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背景与基础

1、行业和区域背景分析

冶金技术专业服务面向冶金行业,是为钢铁冶炼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专业之一。冶金工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业。

目前,河北钢铁集团拥有铁矿山资源储量10.37亿吨,规划铁矿山资源储量46.26亿吨。到“十二五”末,形成3000万吨铁精粉生产能力,成为钢铁主业战略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新的产业支柱;河北地处沿海,拥有曹妃甸、京唐港、秦皇岛和黄骅四大港口,随着国内外钢铁产业向沿海转移,河北钢铁集团在发展钢铁产业上具有愈加突出的港口区位优势。为河北省的钢铁生产提供了足够的矿产资源。除此之外,经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实施产业升级,河北钢铁集团主体生产装备实现了大型化、现代化。

目前,拥有2000m3级高炉8座、3200m3高炉5座,200m2以上烧结机13台,6米以上大型焦炉10座;拥有120吨以上炼钢转炉20座、100吨超高功率电炉4座,LF精炼炉26座、双工位RH精炼炉8座、VOD精炼炉2座、AOD精炼炉1座、VD精炼炉4座。河北省钢铁产业按照高端、精品、专业化、深加工方向,抓品种、抓质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正在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

对于唐山地区来说,主要钢铁企业30家,其中国有3家,民营27家,规模较小的有100多家。其中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氧、烧结、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铁、钢、材各8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装备有100T转炉1座、40T转炉2座,450m3高炉6座、200m2和265平方米带式烧结机各1台套、10m2球团竖炉3座,拥有年产钢、铁各400万吨、轧材300万吨、发电2.5亿KW/H的综合生产能力。

随着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企业都加大了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以节能降耗、挖潜增效,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市场的竞争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企业原有职工的素质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必然会引进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也就为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1)社会需求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财政税收、国防建设以及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成倍增长,必将带动钢铁产业的发展。虽然现在钢铁企业已经整体进入低利润时代,但

是河北钢企通过联合重组、调整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产品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提升综合竞争力,联合组建国有独资公司渤海钢铁集团。

这需要有大量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来完成。

2)行业需求

冶金行业是传统行业,随着设备朝着大型化和自动化的发展,对于一线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高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现有企业员工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冶金企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在民营冶金企业中,主要技术岗位的操作工大多是农民工,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倍数增长,而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类人才的场所。

3)岗位要求

通过企业的调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以职业岗位群要求为依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设,丰富专业教学内涵。在专业建设中积极构建以冶金专业为特色的岗位群,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如表1所示。

3、专业建设基础

1)办学历史及办学规模

我校冶金技术专业追溯到源头应该是1956年,校名为“唐山钢厂文化技术学校”主要培训任务是针对钢铁生产一线工人扫盲,进而进行技术培训。

2003年8月实现首次招生,共25人,现九年累计招生39个班。目前在校生为506人。

2)师资力量

本专业具有专任教师14名,双师型教师8人,其中来自于企业一线教师3人。

兼职教师的结构见表2所示。

表2 冶金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成员一览表

3)校企合作基础

冶金技术专业重大教学建设环节中,都有企业的参与,特别是在课程设臵、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是学院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由唐钢工程技术人员与学院相关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4)社会服务的现状

多年来,本专业立足于企业,面向社会,积极拓展职业培训职能,以技术培训为主导,广泛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取得了显著效果。

(1)培训工作

①唐山国丰烧结、炼铁、炼钢工初、中、高级工的培训工作

②迁安燕钢烧结、炼铁、炼钢工初、中、高级工培训工作

③承钢工人为期一年的岗前短期脱产培训

④2008年5月12 日受唐山钢铁设计研究院委托对马来西亚安裕集团工程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员反应很好,委托单位表示满意

⑤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国丰钢铁有限公司的班组长培训

⑥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的煤气安全培训

⑦唐钢各二级厂矿单位的烧结工、炼铁工、炼铁炉前工、转炉炼钢工、连铸工、炉外精炼工、热风炉工、烧结配料工、配管工等初、中、高级工培训工作

⑧炼铁炉前工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

(2)对外技术服务

①铁矿石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红星、顺兴钢铁等)

②铁矿石还原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红星、顺兴钢铁等)

③铁矿石软化融滴性能检测(唐银、天柱等)

④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能检测(唐银、瑞港钢铁公司、津达正源化工等)

⑤烧结实验(唐钢技术中心)

5)实践条件

(1)校内实训条件

①烧结操作实训室

②炼铁操作实训室

③炼钢操作实训室

(2)校外实训条件

表3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6)教学改革及成果

7)就业与社会声誉

冶金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态势良好,毕业生以“理论知识够用、上手快、能吃苦、职业道德良好”的优点,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目前,我学院往届毕业生已广泛就业于周边钢铁企业的一线岗位,涵盖: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的主要生产岗位,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郑久强,首届冶金行业技能竞赛炼钢工种状元,全国技术能手。

