobasidiomycetes.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Heterobasidiomycetidae.•Order Auriculariales•Order Dacrymycetales•Order Sebacinales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Tremellomycetidae.•Order Christianseniales•Order Cystofilobasidiales•Order Filobasidiales•Order Tremellales•Order TrichosporonalesClass Homobasid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Agaricomycetes.•Order Agaricales•Order Aphyllophorales•Order Boletales•Order Cantharellales•Order Ceratobasidiales•Order Gautieriales•Order Geastrales•Order Hericiales•Order Hymenochaetales•Order Hymenogastrales•Order Lycoperdales•Order Nidulariales•Order Phallales•Order Stereales•Order Thelephorales•Order Tulasnellales•Order TulostomatalesClass Uredini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Urediniomycetes.•Order Atractiellales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Agaricostilbomycetidae.•Order Agaricostilbales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Microbotryomycetidae.•Order Cryptomycocolacales•Order Heterogastridiales•Order Leucosporidiales•Order Microbotryales•Order Sporidiobolales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Urediniomycetidae.•Order Classiculales•Order Cystobasidiales•Order Platygloeales•Order Septobasidiales•Order UredinalesClass Ustilagin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Ustilaginomycetes.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Entorrhizomycetidae.•Order Entorrhizales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Exobasidiomycetidae.•Order Doassansiales•Order Entylomatales•Order Exobasidiales•Order Georgefischeriales•Order Malasseziales•Order Microstromatales•Order Tilletiales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subclass Ustilaginomycetidae.•Order Urocystales•Order UstilaginalesPhylum Chytridi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Chytridiomycota.•Order Blastocladiales•Order Chytridiales•Order Monoblepharidales•Order Neocallimastigales•Order SpizellomycetalesPhylum Glomer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Glomeromycota.Class Glomer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Glomeromycetes.•Order Archaeosporales•Order Diversisporales•Order Glomerales•Order ParaglomeralesPhylum Zygomycota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phylum Zygomycota.Class Trich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Trichomycetes.•Order HarpellalesClass ZygomycetesThis section lists the orders of Fungi within the class Zygomycetes.•Order Dimargaritales•Order Endogonales•Order Entomophthorales•Order Kickxellales•Order Mortierellales•Order MucoralesRetrieved from "/wiki/List_of_fungal_orders" Categories: Taxonomic lists (orders)。

真菌的结构与分类

真菌的结构与分类

真菌的结构与分类真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它们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分类。

本文将探讨真菌的结构和分类,并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真菌。

一、真菌的结构真菌的结构主要由菌丝、菌头和孢子组成。

1. 菌丝:菌丝是真菌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呈现出细长的线状结构。

菌丝通常生长在地下、土壤中或其他有机物表面,它们起到吸收养分的作用。

菌丝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吸收养分和水分。

2. 菌头:菌头是菌丝的末端结构,它用于吸收营养物质。

菌头通常以分枝的形式出现,使得真菌能够更好地吸收周围环境中的养分。

3. 孢子:真菌繁殖主要依靠孢子。

孢子是真菌的繁殖体,它们通常由菌头形成,并以不同的方式传播,如空气传播、水传播或生物传播。

孢子具有较高的存活能力,因此真菌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

二、真菌的分类真菌可以根据其繁殖方式、生长形态和生态特征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分类。

1. 根据繁殖方式:真菌可以分为性菌和无性菌。

性菌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孢子,无性菌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孢子。

性菌的繁殖方式更为复杂,而无性菌的繁殖速度较快。

2. 根据生长形态:真菌可以分为丝状菌和子实体菌。

丝状菌的生长形态主要由菌丝组成,其菌丝通过地下或基质中扩散延伸。

子实体菌具有可见的果实体,如蘑菇、霉菌和酵母菌等。

3. 根据生态特征:真菌可以分为根菌、腐生菌和共生菌。

根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为植物提供养分;腐生菌以分解有机物为生,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循环;共生菌与其他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如真菌与昆虫的共生关系。

不同类型的真菌在结构和分类上存在差异,这使得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结论真菌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和分类的生物体。

