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前言以史为鉴――大国兴衰成败的启示(精)

合集下载

大国的兴衰 读后感

大国的兴衰 读后感

我说兴衰——《大国的兴衰》读后感白驹过隙,抓不住滚滚的潮水,回首间,却只留下,沧桑的背影,苦言兴衰。

——前言当亘古的风穿过历史的深林,一束微弱的阳光难以照亮黑暗,风云变幻莫测,是黑夜的降临还是黎明的蓄势待发,都在一瞬之间。

一部《大国的兴衰》记载着无数的辉煌与衰败,一幕幕的悲喜剧构建成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

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所写的《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

据说这本书在1987年问世之后,曾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厚实的书册中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闪耀着科技的光芒······保罗•肯尼迪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

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转变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保罗•肯尼迪首先从1500年的世界形势入手,描述了东方帝国在中央集权下稳定的政治体制和中西欧诸国之间的战乱不断的情形,指出欧洲社会在不断的冲突中产生了军事变革和经济的碰撞,从而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正如书中所说,当古老的东方被人们看作是神化般的天堂时,欧洲社会已经悄悄的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接下来一个世纪中,欧洲大陆的大国之争持续不断,历史的天平倾向了法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五个欧洲大国,而曾经属于西班牙和荷兰的演出,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谢幕。

1815年后的一百年间,欧洲形成了战略均势,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工业化的浪潮席卷欧洲大陆,科技的发展和军事系统的现代化成为这一时代战争成败的重要砝码。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二十世纪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和各国国力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重新分配,国际局势愈发动荡不定。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历史往往是最好的老师和镜子。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研读历史,认识到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荣耀,从而汲取教训,坚守正确的政绩观。

从简单的功利主义出发,到深入的人文关怀,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和启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历史作为鉴戒历史作为鉴戒,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很多国家和政治家因为没有正确的政绩观,而导致国家的倒退和人民的苦难。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治国者因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政绩,而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结果往往是国家内乱、民不聊生。

另外,历史上的一些错误决策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比如某些国家在战争中的冒险行为,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和人民的痛苦。

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分析历史,吸取其中的教训,以免再次犯错误。

二、历史作为师范历史作为师范,可以给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

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英明的统治者和政治家,他们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明君能够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治理国家,造福百姓。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等统治者都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我们可以从这些英明的统治者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政绩经验,指引我们在治理国家时不偏不倚,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三、历史作为镜子历史作为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不断完善思想和行为。

通过研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绩观念和实践,借此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政绩观念是否正确,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政绩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历史作为镜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政绩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总结回顾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为镜,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和意义。

历史事件的当代启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事件的当代启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历史事件的当代启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文明进步的脉络。

回望过去,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不仅塑造了当时的世界,而且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还能激发我们应对现实挑战的灵感。

让我们回顾一下二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

XXXX年X月X日,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偷袭,促使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更引发了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合作重要性的深刻反思。

在当今时代,全球化与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要求国家间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维护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

再看1911年的辛亥革命,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民国政府。

这场革命证明了民众的力量可以推动社会变革,也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吸取到民主、法治和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历史还教会我们,经济繁荣需要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

1929年的大萧条就是一个警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崩溃和广泛的失业。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监管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对于防止经济过度投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各国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发生。

除了政治和经济领域,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也给当代社会带来启示。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思想解放促进了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推崇知识的力量,鼓励创新思维,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科技的不断前进。

历史事件如同时光的沉淀,它们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深邃的智慧。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过去,而且能获得关于如何面对现实的启迪。

以史为鉴,我们可以更加审慎地规划未来,避免以往的错误,发挥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掌握正确的航向。

历史事件的当代启示在于,它们成为我们不断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和平、合作、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大国崛起》读后感◇施荣唐晋主编的《大国崛起》封面上有这样一段话“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在日本这章内容中,简略而又深刻地叙述了日本从1853年以来150多年的历史,书中对于史料的选择、对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的采访、以及比较理性的叙述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内容本身来讲,简明易懂,很有启发性。

简单谈几点读后的感想: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今天十分敏感的话题。

一个只有37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却是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们在关注这个邻居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去研究它为何会走在世界前列。

一、日本的发展从“开国”开始。

日本在1853年以前闭关锁国了200多年,但是,它对外面的世界并非一无所知。

在开放着的窗口——长崎一直与17世纪两大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和荷兰)来往着,保持着正常的通商,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强国,其舰队曾一度占领中国的台湾,但对日本,荷兰却一贯持和平的通商政策。