8)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仍需加强。

(3)缺少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交流

(4)缺少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5)与周边企业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4、现有专业特色

我院是钢铁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特色的冶金技术专业,充分发挥校企一体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并可完成企业大量的培训任务。

(1)采用校企合作的“2+1”的人才培养模式。

(2)根据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针对企业与岗位的需要,与企业一起来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1、专业建设思路

立足冶金企业,努力为冶金企业的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等岗位输送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共建,形成:

1)具有学院和本专业特色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行双证书制度(毕业证和炼铁高级工证书或转炉炼钢高级工证书),学生获证率达100% ,并逐渐增加校内教学的实践比例。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到2015年建设3门优质核心课程。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和骨干教师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8人,建设一支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4)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校企共建一个硬件与软件均处于省内及全国领先水平的综合实训基地和新建4个校外实训基地;

5)积极拓展对外技术服务项目,项目的数量到7个。

三、建设内容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组织与运行机制建设

以冶金企业为平台,本着“相互需要、互惠互利、相互参与、相互依存”的原则,创新校企对接机制,深化校企合作。

1)学院对接企业,校企共建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表6 冶金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每年召开一次校企专业共建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方法和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教育管理事故为零的目标,学生党员培养目标达到17%,各类奖学金获得率达30%。

在三年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基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从入学教育开始,依托唐钢优势,通过入学教育、下厂参观、下厂实习、素质讲座、学生活动、课堂教学、顶岗实习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冶金生产企业。

在建设期内,我们每年要在新生入学时,丰富入学教育内容,强化教育活动实效,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校规校纪教育、专业认知教育、职业标准教育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训练的军训教育,每年组织学生下厂参观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4天,使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岗位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充分利用企业专家和工人典型生动实例,教育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做好接受挑战准备。我们每学期要在每个班开展4次以上素质讲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学期在每个班开展4次以上就业讲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教育学生要有诚信意识。集中实习不低于六个月,在实习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履行职业岗位职责的能力,为社会、为企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对接企业,校企共同拟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每学期召开一次由企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每学年修订和完善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中要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实际,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及产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真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原则,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针对冶金生产特点,经过对企业主管、技术员的充分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本专业将与企业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联合进行岗位能力分解,以冶金生产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扎实岗位基本能力,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和较强岗位拓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分解岗位工作过程的生产工艺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岗位群,将其划分为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和岗位拓展能力三大能力。

本专业针对冶金企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在岗位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推行“掌握基本能力、突出核心能力、培养拓展能力”的职业引导、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对接岗位,校企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要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同时加强精品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各专业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并争取2015年申报成功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要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根据冶金生产线岗位群能力分解,按照职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持,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以就业岗位为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与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构建以冶金生产过程为导向,以产品生产为载体体现工学结合的主导型课程体系。最终形成任务驱动或案例引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为:确定本专业主要服务于冶金企业,围绕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设臵课程体系,并寻求同类院校的支援。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方式,根据生产各个环节和任务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使学生在真实现场进行动手实践,这种“教、学、训”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

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这一部分培养学生高职教育文化水平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并且要兼顾适当的人文素质教育,开设的课程有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体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军事理论;职

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形势与政策(讲座);创新能力(讲座)等。

专业基础课程:这一部分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开设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基础;电工学;自动检测和过程控制;金属学;热工常识;高炉炼铁设备;炼钢基础知识等。

专业核心课程:这一部分培养学生本专业所必需的技术应用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开设的课程有烧结生产;球团生产;炼铁生产;炼钢生产;炉外精炼;连铸生产。

专业拓展教育:这一部分是提高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以更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开设的课程有工业企业管理;专业英语;高炉喷煤;轧钢概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

专业选修教育。这一部分是针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教育,使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性,并增加学生对人文素质学习。

开展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技能培训的渐进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呈阶梯性,由课内实训、综合实训和毕业实训三方面组成。

课内实训主要解决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对动手能力进行初期培养。实训内容与主要专业课程对应,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训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获得本专业必备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本专业核心课程学完后,利用校内“冶金生产仿真实训室”进行综合的实际演练,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毕业顶岗实习,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把学生推向社会,进人真实的工作环境,综合运用所学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上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缩短岗位适应期,为毕业后零距离上岗作好准备。

4 ) 教师对接师傅,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专业教学水平高、科技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带头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数量适当、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校内“双师型”教师和校外兼职(课)教师队伍。