菌丝、菌头和孢子是真菌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在吸收养分和繁殖中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繁殖方式、生长形态和生态特征等因素,真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了解真菌的结构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

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

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正文】:一.真菌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

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

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2.真菌形态与结‎构: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

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

真菌菌属分类

真菌菌属分类

真菌菌属分类真菌菌属分类真菌菌属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真菌,下面是其相关分类以及相应的阐述说明:分类一:子门•真菌门(Eumycota): 真菌菌属隶属于真菌门,是一类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真核生物。

真菌门包括多个真菌类群,其共同特征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分类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真菌菌属属于担子菌门,是担子菌纲真菌的一种。

担子菌门的特征是其子实体会产生担子(basidium),担子上的担子孢子是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

•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菌属也可以属于子囊菌门,它是子囊菌纲真菌的一种。

子囊菌门的特征是其子实体会产生子囊(ascus),子囊内的子囊孢子是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

分类三:纲•真菌纲(Fungi):真菌菌属属于真菌纲。

真菌纲包括多个真菌目,如担子菌纲、子囊菌纲等。

分类四:目(部分)•伞菌目(Agaricales):真菌菌属可以属于伞菌目。

伞菌目包括许多伞状菌类,如蘑菇和鹅膏菌等。

•黑曲霉目(Eurotiales):真菌菌属有时也可以属于黑曲霉目。

黑曲霉目包括一些产生霉菌的真菌,如青霉菌和黄曲霉菌等。

•麦麸菌目(Pleosporales):真菌菌属有时也可以属于麦麸菌目。

麦麸菌目包括一些产生黑斑病的真菌,如黑麦麸菌和小麦麦麸菌等。

分类五:种(部分)•牛肝菌(Boletus):真菌菌属中的一种,属于伞菌目。

牛肝菌有许多种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森林里。

•秧麦菌(Magnaporthe grisea):真菌菌属中的一种,属于麦麸菌目。

秧麦菌是一种重要的稻瘟病病原菌,会引起水稻的病害。

以上是真菌菌属的一些相关分类及其阐述说明。

真菌菌属是一类重要的真菌群体,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研究真菌的生态、遗传和病原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主要类群分类、所致病害及真菌病害查询表

真菌主要类群分类、所致病害及真菌病害查询表

真菌主要类群、个人分类、所致病害及真菌病害查询表真菌分类的基本规则(一)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二)基本分类单位——种1、形态学种:根据形态特征的不连续性,对真菌个体进行分类而区分的类群。

2、生物学种: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但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彼此没有机会交配的一个自然种群或个体种群3、系统发育种:经过系统发育分析而确定的具有同一个系谱关系的个体类群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1)三纲一类的系统:①藻状菌纲③担子菌纲②子囊菌纲④半知菌类(2)Ainsworth(1973)的系统真菌(菌物)界包括粘菌门和真菌门,而真菌门包括5个亚门:①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②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③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④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⑤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3)Alexopoulus(1979)的系统:①裸菌门②鞭毛菌门③无鞭毛菌门真菌5个亚门的主要特征4、《真菌词典》第9版(2001)分类系统,真菌分属三个界:原生动物界:粘菌门、根肿菌门藻界:丝壶菌门、网粘菌门、卵菌门真菌界: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真菌的主要类群及所致病害1、鞭毛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腐霉属(Pythium) 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

疫霉属(Phytophthora) 引起黄瓜疫病、番茄晚疫等。

霜霉菌类可引起多种植物的霜霉病。

鞭毛菌亚门所致病害特点:引起植物腐烂型症状,病部产生绵霉状物。

引起植株局部褪绿坏死或畸形肿大的症状,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白锈状物等病征。

预防:百菌清、代森锰锌等。

治疗: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2、接合菌亚门及其所致主要病害:根霉属(Rhizopus)可引起瓜果软腐病,无臭味。

医学真菌分类

医学真菌分类

医学真菌分类
医学真菌分类主要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殖方式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进行分类。

根据形态学特征可以分为酵母菌和菌丝菌。

1. 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体型较小,一般为球形或卵形。

常见的医学酵母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属(Candida)、铜绿假单胞菌属(Cryptococcu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等。