约在德川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统治时期,有关西方基督教和西洋知识的汉文(汉译)书籍,获准进入日本。

日本通过这一间接的文明传播途径,开始把目光转向西学。

首先被翻译成日文的洋书是荷兰医学解剖书,日本知识分子通过对人体的观察,认为兰学科学,由此为契机,日本的兰学开始兴起,荷兰驻日商馆的医生还在长崎设塾收生,培育了许多兰学者。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作者:周铁洋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34期【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35-01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全部社会实践活动的总和,包含人类的全部的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经验和教训。

为了社会和个人更好地向前发展,了解历史、熟悉历史、学习历史一直是人们热切倡导的行动主题之一。

诚然,历史不能复制,但学习历史、以史为鉴有它存在的必要。

“以史为鉴”,通常都是从正面积极地告诫人们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大到治理国家,小到平时的日常琐事、人际关系,等等。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历史,所以才有“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了下来,并且发扬光大”之说,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直接关系。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先人懂得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开拓前进。

我国的历史,浩渺博大,蕴含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记载着先人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难。

我们这一辈也在不断追随前人,总结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结合现代元素,使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光大。

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

这对推进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历朝历代一样,它经历了胜负兴衰。

从努尔哈赤建立清朝,到清朝鼎盛时期的“康雍乾”盛世,再到最后鸦片战争清朝开始逐步走向灭亡,期间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

清代的盛世出现在康熙、雍正、乾隆时代,属于清朝的前期。

当时的君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居安思危,政治比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但是,随着政治腐败、土地兼并等的发展,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发展逐渐陷于停滞状态,直至迫使低阶级人民不得不为求生存而起义。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近年来,许多电视剧、电影和纪录片都以观看兴衰之鉴为主题,通过展示历史中的兴盛和衰败,向观众传递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观看这些作品,我对兴衰之间的变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兴衰无常;任何一个国家、组织或个人都无法永远处于兴盛之中,也无法避免衰落的命运。

历史中的强国有着屹立千年的辉煌,然而总有一天它们会面临衰败的时刻。

而在衰败之后,也有可能再次兴盛。

这种无常不仅是历史的规律,也是生活的真谛。

不管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兴盛地位,都应时刻保持警惕并不断提升自己,以应对未来的挑战与变化。

其次,兴衰源于人心的变迁。

历史上的兴衰往往与人心的变化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衰败往往始于贪腐、内乱、道德沦丧等内部问题;同样,一个个人的衰落也可能始于贪婪、自私以及对道德底线的漠视。

观看这些作品,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整个社会繁荣与兴盛的基石。

我们每个人都应反思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廉洁奉公,遵守道德底线,始终保持良好的人心,为社会的兴盛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兴衰需要历史智慧。

观看兴衰之鉴,我深感历史的智慧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兴衰变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明白兴衰的原因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在和未来的行动。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给予我们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避免历史的重演。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历史,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为兴盛铺就坚实的基础。

通过观看兴衰之鉴,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兴衰无常,要保持警惕;我明白了兴衰源于人心的变迁,要注重个人修养;我明白了兴衰需要历史智慧,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这些体会和心得将成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帮助我在兴盛与衰败之间找到平衡点,并为我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兴衰之鉴给我带来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深刻思考。

在观看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和原因导致了兴衰的起伏。

首先,外部环境和时代变迁是影响兴衰的重要因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观后感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观后感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顺口溜,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从古至今,无论是国家兴衰,还是个人成长,都离不开这个宝贵的经验。

而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则是实现这一哲理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以史为鉴的意义和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的镜子,它反映了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得失和收获,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正如提到的主题文字所说:“以史为鉴”,就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吸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故事中学习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国家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中领悟到怎样避免战争、保持和平,怎样发扬优良传统、改进不足。

我们来谈谈开创未来的重要性。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靠着对过去的总结和启发,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蓝图,制定更明智的决策。

在个人成长中,我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设定新的人生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在国家发展中,我们可以立足当前,展望未来,制定更长远的发展战略,引领国家走向辉煌。

正如所提到的主题文字:“开创未来”,意味着我们要紧密结合历史经验和现实需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的重要性。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埋头苦干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勇毅前行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个人成长中,只有埋头苦干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勇毅前行才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在国家发展中,只有埋头苦干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只有勇毅前行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文章中,我们多次提到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这是因为它们寄托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激励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和坚实支撑。

我们要不断汲取历史的智慧,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不断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演讲稿各位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同回顾历史,探索过去的智慧,展望未来的发展。