采用“挂职锻炼、互相兼职、有偿聘用”等途径,优化教学团队结构,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培养+聘请”,建设“三过硬”(政治思想过硬、教学水平过硬、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完善兼职教师聘用与培训管理办法,丰富兼职教师资源库,择优聘请钢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承担校内外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工作。

到2015年,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需达到省级甚至国家级建设标准的队伍,培养与聘用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4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再聘用行业、企业有丰富一线经验的兼职教师10名,超过专任教师名额。实

训课程基本全部由兼职教师担任,建成一支“精理论、会操作、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 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书”制度。

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技能认证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将认证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职业技能需求为根据,构建课堂教学与认证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确保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的顺利开展,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

本专业学生毕业不仅要拿到大专学历证书,还要获得实习、实训取得合格证书和各种等级证书,如炼铁工、炼钢工高级职业证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安排实训课程,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经过集中培训辅导,使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达95%以上。在整个培养计划中,学生在第一学期即要求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每年组织二次学生参加英语等级考试,获得英语应用能力、英语三、四、六级等级证书。我们在第四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高级炼铁工、炼钢工的技能辅导和考证工作。在整个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可参加普通话合格证书、烧结工、连铸工高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2、学生培养规模和专业方向设计

冶金技术专业的每年学生培养规模根据岗位需求设定,基本上每年稳定在100人左右,培养方向为炼铁、炼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冶金行业炼铁、炼钢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炼铁、炼钢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一、二学年学生以校内为主,完成职业素质教育、基础知识和职业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第三学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定岗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坚持推行“双证书”制度,坚持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即第一、二学年,在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前安排一周的企业现场教学或认识实习,学习过程中安排5周的校内仿真实训;第三年,先到各专业相关岗位轮岗15周,定岗实习5周,最后到就业岗位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

同时,以企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考虑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动态地调整教学计划,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办法。继续实施“订单培养”、“轮岗—定岗—顶岗”特色培养模式,本着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的理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如:通过“分散顶岗”的模式,减少企业的压力,降低劳动和管理成本;通过“高峰补岗”的模式,解决企业劳动力紧张的问题;通过“三顶岗两交替”的模式,保证企业实习生产岗位常年不断岗,生产不断线;通过“两轮顶岗,五化教学”的模式,实现生产、实习两不误。

(3)采用多元化的岗前实训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校内双师型教师指导的强化实训、进入企业真实岗位实习等多元化的岗前实训方式,为不同水平、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实训模式。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在校外完成的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中顶岗实习、就业性质的顶岗实习和学生自联顶岗实习三种形式的管理模式。

①学校统一安排的顶岗实习和30人以上的已签订就业意向的就业性质顶岗实习,采用“驻点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企业师傅”的管理模式,由驻点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负责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工作重点放在在岗工作八小时以内的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重点放在在岗工作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工作;

②自联实习采用“校外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的管理模式,辅导员(班主任)为本队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队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期间管理的日常工作;

③30人以下的已签订就业意向的就业性质顶岗实习,委托企业管理,采用“企业师傅+辅导员”的管理模式,以企业管理为主,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管理的日常工作。

④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技能训练,在以上管理的基础上,还增设校内毕业综合实践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和答辩工作。

4、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工作过程系统化(或具有工作过程特征)的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现场调研,分析岗位群实际工作过程,分别确定出各生产区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构建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6个生产区域的岗位操作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6门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构成该专业的6门核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重点建设《烧结生产》、《炼钢生产》、《连铸生产》3门优质核心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涵盖了该课程对应生产区域的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技能标准,评价体系与行业现行标准对接。

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深入唐钢及周边企业,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依据职业标准,按照钢铁生产工作过程中岗位需要,引进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和选用实际生产项目,共同开发校企合作教材。如表8所示。

5、“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冶金技术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4名,其中只有2名骨干教师,8名双师教师,没有一名专业带头人,这说明我们师资队伍亟待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在两年内,我们将聘请1-2名在冶金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如郑久强作为本专业行业专家,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聘请4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和技师做理论课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比例在5年内达到50%,兼职教师在二年内承担的课时量达到40%左右;并通过教师“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改善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提高专业教师的企业经历、工程阅历和实践能力,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5年内达到90%以上。同时,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从而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校外聘请1-2名在国内冶金领域有影响的唐钢专家为本专业行业专家,在校内选拔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校外兼职教授带领和指导下,通过在冶金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等措施,增强实践能力;通过到国内兄弟院校学习访问、进修、培训、考察、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学术水平,成为示范专业建设中坚力量,带动本专业教学团队综合水平的提高。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本专业将实施专业教师轮回“挂职锻炼”制度,二年内要做到30%专业教师有2个月或半年挂职锻炼经历(利用假期),拜实践工作人员为师跟班见习,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经营管理和课题研究等,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加强校内实践技能培训。发挥校内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对所有专业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在校内培养锻炼。加强政策引导,把“双师”素质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向“双师型”发展。通过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力争100%教师取得炼铁、炼钢中、高级工和职业技能考评员资格,同时积极吸收来自于厂矿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教研和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广度和深度,力争全体教师有50%以上教师取得炼铁、炼

