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授课人:朱颖一、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设计小生态瓶的要求。
1在制作完成的小生态瓶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 小生态瓶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小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4小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生态瓶宜小不宜大。
如果设计的是模拟微型池塘生态系统,则瓶中的水量应为容器的4/5。
6小生态瓶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小生态瓶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小生态瓶的位置。
7.设计实验对照组。
在一个班内,教师可以有意安排设计多种对照实验,由不同的学生来完成。
如水质、植物数量、动物数量、基质内容、见光与否等项目。
在分析结果时,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较好的设计方案。
8.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观察方法。
(1)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2)每天观察一次,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小生态瓶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
这时应把从开始观察到停止观察所经历的天数记录下来。
9.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统计一下全班学生每人所制作的小生态瓶中生态系统稳定性时间的长短,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10.实验时间的安排。
实验课上先由教师集中讲解设计的要求、方法、观察的要求等内容。
然后,由学生分头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小生态瓶集中放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观察。
也可以由学生带回家中进行观察。
三、具体实例(一)实验材料及用具材料用具水草(茨藻),椎实螺,凡士林,河水,沙子(洗净),标本瓶(或其他玻璃瓶)。
高中生物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 实验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二、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三、设计实验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缸稳定性——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二、方法步骤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在上,层厚5~10cm。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上。
5.封上生态缸盖。
将生态缸放置于、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三、现象观察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四、实验结论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五、实验评价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误区警示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4.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5.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生物必修三实验设计题专题训练(带答案)
必修三实验设计题专题训练1.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乳酸、pH试剂。
(二)实验流程(1)步骤①中向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某种降血糖物质 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 X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某同学要验证 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 X 有降血糖的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的范围,进行如下实验:用__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 1,用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 2;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对照组 1、2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 X 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35.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提示:甲瓶。
(2)本实验因变量是什么?
提示:生态瓶的稳定性。
+
-
+
丁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D.本实验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 解 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A.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逐渐增大 分析: 乙瓶无光照,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种群密度下
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
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 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①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氧气,因此丁瓶比甲瓶氧气含量低,故C正确。
对接 结果预测 教材: D.本实验说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是构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四种成分 分析: 本实验对生产者、消费者未设置实验组,不能说明生态系
统的四种成分的必不可少性,故D错误。
对接 实验结论 教材:
[多维思考]
(1)本实验甲~乙瓶中,哪结果预测:因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教材实验不符,故预测 教材: 错误 B.由于丙瓶中没有小鱼,所以比甲瓶积累的有机物多 分析: 丙瓶与甲瓶相比,少泥沙,分解者少,无法将瓶中动植物
遗体、动物排泄物等分解为无机物,故B错误。
对接 结果预测 教材:
C.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少 分析: 丁瓶与甲瓶相比多小鱼,小鱼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大量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练习(含答案)
1.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练习一、填空题1、生物群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生物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叫作_______。
3、地球的_______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生物群落中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不会失去平衡。
()2、一群大雁飞来,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3、地球上大到整个海洋,小到一片草地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4、增加或者减少生态瓶中的生物,不会影响生态瓶里生物的生活。
()5、在制作生态瓶时,我们不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材料来建造生态瓶。
()6、在半个可乐瓶里,放上水和一条小鱼就是生态瓶。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在观察生态瓶的活动中,有些同学发现小鱼露出水面的次数逐渐增多了,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①生态瓶里的水太少了②生态瓶里的鱼太多了③生态瓶里的水质浑浊④生态瓶里的食物没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2、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建造好的生态瓶,最好放在窗台阳光处B.制作生态瓶时,小鱼的数量越多越好C.减少水和添加动植物不会引起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3、生态瓶模拟的是池塘()。
A.生态群落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4、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做是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农田B.一条河流C.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生物5、下列( )不属于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A.群落与环境联系密切B.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各自独立存在C.群落中的所有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6、下列对于生态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等B.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不变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四、连线题:把制作生态瓶的步骤和对应的图片用线连起来。
五、综合题1、完善生态系统关系图。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
(2)有人认为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含答案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
(2)基础:反馈调节。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食物网,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
2.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的能力。
(2)特点: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与恢复时间是的。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及观察其稳定性1.制作小生态缸的目的:探究生态系统的条件。
2.小生态缸的设计要求及分析- 1 -新知﹒巩固﹒展示1.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 )A .生产者B .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B .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C .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反比关系D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反比关系3.某山区,砍伐了一定量的树木,但并没有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根本原因是( )A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 .森林中剩余的树能进行光合作用C .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物质和能量的流动D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4.在下列4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A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 .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 .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 .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5.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 )A .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 .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 .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 .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6.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5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教材P109)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调节基础:负反馈调节。
(2)特点: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实例(阅读教材P109~110)1.河流2.森林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阅读教材P110~111)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教材P111)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共研探究]稳态是生命系统的特征,所以生态系统也具有这种特征。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思考下面的问题:1.请完善下面亚马逊森林中食虫鸟种群和害虫种群之间调节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思考:(1)分析以上过程,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该生态系统具有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负反馈调节,它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负反馈调节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均有体现。