我将以史为鉴,向大家发表一篇关于历史的演讲稿。

历史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人类的过去,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时刻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

回望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某些错误和失误,也可以看到取得的成功和成就。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更加明智地面对未来。

首先,让我们回到一百年前的世界。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世界还充满了战争、冲突和动荡。

当时的人们相互仇视、相互攻击,导致无数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损失。

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战争和冲突的代价和可怕后果,并开始努力寻求和平。

由此,一系列国际组织和条约诞生,为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世界迅速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然而,和平并没有解决一切问题。

新的挑战和冲突不断涌现,世界从冷战到全球恐怖主义威胁,我们始终面临着各种挑战。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与团结克服这些挑战。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冷战时期。

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处于长时间的对抗状态。

但最终,它们通过对话和合作找到了解决办法,缓解了紧张局势并维持了相对和平。

回望世界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国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例子。

例如,欧盟的建立使得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成为了历史;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为国家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

这些都向我们证明,通过合作与团结,世界能够更加和平稳定地发展。

当然,历史也充满了许多令人痛心的时刻,错误的决策和匪夷所思的行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例如,二战中的种族灭绝和原子弹爆炸等事件,都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但这些历史的苦痛和错误也告诉我们,我们不应重蹈覆辙,而应从中吸取教训。

回望历史,我们还可以看到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新思考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新思考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新思考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新思考摘要: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的生活与历史紧密相连。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宝贵的教训与智慧,提高个人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重新思考以史为鉴这一概念,强调它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引言:"以史为鉴"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们的智慧和洞见。

历史是一个宝库,储存了过去人类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演进,从而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历史知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以史明理,以及如何将历史的教训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第一部分:以史明理1.1 了解历史背景要真正以史明理,我们首先要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了解历史可以打破线性思维,帮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有助于更好地思考和决策。

1.2 挖掘历史故事中的价值与智慧历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与智慧。

通过探索历史事件中的决策过程和后果,我们可以获取到宝贵的教训。

通过了解战争的起因和过程,我们可以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对话和妥协来解决争端。

总结历史故事中的成功和失败,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教训,帮助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好地前进。

第二部分:以史明己2.1 反思自身的历史轨迹人类的历史与个体的历史息息相关。

要以史明己,我们需反思自身的历史轨迹。

通过了解自己的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改善自身。

还应关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和决策,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

2.2 找到与自己相似之处通过了解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相似之处。

每个人都有过去的经历和挫折,了解他们是如何应对逆境和挑战的,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和鼓舞。

与历史人物对比,我们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参考。

第三部分:重新思考以史为鉴3.1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学习历史以史为鉴要求我们深入学习历史,但并非要一次性掌握所有知识。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最新版】目录1.引言: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重要性2.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学习和借鉴经验教训3.以史明理:通过历史理解世界和自身4.以史明己:从历史中认识自己,提升自我5.结论:总结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这句话体现了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轨迹,它既包含了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包含了人类犯过的错误。

因此,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以史为鉴。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优缺点,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同时,历史也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其次,我们要以史明理。

历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宝库。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同时,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我们的性格、观念和行为都受到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提升自我。

最后,我们要以史明己。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升自我。

例如,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

同时,历史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指导原则。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心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心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心得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一、引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埋头苦干,方能开创未来。

”这句话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给予我们的启示,也勉励着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坚定勇毅。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提醒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告诫我们要靠自己的勤奋和毅力去创造未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并共享个人的心得体会。

二、以史为鉴1.1 历史反思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它包含了无数古往今来的故事和智慧。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许多道理和经验,明白成功的法则和失败的原因。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统治者因为腐败和愚昧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和灭亡。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中学到很多功过得失,从而更好地引导自己,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1.2 鉴古知今鉴古知今,正是利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导现代的实践与决策。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找到许多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领域,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来更好地应对今天的经济风险。

在国际政治中,我们也可以从历史上的战争与和平来领悟如何避免冲突,实现和平与发展。

三、开创未来2.1 勇于创新开创未来需要具备勇气与创新精神。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不断追求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我们可以学习历史上的先贤,了解他们是如何不断改革创新,引领时代的。

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家们,他们勇于突破传统,开创了许多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技术革新,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2.2 埋头苦干埋头苦干是实现未来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成功离不开勤奋和努力。

正如古人云:“舍舟为楫,不暇校其漏;舍覆为亡,不暇桴其枢。

”只有通过埋头苦干,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历史上的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依靠着勤勉和毅力,才最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

