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周期》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并能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对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周期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培养学生用观察、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周期规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具有周期性的图片,如水果、数字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图片中的周期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周期性现象,如日历、天气等,用画笔在白板上绘制出周期规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周期规律的理解。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简单的周期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咱们就先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叫做谁是记忆王。
比一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现在全班同学分为两组,男生组和女生组,大屏幕上将出现两组数据,男生记男生组数据,女生记女生组数据,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大家准备好了吗?男生组:__1女生组:__1234哪组同学都记住自己组的数据了?咦?怎么举手的大多数都是女生呢?(再次出示数据)为什么女生记得又快又准,你对今天的比赛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发现女生组的数据是有规律地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
像这样的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的一些排列中找一找,看看有什么规律,又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板书:规律方法二.探索新知中秋刚过,国庆将至,街道上公园里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今天就请同学们随老师一起去公园看一看,去感受那里的节日氛围吧。
(大屏幕展示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盆花、彩灯、彩旗)1.盆花那图中的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几个一组排列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7)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7)——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3. 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即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周期现象的定义。
(2)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特点和判断方法。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与周期现象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学生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周期概念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关键。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
二年级简单的周期问题的教案第一章:认识周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期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1.2 教学内容:周期性的定义:周期性是指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
周期性现象的例子:季节的变化、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钟表的指针运动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举例,向学生解释周期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理解周期性现象的特点。
第二章:探索简单的周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发现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例如,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一周中的星期循环等。
描述周期性现象的方法: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顺序和间隔。
2.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和描述一天中的白天和黑夜的周期性现象。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图表和文字展示一周中的星期循环。
第三章:解决周期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周期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周期问题的类型:例如,计算经过几个周期后的现象、判断周期性现象的变化等。
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观察周期性现象的特点,应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
3.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给定的周期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解决周期问题。
第四章:创造自己的周期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创造自己的周期性现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创造周期性现象的方法: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重复出现的图案或序列。
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周期性现象。
4.3 教学活动: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现象,如重复的图案或序列。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周期性现象,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的周期知识。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理解程度。
5.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所学的周期知识,包括周期的概念、探索简单的周期、解决周期问题和创造自己的周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找规律的经验,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探索规律(一)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谈话:为了迎国庆,学校采购了盆花、彩灯和彩旗来装饰校园。
1.出示例1情境图:过渡: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看一看,读一读,再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1)都是一组一组的(2)有顺序的过渡:是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几个一组排列的,而且都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研究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探究盆花排列规律。
(1)过渡:先来研究盆花的情况。
(PPT出示盆花图),想一想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请同学们拿出①号学习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盆花的排列规律。
【贴花图】生独立表示,师捕捉资源。
预设:字母、数字、文字、图形……(其中要有找带圈的资源,带……的资源)。
①文字、图形、数字、字母(没有圈、没有省略号)谈话:这些方法都能看得懂吗?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指出:他们是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表示的。
②组织交流(包括有圈、有省略号)比较:这两个作品,你更欣赏谁的?为什么?(有圈和没圈)指出:圈一圈,一眼就能看出盆花的排列规律。
比较:这两个作品呢?(有省略号和没省略号)并列呈现资源,提问:它们都表示怎样的规律?(若不会说,提示:有节奏的读一读)引导:你的意思是每几盆一组?每组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师:谁再来说一说.(2-3人说)师:跟你同桌说一说盆花的排列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周期概念;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周期现象;3.能够用图表形式表示周期现象;4.能够简单地描述周期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周期的概念;2.周期现象的找寻与图表表示。
2. 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2.理解周期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计时器、笔、纸张等教学用具。
2. 教学步骤1.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周期,可以向学生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现象感受周期的特点。
2.实际应用:以自行车骑行为例,让学生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寻找自行车骑行的周期现象,进而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3.制作图表: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用笔和纸,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出骑行的周期现象,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图表进行点评,并提供一些建议。
4.反思与总结:学生通过讲述自己制作图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周期,复习学习内容。
3. 教学结束1.收集学生作品;2.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周期现象,并制作出图表。