钢技师或高级工证书,成为双师型人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帮一”的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加快青年教师的学历提高;加强校际交流,聘请专家讲座,组织教学观摩与竞赛。每学年组织2次教学观摩,请有经验的老教师做公开教学,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每学年组织1次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每学期举办1-2次专家讲座,聘请冶金行业的专家、教授就冶金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冶金工业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做学术报告,开阔专业视野。

以全国冶金技术行业会为平台,在冶金技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广泛的学校、企业、行业间交流,学习各方面专家、技术能力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又新增了:

①专业认识实习实训室

本实训室提供由烧结、炼铁到转炉炼钢、连铸、炉外精炼的各类品种样本、设备零件、认识实习的各种视频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系统、冶金生产工业流程模型系统。

②冶金仿真实训系统

本实训室能够容纳50名学生同时进行仿真实训,学生通过生产仿真操作可完成烧结、炼铁、炼钢、连铸、炉外精炼的实训项目。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已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建安丰钢铁有限公司、宏兴钢铁有限公司、新宝泰钢铁有限公司、新东海钢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接纳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50人、60人、60人、100人,实习内容为炼铁、炼钢各主要岗位。

7、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与对外交流

1)以本专业师资和建成的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为依托,发挥专业优势,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为企业提供员工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开展烧结工、炼铁工、炼铁炉前工、转炉炼钢工、连铸工、炉外精炼工、热风炉工、烧结配料工、配管工等初、中、高级工培训工作,争取每年达到1500人次以上。

2)积极开展广泛的学校、企业、行业间交流,学习各方面专家、技术能力的先进经验。

3)通过到国内兄弟院校学习访问、进修、培训、考察、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学术水平。

4)通过在冶金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等措施,增强实践能力。

5)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项目开发能力。

8、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

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资源,并建立了

课程网站。

1)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2)利用仿真软件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多感官刺激,并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利用生产工艺录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充分利用我院是“唐钢职工培训基地”的优势,共享由我院教师与唐钢人力资源部共同开发建设的企业培训中的资源,加快学生双证获取。

9、专业文化建设

结合职业素质培养,举办“职业技能展示周”、“冶金文化艺术节”等,将专业发展、学生作品、冶金设备文化、职业道德、校友成果等内容进行展示,并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现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一进学校就能感受到职业氛围,随时随地接受职业文化熏陶。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及各种有形活动中,通过趣味游戏比赛、形式多样的专业文化知识比赛,强化职业道德养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院隶属唐钢,拥有深厚的“科学发展追求卓越”为内涵的河北钢铁集团企业精神文化氛围。针对专业就业岗位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准员工”式管理,将唐钢正在推行的“工作就是责任,责任大于能力”、“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等执行理念,都被融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教师言传身教,真正地做到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充分地实现。

10、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加强专业及课程标准衔接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来实现。在课程目标衔接上,要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

2)尝试高职预科教育

面向中职校各专业毕业生,开展由高职院校主办、中职学校协办的高职预科教育,探索出一条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

11、专业群建设

我院为冶金特色学校,通过冶金技术专业的建设,可为学院开设的所有工科专业的《冶金概论》课程的教学和学生校内认识实习提供有力的教学支撑。同时,冶金技术专业与材料工程技术、冶金动力等专业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建设好该专业可最终实现教学团队、专业平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并促进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四、改革措施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企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动态地调整教学计划,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的

教育模式和教学管理办法。本着为企业服务,满足企业需要的理念,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如:通过“分散顶岗”的模式,减少企业的压力,降低劳动和管理成本;通过“高峰补岗”的模式,解决企业劳动力紧张的问题;校内、校外实训相互融合、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训有机衔接,工作与学习相互交替、“三岗”实训交叉进行,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性;通过“两轮顶岗,五化教学”的模式,实现生产、实习两不误。

2、课程体系改革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打破原有传统模式,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讨制定出与岗位能力需要切合的课程体系。

1)项目化教学;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特色教学资源建设;

4)改革考核评价方法。

3、专业教学团队改革

与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体现职业性要求的专业教学团队。

1)专任教师下厂实践不断线

2)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

3)专任教师到具有同专业的院校学习交流

五、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成立专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刘晓光