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坚定勇气,不断前行。

四、心得体会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作文(古代历史为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作文(古代历史为主)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作文(古代历史为主)历史,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过去的兴衰荣辱,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回首古代历史的长河,那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变革,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启示。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秦朝。

秦始皇嬴政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和果敢的决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他下令修建的万里长城,如今依然屹立在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象征。

但秦始皇的暴政也让百姓苦不堪言,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从秦朝的兴衰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武力可以征服土地,但唯有仁政才能赢得民心。

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必须关注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

再把目光投向汉朝。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积极拓展疆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打出了大汉的威风。

然而,长期的战争也让国家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好在汉武帝晚年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下了“轮台罪己诏”,调整政策,使得汉朝得以延续繁荣。

汉朝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强大的帝国,也需要适时调整策略,不可穷兵黩武,要在发展与稳定之间找到平衡。

唐朝,那是一个让无数人为之向往的时代。

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开创了“贞观之治”。

长安城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各国使节、商人纷纷前来。

那时候,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但到了唐玄宗后期,沉迷于杨贵妃的温柔乡,重用奸臣,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的兴衰让我们看到,领导者的决策和品德对于一个国家的命运至关重要。

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守住繁荣的成果。

宋朝,虽然在军事上相对较弱,但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却有着非凡的成就。

商业的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宋词的流传千古。

然而,宋朝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常常处于被动。

这让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全面发展,不能有明显的短板,要在各个领域都保持强大的实力。

明朝,郑和下西洋展示了中国当时强大的航海技术和开放的胸怀。

但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党争激烈,最终让这个庞大的帝国走向了衰落。

第一讲 前言:以史为鉴――大国兴衰成败的启示

第一讲 前言:以史为鉴――大国兴衰成败的启示
12/28/2010 4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前言部分,总结中国自身以及其他世界大国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 第一讲前言部分,总结中国自身以及其他世界大国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 第二讲运用相互依存论、国家利益论、 第二讲运用相互依存论、国家利益论、矛盾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几代国家领导 人的国情观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现状及对世界的巨大冲击。 人的国情观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现状及对世界的巨大冲击。 第三讲分析当今中国最重大的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讲分析当今中国最重大的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和谐社会理念和 和平崛起战略,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国的大战略和大视野。 和平崛起战略,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国的大战略和大视野。 第四讲对中外政治体制进行对比,运用冲突论、 第四讲对中外政治体制进行对比,运用冲突论、正义论等相关理论分析贫富 分化、反腐、农民失地和贫困等社会焦点问题产生的原因。 分化、反腐、农民失地和贫困等社会焦点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讲介绍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 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挑战,运用相互依存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挑战,运用相互依存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第六讲介绍中国外交发展概况和中国参加的主要国际组织, 第六讲介绍中国外交发展概况和中国参加的主要国际组织,强烈关注当代中 国重大安全问题,并运用地缘政治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 国重大安全问题,并运用地缘政治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 第七讲从传媒文化角度介绍当前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两难困境, 第七讲从传媒文化角度介绍当前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两难困境,运用意 识形态等相关理论对网络民族主义、愤青、信仰迷失等现象进行分析。 识形态等相关理论对网络民族主义、愤青、信仰迷失等现象进行分析。 第八讲结论部分,总结所有教学内容,并指出,中国如果牢记历史教训, 第八讲结论部分,总结所有教学内容,并指出,中国如果牢记历史教训,未 来定能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平崛起。 来定能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平崛起。 第九讲是能力拓展课和总复习课。 第九讲是能力拓展课和总复习课。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

观看兴衰之鉴心得体会在人类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无数王朝和国家涌现,经历了兴盛和衰落的过程。

从古罗马帝国、中国唐宋明清、蒙古帝国、英国帝国等,在其成立后鼎盛一时后却在一些内部或外部的因素影响下走向没落。

这些兴衰之鉴,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总结,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自己日后的发展和转型。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或王朝,都离不开其伟大的领袖所提倡的基本政治理念和文化思想。

例如秦始皇推行的中央集权思想,拓展了大规模建设、统一货币、士官制度等方面的条件,甚至影响到了今天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我们看到的伟大的希腊文明,其繁荣是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领导下完成的,而亚历山大大帝又以“东方吸收西方”的开放态度开辟了新的大陆路线,扩大了知识的范围,促进了经济贸易的繁荣,这也为日后欧洲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其次,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是一个国家或王朝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工业化的兴起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在西欧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贫民阶层的觉醒,后来英国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兴起,造成了颠覆性的社会动荡。