2. 菌丝菌:菌丝菌是多细胞真菌,由多个细长的菌丝组成,具有丝状菌落。

常见的医学菌丝菌包括霉菌(Aspergillus)、曲霉属(Fusarium)、弯曲孢菌属(Curvularia)等。

另外,按照其生殖方式,真菌还可以分为无性生殖真菌和有性生殖真菌。

无性生殖真菌只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孢子,有性生殖真菌则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形成孢子。

此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也为真菌分类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利用16S rRNA或ITS等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可以更精准地鉴定和分类真菌。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

7.术语及分类群名称 超界、域;界;门, . 超界、 门字尾;亚门字尾; 门字尾;亚门字尾;纲,纲字尾; 纲字尾; 亚纲字尾; 亚纲字尾;目,目字尾;亚目字尾; 目字尾;亚目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8.属名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9.种名 是属名和一个单词的种加词的双 .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数、格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在其中间 要有一个连字符。 要有一个连字符。如红紫青霉 (Penicillium roseo-purpureum)。 。 10.合格名称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否则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 .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重 词名等。 词名等。
12.转属规则 转属保留种加词。如絮状表 . 转属保留种加词。 皮 癣 菌 原 名 为 絮 状 单 端 孢 (Trichotheciumfiocc suin Harz 1870),以 , 后转属为表皮癣菌,但仍保留种加词 [ Epidemlophyton floccosum(Harz)Lang roneLMilochevitchl930), 将原作者用括 ,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优先律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如 大 小 孢 子 菌 ( Microsporumcams Bodin 1902最先由 最先由Bodin发表。 1907年Sabouraud 发表。 年 最先由 发表 改变此名称,称其为羊毛小孢子菌 [mlcrosporum Lanosu (Bodin)Saboaraud 1907]。根据优先律,国际上承认犬小孢子 。根据优先律,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分类

真菌可以分为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

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

目前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

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

1.酵母菌
酵母菌一般指酵母,酵母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培养酵母菌和培养大肠杆菌一样方便。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

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单细胞微生物,能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分布于整个自然界,是一种典型的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存活,是一种天然发酵剂。

2.霉菌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

同其他真菌一样,也有细胞壁,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霉菌有的使食品转变为有毒物质,有的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虽然霉菌菌丝体上任一片段在适宜条件下都能发展成新个体,但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无性或有性孢子进行繁殖。

3.蕈菌
蕈菌在自然界中还生长着一类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它们属于真菌的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其中大多数都属于担子菌亚门。

蕈菌是真菌中进化最高级的,能产生肉眼可见、供人采摘的子实体,通常包括人们所称的蘑菇、木耳等。

古代中国将这种大型的真菌称为“蕈”,这类菌也称担子菌或伞菌,蕈菌和其他真菌的区别在于它们可以产生一种孢子,称为担孢子。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
霉菌
亦称“丝状菌”。属真菌。体呈丝状,丛生,可产生多种形式的孢子。多腐生。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霉菌可用以生产工业原料(柠檬酸、甲烯琥珀酸等),进行食品加工(酿造酱油等),制造抗菌素(如青霉素、灰黄霉素)和生产农药(如“920”、白僵菌)等。但也能引起工业原料和产品以及农林产品发霉变质。另有一小部分霉菌可引起人与动植物的病害,如头癣、脚癣及番薯腐烂病等。
白地霉(Geotrichumcandidum)
属真菌。菌落平面扩散,组织轻软,乳白色。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时,断裂成圆柱状的裂生抱子。菌体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常见于牛奶和各种乳制品(如酸牛奶和乳酪)中;在泡菜和酱上,也常有白地霉。可用来制造核苦酸、酵母片等。
抗生菌
亦称“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颉)抗菌”。能抑制别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别种微生物的一些微生物。其中有的能产生抗菌素,主要是放线菌及若干真菌和细菌等。如链霉菌产生链霉素,青霉菌产生青霉素,多粘芽抱杆菌产生多粘菌素等。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
或亦称“白色假丝酵母”。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能引起鹅口疮等口腔疾病或其他疾病。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半知菌类,黄曲霉群的一种常见腐生真菌。多见于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或其他霉腐的有机物上。菌落生长较快,结构疏松,表面黄绿色,背面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由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的顶囊,囊的表面产生许多小梗(一般为双层),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囊、小梗和分生孢于合成孢子穗。可用于生产淀粉酶、蛋白酶和磷酸二酯酶等,也是酿造工业中的常见菌种。近年来,发现其中某些菌株会产生引起人、畜肝脏致癌的黄曲霉毒素。早在六世纪时,《齐民要术》中就有用“黄衣”、“黄蒸”两种麦曲来制酱的记载,这两种黄色的麦曲,主要由黄曲霉一类微生物产生的大量孢子和蛋白酶、淀粉酶所组成。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其致癌力是奶油黄的900倍,比二甲基亚硝胺诱发肝癌的能力大75倍,比3,4苯并芘大4000倍.它主要诱使动物发生肝癌,也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癌症.