副组长:杨金李振亮

成员:顼晓梅安俊杰王立艳李兵王力宾

2)成立了冶金技术专业建设实施小组

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顼晓梅

副组长:赵育新

成员:王艳春陈学英孟建荣徐海芳董建君齐玉珍王淑敏王秋菊孙雅平赵紫玉赵静吴庆瑜霍璐贾燕璐

王爱东张维彬刘士友刘作金陆文刚侍进军孙丽芬李翠荣刘太新

2、经费保障

近几年冶金技术专业的建设项目总共投入643万元。其中冶金仿真实训室和冶金工业流程模型室建设240万元、烧结实训室建设223万元、烧结矿性能检测实训室建设180万元。

3、制度保障

建立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如期完成。在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学院制定了《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核心专业项目建设引进仪器设备奖励办法(试行)》等相关规章制度,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检查和验收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XX职教学校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成立于1993年,于2003年被评定为市级骨干专业。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共29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8人,占33%,硕士研究生6名,占25%,双师素质教师14人,占58%,另有兼职教师5人,大多是行业工程师,形成了具有较强教学、工程实践与科研能力的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双师比例及职称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在校学生732人,近三年学生就业率97.8%,专业对口率72%。专业实习实训场地面积720余平米,拥有仪器设备448台(套),其中大型设备5台(套),总价值241.36。专业实训室需加强建设。 生活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电脑家电化,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工具,由此产生了对计算机及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维护管理、操作应用等庞大的职业岗位需求,尤其是滨海新区建设,全国动漫基地落户滨海新区,为本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光明的前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 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教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和行业教育特色,培养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技能人才。积极应对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力争成为设置合理、设施先进、实力强大的特色专业,着力打造专业文化,努力造就一支道德高尚、业务优良、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形成出一批在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骨干、技能高手、专业带头人,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与企业需求对口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计算机应用专业将依托学校多年办学优势和人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信任,遵照“老专业做大做强、新专业特色鲜明”的要求,努力形成涵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专业群,按照专业质量标准要求,力争将专业在校生人数稳定在700人左右,发展成为天津市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类人才的重要基地。

通信专业建设规划

通信专业建设规划

-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业现状分析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电信系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突出专业特点,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特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在专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我系始终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培养方案制定、基本建设与改革、培养计划执行与监控三方面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5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当前的基本情况如下: 1、师资队伍 由于我系成立时间性不长,成长中建设,发展中提高,需挖掘内部潜力、完善学科建设梯队及学历梯队。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整体年龄和职称偏低。 2、办学条件 我系当前的基本情况: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性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压缩验证性实验,增设探索性实验,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把年论文、实训等纳入教学计划,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专业实验室应该得到大力加强,实验室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当前有如

下实验室: 电子信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视原理; 电子设计实验室:DSP、EDA、单片机、嵌入式系统; 基础电路实验室:电路、电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电子类课程。 经过上述措施,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学,拓展教师教育内涵,丰富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 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同时也需要我系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 不足之处在于我系实验设备仍缺乏。 3、教学管理 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我系以制度建设为先导,针对教学过程中人(教师、学生)、物(教材、试卷、作业、教案资料)、过程(质量监控)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细则,严格纪律。 不足之处在于现在较难保证教师合理的教学强度及科研实践时间,由于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延时性,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自我条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大了教师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 4、课程和教材建设

建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2015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学校: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班级:2161 姓名:杨璧瑞

引言 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梦想,梦想是每个人的前进方向。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是成功的基础,美好的未来需要有个规划蓝图来指导。职业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至,建设规模急剧扩大,与此相伴相生的是建筑从业人员数量猛增,素质下降,管理脱节,导致原有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无法保证基本建设新高潮的质量控制需要。在建设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建筑市场总体技术素质下降,管理脱节,工程建设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工程质量隐患严重,社会上急需大量的建筑工程师专业人才。我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自己以后的职业选择为建筑工程师。我知道如果不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好。生活和工作就会没有了方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归,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就是放飞自己的梦想,去遨游寰宇。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人生易逝。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书写心中的梦想。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为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漫漫人生,唯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彼岸。,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影响其文理科的选择和高考志愿的填报,还会影响以后的专业认同、职业决策、工作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因此,应该高度重视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辅导,不断增强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特作以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通信工程专业职业规划(完整)_