而在十七世纪的荷兰,它曾经是全球航海业和帝国一哥,但随着内部政治的腐败和权力斗争的削弱,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逐渐超过了荷兰和其他竞争对手。

第三,军事力量的强弱也是国家或者王朝兴衰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古代,帝国的安全和统治都取决于他们的军事力量。

霍亨索伦王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帮助奥地利维持和增强了王朝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同样,十六世纪的葡萄牙曾经是最伟大的海上帝国之一,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操作着东亚贸易,但是透支了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最终崩溃了。

在观看兴衰之鉴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被其美轮美奂所吸引,而选择性的观看、忽略那些失败的历史真相。

我们应该尝试分析通往辉煌和失败的路径以及其中的成功和失败因素,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经验。

决定了一场战争胜败的并不是战争开始时的军队规模以及装备,更多的应该注重士气、军心以及元帅的智谋等因素。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

《大国的兴衰》读书报告《大国的兴衰》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

作者反思1500年以来的五百年间的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

自1987年问世以来便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

”——仅仅王之明博士这一句话便足以让我在诸多著作中选择《大国的兴衰》一书。

或许是出于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复兴”一词来得比“崛起”更让人内心澎湃而发人深省。

当了解到此书的作者保罗·肯尼迪是一位英格兰人时,更是好奇:一位西方人是如何在上个世纪末期就对中国如此看好?而中国又具备了怎样的“最后的大国”的优秀潜质?为什么美国、欧洲、日本乃至其他的一些国家没能成为作者心中的“最后的大国”呢?于是我在阅读此书中寻找答案。

除去两篇推荐序和前言以外,全书共有八个章节、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到三章的前工业社会、第四到六章的工业时代、第七、八章的现在和未来。

接下来便让我按层次做总结,并发表些自我看法。

诚如<推荐序一>中所说,“如果你成长在今日的中国,很容易被‘大国的兴衰’这样的题目所吸引”,我便是被这名字所吸引,我们自信甚至自负同时对我们的身份焦虑,我们渴望改变现状,但前路却很漫长。

此序的作者更多的并不看好此书,认为其作为经济决定论的产物是缺乏思想深度的。

而<推荐序二>则较为看好此书,王之明先生由大国的含义讲到中国的复兴,到最后的中国走向复兴的要素。

这其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就是该序中<文明再创:共创新生活>的部分,正如李慎之所说:即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达到了,要取得世界各国的尊重,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呢?且不说华人的诺奖获得者数量少之又少,只看欧美影片一入中国市场便是叫好又叫座,只说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然而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国本土也是日渐衰微,连中国人自己都没能很好继承下来的文化又如何能走向世界,得到世界的认同?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

以史为鉴开头

以史为鉴开头

以史为鉴开头以史为鉴开头「篇一」赫尔巴特曾说过,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历史可以传授我们许多知识和人生哲理,丰富我们的认知,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

唐太宗也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林汉达》这本书让我爱上了历史。

刚接触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随便翻了几页,但是我翻着翻着,忽然发现这本书里的内容似乎非常有趣,每一个字都在深深的吸引着我,我逐渐开始研究这本书,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虽然是一本很厚的书,但丝毫没有压制住我读书的兴趣。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退避三舍》。

晋国与楚国交战,狐偃说,打仗先要评个理,理直气也壮。

当初楚王曾帮助过主公,主公也在楚王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

”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呀!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紧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也不迟。

晋文公也真的就主动退避了九十里。

最后晋国胜,从中也可以看出古人的仁义,并且十分讲理。

我从中学到了晋文公的这种精神,并且还学到了他的自信。

他退避三舍,万一楚国趁虚而入,会怎么办?然而继文公非常自信的下令让全体将士退避三舍,可见晋文公是多么的自信。

在当下若各个国家都是这么讲仁义,就是继承了墨家的思想“非攻″,支持一切正义战争,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战争就会不断的减少,让各个国家都变成和平的国度。

如今是多么的和平,我们要珍视当下的幸福生活,我也要好好学习历史,让它从兴趣爱好发展成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有自信才能打开那扇通往成功道路的大门。

以史为鉴开头「篇二」时间老人似乎不知疲倦,不断地推动着人类这几千年的历史,不曾因为某人、因为某事而停下几许。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他们不止给后来者的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财富,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笔可以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历史的“衍生物”,时时督促和激励着我们。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大国兴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彭伏生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着5000年文明史、历史上曾形成十数个强大王朝的东方大国——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任人宰割的弱国,中国人也从此被人叫做“东亚病夫”。