真菌分类学

真菌分类学

第二章鞭毛菌Mastigomycotina第一节一般形态和分类一、概述:鞭毛菌是指Gaümann系统中的古生菌纲Archimycetes和Sparrow系统中的藻状菌纲Phycomycetes 单鞭毛组Uniflagellatae和双鞭毛组Biflagellatae组合在一起的真菌,鞭毛菌亚门同接合菌亚门的真菌统称为低等真菌。

现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在鞭毛上的应用,使人们确信鞭毛的特征(鞭毛的结构、组成、位置和数量)能合理地反映鞭毛真菌的亲缘关系,所以Ainsworth把这类真菌成立为一个亚门。

这类真菌具有能游动的带鞭毛的孢子。

二、形态特征:(一)营养体:1、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鞭毛菌的形态差别很大,单细胞→单细胞具须→单细胞具无隔无核的根状菌丝→发达的、无隔、分枝繁茂的菌丝体。

2、整体产果holocarpic或分体产果eucarpic。

低等的种类为单细胞,兼营养和繁殖二种功能,称为整体产果式;较高等的种类营养和繁殖分工,菌体的一部分形成繁殖体。

分体产果有单元式和多元式,单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一个繁殖中心,有寄主体内生和寄主体外生;多元式即部分菌体产生多个繁殖中心,如壶菌目中的节壶菌属Physoderma的休眠孢子为多元式,孢子囊则为单元式。

3、在较高等的种类中老菌丝或繁殖器官的基部都有分隔,隔膜是封闭式的。

4、寄生性陆生菌菌丝,生在寄主的细胞内或细胞间隔,以吸器穿入寄主的细胞内吸养。

较低等的寄生陆生菌在寄主细胞内分出根状菌丝,为纤细无核、分枝或不分枝的细丝,有吸养和维系菌体在寄主上的作用。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体为游动孢子囊,内生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囊的形状是分属的特征之一。

1、游动孢子囊或孢子囊:1)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囊间生、顶生,单生或串生。

2)形状:丝状、棒状、柱形、圆形、洋梨形、卵形等,有大型和小型之分。

3)脱落或不脱落,萌发生多个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霜霉目在孢子囊成熟时,从孢囊梗上脱落下来,随风传播,这种孢子囊的作用和分生孢子相同,因此又称为分生孢子囊或分生孢子。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

真菌的分类与常见类型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属于真菌界。

根据其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和形态特征等因素,真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群:1. 子囊菌门(Ascomycota):也称为子囊菌类,包括了酵母菌、黑曲菌和霜霉等。

它们的特点是产生子囊,子囊内产生孢子。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也称为担子菌类,包括了伞菌、鬼笔菌和多孔菌等。

它们的特点是产生担子,担子上生长着孢子。

3. 两孢菌门(Zygomycota):也称为接合菌类,包括了接合菌和红毛霉等。

它们的特点是通过两个菌丝的接合进行繁殖。

4. 不完全菌门(Deuteromycota):也称为隐性真菌类,包括了霉菌和酵母菌等。

它们的特点是没有观察到产生性孢子。

常见的真菌类型包括但不限于:1. 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常引起口腔和阴道黏膜感染。