职业生涯规划书 姓名:邓黔锋 学号: 20 班级:通信0802 二零一一年五月四日

[引言] 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就是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我是一名10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现已进入大二阶段。“志当存高远”,面临着毕业,我的人生该向着哪个方向发展,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问题。经过反复斟酌,我决定继续学习深造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为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创造条件。取得硕士学位后,能够进入通信行业的公司从研发员开始,一步步实现职业目标,继而成为业内的专家或者高层管理人员。 “工作将成为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唯一方式,就是相信你正从事了不起的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并成一行。如果你还未找到你的职业兴趣点,请接着寻找。不要停下来。用心去寻找,就会发现你最热爱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所从事工作的关系也会变得越来越融洽。因此要找到你喜欢从事的工作,不要停下来。”这是乔布斯在2005年6月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关于工作的演讲。 [正文] 一、自我分析 1、类型:自主型——主要指乐观主动,喜欢自己动手,自学能力强。 2、强项能力: 1)自主能力——自我意识和主观意识很强,充满自信;不会等待机会从天而降,而会积极的争取或制造,无畏艰难和困苦。 2)言语能力——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推理能力——具有良好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全面具体的考虑事情的能力 3、职业个性分析 优点——目标明确,有很强的逻辑推断能力,善于分析总结。能快速认清事物的本质,责任心强,创新能力较强。 缺点——思维较为发散,注意力容易游移,易忽略简单常规的细节。 二、职业分析与定位 1. 专业评估 a)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尤其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Internet网络通信使人们在传递信息和获得信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极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人才严重短缺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本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

建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一、前言 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中职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为了不使自己以后为这三年的校园生活碌碌无为而后悔,为了不让自己在这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己,我给自己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能够有目标地学习,有目标地生活,使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有意义! 二、认识自我 (一)、个人基本情况 小时候的梦想,从来就不曾遗忘,做个有责任的建筑工程师,建造世界上最牢固、最美观的大楼。在这个理想的激励下,我不断的努力学习,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它给了我力量和自信。俗话 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知道,一个人如想做好一件事,只有兴趣是不行的,尤其是对我将来的目标,不仅需要兴趣,还要学会宽容和真诚。宽容不仅仅是容忍缺点和错误,更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宽容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体现,在宽容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和升华。真诚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的内心很容易被感动,引起人内心感动的因素很多,往往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灿烂的笑容,就足以唤醒一颗冷漠的心。 优点:有较强的独立性、主动性;做事目标明确,有强烈的发展肯定、提升意识;有专项才能,思维活跃并多有创意,能充分挖掘、发挥自身能力和潜力,善于交流;做事踏实谨慎、遇事比较理智;适合做实事,肯下苦功夫。 缺点:社会实践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弱,组织能力弱,口才欠佳。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克服自己的缺点,做个乐观、开朗、自信、宽容、真诚的人。我相信我有能做一名建筑工程师的诸多条件。 (二)、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在学校正努力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并且参加与专业有关的讲座,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向及研究方向,并积极投入到专业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竞争力。由于生长在相对恶劣环境的农村,对艰苦的施工场地的适应能力还是可以的。 三、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一、专业建设规划 数控技术专业发展总目标:近期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改革实验点,远期国家级示范性专业。做好专业结构的整合优化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尽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专业建设现代化。 二、专业建设实施 1.师资建设 数控技术专业是培养具有较高机床操作技能,懂得机床维护,掌握并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师资建设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培养教师,送教师不定期出去培训,到工厂锻炼,使教师水平和教学随社会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2)引进人才,优点是教学稳定,较快达到办学要求。 3)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使教学与社会同步,学生能了解生产一线新鲜知识,同时学校教师也能通过交流得到提高。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是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理论与实践能力水平高,适应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2.生源建设 大力加强专业生源建设,吸纳相应层次优秀的生源,保证专业发展后劲。同时,优秀生源一般在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能扩大专业乃至学校的影响,促进学校和专业的招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对内建立学生反馈机制,重要的是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使学生热爱学校和专业,这样使学生成为学校和专业的热心宣传者。 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首先需建立稳定、完善符合中职特点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心是建设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其它课程的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精品课程建设首先在教研室内选择一门适宜课程。对教研室所设的课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分析哪些是重点课程、前沿课程,并进行课程设置,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进行学科及其结构、顺序和课时分配。其次需要完成课程操作文件,亦即编制授课计划、教学大纲、任务书、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等一系列工作。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提炼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具、试验等一系列教学元素。最后,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使评估能正确反映教学的水平。 此外对专业的课程需要研究出本专业需整合的课程,探索出课程的整合思路与整合方法,为改革服务。 中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文件、教学方法等能比较稳定,形成本专业的课程特色,并完成一门学校和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远期,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文件体系和制定制度,完成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 4、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目的有两点:一是选择或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优秀教材,为教学打下物质基础。二是出版教材,提高本校专业影响力。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中职的教材具有实用,综合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方案,应该采取不同的课程整合。教材的课程整合应以实用,够用的原则来进行。满足整合要求的教材主要以基础性,需综合的教材为主。初步考虑,整合教材包括数控机床常用刀具、夹具的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CAD/CAM软件应用,包括常用CAD软件知识和常用CAM软件知识;数控机床技

通信机房建设规划技术方案[详细]