于是从那时起,160多年来中国人都做着一个梦,那就是——振兴中华。

但是1949年以前,中国四分五裂,强国只是个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强国的希望。

然而,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中国陷入“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中国人的强国梦又变得遥遥无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战胜极“左”势力,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牢牢钉在实现“四个现代化”,即中华民族的崛起上。

如今30年过去了,200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跃升世界第四位,于是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和国内“中国崛起”的议论日益高涨,中国是否已经崛起?能否崛起?什么时候崛起?怎样崛起?成为热门话题。

这堂课,想通过16世纪以来几个世界性大国兴衰历史的介绍,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观点,请大家一起思考。

一、大国崛起的历程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那以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的几块陆地上,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而那以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程,人们才有了当今世界的概念。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从那时起,可以称为世界大国的国家有9个,即: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联)、日本和美国。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仅就荷兰、英国和美国三个比较典型的国家的情况进行介绍。

(一)、从商业大国到金融帝国——荷兰1、商业大国的形成在欧洲西北部,有一个与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仅为北京的两倍半,海拔最高处321米,最低-6.7米,全国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200万人口的小国,却在17世纪崛起为世界性大国。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解说词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解说词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解说词兴衰之思内容简介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

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之间就化为历史陈迹。

古代廉政建设与惩贪措施曾经有效地刹住了腐败现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造就了一些青史留名的盛世。

盛世的出现有赖于胸怀天下的君主励精图治,和官员的清廉干练。

奋发有为的君主和贤明的大臣们胼手胝足,齐心协力,开创了一个个传诵千古的盛世。

但是,当一个王朝走向衰败的时候,官场的贪污腐败总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全面战乱和改朝换代,盛世又被乱世所吞噬。

孟子曾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来描述这一现象。

在历史上,对“人亡政息”的叹息,体现出了古人对此的反思。

面对这种治乱循环的历史现象,解读历史或许有各种答案。

但是,一条始终不变的规律一再显现,那就是“廉则兴,贪则衰”。

贪腐不会导致一个王朝迅速衰亡,但一定会导致这个王朝灭亡。

管不住腐败,国家就有危亡之虞;遏制了腐败,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解说词(字幕):八集文化纪录片——鉴史问廉解说词:清晨,刘春迎带领考古队员,来到了开封城摞城考古现场。

经过两年多的挖掘和清理,清代的开封城墙已经显露出来,在它的下面,还依次掩埋着明代的开封城,金朝卞京城,北宋的国都东京城和唐代的汴州城。

由于战乱和黄河水患,两千多年来,开封曾经多次被掩埋在黄河的泥沙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摞城景观。

在乱世与盛世的更替之中,毁灭与重生的命运在开封城反复出现,治乱循环的历史印记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封建王朝的兴亡更替,如同一幕剧情重复,缺乏新意的戏剧,在中国大地上反复上演。

一个王朝的鼎盛与辉煌,转瞬间就化为历史陈迹。

那么?历朝历代兴亡更迭的逻辑在哪里呢?(片名):第一集兴衰之思解说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这座巨大陵墓,就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即位不久,就开始动工修建这座陵墓。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从各地征发数十万百姓,为他继续营建这座宏大奢华的陵墓。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

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
摘要:
1.引言: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意义
2.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3.以史明理:通过历史理解世界,提升认知
4.以史明己:从历史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5.结论:总结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的重要性
正文: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这句话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避免重复过去的错误,理解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从中认识自己,提升自我。

首先,以史为鉴,就是从历史中学习,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各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比如,我们可以从古代的战争中学习到和平的可贵,从过去的经济危机中学习到稳健发展的重要性。

只有充分了解历史,我们才能避免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以史明理,就是通过历史理解世界,提升认知。

历史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更是一种逻辑,一种规律。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明白社会发展的大势。

这种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最后,以史明己,就是从历史中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历史中有各种各样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可以成为我们认识自己的镜子。