2. 真菌性肺炎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引起肺孢子菌肺炎,常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发生。

3. 白色壳菌(Trichophyton):引起癣菌感染,包括脚癣、手癣和头癣等。

4. 黑色霉菌(Aspergillus):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如肺曲霉病。

5. 腐霉菌(Phytophthora):引起植物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

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真菌类型,真菌的种类繁多且多样化。

在日常生活中,真菌还具有一些重要的应用,比如酿酒、面包、奶酪等食品的发酵过程中都需要真菌的参与。

除了上述提到的真菌类群和常见类型外,还有一些其他真菌类群和常见类型:1. 烂桔孢菌门(Phycomycota):包括水霉和霉菌等。

这些真菌多生活在水中,对植物病害造成很大影响。

2. 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常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对农作物和食品安全带来危害。

3. 铅蓝菌(Penicillium):产生青霉素等抗生素的主要来源。

4. 霉菌(Mucor):一种常见的快速生长的真菌,常引起食品腐败和发霉。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

(推荐)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

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在医学上有重要意义的绝大部分致病真菌属于此亚门。

在真菌的现代分类学中引入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较多的主要有核糖体脱氧核酸(rDNA)序列测定,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等。

真菌的六大分类

真菌的六大分类

真菌的六大分类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它们与动物和植物不同,属于独立的生物界。

真菌可以被分为六大类,分别是接合菌门、担子菌门、糖丝菌门、接合菌纲、担子菌纲和子囊菌纲。

接合菌门是真菌界中最大的一个门,分布范围广泛,包括了许多种类的真菌。

接合菌门真菌的特点是,它们的生殖细胞体现为两个细胞体融合而成的接合子,这也是它们得名的原因。

接合菌门真菌包括了一些有名的种类,比如酵母菌、鬼笔菌和巴氏杆菌。

担子菌门是真菌界中最常见的一个门,也是人们经常吃到的蘑菇的来源。

担子菌门真菌的特点是,它们的生殖细胞体现为一些在菌盖上的担子。

这些担子会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其中含有真菌的生殖细胞,从而繁殖后代。

担子菌门真菌包括了许多种类,比如蘑菇、银耳和香菇等。

糖丝菌门是真菌界中比较特殊的一个门,因为它们与其他真菌的结构和特点都不太相同。

糖丝菌门真菌的特点是,它们的菌丝是由许多糖丝组成的,而不是其他真菌中通常的菌丝。

糖丝菌门真菌包括了一些有名的种类,比如霉菌和黄曲霉等。

接合菌纲是真菌界中比较小的一个纲,包含了一些真菌种类。

接合菌纲真菌的特点是,它们的生殖细胞体现为一些在菌体上的接合囊。

这些接合囊会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从而繁殖后代。

接合菌纲真菌包括了一些有名的种类,比如白色念珠菌和变形菌等。

担子菌纲是真菌界中比较大的一个纲,包含了许多种类的真菌。

担子菌纲真菌的特点是,它们的生殖细胞体现为在菌盖上的担子,与担子菌门真菌类似。

担子菌纲真菌包括了许多种类,比如香菇、黑木耳和松茸等。

子囊菌纲是真菌界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纲,因为它们的菌丝中含有一些孢子囊。

这些孢子囊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释放出来,从而繁殖后代。

子囊菌纲真菌包括了一些有名的种类,比如麦角菌和黑曲霉等。

真菌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体,它们可以被分为六大类。

每一类真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殖方式,但它们都是重要的生物资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真菌,比如吃蘑菇、用霉菌发酵食物等。

因此,了解真菌的分类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

生物学 真菌有哪些分类

生物学 真菌有哪些分类

生物学真菌有哪些分类?真菌是一个庞大且多样化的生物群体,被分为多个门(Phylum),每个门下又有多个纲(Class),进一步分为目(Order)、科(Family)和属(Genus)。

以下是真菌的一些常见分类:1. 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门是真菌界中最大的门之一,包含了大约75%的已知真菌种类。

这个门的特征是它们产生子囊,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菌门包括了许多常见的真菌,如酵母菌、霉菌、曲霉菌等。