中心通信机房 建 设 方 案 中越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月

目录 一、机房概述 (3) 1 概述 (3) 1.1 设计原则、依据和设计目标 (6) 1.2 机房总体规划 (11) 2. 中心机房规划设计 (14) 2.3 机房建设总体设计 (14) 2.4 机房装修工程设计 (17) 2.5 机房配电工程设计 (22) 2.6 机房安防系统 (46) 二、技术方案 (48) 1.1、通信机房建筑装修 (50) 1.2、数据机房电气工程 (51) 1.3、UPS供配电系统 (52) 1.4、数据机房空调系统 (53) 1.5、数据机房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 (54) 1.6、数据机房消防系统 (54) 1.7、数据机房等电位接地及防雷系统 (55) 二、设备清单及预算表 (56)

一、机房概述 1 概述 酒店机房的硬件及软件环境如何优化才更有利于机房正常工作,对于机房场地技术设计要求将参照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和《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执行。 酒店智能建筑中控机房和计算机机房环境,包括硬件与软件环境,为了保证各种智能设备与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转,计算机机房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强度、屏蔽、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接地和安全保卫等要求。 下面结合国家规范及我公司多年来在计算机机房工程设计和监理实施中的经验,来对贵酒店的计算机机房工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机房总体设计、机房装修两大部分内容逐一进行论述。

图3-1 中心机房布局示意图 图3-2 中心机房系统运行示意图 中心机房处于整个酒店信息化系统的中心,安全、稳定是长期运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报告

建筑工程系“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为二章,第一章为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第二章为专业建设规划方案。 第一章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规划思路 1 指导思想 以学校“十三五”规划和建设国家示范性院校为指导,坚持“加强建设、规范管理、质量为本、深入改革、立足创新”,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教学装备现代化建设,系统规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毕业生质量,使我系成为区域建筑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规划总目标:按照“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能力抓教学,对准需要育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形成土建施工类专业群。使我系在校生人数稳定在500人-600人规模,并建设二个至三个院级乃至省级精品专业及专业方向。具体规划

目标如下: 2.1 以基本素质培养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结合国家示范性建设,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2 建设一支适应专业需要、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 2.3 贯穿基本素质和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一条主线,以示范专业建设为契机探讨项目教学、模块化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并建立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2.4 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与稳定5-10家产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习及技能实训室的功能,形成校内、校外实验实训两大保障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2.5 加强开发教科研能力,积极探索、实践学校——企业互动双赢的办学机制,提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2.6 建立一专多能的多证书培养体系,创造并加强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尽量使学生获得专科层次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1~2个本专业的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2.7 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研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获得突破。 3 专业建设规划思路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全公司工程建设管理,建立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及所属各省(区、市)公司、铁通公司、专业公司及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公司)的通信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第三条工程建设管理总体目标是建立全公司统一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程规范体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统筹兼顾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安全五个要素,确保全公司工程建设合法合规,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建设精品网络,将建设需求快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条工程建设管理包括职能管理和项目建设两部分,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建设”的组织架构,“两级管理”是指由总部负责对全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省(区、市)公司负责对本公司工程建设的职能管理,“三级建设”是指总部、省(区、市)公司和地市分公司分别负责具体项目建设。

第五条各公司要保证必要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配置,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设置专职人员,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工程建设职能管理由建设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七条建设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流程。 (三)制定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相关规范。 (四)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各级建设单位在工程实施期间的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安全等情况。 (五)负责建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需求管理和考核评估体系。 (六)组织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评审,负责进行工程一阶段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批复。 (七)负责进行工程初步验收批复。 (八)负责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批复。 第八条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和计划,申请网络资源,组织项目开工、设备安装调测、系统联调测试、验收测试、割接上线及项目交维,工程实施期间执行质量、进度、成本、合规及施工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附件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与发展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规格,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2012年以前,电子信息工程系有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我们在2012年申请新增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的审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依据学校以“培养、实训、教研、科研”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职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根据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结合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情况,制定本规划,使人才培养适应广东省及“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一、主要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广州市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3. 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规划建设与设置调整指南; 4. 学院“十一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IT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网络人才。通过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在真实的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紧紧围绕广东省经济建设的需要,按照网络技术相关的职业岗位群和职业技能特点,以培养适应中小IT企业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不断探索网络技术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途径。把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网络人才的摇篮、技术服务的基地。三、专业基本情况 我们学院办学的宗旨是立足广东,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我院专业设置的依据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 世界正在变小,变成一个村落.信息技术是这种全球化趋势的动力之一,因此,信息技术产业是21世纪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各行各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进程,刺激了计算机网络人才市场的持续强劲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高技术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学院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学院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地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IT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已经从传统经济走向知识经济,作为国际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它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也将对众多的经济领域发展起着强大的辐射和渗透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20147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2014年~2017年是学院提高办学层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依据学院“以人为本,铸造未来”的办学理念和“办一流高职,育技能大师”的办学定位,结合学院“依法治校、改革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四大发展战略和土木工程系通过行业调研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发展规划和目标。 一、基本情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系在原中专专业----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基础上新办的高职专业,将于2014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本专业有20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有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10人,双师型教师达50%。 土木工程系现有的建筑工程实训中心拥有建筑材料检测、建筑仿真、测量、招投标室等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达5240平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430万元,与成都建工集团等十数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