个体内激素的反馈调节,种群内部的种内斗争,种间关系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等均存在负反馈调节。
2.材料森林火灾(左)和火烧后的恢复(右)从材料可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如下图)根据上图,该生态系统具有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正反馈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举出正反馈调节的其它实例:血液凝固,分娩等。
由此可知正反馈调节不一定向坏的方面发展。
[总结升华]1.生态系统的稳态(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系统发展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稳定,而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状态。
人教版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稳定性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3一、单选题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是)(1..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B.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C.限制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D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情况示意图,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2.)(.从能量关系看=+⑤A①②.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⑥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C.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②/D③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3..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A.乙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的能量就越少B21.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C.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D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4.(.向一个湖泊引入水葫芦A.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干扰B.捕捉农田里的蛇C.为了杀灭害虫,大量喷施农药D.如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5.(.②③⑥A.④B.⑧C.①⑤⑦D以下现象属于生态系统行为信息起作用的是)(6..蝙蝠的回声定位”“A.萤火虫发光B.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C.雄鸟的求偶炫耀”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7..细胞与细胞之间A.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B.种群与种群之间C.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D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集中引向最高营8.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和之间的关系分别是)CE(.,捕食和竞争A→B→C→E A.,竞争和捕食A→B→E B.,竞争A→DC.,捕食和竞争A→E→CD下面的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图曲线29.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且已知种群为自养生物,三个种群间存在捕Ⅰ3食关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在生态系统中,图中种群、、依次属于图中甲、乙、丙表示的生态系统成分 1 Ⅲ2AⅡⅠ.大气中的只有通过图中的光合作用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XCOB1 2落.图中与丙中图示生物类群都是异养需氧型的,图中的三个种群都是需氧型的2C Y1.图中三个种群的增长方式都是型,至年间的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Ⅱ“S”2D5 7分析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此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网B.此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C.图中的鸟和虫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于植物体内的有机物D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11..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A.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下列属于群落层次的是)(12..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A.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如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13..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大A.随着外界干扰增强,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增大B.流入兔体内的能量至少占绿色植物总能量的10%C.流入兔体内的能量包括兔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D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14.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茱萸湾的全部生物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凤凰岛的④①③②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教案: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Word版含答案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课时总课时教学过程引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空气、水分、矿物质等。
(2)生产者:自养型生物。
(3)消费者:各种动物,包括(4)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生态系统结构模型(P90)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如:柳树叶片→蝉→螳螂→黄雀→鹰(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的复杂营养关系。
(3)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环节或食物网中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4)食物网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5)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答案:(1)硫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化能自养型。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有: a.能源是化学能,不是太阳能;b.生产者是化能自养细菌,不是绿色植物;c.外界是高温高压无光的环境,不是常温常压有光环境。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的意义有: a.丰富人们对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认识;b.对研究生物抗高温、抗高压的机理有重要价值;c.对研究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
目标检测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2.在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必需有A.生产者和消费者 B.消费者和分解者 C.各级消费者 D.阳光和生产者3.在某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和野羊被大量捕杀后,最先受害的是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4.(多选)下列可能作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异养型生物C.分解者,寄生生物 D.生产者,自养型生物5.(多选)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这是由于A.一种生产者往往被多种初级消费者食用B.有的消费者不只以一种生物为食C.生态系统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大量的能量D.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遗体和排泄物都被分解者分解6.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7.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图29—1)的组成成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人教版)教案讲义:内环境的稳态含答案
内环境的稳态(含答案)[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相关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并关爱他人的意识。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方法步骤①设计实验记录表。
②测自来水pH的变化③充分冲洗烧杯,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重复上述过程,记录结果。
④充分冲洗烧杯,用肝匀浆代替自来水,重复②过程,记录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所得数据,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画出每次实验中pH变化的曲线。
2.人体内环境的pH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机理人体内环境中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H2CO3,其次还有HPO2-4/H2PO-4等。
3.内环境的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判断正误(1)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2)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靠H2PO-4/HPO2-4()(3)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4)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答案(1)×(2)×(3)√(4)×任务一:请分析以下实例,并归纳总结内环境稳态的含义1.下图为某人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报告单的一部分(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包括多种代谢产物含量。
)(1)由表中数据可推测该检测者可能患有何种疾病?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是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提示这说明:①内环境的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②不同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
(3)为什么血浆的各种化学成分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提示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5.5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
5.5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并观察其稳定性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③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实验设计的内容。
内容包括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在前一个课时已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相关进行了学习,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从探究活动的角度设计了“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和存活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
并对全章知识的进一步总结概括和深化。