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门是真菌界中另一个重要的门,包括了许多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的真菌。

这个门的特征是它们产生担子,担子上产生担子孢子。

担子菌门包括了蘑菇、伞菌、牛肝菌等。

3. 真菌寄生门(Microsporidia):真菌寄生门是一类寄生真菌,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

它们通常是微小的,只包含一个或几个细胞。

真菌寄生门包括了许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影响的寄生菌,如鼻孢子虫、小孢子虫等。

4. 纤维菌门(Zygomycota):纤维菌门是一类真菌,它们的特征是产生纤维菌丝和配子囊。

这个门包括了一些对食品和农作物产生影响的真菌,如黑霉菌、轮枝菌等。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门,还有一些其他的真菌门,如囊菌门(Chytridiomycota)、不完全菌门(Deuteromycota)等。

这些门中的真菌种类较少,有些门中的真菌还没有被完全了解和分类。

需要指出的是,真菌的分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新的真菌分类不断出现,旧的分类也可能被修订和更改。

因此,真菌分类的细节和层次结构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

对于生物学研究和应用来说,了解真菌的分类对于理解真菌的多样性、功能和生态角色非常重要。

真菌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生物群体。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

真菌分类及病害用药一.真菌分类:真菌分五个亚门,分别是鞭毛菌亚门,结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胆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分述如下:(一)鞭毛菌亚门,无性瀪殖产生具鞭毛的游动孢子(鞭毛消失后可再生次生鞭毛)。

该亚门病菌繁殖需落入作物叶或其他器官上的有水滴的部位上。

在水滴内,病孢子产生鞭毛在水中游动,寻找气孔并钻入。

一般7天一个侵染循环周期。

该亚门真菌侵染多引起腐烂型症状,如瘁倒病、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等。

该亚门包括1,根肿菌纲,又分根肿菌属:引起十字花科作物根钟病。

粉痂菌属:引起马铃薯粉痂病。

2壶菌纲,节壶菌属:引起玉米褐斑病。

3卵菌纲,分为绵霉属:引起水稻烂秧。

水霉属:引起水稻烂秧。

丝曩霉属:引起萝卜等作物根腐病。

腐霉属:引起瘁倒病和瓜果腐烂病。

疫霉属:引起马铃薯晚疫病和番茄晚疫病。

指梗霉属:引起谷子白发病。

单轴霉属:引起葡萄霜霉病。

霜霉属:引起白菜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病:引起黄瓜霜霉病。

霜疫霉属:引起荔枝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水霉目,水节霉目,连壶菌目,霜霉目)防治鞭毛菌亚门引起的病害用药可用:铜制剂、硫制剂、达克宁(百菌清)、苯基酰胺类:苯菌灵、霜扑,氨基甲酸酯类:霜霉威,吗啉类:烯酰吗啉、乙磷铝,霜脲晴类:醚菌酯(阿米西达)、瑞宁等。

(三)子囊菌亚门,多细胞,菌丝有隔。

有性繁殖出芽、断裂,产生子囊孢子。

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

细胞壁由几丁质合成。

真菌中最大的一个亚门,约有28000多种。

营养体极少数是低等类型,单细胞(酵母菌)外,其余均为有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在子囊中产生具有一定数目(多为4个,16个或其他数目)囊孢子。

可分:1半子囊菌纲: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如外囊菌属,桃树缩叶病2不整囊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的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

如引起柑橘腐烂,花生、粮食腐烂病。

3核菌纲: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的排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常见真菌知识点总结

常见真菌知识点总结

常见真菌知识点总结一、真菌的分类真菌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的生物,它们被分为四个门:接合菌门(zyg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真菌门(fungi imperfecti)。

每个门下又包括了多个属和种。

在这些门下,有一些真菌是单细胞的,比如酵母菌,而另一些则是多细胞的,例如霉菌。

根据它们的生殖方式、生活习性等特征,真菌可以被分成不同的亚门、纲、目、科、属和种。

接合菌门的真菌多为无性生殖的真菌,其典型代表是接合菌和黑曲霉。

它们生活在土壤、腐烂的植物物质、动物粪便等处,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子囊菌门的真菌包括了许多著名的食用菌和霉菌,如酵母菌、曲霉、青霉等。