四、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考试、小组或个人展示以及笔试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练习,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周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周期的概念。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也掌握了制作图表的基本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更加完善的教学活动和方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教案《简单的周期》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教案《简单的周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周期性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周期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3. 周期性知识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周期性现象的定义和特点,简单的周期性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周期性知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讨论法: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和分享对周期性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周期性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教学素材:生活中常见的周期性现象的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纸笔、记录表格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简单的周期(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简单的周期(公开课教
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简单的周期(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周期的概念和含义。
2. 能够分辨不同的时间周期。
3. 学会使用时间周期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或投影仪。
2. 黑板、白板或卡片以展示不同的时间周期。
3. 学生教材和练册。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天、一周、一个月和一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时间周期有一个初步概念。
2. 概念讲解:以图文的形式详细介绍一天、一周、一个月和一
年的定义和特点。
3. 实例演示:选择几个活动,如上学、吃饭、睡觉等,让学生
用时间周期来描述这些活动的频率和周期性。
4. 练与巩固:在教材上布置相关的练题,如填空、选择题等,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常见的时间周期,如小时、分
钟等,并举例说明。
6. 总结归纳: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所学的时间周期,强
化记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掌握了一天、一周、一个月和一年
的概念与特点,学会了用时间周期描述日常活动,培养了时间意识。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册中相关练题,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 注意:本文档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灵活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互动白板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5.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案例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尊重规律、关爱生态环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和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自信心,提期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教育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关爱生态环境。
2.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互动白板等,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运用周期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日历、时间安排等。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表达周期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周期规律进行推理、预测的能力,如预测下一个季节、下一个星期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发现、描述和运用周期现象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在每个环节结束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周期现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经验。
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2)
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2)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时间的问题。
教学对策:以口答为主,让学生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帮助理解,相互启发,体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时间。
教学准备:节目预报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24时记时法:出示节目预报:节目预报上午8时50分金色的童年上午9时30分儿童英语…… ……下午2时六一剧场下午4时美术星空下午4时40分七巧板…… ……晚上6时30分大风车晚上7时新闻联播…… ……你能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吗?同桌两人练习。
出示节目预报表。
二、新授:1、这是小红暑假一天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安排记录表,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6:30 起床7:00——7:30 吃早饭7:30——8:00 做家务8:00——9:00 做作业9:00——11:00 到新华书店购书11:00——11:20 吃中饭11:20——11:40 饭后休息11:40——12:40 午睡12:40——13:00 在家休息片刻13:00——14:30 游泳馆游泳14:30——15:20 看电视2、小红的生活活动有些是从整时开始整时结束,有些是从几时几分开始到几时几分结束,你能将上面的活动时间按这样的情况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将活动时间分成三类:1)整时——整时2)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一样的)3)几时几分——几时几分(几分是不一样的)3、你能算出小红什么活动所用的时间?你是怎样计算的?同桌或小组讨论。
4、小结交流计算方法。
整时的比较容易理解,只要用后面的时刻减前面的时刻,16-14=2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一样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几分不一样的,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计算可借助钟面图或借助线段图。
《简单的周期》(说课教案)
4.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周期问题时,发展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周期现象的本质特征,掌握周期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具体实例,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在解决一个摆动的秋千问题时,学生需要将秋千的运动抽象成一个周期函数模型,并利用周期函数的性质来分析秋千的运动状态。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重复出现的事物或现象?”比如,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钟表的秒针走动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周期的奥秘。
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课堂节奏,对周期现象有了基本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答疑时间。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
-难点二:周期函数图像的绘制,特别是对于非基本周期函数,学生难以准确把握图像的周期性特征。教学中应借助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让学生观察并实践绘制过程,加深对周期图像的理解。
-难点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抽象为周期函数模型。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期函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建模。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整体较好,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过于依赖实验结果,而忽略了理论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解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19)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19)——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3. 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周期现象。
2. 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定义:周期现象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性重复出现的现象。
特点:周期现象具有重复性和规律性。
3. 演示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周期现象的特点,学会判断周期现象。
4. 巩固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5. 总结延伸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六、课后作业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2. 设计一道周期现象的应用题,与同学分享并解答。