我们可以从历史人
物的优点中学习,从他们的缺点中反思。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以史为鉴,以史明理,以史明己,这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9/2018 12
四、感动中国和世界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代表的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辉煌。一部人类社会发 展史,是人类从各自相对隔绝、相对闭塞的陆地走向海洋, 最终融为一个整体世界的历史。经济全球化自海洋始,海洋 的世纪自郑和下西洋始。它是中国人首次以史无前例的规模 走出国门、走向海洋,与外部世界和平交往的壮举,是中华 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是我们的先民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 巨大贡献。 ..\教学文字资料 1、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 2、光荣或梦想:郑和下西洋祭 ..\教学影视资料 《中华文明五千年》千年回望----明代紫禁风云之郑和下西洋
9/19/2018
14
八国联军入侵前的中国,平民烟馆比比皆是,简陋 的烟榻上横满了吸食鸦片的人。
9/19/2018
15
人民流离失所
9/19/2018
16
日本海军陆战队抢先开进中国,他们后来成了联军主力。
9/19/2018
17
参战的美国军舰“马拉卡西”号
9/19/2018
18
参战的英国军舰“森特隆”号
9/19/2018 11
三、追寻一个王朝远去的背影--中国盛唐文 明的荣耀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 是强者的文化,才是世界性的文化。 唐朝以强盛的经 济实力和文德教化传播中华文化,千古留绝唱,文明通 西东,千年古城,印证隋唐两代繁华盛世。博古方能通 今,如今这是一个强者的世界,弱者只能苟安于世。由 于历史的积弱,当代的中国是可悲的,美国一超独霸, 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的语言,居然能够使一个 拥有5000年文明的古国倾全力以学之,而荒废了本国 的语言和灿烂的文明,不是国耻是什么? ..\教学影视资料 《中华文明五千年》盛世畅想----长安之春
9/19/2018 10
二、战略机遇与大国兴衰




人类历史至今出现了五次大的战略机遇,深刻改变了世界版图。 1、15世纪大航海时代。西欧小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借航海先后崛 起,成为世界霸主,此后的300年间,欧洲文明借助工业革命和 文艺复兴在人类史上首次走在东方文明的前面。拥有更先进航海 技术的中国未抓住郑和下西洋的机遇。 2、17-18世纪工业革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而腐败清朝 继续闭关锁国,中国丧失了第二次历史机遇。 3、19世纪初的世界电气化新技术革命浪潮。欧洲群雄并起,东 方的日本抓住机遇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并迅速崛起,赢得了 1895、1905对华和对俄两次战争的胜利。而夜郎自大的中国最 终沦为东亚病夫,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4、20世纪50年代的自动化科技革命浪潮。走在世界高科技前列 的美苏展开了一场星球大战,德国和日本两个战败国在不长的时 间内也相继迅速崛起,惟有中国自乱阵脚,在文革狂热中与机遇 又擦肩而过。 5、当代经济全球化及新科技革命浪潮。中国绝对不能再错过这 次机遇,但抓住机遇的过程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也是前所未有的。
13
9/19/2018
五、华夏文明在近代的沉沦--百年屈辱史
“甲午耻,犹未雪;屠城恨,何时灭?”南京大屠杀是近代百年 屈辱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是国家的耻辱,是民族最脆弱的伤 口,每一个经历过战争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文明史,连同近代百年的屈辱史,都融进每一个中国人的肌 肤血肉、神智心魂之中。五千年的文明史让我们骄傲自豪,近 代百年的屈辱史使我们发愤图强。历史的血污和耻辱不会逝 去,它只会越来越清晰地提醒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铭 记 历史,勿忘国耻”。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富强, 屈 辱的历史才不会再现!
9/19/2018 3
二、教学进度

前言:以史为鉴――大国兴衰成败的启示 当代中国国情的把握及对世界的影响 当代中国重大发展战略及西方舆论的评价 中外政治制度比较及当代中国政治焦点问题透视 中外经济发展对比及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辨析 中国外交发展概况及聚焦当代中国重大安全问题 当代中国传媒文化的发展及相关热点问题辨析 结束语:历史不容忘却――中国将在和谐社会的 基础上和平崛起 第九讲 巩固、拓展与提高――辩论赛及总复习 第十讲 随堂开卷考试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9/19/2018 25
七、历史经验和教训
9/19/2018
2
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国情与世界》?




(一)宽广的宏观意识。 古人很早就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从 纵向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进行纵向前后相联系的深远眼光,从横向来 看,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世界全局 眼光,总揽古今,总揽世界全局,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养 成将国家、民族的问题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 (二)开放的心态与意识。 open mind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文明与制度平等的理解、认同、尊重、宽容, 一个大学生只有将自己的个人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与人类发展的命运, 与整个地球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可能成“大器”。 (三)遵守国际基本准则的意识。 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还是思想文化,都有一个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问 题,让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 。 国情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社会基本状况、社会性质及社会发展水平、 人口、自然资源、环境、历史传统等多方面的、十分丰富的内容。我国的国 情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条件。要正视有利 条件,立必胜信心;正视不利条件,想方设法加以克服。
9/19/2018 5
四、教学方法及考试方式