具体思路如下:(1)提出问题①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②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③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④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2)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3)设计实验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缸稳定性——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4)表达交流(5)实验评价(6)问题探究(7)教学反思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①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分析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2技能目标(1)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应用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①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②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③通过小组的合作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助的习惯,从中体会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
高中生物 第5章 试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试验——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知识导航一、提出问题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二、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天。
三、实验过程1.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2.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在上,层厚5~10cm。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上。
5.封上生态缸盖。
贴上标签(标签参考如下)将生态缸放置于、的地方,6.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基质变化。
参考表格如下四、实验结论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五、实验评价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是什么?①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
②要考虑系统内不同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③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④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六、注意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2.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3.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
要注意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
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
七、问题探究1.本组制作的生态缸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
《创新设计》2022年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Word版含答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
2.通过资料分析,说明抵制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P109)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力量。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力量。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阅读P109-110)1.概念: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肯定范围内消退外来干扰的力量。
2.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简单,其自我调整力量越强,相反,组分越少,养分结构越简洁,其自我调整力量也越小。
3.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力量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后者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是有限的。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阅读P110-111)1.抵制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抵制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力量。
(2)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我调整力量就越弱,抵制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有肯定限度,越过限度,自我调整力量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力量。
(2)与抵制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阅读P111)1.把握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力量。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五、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看其稳定性的试验的基本原理(阅读P 112)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养分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应当留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示文稿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实验步骤] • (1)按100 cm×70 cm×50 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 (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 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厚5~10 cm。 • (3)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4)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小乌龟、蚯蚓、蜗牛 等)和植物(浮萍、水草、蕨类、仙人掌等)放 在生态缸中(放置位置因生物种类而异)。 • (5)封上生态缸盖。贴上标签,注明制作者姓 名和时间。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 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态系统稳定性时间有长 有短,其原因可能是未能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原理, 特别是在堆放生态缸的土层、加水、投放生物比例 上有较大偏差而致。 • (3)结论:人工生态系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相对稳 定但不是永久,同时也说明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是有条件的。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生 态 瓶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例题分析 •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
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下图所 示的3个生态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设计制作生态瓶(缸),观察其稳定性
• • • •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甲瓶与乙瓶的区别是小鱼数量不同,乙瓶与丙瓶的 区别是放置的环境不同。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 消费者数量过多;丙瓶置于黑暗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瓶中生物也会很快死亡;相比之下,乙瓶中的生物存活时间 较长。 • 答案: A
知识点——设计并制作生态 缸,观察其稳定性
【高中生物】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中生物】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小生态瓶是一种人工模拟的微生态系统。
它可以是模拟的微池塘生态系统或模拟的微陆地生态系统。
以模拟微塘生态系统为例,介绍了小型生态瓶的设计要求、制作和观测方法。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1.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关闭。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是透明的,这样里面的生物体才能得到阳光,并且易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以强散射光为好,不能使用强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1.材料和器具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 注砂注水:将1cm厚的砂放入瓶中,然后加水至瓶中体积的4/5。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
④ 封盖和密封:瓶盖上盖子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几层棉绒。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⑥ 放置瓶子:将小生态瓶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以后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三、对照实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为了探索人工模拟微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并长期保持其稳定性,可以设计多组控制实验。
在每个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如果你想探索哪种蜗牛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重要,你可以将实验组合加倍。
也就是说,前14组是椎体蜗牛,新增加的14组是环棱蜗牛。
四、观察1.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
水和草是绿的,黄的,黑的,柔软的,下沉的,这就是死亡。
小蜗牛的壳是灰色和绿色的,可以移动,是一种生活状态;如果贝壳变白漂浮,那就是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实验专练:(12)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
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乙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丙瓶应放在黑暗中
2、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作小生态瓶,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
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3、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正常进行
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4、下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①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
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
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5、设计制作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下面说法合理的是( )
A.应该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的地方,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能量
B.应该经常向生态缸中通气,从而保证缸中生物的呼吸
C.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应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有很强的生命力,投放的动物数量要多一些
6、如图是一个密封的养鱼缸,它是一个自我稳定的生态系统,有人指出养鱼缸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动态平衡的原因有:①有稳定的能量来源;②各类生物数量相对稳定;③金鱼藻的光合作用能为鱼的生活提供氧气和养料;④鱼生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CO2能够供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⑤河泥中的微生物能利用、转化鱼粪便和动植物残体,为金鱼藻生活提供营养。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7、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如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8、设计制作小生态缸应该遵循一定的原理和要求。
下面列举的原理或要求中,合理的是( )
A.生态缸中只需放入水和金鱼
B.应该经常向小生态缸中通气
C.生态缸应透光,这样才能保证能量供应
D.应该将生态缸放在室内阳光直射的地方
9、下列有关制作生态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合理搭配瓶内生物与非生物的成分
B.按合适的比例放入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C.生态瓶要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D.定期向瓶内投放食物,通入洁净空气
10、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11、为探究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设计制作生态瓶。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B.要放在散射光处,以避免瓶内的温度过高。