七、板书设计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3. 周期现象的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了发现和判断周期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周期现象的发现和判断”。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概念,更要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周期(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的周期》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内容的例1简单的周期,共一个课时。
这节课设计在第二单元学习完除法后,也是对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由于之前学生已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了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和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能根据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情况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三点: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体会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简单的周期规律,计算或预见事物的发展。
二、教法、学法设计:全课设计力图凸显“数学化”、追求“实效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激发兴趣,观察法、自主探索、课件演示法,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巩固练习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重视体会符号感和建立模型,使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能主动应用相关的策略,有效地发现蕴藏的规律,通过交流与分享,使学生不断优化深刻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学生限时记忆两组数字,使学生认识到有规律的数字更易记忆,并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先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弄清分别是几个为一组,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重点讲授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巩固练习环节,通过呈现来自生活实际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相关策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策略意识;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周期现象在自然界中无所不在;拓展环节一方面与开头呼应,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与魅力。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简单的周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明白其循环规律。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循环计数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周期现象,如日夜更替、四
季轮回等。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2.学习新课:
(1)定义周期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一种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
现。
(2)讲解周期循环计数方法:如一周有7天,一个季度有3个月等。
(3)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一个周期内的天数,如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等。
(4)引导学生通过表格、图形等方式表达周期现象,并发现其中的规
律。
3.巩固练习:
(1)让学生通过实例,自己绘制表格或图形表示周期现象。
(2)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出一个周期内的天数。
(3)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
(1)回顾周期现象的定义及循环计数方法。
(2)强调观察、分析、推理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3)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
1.通过学生的表现,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
3.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简单的周期(教案)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求一个周期的长度和周期的个数的方法。
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求解周期长度: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长度的方法。
4. 求解周期个数: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求解周期个数的方法。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法:讲解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以及求解周期长度和个数的方法。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周期现象。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周期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小组合作材料:提供观察和描述周期现象的工具和材料。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周期现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10)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10)——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2. 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3. 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四季更替、潮汐变化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周期现象的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某些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重复出现。
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重复性、规律性。
(2)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观察事物的变化,找出重复出现的规律。
(3)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历、季节变化等。
3. 实践与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思考、探究。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周期现象的问题,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周期现象的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周期现象的重要性。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与应用”这一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对周期现象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简单的周期(3)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3)——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周期性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认识与理解2. 周期性变化的应用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认识与理解,周期性变化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周期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星期轮回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周期现象(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如月份、季节、钟表等。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
3. 周期性变化的应用(1)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子,了解周期性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教师举例说明周期性变化的应用,如:年月日的计算、季节变化与农作物生长等。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解题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正确运用周期知识解决问题。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周期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及反思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及反思天目湖中心小学王久盛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P30、3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
2、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3、根据算式的计算结果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难点:1、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
2、怎样根据算式的结果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引入揭题1、课前故事: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能照这样说下去吗?讲的完吗?还发现什么?2、下面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这是什么季节?来年又是一个——?下一年又是?3、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哪些?4、刚才我们看的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桌交流一下。
5、像这样【依次重复出现】叫做【周期现象】。