担子菌门的真菌是一类典型的菌类,比如牛肝菌、蘑菇等。

而真菌门则包括了一些无性生殖真菌,比如发酵酵母。

这些真菌不同的分类特征反映了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功能。

二、真菌的生活习性真菌的生活习性非常广泛,它们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域、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植物生长等重要角色。

其中,有一些真菌是一种益生菌,可以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根固菌能够与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关系,通过提供氮气和矿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

另一些真菌则是一种腐解菌,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对有机质的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木霉可以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使得木材得以分解,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

在水域中,一些水生真菌也扮演着分解有机物质的角色。

除了这些生态功能外,真菌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

一些真菌是食用的,如蘑菇、酵母菌等,它们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

另一些真菌可以被用于药物的发酵,生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青霉素、链霉素等。

三、真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尽管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一些真菌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真菌是病原真菌,它们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疾病。

真菌分类资料

真菌分类资料

生理学分类法的应用
• 用于真菌的分类和鉴定 • 为真菌的遗传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的特点
• 基于真菌的遗传物质(如DNA、RNA)进行分类 • 能够反映真菌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 对真菌的分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的应用
• 用于真菌的分类和鉴定 • 为真菌的遗传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 • 霉菌:多细胞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植物表面等环境 • 真菌类:包括酵母菌、霉菌以外的其他真菌,如真菌门、担子菌门等
真菌的分布特点
• 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空气和生物体内 • 不同类群的真菌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如低温、高温、高盐等环境
02
真菌的分类方法与应用
• 真菌分类为真菌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真菌病害防治的实践有助于丰富真菌分类体系
真菌病害防治的研究内容
• 研究真菌病害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 • 开发真菌病害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技术 • 为保障农业、林业和公共卫生提供技术支持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真菌分类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真菌分类研究的机遇
• 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为真菌分类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 国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的重视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持 • 真菌分类研究将为真菌的资源利用和病害防治提供有力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真菌分类研究面临的挑战
• 真菌种类繁多,分类难度大 • 真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复杂,容易产生误判 • 真菌分类研究资金投入不足,研究条件有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Arachnomycetales)
散囊菌目 (Eurotiales)
爪甲团囊菌目 (Onygenales)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虫囊菌目 (Laboulbeniales)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2.1.1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2.1.2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2.2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2.3 锈菌纲 (Urediniomycetes)
2.3.1 亚纲 (Agaricostilbomycetidae)
科(Cystostereaceae)
云片衣科(Dictyonemataceae)
科(Epitheliaceae)
牛舌菌科(Fistulinaceae)
白肉迷孔菌科(Fomitopsidaceae)
目 (Chaetosphaeriales)
目 (Coniochaetales)
间座壳菌目 (Diaporthales)
长喙壳菌目 (Ophiostomatales)
粪壳菌目 (Sordariales)
目 (Spathulosporales)
炭角菌亚纲 (Xylariomycetidae)
1.2.5 虫囊菌纲 (Laboulbeniomycetes)
1.2.6 茶渍纲 (Lecanoromycetes)
1.2.6.1 微孢衣亚纲 (Acarosporomycetidae)
1.2.6.2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1.2.6.3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多孔菌目 (Aphyllophorales)
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
科(Atheliaceae)