授课方法: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理论 介绍和讨论以及多媒体。 考试方式:开卷,一材料分析题、三思 考题,检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习要求:课上认真听讲和做笔记,课 后多看资料、勤思考。
9/19/2018
6
五、本课程主要参考资料
1、(英)洛克著:《政府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3、 (美)迈克尔.哈特、(意)安东尼奥.奈格里著:《帝国》,江苏人民出版 社2005年版。 4、(英)汤林森著:《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美)罗伯特.基欧汉著:《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版。 6、 (美)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7、李培林等著:《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8、陈启懋主编:《中国对外关系》,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9、王逸舟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郭万超著:《中国崛起--一个东方大国的成长之道》,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11、何英著:《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2、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相关网站和《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 观察》、《当代世界》、《亚太研究》等相关杂志。
9/19/2018 7
中国的今天是站在过去之上,中国的未 来则以今天为基点。 我们须以史为鉴,重振国威,才会有一 个光明的未来。
9/19/2018
8
9/19/2018
9
一、问题的提出


1、历史教训倒底告诉我们什么?从古到今,从世界到中国,从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到近代中国的衰败,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盛唐文明、郑和下西洋到近代闭关锁国和饱受侵略的屈辱史,从 英美的先后崛起到前苏联的崩溃,无不印证了一个真理,即夺江 山易、守江山难,其考验的是一国的综合素质及其政府的全面的 执政能力。前苏联东欧的共产党政府一夜之间下台,台湾长期执 政的国民党政权一夜之间失去了政权,都是社会崩溃和断裂的结 果,上述情况在中国出现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 2、我们该如何汲取历史教训?历史是一面镜子,所有现代国家 都可以在这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历史也是我们研究任何问题的 起点,是我们根本无法回避的。“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 而不忘亡”,这是中国历史上“安邦治国”最重要的政治经验和 教训。我们应该树立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能力,不再重蹈闭关锁 国的覆辙。
9/19/2018
23
受刑者暴尸街头 (备注)
9/19/2018
24
六、从盛唐到清末----不断衰落的中华文明
黄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这几条著名的东方江河, 都曾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文明的曙光从亚细亚升起,就像太阳从东方升起一样。 但是,五千年过去了,亚细亚的太阳殒落了。这几个最先闪光的古老文明,也或 早或迟一个个黯淡下去了。当黄河文明也像埃及和印度一样,终于衰落下来的时 候,中华民族的心灵就特别悲凉和痛苦。一个曾经使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 国,一个让欧洲君主惊恐地虚构出“黄祸论”的庞大民族,也曾经令盖世无双的 拿 破仑警告西方不要去惊醒的一头睡狮,为什么会在近代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自从一八四零年以来,总有人用古代的荣耀和伟大,来掩饰近代的贫穷和落后。 在近百年的现实痛苦中,好像总需要有一副古老而悠久的安魂剂聊以自慰。从每 一次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中,似乎从能获得一次安慰。然而,文明毕竟衰落了。 我们的考古发现再丰富,文物古迹再精美,文明的源头再延伸,毕竟都是昨天的 故事。难道不都意味著祖先对于後代的嘲笑吗?难道不是让我们今天的遗憾,懊 悔和惭愧更沉重吗?(备注) ..\教学图片 秦朝时中国、唐朝时中国、元朝时中国、清朝末年的中国、今日中国 (历朝中 国版图幻灯展示)
4
9/19/2018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前言部分,总结中国自身以及其他世界大国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 第二讲运用相互依存论、国家利益论、矛盾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几代国家领导 人的国情观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发展现状及对世界的巨大冲击。 第三讲分析当今中国最重大的三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和谐社会理念和 和平崛起战略,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中国的大战略和大视野。 第四讲对中外政治体制进行对比,运用冲突论、正义论等相关理论分析贫富 分化、反腐、农民失地和贫困等社会焦点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五讲介绍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 的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挑战,运用相互依存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第六讲介绍中国外交发展概况和中国参加的主要国际组织,强烈关注当代中 国重大安全问题,并运用地缘政治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理论分析。 第七讲从传媒文化角度介绍当前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两难困境,运用意 识形态等相关理论对网络民族主义、愤青、信仰迷失等现象进行分析。 第八讲结论部分,总结所有教学内容,并指出,中国如果牢记历史教训,未 来定能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平崛起。 第九讲是能力拓展课和总复习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