二、研究规律1、仔细观察一下,广场上的盆花、彩灯、彩旗有这样的周期现象吗?能找出他们的规律么?可以在书上P30的图上【画画、圈圈】、做做记号,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2、谁来说说,从左起,盆花是怎么排列的?3、想一想除了语言描述,还能用其他什么样的数学方式把盆花的排列规律表示出来呢?4、用文字、字母、符号、图形、数字等来代替物体,可以把它们【排一排、圈一圈、画一画】,这样更清楚直观,比具体物体更为快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然后同桌说一说。
说说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
5、老师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别表示了这三种规律,能看出来分别代表的是谁的规律么?6、能不能自己【用文字、字母、符号、图形或数字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序列】第一个:说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二个:一起说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第三个:能接着说出后面5个应该是什么吗?三、作出判断同学们设计的都很有特色,找到了他们排列的规律,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会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周期性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表达和描述周期性规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性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3.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周期性规律。
4.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实例。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学习内容。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性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图形、数字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周期性规律。
如呈现一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找出给定图形、数字的周期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3.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重点1.理解简单周期的概念;2.能够识别周期性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对简单周期进行描述和比较。
教学准备1.投影仪;2.PowerPoint课件;3.白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与学生互动:“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周期’吗?”2.开始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简单的周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知识讲解与例题(15分钟)1.在 PowerPoint 课件上,介绍简单周期的概念和特征;2.演示图形周期性的特征,引导学生辨别周期性的图形。
例如:给出周期为2的图形,让学生发现相邻两个2的位置相同。
3.通过示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图形的概念。
三、练习环节(1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2.在白板上,画出一组周期图形,鼓励学生通过描述比较周期图形。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时间顺序,画出一组周期图形;2.帮助学生根据周期性的特征,判断图形是否为周期性图形。
五、课堂讨论(15分钟)1.鼓励学生讨论周期性图形的分类;2.帮助学生整理交流汇报,加深对周期性图形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巩固回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作业1.完成本次课的课后练习册;2.思考能否找到更多周期性图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投影演示和练习巩固,帮助学生提高了对简单周期的理解。
其中,通过引导学生整理交流汇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课后的复习和思考,激发了学生对简单周期图形探索的热情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简单的周期》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难点: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游戏“男生女生数字记忆大PK比赛”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
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出示教材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 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彩灯、彩旗、盆花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几个一组。
)
1、由近及远,首先我们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9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10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2、深度提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先猜一猜)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测,猜测就一定正确吗?还得验证?还得有理由?能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①提供足够时空,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解决;②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教师注意每个小组交流情况,发现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调整。
)
3、全班交流。
引导:同学们已经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学生站在位置上口头说,
教师适时展示、写算式、追问)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随生适当板书:画图推想计算)
(1)画图的策略。
教师提问:你一共画了多少个圆?
(2)计算的策略:把每3 盆花看作一组,19÷3=6 (组)……1(盆),第19 盆是蓝花。
针对算式,教师提问:能说说3 是从哪里来的?6 什么意思?1 呢?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结合前面学生画的图解释. 师述:像这样,每3 盆花看作一组,把19÷
3=6……1,那就有这样的6 组。
注意6 的单位是“组”,而不是“盆”?余下的1 盆指得是哪一盆?为什么?
强调:第19 盆花的颜色和每组中的第几盆花相同?要确定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只要看什么就可以了?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谈话:下面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
1. 尝试优化。
(1)课件出示:照上面那样排下去,从左边起第20盏彩灯是什么颜色?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2)提问: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怎么想的?有没有用画图或分成奇偶数的方法做呢?为什么你们不用这种方法呢?学生回答得出: 画图法太繁、分类方法不适用。
(3)抢答:第23盏彩灯呢?学生抢答,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口述,师板书:23÷4=5(组)……3(盏)
提问:没有余数怎么判断左起第20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4)比较:通过解决彩灯中的数学问题,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2、学生探索彩旗的排列规律。
(1)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从左边起第26面旗是什么颜色?第28面呢?
分组活动。
组织反馈与交流。
3、比较发现
(1)比较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解决盆花、彩灯、彩旗的问题时,哪种方法比较适用?
用除法计算时根据什么来确定除数?(分组)如何分组呢?(几个几个依次重复,就把几个分为一组)
也就是说,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首先需要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依次重复的规律,再分组确定除数,列出算式。
计算后,要确定某一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应看什么?怎么看余数?没有余数呢?(看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物体相同;没有余数,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一个物体相同)
(2)归纳周期排列的事物的特点。
像上面这样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四、拓展应用,回顾反思
1、用△、□和○这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序列。
反馈、交流。
2、生肖中的规律
师: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两位马上要过生日的同学,你几岁?属什么?(10岁,属鸡)
师:我国民间通常用十二生肖来表示不同的出生年份,十二生肖中也会遇到周期问题,那请问这年龄是几年为一个周期呢?
师:有一位小朋友今年11岁,属猴,他的妈妈和外婆也是属猴,你们能猜出妈妈和外婆今年各是多少岁吗?
3、游戏“打老虎”说明游戏内容和游戏规则。
思考:小朋友们如何用学到的知识淘汰想淘汰的人?
4、小结
师:今天,我们找到了许多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
其实大自然中蕴藏着很多有规律的现象,正是这些规律的呈现,才创造了我们有序而多彩的世界。
数学家坦普倍尔说过:“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秩序就是规律。
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周期现象
画图
计算:盆花:19 ÷ 3 = 6(组)……1(盆)蓝色
彩灯:20 ÷ 4 = 5(组)紫色
23 ÷ 4 = 5(组)……3(盏)绿色
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新教材编入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
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教学设计注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注重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