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刺孢多孔菌科(Bondarzewiaceae)
绒柄革菌科(Boreostereaceae)
革菌科(Coriolaceae)
伏革菌科(Corticiaceae)
链担耳科(Sirobasidiaceae)
银耳科(Tremellaceae)
丝孢酵母目 (Trichosporonales)
同担子菌纲 (Homobasidiomycetes)
伞菌目 (Agaricales)
蘑菇科(Agaricaceae )
鹅膏菌科(Amanitaceae)
粪锈伞科(Bolbitiaceae)
冠囊菌目 (Coronophorales)
海壳菌目 (Halosphaeriales)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 冬虫夏草
小囊菌目 (Microascales)
粪壳菌亚纲 (Sordariomycetidae)
团壳菌目 (Boliniales)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美球菌目 (Calosphaeriales)
路霉目 (Lulworthiales)
小煤炭菌目 (Meliolales)
黑痣菌目 (Phyllachorales)
假毛球壳目 (Trichosphaeriales)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5.2 接合菌纲 (Zygomycetes)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外囊菌亚门 (Taphrinomycotina)
粒毛盘菌纲 (Neolectomycetes)
粒毛盘菌目 (Neolectales)
粒毛盘菌科 (Neolectaceae)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2.7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1.2.8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1.2.9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1.2.10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1.2.11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1.2.11.1 肉座菌亚纲 (Hypocreomycetidae)
微孢衣目 (Acarosporales)
茶渍亚纲 (Lecanoromycetidae)
茶渍衣目 (Lecanorales)
地卷目 (Peltigerales)
厚顶盘菌亚纲 (Ostropomycetidae)
目 (Agyriales)
凹盘衣目 (Gyalectales)
厚顶盘菌目 (Ostropales)
科 (Christianseniaceae)
目 (Cystofilobasidiales)
科 (Cystofilobasidiaceae)
线黑粉菌目 (Filobasidiales)
线黑粉菌科(Filobasidiaceae)
银耳目 (Tremellales)
科(Aporpiaceae)
1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1.1 外囊菌亚门 (Taphrinomycotina)
1.1.1 粒毛盘菌纲 (Neolectomycetes)
1.1.2 肺孢子菌纲 (Pneumocystidomycetes)
1.1.3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星裂菌目 (Arthoniales)
刺盾炱纲 (Chaetothyriomycetes)
刺盾炱目 (Chaetothyriales)
瓶口衣目 (Verrucariales)
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
煤炱目 (Capnodiales)
座囊菌目 (Dothideales)
原囊菌目 (Protomycetales)
外囊菌目 (Taphrinales)
棒囊菌目 (Coryneliales)
梭绒盘菌目 (Medeolariales)
菌粉衣目 (Mycocaliciales)
小核衣目 (Pyrenulales)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鸡皮衣目 (Pertusariales)
星果衣目 (Trichotheliales)
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
柔膜菌目 (Helotiales)
柔膜菌科 (Helotiaceae)
火丝菌科 (Pyronemataceae)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李基那地衣纲 (Lichinomycetes)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异担子菌纲 (Heterobasidiomycetes)
异担子菌亚纲 (Heterobasidiomycetidae)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
木耳属(Auricularia)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肺孢子菌目 (Pneumocystidales)
肺孢子菌科 (Pneumocystidaceae)
裂殖酵母纲 (Schizosaccharomycetes)
裂殖酵母目 (Schizosaccharomycetales)
裂殖酵母科 (Schizosaccharomycetaceae)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2.4.3 黑粉菌亚纲 (Ustilaginomycetidae)
3 壶菌门 (Chytridiomycota)
4 球囊菌门 (Glomeromycota)
4.1 球囊菌纲 (Glomeromycetes)
5 接合菌门 (Zygomycota)
5.1 毛菌纲 (Trichomycetes)
明目耳科(Hyaloriaceae)
花耳目 (Dacrymycetales)
科(Cerinomycetaceae)
花耳科(Dacrymycetaceae)
蜡壳耳目 (Sebacinales)
蜡壳耳科(Sebacinaceae)
银耳亚纲 (Tremellomycetidae)
目 (Christianseniales)
李基那地衣目 (Lichinales)
圆盘菌纲 (Orbiliomycetes)
圆盘菌目 (Orbiliales)
盘菌纲 (Pezizomycetes)
盘菌目 (Pezizales)
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 羊肚菌
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
炭角菌目 (Xylariales)
炭角菌科 (Xylariaceae)
酵母菌亚门 (Saccharomycotina)
酵母纲 (Saccharomycetes)
酵母目 (Saccharomycetales)
酵母科(Saccharomycetaceae)
酵母属(Saccharomyces) - 酵母 - 酿酒酵母
1.1.4 外囊菌纲 (Taphrinomycetes)
1.2 盘菌亚门 (Pezizomycotina)
1.2.1 星裂菌纲 (Arthoniomycet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