善,需进一步开展市场调研,加强基于职业分析的课程体系构建,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组织; 2、本专业缺乏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平均学历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师资结构应进一步优化; 3、目前,本专业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不强。此外,缺乏稳定的科研方向、科研经费总量、学术论文数量、学术专著和授权专利数量偏少,学术论文质量不高,学术氛围不浓;学术交流的频度和广度不够。 二、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系实际,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内涵发展为核心,树立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以质量创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促发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发展目标 坚持在逐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举校企合作旗,走工学结合路,加强内涵建设,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做大、做强、做特。 1、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进一步探索适合建筑行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成立由政府、学院、企业、协会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建筑专业理事会,推动专业建设。在规划期内,将建筑工程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二、人才培养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办学层次及规模 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 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 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 三、科研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3年-2016年) 一、专业现状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成立于2013年,前身源于艺术设计专业,我校艺术设计专业2009年设立,涵盖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两个方向,2012年在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正式独立出来,于2013年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现有专任教师12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人。本专业现拥有校内专业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基地2个,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发表论文40多篇,立项各级教改、科研课题10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获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教育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与总体规划,结合我院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社会对视觉传达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导,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科研等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研究与规划,从而实现专业的全面建设发展,逐步凸显专业特色,争创品牌专业。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贯彻“校企”协同创新的精神,

培养“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到2016年,圆满完成视觉传达设计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结项工作,并积极申报市级重点专业建设,力争把视觉传达设计建设成市级重点专业。 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根本,培养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品牌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知识与能力,能在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出版印刷领域内从事品牌管理与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设课程,使基础理论课程更加扎实、实践教学得到突出,学生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体系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经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实训、校外认识实习、校外生产实习与就业实习等多方位实践学习,应用技能突出。 五、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到2016年,师资队伍达到34人,形成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并努力建设1个校级教学团队, 1名校级教学名师,培养1名市级青年教学名师。 1、每年引进2-3名副高以上职称人才、3-4名重点高校毕业的硕士以上的青年教师。 2、每年组织新进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每年定期推选优秀1-2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培训;推行导师制老带新的单科培养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05年-2010年 目录 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 1、专业发展定位 (2) 2、专业布局结构规划 (3) 3、专业水平规划 (3) 4、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4) 5、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5) 6、人才培养规划 (6) 二、专业建设实施措施 (7) 1、优化学术环境和人才培养环境的“软规划”措施 (7) 2、改善教学条件的“硬规划”措施 (9)

一、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1、专业发展定位 近几年来,国家调整了产业政策,强化了信息产业的地位,提出要以信息产业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发改委2000年修订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信息产业是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28个领域之一。 在《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长沙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中都明确提出:长沙市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 目前,长沙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了40多万人,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11多万人。根据新近制订的《长沙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规划纲要》,随着长沙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长沙市人才总量目标将要达到143万人,本科以上的人才缺口较大。 长株潭三大城市工业集中,近年人才供需见面会上,70%以上企业需要招聘电子信息,电气、电机方面的人才。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我系所办的三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同属工科电气信息类。因此,这三个专业的开办既顺应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长沙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市场的需要。 我系的另一个本科专业应用物理学是一个可工可理的专业,它分为物理学、光电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三个方向。通信工程专业就是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方向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因为物理学是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基础,保留此方向,有利于集聚人才,加强基础课教学,提高培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长沙学院”若想恢复“长沙大学”的校名,必须有理科专业的支撑,与其到时候从头开始创办,不如保留现有专业稍加改造。因此,可保留物理学方向暂不招生,将光电技术方向改造为光电信息工程方向。这样,既顺应国家地方的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依托现有专业资源,与其他几个专业形成既有机融合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同时,这个方向还是个工科方向,完全符合学院的办学定位。 经过这样的改造,我系所属四个专业以信息为龙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为两翼,既有强势学科满足近期需要,又有弱势学科逐渐成长,为远期需要培养人才。四个专业各具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工业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主要是培养在通信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的维护、通信产品的营销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光电信息工程方向偏向于光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等,旨在培养具有宽广而坚实的光学、电子学、激光技术、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软件设计、光电信息处理、光纤通信、图像处理等光电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